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在法学课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天娇子[1](2021)在《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进,在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教育部对中职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并且将原先的“德育”课程名称调整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中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接触到法律知识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职业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相关情境来突显实践取向,这一要求的提出与案例教学法不谋而合。虽然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案例教学法频繁地被使用,但是应用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因此,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资料,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过程中发现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应用研究较少,从而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内容,并且查阅文献丰富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以范例教学理论、学习迁移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全文的理论支撑。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够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与课程特点相契合、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符合,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应用中有一定的必然性,表明本文的研究是有价值的。再次,通过问卷调查与教育实验相结合的实证方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从而发现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案例选择内容不当、案例呈现方式单一、案例分析角度呆板,并且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最后,对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在选择案例方面,针对案例选择内容不当的问题,提出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提高中职案例资源库入库标准等策略。在案例呈现方面,针对案例呈现方式单一的问题,提出增强教师专业能力、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等方案。在案例分析方面,针对案例分析角度呆板的问题,提出倡导做反思性教师,丰富案例本身等措施。
王晓翠[2](2021)在《“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政学科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一案到底”教学法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一节课上主要运用一个案例、一个事件或一个新闻为主线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获得知识,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一案到底”教学法以其自身特点,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受到广大高中思政课教师的青睐。在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性、培养学生思维力、保证教学连贯性、落实新课程标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案到底”案例开发难度较高、部分教师缺少运用“一案到底”的意识和能力、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一案到底”缺乏多元评价体系等,也会出现教师对“一案到底”教学法理解不透彻、掌握不全面、应用不彻底的现象。为更好的发挥“一案到底”教学法的优势,在学习其他学者和一线教师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对“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探究“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一案到底”教学法相关概念厘定与主要理论概述。本部分首先界定了“一案到底”的概念,然后阐述了“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一案到底”教学法“是什么”的问题。第二部分,“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部分主要从教师、学生、教学等多角度阐述“为什么”使用“一案到底”教学法,“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中是否“行得通”的问题。第三部分,“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与分析。本部分主要运用调查问卷,搜集相关信息,研究了“一案到底”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出其中之原因。第四部分,“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对策。本部分主要从完善“一案”选编,优化课堂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化“一案到底”的评价与反思等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怎样做”的问题。第五部分,“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设计实例。本部分主要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六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为例,展示如何在具体课堂中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进而为高中思政课教师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提供示范。
张晓博[3](2021)在《定位、困境与出路:指导性案例功能的法理阐释》文中认为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11月15日公布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截止至2021年4月,共计公布156例指导性案例,希望通过指导性案例保证类似案件类似审判和实现司法公正。但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审判活动中的参照适用“遇冷”。对此,部分原因在于对指导性案例在法官审判活动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情况缺少清晰的认识。有鉴于此,首先,对指导性案例的功能进行了内涵界定,认为指导性案例的功能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导性案例在法官审判活动中,指导法官裁判类似案件和统一法律适用所发挥的积极功用。又对指导性案例功能定位的视阈进行了界定,限定了功能定位及其实现研究的范围。其次,将指导性案例的功能类型划分为司法指引功能和司法约束功能两种,并诠释了类型划分的理据。在对指导性案例的功能进行类型化处理后,又对各类型下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其中,司法指引功能具体包括指引解释法律规范、指引填补法律漏洞、指引应用法律方法;司法约束功能具体包括规制法官的类案不类判行为、约束法官自由裁量权以及规范裁判说理义务。再次,分析了指导性案例功能实现的现实困境。经研究发现,功能实现的现实困境主要包括:缺乏释法的证立过程,指导性案例指引解释法律规范的功能实现受制约;缺少对法律漏洞填补的论证过程,导致指导性案例指引法律漏洞填补的功能发挥不充分;使用的法律方法不明晰,指引法官应用法律方法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指导性案例数量少、性质界定不明,难以规制法官的类案不类判行为;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导致指导性案例约束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功能实现受制约;指导性案例相似点比对的内容和方式不明确,削弱了法官裁判说理的义务。最后,针对指导性案例功能实现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强化释法结论的证立;加强漏洞填补的论证;明确所应用的法律方法;增加指导性案例公布的数量、明确指导性案例的性质;在指导性案例的参照适用上,设置相应的配套制度;明确法官进行相似点比对的内容、方式等,并对法官进行相似点比对方法的业务培训。对指导性案例的功能进行研究,最终的目标是解决指导性案例的应用在司法实践中“遇冷”的问题,使其有效保证类似案件类似审判和实现司法公正。因此,不仅要分析指导性案例功能实现遇阻的原因,还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张钥榕[4](2021)在《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2019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为例》文中指出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提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其中地理学科教学所承载的核心素养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在这四大素养中,人地协调观则是其核心及归宿。