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合云南白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32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彭心怡,郭勇[1](2021)在《中医药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近年来,放射治疗广泛应用在颈胸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无论是与手术、化疗、免疫治疗等结合,还是在局部控制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由于食管黏膜对射线损伤较为敏感,随着放射剂量的累积,易出现以急性食管炎为主要表现的放射性损伤,即急性放射性食管炎(acute radiation-induced esophagiti,
李吉磊,杨莉丽,许彦超,马纯政[2](2020)在《马纯政分阶段治疗食管癌经验撷菁》文中认为马纯政教授认为食管癌病因主要为气滞、痰凝、血瘀、癌毒,常以降气化痰、活血祛瘀、疏肝行气、清热解毒等为主要治疗方法;治疗上,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对患者分成早、中、晚期三个阶段进行治疗,并佐以抗癌散结类药物;临床诊疗中,善于运用威灵仙、冬凌草、壁虎、三七、红豆杉、石上柏等特色药物治疗食管癌。
朱炜,杨许丽,吴瑶,马正良[3](2015)在《云南白药对骨癌痛小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云南白药对骨癌痛小鼠疼痛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骨癌痛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五组:NS组,造模10-14d每日生理盐水5ml灌胃作为模型对照;I组,艾芬地尔10μg,溶于生理盐水,容积5μl,术后14d通过椎管内单次注射;Y1、Y2和Y3组于造模10-14d每日分别用云南白药0.1、0.2和0.4mg/g体质量灌胃(云南白药溶于生理盐水中,容积均为5μl)。T组,另取8只小鼠,不做处理作为空白对照。观测各组术后14d小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痛觉缩足潜伏期(PWTL)痛行为学表现;同时检测术后14d脊髓背角浅层NR2B蛋白表达。结果术后14d,I组、Y2组和Y3组小鼠PWMT值大于T组,PWTL大于T组和NS组(P<0.05),脊髓水平NR2B蛋白表达小于T组和NS组(P<0.05)。结论云南白药抑制脊髓水平NR2B蛋白表达,可以减轻骨癌痛小鼠的疼痛行为。
靳昭芳[4](2012)在《川贝枇杷膏和云南白药对口腔黏膜放射损伤防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川贝枇杷膏和云南白药对头颈部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60例头颈部癌接受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出现Ⅱ级黏膜炎时给予川贝枇杷膏和云南白药,同时接受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予常规口腔护理,Ⅲ、Ⅳ级粘膜反应者,口腔护理同时静脉激素类药物及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根据RGOT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分级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Ⅰ级、Ⅱ级、Ⅲ级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0%、60%、30%:6.67%、33%、43.33%,治疗组无Ⅳ黏膜炎、对照组Ⅳ黏膜炎发生率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放疗后口咽部Ⅰ级、Ⅱ级、Ⅲ级、疼痛发生率分别占10%、80%、6.67%及6.67%、66.67%、20%,两组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显着性。随着放射治疗剂量增加,两组均出现口腔黏膜损伤且程度均逐渐加重。在放射剂量达到DT30Gy、DT40G y、DT50G y、DT60Gy和DT70G y时,两组放射性黏膜炎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放射性疼痛也随着放射治疗剂量的增加程度而加重,在放射剂量达到DT30Gy、 DT40Gy、DT50G y、DT60G y和DT70G y时,两组疼痛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放疗第7周体重变化情况对比,治疗组放疗第7周,体重维持13例,体重下降17例。对照组体重维持6例,体重下24例,两组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显着性,(χ2=3.824,P=0.050)两组患者放疗第7周口腔咽试子培养情况对比,治疗组放疗第7周,咽试子培养有细菌生长11例,无细菌生长19例,对照组体重咽试子培养有细菌生长15例,无细菌生长4例,两组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显着性(χ2=1.086,P=0.297)。结论川贝枇杷膏和云南白药能减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反应、缓解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症状。
