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程度窒息对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迪,宋文秀[1](2021)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肾损伤诊治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肾损伤的生理病理特点异于成年肾损伤,因此成人肾损伤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并不适用于新生儿,导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肾损伤的诊治难度较大。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中性粒细胞胶原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诊断手段,并结合新生儿临床表现评估患儿肾损伤程度,但目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肾损伤的相关诊治手段尚不完善,未来仍应重点分析并进一步规范诊治流程,以改善缺血缺氧性肾损伤新生儿的预后。
张雪迪[2](2021)在《银杏叶提取物对缺氧缺血新生鼠肾损伤HIF-1和VEGF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abial extract,EGB)对缺氧缺血新生鼠肾损伤HIF-1和VEG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EG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taxis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后的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临床EGB应用于此疾病的治疗提供支持和依据。方法:1.选择7日龄SD新生鼠90只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法分组,分别为空白组,HIBD对照组(NS组)、HIBD治疗组(EGB组),各组都为30只,(将各组按处死时间点平均划分为6h、12h、24h、48h、72h,5个亚组)。分组及术后均与母鼠同笼正常生活。空白组切开颈部皮肤,将相应的颈总动脉分离开,不结扎,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HIBD组参照Rice[1]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在实验过程中对造模前后动物行为学改变观察分析,EGB组每日腹腔注射一次EGB60mg/kg[2],在各时刻取新生鼠的血液及肾组织,NS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各时刻取新生鼠的血液及肾组织。检测三组新生鼠的肾功能BUN及Cr指标;肾组织进行固定,切片后,然后通过HE染色并观察形态变化情况,基于免疫组化染色法对各组新生鼠肾组织组织中HIF-1及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进行检测。结果:1.新生SD大鼠肾功能血BUN及Cr指标的变化:空白组的各个时间点的血BUN及Cr无明显差异(P>0.05),NS组的各时间点的血BUN及Cr均比空白组及EGB组的值高(P<0.05)。在6h开始,NS、EGB组的血BUN及Cr都有一定幅度增加,24h时达到高峰,48h、72h血BUN及Cr逐渐下降(P<0.05)。2.各组肾组织结果观察发现空白组的肾脏外观形态、色泽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且肾皮质和髓质呈淡红色;NS组及EGB组的新生鼠的双肾体积增大、明显水肿、色泽变得暗紫,同时可观察到血点,切片发现组织苍白。各组HE染色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白组各时间段的肾组织结构变化很小,NS组6h组时出现了一定管型,12h、24h管型增加,可观察到明显的玻璃样病变和充血,48h、72h则出现严重的肾小管坏死,和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EGB组肾组织的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较NS组明显减弱(P<0.05)。3.各组新生鼠肾组织HIF-1及VEGF蛋白表达量的变化:HIF-1及VEGF蛋白空白组新生鼠的肾组织中表达较少,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表达在远端小管。NS组的各个时间点的HIF-1及VEGF蛋白较空白组表达多(P<0.05)。EGB组的各个时间点的HIF-1及VEGF蛋白的表达量强于NS组(P<0.05)。NS组及EGB组的HIF-1及VEGF蛋白均在6h表达量最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的降低(P<0.05)。结论:1.HIF-1与VEGF蛋白参与新生鼠缺氧缺血肾损伤的发病过程。2.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加HIF-1及VEGF的表达,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肾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周小敏[3](2021)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全球每年约有100万新生儿死于出生窒息,窒息居新生儿死因的第三位,随着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深入和推广,复苏成功率显着提高,窒息并发症成为威胁患儿生命的最主要原因。目的:根据收集的窒息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特点及转归,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各器官损害提供参考,并从孕母、胎儿情况及复苏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探析,为早期识别多器官损害高危患儿和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去降低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减少器官损害个数、减轻器官损害程度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临床管理水平、降低窒息患儿死亡率及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贡献一份力量。