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型急救吸引器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扬,张弛,李楠,赵婷婷[1](2020)在《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在院前携带呼吸机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分析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和普通急救担架车在应用上的区别。方法:选取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携带呼吸机的87例患者,其中42例患者采用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运送,45例患者采用普通担架车运送,对两种运送方法在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相较于普通担架车,在病床旁至担架车的平均时间(t=-6.31,P<0.001)以及担架车至医院病床旁的平均时间(t=-4.79,P<0.001)上用时较短。结论: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虽然在从救护车放下到呼吸机患者身边与普通担架车在用时和人员配置上相差不大,但是在病床旁至担架车的时间以及担架车至医院病床旁的时间、携带器械的数量等方面均优于普通担架车,起到明显的急救转运作用,值得在院前推广及使用。
刘显胜[2](2017)在《军队高原特需卫生装备需求与研发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军正处在军事后勤改革的关键时期,由以往的成建制、区域化卫勤保障转变为现代全局性一体化综合卫勤保障,是卫勤技术装备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期。尤其是特殊局部环境卫勤保障,如高原、寒区、热区、戈壁、坑道、海洋、太空等。本研究主要围绕高原特殊环境下卫勤保障的物质基础——卫生装备展开研究。高原地区自然环境特殊,具有低压、低氧、低温和低湿的特点,严重威胁高原官兵健康、降低进驻高原官兵作业能力和作战能力。高原卫勤保障需要面对的自然条件恶劣、受领的任务较重、保障的面积大、机动的距离远、区域道路崎岖,地方卫生资源差等特殊情况,对卫勤部队自身保障要求高,对高原卫生装备的依赖性大。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归纳法、头脑风暴、专利研究、专家咨询、现场调研等多种研究方法,立足高原特殊环境和我军高原部队卫生装备现况,致力满足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高原局部战争卫勤保障需求,并实施相关需求、问题与研发战略研究。当前军队卫生装备体系中尚无针对高原特殊环境的卫生装备体系。高原部队当前所用卫生装备仍以平原卫生装备为主,结合高原相关用氧装备以及进行部分性能改造、组件加装或组合融合的方式使用。这些装备在研发之初未考虑到高原环境的针对性,装配高原部队使用后往往容易引发适应性、稳定性、机动性、维护保养维修以及撤收展开等问题,影响高原卫勤训练和平战时卫勤保障效能的发挥。本课题组提出HASDHE概念后又以高原部队需求为牵引,拟从装备的研发设计源头着手研究专门针对高原特殊环境的系列卫生装备。研究以“需求”为出发点,进行HASDHE相关理论分析,探讨HASDHE研发可能涉及的问题,探索未来HASDHE研发的影响因素和方向,并以此提出未来HASDHE短期和长期研发战略,主要内容详述如下:1.概述。阐述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2.军队HASDHE需求研究。(1)从Y理论因素、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装备勤务职能因素、未来战争因素五个方面进行HASDHE需求影响理论分析。(2)进行专家深度访谈。探索高原卫生装备现有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专家对HASDHE研发的意见和建议,讨论军队HASDHE研发影响因素和研发方向,整理归纳汇总制定出军队高原特需卫生装备需求、问题与研发战略研究专家咨询表。(3)需求调查研究。本研究采用头脑风暴、专家访谈、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等多种研究方式开展HASDHE需求研究工作。筛选调研对象为高原卫生装备相关的管理、科研和医疗岗位的现役军官或文职干部,部分专家还兼任各单位野战医疗所所长或副所长,对野战卫生装备很熟悉。