张培培[5](2011)在《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药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瓦布贝母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川贝母项下新增贝母药材来源,是四川地震灾区恢复灾后重建的主要产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着名中医药专家雷载权教授提供的以川贝栽培品瓦布贝母为主的临床经验方,根据处方中各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药效研究,结合临床用药的要求,对处方进行剂型筛选,确定了复方川贝止咳颗粒,进行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以瓦布贝母以基础的化学成分的初步系统对比研究。将瓦布贝母与临床常用止咳佳品松贝进行以下化学成分综合比较研究:①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整体化学成分比较分析;②采用酸性染料-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这两种贝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③采用HPLC-ELSD法同时测定不同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④比较研究瓦布贝母与松贝母的HPLC-ELSD指纹图谱;⑤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贝母酸水解前后的多糖含量,以此为基础,进行不同贝母非生物碱类成分的初步分析。复方川贝止咳颗粒是由瓦布贝母、陈皮、黄芩等药材加工制成,根据其药效成分的理化性质,采用现代加工技术,并结合临床应用需要,经多指标综合考察筛选,最终确定了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工艺参数。经过中试生产验证,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质量标准研究部分主要进行了原辅料质量标准和制剂质量标准研究。原辅料质量标准中主要对投料药材饮片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进行各项检查。制剂质量标准中对中试生产的三批样品按药典要求分别进行颗粒一般检查、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橙皮苷和黄芩苷的含量,以控制样品的质量。建立了以贝母素甲为对照品的瓦布贝母在复方制剂中的薄层鉴别方法;以紫菀和百部对照药材为基础的紫菀和百部在复方制剂中的薄层鉴别方法;同时测定样品中橙皮苷和黄芩苷的含量,进行多指标控制。将三批中试样品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其转移率均大于50%,说明生产过程中损失较少。三批中试样品进行常温留样观察,结果显示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稳定性良好。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研究成果可扩大临床止咳药用资源,为四川灾区进行灾后重建大力栽培种植瓦布贝母提供市场,帮助灾区人民早日重建美好家园。
阎博华,丁红,丰芬,曾洁萍[6](2010)在《不同基源川贝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生长环境、资源学、生药学、化学成分及方剂应用等角度对川贝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有利于川贝母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阎博华[7](2009)在《不同基源川贝母止咳、化痰功效差异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药效、临床的角度系统比较不同基源川贝母止咳、化痰功效差异性,确定最能代表川贝母止咳、化痰功效的基源种,为川产道地药材的产业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将健康豚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卷叶贝母组和甘肃贝母组7组,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30min后,雾化吸入枸橼酸60s。记录咳嗽的潜伏期、5min内咳嗽的次数。(2)将健康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卷叶贝母组和甘肃贝母组6组,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30min后,由腹腔注射0.5%酚红溶液0.5ml/只。30min后,处死小鼠,取出气管,冲洗,再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0.1ml,离心,取上清液,用酶标仪(波长570nm)测定OD值、祛痰指数。(3)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的设计方法,在4家医院选取216例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咳嗽)患者,分为2组(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每个医院各观察54例(其中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各27例),两组比例为1:1,经过5天治疗后,观察各组咳嗽评分、咯痰不爽评分、痰热证评分、临床不良事件等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1)对枸橼酸致豚鼠咳嗽潜伏期的比较:模型组咳嗽潜伏期时间最短,可待因组咳嗽潜伏期最长,四个贝母组中,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甘肃贝母组、卷叶贝母组咳嗽潜伏期依次减少。其中可待因组、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甘肃贝母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甘肃贝母组、卷叶贝母组与可待因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卷叶贝母组与暗紫贝母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卷叶贝母组与梭砂贝母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枸橼酸致豚鼠咳嗽5分钟内咳嗽次数的比较:模型组咳嗽次数最多,可待因组咳嗽次数最少,四个贝母组中,甘肃贝母组、卷叶贝母组、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咳嗽次数依次减少。其中可待因组、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甘肃贝母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甘肃贝母组、卷叶贝母组与可待因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OD值检测:空白组OD值最小,沐舒坦组OD值最大,四个贝母组中,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甘肃贝母组、卷叶贝母组OD值依次减小。