《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要求学生要能够正确看待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人地协调观这一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分析、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所以要想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但人地协调观是人的价值观念,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创设以形象为主的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生动的情境中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从而引发学生态度上的共鸣,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具有适用性和优越性。本文将人地协调观与情境教学相结合,以湘教版(2019年版)地理必修教材为例进行研究,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情境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并丰富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资源。基于此,本文研究内容有三点:分析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中适合培养人地协调观的内容;探讨培养高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情境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设计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案例。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以及行动研究法。经过查阅文献、分析案例、设计案例、实施案例得出本文的结论。首先,对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出适合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知识内容。其次,在大量的案例中筛选出19节教学设计案例,通过一定的分析视角和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启示:培养高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情境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要体现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内容;情境教学的教学过程是情境与教学目标、内容有机统一的过程;情境教学在教学设计时要创设具有真实性、吸引性及针对性的情境;情境的创设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且情境内部各情境间相互关联;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要根据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地激发情感;教学设计的组成要完整且条理清晰。其中教学设计的组成包括课题名称、所在章节、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情境创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接着结合案例分析的启示对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中的“海洋与人类”“土壤的形成”“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以及“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四节内容进行情境教学案例设计。最后根据案例分析启示及教学设计过程,提出基于人地协调观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依据课程标准,围绕人地协调观设计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情境的创设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问题创设“一境到底”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真实情境;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层层递进的人地协调观内容。并对设计的教学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实施,以验证提出的教学案例设计策略的可行性。通过案例实施发现,在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时需要注意,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要合理设计课堂活动探究的数量和难度以及创设的情境的难度,建议在教学设计前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等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令茜[5](2021)在《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实践研究 ——以《国际贸易流程》课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国际商务的日新月异,对中职国际商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不断的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愈发显露出不足。因此,在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如何守正创新,引进和吸收其他教学模式,就成为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觅食”式教学模式,是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所以,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案例教学实践是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案例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运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结合作者的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案例教学实践,针对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分析和讨论了面向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过程。本文主要的工作如下:1)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总结。2)融合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总结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的目标定位。3)在实践的基础上,吸收相关案例教学理论,提出了适用于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案例教学流程——“案例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践反思”,四个主要流程步步衔接、环环相扣。4)通过自己的中职实习教学实践,以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国际贸易流程》为例,验证了案例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同时形成该门课的可用案例集。本文系统的总结了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业课案例教学过程,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并为案例开发实践提供了规范的模板。本文的案例教学实践总结对中职财经商贸类相关专业专业课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李胜男[6](2021)在《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以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在国内中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中职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案例教学法作为中职思政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也在逐步完善和发展。案例教学法符合当代对于中职学生的要求,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大纲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发现学习理论的支撑下,联系当代中职生的状态,例如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方面,以形形色色的案例为载体,加入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思政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角色,即主导者,而在课堂中的学生处于主体的作用。通过案例教学法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和谐互动。因此,案例教学法有其实践性、发展性、自主性、科学性和思辨性。在中职思政课堂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使用得当,对于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以及巩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提高中职思政课堂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中职思政课,案例教学法已被许多教师运用,但教学效果和学生配合程度有待加强。