方法:通过病历系统查找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窒息患儿,归纳总结窒息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入院后进行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肾功能(尿量、肌酐、尿素值)、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心肌酶谱(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肌激酶同工酶值)、颅脑彩超、心脏超声、心电图、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胸腹部X线等检查结果进行各器官功能评估,以了解窒息新生儿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统计研究对象中发生死亡的病例数,计算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并分析主要死亡原因;根据胎龄、窒息程度和器官损害数量,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足月组和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和多器官损害组、非多器官损害组,分别比较胎龄和窒息程度对窒息患儿发生多器官损害的影响以及器官损害数量与窒息患儿临床转归的关系,并分析探讨孕母年龄、既往妊娠病史、患病情况以及胎儿、胎盘、脐带羊水情况和复苏方式等多种因素对窒息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影响。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和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分析时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与多器官损害发生显着相关的各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价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采用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 26软件进行。结果:(1)86.0%的窒息患儿并发了器官损害,62.0%患儿器官损害个数≥2个。(2)窒息新生儿各器官损伤发生率分别是肺(62.1%)>心脏(46.0%)>脑(38.7%)>肾(33.6%)>胃肠道(26.8%)>肝(3.0%)。(3)各器官损伤中,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肺、脑、肾和胃肠道遭受窒息损伤风险显着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窒息相比,重度窒息患儿脑、肺和心脏损伤几率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窒息新生儿肺损伤后以呼吸衰竭(54.8%)最多见,其中I型和II型呼吸衰竭各占23.7%和76.3%,其次为NRDS(43.1%)、肺炎(28.1%)、MAS(18.5%)、PPHN(4.1%)、气胸(2.7%)、肺不张(2.1%)和肺出血(1.4%)。(5)235例窒息患儿中有225例(95.7%)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有103例(43.8%)患儿心电图结果异常,有45例(19.1%)患儿心脏彩超结果异常。但仅有48%(108/225)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的患儿最终确诊为心脏损伤,而心电图或心脏超声结果异常的患儿均证实存在心脏损伤。心脏损伤患儿中心电图异常改变分别为ST段改变96例(93.2%)、各种心律失常13例(12.6%),心脏超声异常依次为三尖瓣反流14例(31.1%)、右室扩大7例(15.6%)、动脉导管未闭6例(13.3%)、心包积液5例(11.1%)、左房增大5例(11.1%)、房水平异常分流4例(8.9%)和心室壁运动减弱4例(8.9%)。(6)91例脑损伤患儿中有早产儿67例(73.6%),其中ICH有36例(53.7%)、HIE有16例(23.9%)、两者兼有者15例(22.4%),足月儿24例(26.4%),其中HIE者15例(62.5%)、ICH者4例(16.7%)、两者兼有者5例(20.8%)。(7)79例肾损伤患儿中仅有18例(22.8%)肾功能异常者同时出现无尿或少尿症状,而61例(77.2%)患儿虽存在肾功能异常而不伴随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8)63例胃肠道损伤患儿中有54例(85.7%)出现腹胀、48例(76.2%)出现胃储留、35例(55.6%)出现胃肠出血和10例(15.8%)出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研究对象中共有15人死亡(其中8人为生后≥72小时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病死率达6.3%,死亡病例中共有早产儿11例,占死亡人数的73.3%。具体死亡原因分析如下:心力衰竭4例,严重颅内出血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肺出血1例,气胸1例,呼吸衰竭4例。(10)15例死亡患儿均发生了器官损害,其中多器官损害14例,占死亡人数的93.3%,其中并发3种器官损害者有8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肺和脑损伤者4例,心、肺和胃肠道损伤者1例,心、肺和肾损伤者2例,肺、脑和肾损伤者1例),4种器官损害者有4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和肾损伤者3例,心、肺、胃肠道和肾损伤1例),5种器官损害者2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肾和肝损伤者1例,心、肺、脑、胃肠道和肾损伤者1例),单器官损害者死亡1例,为心脏损害且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占死亡人数的6.7%,无器官损害者中没有死亡病例,组间比较显示多器官损害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多器官损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孕母年龄≥35岁或孕期患有高血压疾病、先兆流产病史、胎盘异常、早产、窒息程度重、低出生体重儿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疾病,各器官损害是窒息造成的主要不良后果,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后最容易损伤的器官是肺,其次是心脏和脑,心肺脑三种脏器损伤也是导致窒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新生儿窒息后常发生多器官损伤,尤其是早产儿和重度窒息患儿。