其中沐舒坦组、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梭砂贝母组、甘肃贝母组、卷叶贝母组与沐舒坦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梭砂贝母组、甘肃贝母组、卷叶贝母组与暗紫贝母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止咳疗效比较,痊愈率暗紫贝母组疗效优于梭砂贝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止咳愈显率与总有效率比较,暗紫贝母组疗效略高于梭砂贝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咯痰不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痰疗效比较,痊愈率暗紫贝母组疗效略优于梭砂贝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与PP结论一致。两组患者化痰愈显率与总有效率比较,暗紫贝母组疗效略高于梭砂贝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痰热证疗效比较,痊愈率暗紫贝母组疗效略优于梭砂贝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痰热证愈显率与总有效率比较,暗紫贝母组疗效高于梭砂贝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四种不同基源川贝母在止咳、化痰功效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暗紫贝母、梭砂贝母较之甘肃贝母、卷叶贝母在止咳和化痰两个方面可能更能代表川贝母的功效特点。(2)暗紫贝母与梭砂贝母都具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两者功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暗紫贝母止咳功效有优于梭砂贝母的趋势,暗紫贝母代表“川贝母”止咳特点的可能性较大。(3)暗紫贝母与梭砂贝母都具有明显的化痰作用,两者功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暗紫贝母化痰功效有优于梭砂贝母的趋势,暗紫贝母代表“川贝母”化痰特点的可能性较大。(4)暗紫贝母与梭砂贝母单独用于治疗“痰热咳嗽”,均能缓解咳嗽、咯痰不爽、胸闷、咽干、尿黄、大便干结的症状,两者功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暗紫贝母有优于梭砂贝母的趋势,暗紫贝母体现川贝母治疗“痰热咳嗽”特点的可能性较大。综上所述,四种不同基源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比较,暗紫贝母代表川贝母止咳化痰功效的可能性较大。
张莉,单保恩,沈莉,杨香然[8](2007)在《中医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之现状》文中研究表明中医中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能减少和减轻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和程度,能延迟发病时间,具有预防性治疗作用;中医药的综合治疗作用优于单纯西药;中药联合放疗具有增敏作用。
王雨来,杜国安,刘邦强[9](2006)在《云南白药现代医学应用概述》文中研究指明
郭岳峰,成慧君,马纯政,黄莉,杜炜炜,李艳丽[10](2004)在《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合云南白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32例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合云南白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服用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合云南白药,对照组28例服用消炎解痉液。2组均以1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32例均获治愈,平均缓解天数为3.2天。对照组28例中治愈22例,平均缓解天数为5.6天。结论: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合云南白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二、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合云南白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32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合云南白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3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分期论治 |
3 临床研究 |
3.1 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
3.1.1 古方加减 |
3.1.2 自拟方 |
3.1.3 中成药 |
3.2 扶正益气 |
3.3 清化热痰 |
3.4 活血化瘀 |
3.5 消肿生肌 |
4 实验研究 |
4.1 单药 |
4.2 复方 |
5 展望 |
(2)马纯政分阶段治疗食管癌经验撷菁(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食管癌早期治疗理论与对策 |
2.1 无法手术者或拒绝手术者的治疗 |
2.2手术后患者的治疗 |
3 食管癌中期治疗理论与对策 |
3.1 无法手术者的治疗 |
3.2放疗后患者的治疗 |
3.3 化疗后患者的治疗 |
4 食管癌晚期治疗理论与对策 |
5 病案举隅 |
6 结语 |
(3)云南白药对骨癌痛小鼠疼痛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骨癌痛模型制作 |
二、分组和处理 |
三、小鼠痛行为学测定 |
四、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五、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4)川贝枇杷膏和云南白药对口腔黏膜放射损伤防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附件 |
