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梁静[1](2021)在《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2012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兴起的一种新型在线教育模式,从2013年开始进入了中国,MOOC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MOOC相关概念、发展起源和发展特点等内容,与此同时使用案例分析法针对国内外典型的高校MOOC运行平台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为未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提供参考;其次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法,将与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部、外部因素一一剖析出来,为开展MOOC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服务理念与服务体系;再次随机选择我国多家211高校图书馆网站,对于其开展MOOC信息服务的规模、课程种类、平台选取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着MOOC关注度不足、馆员素质参差不齐、馆藏资源共享障碍、缺乏管理机制等问题;最后结合SWOT分析以及高校的调查结果,深度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从加强图书馆推广宣传、馆员素质教育、开展信息素养嵌入式教育、建立健全版权清理机制、建立健全MOOC评价系统等方面,为高校图书馆完善以及创新MOOC信息服务模式提供新思路。面对MOOC大规模、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等一系列特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应该主动承担起领头羊的角色,在完善MOOC信息平台服务策略的同时,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并结合自身特点,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自身在教育界的地位,为我国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田凯琳,岳昆[2](2020)在《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图书馆信息素养与继续教育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清晰的梳理和挖掘国内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与继续教育30年来的研究趋势和热点,研究利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展示和对比国内两个主题的研究趋势、核心内容和热点分析。通过关键词中介中心度、突发词探测等角度进行数据对比,挖掘和发现国内图书馆两个主题研究的区别和联系,为今后研究和设计适合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教育模式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宋红文[3](2020)在《关于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高校图书馆馆员通过知识技能培训的实践形式接受继续教育。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面临诸多问题。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根本困境是制度性缺失,需要通过建章立制来实现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刘倩[4](2020)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开展学科服务。学科服务是一种顺应信息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更深层的服务模式,用户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馆藏纸质文献服务以及到馆人工服务,更需要追求能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深层次的学科信息需求,满足用户多化得信息需求。因此,借助新媒体可以另高校图书馆更好的开展学科服务,通过深入院系开展学科服务,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对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和实现服务的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推动图书馆信息,优化服务内容,为广大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以及意义,并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界定新媒体和学科服务的概念和特点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利用新媒体辅助学科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然后,通过调查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新媒体辅助学科服务现状之下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加以具体分析。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丰富经验,探索我国高校图书馆新媒体辅助学科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杨翠云[5](2020)在《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以广西A高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能力以及在师生科教学习中的地位,将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水平。随着计算机网络化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图书馆用户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高校图书馆服务也正变得网络化、数字化和知识化。本文从服务能力相关概念入手,根据服务能力分类,归纳出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构成图;同时研究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认为要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关键在于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广西A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服务、文献资源服务、学科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与培训服务以及阅读推广服务五维度,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广西A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实际情况,实证探究了广西A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以及其图书馆服务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发现,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主要存在空间服务细节存在短板、重点文献资源相对缺乏、专业化学科服务能力不足、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阅读推广服务较差等问题。出现以上方面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高校经费投入与技术水平有限、文献资源服务保障机制不完善、学科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素养教育教学重视程度不高以及阅读推广创新不足。通过查阅专业资料以及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相关文献,总结先进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的相关经验,并结合广西A高校图书馆实际情况,从六个方面提出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一是优化空间服务环境,提升用户满意度;二是合理采购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三是健全专业化学科服务体系;四是重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与培训;五是强化创新促推广效力;六是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本文基于用户需求研究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不仅是图书馆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现实性的借鉴意义。
