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PS Office教师版让老师办公更轻松(论文文献综述)
孙顺钰[1](2020)在《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推销实务》课程雨课堂教学设计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这是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急迫任务。而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方式还存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陈旧、无法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相结合,通过具体实践研究来探索任务驱动下的中职雨课堂教学是否能够更好的提高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利用文献研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现状以及雨课堂在中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梳理了与雨课堂教学相关的概念及理论,介绍了雨课堂的功能和特点。其次,详细分析了影响中职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提出雨课堂应用于中职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利用雨课堂在中职课程教学中的优越性,从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方面构建了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推销实务》课程雨课堂教学方式,并以贵阳市X职业技术学校18级客户服务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践。根据中职《推销实务》课程的特征和教学目标,分别进行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教学实践。实践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学生分享学习体验等方式来验证任务驱动下的雨课堂教学方式在中职《推销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得出在中职学校的《推销实务》课程进行任务驱动下的雨课堂教学,能够在态度上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学习效果有明显提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改进中职传统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黄明真[2](2018)在《导学案与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成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然而由于导学案缺乏直观性、动态性、形象性,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导致学生学习比较乏味枯燥,对自学慢慢失去了兴趣。微视频具有动态直观性,恰好可以弥补导学案的不足,反过来导学案的整体性和引导性又能弥补微视频的片断性。如果把二者共同实施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将会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导学案与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下的应用情况,例如应用原则、应用策略、应用效果等。又由于微视频兴起的时间较短,微视频资源缺乏,所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微视频的设计和制作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方面。笔者通过检索导学案、微视频、导学案与微视频的相关文献,了解了它们的研究现状,发现了在信息技术学科方面研究的欠缺。分析了导学案与微视频共同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必要性。从教学环境、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导学案与微视频获取的途径和初中生特点分析了它们应用的可行性。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初中信息技术第4册的导学案和微视频,设计了导学案与微视频的应用策略。在实验班进行教学实践,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修改,形成比较成熟的策略。学期末,在实验班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微视频的应用情况,统计分析导学案与微视频的综合应用效果,并对实验前后的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其实施效果结论。研究表明:导学案与微视频综合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有助于因材施教,激发了学生自学兴趣,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由教变成了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习成绩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后进生的成绩进步最为明显。
严诗[3](2018)在《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学习者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雨课堂自2016年诞生以来,迅速受到各大高校教师们的青睐,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迅速在各大高校展开,但更多的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点在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且作为学习主体学习者的感受并没有引起教师和研究者的重视。近几年个性化学习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逐渐在高校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雨课堂迅速普及和应用的时候,需要对学习者的满意度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的切入点为影响学习者学习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有效提高教师及学习者使用雨课堂教学及学习的策略,使得教学工具雨课堂在高校混合式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优势,推进高校混合式学习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笔者首先参与到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课程中,对雨课堂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之后,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总结出影响因素,对使用雨课堂进行学习的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教育技术学研究生以及其他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最终确定影响学习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合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和雨课堂自身的特点,构建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学习者满意度模型,并确定测量指标,提出研究假设。