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M事件模型的网管系统事件机制的实现

基于CIM事件模型的网管系统事件机制的实现

一、基于CIM事件模型的网络管理系统事件机制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叶琴[1](2020)在《配电网停电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供电服务是电力企业的核心职能,供电中断会造成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下降。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停电计划管理称为电力企业配电网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提高电力企业停电计划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四川电力公司目前的停电计划管理仍采用人工分析和发布的管理方式,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发布时效性不高的问题。本文针对上述不足,设计和实现了一套停电计划管理系统。在系统中,通过SG-CIM交互标准,从PMS系统、电力营销系统和电力95598服务系统中获取停电计划管理所需的基础数据,并利用基于FTU单元信号、配变设备报警信号的故障定位算法,进行停电事件的定位和研判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SG-CIM交互标准向电力95598系统发布停电计划。在系统研发中,主要采用了Java Web技术、Baidu Map地图插件技术、Oracle数据库技术,将停电计划划分为故障类、报修类、计划类和营销类停电计划,并设计和开发对应的管理功能,从而将系统的功能体系划分为故障类停电计划管理、报修类停电计划管理、计划类停电计划管理、营销类停电计划管理4个功能模块。在本文研究中主要分析考察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技术选型、功能设计、故障定位算法设计和功能实现与测试工作,全面研究和介绍了系统的技术方案设计和开发思路,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停电计划管理系统已在公司内部进行了部署应用,可以自动从PMS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电力95598服务系统中获取停电计划管理所需的配电网故障信息、客户报修信息等,并分析研判停电事件,向电力95598服务系统发布停电计划,从而提高了公司的停电计划业务的管理效率。

杨智凯[2](2020)在《网络智能电能表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国内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通过供电网中的集中器、智能电表等硬件,实现了用电信息的自动化抄表,提高了电力企业的营销终端业务管理效率。但是,对于供电网的硬件管理,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研发配套的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本文按照公司的智能电能表管理维护需求,设计和实现了一套网络智能电能表服务管理系统,系统可通过电力通信专网和供电网的集中器、智能电表进行远程交互,实现硬件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抄读管理。在研究工作中,本文首先研究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对系统的开发背景进行了调研整理,提出系统的总体目标。随后,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考察,详细分析系统需要开发的具体功能目标,以及各项非功能目标等。基于系统需求分析,研究了系统的开发技术选型,确立了基于.NET Web和SQL Server的技术开发路线,并利用SG-CIM标准作为系统的硬件通信服务标准。在系统技术选型分析基础上,根据系统的技术路线对系统进行详细的功能设计,包括总体设计、通信功能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并将系统模块分为集中器运行管理、电能表运行管理、保电及报警管理3个模块。最后,按照系统的技术方案及模块划分,详细分析研究了各功能模块的开发实现工作,介绍各模块的实现思路及功能效果,并对系统的测试工作进行总结和介绍,验证系统的研发成果。系统目前已经在公司内部上线运行,实现了供电网的集中器、电能表硬件设备的远程管理,各项功能均达到了预期的开发目标,且在其他方面也满足公司的应用要求,提高了供电网硬件的总体管理效率,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胡恒箫[3](2018)在《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营销移动作业互动服务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尤其是售电侧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政府、消费者对电力企业和电力行业的互动需求变得更高。随着智能家居、分布式发电、电动汽车充电等新型业务的发展,电力用户的身份由以往的被动用电者,逐步转变为电网运营规则的参与者,这就对电力公司的供电服务、电力信息服务以及增值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物联网概念的出现,传感通信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能够提升用电服务能力,促进电力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发展,也为电力用户侧互动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针对当前电力双向互动体系对尤其是移动作业互动服务数据采集和控制技术不够成熟,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模型尚未统一,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集成度低等特点,引入了物联网技术,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营销移动作业互动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提出基于典型物联网三层结构的营销移动互动服务数据采集和控制总体架构;提出了基于IEC61850的的营销移动互动服务通信建模方法及基于CIM的营销移动互动服务数据建模方法。2、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业务集成架构,并以大用户参与需求响应为例,给出了互动服务的集成案例。3、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增值服务架构,并以智能家居远程运行监控及大用户负荷智能化管理为例,提出了增值服务的业务架构、业务流程和典型场景分析。4、开展了电力营销移动作业互动服务关键技术的研究,包括现场作业管理技术和工作流程优化处理机制,并研制了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主站及终端设备。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营销移动作业互动服务具有低成本、易集成等优点,改变了传统营销互动服务不易推广的特点,极大丰富了智能用电互动服务体系,项目成果在江苏淮安等地进行了示范应用,效果显着。

曹晋彰[4](2013)在《面向智能电网的公共信息模型及其若干关键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能电网的提出和发展,给电力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和发展机遇。以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需要完善和开放的技术标准体系支持,而CIM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公共信息模型)正是智能电网的核心标准。CIM涵盖了电力企业全景语义信息和标准接口规范,有丰富多样的技术表达形式,能在各业务领域环节得以广泛的应用,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回顾国内外智能电网的研究状况,以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规划为研究参考,重点探讨企业公共语义模型和技术标准对智能电网的支撑作用,针对电力信息化中标准规范数据库设计、企业应用系统集成和统一命名编码三大问题,相对应地研究了CIM在智能电网的输变电资产管理、电网企业应用集成、智能调度编码等三个关键领域的应用,开发了CIM模型管理系统,实现了模型管理和数据服务等功能。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分析了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现状,指出统一信息模型和标准接口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关键。