霍朋朋[6](2020)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工作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工作现象普遍发生在从事工作压力大、人际沟通频繁的个体当中,尤其是在服务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图书馆的工作内容类似于服务行业,其典型的工作特征,如工作时间长、负荷重、单调的机械程序等,是图书馆成为工作倦怠高发场所的关键因素。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担负着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其中馆员作为馆内文献资源、咨询服务与师生学习之间的纽带,其工作状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师生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而在学术界,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作内容及工作特性方面,罕见从自我认知角度以定量的方法对其工作倦怠进行研究,由此可见,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研究较为欠缺。本研究将以解决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问题为出发点,结合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等自我认知变量,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解决馆员工作倦怠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本文以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基本方法,确定以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的角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四维度、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三维度与自我效能感为研究变量,通过界定其内涵、划分其维度、编制测量量表,对高校图书馆员进行调查。通过对回收的465份有效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量表修订、结构方程建模与Bootstrap法检验假设,得出结论:(1)在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中,角色价值观、角色归属感对工作倦怠三维度有显着负向影响,职业价值观对人格解体、职业行为倾向对低个人成就感有显着负向影响;(2)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四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3)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三维度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4)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各相应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根据统计检验结果,结合高校图书馆员的特殊职业特征和环境,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方面:第一,制定资格准入制度;第二,完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制度的政策支撑。提升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方面:第一,落实培训工作,提高馆员职业素养;第二,实行多元激励,提高馆员职业动力;第三,采取双向评估,明确馆员自我认知;第四,进行心理疏导,缓解馆员职业压力;第五,重塑社会认知,提升馆员职业认同。进行自我调适方面:第一,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第二,强化自我管理。
赵凤鸣[7](2019)在《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探析》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内容,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员参加培训班学习、建立互帮互助制度、远程教育等继续教育的途径。
卢静[8](2019)在《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校信息环境的变化和师生对图书馆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图书馆服务也正变得数字化、网络化和知识化,这就对馆员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馆员在专业素质以及信息技术、专业技能方面不断提高。提高馆员整体素质有两个途径,一是引进具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二是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馆员的能力。而通过对馆员有效的在岗培训,则可以覆盖全馆员工,对于提高图书馆全员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来说更为实际和有效。对馆员进行培训不仅是实现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馆员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从六个部分对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馆员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九所高校图书馆和馆员的整体问卷调查和三所高校的重点调查分析,从宏观上了解目前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的情况。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主要阐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基于文献综述了解掌握国内外关于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的现状调查的研究现状并对内容进行了体统的梳理,说明本文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提出此次研究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通过终身教育理论阐述了培训的重要性,运用激励相关理论和学习路径图理论说明了对馆员培训的启示,为此次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现状调查。主要采取了网络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的调查方法对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以及馆员为调查对象,从馆员培训组织与管理机构、馆员培训计划制定情况、馆员培训形式、培训内容、馆员的满意度、需求层次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开展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并选取了三个不同层次学校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并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发现问题。基于本次合肥地区高校馆员培训情况的调查结果,通过对问卷数据分析和访谈内容的梳理,从五个方面入手,探究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在馆员培训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五部分是提出对策。