具体单位涉及武汉联勤保障基地、西宁联勤保障中心、西藏军区卫生处、新疆军区卫生处和第三军医大学、后勤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西藏总医院、成都总医院、兰州总医院、解放军第4医院、解放军第5医院、解放军第8医院、解放军第42医院等多家单位。从整体和分类两个方面调查专家对HASDHE需求的认同程度,并进行赋值和统计分析。3.军队高原卫生装备现况研究。本研究通过专家调查分析探讨我军军队卫生装备现况,包括专家对军队卫生装备现状的整体满意度、对保障官兵健康满意度以及分类调查卫生装备保障效能满意度,并预见性探索卫生装备对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高原局部战争卫勤保障满意度。4.军队HASDHE问题研究。本研究从重要性、环境适应性、技术、战争适应性以及研发难度和迫切性五个方面探索军队HASDHE研发之问题。研究发现HASDHE科技含量高,对高原特殊环境和高原战争特殊卫勤保障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强,其研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得到专家充分认同。但是专家普遍认为未来HASDHE研发的难度大,受影响的因素多,HASDHE研发之路尚远。5.军队HASDHE研发因素研究。(1)HASDHE研发影响因素多,专家认同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高原卫勤需求、高原官兵健康需求、技术、人才、政策、经济、理论、国际局势和国内局势。(2)未来HASDHE研发方向专家认同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微型化、模块化、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一体化、集约化和无人化。(3)案例研究。根据高原凝血特点和现有止血带功能,我们提出高原医用止血带初步研制构想。根据高原环境及伤病员转运、后送特点,我们初步提出高原型担架初步研制构想。6.军队HASDHE研发战略方案研究。通过前期问题、影响因素和发展方向研究,结合高原卫勤保障特点及HASDHE研发的军事意义,研究认为军队HASDHE研发战略须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战略方案准备。(1)军队HASDHE研发短期战略方案。一是改善高原装备通用性,缩短HASDHE研发周期;二是掌握高原官兵疾病谱,提高HASDHE研发准度;三是突出高原环境针对性,明确HASDHE研发方向。(2)军队HASDHE研发长期战略方案。一是军队HASDHE研发平台创建战略;二是军队HASDHE研发人才培养战略;三是军队HASDHE四级防控装备体系构建战略。
张涛,王家军,宋振兴,陈国钧[3](2014)在《一种高级重症监护型救护车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制一种用于重症伤员或患者在现场救治、转运途中生命支持、院内救治无缝对接的达到ICU病房洁净度的高级重症监护型救护车。方法:根据重症监护型救护车的功能定位要求,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救护车专用底盘,研发、优选急救设备设施及制氧、净化设备,严格按急救医护流程布局配置3G网络、北斗和卫星通信系统。结果:车辆最高时速125 km/h,可同时满足1名卧姿伤员和3名坐姿伤员的转运、现场救治,图像、数据可适时查询、传输,具有全天候、全覆盖的语音通话,可实现不间断连续供氧,空气洁净程度达10万级。结论:整车性能优良、功能完备,实现了重症伤病员现场救治、转运途中生命支持和院内救治的无缝对接,显着提高了急救医疗装备的水平。
仝青英,汤黎明,孟晓东,钟添萍,乔桦[4](2013)在《野战环境下脚踏式医用吸引器的设计与制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设计一款医用脚踏式吸引器,用于野战医疗伤员救治。方法采用活塞式吸排空气的方式产生负压,合理选择和设计脚踏式负压吸引器的材料和结构。结果通过6组10次/组的实验测量表明,脚踏式负压吸引器能在吸管端口产生负压,起着负压吸引作用,其负压值随着抽吸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且脚踏式负压吸引器的密闭性好,不费力气就能产生很好的负压效果。结论该脚踏式吸引器无需电源,省力易操作,易于携行,完全能够满足野战急救队负压吸引的要求。