总结了国内外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标准,明确了CIM在智能电网核心标准的核心地位;提出电力信息资源规划的基本问题,阐明了CIM在电力信息资源整合中的关键作用。研究了CIM的理论技术背景、建模方法和扩展实例,并重点概述了CIM在电网企业应用集成、资产管理和调度编码等智能电网关键领域中的应用。2)从复杂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律出发,基于IEC61970/61968CIM,阐释了资产信息模型理论,分析了电力系统资源和资产的区别;提出了电力信息建模的原则和方法,并据此扩展资产信息模型,包括资产基础模型和工作模型;介绍了资产模型的各种应用,如资产数据库设计、资产分类与编码设计等;理清资产与功能位置的关系、资产管理与物资和财务管理的关联集成。3)针对目前电网管理中应用集成的现状和不足,引入面向服务架构的企业应用集成方法。按照信息集成与互操作的自身规律,遵循IEC61968标准和模型驱动集成MDI的方法论,定义了基于CIM语义和XSD语法的应用间消息交互文件,再采用WebServices技术标准将其封装成服务。形成模型驱动流水线式的面向服务架构的企业应用集成的开发方案。4)调度中心自动化系统对电网模型编码方式不一致,增加了系统间模型交互和上下级电网间模型拼接的困难。为了满足智能调度的一体化模型管理需求,首次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公共信息模型的电网智能调度编码体系。该编码体系包含调度编码规范、CIM/XML交换规范和编码校验规范三方面自上而下的规范,能够解决各级调度中心长期以来在电网调度编码上没有一致标准和编码规范无法深入推广应用的难题。5)以公共信息模型CIM为基础,开发了基于MOF技术的信息模型管理系统SG-CIM-FINDER。分析了系统设计原理,介绍了系统的模型管理和数据服务等功能,并以数据库设计和封装、调度中心系统集成、变电站与主站的数据交换和电网企业应用系统集成为例,给出了系统多种切实可行的应用模式。

周云成[5](2011)在《基于CIM的分布式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根据配电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新的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应当更加开放,遵循标准,支持共享,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进行开发,支持灵活的业务重组。为了将分布式的配电网GIS进行有效集成,在更大的范围内为电力企业管理和电网的智能运行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以及和电力企业其它各配电管理系统(DMS)应用进行有效的业务整合,配电网GIS系统开发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本文从公共信息模型(CIM)在配电网资源模型、拓扑结构上的应用研究入手,对空间数据库设计、CIM数据交换模型、分布式配电网GIS架构与地理信息聚合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结合SOA的基础上,对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的电力企业应用集成(EAI)、数据集成方法和配电网GIS在应用集成中的角色和定位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如下:(1)结合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量大、模型复杂且基于该系统的应用种类繁多的特点,指出了开发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重视需求分析、选择合理的软件架构、注重系统的开放性与安全性、逐步实施。同时提出独立于配电网地理要素的空间拓扑关系设计配电网拓扑结构模型,并以标准服务接口的形式提供配电网GIS系统功能。(2)针对配电企业对GIS的功能性需要,选择了相应的CIM子集作为GIS系统的数据模型,同时对CIM模型到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的映射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可降低表间关系复杂性的映射模式。将CIM类之间的关联按角色转换为对方的关联属性,并为每个类增加了数据维护方法,通过维护方法的调用链生成数据和拓扑关系维护命令。案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正确生成数据与拓扑维护命令,该扩展模型可作为有效的CIM数据访问接口。(3)针对异构环境下的数据交换,提出了CIM的XML编码规范。为解决数据交换语法和数据有效性验证问题,采用XML模式定义了CIM数据交换架构。在架构中引入属性组" AssociationAttributeGroup "解决了使用“嵌入”和“链接引用”两种方式在XML文档中编码对象之间复杂关系的问题。以CIM对象作为适配器实现本文提出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算法进行二进制对象和XML文档的高效转换。实际应用表明,编码规范和序列化方法可有效进行CIM数据交换。(4)以CIM和GML为基础,制订了地理信息交换模型和交换文档架构。为配电网GIS设计了地理信息服务接口IFeatureService并详细论述了接口实现方法,提出了面向服务的配电网地理信息发布架构。给出了基于配电网地理信息服务引擎和OGC规范发布WFS、WMS服务的实现方法。设计了地理信息集成总线,采用多机协同的并行计算聚合“同模”的分布式配电网地理信息数据源。案例研究表明,提出的配电网地理信息集成架构能有效支持分布式地理数据的交换和集成。(5)阐述了基于SOA的DMS应用开发过程,引入ESB进行配电企业综合业务集成。针对数据集成面临的数据源分散、异构、无统一编码规范等问题,提出基于CIM模型的数据集成平台。在集成平台中引入元数据库来解决异构数据源实体关联和实体编码映射问题,并给出了元数据库的设计模式。同时阐述了配电网GIS系统在EAI中的角色。线路运行监控案例研究表明,基于ESB和数据集成平台进行EAI的可实施性。(6)为验证基于配电网GIS系统提供业务分析服务和图形展示服务的可用性,以电气连通性分析为例,论述了复杂配电网络简化处理方法。以CIM模型表示电气连接关系,利用邻接矩阵法对网络连通性进行分析,提出了降低节点邻接矩阵规模的模型转换方法,详细论述了拓扑结构转换为节点邻接矩阵的算法,基于该算法开发了停电范围分析服务。实证表明,所提出的网络简化处理和邻接矩阵生成算法可进行复杂配电网络的连通性分析,配电网GIS系统可作为配电企业管理、运行等业务分析的基础平台。

钟良才[6](2010)在《基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系统管理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桌面管理系统都是由网络管理系统转化而来的,传统的桌面管理软件大都使用各自的管理协议对企业资源进行管理。企业内部存在许多不同的软件、硬件资源以及桌面系统,如何有效地整合这些系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现代桌面管理系统的主要问题之一。此外,桌面管理的特点以及它与服务器管理、网络管理等系统管理的区别没有得到业界足够重视,这也使得桌面系统管理仍然还存在着一些盲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Web Services技术基于XML数据传输和交换,并且使用通用的SOAP传输协议,为统一传输格式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为现代桌面管理系统拓宽了道路,节约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基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系统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桌面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首先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桌面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针对目前企业传统桌面系统管理中还存在的问题,对基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系统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然后讨论和阐述了可以用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系统管理协议,并对这些管理协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进而研究和设计了基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系统管理框架,根据桌面系统管理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系统管理的不同点,针对桌面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事件处理机制、移动设备管理和管理传输协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最后本文针对目前桌面管理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改进设计和解决方案,实现了基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管理原型系统和改进的动态事件处理机制,并进行了测试和实验比较分析。本文提出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推进和扩展了Web Services技术的发展,促进了Web Services技术与桌面系统管理的结合,分析和总结了桌面系统管理框架和关键技术,提出了改进设计和解决方案,完善和改进了基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系统管理,并给予了设计和相关实现。

