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脲与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羟基脲与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一、羟基脲、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威,王敬君,邹万强,李小翠[1](2021)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取阿糖胞苷进行治疗,观察组(n=50)采取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血液学缓解时间、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血液学缓解时间及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认知、认知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缩短患者血液学缓解时间、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使患者生存时间得以延长,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效果显着。

郑一敏,刘晶晶,胥秀英,郭牡丹,丁锐,ANDREASE Melzer[2](2021)在《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机制、治疗药物、研究中药物进行了综述。方法应用检索Pudmed、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BCRABL"等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20-10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进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文文献75篇,英文文献121篇,最后纳入分析196篇文献。结果 TKI作为一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药物,联合阿糖胞苷、或干扰素α、或高三尖杉酯碱等有助于提高细胞遗传学缓解率。长期治疗产生耐药性,以及骨髓抑制、基础疾病患者引起的心肺毒性和肾脏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仍是亟待关注的问题。结论精准诊断、合理用药、开发更具靶向性的小分子药物和筛选基于信号通路进行候选药物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赵忠恺[3](2021)在《妊娠合并白血病 ——5例临床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索妊娠合并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疗方式及治疗对母婴预后影响,通过对本院的5例病例分析和该疾病的文献学习,能对该疾病的临床诊疗及管理办法优化具有积极作用。方法: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诊疗经过入手,回顾学习该院自199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另4例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对5例病例进行分析。并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妊娠合并白血病诊疗的相关文献,对涉及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疗方式、母婴预后、生育力影响等内容进行学习。结果:本例患者29岁女性,因“停经18周,咽痛、乏力2周,发现白细胞升高1周。”于2020年9月1日收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入院后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考虑到患者疾病的特殊性,经全院疑难病例讨论,在充分告知患方妊娠及白血病之间的相关风险后,患方决定放弃妊娠,要求化疗。并转至我院血液内科拟行伊达比星+阿糖胞苷化疗(IA方案),并给予降白细胞及化疗前预处理。9月4日患者入院胸部CT结果回报提示双肺基底部磨玻璃密度结节影,考虑肺部炎症可能。此时患者无明显咳嗽、咳痰等症状,考虑到患者疾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在当天行羊膜腔注射利凡诺引产,待引产结束后化疗,引产过程顺利。终止妊娠恢复后,患者接受IA方案常规化疗,在本文撰写时,患者已达到完全缓解。针对妊娠合并白血病这类罕见病,搜寻我院历年住院病历,自1999年以来既往共有4例妊娠合并白血病住院病例,且都为妊娠合并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加上本次病例共5例。这些病例中,临床表现为乏力者2例,肺部感染1例,咽痛、发热1例,牙龈增生出血2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例,脾大1例,肺部感染1例,无明显症状者2例。4例CML患者中,妊娠前诊断2例,妊娠期间诊断2例(孕早期1例,孕中期1例)。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妊娠期间出现妊娠期糖尿病,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例胎盘早剥、1例羊水过少,1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除1例妊娠前确诊的CML患者在停经40+天得知怀孕后停用伊马替尼,以及本例报道的患者,其余患者孕期均未接受化疗。4例CML顺利分娩单活婴,其中早产及剖宫产3例,足月顺产1例,4个新生儿在后期随访中均顺利生长发育。5例女性在产后均立即接受正规化疗,4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在药物化疗效果欠佳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随后也达到完全缓解,随访时间(6个月-3年3个月)。5名女性在化疗期间,1例出现月经紊乱,停药后恢复,另1例在HSCT之后闭经,至今未月经来潮。结论:对于妊娠合并白血病的患者,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诊断以血常规及骨髓穿刺检查为主。妊娠合并白血病的诊疗需结合白血病类型及妊娠孕周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合并急性白血病的产妇,应尽早开始化疗,不能因妊娠耽误治疗;而妊娠合并慢性白血病处于慢性期的患者孕期可以根据血常规情况选择是否治疗,绝大多数能正常继续妊娠。此外,妊娠合并白血病的产妇怀孕期间病理妊娠的概率相对增加。白血病的化疗药物可以对育龄女性月经情况产生影响,有损害生育力的可能。

