一、浅探医学院校师德建设的新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曹秀丽[1](2021)在《新时代医务工作者医德教育研究 ——以L省5所高校附属医院为例》文中指出
袁逊[2](2018)在《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高职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云南省特殊地域位置,其高职体育教育远远落后其它省份。本文以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云南省辖区范围内具有一定特色的15所高职院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政策颁布实施前后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变化、体育课程变化、学生体育活动及认知变化等存在的差异,得出以下结论:(1)政策颁布实施后,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虽没达到理想状态,但各高职院校均已开始重视体育教师引进的学历问题,近几年来基本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职称结构上因受时间年限等影响,副教授及教授人数依然稀少,暂无明显改观。(2)政策颁布实施后,云南省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壮大,招生比例不断增加,从而带来了师生比失衡、场地设施不足、教师工作量巨大等问题凸显,但各高职院校均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校内纷纷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应对策略,效果较为显着。(3)政策颁布实施后,云南省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基本转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导,活动内容单一,不考虑学生需要与职业需求,只顾增强学生体质等问题,部分学校已着手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和适合职业特点的校本体育课程;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各高职院校都已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增加了针对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的课程和训练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引入“智慧校园”等互联网模式,从单纯的线下教学延伸到线上、线下同步教学,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4)政策颁布实施后,部分高职院校依然受其学校面积及经费投入影响,导致场地设施不足等问题难以解决,课余活动无法规模化开展,但均已按照政策落实实施,积极协调力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余体育活动中;在体育经费投入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上,虽比重较小但已有良好地改观。针对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提出了以下对策。(1)完善学校体育机制和体制,鼓励青年体育教师积极探索学习,优化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结构。(2)重视学生体育活动,适当增加体育经费投入,改善场地设施不足备、课余体育活动环境等现状。(3)购入现代化测试仪器,完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减小体育教师工作量,保质保量的完成测试工作。
杨洁[3](2016)在《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不廉洁现象时有发生,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同时也取得了些许成效,但是仍然没能从根本上遏制住。本文是以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为角度,并结合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廉洁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由小见大,提出了目前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本文的最后,针对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上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廉洁文化建设的经验,提出当前推进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在本论文中,主要是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通过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和各类文章的基础上,了解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为本论文的研究做准备。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法,通过对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廉洁文化建设的具体调查和分析,发现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挖掘对策,为我国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奠定基础。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方法、途径。本论文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廉洁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来分析当前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第二,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有别于一般普通本科院校,本人紧密结合工作单位的实际经验,针对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等方面,深入探讨廉洁文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以及如何改进的方法和途径,而这是本论文研究的又一个创新之处。
何如一[4](2010)在《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文中提出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司法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2008年以来,中央开始进行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政法队伍素质。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司法警官教育,建立与完善我国司法警官教育培训体系,规范司法警官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司法警官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因此,近年来,司法警官教育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特别是司法行政系统的重视,尤其是司法部提出加强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后,司法警官教育更是成为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司法警官院校为我国的监狱、劳教所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司法警官职业人才,在惩治犯罪、改造教育服刑人员的工作中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为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与此同时,我国司法警官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一方面呈现出“一哄而上”之势,另一方面又存在诸多困惑。宏观表现为:司法警官院校的发展缺少理论上的指导和宏观调控;司法警官院校与司法、监狱、劳教工作人才需求供需体制不顺;司法警官院校的发展滞后于司法行政工作发展要求等等。从微观层面看,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单一,表现为:司法警官院校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及缺乏高素质师资队伍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体制不顺,用人机制不活,导致司法警官院校服务面向定位困难;司法警官队伍专业化建设水平偏低,导致司法警官职业教育主体不清,培养目标定位难;司法警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导致与司法、监狱、劳教工作人才需求对接不紧、刚性不强、需求不旺等等。随着政法招录体制改革的推进,一些体制上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司法警官院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需求、创造需求。基于以上论述,笔者提出了构建“德能行”三维一体的司法警官培养模式: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为依托,为未来司法警官“正德”;以警察职业岗位的现实需求为依据,为未来司法警官“强能”;以正规的警务化管理为手段,为未来司法警官“规行”。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作为政法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确立了“德能行”三维一体的司法警官人才培养模式,在如何培养合格的司法警官方面走出了一条颇有特色的警察职业教育之路。当然,这一模式还要进行长期不断的探讨和研究,在实践中去不断完善,以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