针对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在馆员培训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原因,结合国内外高校馆员培训开展的优秀之处和相关培训理论,提出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以促进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更好展开,馆员更好发展。第六部分是结语。对合肥地区馆员培训情况的调查做出总结,期望未来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培训能够更好展开,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郑蓓[9](2019)在《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构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工具及其传递方式逐渐多样化,互联网因其强大的互联整合能力,使得类似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机构逐渐增多,图书馆在该领域面临的竞争对手也逐渐增多。在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的过程中,图书馆只有提供比其他机构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产品及服务,才能够更好更快更稳地发展。目前,很多图书馆实行多项业务外包,例如:分类、编目等,这些业务外包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部分基础业务工作量,而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愈加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因而,无论从管理技术层面还是服务技术层面,都对高校馆员专业化的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优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提供更快更好的信息服务,便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提升图书馆自身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馆员在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核心能力体系构建的研究将有助于完善馆员以及未来图书馆从业者的量化标准。本文研究内容共分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文章所涉及的概念解释、研究思路、创新点及研究目的。第二部分是研究过程,包括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研究过程设计。第三部分是研究结果,包括问卷调研专家的基本情况以及专家咨询结果,根据专家建议,修改完善指标体系。第四部分是建议与对策。第五部分是总结与展望,结合本次实践调研,总结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并对后续工作展望。
李艳[10](2018)在《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基于用户感知和用户反馈视角的服务优化受到图书馆界普遍重视,且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基于馆员激励视角的服务优化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但成果不多。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关注图书馆组织氛围的测评,为图书馆基于馆员激励视角优化服务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然而,学者对其研究也多是探讨馆员对图书馆这一整体氛围的感知与反馈。但一个组织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氛围,管理人员很难根据其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管理策略。因而,近年来,欧美工商管理领域着重探讨某一类组织氛围,如组织公民行为氛围、创新氛围、组织服务导向氛围等。目前工商管理领域依据组织服务导向这一特定组织氛围来改进组织管理、提高绩效的做法已被证明行之有效。本研究深受启发,拟通过研究组织服务导向这一特定组织氛围来优化与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基于此,研究在概述组织服务导向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图书馆组织特征,对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识别出了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构成要素,构建了组织服务导向测评量表及其对服务质量的影响模型。在文献综述和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利用预调研问卷,选取南京2所高校图书馆的部分馆员与用户分别对组织服务导向与服务质量量表进行检验与修正,通过信度检验与项目分析,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与删除,最终形成的组织服务导向正式测评量表包括4个因子,共19个测评题项。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式测评量表包括4个因子,共18个测评题项。利用正式调查问卷,选取南京4所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进行模型与假设检验。主要的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受调研的四所图书馆馆员对组织服务导向的感知程度整体较高,在服务匹配方面感知尤为强烈,在服务行为评估与奖励方面感知稍弱。(2)受调研的A高校图书馆各指标明显高于受调研的其他三所高校图书馆以及四所高校图书馆整体状况的平均得分。(3)组织服务导向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有显着的正相关,且组织服务导向各因子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服务行为评估与奖励对服务质量影响最为显着,其次是服务匹配、领导引导,服务支持影响较弱。(4)组织服务导向各因子对服务质量各因子的影响不一。其中,服务匹配和服务行为评估与奖励都会影响有形性,但他们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服务匹配对有形性的影响程度最大。服务支持对保障性的影响程度最大。服务行为评估与奖励对响应性与关注度的预测力最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提出高校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策略的建设思路:树立用户导向的服务观、注重领导在行为上对馆员的引导、营造一个支持馆员服务工作的环境以及根据馆员的服务行为去评估馆员的工作。
二、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二章 MOOC概述及平台介绍 |
第一节 MOOC的起源及概念 |
第二节 MOOC运行平台的介绍 |
一、国内MOOC运行平台的介绍 |
二、国外MOOC运行平台的介绍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的SWOT分析 |
第一节 优势(Strength) |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势 |
二、高校图书馆MOOC教学信息梳理、整合与开发的优势 |
三、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
四、为MOOC平台提供特色服务 |
第二节 劣势(Weakness) |
一、MOOC服务缺乏本土化理论研究 |
二、高校图书馆MOOC服务体系亟待建立 |
三、MOOC信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
第三节 机遇(Opportunity) |
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
二、MOOC平台亟需推广宣传 |
三、MOOC发展需要图书馆配套服务 |
第四节 威胁(Threats) |
一、MOOC平台存在封闭性 |
二、MOOC教学对信息资源提出新要求 |
三、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冲击图书馆功能 |
第五节 基于SWOT分析的MOOC服务的策略 |
一、加强我国高校图书馆MOOC服务的本土化研究 |
二、MOOC服务理念的创新 |
三、建立专业的MOOC教学服务团队 |
第四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对象 |
第二节 调查内容 |
第三节 调查步骤 |
第四节 调查分析 |