(3)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伤表现形式多样,临床中常需借助各器官功能监测的辅助检查加以识别,以提高多器官损害早期诊断率及协助评估损伤程度。(4)窒息死亡患儿常为多器官损害者,且器官损害个数常≥3个,并常同时损伤心、脑、肺三大脏器中的两种。(5)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多器官损害与早产、低出生体重、重度窒息、复苏用氧浓度>40%以及胎盘异常、孕母年龄≥35岁或孕母患有高血压疾病或孕期先兆流产病史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时用氧浓度>40%是导致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对窒息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新法复苏、积极防治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高危因素、熟悉窒息患儿各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加强各器官功能状态监测以及早期诊治各器官损害可减少多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
金元平[4](2021)在《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对心肾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了解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对心肾功能产生的影响及血清肌钙蛋白I(Troponi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胱抑素C(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肌酐(Creatinine)、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尿常规、尿β2微球蛋白(Beta 2 microglobulin)等实验室检测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及病情监测价值,提高对于临床上窒息患儿的识别及诊治能力。方法1.随机选取50例非窒息新生儿(对照组)及22例轻度窒息新生儿及2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实验组),收集其基本临床资料(如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娩出方式等),于生后1天内检测其血清cTnI、CK-MB、Cystatin C、Cr、BUN、尿常规、尿β2-MG,于出院前3天内检测轻度及重度窒息患儿血清cTnI、CK-MB、Cystatin C、尿β2-MG。2.比较3组之间血清cTnI、CK-MB、Cystatin C、Cr、BUN、尿常规、尿β2-MG的差异。3.比较轻度及重度窒息新生儿在生后1天内与出院前3天内血清cTnI、CK-MB、Cystatin C、尿β2-MG的差异。结果1.非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之间男女比率(P=0.969)、出生胎龄(P=0.565)及出生体重(P=0.706)无显着差别(P>0.05),在娩出方式上,窒息组(轻度、重度)剖宫产率显着高于非窒息组(P<0.05),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之间剖宫产率无显着差异(P>0.05)。2.重度窒息组生后第一天cTnI显着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而在CK-MB上无显着差异(P>0.05);轻度窒息组生后第一天CK-MB显着高于非窒息组,在cTnI上无显着差异(P>0.05);重度窒息组生后第一天内CK-MB、cTnI均高于非窒息组(P<0.001)。3.三组患儿生后第1天内Cr、BUN、尿常规无显着差别(P>0.05);轻度窒息组生后第1天内β2-MG显着高于非窒息组(P<0.001),但Cystatin C无显着差异(P>0.05);重度窒息组生后第1天内β2-MG、Cystatin C显着高于轻度窒息组与非窒息组(P<0.001)。4.窒息组(轻度、重度)出院前3天内的cTnI、CK-MB、Cystatin C、β2-MG显着低于在生后第1天(P<0.05)。结论1.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可对心肾功能产生显着影响。2.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于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后早期心肌损伤的检测及病情的持续监测具有重要价值。3.肌酐(Cr)、尿素氮(BUN)、尿常规识别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肾损伤不够敏感,胱抑素C(Cystatin 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于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肾损伤的检测及病情的持续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林李澧,乔立兴[5](2020)在《新生儿AKI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是影响新生儿近期生存率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期可影响患儿内环境,远期可发展成为慢性肾病变,因此,新生儿AKI是目前围产医学关注点之一。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均与新生儿AKI有关。但目前的诊断方法对于AK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尚有不足,不利于AKI的早期诊断。