刘丙权[5](2009)在《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征和战略性资源,本论文深入探究了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等体育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优化的措施。本论文综合运用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理论,建立高等体育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理论基础,创新性地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优化的原则;运用德尔菲法、因子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分析模型,对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绩效和微观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等体育院校存在教师总量不足,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宏观效率低的问题;以人才引进、考核与激励、教师培训与参与、感情承诺为内容的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总体上与人力资源管理微观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高等体育院校最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由人才引进、考核与激励、教师培训与参与、感情承诺等机制构成。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优化的措施包括: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教师培训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教师激励机制和教师参与机制。
陶佳[6](2009)在《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文中认为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办学实体,它是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必然结果。独立学院的出现,使得我国逐步由穷国办大教育向社会办大教育的局面转变,它在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的快速有效发展又离不开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湖南省独立学院创立于2001年,经过近八个年头的迅速发展,我省现有独立学院15所,虽然发展的历史不长,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有效地改善了高校办学条件,缓解了湖南省本科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但是我们应当注意的是,湖南省独立学院由于起步较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和问题,结合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对策,以期达到建立健全适应现阶段独立学院发展特点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从而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教师资源。
唐仁春[7](2009)在《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多重视角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得到了实践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侧重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个体评价研究,在教育实践的综合素质考核中尤其如此;理论界也多以其理论研究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定性研究。基于此,本文从对普通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单指标、要素和整体的多重评价视角切入,不仅采取比较、模型等方法从理论上对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研究,还利用大样本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算术平均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不仅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本科生素质作出了科学、客观的评价,回答了当今社会对扩招以来本科生综合素质的质疑;而且从中挖掘出影响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相关性强的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普通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对策建议,对更好地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本科生综合素质,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本文首先介绍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概念,并阐述了其教育学理论基础,以此为基础从理论上构建出了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对现有用于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中确定了作者认为比较科学合理的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进而构建出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模型。本文根据理论研究确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本科生综合素质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42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验证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发现分类结果与指标体系理论构建几乎完全一致。随后,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他评两种方式对参与调查的全体本科生和不同属性本科生综合素质进行了单指标评价、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三个层次的评价,其中对本科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价是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实现的。最后,以中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桂林工学院等四所“985”、“211”、省级重点和一般高校为案例对模型的适应性进行了检验,确定了模型的效度和适度。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普通高校本科生整体综合素质为“中等”水平。具体到指标和要素评价分析时,发现普通高校本科生在身心健康方面有很好的表现,而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高校均对本科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修养重视不够,致使本科生在学习能力、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实际表现欠佳。(2)不同性别的本科生综合素质无显着差别;不同科别本科生综合素质存在显着性差别,理工科本科生得分要显着高于文史类本科生;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得分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其得分都呈现显着的下降趋势,而四年级时其得分出现了明显的回升。(3)在案例研究中,四所高校在单指标评价、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得分,均依桂林工学院、湘潭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的次序呈现出显着的递增趋势,且它们之间的得分差异较大,说明这几所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存在着显着的差别,且与高校实力呈正相关,也表明本文的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针对在实证研究中所发现的本科生综合素质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五个相关性比较强的方面提出了提高普通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具体策略性建议,以期对提高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