一、高校图书馆MOOC平台的建设情况 |
二、高校图书馆课程投放情况 |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服务情况 |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 |
一、部分高校缺乏对MOOC的关注 |
二、馆员MOOC素质良莠不齐、服务能力有限 |
三、高校师生MOOC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
四、资源共享方面存在障碍,形成信息壁垒 |
五、缺乏有效的评分系统及激励机制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的策略 |
第一节 加强MOOC推广,宣传教育新理念 |
第二节 加强MOOC学科馆员继续教育 |
一、加强馆员思想教育,开展继续教育 |
二、培养专业、技能型馆员 |
第三节 开展嵌入式MOOC信息素养培育课程 |
第四节 整合优质资源,建立版权清理机制 |
第五节 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MOOC评价指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图书馆信息素养与继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路线和发文趋势的统计分析 |
1.1 研究路线 |
1.2 年度发文趋势统计对比分析 |
2 国内“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与“馆员继续教育”热点与前沿对比分析 |
2.1 高中介中心度关键词对比 |
2.2 突现词对比分析 |
3 国内“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与“馆员继续教育”对比分析总结 |
3.1 研究起步 |
3.2 发展趋势 |
3.3 研究内容 |
(3)关于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终身教育思想: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 |
二、知识技能培训: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实践形式 |
三、规章制度缺失: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根本困境 |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馆员继续教育缺乏刚性保障 |
(二)高校图书馆相关制度不完善,馆员继续教育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
四、建章立制: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基本进路 |
(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新媒体 |
2.1.2 学科服务 |
2.1.3 学科馆员 |
2.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征 |
2.2.1 服务内容丰富性 |
2.2.2 推送方式泛在性 |
2.2.3 服务形式交互性 |
2.2.4 服务成效公开性 |
2.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
2.3.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重要性 |
2.3.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可行性 |
第3章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方法 |
3.1.3 调查内容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微信辅助学科服务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3.2.2 微博辅助学科服务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3.2.3 APP客户端辅助学科服务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第4章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 |
4.1 服务内容单一、丰富性不足 |
4.2 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用户使用面不广、参与度低 |
4.3 新媒体辅助学科服务平台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 |
4.4 新媒体学科服务平台定位不明确 |
第5章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策略 |
5.1 扩充学科服务团队,丰富学科服务内容 |
5.2 重视宣传,提升学科服务意识 |
5.3 加强制度建设,发展特色学科服务栏目 |
5.4 明确自身定位,提供个性化、针对性服务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作品 |
(5)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以广西A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一)研究内容 |
(二)技术路线图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服务能力 |
二、用户需求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二章 广西A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广西A高校图书馆概况 |
一、广西A高校图书馆基本现状介绍 |
二、广西A高校图书馆服务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广西A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现状 |
一、空间服务能力现状 |
二、文献资源服务能力现状 |
三、学科服务能力现状 |
四、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与培训能力现状 |
五、阅读推广服务能力现状 |
第三节 广西A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调查分析 |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实施 |
二、用户需求调查分析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广西A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广西A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
一、空间服务细节存在短板 |
二、重点文献资源相对缺乏 |
三、专业化学科化服务能力不足 |
四、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 |
五、阅读推广能力较差 |
第二节 广西A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经费投入与技术水平有限 |
二、文献资源服务保障机制不完善 |
三、学科服务体系不健全 |
四、信息素养教育教学重视程度不高 |
五、阅读推广创新不足 |
第四章 国内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一节 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经验 |
一、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空间服务经验 |
二、重庆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经验 |
三、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经验 |
四、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与培训服务经验 |
五、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经验 |
第二节 启示 |
第五章 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对策 |
第一节 优化空间服务环境,提升用户满意度 |
一、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
二、以用户需求为基打造多元化空间模式 |
三、构建全媒体空间服务体系 |
第二节 合理采购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
一、以数字资源建设为主,纸质文献协调发展 |
二、以学科导向原则采购文献 |
三、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
第三节 健全专业化学科服务体系 |
一、健全学科馆员制度 |