唐跃中[7](2010)在《数字化电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和国际上连续出现的大停电事故,引起了人们对电网安全和新能源开发应用的高度关注。针对目前电网在抵御风险方面的脆弱性,新能源接入和应用方面的局限性,世界电力科研机构和较大的公司都开展了对新一代电网的研究,相继提出了“先进电网”、“智能电网”的蓝图。中国的电力专家们提出了建设数字化电网,最近提出了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本文介绍了数字化电网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基本概念,认为构建数字化电网的关键技术是体系结构设计、信息建模、信息集成和安全防护等方面;提出了数字化电网分层体系结构和建立数字化电网统一信息模型的方法;设计了数字化电网的数据集成平台、应用集成平台和纵向数据互联通信结构和信息安全防护方案。介绍了上海市电力公司实际应用情况。全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分析了电力系统当前面临的挑战,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基本定义及其目标和功能。分析了数字化电网与智能电网的关系,指出了智能电网是一系列有关技术的总称,而不是一种广泛接受的规范的特定名词。认为数字化电网既是智能电网技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网发展的一个阶段。在介绍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建设数字化电网的若干关键技术。第二章详细阐述了数字化电网的概念和内涵,以信息流为导向,提出了数字化电网的分层体系结构。根据数字化电网的整个信息流向,自下而上将数字化电网按照逻辑分为设备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和展现层。设备层以开发智能化设备为主要特点,数据层以数据中心和数据集成技术为基础,分析应用层以应用集成技术为基础,以支持智能调度和辅助决策为主要优势。本章提出的数字化电网体系结构基于公共标准进行设计,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第三章把信息建模理论引入数字化电网,设计了数字化电网的全景模型。以IEC61970/968 CIM为基础,提出了对电网相关的信息进行统一建模的方法。以最有代表性的变压器资产模型构建过程与资产管理业务流程构建过程为例,分析了数字化电网的数据建模和业务流程建模方法。提出了对CIM模型进行扩展的原则和技术,建立了数字化电网统一信息模型,为信息集成奠定了基础。第四章从信息集成层次论的角度分析了数字化电网信息集成的内在规律,提出了数字化电网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方案。数据集成方案基于统一信息模型,采用信息总线技术,主要支持数据信息的横向集成,可有效解决数字化电网信息孤岛问题。应用集成方案采用基于面向服务构架(SOA)和企业服务总线技术,解决数字化电网的实时监控系统与生产、营销等经营管理系统间的集成问题。该方案具有开放和灵活的特点,能够全方位地解决数字化电网的信息集成问题。第五章研究了基于移动智能体(Mobile Agent,MA)技术的数字化电网纵向信息互联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策略。比较了纵向互联通信网关的三种通信模式,提出了一个基于MA的数字化电网纵向信息互联平台(DPG-VIP)模型,并对其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互联系统与需接入系统的接口方式及API接口。DPG-VIP平台是实现数字化电网全景可观可控的重要基础。第六章结合数字化电网体系机构,分析了信息安全防护的问题和隐患,归纳了数字化电网在控制安全、信息安全和应用安全方面的三大需求。提出了以安全分区隔离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为基础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基于业务连续性设计原理,分析了数字化电网业务连续性需求,设计了容灾系统的总体方案。展望了数字化电网安全防护体系整体架构、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七章介绍了在数字化电网在上海市电力公司的工程实践。设计开发了上海市电力数字化电网综合数据平台(SP-IDP)。该平台采用统一信息模型,整合了调度、生产、营销等基础业务数据,支持符合CIM/CIS标准的各类数据服务和决策支持。分析了上海公司的典型应用集成需求,建成了基于SOA构架的应用集成平台,实现了生产管理、用电营销和客户服务等核心应用间的集成,建立了灵活敏捷的跨系统业务流程。设计部署实现了上海市电力公司信息安全防御系统。

李全[8](2009)在《基于DPWS的工业控制网络及设备描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生产自动化领域,工业控制网络是建设高效自动化生产线的关键。近年提出的嵌入式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相结合的工业控制网络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提高了管理层访问控制多台设备的效率,但在网络架构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繁琐的网络配置问题,且现有的设备描述文件存在可读性差、专用性强和设备复杂功能或配置难以描述等问题。因此,设备间如何更加方便、智能地互联和更好地协同工作就成为了建设自动化生产线的关键问题。针对基于嵌入式Web的工业控制网络存在的问题,如何建立基于DPWS工业控制网络的原型系统,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阐述了一种基于DPWS的工业控制网络概念、网络拓扑结构、组成及优点,论述了DPWS协议栈及实现机制,并分析比较了几种网络中间件技术的特点。接着,详细分析了在基于DPWS的工业控制网络中智能设备应满足的要求,通过WebServices技术把设备的功能抽象成服务和对设备的功能进行分类,提出了基于DPWS的工业控制网络的设备模型,设计了该模型的整体结构,并详细论述该模型的服务管理模块、服务发现模块、事件处理机制和服务访问接口等四个模块的实现机制和技术特点。然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设备互操作中的设备描述技术为切入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IM/XML的设备描述方法,设计了设备模型中被管信息对象的扩展模型,该方法更有利于设备及系统应用的管理集成。最后,模拟建立了一个基于DPWS工业控制网络的原型系统,论述了其实验环境和整体工作流程,同时,通过程序实现了该系统的设备发现、设备描述解析、设备控制、设备事件和图形用户接口等五个功能,验证了该系统可行性。基于DPWS工业控制网络原型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设备的即插即用、配置简单和可扩展性强等目标,提高了开发设备描述文件的效率,降低了开发设备描述文件的成本,更好地满足工业控制网络的需求,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孙翎[9](2009)在《基于CIM的安全预警系统的建模和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安全管理工具也得到广泛应用。针对信息系统中的安全脆弱点不断被发现并为恶意攻击所利用的问题,利用主动进行安全检测的预警系统,事先发现潜在的系统安全脆弱点以及相应的安全威胁和风险,并提前进行防范,这是一项理想的应对措施。公共信息模型(CIM),是由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MTF)制定的一项标准,这一标准提供了一个公共概念框架来划分和定义网络和计算机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并且描述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CIM概念性模型与具体技术实现无关,可以适用于描述管理信息的所有领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统一的模型和协议去管理设备和事件,使得遵循相同的标准模型生产通用性更强的系统管理软件成为可能。利用公共信息模型(CIM)对系统状态、攻击策略等对象进行建模,从关联关系和状态变化事件中发现安全隐患,实现对系统中潜在的安全威胁的预警,本文研究了这样一种基于CIM模型的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建模。同时,WBEM是一项基于公共信息模型的DMTF标准,而OpenPegasus是WBEM标准的一项成熟的开源软件实现。在对安全预警系统完成建模的基础上,本文详细阐述了一种基于OpenPegasus的安全预警系统的实现方案,描述了其体系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实现细节。