王健崭[8](2009)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医药院校师德培养的双向模式》文中研究指明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要求顺应价值多元化的形势,建立新型的医药院校双向师德培养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形成以医药院校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既有崇高道德理想又有基本伦理底线的可持续发展的师德培养模式。
朱俊[9](2008)在《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受高等教育市场化负面效应的影响,高等医学院校部分青年教师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职业认知与行为选择偏差,职业道德方面产生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也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较为深入地分析了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强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除导论部分外,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与主要规范。第二部分,分析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通过调查,本文认为这些问题主要有:职业思想不牢,敬业精神不强;轻视人文教育、缺乏育人意识;为师不廉、以教谋私;学术诚信缺失,科学道德失范等。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医学院校的社会形象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三部分,分析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变革中的观念冲撞以及职业竞争加剧;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与教育经历的影响;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乏力;高等医学院校僵化的教学制度和管理模式;医学院校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第四部分,探讨解决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加强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加强引导,提高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等。
陈璐[10](2004)在《浅探医学院校师德建设的新机制》文中认为师德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社会生活多样性的特点,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师德建设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形势的发展要求师德建设因势而变,持续创新改革。文章探究了医学高等院校师德建设在新形势下的新特点以及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机制。
二、浅探医学院校师德建设的新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探医学院校师德建设的新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2)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有关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研究的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影响云南省高职院校发展政策的解读 |
3.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3.1.2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
3.1.3 《云南省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 |
3.1.4 《云南省政府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 |
3.1.5 《云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
3.1.6 《“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 |
3.2 云南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 |
3.2.1 学历、职称结构 |
3.2.2 工作环境 |
3.2.3 工作量及工作量计酬 |
3.2.4 科研与进修情况 |
3.2.5 师资流失情况 |
3.3 政策颁布前后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变化研究 |
3.3.1 云南省高职院校选用体育教材分析 |
3.3.2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现状 |
3.3.3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设施现状 |
3.3.4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经费现状 |
3.3.5 云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 |
3.4 政策颁布实施后云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活动及认知变化研究 |
3.4.1 云南省高职院校课余体育活动现状 |
3.4.2 云南省高职院校运动训练与竞赛情况 |
3.5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发展对策的研究 |
3.5.1 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3.5.2 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场地设施 |
3.5.3 改善课余体育活动环境 |
3.5.4 严格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 致谢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专家效度检验评定表 |
附录B 体育教师问卷 |
附录C 学生问卷 |
附录D 专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E 学生访谈提纲 |
(3)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研究 |
1.2.2 国外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廉洁 |
1.4.2 文化 |
1.4.3 廉洁文化 |
1.4.4 廉洁文化建设 |
1.4.5 大专院校内涵 |
1.4.6 大专院校廉洁文化 |
第二章 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
2.1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廉洁文化建设状况概述 |
2.2 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目标 |
2.2.1 坚定理想信念 |
2.2.2 促进廉洁氛围 |
2.2.3 筑牢思想防线 |
2.2.4 打造崇廉基石 |
2.3 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
2.3.1 整体规划、统筹协调 |
2.3.2 分层分类、强化针对 |
2.3.3 与时俱进、坚持创新 |
第三章 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
3.1 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
3.1.1 以忠诚敬业、廉洁从政为基本要求 |
3.1.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
3.1.3 把廉洁教育贯穿到干部培养、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 |
3.1.4 树立正确的三观 |
3.2 专任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