二、做好学科信息需求分析 |
三、提升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能力 |
第四节 重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与培训 |
一、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注重信息能力培养 |
二、建构基于“成果为本”的有效教学模式 |
三、加强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 |
第五节 强化创新促推广效力 |
一、打造品牌活动,强化创新性 |
二、统筹资源促进推广效力 |
第六节 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
一、重视馆员培训,提升馆员整体素质 |
二、试行人才轮岗制培养 |
三、建立图书馆与馆员共同发展的共赢局面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创新点 |
1.7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
2.1 职业认同相关文献研究 |
2.1.1 职业认同内涵 |
2.1.2 职业认同的结构 |
2.1.3 职业认同的结果变量 |
2.2 工作倦怠相关文献研究 |
2.2.1 工作倦怠内涵 |
2.2.2 工作倦怠的结构 |
2.2.3 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 |
2.3 自我效能感相关文献研究 |
2.3.1 自我效能感内涵 |
2.3.2 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
2.3.3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2.4 职业认同、工作倦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2.4.1 职业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2.4.2 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2.4.3 工作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第三章 假设模型与问卷设计 |
3.1 理论基础 |
3.2 研究变量的界定 |
3.2.1 高校图书馆员人口统计学变量 |
3.2.2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变量 |
3.2.3 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变量 |
3.2.4 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变量 |
3.2.5 研究假设及分析模型 |
3.3 变量测量和问卷设计 |
3.3.1 变量测量 |
3.3.2 调查问卷设计 |
3.4 预调研问卷信效度分析 |
3.4.1 职业认同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
3.4.2 自我效能感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
3.4.3 工作倦怠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
第四章 正式调研与检验假设 |
4.1 调查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 |
4.2.1 职业认同量表信度分析 |
4.2.2 自我效能感量表信度分析 |
4.2.3 工作倦怠量表信度分析 |
4.3 正式问卷效度的因子分析 |
4.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1 职业认同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2 自我效能感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3 工作倦怠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4.3.2.1 职业认同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4.3.2.2 自我效能感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4.3.2.3 工作倦怠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4.5 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
4.5.1 职业认同四维度对工作倦怠三维度的影响 |
4.5.2 职业认同四维度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4.5.3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三维度的影响 |
4.5.4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4.6 假设检验结果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1.1 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分析 |
5.1.2 职业认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
5.1.3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分析 |
5.1.4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
5.2 管理启示 |
5.2.1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促进馆员工作有法可依 |
5.2.2 提升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缓解馆员工作倦怠状况 |
5.2.3 及时进行自我调适,理智正视工作实际 |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1.1 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但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继续教育法 |
1.2 相关部门和领导应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对继续教育引起足够重视 |
1.3 高校图书馆员自身的积极性不高 |
2 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
2.1 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急速发展的需要 |
2.2 高校图书馆事业和馆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
3 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
3.1 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 |
3.2 计算机、图书馆网络知识教育 |
3.3 媒介素养教育 |
4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途径 |
4.1 参加培训班、研修班的学习 |
4.2 建立馆员互帮互助的制度 |
4.3 远程教育、网络学习 |
5 结语 |
(8)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a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创新点 |
2 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的相关理论 |
2.1 终身教育理论 |
2.2 激励机制理论 |
2.2.1 激励与激励机制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3 学习路径图理论 |
3 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的调查设计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内容 |
3.1.3 调查步骤 |
3.2 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的整体情况调查 |
3.2.1 馆员培训组织与管理机构调查 |
3.2.2 馆员培训计划制定调查 |
3.2.3 馆员培训的形式调查 |
3.2.4 馆员培训内容调查 |
3.2.5 馆员培训的馆员调查与分析 |
3.3 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个案调查分析 |
3.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馆员培训调查分析 |
3.3.2 安徽农业大学馆员培训调查分析 |
3.3.3 安徽新华学院馆员培训调查分析 |