因此,了解这些危险因素与肾损伤发生的相关性,并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可能发生AKI的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对于危重新生儿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刘洋[6](2020)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优化和预测模型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优化和预测模型的构建,来应对近年来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增加的趋势和临床医生早期确诊存在不足的现状,以提高各级医师的早期识别能力,加强专科的临床诊断和处置能力。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分析。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住院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的707例患儿的病例信息(患儿母亲自然、社会和人文信息,母婴流行病史,患儿临床表现、炎症相关检查指标、免疫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等多维度信息),总结病例特点,并按照早发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与非早产儿、是否合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条件进行分组比较,提出优化诊断信息。第二部分:新生儿败血症诊断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通过将对照组228例新生儿和病例组70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并通过LASSO回归对数据进行降维,结合文献复习及临床工作特点,确定建模所需变量。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建立了模型A和模型B,其中模型A的预测变量包含有母亲居住地区、母亲先兆流产史、母乳喂养、母亲产前抗菌素治疗、患儿体温、精神反应弱、原始反射、患儿就诊前抗菌素治疗、患儿就诊时体重与出生体重差共9个变量,主要涉及患儿母亲病史及患儿临床表现两部分;模型B的预测变量在模型A的基础上,加入了各级医疗机构均可以完成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和C反应蛋白升高。建立列线图,最后,利用区分度和校准度两方面对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第三部分:β-内酰胺酶培养瓶对含抗菌素模拟菌血症标本检测能力研究。选择儿科常见病原菌和常用抗菌药物配对分组后,将菌液、抗菌素(中点和峰血药浓度)、新鲜无菌血、β-内酰胺酶依次注入各培养瓶后,立即放入全自动细菌培养仪进行培养,记录120小时内的各培养瓶的检出阳性率和阳性报菌时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含树脂培养瓶:BACTEC Peds Plus血培养瓶(BD-F瓶)、含木炭颗粒培养:BACT/ALERT PF血培养瓶(BT-C瓶)、添加β-内酰胺酶后的普通培养瓶:BACTEC FX血培养瓶(BD-S瓶)和Bac T/ALERT SA血培养瓶(BT-S瓶)对模拟含抗菌药物血标本中细菌的检测能力(检出阳性率和阳性报菌时间),验证含β-内酰胺酶培养瓶的检验效能。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全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重要信息:(1)母亲信息:分娩时年龄以35岁以下女性为主(92.93%),受教育程度以大专及本科、初中为主(32.53%、31.97%);(2)分娩地区:居住地农村(53.61%)多于城市(46.39%),分娩医院以二级医院(64.07%)为主;(3)患儿情况:足月儿为主(86.14%),存在羊水情况异常、脐带情况异常的比例高,各占19.52%,2500克≤出生体重<4000克的患儿占83.59%,母乳喂养占62.09%,26.17%存在明确的感染接触史,53.32%的患儿入院体重低于出生体重;(4)入院临床表现:体温(肛温)异常和呼吸频率异常多见,比例分别为28.57%、23.20%,黄疸表现、脐部残端渗出、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比例分别为47.95%、23.34%、21.08%、19.66%;(5)实验室特征:白细胞计数异常的患儿占31.68%,中性粒细胞占比>60%、白介素-6>7pg/m L、C-反应蛋白≥8mg/L、前降钙素≥0.5mg/L的患儿占比分别为31.54%、79.49%、49.93%、21.48%,血标本病原学检查结果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占91.40%。2.分成不同的组比较:(1)早发新生儿败血症组1(EOS1,≤72小时)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组1(LOS1,>72小时)。结果显示,LOS1组患儿母亲的年龄,及先兆流产、居住在城市、产前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比例均大于EOS1组母亲(P<0.05);LOS1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抢救复苏比例均小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的剖宫产、就诊前在家中、母乳喂养、感染接触史、住院前应用抗菌素治疗的比例大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入院体重≥出生体重、体温异常、心率异常、黄疸的比例大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精神弱、吃奶差、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不健全的比例小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血中性粒细胞占比>60%、血IL-6>7pg/ml的比例,及血乳酸、Ig G,CD3+、CD4+、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小于EOS1组患儿(P<0.05),LOS1组患儿合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比例,及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前白蛋白、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CD16+、56+淋巴细胞百分比、Ig M、Ig A、Ig E、均大于EOS1组患儿(P<0.05)。