3.2.1 以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基本要求 |
3.2.2 加强严谨治学教育 |
3.2.3 将廉洁从教的精髓融入到师德创建活动之中 |
3.2.4 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廉洁教育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
3.3 加强行政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
3.3.1 以爱岗敬业、廉洁从业为基本要求 |
3.3.2 加强责任教育 |
3.3.3 开展重点岗位警示教育 |
3.4 加强学生廉洁修身意识 |
3.4.1 以诚实守信、廉洁从学为基本要求 |
3.4.2 加强课堂教育 |
3.4.3 将廉洁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之中 |
3.4.4 积极强化社会实践中的廉洁教育渠道 |
3.4.5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
第四章 新时期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4.1 新时期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廉洁文化建设制度不完善 |
4.1.2 廉洁文化建设的形式缺乏创新性、内容缺乏针对性 |
4.1.3 廉洁文化建设“合力”不够 |
4.1.4 廉洁的校园氛围尚未形成 |
4.2 新时期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4.2.1 多元思想文化的入侵 |
4.2.2 缺乏制度保障 |
4.2.3 与本地、与本校实际结合不紧密 |
4.2.4 相应的保障、支持不到位 |
第五章 新时期推进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
5.1 廉洁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 |
5.1.1 健全完善的廉洁文化制度 |
5.1.2 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 |
5.2 拓宽载体、丰富廉洁文化 |
5.2.1 利用校园文化的优势、开展廉洁活动 |
5.2.2 构建校园廉洁文化网络平台 |
5.2.3 开展经常性活动、发挥活动育人功能 |
5.3 完善廉洁教育长效机制、巩固教育效果 |
5.3.1 形成合力 |
5.3.2 凝练具有大专院校特色的廉洁文化理念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
(4)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有关概念的概述 |
第二章 司法警官的职业素质要求、人才培养目标 |
第一节 司法警官职业特点、知识与能力 |
第二节 培养、造就应用型、复合型司法警官 |
第三章 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司法警官院校学生整体素质偏低 |
第二节 司法警官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
第三节 司法警官院校没有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
第四节 司法警官院校缺乏高素质师资队伍 |
第四章 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对策 |
第一节 依托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为未来司法警官"正德" |
第二节 依据警察职业岗位的现实需求,为未来司法警官"强能" |
第三节 以正规警务化管理为手段,为未来司法警官"规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5)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绪论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
(二) 研究目标和内容 |
(三) 文献综述 |
(四) 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
第一章 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理论基础 |
1.1 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界定 |
1.2 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相关理论 |
第二章 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
2.1 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变迁 |
2.2 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宏观绩效的实证分析 |
2.3 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微观绩效分析 |
2.4 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三章 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优化建设 |
3.1 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优化的原则 |
3.2 制定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 |
3.3 优化高等体育院校教师人才引进机制 |
3.4 优化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培训机制 |
3.5 优化高等体育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 |
3.6 优化高等体育院校教师激励机制 |
3.7 优化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参与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6)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问题的提出 |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1 理论意义 |
2.2 实践意义 |
3 独立学院研究综述 |
3.1 加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
3.2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
3.3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对策分析 |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4.1 研究思路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法 |
4.2.2 分析法 |
4.2.3 调查法 |
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5.1 研究的难点 |
5.2 研究重点 |
5.3 研究创新 |
5.3.1 选题的可行性 |
5.3.2 较强的应用性 |
6 相关概念的界定 |
6.1 独立学院 |
6.2 专任教师 |
6.3 兼职教师 |
6.4 "双师型"教师 |
第二章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
1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 |
2 师资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顺利完成教书育人的关键环节 |
3 师资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树立品牌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
4 结论 |
第三章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1 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 |
2 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 |
3 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
4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相对不稳定 |
5 师资队伍的师德建设相对滞后 |
6 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
6.1 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缺乏规范 |
6.2 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不够 |
6.3 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完善 |
6.4 "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
7 结论 |
第四章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的成因分析 |
1 社会因素 |
1.1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师资力量的供需矛盾 |
1.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对教师行业带来的冲击 |