丁浩[10](2008)在《基于CIM的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单一安全产品由于功能和性能的局限性,只能满足特定的安全需求。安全管理系统将各类安全产品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体现了网络安全的整体性和动态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本文对基于CIM的管理信息建模方法进行研究,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对安全设备的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主要工作有:(1)设计一种基于CIM/WBEM的安全管理框架。在研究CIM模型的有关理论以及基于CIM的管理信息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基于CIM模型的管理实现框架,设计了一种基于CIM/WBEM的安全管理框架。(2)建立网络安全设备的CIM信息模型。在分析和归纳网络安全设备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在CIM核心模型和公共模型之上建立了网络安全设备的扩展模式,并以安全隔离设备的建模过程对CIM信息建模的实效性进行验证。(3)提出一种安全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在安全管理框架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抽象的方法融合了安全管理系统的多样性,将安全管理系统从概念上分为资源层、数据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的四层结构。(4)基于CIM的安全管理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并实现了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多种设备代理和数据分发机制等。研究成果应用于某军队科研项目,应用效果表明,本文的建模方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工程指导价值,安全管理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二、基于CIM事件模型的网络管理系统事件机制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CIM事件模型的网络管理系统事件机制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配电网停电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停电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1.2.2 停电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停电计划业务分析
        2.1.1 配电网停电类型
        2.1.2 停电计划创建流程
        2.1.3 停电计划管理内容
    2.2 系统总体需求
    2.3 系统功能需求
        2.3.1 数据交互需求
        2.3.2 故障定位需求
        2.3.3 停电研判需求
    2.4 系统功能用例
    2.5 系统非功能需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技术选型分析
    3.1 SG-CIM交互标准
    3.2 电网拓扑分析技术
    3.3 电网故障定位技术
        3.3.1 基于FTU单元的故障定位
        3.3.2 基于配变报警的故障定位
    3.4 系统软件技术选型
        3.4.1 Java Web技术
        3.4.2 GIS插件技术
        3.4.3 Oracle数据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功能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2 系统交互功能设计
    4.3 系统功能流程设计
        4.3.1 故障类停电管理流程设计
        4.3.2 报修类停电管理流程设计
        4.3.3 计划类停电管理流程设计
        4.3.4 营销类停电管理流程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逻辑结构分析
        4.4.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配电网故障定位算法设计
    5.1 故障定位算法分析
    5.2 基于FTU单元定位算法设计
    5.3 基于配变报警定位算法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6.1 系统实现环境
        6.1.1 硬件环境配置
        6.1.2 软件环境配置
    6.2 系统功能实现
        6.2.1 故障类停电管理功能实现
        6.2.2 报修类停电管理功能实现
        6.2.3 计划类停电管理功能实现
        6.2.4 营销类停电管理功能实现
    6.3 系统测试
        6.3.1 测试内容
        6.3.2 测试方法及流程
        6.3.3 测试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网络智能电能表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开发背景
        2.1.1 业务现状分析
        2.1.2 系统总体目标
    2.2 系统功能需求
        2.2.1 集中器运行管理需求
        2.2.2 电能表运行管理需求
        2.2.3 保电及报警管理需求
    2.3 系统非功能需求
        2.3.1 通信需求
        2.3.2 性能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开发技术选型分析
    3.1 开发模式选型分析
        3.1.1 网络模式
        3.1.2 功能模型
    3.2 开发技术及工具选型
        3.2.1 .NET Web技术
        3.2.2 SQL Server数据库
    3.3 通信技术选型分析
        3.3.1 通信环境分析
        3.3.2 SG-CIM通信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2 系统通信功能设计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1 集中器运行管理功能设计
        4.3.2 电能表运行管理功能设计
        4.3.3 保电及报警管理功能设计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概念分析
        4.4.2 数据表结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5.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5.2.1 集中器运行管理功能实现
        5.2.2 电能表运行管理功能实现
        5.2.3 保电及报警管理功能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概述
    6.2 系统测试环境
    6.3 系统测试流程
    6.4 系统测试内容及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营销移动作业互动服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建模
    2.1 物联网技术概述
        2.1.1 物联网定义
        2.1.2 物联网架构
    2.2 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的需求
        2.2.1 数据采集需求
        2.2.2 执行控制需求
    2.3 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建模