南利静[4](2021)在《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治疗初治CM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我国发病率为0.639-0.99/10万人,在各个年龄均可发病,中老年为高发人群,国内中位发病年龄45-50岁,男性多于女性,Ph染色体阳性或BCR-ABL基因阳性是其诊断依据。靶向治疗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自伊马替尼问世以来,疗效显着,但因其昂贵的价格致使很多病人不能承受,而国产伊马替尼具有更低的价格,但目前对于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在疗效上是否具有差异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通过观察Ph染色体阳性(Ph+)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使用国产伊马替尼(格尼可或昕维)和进口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后的血液学缓解率、分子学缓解率、最佳疗效反应、转换治疗的比例及不良反应,评价国产伊马替尼和进口伊马替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171例初诊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该171例患者均为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且长期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其中服用国产伊马替尼的患者46例,服用进口伊马替尼(格列卫)的患者125例,根据Sokal评分对收集到的两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危险度分层,根据治疗3、6、12个月后的血液学缓解率、最佳反应疗效、分子学缓解率及对两组伊马替尼转换二代TKI或其他药物的比例来评价二者的初期疗效,根据原研伊马替尼转换国产伊马替尼后是否维持原疗效来评估两者是否有相似的疗效,根据治疗期间出现的血液学毒性及非血液学毒性等指标评估两组数据的安全性,不良反应依据NCI/NIH常见毒性标准3.0版本进行分级记录并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1.流行病学:中位发病年龄48岁,以中老年为高发人群。2.国产伊马替尼组与进口伊马替尼组在连续治疗3个月(P=0.337x2=0.923)、6个月(P=0.700 x2=0.148)、12个月(P=0.734 x2=0.116)后最佳反应疗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国产组与进口组在3个月(P=0.747)、6个月(P=0.564)、12个月(P=0.492)后达到MR3.0的数据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3个月(P=0.767)、6个月(P=0.804)、12个月(P=0.526)达到MR4.0的数据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4.国产伊马替尼组因耐药或不良反应转换治疗方案的有10例,占21.7%。原研伊马替尼组因耐药或不良反应转换治疗方案的有33例,占26.4%。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5.在后续追踪中,原研伊马替尼组共有32例患者转换成国产伊马替尼,其中1例患者在3月时达到MR3.0,后转换国产伊马替尼,6个月后达到MR4.0,并一直维持此疗效,其余31人均在至少1年后达到MR4.0,后转换国产伊马替尼,均能维持原疗效,无病情进展。6.国产伊马替尼和进口伊马替尼的不良反应无显着差异性(P>0.05)。两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水肿24%vs33.6%(P=0.225),肌肉疼痛13.0%vs12.0%(P=0.854),皮疹8.7%vs10.4%(P=0.966),恶心呕吐19.6%vs17.6%(P=0.767),骨关节痛占10.9%vs8.0%(P=0.777),腹泻6.5%vs5.6%(P=1.000),血液学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为17.4%vs19.2%(P=0.788),贫血13.0%vs11.2%(P=0.729),血小板减少为8.7%vs5.6%(P=0.704),无严重III-IV级不良反应,无药物毒性死亡率。结论:1.本中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8岁,较欧美国家相比发病年龄较低。2.国产伊马替尼对初治慢粒患者可以获得和格列卫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耐受性。然而国产伊马替尼的价格便宜,患者经济负担较小,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3.国产伊马替尼和进口伊马替尼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上存在相似的耐药性。

冯尚龙[5](2021)在《高白细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对预后影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高细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myeloid leukemia,HL-AML)定义为初始白细胞计数≥100×109/L,常发生在5%-20%初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是一种临床急症,经常合并有高白细胞瘀滞,肿瘤溶解综合症(tumor lysis syndrome,TLS)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从而导致患者早期死亡且有着不良的临床预后。本项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高白细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关注于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以及初始诱导缓解方案的选择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T)对预后的影响。患者和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总共有558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本中心被诊断。其中有52名表现为高白细胞血症的病人资料被回顾性研究。结果年龄在15-39岁和年龄在40-60岁患者组中3年的OS率分别为58.8%(95%CI:32.5-77.8%)和25.4%(95%CI:8.4-46.8%)。在年龄大于60岁的病人中最长的生存时间只有8个月,而这群病人8个月OS率只有8.3%。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根据2017年欧洲白血病网(European Leukemia Net ELN)推荐的AML预后风险分层,患者3年的OS率在预后良好、预后中等和预后不良分别为50%(95%CI:15.2-77.5%),28%(95%CI:12.4%-46%)和29.5%(95%CI:10.8-51.2%)(p=0.374)。在携带有CEBPA或者NPM1突变和那些有着FLT3-ITD或者MLL突变患者,3年OS率为分别为37.5%(95%CI:8.7-67.4%)和30%(95%CI:8.9-54.9%)(p=0.63)。采用标准IA诱导化疗方案的患者3年OS率为58.4%(95%CI:32.5-75.8%),而那些采用非标准化疗方案的患者3年OS率为22.2%(95%CI:6.9-42.9%)(p=0.06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3年的OS率可以达到73.8%(95%CI:47.8-88.3%),而那些没有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9个月OS率只有11.4%(95%CI:1.97-30.2%),并且所有没有接受移植的患者在13个月后都死亡了(p<0.001)。结论这项研究表明高白细胞血症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患者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预后分层。年龄是影响高白细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的主要因素。使用标准IA方案诱导化疗和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预后。