通过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案例应用研究,并对参与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的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及学习者对各个维度的实际感知;对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检验问卷和测量指标的信度和效度;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数据样本,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识别、估计和修正,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和解释说明,确定满意度模型并进行相关路径和关键测量指标的分析。最终,提出有效提高学习者满意度的教学策略,通过上述的数据分析结果,从教师维度、学习者维度、课程维度和雨课堂教学工具四个方面提出有效提高学习者满意度的合理建议。本研究从学习者满意度的视角出发,对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满意度测量指标、满意度模型及教学策略,为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的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意义。同时,基于实际教学应用开展研究,为类似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研究方法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朱元锟[4](2012)在《教育用户信息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建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不断发展应用,其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然而任何一种技术所具有的作用都取决于其使用者的接纳与有效应用程度,教育技术也同样如此。信息技术的教育用户,即教师和学生,对技术的接纳以及在教学中对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变革作用的基础。而作为“数字士着”的学生和“数字移民”的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与特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在对影响用户对技术接受度的相关因素模型等文献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索影响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在课堂内与课堂外分别对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关影响因素模型,了解教育用户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以及两类人群在技术接受度方面的差异,以便使信息技术今后能更好地应用于课堂,为数字时代的学生服务。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等方式,在上海与浙江地区采集了教师和学生数据,以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中所提出的四个影响因素对教育用户们课内课外技术接受度的预测作用,并呈现了两类群体在课内课外使用技术的差异情况以及他们对于课内课外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态度及期望,数据分析结果所展现出的一些问题也在深度访谈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解释,这些数据及访谈结果也展现了“数字土着”学习者和“数字移民”教师的使用特征及学习特点,为今后教育者们以符合学生接受的方式在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提出了指导的依据。
张辉[5](2007)在《仪器分析网络多媒体课件研究制作》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Internet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理论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必需的手段。教学领域正发生着深刻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指导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并用于教与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正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课件已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MCAI[Multimedia(多媒体)、Computer(计算机)、Assisted(辅助)、Instruction(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的设计的,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程序。多媒体课件的主要特点就是它是各种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利用现代技术的硬件设备,通过科学合理的软件设计,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及影像等多媒体素材根据创作者自己的创意融为一体,形成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软件。利用便捷的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节省许多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开发符合多媒体课件,应遵循可操作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并且具有较完善的功能的原则。本文系统阐述了CAI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分析了目前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设计了比较新颖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制作《仪器分析》中部分内容的课件,在教改方面作新的尝试。该课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主要应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制作第十章伏安法和极谱分析法;二是运用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设计制作了用于自测检验的练习型网页课件。该课件集教师上课演示和学生自学检测与一体,表现手法多样,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初步应用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
Runner-up[6](2002)在《WPS Office教师版让老师办公更轻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听说最近金山公司出了新品——WPS Office教师版,笔者在第一时间里拿到其正式版,并进行了试用,发现了很多实用功能,与大家交流。 1.自动安装转化器,Word和WPS文档任我行 目前PC机上最为流行的字处理软件莫过于Word和WPS了,它们版本众多,而且都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在WPS Office
二、WPS Office教师版让老师办公更轻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PS Office教师版让老师办公更轻松(论文提纲范文)
(1)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推销实务》课程雨课堂教学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动态 |
