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药治疗“帕金森”创新法(论文文献综述)
蒋云龙[1](2018)在《促进我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的方法探索 ——基于美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的分析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医药生物领域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革新与突破,医药生物类科技成果大量涌现。我国高校作为医药生物产业研究成果的主要产出地之一,每年都会有大量医药生物类专利产生,据统计,2007年至2017年之间,中国高校作为申请人申请的医药生物类专利数已经占到全国医药生物类专利申请数量的20%左右,且申请量还在逐年递增。但是统计分析表明,我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率普遍不超过5%,并且也仅有江南大学、华东理工、华南理工等屈指可数的高校的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率能够达到10%左右,因此如何使我国高校的这些医药生物类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在为国家服务的同时,也为高校和发明人带来收益,从而形成一个从产出到收益的良性循环是我国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比于大洋彼岸的美国高校,其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工作较早且模式成熟,其医药生物类专利的转移率达到了30%以上,远要高于我国高校。由此引发我们深思:为什么美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率远高于我国高校?其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方面的哪些做法对我国具有参考意义?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从国家和高校的专利转移政策、专利转移模式、高校专利转移机构与工作人员等多角度地全面分析并阐述美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高转移率的产生原因,研究发现美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率高得益于成熟的专利转移政策、创新且灵活的专利转移模式以及专业的转移机构与人员。本文对中国专利转移的政策、高校专利转移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率低的原因在于高校层面专利转移制度不成熟、高校内部缺乏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和人员、高校现有的专利转移模式局限性较大。本文最终得出结论,为了促进我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的转移,一方面要借鉴美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的成功经验:其成熟的国家层面的专利技术转移政策、高校完善的专利转移制度、专业的专利技术转移机构、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的专利技术转移模式、具体且适用性较强的专利技术转移协议以及专业的专利技术转移人员等。另一方面针对性地结合我国高校现阶段在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改进中国高校层面专利转移制度,不断强化我国高校科研人员自主转移专利的积极性,设置专业的专利技术转移机构,配备专业的专利技术转移人员,与此同时不断突破现有的专利技术转移模式,创新更有效的途径,制定更为灵活的与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案例相配套的专利技术转移协议,以此来推动我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的转移工作。另外本文建议先开展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创新模式“试点”工作,从点到面,循序渐进地促使我国高校形成一套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医药生物类专利技术转移的方式。
谢晴宇[2](2013)在《基于系统复杂性及其认识论的中医诊疗决策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诊疗决策模式是医生运用医学知识对疾病演变规律进行推理判断和临床干预的过程。中医与西医由于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认知范式,对于医生而言,了解这些差异非常关键,有助于决定把关注点放在哪里合适。近年来,由于中西医学方法论层面的借鉴和参照,使得临床证据分级、指南制定和决策分析研究在注重标准化的同时,也存在对中医传统经验重视不足的现状。借助可视化方法和路径化的集成策略,有助于发现热点研究之间的相关性,拓展临床观测的维度,为降低医疗成本提供可操作的信息实践模式本论文是以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系统复杂性的中医诊疗信息集成可视化建模研究(No.81273876)”为依托,从临床决策分析出发,以医学诊疗决策中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系统的阐述了中西医学临床决策原理,并指出中医诊疗决策不是以统计概率作为抉择依据,而是以病象与病机的契合度作为医生经验复现的关键。主体研究借助信息可视化技术,梳理了医学临床决策研究的热点问题和趋势,力图把中医临床思辨与现代医学决策分别加以呈现,拓展同类问题的认识维度。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本研究发现医学决策系统与临床指南模型、临床路径系统研究有紧密的相关性。基于此提出,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应与循证实践和综合疗效评价相结合,设计了中医临床路径系统研发的建模方案。值得关注的是,医生自媒体形式的报道典型病例,会加快临床路径朝着个性化、实用化的趋势发展。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能为中医经验假设到科学推理的转化过程提供可参证的方法论,综合集成群体研讨厅是目前复杂问题求解的有效形式。群体研讨流程的探索能推动中医领域复杂性问题求解策略的研究,为中医临床决策问题提供一体化平台集成策略。1.目标1.1从临床决策分析的视角,研究中医传统诊疗模式的内在规律;1.2借助信息可视化方法,梳理了医学临床决策研究的热点问题和趋势;1.3从信息化实践的角度,分析中医临床路径与辅助决策系统研究的结合点;1.4分析中医诊疗决策演变模式,探讨医学复杂问题求解策略。2.