王志清[6](2020)在《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低剂量化疗方案联合和不联合芪附扶正合剂(Modified Qifu Fuzheng Decoction,QFFZD)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缓解率、中医症候积分、复发率、生存率及感染发生率等,客观评价QFFZD在老年AML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再通过体外实验探讨QFFZD协同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分子学作用机制,为临床QFFZD辅助治疗AML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联合口服芪附扶正合剂中药,将58例老年AML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联合QFFZD口服,对照组仅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CR率、诱导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复发率、中位生存期、总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期感染发生率及远期感染发生率。实验研究方法:(1)采用2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QFFZD治疗组,分别予2mL生理盐水和2mL生药浓度为1.68 g/mL QFFZD灌胃,连续7天。第8天麻醉后主动脉取血,分离得到上层血清,-80℃保存备用;2.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对其的增殖抑制作用;(3)PI单染流式细胞术(FCM)用于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4)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5)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兔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及其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以及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6)免疫印迹实验被用于检测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干预HL-60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R率分别为66.7%、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化疗结束后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和5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期生存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估计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818.7个月和16.8±5.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0.3±9.4)%和(56.7±9.4)%,3年生存率分别为(39.0±9.8)%和(27.2±9.6)%,5年生存率分别为(27.9±9.7)%和(20.4±9.3)%,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3);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诱导期感染发生率(46.7%)与对照组(46.4%)相差不大;观察组远期的感染发生率(28.0%)低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研究结果:1.MTT比色分析法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时间下,QFFZD含药血清(2%、4%、6%、8%、10%)和 Ara-C(0.5μmol/L、1μmol/L、2μmol/L、4μmol/L、8μmol/L)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单独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同干预时间下,二者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二者单独使用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单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均能将HL-60细胞阻滞于G1期,两药联合时对HL-60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更加明显(p<0.05)。3.流式细胞术检测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均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且两药合用时凋亡效果更加明显(p<0.05)。4.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促凋亡蛋白Bax以及执行凋亡程序的关键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则低于空白组(p<0.05)。与此同时,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而p53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则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5.在用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 μmol/L)共同干预HL-60细胞前,予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5 nmol/L)预处理24h后,以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kt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则有所升高(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QFFZD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较单纯应用化疗有一定优势,尤其体现在可以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远期感染发生率;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一定程度上可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3年及5年生存率的趋势(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别)。实验研究表明,1.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有效地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而且表现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2.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明显地提高处于G1期的HL-60细胞比率,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3.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可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其过程可能是通过调控Akt/p53信号通路从而启动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发挥作用。

马敏红[7](2020)在《小剂量重组α-2b干扰素、阿糖胞苷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α-2b干扰素、阿糖胞苷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长葛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CML患者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接受小剂量重组α-2b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B组加用阿糖胞苷。对比两组治疗前后WBC水平;对比两组血常规和骨髓像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治疗后WBC水平低于A组,血常规和骨髓像恢复正常时间早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79%)与A组(1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重组α-2b干扰素、阿糖胞苷联合羟基脲治疗CML临床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张倩[8](2019)在《干扰素α-2b、低剂量阿糖胞苷及羟基脲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干扰素α-2b、低剂量阿糖胞苷及羟基脲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予抗炎、小苏打碱化尿液及别嘌呤醇降低血尿酸等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干扰素α-2b、低剂量阿糖胞苷及羟基脲,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分别较对照组显着降低,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结论干扰素α-2b、低剂量阿糖胞苷及羟基脲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范秋兰[9](2018)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一阿糖胞苷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阿糖胞苷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总有效率;完全血液学缓解时间、无病生存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水平、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值;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总有效率68.89%(31/45)高于对照组的44.44(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0 0,P<0.05);观察组完全血液学缓解时间、无病生存时间为(31.11±1.41)d、(33.13±0.21)个月,优于对照组的(46.42±2.25)d、(14.23±1.5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03、9.178,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水平、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水平、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出现率(6.67%)和对照组(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糖胞苷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白细胞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期和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耿韦韦[10](2018)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羟基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随访患者1年,研究组生存率(52.50%)明显高于对照组(32.5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与对照组(10%)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细胞遗传学和血液学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比单用羟基脲治疗效果更为突出,且能够缩短细胞遗传学和血液学缓解时间,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二、羟基脲、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羟基脲、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2.3 两组患者血液学缓解时间、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对比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对比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3 讨论