熊钰忠,张萍,陈自力[5](2012)在《平战急救用多功能生命支持车的研制》文中提出目的研制一种多功能生命支持车,并能有效满足伤病员现场急救、基础治疗和转运的需要,从而提高伤病员救治能力、人装结合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方法选用角钢、不锈钢制作车的骨架,骨架上铺设不锈钢板,轮子由万向轮及带自锁的轮子组成,多种急救仪器、药品、器械集成在生命支持车上。结果平战急救用多功能生命支持车,实现装备高度集成、减少人员跑动、高效完成救治任务。结论平战急救用多功能生命支持车高度集成,方便携带,机动性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高贯涛[6](2011)在《基于MB95F204K的智能负压吸引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交通事故和各种突发事件(对人身体有外在伤害)越来越多,负压吸引器作为医疗救助的重要内容也日益体现。目前大部分的吸引器负压靠调压阀的漏气大小来控制负压,造成噪声大、能量消耗大,负压吸引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负压也不能动态控制,致使吸引效果不理想,并且负压吸引器功能比较单一,只适用于临床吸脓、血等液体。为了有效的克服这些缺陷,使医疗救助更方便快捷,所以有必要对负压吸引器做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MB95F204K的医用智能负压吸引器,它基本克服了目前市场上负压吸引器出现的常见问题。本文首先对系统中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PID算法、PWM控制原理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其次重点介绍了负压吸引器的总体设计方案和设计思想,并实现了系统的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本负压吸引器使用MB95F204K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是一种严格控制压力、长时间持续工作的负压吸引器,是一种安全性能高、自动化程度高、寿命长、噪音低、功耗小的多功能负压吸引器。MC33886给负压泵提供驱动信号,且实现了实时报警、大屏幕LCD液晶显示、根据压力和设定时间进行负压吸引、智能存储等功能,能够有效的节省救助时间,提高救助的效率。
朱兴喜,汤黎明,刘铁兵,戚仕涛,吴敏,张超,王羽[7](2010)在《基于野战条件下便携式负压吸引器的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设计并应用手持式和脚踏式负压吸引器,以便于野战急救伤员需要。方法:采用活塞式机械抽动吸排空气的方式产生负压,优化设计手持式和脚踏式负压吸引器的结构,以适应野外操作和急救。结果:手动式负压吸引器和脚踏式负压吸引器均能在吸管端口产生负压,起着负压吸引作用,并且其负压值随着抽吸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且脚踏式负压吸引器比手持式负压吸引器产生负压的效果更好一些。结论:所设计的2种负压吸引器体积小、质量小,便于携带和使用,在部队演练中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朱兴喜,汤黎明,刘铁兵,戚仕涛,吴敏,王羽[8](2010)在《应急救治便携式吸引器的研制与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设计并应用手持式和脚踏式负压吸引器,以便于野战急救伤员需要。方法:采用活塞式机械抽动吸排空气的方式产生负压。结果:优化设计手持式和脚踏式负压吸引器的结构,适应野外操作和急救。结论:该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使用,并在演练应用中效果满意。
汤黎明,吴敏,于春华,刘铁兵[9](2010)在《组合式多功能急救器械箱的设计与配置》文中指出本文根据临床急救需求,研制生产了一种适用于战场和突发救治需要的组合式多急救器械箱,其内部配置医疗器械可根据实际功能不同要求设置,以满足一箱多用,适应不同的医疗救护治疗应用场合的需要,较好地达到了现场急救和方便携带的目的,
刘超,闵苏,童珊珊,李炜,黄德胜,刘刚,胡宇[10](2010)在《灾难医学救治模式对现代物流业成功经验的借鉴与灾难医学救援工具的革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在灾难医学救治模式中引入现代物流业信息化自动管理机制以及革新灾难医学救援工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为灾难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①现代灾难救援中伤员搜寻、伤员信息的快速传输是伤员救护保障的首要和关键环节,配置液晶显示屏和全球定位识别系统的终端可以独立地传送伤票内容以及伤员的定位信息的防水防震臂环式电子伤票的研制非常必要。②传统手工运作的灾难医学救治模式严重影响救援效率。