方法2.1运用比较分析法,本文试图对中西医学临床决策分析的异同点进行梳理说明,并做出原因分析;2.2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绘制了医学临床决策研究热点问题的知识图谱;2.3借助信息可视化技术,识别出临床决策系统研发与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模型研发的相关性,发掘信息建模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中医临床路径信息化实践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提供可参考的素材:2.4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把医生个体和群体层面的决策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综合集成群体研讨厅是处理复杂问题求解的有效形式。3.结果3.1梳理了中西医学临床决策的内在逻辑结构,结合病机十九条,指出审机求证在中医临床辨证中的重要作用。3.2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查找到3172篇目标文献的引文网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共引网络被分成18个共引聚类,从中可以发现,计算机辅助决策分析研究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3.3分析临床路径系统与信息系统研究中的相关性文献,绘制聚类分析视图和时区分析视图,通过列表的形式枚举高影响度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流框架。3.4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对于决策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多是从医生个体经验的提升为基点,延伸为不同学术流派的理论体系形成。群体决策经验方面的研究由于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非即时性,分散存在于历代医学着作中。4.结论4.1医学实践是以从既往病例中所获取的信息转移到当前和未来为基础的。能够成功应用既往病例信息的关键就在于识别过去与现在病例之间的相似性。决策分析方法就是在寻找相似性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中西医学演变出不同的认识论和决策分析逻辑,西医学的临床决策分析以计算不同机遇点的概率值作为重复参照的依据,中医决策分析是以病机与病象的契合度作为病例复现的内在线索,共同之处在于两者均强调启发性知识在临床决策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典型病案报告会成为填补决策证据缺失的有效手段。4.2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是近年来临床决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普及率较低。在中医诊疗决策信息集成可视化研究方面,应关注经典着作的引渡触发机制,临床指南的集成可视化和典型病例的报告等议题。将软件功能开发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结合起来,才能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中医疗效基线的测量和证据知识的应用推广。4.3中医临床路径实践尚需与辅助决策系统相结合。在思维层面需要的是源头活水,是充满人文气息的理性思考;在组织管理层面,需要的是严谨的方法学设计和流程质量控制;在政策法规方面,有赖于行业规范的调整,让医院有动力去降低医疗成本,推动优势疗法的涌现。同时,在自媒体广泛应用的时代,每一位医生有意识的记录观测指标,治疗效果,患者真实诉求和疾病治疗成本等方面的数据,也会为临床决策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思路,改变着我们拘谨且日益僵化的认知模式4.4综合集成法为医生个体与群体并重的决策信息转化提供方法论指导,通过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确定价值准则、拟定方案、分析评价、方案优选、实践方案和普遍实施7个研讨流程梳理,将医生的经验判断与决策模型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医生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降低诊疗误诊率,为中医药领域的决策模式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毛颖[3](2012)在《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73例老年性便秘用药特点的回顾性探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老年性便秘病历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归纳出国医大师李辅仁在治疗老年性便秘中的用药特点。[方法]采用门诊病历收集、录入与系统分析结合的方法。1.门诊病历收集:通过北京医院门诊病历库,对李老诊治的门诊患者的诊疗记录进行拍照记录,采集有效门诊信息。2.数据标准化项目录入:通过《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化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录入了73例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便秘的病历,实现了对病历的临床信息多元化、准确、基本完整的结构化收集。将门诊诊疗过程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摘要、中医诊断、西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等统一转换成可供分析的数据,便于分析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经验。通过人工分析和统计学软件互补,共同进行数据分析,参照后得出结论。3.结果分析:将人工数据分析与系统所得分析结果相对应,互相参考,得出最后的统计结果与结论,交与李老及其弟子,寻求他们的认可。[结果]数据分析与手工统计结合分析结果:73份门诊病历中中医证候最主要为阴虚便秘(34%),气滞便秘(27%),脾虚便秘(14%)和肾虚便秘(14%)。治疗便秘处方中最常用的药物:瓜蒌(52次),火麻仁(52次),肉苁蓉(28次),炒枳实(25次),生地黄(24次),苏梗(22次),白术(21次),茯神(21次),大黄炭(20次),厚朴(20次),木香(17次),炒决明子(16次),沙参(14次)及砂仁(13次)。阴虚便秘证型中最常用的药物前14味为火麻仁、瓜蒌、麦冬、甘草、枸杞子、生地黄、丹参、大黄炭、炒枳实、党参、黄芪、石斛、茯神、沙参。气滞便秘证型中最常用的药物为:瓜蒌、火麻仁、甘草、苏梗、炒枳实、厚朴、木香、肉苁蓉、丹参、枸杞子、焦神曲、砂仁大黄炭。脾虚便秘证型中最常用的药物为:瓜蒌、火麻仁、甘草、白术、党参、茯神、苏梗、炒枳实、麦冬、厚朴、黄芪、焦神曲、砂仁。肾虚便秘证型中最常用的药物为:火麻仁、瓜蒌、肉苁蓉、生地、猪苓、枸杞子、丹参、党参、麦冬、山药、甘草、熟地黄、桑寄生、石斛。所有药物均为常见药物,用量均在药典规定范围。分析李老治疗老年便秘的经验特点。[结论]将病历采集整理体会与系统分析结果互相验证,将两者相结合,请国医大师李辅仁弟子张剑主任医师核实,得出以下结论: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老年便秘用药特点为以下4点:扶正固本为基本治则;滋补润下为基本治法;活血化瘀为辅,标本同治;用药平和,慎用峻猛攻伐之品。
二、中医药治疗“帕金森”创新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药治疗“帕金森”创新法(论文提纲范文)