        2.3.1 电力营销移动互动采集与控制总体架构
        2.3.2 基于IEC61850 的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通信建模
        2.3.3 基于IEC61970 的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业务建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营销移动互动业务集成
    3.1 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集成架构
        3.1.1 总体架构
        3.1.2 组成架构
    3.2 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集成案例
        3.2.1 需求响应集成交互用例
        3.2.2 需求响应集成交互过程
        3.2.3 基于GDA的集成接口调用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营销移动互动增值服务
    4.1 营销移动互动服务业务的总体架构
    4.2 营销移动互动服务的增值业务
        4.2.1 智能家居远程运行监测
        4.2.2 大用户负荷智能化管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营销移动互动平台及终端
    5.1 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技术
        5.1.1 电力营销移动现场作业管理技术
        5.1.2 电力营销移动现场工作流程优化处理机制
    5.2 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主站及终端
        5.2.1 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5.2.2 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主站设计
        5.2.3 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终端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面向智能电网的公共信息模型及其若干关键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智能电网的内涵与特征
    1.3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
        1.3.1 美国智能电网研究
        1.3.2 欧洲智能电网研究
        1.3.3 我国智能电网研究
    1.4 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对象
        1.4.1 智能电网建设信息化和自动化现状及对策
        1.4.2 国内外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的研究现状
        1.4.3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与公共信息模型
    1.5 公共信息模型研究与应用概述
        1.5.1 公共信息模型简述
        1.5.2 CIM扩展方法与实例概述
        1.5.3 CIM应用模式分析
        1.5.4 CIM在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概述
        1.5.5 CIM在应用集成中的应用概述
        1.5.6 CIM在调度编码中的应用概述
    1.6 本文所做工作和章节安排
        1.6.1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6.2 参与的科研项目
        1.6.3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电网企业信息资源集成和公共信息模型研究
    2.1 概述
    2.2 电网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2.2.1 电网企业信息资源现状
        2.2.2 电力信息资源规划与整合
        2.2.3 智能电网中的信息资源整合
    2.3 电网企业应用互操作研究
        2.3.1 应用集成与互操作
        2.3.2 信息集成与语义冲突
        2.3.3 电网企业应用互操作
    2.4 电网企业公共信息模型理论背景
        2.4.1 语义信息模型和本体
        2.4.2 元数据和元建模体系层次
        2.4.3 公共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
    2.5 电网企业公共信息模型解读
        2.5.1 公共信息模型内涵概要
        2.5.2 电网企业核心语义模型
    2.6 小结
第3章 基于CIM的电网企业资产管理信息模型研究
    3.1 概述
    3.2 资产信息模型理论
        3.2.1 资产基本概念
        3.2.2 CIM中的资产模型
        3.2.3 资产与资源辨析
    3.3 资产信息建模方法与实例
        3.3.1 面向对象的企业信息建模
        3.3.2 资产信息建模分析
        3.3.3 典型设备建模案例
    3.4 资产模型应用实例
        3.4.1 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3.4.2 资产分类与编码
        3.4.3 资产管理和系统集成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CIM/MDI面向服务的电网企业应用集成方法研究
    4.1 概述
    4.2 面向服务架构的企业应用集成
        4.2.1 传统企业应用集成
        4.2.2 面向服务架构SOA
        4.2.3 智能电网需要SOA
    4.3 模型驱动集成MDI原理方法
        4.3.1 模型驱动架构MDA
        4.3.2 模型驱动集成MDI方法论
        4.3.3 基于CIM的模型驱动集成步骤
    4.4 基于CIM的模型驱动集成服务开发
        4.4.1 消息总线集成与消息组成
        4.4.2 基于CIM的模型驱动开发层次
        4.4.3 基于CIM/MDI的Web服务定义
    4.5 实际案例分析
        4.5.1 目标现状
        4.5.2 实施方案
        4.5.3 分析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基于CIM的电网智能调度编码体系研究与实现
    5.1 概述
    5.2 电网智能调度编码体系框架
        5.2.1 编码制定上的三元矛盾
        5.2.2 电网智能调度编码体系框架
    5.3 电网智能调度编码体系
        5.3.1 电网智能调度编码规范
        5.3.2 CIM/XML交换规范
        5.3.3 编码校验规范
        5.3.4 典型编码案例
    5.4 规范化调度编码工具
        5.4.1 编码工具的软件架构
        5.4.2 编码工具的功能实现
    5.5 小结
第6章 电网企业公共信息模型管理系统研制与应用
    6.1 概述
    6.2 系统设计
        6.2.1 系统设计原则
        6.2.2 系统总体设计
        6.2.3 系统基本原理
    6.3 系统功能
        6.3.1 CIM元模型数据库表
        6.3.2 CIM模型管理
        6.3.3 CIM模型映射
        6.3.4 CIM数据服务
        6.3.5 CIM版本管理
    6.4 应用模式
        6.4.1 基于CIM资产信息模型指导资产管理数据库设计
        6.4.2 基于CIM标准语义封装数据库提供数据服务
        6.4.3 基于IEC 61970标准规范电网调度命名编码
        6.4.4 基于CIM RDF实现调度自动化系统电网数据共享
        6.4.5 基于IEC 61968消息总线实现电网企业应用集成
        6.4.6 基于IEC 61970和61850协调实现主厂站间互通
    6.5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IEC 61968标准内涵
    A.1 IEC 61968应用案例
    A.2 接口参考模型IRM
    A.3 信息交换模型IEM
附录B WEB服务重点标准规范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

(5)基于CIM的分布式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进展
        1.2.2 GIS在电网企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3 分布式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进展