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其主要内容有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特色;第二章主要内容有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和使用、特点以及在中职思政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第三章主要是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四章主要探讨改进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堂应用的具体措施;第五章主要是本人关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堂中应用实例展示的具体内容。第六章主要论述创新点以及不足。最后,笔者希望本文能为中职思政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刘芳[7](2021)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研究 ——以大理四所高校为例》文中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中心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党和国家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出一系列新的具体要求,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创新和深化,这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针对性的现实要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有着较为显着的优势,即针对性强、实效性好、教育性优,以教学案例明理论、讲事实、育新人,用蕴含新时代党和国家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的教学案例来培育时代新人,用积极的、正能量的教学案例传播好主流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现实要求。教师面对真实课堂环境,能否有效而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案例是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而这两个环节容易被一些教师习惯性的简化,即:案例+教材内容,常常被当做固定公式运用于课堂,而缺乏创新和“接地气”。教师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教学案例选择更科学合理、教学案例运用更规范完整、教学案例价值和作用挖掘更充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实现“八个统一”,仍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点。本文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之一,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大理四所高校的学生、“基础”课专兼职教师为调查和访谈对象,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和运用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理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和运用的现状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从教师(“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和运用的主体)和外部条件(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学案例的外部条件)两个层面为解决问题提出对策,教师在教学案例选择方面的对策为:增强教学案例选择的主体意识、明确“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的原则、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拓宽教学案例选择的渠道;教师教学案例运用的对策为:把握教学案例运用的基本要求、创新教学案例运用的方式、增强新媒体运用能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及从外部条件来保障和优化教师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运用,如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师培训、完善考评机制和反馈机制、加强合作交流等,由此切实为地方“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和运用的优化创新提供一些借鉴,促进地方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李佩瑶[8](2021)在《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包头市乡土地理为例》文中认为乡土地理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知识内涵、掌握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这也是拓展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前提。4F模式作为一种以引导反思为主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设计的死板、学生参与少、被动学习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并使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有所提高,创造了一种基于不同学习风格的有温度的教学环境,也更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基于4F模式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同时,乡土地理的可观察性也决定了4F模式的可行性,为创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过程奠定了基础,基于该模式的乡土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本文以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研究,二是策略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高中地理内容中有哪些是可以运用4F模式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包头市哪些地理资源可作为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如何设计出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基于以上问题,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行动研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五种研究方法,设计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并提出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设计策略。本文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遴选包头市适合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共六大类9个主题,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城市、经济环境、交通和资源环境问题。第二,设计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5个。分别是以包头市工业区位和布局为主题的“大气多彩,草原钢城”;以包头市的植被和自然地理环境关系为主题的“万亩青绿,城中草原”;以包头市的城市空间布局为主题的“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以包头市的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为主题的“塞外通衢,九原文化”;以包头市的水循环为主题的“旖旎石门风景,壮美昆都仑河”五个案例。第三,提出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包括:(1)紧扣一宗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设计宗旨;(2)运用两手段:“化繁为简,以情激趣”整合乡土地理信息;(3)把握两方向:基于4F模式升华学生观察认知,巩固知识获得;(4)划分四阶段:教学设计关注差异化,教学过程实现四步进阶;(5)创设多情境:设计层层深入的乡土情境。
王素雷,张巍[9](2020)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特性,是选取精当教学案例的前提。通过探究案例和教学案例的特性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性质、功能和目的对案例教学所产生的制约影响,推断获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应具有三项特性:政治导向上应体现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思想导向上应体现育人属性;实践导向上应体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属性。
教育部[10](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二、案例在法学课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案例在法学课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一、相关概念论述 |
(一)案例的概念 |
(二)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
(三)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
1.真实性 |
2.目的性 |
3.典型性 |
4.情境性 |
(四)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1.范例教学理论 |