(1)促进我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的方法探索 ——基于美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1 医药生物类专利的定义 |
1.2 本文医药生物类专利涵盖的范围 |
1.3 本文中专利转移与技术转移的关系及其含义 |
2 中美医药生物类专利概况 |
2.1 中国 |
2.1.1 中国医药生物类专利概况 |
2.1.2 中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现状 |
2.1.2.1 中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申请概况 |
2.1.2.2 中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及转移率分析概况 |
2.2 美国 |
2.2.1 美国医药生物类专利概况 |
2.2.2 美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现状 |
2.2.2.1 美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申请概况 |
2.2.2.2 美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及转移率分析概况 |
3 中美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申请量、转移率的对比与差距概况 |
3.1 中美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申请量对比概况 |
3.2 中美部分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率对比概况 |
4 立论依据 |
4.1 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 |
4.2 医药生物行业特点对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的影响 |
4.3 中美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的差距及其差距的形成原因 |
4.4 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 |
4.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4.4.2 论文的研究思路 |
4.4.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4.5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4.5.1 针对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创新研究 |
4.5.2 提高我国高校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能力 |
4.5.3 促进我国高校生物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 |
4.5.4 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事业的发展 |
第二章 美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率较高的原因分析 |
1 美国政府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政策分析 |
1.1 美国《拜—杜法案》 |
1.2 《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及其修正案和补充文件 |
1.3 其他与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相关法案 |
2 美国国家医药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及机制介绍分析 |
2.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
2.2 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 |
3 美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机构及模式分析 |
3.1 高校“中介平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模式 |
3.1.1 威斯康星校友研究基金会(WARF)模式 |
3.1.2 麻省理工(MIT)与独立的中介机构合作模式 |
3.1.3 斯坦福大学OTL模式 |
3.1.4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ull—Push循环模式 |
3.1.5 非线性高校“中介平台技术转移服务”模式 |
3.1.6 高校“中介平台技术转移服务”模式分析 |
3.2 “高校、教授自办企业”模式—基于抗艾滋病药恩曲他滨技术转移分析 |
3.2.1 恩曲他滨药物专利背景介绍 |
3.2.2 专利转移过程 |
3.2.3 专利转移模式分析 |
3.2.4 明尼苏达大学关于“高校、教授自创企业”模式的应用 |
3.3 “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基于诺华制药(Novartis)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关于嵌合抗原受体免疫疗法的合作研究技术转移分析 |
3.3.1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免疫疗法背景介绍 |
3.3.2 诺华制药(Novartis)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过程分析 |
3.3.3 “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分析 |
3.4 明尼苏达大学“先试后买”模式 |
3.4.1 明尼苏达大学“先试后买”中技术许可协议的内容介绍 |
3.4.2 明尼苏达大学“先试后买”模式分析 |
第三章 中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率较低的原因分析 |
1 中国政府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政策分析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
1.3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 |
2 中国国家医药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及机制介绍分析 |
3 中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机构及模式分析 |
3.1 “依靠校外中介机构和校内技术转移机构”进行专利转移模式 |
3.1.1 “依靠校外中介机构”进行专利转移 |
3.1.1.1 中国技术交易所及其网络交易平台 |
3.1.1.2 七弦琴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
3.1.1.3 八戒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
3.1.2 “依靠校内机构”进行专利转移 |