(5)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瓦布贝母与其他贝母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试剂 |
2 瓦布贝母与松贝母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
2.1 薄层色谱鉴别 |
2.2 酸性染料比色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 |
2.3 HPLC-ELSD法同时测定贝母类药材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 |
3 瓦布贝母与松贝母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对比研究 |
3.1 色谱条件 |
3.2 提取方法的考察 |
3.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5 高效液相色谱图谱 |
3.6 小结 |
4 瓦布贝母与松贝母非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
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贝母酸水解前后总多糖的含量 |
4.2 结果与讨论 |
5 总结 |
第二章 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工艺研究 |
一、处方研究 |
1 处方来源 |
2 处方组成 |
3 功能主治 |
4 药材的来源 |
二、制备工艺研究 |
1 剂型的选择 |
2 工艺设计与工艺路线 |
3 提取工艺研究 |
4 浓缩方法考察 |
5 纯化工艺考察 |
6 川贝母的提取工艺研究 |
7 百部等药材、瓦布贝母药渣温浸提取 |
8 干燥工艺考察 |
9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10 制备工艺的确定及工艺流程图 |
11 中试研究 |
第三章 复方川贝止咳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药品 |
2 原辅料质量标准 |
2.1 原料来源及质量标准 |
2.2 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 |
2 性状 |
3 检查 |
3.1 粒度 |
3.2 水分 |
3.3 溶化性 |
3.4 装量差异 |
3.5 微生物限度 |
3.6 重金属检查 |
3.7 砷盐检查 |
4 薄层色谱鉴别 |
4.1 瓦布贝母 |
4.2 陈皮 |
4.3 黄芩 |
4.4 紫菀 |
4.5 百部 |
4.6 甘草 |
5 含量测定 |
5.1 色谱条件的选择 |
5.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5.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5.4 线性关系考察 |
5.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5.6 阴性样品液的制备 |
5.7 方法学验证 |
5.8 样品测定 |
5.9 橙皮苷和黄芩苷的转移率 |
5.10 限度确定 |
6 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 |
第四章 复方川贝止咳颗粒初步稳定性研究 |
1 试验方法 |
2 试验结果 |
3 试验结论 |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川贝母药材主要化学成分及复方应用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 |
附件一 |
(6)不同基源川贝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长环境 |
2 形态特征 |
3 资源学 |
4 生药学 |
5 化学成分 |
6 方剂的应用 |
(7)不同基源川贝母止咳、化痰功效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符合缩写说明 |
引言 |
第一部分 川贝母采集与鉴定 |
1 川贝母植物来源 |
2 川贝母采集 |
3 基源鉴定 |
3.1 鉴定依据 |
3.2 鉴定方法及过程 |
4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药效学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品及试剂 |
1.3 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不同基源川贝母对枸橼酸致豚鼠咳嗽的作用 |
2.2 不同基源川贝母对小鼠酚红排泌的影响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1 试验目的 |
2 试验设计 |
2.1 设计方案 |
2.2 样本含量 |
2.3 随机分组方法 |
2.4 盲法的要求及设计 |
3 研究对象选择标准 |
3.1 西医诊断标准 |
3.2 痰热咳嗽中医辨证标准 |
3.3 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记分标准 |
3.4 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
3.5 入选标准 |
3.6 排除标准 |
3.7 剔除病例标准 |
3.8 退出标准 |
3.9 中止试验标准 |
3.10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4 治疗方案 |
4.1 研究用药材的来源及规格 |
4.2 药品的包装 |
4.3 药品的随机编盲 |
4.4 药品分配与发放 |
4.5 治疗方法 |
4.6 疗程 |
4.7 合并用药 |
4.8 药品清点 |
4.9 药品保存与回收 |
5 观测指标 |
5.1 安全性观测指标 |
5.2 疗效性观测 |
6 疗效性评价 |
6.1 止咳疗效判定标准 |
6.2 化痰疗效判定标准 |
6.3 痰热证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7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报告 |
7.1 定义及其记录 |
7.2 因果关系判断 |
7.3 严重不良事件的处理 |
7.4 应急信件的拆阅与处理 |
7.5 随访未缓解的不良事件 |
8 数据管理 |
8.1 数据记录 |
8.2 数据监查 |
8.3 数据审核 |
9 试验的质量控制 |
9.1 实验室的质控措施 |
9.2 研究者的培训 |
9.3 提高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
9.4 临床试验的监查 |
10 伦理学要求 |
11 统计分析 |