借鉴现代物流业信息化自动管理机制,计算机及卫星交互式通讯系统使配送自动化以及建立救援数据库系统使救援行动无缝化,建立自动运行的现代灾难医学救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③严重灾难事件中,重症伤员数量增多,伤员后送距离遥远,很多伤情需要就地手术处理,普通的传统担架越来越制约救援活动的顺利实施。完善多功能便携的担架平台,并将急救医疗和信息通讯功能整合到现代化担架平台是,研制多功能便携式急救医疗单元成为灾难医学救治的迫切要求④加强医疗气垫船的建设和使用,气垫船在道路中断的情况下可以快速通过,以避免汶川地震救援队乘冲锋舟后再步行的尴尬。⑤研制并配发小型便携式单人、双人或三人操作的液压切割和钻探器械,以免重现某些狭小的救援场所,因大型设备无法驶入,只能赤手救援的困窘。结果信息化的灾难医学救治模式和革新后的救援工具可提高伤病员后送的效率、缩短其获得确定性治疗的时间,提高伤病员抢救的成功率。结论灾难医学救治模式引入现代物流业信息化自动管理机制以及多功能现代化担架、医疗气垫船和小型便携式救援器械的研制和使用必将给灾害医学带来相当程度的革新和进步。
二、微型急救吸引器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型急救吸引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在院前携带呼吸机患者转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运送方法 |
1.2.1 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 |
1.2.2 普通担架车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性别及体位情况比较 |
2.2 转运平均时间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2)军队高原特需卫生装备需求与研发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概述 |
1.1 课题来源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背景 |
1.4 研究目的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军队HASDHE需求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军队HASDHE需求理论分析 |
2.3 军队HASDHE需求专家访谈 |
2.4 军队HASDHE需求调查研究 |
第三章 军队高原卫生装备现况研究 |
3.1 军队高原卫生装备满意度调查 |
3.2 军队高原卫生装备现况分析 |
3.3 军队高原卫生装备特点分析 |
第四章 军队HASDHE问题研究 |
4.1 军队HASDHE研发重要性问题研究 |
4.2 军队HASDHE研发可行性问题研究 |
4.3 军队HASDHE环境适应性问题研究 |
4.4 军队HASDHE研发技术问题研究 |
4.5 军队HASDHE战争适应性问题研究 |
4.6 军队HASDHE研发难度和迫切性研究 |
第五章 军队HASDHE研发因素研究 |
5.1 军队HASDHE研发影响因素研究 |
5.2 军队HASDHE研发方向研究 |
5.3 军队HASDHE涉略学科门类分析 |
5.4 军队HASDHE案例研究 |
第六章 军队HASDHE研发战略方案研究 |
6.1 军队HASDHE研发卫勤基础分析 |
6.2 军队HASDHE研发军事意义分析 |
6.3 军队HASDHE研发短期战略方案 |
6.4 军队HASDHE研发长期战略方案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军队卫生装备及高原卫生装备历史和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一种高级重症监护型救护车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设计 |
1.1 总体设计 |
1.2 系统设计 |
1.2.1 底盘 |
1.2.2 车身 |
1.2.3 急救设备设施及医疗舱布局 |
1.2.3. 1 急救人员配置及布局 |
1.2.3. 2 空气净化及消毒系统 |
1.2.3. 3 制压氧系统 |
1.2.3. 4 车载医用综合信息通信工作平台 |
1.2.3. 5 患者隔振缓冲装置 |
2 性能指标 |
3 功能 |
4 创新点 |
5样车测试及应用效果 |
6 结语 |
(4)野战环境下脚踏式医用吸引器的设计与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原理 |
2 装置结构与功能 |
2.1 负压汽缸 |
2.2 负压表 |
2.3 废液瓶 |
3 组装工艺与工作过程 |
3.1 组装工艺 |
3.2 工作过程 |
4 检测分析与结果 |
4.1 理论预测值 |
4.2 测量结果 |