1.2.1 人事制度改革不足 |
1.2.2 人事管理机制不完善 |
1.3 社会认同存在偏见 |
1.3.1 对独立学院的性质的偏见 |
1.3.2 对独立学院办学形式的偏见 |
2 学校因素 |
2.1 尚未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
2.2 日常管理机制不完善 |
2.2.1 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
2.2.2 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 |
2.2.3 激励机制不完善 |
2.3 部分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与教育性质相冲突 |
3 教师自身因素 |
3.1 师资队伍结构不稳定 |
3.1.1 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不成熟 |
3.1.2 兼职教师往往身兼数职 |
3.2 部分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出现偏差 |
3.3 教师的心理压力过重 |
4 学生因素 |
4.1 生源质量不高 |
4.2 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
5 结论 |
第五章 加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
1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
1.1 作好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工作 |
1.2 建立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
1.2.1 依据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构建师资队伍 |
1.2.2 学历、职称的梯度建设 |
1.2.3 老中青相结合,协调发展 |
2 改革师资队伍内部管理体制 |
2.1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体系 |
2.2 建立健全教师竞争激励机制 |
2.2.1 环境激励 |
2.2.2 薪酬激励 |
2.2.3 领导行为激励 |
2.2.4 目标激励 |
2.2.5 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聘任制度 |
2.3 建立和完善教师进修和培训制度 |
2.3.1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
2.3.2 制定教师定期培训计划 |
2.3.3 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 |
3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
3.1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 |
3.2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
3.2.1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两条腿走路方针 |
3.2.2 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 |
4 以机制建设促高校师德建设 |
4.1 建立师德教育机制 |
4.2 实施师德激励机制 |
4.3 引入教师管理的竞争机制 |
4.4 完善评价机制 |
4.5 完善舆论监督机制 |
5 独立学院教师心理压力的调适 |
5.1 改变心态,积极面对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压力 |
5.2 善于调节情绪,形成神圣的教育使命感 |
5.3 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
6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1.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
1.2 教师教学及科研工作状况 |
1.3 学校教师队伍管理情况 |
2 建议 |
2.1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
2.2 独立学院管理者 |
参考文献 |
附录 湖南省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调查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多重视角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2.3 对现有研究文献的简单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
1.4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 |
第2章 普通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2.1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及其评价的概念 |
2.1.1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定义 |
2.1.2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定义 |
2.2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 |
2.2.1 质量和质量评价理论 |
2.2.2 系统理论 |
2.2.3 行为理论 |
2.2.4 信息理论 |
2.3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表现 |
2.3.1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
2.3.2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的现实表现 |
2.4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设计基础 |
2.4.1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2.4.2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2.5 目前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常用综合评价方法简介 |
2.5.1 层次分析法 |
2.5.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5.3 灰色关联度评价法 |
2.5.4 主成分分析法 |
2.6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比较 |
2.6.1 各评价方法原理的比较 |
2.6.2 综合评价赋权方法的比较 |
2.6.3 综合评价方法对指标要求的比较 |
2.7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选择 |
2.7.1 主成分法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类别验证中的应用 |
2.7.2 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方法的选择及结构方程模型的引入 |
第3章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理论模型 |
3.1 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单指标评价方法 |
3.2 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素确定及其评价 |
3.2.1 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素确定 |
3.2.2 本科生综合素质要素评价方法的确定 |
3.3 本科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价方法 |
3.3.1 结构方程模型用于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理 |
3.3.2 本科生综合素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的基本步骤 |
3.3.3 本科生综合素质要素汇总的综合评价模型 |
第4章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实证研究 |
4.1 原始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4.1.1 原始数据来源及说明 |
4.1.2 原始数据的预处理 |
4.2 本科生综合素质单指标的评价 |
4.2.1 学生自评单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
4.2.2 教师他评单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
4.2.3 学生自评与教师他评的相关性分析 |
4.3 本科生综合素质各要素评价 |
4.4 基于实证的本科生总体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
4.4.1 本科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价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
4.4.2 模型的解释及本科生总体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的构建 |