(2)早发新生儿败血症组2(EOS2,≤7天)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组2(LOS2,>7天)。与第一种分组方法比较,结果显示比较结果基本相同,两组在母亲年龄、居住在城市、多胎妊娠、黄疸、呼吸系统感染灶、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8mg/L等方面有差异。(3)早产儿组(<37周)与非早产儿组(≥37周)。结果显示,非早产儿组患儿母亲的年龄、年龄≥35岁的比例、妊娠高血压的比例均小于早产儿组母亲(P<0.05);非早产儿组患儿多胎妊娠、抢救复苏的比例小于早产儿组患儿,非早产儿组患儿的出生体重、就诊前在家中的比例大于早产儿组患儿(P<0.05),非早产儿组患儿体温异常、呼吸频率异常、心率异常、精神弱、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不健全的比例均小于早产儿组患儿(P<0.05);非早产儿组患儿Ig G、血培养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大于早产儿组患儿(P<0.05),合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比例小于早产儿组患儿(P<0.05)。(4)非化脓性脑膜炎组与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果显示,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母亲产前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比例大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母亲(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胎龄、足月儿比例,小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住院前应用抗菌素治疗比例大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体温异常、心率异常、前囟张力异常、惊厥、呼吸系统感染灶的比例大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P<0.05)。第二部分:模型的性能评价结果为,模型A在训练集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5和0.768,测试集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7和0.735,模型B在训练集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3和0.862,测试集上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5和0.736;模型A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和0.764,模型B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和0.824。模型的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的结果显示模型A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P值分别为0.1143和0.9024,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模型B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P值分别为0.9602和0.4169。校准曲线的结果显示模型A和模型B的校准曲线均良好。第三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钠组和大肠埃希菌-头孢呋辛钠组中,当峰血药浓度的抗菌素时,BD-F瓶及BD-SE瓶(含β-内酰胺酶的BD-S瓶)检出阳性率均优于BD-S瓶(P<0.05),仅当峰血药浓度的头孢呋辛钠时,BT-C瓶及BT-SE瓶(含β-内酰胺酶的BT-S瓶)检出阳性率均优于BT-S瓶(P<0.05);当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抗菌素时,BD-F瓶与BD-SE瓶的检出阳性率一致(P>0.05),BT-C瓶的检出阳性率多高于BT-SE瓶,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抗菌素时,BD-F瓶及BD-SE瓶的TTP均优于BD-S瓶(P<0.001),BT-C瓶及BT-SE瓶均优于BT-S瓶(P<0.001),当中点血药浓度的青霉素钠,BD-SE瓶优于BD-F瓶(P<0.05),峰血药浓度的青霉素钠,BD-F瓶优于BD-SE瓶(P<0.05),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头孢呋辛钠时,BD-F瓶及BD-SE瓶TTP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青霉素钠时BT-C瓶TTP均优于BT-SE瓶(P<0.001),当中点和峰血药浓度的头孢呋辛钠时,BT-C瓶与BT-SE瓶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通过广泛、多维度的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的整理、分组比较,有助于优化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以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制定的参考。分别以72小时和7天为截点的早发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特点比较结果基本相同。早产、低体重、围产期的异常等因素应该在临床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对于可疑新生儿败血症,尤其是可疑合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宜尽快住院或转往新生儿专科病房,酌情完善腰穿脑脊液等相关检查,及时确诊,尽早给予规范、合理的抗菌治疗,以有效降低本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首次建立的能够覆盖0-28天全日龄段新生儿败血症的,由患儿家属和基层临床医生可以简便易得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构成的诊断预测模型,具有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优点,便于在基层新生儿医疗和保健机构推广和应用。3.