3.2 政府主导的“科技创新孵化园”模式 |
3.3 “借助创新创业平台”模式 |
4 对比分析发现中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率较低的原因 |
4.1 中国整体的专利转移意识薄弱和体制建立较晚 |
4.2 中国高校科研成果缺乏市场化前景,与市场需求脱节 |
4.3 中国高校缺乏专业化的专利运营机构及运营人员 |
4.4 中国高校技术成果转移机构参与力度不够 |
4.5 中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模式单一或是欠成熟 |
4.6 科研人员普遍专利转移意识不强 |
第四章 美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对我国的启示 |
1 进一步制定、细化和落实高校层面专利转移政策 |
2 建立国家级医药生物类科技成果研究及转移转化机构 |
3 合理分配国家及地方科研资源 |
4 增强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的专利转移意识 |
5 探索有效的医药生物类专利运营管理新模式实现专利精准转移 |
5.1 创新我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模式 |
5.2 设置专门的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小组或部门 |
5.3 培养并配备具有医药生物类相关专业背景的转移人员 |
5.4 高校加快实现专利精细化管理模式 |
5.5 努力突破我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模式的局限 |
5.6 高校开展新模式“试点”工作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系统复杂性及其认识论的中医诊疗决策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医学决策研究进展 |
1.1 医学决策的特点 |
1.2 医学信息的特征 |
1.3 医学信息决策的分类 |
1.4 决策方法 |
1.5 医学决策的数字化 |
2. 医学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
2.1 以模型为核心的决策支持系统 |
2.2 模型库和知识库推理结合的决策支持系统 |
2.3 DW+OLAP+DM的新型决策支持系统 |
2.4 面向网络环境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
3. 中医诊疗模式的相关研究进展 |
3.1 中医个体化诊疗模式决定了诊疗信息系统建模的必要性 |
3.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
3.3 复杂信息的处理和系统建模研究 |
第一章 从临床决策分析视角解读中医传统诊疗模式 |
1. “证”的内涵 |
2. 审察病机 |
3. 《黄帝内经》中论治的主要思想——审机论治 |
4. 病机十九条与临床病案举隅 |
4.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
4.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
4.3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
4.4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
4.5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
5. 中西医学决策分析的内在逻辑结构 |
6. 参照系的选择与临床决策 |
第二章 临床决策知识的识别和可视化研究 |
1 医学决策问题的认知和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 Ⅱ的临床决策知识可视化研究 |
2.1 专业术语的选择 |
2.2 文献纳入标准 |
2.3 时间分割 |
2.4 纳入文献结构组配的形成 |
2.5 临床决策研究的聚类分析视图 |
2.6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
2.7 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决策证据的构成 |
2.8 制约决策信息集成和共享的难点问题 |
2.9 诊疗决策知识的集成可视化 |
第三章 中医临床路径与辅助决策的结合点 |
1. 临床路径研究的的肇始 |
2. 临床路径信息化实践的经验 |
3. 临床路径研究方法与信息系统研发的相关性分析 |
3.1 文献来源和检索策略 |
3.2 临床路径文献共引网络的形成 |
3.3 文献的聚类分析视图 |
3.4 文献的时区视图 |
4 中医临床路径信息化推广模式的思考 |
5 中医临床决策证据知识体系的建立 |
6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标准问题 |
7 中医临床路径的实践模式问题 |
8 链接——改变认知的节点 |
第四章 基于综合集成法的中医复杂问题决策模式研究 |
1 中医诊疗研究的时代背景 |
2 对中医唯象理论的思考 |
3 诊疗思维构象的形成过程 |
3.1 四诊合参——获取生理与病理之“象” |
3.2 “意”——疾病的内在规律 |
3.3 “立言以尽意”的文字描述过程 |
4 信息时代中医思维构象的多元化呈现 |
5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相连” |
6 中医诊疗决策模式的演变 |
6.1 中医学传统决策模式 |
6.2 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的结合 |
6.3 构建完整的知识转化模式 |
7 综合集成研讨与复杂问题求解 |
7.1 中医学领域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理论框架 |
7.2 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组织模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73例老年性便秘用药特点的回顾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概述 |
现代医学治疗老年便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前期研究基础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分析结果 |
1. 便秘的中医症候分布情况 |
2. 常用治疗便秘的药物 |
3. 药证关系图 |
4. 常用药物用量表 |
讨论 |
结论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中医药治疗“帕金森”创新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促进我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的方法探索 ——基于美国高校医药生物类专利转移的分析研究[D]. 蒋云龙. 兰州大学, 2018(06)
- [2]基于系统复杂性及其认识论的中医诊疗决策模式研究[D]. 谢晴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3]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73例老年性便秘用药特点的回顾性探析[D]. 毛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