        1.2.4 电力企业EAI与GIS应用集成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工作与内容
第二章 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2.1 需求分析
        2.1.1 功能需求
        2.1.2 数据要求
    2.2 系统开发方案
        2.2.1 系统开发原则
        2.2.2 系统体系结构
    2.3 拓扑模型分析与数据库设计
        2.3.1 配电网拓扑模型
        2.3.2 数据库设计
    2.4 系统实施方案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CIM的配电网空间数据库构建及维护方法研究
    3.1 数据模型
        3.1.1 配电网GIS数据模型
        3.1.2 空间数据交换模型
    3.2 空间数据库模式设计
        3.2.1 类与属性映射
        3.2.2 类间关系映射
    3.3 数据库维护
        3.3.1 数据维护
        3.3.2 拓扑维护
    3.4 设计案例
    3.5 小结
第四章 CIM数据交换机制研究
    4.1 数据交换协议
        4.1.1 语义
        4.1.2 语法
        4.1.3 语序
    4.2 CIM XML编码规范
        4.2.1 对象的XML编码
        4.2.2 聚合关系的XML编码
        4.2.3 关联关系的XML编码
    4.3 CIM XML架构制定
        4.3.1 CIM Schema编写规则
        4.3.2 数据类型转换
        4.3.3 类转换
        4.3.4 关系转换
        4.3.5 CIM架构的组织方式
    4.4 CIM架构剖面
    4.5 CIM对象的序列化
        4.5.1 序列化
        4.5.2 反序列化
        4.5.3 设计案例
    4.6 小结
第五章 配电网地理信息共享及服务发布与聚合研究
    5.1 地理信息服务标准
    5.2 配电网地理信息交换模型
        5.2.1 配电网地理信息CIM模型
        5.2.2 地理信息交换模型
    5.3 配电网地理信息发布
        5.3.1 地理信息服务接口
        5.3.2 配电网地理信息服务实现
    5.4 基于WFS的配电网地理信息发布
        5.4.1 GetCabilities
        5.4.2 DescribeFeatureType
        5.4.3 GetFeature
    5.5 基于WMS与SVG的地理信息发布
        5.5.1 网络地图服务(WMS)实施
        5.5.2 矢量地图发布
    5.6 配电网地理信息服务聚合
        5.6.1 配电网地理信息聚合架构
        5.6.2 地理信息集成总线实施方法
    5.7 设计案例
    5.8 小结
第六章 基于ESB与GIS的配电企业应用集成方法研究
    6.1 配电企业应用集成
        6.1.1 企业应用集成技术
        6.1.2 面向服务的架构
        6.1.3 基于SOA的DMS应用开发与集成
    6.2 配电企业服务总线
        6.2.1 企业服务总线架构
        6.2.2 事件驱动与事件的发布与订阅
        6.2.3 基于ESB的配电企业应用集成
    6.3 配电企业数据集成的思考
        6.3.1 配电企业数据集成的问题
        6.3.2 配电企业数据源
        6.3.3 数据集成方法
    6.4 基于ESB的分布式配电网GIS集成
        6.4.1 配电网地理信息服务
        6.4.2 基于地理信息的业务分析服务
    6.5 案例研究:线路运行监控
        6.5.1 应用场景
        6.5.2 应用集成分析
        6.5.3 基于ESB的集成实施
    6.6 小结
第七章 基于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分析方法研究——以电气连通性分析为例
    7.1 配电网络拓扑模型
    7.2 邻接矩阵生成
        7.2.1 网络节点与支路的确定
        7.2.2 邻接矩阵提取
    7.3 连通性分析与停电范围分析
        7.3.1 连通性分析
        7.3.2 停电范围分析
    7.4 案例研究:停电范围分析服务
    7.5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6)基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系统管理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桌面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本研究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4 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以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管理架构与协议
    2.1 Web Services技术概述
        2.1.1 Web Services体系结构
        2.1.2 与Web Services相关的技术和标准
    2.2 桌面系统管理架构
        2.2.1 传统桌面系统管理架构
        2.2.2 基于Web Services桌面系统管理架构
    2.3 基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管理协议
        2.3.1 SNMP
        2.3.2 DMI
        2.3.3 WSDM
        2.3.4 WS-Management
        2.3.5 桌面管理协议的分析与比较
    2.4 基于WS-Management的桌面和移动系统管理体系架构—DASH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系统管理设计
    3.1 基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系统概述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3 基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系统管理设计
        3.3.1 系统业务设计分析
        3.3.2 系统架构设计分析
        3.3.3 桌面管理系统的底层建模设计
        3.3.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3.5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系统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4.1 提高管理效率—自动处理事件动态模型
        4.1.1 目前桌面管理自动处理事件的问题
        4.1.2 桌面管理自动处理事件的解决方案
    4.2 移动设备管理
        4.2.1 目前桌面系统中对于移动设备管理的问题
        4.2.2 移动设备管理的解决方案
    4.3 提高传输效率—WS-Management改进机制
        4.3.1 目前WS-Management标准仍然存在的问题
        4.3.2 WS-Management标准的改进方案和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桌面管理原型系统的实现与测试分析
    5.1 桌面管理原型系统的实现
        5.1.1 系统原型的实现
        5.1.2 实验结果与测试分析
    5.2 改进管理机制的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数字化电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0 引言
    1.1 数字化电网与智能电网的关系
        1.1.1 智能电网
        1.1.2 数字化电网与智能电网的关系
    1.2 数字化电网关键技术
        1.2.1 数字化电网的体系结构
        1.2.2 信息建模
        1.2.3 信息集成
        1.2.4 应用集成
        1.2.5 信息安全
    1.3 论文过程所参加的工程项目
    1.4 论文主要工作
        1.4.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5 章节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数字化电网的体系结构研究
    2.0 引言
    2.1 数字化电网的物理结构
    2.2 数字化电网的体系结构
        2.2.1 整体框架