2.学习迁移理论 |
3.建构主义理论 |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必要性 |
(一)案例教学法与课程改革相适应 |
(二)案例教学法与课程特点相契合 |
(三)案例教学法与学生认知相符合 |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二)调查内容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1.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2.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3.教育实验的结果分析 |
(四)案例教学法在应用存在的问题 |
1.案例选择内容不当 |
2.案例呈现方式单一 |
3.案例分析角度呆板 |
四、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问题成因 |
(一)案例选择方面 |
(二)案例呈现方面 |
(三)案例分析方面 |
五、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优化方案 |
(一)选择适当的案例 |
1.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 |
2.完善中职案例资源库的建设 |
3.推动案例教学法优化设计 |
(二)案例呈现方式多样化 |
1.增强教师专业能力 |
2.提高学生主动性 |
3.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
(三)分析案例角度多元化 |
1.尊重中职学生群体特点 |
2.倡导做反思型教师 |
3.丰富完善案例本身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法 |
2.文献研究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一案到底”教学法相关概念厘定与主要理论概述 |
(一)“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概念厘定 |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
2.“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概念 |
(二)“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2.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桑代克学习迁移理论 |
二、“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义与可行性 |
(一)“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义 |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3.保证教学的连贯性 |
4.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
(二)“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行性 |
1.高中生心理趋于成熟化,为应用“一案到底”提供前提 |
2.案例选择渠道的多样化,为应用“一案到底”提供条件 |
3.高中思政课新课标颁布,为应用“一案到底”提供依据 |
4.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应用“一案到底”提供保障 |
三、“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
(一)“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
1.问卷调查的对象 |
2.问卷调查的目的 |
3.问卷调查的设计 |
(二)“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案例形式主义突出 |
2.案例呈现方式单一 |
3.学生案例讨论单薄 |
4.教学评价对象单一 |
(三)“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1.“一案到底”的案例开发难度较高 |
2.部分教师缺少运用“一案到底”的意识和能力 |
3.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
4.“一案到底”缺乏多元评价体系 |
四、“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对策 |
(一)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完善“一案”选编 |
1.拓展“一案到底”案例选择渠道 |
2.重视“一案到底”案例选编质量 |
3.优化“一案到底”案例问题设置 |
(二)提高“一案到底”意识,优化课堂实施 |
1.提高教师运用“一案到底”意识 |
2.拓展“一案到底”案例呈现方式 |
3.加强“一案到底”案例分析深度 |
(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
2.培养学生课堂参与习惯 |
3.培养学生课后复习习惯 |
(四)重视“一案到底”评价,促进师生发展 |
1.建立“一案到底”多元评价体系 |
2.养成“一案到底”课后反思习惯 |
五、“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设计实例——以《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为例 |
(一)教学准备 |
1.教材分析 |
2.学情分析 |
3.教学目标 |
4.教学重难点 |
5.教学方法 |
(二)教学过程 |
1.导入新课 |
2.讲授新课 |
3.课堂总结 |
4.课堂练习 |
5.课后作业 |
6.板书设计 |
(三)教学反思 |
1.反思案例处理 |
2.反思学生表现 |
3.反思教学效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二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调查问卷(教师版) |
致谢 |
(3)定位、困境与出路:指导性案例功能的法理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指导性案例功能的内涵阐释 |
(一)指导性案例的含义及特征 |
1.指导性案例的含义 |
2.指导性案例的特征 |
(二)指导性案例功能之界说 |
1.“功能”的语义分析 |
2.指导性案例功能内涵之诠释 |
(三)指导性案例功能定位的视阈选择 |
1.“视阈”的内涵界定 |
2.功能定位的视阈范围 |
二、指导性案例功能的定位辨析 |
(一)指导性案例功能的类型 |
1.司法指引功能 |
2.司法约束功能 |
(二)司法指引功能之诠释 |
1.指引解释法律规范 |
2.指引填补法律漏洞 |
3.指引应用法律方法 |
(三)司法约束功能之诠释 |
1.规制类案不类判行为 |
2.约束法官自由裁量权 |
3.规范裁判说理义务 |
三、指导性案例功能实现的现实困境 |
(一)司法指引功能实现的现实困境 |
1.缺乏释法的证立过程 |
2.漏洞填补论证不充分 |
3.应用的法律方法不明晰 |
(二)司法约束功能实现的现实困境 |
1.类案不类判难受规制的缘由 |
2.自由裁量权难被约束的原因 |
3.削弱裁判说理义务的因素 |
四、指导性案例功能的实践路径 |
(一)司法指引功能的实践路径 |
1.强化释法结论的证立 |
2.加强漏洞填补的论证 |
3.明确应用的法律方法 |
(二)司法约束功能的实践路径 |
1.规制类案不类判行为的举措 |
2.约束自由裁量权的制度保障 |
3.规范裁判说理义务的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2019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1.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主题 |
2. 高中地理教学对人地协调观的需求 |
3. 情境教学的优势 |
(二) 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意义 |
(四)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 研究方法 |
2. 技术路线 |
(五) 概念界定 |
1. 人地协调观 |
2. 情境教学 |
一、理论基础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 情境学习理论 |
(三) 地理教学论 |
(四) 地理学理论 |
二、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中人地协调观内容分析 |
(一) 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分析 |
(二) 教材结构及知识内容分析 |
(三) 适合培养人地协调观的内容分析 |
三、基于人地协调观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
(一) 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
1. 案例来源及筛选 |
2. 案例分析说明 |
3. 案例分析 |
(二) 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启示 |
四、基于人地协调观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案例设计 |
(一) 教学案例设计 |
1. 教学案例组成 |
2. 教学案例选择 |
3. 教学案例设计 |
(二) 基于人地协调观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 |
1. 依据课程标准、围绕人地协调观设计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
2. 情境的创设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
3. 借助问题创设“一境到底”的教学情境 |
4.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真实情境 |
5.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层层递进的人地协调观内容 |
五、基于人地协调观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案例实施 |
(一) 教学案例实施记录 |
(二) 教学案例实施反思 |
(三) 教学案例实施启示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 基本结论 |
(二)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目录 |
附录2 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
附录3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致谢 |