二、国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一、技术路线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一节 相关概念介绍 |
一、雨课堂 |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智慧教育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四、“三教”理念 |
第三章 中职《推销实务》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教学现状分析 |
一、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
二、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
第二节 中职《推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课前无法有效了解学生进行预习 |
二、课中师生、生生缺乏必要互动 |
三、课后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跟踪指导 |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方式有待改善 |
第三节 总结与启示 |
第四章 中职《推销实务》课程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社会的因素 |
第二节 学校的因素 |
第三节 中职教师方面的因素 |
第四节 中职学生方面的因素 |
一、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
二、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
第五章 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推销实务》课程雨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
第一节 中职雨课堂教学需求分析 |
一、中职《推销实务》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 |
二、中职教师教学的需求分析 |
三、中职学生学习的需求分析 |
四、中职雨课堂教学优势分析 |
第二节 中职雨课堂教学可行性分析 |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 |
二、经济可行性分析 |
三、环境可行性分析 |
第三节 中职《推销实务》课程教学分析 |
一、课程设计理念 |
二、课程教学目标 |
三、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
四、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
五、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推销实务》课程雨课堂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
一、指导思想 |
二、设计原则 |
第二节 教学流程设计 |
第三节 教学环节设计 |
第四节 教学环境设计 |
一、硬件教学环境 |
二、软件教学环境 |
第五节 教学资源设计 |
一、课前资源设计 |
二、课中资源设计 |
三、课后资源设计 |
第六节 教学活动设计 |
一、基于预习任务单的课前自主学习活动 |
二、课中互动活动 |
三、分组合作活动 |
四、基于复习任务单的课后提升活动 |
第七节 教学评价设计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推销实务》课程雨课堂教学课例研究 |
第一节 课例一:推销洽谈的策略与方法 |
一、课前准备 |
二、教学实践 |
三、效果分析 |
四、课后反思 |
第二节 课例二:推销成交 |
一、课前准备 |
二、教学实践 |
三、效果分析 |
四、课后反思 |
第三节 教学实践总结 |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2)导学案与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导学案研究现状 |
1.3.2 微视频教学方面研究现状 |
1.3.3 导学案与微视频相结合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导学案 |
2.1.2 微视频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视听教育理论 |
2.2.3 认知负荷理论 |
第三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导学案与微视频的前期分析 |
3.1 在导学案教学的基础上应用微视频的必要性分析 |
3.1.1 学生调查分析 |
3.1.2 教师调查分析 |
3.1.3 调查结论 |
3.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导学案与微视频的可行性分析 |
3.2.1 教学环境具备使用导学案和微视频的条件 |
3.2.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适合制作成导学案和微视频 |
3.2.3 导学案与微视频获取途径多 |
3.3 学生特征分析 |
第四章 初中信息技术导学案与微视频的制作与应用 |
4.1 导学案与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
4.1.1 教学分析 |
4.1.2 导学案的设计与制作 |
4.1.3 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
4.2 导学案与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
4.2.1 导学案与微视频的应用原则 |
4.2.2 导学案与微视频的综合应用策略 |
4.2.3 应用导学案与微视频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流程 |
4.3 教学案例与分析 |
4.3.1 《在Excel中数据的输入》教学案例 |
4.3.2 《在Excel中数据的输入》案例分析 |
第五章 导学案与微视频综合应用效果的实验验证 |
5.1 实验方案的制定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变量与实验假设 |
5.1.4 实验测量工具 |
5.2 实验计划的实施 |
5.3 实验数据分析 |
5.3.1 实验前后成绩分析 |
5.3.2 应用效果调查分析 |
5.3.3 课堂观察对比分析 |
5.4 实验结果及其讨论 |
5.4.1 实验结果讨论 |
5.4.2 实验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主要研究成果 |
6.1.2 研究创新点 |
6.1.3 研究结论 |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6.2.1 存在问题 |
6.2.2 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导学案与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4:导学案制作案例—《Excel中数据的输入》 |
附录5:微视频制作案例—《第2课EXCEL中数据的输入之有规律数据的输入》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学习者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2.1 雨课堂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过程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雨课堂简介 |
2.1.1 信息化教学工具的现状 |
2.1.2 课堂教学工具对比分析 |
2.1.3 雨课堂 |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1 混合式学习 |
2.2.2 学习者满意度 |
2.2.3 结构方程模型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 |
2.3.2 联通主义 |
2.3.3 以学生者为中心的教与学 |
2.4 顾客满意度理论及其模型 |
2.4.1 顾客满意度理论 |
2.4.2 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学习者满意度模型构建 |