        2.2.2 设备层
        2.2.3 传输层
        2.2.4 数据层
        2.2.5 应用层
        2.2.6 展现层
    2.3 数字化电网体系结构技术分析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数字化电网统一信息建模研究
    3.0 引言
    3.1 信息建模概述
        3.1.1 信息建模基本方法
        3.1.2 UML建模语言
        3.1.3 元数据
    3.2 基于CIM的数字化电网统一信息建模方案
        3.2.1 CIM简介
        3.2.2 针对数字化电网的CIM模型扩展设计原则
        3.2.3 具体建模方案
        3.2.4 统一模型的特点
    3.3 统一信息建模实例分析
        3.3.1 资产信息建模
        3.3.2 业务过程建模
    3.4 统一信息模型中心的实现
        3.4.1 信息模型的表示
        3.4.2 统一信息模型数据库实现
        3.4.3 统一信息模型库的管理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数字化电网信息集成解决方案研究
    4.0 引言
    4.1 数字化电网信息集成发展阶段
    4.2 数字化电网信息集成总体架构
    4.3 数字化电网横向信息集成
        4.3.1 常用的数据集成方法
        4.3.2 数字化电网数据集成方法
        4.3.3 数据源唯一性与模型统一性
        4.3.4 信息模型的存储与适配
        4.3.5 通用信息发布
    4.4 数字化电网应用集成设计
        4.4.1 应用集成的演进
        4.4.2 基于SOA的应用集成平台设计
        4.4.3 基于SOA集成平台的业务流程层集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移动智能体数字化电网纵向信息互联平台设计与实现
    5.0 引言
    5.1 智能体理论
        5.1.1 智能体与多智能体
        5.1.2 移动智能体
    5.2 基于MA实现数字化电网信息互联平台的优势
    5.3 数字化电网纵向信息互联平台(DPG-LIP)设计
        5.3.1 DPG-LIP整体架构
        5.3.2 移动智能体结构模型
        5.3.3 基于MA的DPG-VIP模型
        5.3.4 TASE.2智能体处理流程
        5.3.5 DPG-LIP通信网关接口
        5.3.6 系统控制智能体(CA)网络流量控制决策实现
        5.3.7 基于智能体的网络管理知识处理及决策
        5.3.8 远程维护与故障诊断
    5.4 DPG-VIP系统功能设计
        5.4.1 数据传送
        5.4.2 监视和管理
        5.4.3 规约转换
        5.4.4 数据复制
        5.4.5 数据归一
    5.5 DPG-VIP应用实现
        5.5.1 与其他系统接口
        5.5.2 应用实现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数字化电网信息安全防护设计
    6.0 引言
    6.1 数字化电网的信息安全隐患分析
        6.1.1 信息安全隐患及其成因分析
        6.1.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
    6.2 数字化电网信息安全总体要求
        6.2.1 安全防护机制设计
        6.2.2 安全防护重点环节分析
    6.3 数字化电网信息安全防护设计
        6.3.1 控制安全与信息安全设计
        6.3.2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设计
        6.3.3 数字化电网信息安全防护的部署
    6.4 数字化电网应用连续性设计与部署
        6.4.1 应用连续性设计的基本概念
        6.4.2 应用连续性—容灾系统设计
    6.5 数字化电网信息安全防护趋势
    6.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上海市电力公司数字化电网应用实践
    7.0 引言
    7.1 上海电力综合数据平台(SP-IDP)的设计与实现
    7.2 上海电力企业应用集成平台(SP-EAI)开发与实现
        7.2.1 SP-EAI的需求目标
        7.2.2 SP-EAI平台设计
        7.2.3 基于SP-EAI的集成业务流程设计
    7.3 上海电力信息安全防护系统部署
        7.3.1 分区与隔离部署
        7.3.2 用户管理和访问控制实现
        7.3.3 业务连续性系统部署
    7.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工作总结
    8.2 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
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论文
    非第一作者论文
    研究成果

(8)基于DPWS的工业控制网络及设备描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状况
        1.2.1 集散控制系统
        1.2.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1.2.3 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
    1.3 基于嵌入式Web 的工业控制网络
    1.4 基于DPWS 的工业控制网络
        1.4.1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简介
        1.4.2 网络的组成
        1.4.3 基于DPWS工业控制网络的优点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5.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5.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DPWS 及 CIM
    2.1 DPWS 的概述
        2.1.1 DPWS协议栈
        2.1.2 DPWS实现机制
    2.2 其他网络中间件技术
        2.2.1 Jini技术
        2.2.2 UPnP技术
        2.2.3 Salutation技术
    2.3 几种网络中间件的比较
    2.4 公共信息模型(CIM)
        2.4.1 CIM模型
        2.4.2 CIM类和关系
        2.4.3 被管对象格式MOF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DPWS 的工业控制网络设备模型设计
    3.1 DICDM 模型
    3.2 服务管理模块
        3.2.1 信息管理库结构
        3.2.2 信息管理库的存储
    3.3 服务发现模块
    3.4 事件处理机制
    3.5 服务访问接口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IM/XML 设备描述的研究
    4.1 设备描述技术的相关背景
        4.1.1 EDD文件
        4.1.2 EDS文件
        4.1.3 XDDL文件
        4.1.4 各种设备描述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4.2 用CIM/XML 实现设备描述的优点
    4.3 基于CIM/XML 设备描述模型设计
        4.3.1 确定被管信息对象的相关领域
        4.3.2 可复用核心模型
        4.3.3 被管信息对象的扩展模型设计
    4.4 生成相应的MOF 和XML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 DPWS 的工业控制网络的模拟实现
    5.1 实验介绍
        5.1.1 设计目标
        5.1.2 设备工作流程
    5.2 设备发现的设计与实现
    5.3 设备描述解析的设计与实现
        5.3.1 概述
        5.3.2 文件的解析
    5.4 设备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5.5 设备事件的设计与实现
    5.6 图形用户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5.6.1 控制端初始化
        5.6.2 图形用户界面
    5.7 性能分析测试
        5.7.1 应用实例结构
        5.7.2 应用方案
        5.7.3 测试结果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工作总结
    6.2 文章的主要贡献