4.3 结果分析 |
5 结 语 |
(5)平战急救用多功能生命支持车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设计思想 |
1.2 设计特点 |
1.2.1 高度集成、工作效率高 |
1.2.2 功能齐全、可操作性强 |
1.2.3 设计合理、车稳定性好 |
1.3 实际制作 |
1.3.1 材料选择 |
1.3.2 仪器的选择 |
1.3.3 急救药品、急救器材的选择 |
1.3.4 外观的选择 |
2 讨论 |
2.1 创新点 |
2.2 整车其他功能分析 |
2.3 应用前景 |
2.3.1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推广应用前景 |
(6)基于MB95F204K的智能负压吸引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2 负压吸引器理论基础 |
2.1 负压吸引器概述 |
2.2 数字PID控制 |
2.3 PWM控制技术 |
2.4 传感器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负压吸引器的硬件设计 |
3.1 硬件电路总体方案 |
3.2 主要硬件的选择与功能 |
3.3 硬件电路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负压吸引器的软件设计 |
4.1 软件设计概述 |
4.2 软件设计总流程 |
4.3 工作模式简介 |
4.4 主要模块子程序介绍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科学研究及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原理图 |
(7)基于野战条件下便携式负压吸引器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设计原理 |
3 便携式负压吸引器设计 |
3.1 手持式负压吸引器的结构与功能 |
3.2 脚踏式负压吸引器的结构与功能 |
4 测试分析与应用情况 |
4.1 测试分析 |
4.1.1 测试条件 |
4.1.2 理论预测 |
4.1.3 测试结果 |
4.1.4 分析结果 |
4.2 应用情况 |
5 结语 |
(8)应急救治便携式吸引器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设计原理 |
2.1 手持式吸引器的结构与功能 |
2.2 脚踏式吸引器的结构与功能 |
3 测试分析与应用情况 |
3.1 测试分析 |
3.1.1 测试条件: |
3.1.2 理论预测: |
3.1.3 测试结果: |
3.1.4 分析结果 |
3.2 应用情况 |
(9)组合式多功能急救器械箱的设计与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要求 |
2 设计方案 |
2.1 箱体设计 |
2.2 吸引器的设计 |
2.3 自充式手电筒 |
3 箱内器械的配置与安放 |
4 结果 |
四、微型急救吸引器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在院前携带呼吸机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 刘扬,张弛,李楠,赵婷婷.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5)
- [2]军队高原特需卫生装备需求与研发战略研究[D]. 刘显胜. 第三军医大学, 2017(12)
- [3]一种高级重症监护型救护车的研制[J]. 张涛,王家军,宋振兴,陈国钧. 医疗卫生装备, 2014(10)
- [4]野战环境下脚踏式医用吸引器的设计与制作[J]. 仝青英,汤黎明,孟晓东,钟添萍,乔桦. 武警医学, 2013(04)
- [5]平战急救用多功能生命支持车的研制[J]. 熊钰忠,张萍,陈自力. 中国医疗设备, 2012(03)
- [6]基于MB95F204K的智能负压吸引器研究[D]. 高贯涛. 山东科技大学, 2011(06)
- [7]基于野战条件下便携式负压吸引器的设计与应用[J]. 朱兴喜,汤黎明,刘铁兵,戚仕涛,吴敏,张超,王羽. 医疗卫生装备, 2010(12)
- [8]应急救治便携式吸引器的研制与应用[J]. 朱兴喜,汤黎明,刘铁兵,戚仕涛,吴敏,王羽. 中国医学装备, 2010(11)
- [9]组合式多功能急救器械箱的设计与配置[J]. 汤黎明,吴敏,于春华,刘铁兵.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0(03)
- [10]灾难医学救治模式对现代物流业成功经验的借鉴与灾难医学救援工具的革新[A]. 刘超,闵苏,童珊珊,李炜,黄德胜,刘刚,胡宇.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