11.1 分析数据集的选择 |
11.2 统计分析方法 |
12 试验结果 |
12.1 受试人群分析 |
12.2 疗效评价 |
13 安全性分析 |
13.1 生命体征变化 |
13.2 不良事件分析 |
14.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道地药材"与不同"基源"中药材 |
2 贝母的药用历史及品种考证 |
3 关于川贝实(试)验用药物基源种的选择 |
4 关于实(试)验用药物的品种规格及剂型 |
5 关于动物实验方法 |
6 生长环境与不同基源川贝母药效差异的关系 |
7 与以往川贝母实验研究的比较 |
8 中医学对咳嗽的认识 |
9 疗效性指标选择 |
10 本次试验的临床监查 |
11 暗紫贝母、梭砂贝母功效比较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附件1 文献综述 |
附件2 随机化方案 |
附件3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中医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之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病概况 |
2 放射性食管炎的致病特点、病机及治法 |
3 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观察 |
3.1 改善临床症状, 近期疗效肯定 |
3.2 发生率与炎性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
3.3 延迟发病时间, 缩短炎性反应持续时间 |
3.4 联合放疗具有增敏作用 |
3.5 辨证治疗的综合作用优于西药的单一性 |
4 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
(9)云南白药现代医学应用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外科疾病 |
1.1 外伤出血疼痛、术后伤口感染 |
1.2 治疗甲状腺结节与冻疮、冻伤 |
1.3 骨折 |
1.4 外痔、单纯性肛裂 |
1.5 褥疮 |
1.6 扁桃体摘除术后止血 |
1.7 颅内出血 |
1.8 静脉炎 |
1.9 注射 |
1.10 输液外渗致红肿胀痛 |
2 皮肤科疾病 |
2.1 腹型过敏性紫癜 |
2.2 荨麻疹 |
2.3 带状疱疹 |
2.4 尿布性皮炎 |
2.5 隐翅虫皮炎 |
3 心血管系统疾病 |
4 消化道疾病 |
4.1 放射性食管炎 |
4.2 慢性胃炎 |
4.3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4.4 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所致的出血 |
4.6 乙状结肠和直肠出血 |
4.7 霉菌性肠炎 |
4.8 慢性肠炎 |
5 呼吸系统疾病 |
5.1 咽炎、扁桃体炎 |
5.2 咯血 |
5.3 治疗支气管扩张出血 |
5.4 浸润型肺结核 |
6 妇科疾病 |
6.1 妇女月经过多 |
6.2 药物流产后出血 |
6.3 宫颈糜烂 |
6.4 宫颈尖锐湿疣 |
7 小儿科疾病 |
7.1 小儿秋季腹泻 |
7.3 小儿胃肠功能障碍 |
7.4 小儿脱肛 |
7.5 新生儿脐炎 |
7.6 小儿脓疱疮 |
7.7 小儿顽固性湿疹 |
7.8 新生儿头皮血肿 |
7.9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性血尿 |
8 五官科疾病 |
8.1 急性智齿冠周炎 |
8.2 口腔溃疡 |
8.3 干槽症 |
8.4 耳周瘀肿 |
8.5 鼻中隔糜烂 |
8.6 急性咽喉炎 |
8.7 前房积血 |
8.8 早期视网膜出血 |
9 其他疾病 |
9.1 长期头痛眩晕 |
9.2 肩周炎 |
9.3 慢性精囊炎 |
9.4 肋软骨炎 |
9.5 腱鞘炎 |
9.6 血尿 |
9.7 炎痛喜康不良反应 |
(10)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合云南白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3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1治疗组 |
2.2 对照组 |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
3.1 疗效标准 |
3.2 治疗结果 |
4 讨论 |
四、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合云南白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32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研究进展[J]. 彭心怡,郭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2)
- [2]马纯政分阶段治疗食管癌经验撷菁[J]. 李吉磊,杨莉丽,许彦超,马纯政. 中医药通报, 2020(06)
- [3]云南白药对骨癌痛小鼠疼痛行为的影响[J]. 朱炜,杨许丽,吴瑶,马正良. 江苏医药, 2015(21)
- [4]川贝枇杷膏和云南白药对口腔黏膜放射损伤防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 靳昭芳. 山东大学, 2012(02)
- [5]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药学研究[D]. 张培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1)
- [6]不同基源川贝母研究进展[J]. 阎博华,丁红,丰芬,曾洁萍. 四川中医, 2010(05)
- [7]不同基源川贝母止咳、化痰功效差异性研究[D]. 阎博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02)
- [8]中医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之现状[J]. 张莉,单保恩,沈莉,杨香然.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05)
- [9]云南白药现代医学应用概述[J]. 王雨来,杜国安,刘邦强. 时珍国医国药, 2006(12)
- [10]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合云南白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32例疗效观察[J]. 郭岳峰,成慧君,马纯政,黄莉,杜炜炜,李艳丽. 新中医,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