3.1 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3.1.1 影响因素文献回溯 |
3.1.2 影响因素各变量的初次定义和筛选 |
3.1.3 影响因素各变量的确定 |
3.2 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和测量指标 |
3.2.1 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满意度模型的构建 |
3.2.2 满意度测量指标 |
3.3 研究假设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案例应用研究 |
4.1 案例研究背景及雨课堂具体应用介绍 |
4.1.1 案例研究背景 |
4.1.2 雨课堂具体应用介绍 |
4.2 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的课程应用概况 |
4.2.1 《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应用 |
4.2.2 《零基础学编程-Python》课程应用 |
4.3 雨课堂应用课程时实际情况 |
4.3.1 雨课堂应用在课前 |
4.3.2 雨课堂应用在课中 |
4.3.3 雨课堂应用在课后 |
4.4 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实施 |
4.4.1 调查工具 |
4.4.2 问卷设计 |
4.4.3 问卷的发放 |
4.4.4 问卷的描述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5.1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5.1.1 项目分析 |
5.1.2 信度分析 |
5.1.3 效度分析 |
5.2 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拟合度检验 |
5.2.1 模型的参数估计 |
5.2.2 模型参数的拟合检验 |
5.3 模型的修正完善 |
5.3.1 路径分析 |
5.3.2 第一次模型修正 |
5.3.3 第二次模型修正 |
5.4 模型的假设检验 |
5.4.1 假设检验结果 |
5.4.2 满意度模型 |
5.5 影响学习者满意度的关键测量指标分析 |
5.5.1 因子间路径系数图及分析 |
5.5.2 各具体变量间的路径系数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提高学习者满意度策略的提出 |
6.1 教师维度 |
6.1.1 教学能力 |
6.1.2 教学风格 |
6.1.3 教学态度 |
6.2 课程维度 |
6.2.1 课程内容 |
6.2.2 教学设计 |
6.2.3 课程弹性 |
6.2.4 课程特征 |
6.2.5 考核方式 |
6.3 学习者维度 |
6.3.1 学习背景 |
6.3.2 学习风格 |
6.3.3 学习兴趣 |
6.3.4 学习动机 |
6.4 雨课堂维度 |
6.4.1 界面设计 |
6.4.2 交互性 |
6.4.3 便捷性 |
6.4.4 资源呈现 |
6.4.5 学习氛围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调查问卷 |
附录2 《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调查问卷 |
附录3 《零基础学编程-python》课程调查问卷 |
附录4 雨课堂在PC端实际应用展示 |
附录5 雨课堂在手机端实际应用展示 |
附录6 雨课堂数据采集功能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教育用户信息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建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关键概念界定 |
1.5.1 教育用户 |
1.5.2 技术使用 |
1.5.3 技术接受 |
第二章 用户信息技术接受度的研究综述 |
2.1 用户信息技术接受度研究的概况 |
2.1.1 国外研究概况 |
2.1.2 国内研究概况 |
2.2 用户技术接受度理论研究综述 |
2.3 教育用户技术接受度研究的概况 |
2.3.1 国外研究概况 |
2.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三章 教育用户技术接受过程与影响因素建模 |
3.1 用户技术接受和使用过程分析 |
3.2 教育用户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建模 |
3.2.1 技术使用的结果信任度 |
3.2.2 任务与技术适配度 |
3.2.3 社会影响 |
3.2.4 个人因素 |
第四章 教育用户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验证研究 |
4.1 问卷设计与抽样方案 |
4.1.1 问卷设计 |
4.1.2 抽样方案 |
4.2 问卷的试测与数据预处理 |
4.3 问卷的正式实施与数据收集 |
4.4 因素分析 |
4.5 信度分析 |
4.6 数据分析与比较 |
4.6.1 学生的技术使用 |
4.6.2 教师的技术使用 |
4.7 师生间技术接受度的主要差异 |
第五章 教育用户技术接受度影响因素模型调整 |
5.1 教育用户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模型调整 |
5.2 研究数据分析总结 |
5.3 学校走访 |
5.3.1 整体情况 |
5.3.2 深度解释 |
第六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育用户技术接受度问卷教师版 |
附录二 教育用户技术接受度问卷学生版 |
致谢 |
(5)仪器分析网络多媒体课件研究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件概述 |
1.1.1 课件定义 |
1.1.2 多媒体课件特征及其分类 |
1.2 CAI课件发展历程 |
1.2.1 CAI课件产生背景 |
1.2.2 国外CAI课件发展情况 |
1.2.3 国内CAI课件发展情况 |
1.3 CAI课件现状及发展方向 |
1.3.1 CAI课件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1.3.2 CAI课件发展方向及解决办法 |
第二章 CAI课件系统学习理论 |
2.1 制作CAI课件的指导理论 |
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2.1.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CAI课件的指导意义 |
第三章 动画型课件的制作开发研究 |
3.1 制作CAI课件常用到的软件及平台 |
3.2 课件制作工具的选择及运用 |
3.3 CAI课件制作的一般步骤 |
3.4 《仪器分析》伏安法和极谱分析法课件的制作 |
3.4.1 主要运用Flash制作课堂演示型课件 |
3.4.1.1 课件制作设计思路 |
3.4.1.2 课件制作过程及主要内容 |
第四章 网页型课件的制作开发研究 |
4.1 运用FrontPage制作练习型课件 |
4.2 运用FrontPage制作教学型课件 |
4.3 课件系统的应用评价 |
第五章 后记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WPS Office教师版让老师办公更轻松(论文参考文献)
- [1]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推销实务》课程雨课堂教学设计应用研究[D]. 孙顺钰.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2]导学案与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研究[D]. 黄明真.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3]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学习者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研究[D]. 严诗. 云南大学, 2018(01)
- [4]教育用户信息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建模与研究[D]. 朱元锟.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3)
- [5]仪器分析网络多媒体课件研究制作[D]. 张辉. 郑州大学, 2007(04)
- [6]WPS Office教师版让老师办公更轻松[J]. Runner-up. 电脑爱好者,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