4.4.3 本科生总体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构方程数学模型构建与总体评价分析 |
4.5 基于实证的不同类别本科生综合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
第5章 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用案例研究 |
5.1 案例基本情况说明 |
5.1.1 分类原理及其基本假设 |
5.1.2 样本数据说明 |
5.2 不同类别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对比研究 |
5.2.1 不同类别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单指标评价结果对比研究 |
5.2.2 不同类别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的要素评价对比研究 |
5.3 不同类别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影响因素对比研究 |
5.3.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不同类别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总体评价模型的建立 |
5.3.2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不同类别高校各要素影响本科生综合素质权重对比研究 |
5.3.3 不同类别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总体评价对比研究 |
第6章 提高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对策建议 |
6.1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本科生人文修养 |
6.1.1 提高重要性认识,全面关注本科生人文修养 |
6.1.2 从本科生实际出发,创新人文修养教育方法 |
6.1.3 开设人文素质课程,提高本科生人文素质 |
6.1.4 细化文化修养教育内容,全面提高文化修养素质 |
6.2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本科生学习能力 |
6.2.1 改革教育教学机制和方法,突出提高本科生学习能力 |
6.2.2 改进学习观念和方法,有效地提高本科生学习能力 |
6.3 从教学科研实践着手,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 |
6.3.1 强化创新教育,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 |
6.3.2 创新教育方法,培养本科生创新素质 |
6.4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拓展本科生综合素质 |
6.4.1 更新教育教学思想理念,适应提升本科生综合素质需要 |
6.4.2 创新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提高综合素质教育效果 |
6.4.3 创新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强化综合素质教育质量 |
6.5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综合素质教育 |
6.5.1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教育文化 |
6.5.2 坚持尊重个性,营造共性与个性并举的特色文化 |
6.5.3 坚持健康和谐,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结论 |
7.1.1 对问卷调查的全体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结论 |
7.1.2 对不同类别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结论 |
7.1.3 对不同类别高校评价的主要结论 |
7.1.4 对本科生综合素质的简要评述 |
7.2 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第一次调查问卷及发放回收情况 |
附录2 第二次调查问卷及发放回收情况 |
附录3 第二次调查问卷统计处理结果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8)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医药院校师德培养的双向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师德培养的新趋向 |
二、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 |
1. 医药院校以教师为本 |
2. 教师以学生为本 |
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双向师德培养模式 |
1. 以医药院校为主导,教师为主体 |
(1)医药院校的培养导向机制 |
(2)教师个体的内在修为 |
2. 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
3. 伦理底线与道德理想相协调 |
(9)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问题的缘起及选题意义 |
(二) 相关研究状况 |
(三) 本文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与主要规范 |
(一)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
(二)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规范 |
二、目前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
(一) 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 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消极影响 |
三、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 |
(一) 社会变革中的观念冲撞以及职业竞争加剧 |
(二) 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与教育经历的影响 |
(三) 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乏力 |
(四) 高等医学院校僵化的教学制度和管理模式 |
(五) 高等医学院校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
四、解决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 |
(一)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 |
(二) 加强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
(三)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建设 |
(四) 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 |
(五) 加强引导,提高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浅探医学院校师德建设的新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丰富师德建设内容,建立创新机制 |
2 营造德育氛围,建立师德建设的导向机制 |
3 科学考评师德水平,完善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 |
四、浅探医学院校师德建设的新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医务工作者医德教育研究 ——以L省5所高校附属医院为例[D]. 曹秀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2]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袁逊.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9)
- [3]大专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杨洁.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4]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D]. 何如一. 湖南师范大学, 2010(02)
- [5]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D]. 刘丙权. 吉林大学, 2009(07)
- [6]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D]. 陶佳. 湖南农业大学, 2009(S1)
- [7]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多重视角评价研究[D]. 唐仁春. 中南大学, 2009(02)
- [8]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医药院校师德培养的双向模式[J]. 王健崭. 药学教育, 2009(02)
- [9]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朱俊. 华中师范大学, 2008(S2)
- [10]浅探医学院校师德建设的新机制[J]. 陈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