(2)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ML发病机制
    1.1 细胞水平
    1.2 信号通路水平
        1.2.1 JAK2/STAT信号通路
        1.2.2 RAS-MAPK通路
        1.2.3 PI3K/AKT信号通路
        1.2.4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1.2.5 其他信号通路
2 临床药物
    2.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图5)
    2.2 烷化剂
    2.3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2.4 阿糖胞苷
    2.5 干扰素α
    2.6 中药单体
        2.6.1 砷剂
        2.6.2 高三尖杉酯碱
        2.6.3 靛玉红
        2.6.4 姜黄素
3 临床研究中药物
    3.1 MEK抑制剂
    3.2 Aurora激酶抑制剂
    3.3 新型ABL激酶抑制剂
4 结论

(3)妊娠合并白血病 ——5例临床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英文缩写注释
第二章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病例报道及临床信息分析
    第四节 结果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结论
    第七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综述部分 妊娠合并白血病的管理与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附录
    学习及培训经历
    研究生期间取得成绩
致谢

(4)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治疗初治CM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发展及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高白细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对预后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预后分层
    2.3 对TLS、DIC和高白细胞瘀滞的定义和诊断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造血干细胞移植程序
    2.6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患者特征
    3.2 分子生物学特征
    3.3 治疗方案
    3.4 移植患者特征
    3.5 生存分析
4.讨论
    4.1 初诊时高白细胞是AML的独立危险因素
    4.2 如何治疗高白细胞AML
    4.3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高白细胞AML病人的预后影响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2017年ELN基于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异常AML患者预后分层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高白细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实践与进展
    参考文献

(6)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西医治疗现状与进展
        1.标准化疗(强化化疗)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3.低强度化疗
        4.靶向治疗
        5.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2.当代中医治疗急性白血病概况
        2.1 关于急性白血病的中医病名
        2.2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
        2.3 “伏邪(毒)”概念的提出
        2.4 治疗概况
        2.5.讨论
        参考文献
    3.扶正中药在急性白血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现状
        3.1 扶正中药的临床研究
        3.2 扶正中药的基础研究
        3.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材料和方法
        2.1 病例纳入标准
        2.2 病例排除标准
        2.3 一般资料
        2.4 治疗方案
        2.5 支持治疗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评价
        2.8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近期效果比较
        3.2 远期效果比较
        3.3 感染并发症比较
    4.讨论
        4.1 芪附扶正合剂组方合理性探讨
        4.2 芪附扶正合剂取得临床疗效的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QFFZD含药血清的制备(实验一)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对HL-60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二)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4.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三)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5.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协同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实验四)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6.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缩略词表
    急性白血病症状分级量化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致谢
个人简介

(7)小剂量重组α-2b干扰素、阿糖胞苷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疗效判定表现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WBC水平
    2.2 血常规和骨髓象恢复正常时间
    2.3 治疗总有效率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8)干扰素α-2b、低剂量阿糖胞苷及羟基脲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比较
    2.3 两组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骨髓像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9)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值比较
    2.3 两组完全血液学缓解时间、无病生存时间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10)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指标观察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细胞遗传学和血液学缓解时间比较
3 讨论

四、羟基脲、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 刘威,王敬君,邹万强,李小翠. 中国现代医生, 2021(29)
  • [2]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J]. 郑一敏,刘晶晶,胥秀英,郭牡丹,丁锐,ANDREASE Melzer.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09)
  • [3]妊娠合并白血病 ——5例临床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D]. 赵忠恺. 汕头大学, 2021(02)
  • [4]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治疗初治CM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D]. 南利静.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高白细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对预后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 冯尚龙.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D]. 王志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小剂量重组α-2b干扰素、阿糖胞苷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J]. 马敏红. 河南医学研究, 2020(08)
  • [8]干扰素α-2b、低剂量阿糖胞苷及羟基脲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 张倩. 中国现代医生, 2019(10)
  • [9]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范秋兰. 中外医学研究, 2018(28)
  • [10]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价值研究[J]. 耿韦韦. 中国民康医学, 2018(18)

标签:;  ;  ;  ;  ;  

羟基脲与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