(5)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实践研究 ——以《国际贸易流程》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研究述评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框架 |
(六)研究方法 |
二、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 |
1.教学案例 |
2.案例教学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本章小结 |
三、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分析 |
(一)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需求分析 |
1.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目标 |
2.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传统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
3.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目标 |
4.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原则 |
(二)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流程 |
1.案例选择 |
2.教学设计 |
3.教学实施 |
4.实践反思 |
(三)保障条件 |
1.物理条件 |
2.心理条件 |
(四)本章小结 |
四、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国际贸易流程》课案例教学课例实践 |
(一)《国际贸易流程》课概述 |
1.课例实践背景 |
2.课程培养目标 |
3.课程培养内容 |
(二)案例教学实践过程 |
1.规划案例 |
2.设计案例 |
3.实施教学 |
4.反思教学 |
(三)本章小结 |
五、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优化建议 |
(一)深度探索案例开发、应用和研究价值 |
1.加大案例开发力度 |
2.深入案例应用实践 |
3.增强案例研究意识 |
(二)深入挖掘课堂、教学和角色转换 |
1.课堂转换,创设案例情境 |
2.教学转换,围绕案例教学 |
3.角色转换,师生重新定位 |
(三)培养教师、学生素质,紧密师生衔接 |
1.建立卓越教师工坊 |
2.提高学生案例教学的适应度 |
3.紧密师生衔接 |
(四)本章小结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访谈提纲 |
附录 B《国际贸易流程》案例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以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色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特色 |
第二章 案例教学法概述 |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应用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发现学习理论 |
四、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应用的意义 |
(一)有利于提高中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
(二)有利于满足对新时代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四)有利于师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
第三章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调查问卷与访谈的设计及实施 |
(一)调查与访谈的目的 |
(二)调查问卷与访谈的对象 |
(三)调查问卷与访谈的内容 |
(四)调查问卷与访谈的结果分析 |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中应用的问题 |
(一)教师教学能力欠缺,案例挑选存在困难 |
(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案例教学不感兴趣 |
(三)学校师资力量分配不均,教学资源稀缺 |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存在课程认知偏差 |
(二)教师自身水平有限,产生倦怠心理 |
(三)学校教学条件和资源有限 |
第四章 改进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堂应用的具体措施 |
一、转变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 |
(一)转变学生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
(二)丰富学生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
(三)引导学生参与增加学习兴趣 |
二、提高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能力 |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
(二)丰富教学技巧构建高效课堂 |
(三)强化资源开发优化课程内容 |
三、学校加大对中职思政课的支持力度 |
(一)完善教学设备建立案例资源库 |
(二)提高教师地位重视思政课堂 |
(三)拓宽教师视野加强教师培训 |
第五章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堂中应用实例展示——以《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为例 |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信息 |
二、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
(一)教材基本信息分析 |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
(三)板书设计 |
(四)教学反思 |
三、案例教学法在课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
(一)导课部分 |
(二)探索新知部分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学生调查问卷 |
二、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情况简介 |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研究 ——以大理四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三)比较分析法 |
五、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相关概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案例与教学案例 |
(二)“基础”课教学案例 |
(三)“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 |
二、“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关系 |
(一)教学案例选择是教学案例运用的前提和基础 |
(二)教学案例运用是教学案例选择的实现 |
(三)二者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一致 |
三、“基础”课教学案例种类和来源 |
(一)“基础”课教学案例的种类 |
(二)“基础”课教学案例的来源 |
四、开展“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必要性 |
(一)“基础”课的性质、特点和教学要求 |
(二)“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必要性 |
(三)“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特点 |
五、“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理论基础 |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四要素说”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心理分析理论 |
(四)认知学习理论 |
(五)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
六、“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和运用的意义 |
(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目标的现实需要 |
(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
(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及实效性 |
(四)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满足大学生学习要求 |
第二章 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现状研究 |
一、调查研究概述 |
(一)调查背景 |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
二、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成效 |
(一)提升“基础”课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印象深刻 |
(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疑惑,提升学习效率 |
(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升 |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
三、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特点 |
(一)“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的特点 |
(二)“基础”课教学案例运用的特点 |
四、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案例选择原则不明确 |
(二)教学案例选择与学生专业结合不够紧密 |
(三)教学案例选择与解决学生实际需求的关联度不高 |