    6.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基于CIM的安全预警系统的建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本文结构
    1.3 公共信息模型简介
        1.3.1 公共信息模型的概念
        1.3.2 CIM的组成
        1.3.3 CIM应用方式
        1.3.4 CIM元架构(Meta Schema)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CIM核心模型和公共模型
    2.1 CIM核心模型
    2.2 CIM公共模型
        2.2.1 系统模型(System)
        2.2.2 服务模型(Service)
        2.2.3 策略模型(Policy)
        2.2.4 软件模型(Software)
        2.2.5 设置配置模型(Setting and Configuration)
        2.2.6 用户安全模型(User and Security)
        2.2.7 事件模型(Event)
    2.3 受管对象格式(MOF)
        2.3.1 类声明
        2.3.2 实例声明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建模
    3.1 安全预警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安全预警和CIM模型
        3.2.1 关联预警功能描述(Association)
        3.2.2 信号警报功能描述(Indication)
    3.3 安全预警系统的CIM建模
        3.3.1 模型框架设计
        3.3.2 系统状态建模
        3.3.3 攻击策略建模
        3.3.4 关联预警建模
        3.3.5 事件信号(Indication)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安全预警系统的实现方案
    4.1 WBEM和OPENPEGASUS
        4.1.1 WBEM介绍
        4.1.2 OpenPegasus
        4.1.3 传输协议CIM-XML
    4.2 基于OPENPEGASUS的安全预警系统
    4.3 系统工作原理分析
        4.3.1 CIM操作流程
        4.3.2 Provider的职责
        4.3.3 信号(Indication)机制
    4.4 安全预警系统PROVIDER的开发
        4.4.1 Provider的开发步骤
        4.4.2 写MOF文件
        4.4.3 Instance Provider分析
        4.4.4 Association Provider分析
        4.4.5 Indication Provider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仿真与实验结果分析
    5.1 功能示例
    5.2 管理界面示例
    5.3 系统分析
        5.3.1 性能分析
        5.3.2 标准性分析
        5.3.3 扩展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6.2.1 CIM标准的发展
        6.2.2 预警系统建模与攻击检测模型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基于CIM的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网络安全
        1.1.1 网络安全现状
        1.1.2 网络安全技术及设备
        1.1.3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管理
    1.2 网络安全管理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网络安全管理的相关技术
        1.2.3 网络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CIM 的管理信息建模方法
    2.1 公共信息模型概述
        2.1.1 CIM 简介
        2.1.2 CIM 模型结构
        2.1.3 CIM 的特点
    2.2 CIM 建模方法研究
        2.2.1 面向对象建模
        2.2.2 CIM 模型规范
        2.2.3 CIM 编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IM/WBEM 的安全设备管理信息建模
    3.1 基于CIM/WBEM 的安全管理框架
    3.2 安全设备功能分析
    3.3 安全设备的管理信息模型
    3.4 安全隔离设备的CIM 建模
    3.5 开发平台与步骤
        3.5.1 WBEM 平台的比较
        3.5.2 OpenPegasus 开发平台
        3.5.3 开发步骤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安全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4.1 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
        4.1.1 网络安全设备监控
        4.1.2 网络安全信息管理
        4.1.3 系统平台管理
    4.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1 数据采集模块
        4.3.2 配置管理模块
        4.3.3 设备管理模块
        4.3.4 平台管理模块
        4.3.5 交互界面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安全管理系统的实现
    5.1 安全设备代理的实现
        5.1.1 代理开发工具
        5.1.2 安全隔离设备的代理
        5.1.3 入侵检测系统的代理
        5.1.4 服务器的代理
    5.2 管理界面的实现
        5.2.1 Xtreme Toolkit Pro 简介
        5.2.2 客户端的数据流
        5.2.3 设计模式
        5.2.4 图形化界面的实现
    5.3 数据分发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5.4 原型系统测试
        5.4.1 测试环境
        5.4.2 功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未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基于CIM事件模型的网络管理系统事件机制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配电网停电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叶琴.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2]网络智能电能表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智凯.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3]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营销移动作业互动服务技术研究[D]. 胡恒箫. 东南大学, 2018(03)
  • [4]面向智能电网的公共信息模型及其若干关键应用研究[D]. 曹晋彰. 浙江大学, 2013(07)
  • [5]基于CIM的分布式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研究[D]. 周云成. 沈阳农业大学, 2011(06)
  • [6]基于Web Services的桌面系统管理分析与研究[D]. 钟良才. 复旦大学, 2010(03)
  • [7]数字化电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唐跃中. 浙江大学, 2010(08)
  • [8]基于DPWS的工业控制网络及设备描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李全. 南昌航空大学, 2009(03)
  • [9]基于CIM的安全预警系统的建模和实现[D]. 孙翎.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10]基于CIM的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D]. 丁浩.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05)

标签:;  ;  ;  ;  ;  

基于CIM事件模型的网管系统事件机制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