4 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馆员培训理念存在偏差,忽视馆员自身发展 |
4.2 对馆员培训需求关注程度低,缺少交流 |
4.3 培训形式过于传统,现代教育手段应用不足 |
4.4 培训内容不够全面,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 |
4.5 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
5 完善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的对策 |
5.1 促进培训理念转变,关注馆员成长发展 |
5.2 深入了解馆员培训需求,增加交流 |
5.3 健全培训形式种类,加强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 |
5.4 丰富培训内容,使其更加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 |
5.5 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理论概述与研究设计 |
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2.1.1 评价全面性原则 |
2.1.2 适用性原则 |
2.1.3 可操作可计量性原则 |
2.1.4 可对比针对性原则 |
2.1.5 动态性调整原则 |
2.1.6 科学性原则 |
2.2 研究设计 |
2.2.1 评价指标初选 |
2.2.2 专家预咨询 |
2.2.3 德尔菲法具体实施 |
2.2.4 层次分析法具体实施 |
3 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
3.1 专家基本情况 |
3.1.1 专家年龄和工作时间 |
3.1.2 专家学历和职称 |
3.2 专家问卷积极性 |
3.3 专家问卷权威性 |
3.4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
3.4.1 一级指标意见 |
3.4.2 二级指标意见 |
3.4.3 三级指标意见 |
3.5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
3.6 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指标权重确定 |
3.6.1 一级指标权重确定 |
3.6.2 二级指标权重确定 |
4 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
4.1 职业精神 |
4.2 信息安全法律认知 |
4.3 人际交往能力 |
4.4 职业能力 |
4.5 信息素养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1.1 主要工作和成果 |
5.1.2 研究不足和局限 |
5.2 展望 |
5.2.1 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
5.2.2 在本研究基础上开展后续相关研究 |
5.2.3 对高校图书馆馆员教育培训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现状 |
1.2.1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测量 |
1.2.2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优化与改善 |
1.3 组织服务导向研究现状 |
1.3.1 组织服务导向的定义 |
1.3.2 组织服务导向的结构与测量 |
1.3.3 组织服务导向与绩效关系研究 |
1.3.4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相关研究概述 |
1.4 研究现状述评与研究内容、意义 |
1.4.1 研究现状述评与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7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 |
2.1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内涵 |
2.1.1 非营利组织服务导向的内涵 |
2.1.2 高校图书馆的特征 |
2.1.3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内涵的界定 |
2.1.4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特征 |
2.2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影响因素基本结构抽取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预调研 |
3.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3.1.1 理论基础 |
3.1.2 研究假设的推导 |
3.2 量表设计及半结构化访谈 |
3.2.1 量表设计 |
3.2.1.1 高校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量表设计 |
3.2.1.2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量表设计 |
3.2.2 半结构化访谈 |
3.3 预调研 |
3.3.1 数据采集 |
3.3.2 数据分析 |
3.3.2.1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测量项目筛选 |
3.3.2.2 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测量项目筛选 |
第四章 调查组织与结果分析 |
4.1 样本分析 |
4.2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
4.2.1 信度分析 |
4.2.2 效度分析 |
4.3 四所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现状的比较与分析 |
4.4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分析 |
4.4.1 模型拟合度检验指标 |
4.4.2 模型的拟合与假设检验 |
4.4.2.1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总效应 |
4.4.2.2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各因子对服务质量的影响 |
4.4.2.3 组织服务导向各因子对服务质量各因子的影响 |
4.4.3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管理启示 |
5.2.1 树立用户导向的服务观 |
5.2.2 注重领导在行为上对馆员的引导 |
5.2.3 营造一个支持馆员服务工作的环境 |
5.2.4 根据馆员的服务行为,评估馆员的服务工作 |
5.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5.3.1 研究框架方面 |
5.3.2 样本方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信息服务的研究[D]. 梁静.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2]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图书馆信息素养与继续教育对比研究[J]. 田凯琳,岳昆.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17)
- [3]关于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思考[J]. 宋红文.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0(03)
- [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升策略研究[D]. 刘倩. 湘潭大学, 2020(02)
- [5]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以广西A高校为例[D]. 杨翠云.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6]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D]. 霍朋朋.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7]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探析[J]. 赵凤鸣. 科技视界, 2019(18)
- [8]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研究[D]. 卢静. 安徽大学, 2019(07)
- [9]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构建研究[D]. 郑蓓. 郑州大学, 2019(08)
- [10]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D]. 李艳.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