(四)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存在的不同问题 |
五、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运用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案例运用中师生互动性不强,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
(二)教学案例运用中课堂氛围不活跃 |
(三)对老中青教师教学案例运用效果评价的差异化 |
(四)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运用存在的不同问题 |
六、影响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对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认识不全面 |
(二)教师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素质和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
(三)教师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外部条件需进一步优化 |
(四)四所高校之间的发展差异因素 |
第三章 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对策分析 |
一、教师教学案例选择的对策 |
(一)增强教学案例选择的主体意识 |
(二)明确教学案例选择的原则 |
(三)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 |
(四)拓宽教学案例选择的渠道 |
二、教师教学案例运用的对策 |
(一)把握教学案例运用的基本要求 |
(二)创新教学案例运用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
(三)增强新媒体运用能力 |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课堂互动 |
三、优化“基础”课教师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外部条件 |
(一)优化教学案例运用的教学环境 |
(二)强化教师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能力培训和指导 |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考评和反馈机制 |
(四)加强四所高校之间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合作交流 |
结语 |
附录1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调查研究问卷 |
附录2 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包头市乡土地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现状 |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四)概念界定 |
1.乡土地理 |
2.教学案例 |
3.教学模式 |
一、4F教学模式理论 |
(一)4F教学模式基本组成 |
(二)4F教学模式应用程序 |
(三)4F教学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
1.F1(Fact)环节注意事项 |
2.F2(Feel)环节注意事项 |
3.F3(Find)环节注意事项 |
4.F4(Future)环节注意事项 |
二、基于4F模式高中地理教学的包头市乡土地理资源分析 |
(一)基于4F模式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二)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依据 |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适宜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 |
2.依据教材确定适宜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 |
3.依据4F模式确定乡土地理教学内容 |
(三)基于4F模式高中地理教学的包头市乡土地理资源分析 |
1.遴选的包头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
2.基于4F模式的包头市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 |
三、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一)案例组成说明 |
1.案例来源与筛选 |
2.案例分析目的 |
3.案例分析视角 |
4.案例分析方法 |
(二)案例分析 |
1.自然地理类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2.人文地理类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三)案例分析启示 |
1.围绕课标教材,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2.运用乡土地理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知识理解 |
3.通过“观察—感受—学习—应用”模式增能提智 |
4.教师引导观察思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
5.采取问题链组织乡土地理情境创设 |
四、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
(一)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依据 |
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
2.依据高中生特点 |
3.依据4F模式教学特性 |
4.依据乡土地理特征 |
(二)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组成 |
(三)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
1.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主题选择分析 |
2.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呈现 |
3.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启示 |
(四)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
1.紧扣一宗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设计宗旨 |
2.运用两手段:“化繁为简,以情激趣”整合乡土地理信息 |
3.把握两方向:基于4F模式升华学生观察认知,巩固知识获得 |
4.划分四阶段:教学设计关注差异化,教学过程实现四步进阶 |
5.创设多情境:设计层层深入的乡土情境 |
五、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实施 |
(一)案例实施过程 |
1.准备过程 |
2.实施过程 |
(二)评价与反思 |
(三)案例实施启示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1.遴选包头市适合4F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 |
2.设计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5 个 |
3.提出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乡土地理考察与访谈记录表 |
附录二:包头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
附录三: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一览表 |
附录四: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一览表 |
附录五: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汇总表 |
附录六: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
附录七: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
致谢 |
(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案例和教学案例的特性 |
二、思政课教学案例的特性 |
1. 思政课教学案例在政治导向上应体现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 |
2. 思政课教学案例在思想导向上应体现育人属性 |
3. 思政课教学案例在实践导向上应体现“三贴近”属性 |
四、案例在法学课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郑天娇子.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晓翠.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定位、困境与出路:指导性案例功能的法理阐释[D]. 张晓博.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2019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为例[D]. 张钥榕.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5]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实践研究 ——以《国际贸易流程》课为例[D]. 令茜.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以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为例[D]. 李胜男.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研究 ——以大理四所高校为例[D]. 刘芳. 大理大学, 2021(10)
- [8]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包头市乡土地理为例[D]. 李佩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特性研究[J]. 王素雷,张巍. 改革与开放, 2020(24)
-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