首次验证的通过添加β-内酰胺酶来清除儿童血培养标本中的抗菌药物残留的方法,达到了缩短阳性报菌时间和提高阳性检出率的效果,含β-内酰胺酶培养瓶的检验效能与含树脂或木炭颗粒的培养瓶相接近。优化了细菌性脓毒症(包含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也为中低收入国家的医务人员,尤其是仍然采取手动血培养检测的医务人员,解决儿童血培养标本中抗菌素残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刘思[7](2020)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的测定,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201例新生儿(≥34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为实验组151例及对照组50例。实验组中,根据胎龄、胆红素程度再分为足月高胆红素血症组、早产高胆红素血症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收集患儿病史资料、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实验组中,足月高胆红素血症组肌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肌酐水平增高与高胆红素血症相关。2.实验组中,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相比,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尿素氮水平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中,足月高胆红素血症组与早产高胆红素血症组(3436+6周)的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高胆红素血症组(3436+6周)尿素氮水平较足月高胆红素血症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高胆红素血症组(3436+6周)肌酐水平较足月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胎龄与肌酐水平有相关性。4.将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的肌酐、尿素氮与未结合胆红素水平作相关性分析,提示未结合胆红素水平与肌酐水平(r=-0.129)、尿素氮水平(r=-0.015)改变无相关性。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血肌酐水平增高和血尿素氮水平增高,和足月儿相比,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肌酐改变更为明显,提示胎龄与肌酐水平相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肌酐尿素氮水平与高胆红素程度无关。
曾义[8](2020)在《再次剖宫产母婴不良结局危险因素分析及麻醉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随着生育政策的变化,实施再次剖宫产的产妇越来越多。由于瘢痕子宫及合并症增加,发生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目前,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是对我国母婴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因此,通过回顾性病例数据,分析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再次剖宫产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1.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搜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2442例再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登记产妇孕期、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等数据信息,根据产后出血标准分为产后出血组(PPH组,n=346)和产后非出血组(NPPH,n=2096),根据新生儿窒息标准分为新生儿窒息组(BA组,n=62)和新生儿非窒息组(NBA组,n=2380)。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2.为探讨麻醉选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n=140)和椎管内麻醉组(n=2302),将术前、术中因素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匹配出全麻组(n=131)和椎管内麻醉组(n=131),比较两组之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宫缩乏力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止血方式、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前置胎盘[优势比(OR)=17.858;95%可信区间(95%CI)=8.359-38.149],产前贫血(OR=10.882;95%CI=6.190-19.129),宫缩乏力(OR=6.608;95%CI=3.604-12.115),手术时间>100min(OR=5.202;95%CI=2.196-12.321;参考组:手术时间≤60min),胎盘粘连(OR=3.103;95%CI=1.657-5.810),ASAⅢ~Ⅳ级(OR=3.821;95%CI=2.062-7.081;参考组:ASAⅠ~Ⅱ级),胎盘植入(OR=3.054;95%CI=1.122-8.313),孕周<35周(OR=4.003;95%CI=1.571-10.201;参考组:孕周≥39周)。再次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OR=9.330;95%CI=1.426-61.040),全麻(OR=2.896;95%CI=1.306-6.422),妊高症(OR=3.371;95%CI=1.519-7.479),宫缩乏力(OR=2.528;95%CI=1.137-5.618),早产儿(孕周<37)(OR=3.625;95%CI=1.576-8.335),低体重儿(OR=6.448;95%CI=2.858-14.550)。2.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全麻组出生后1m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10.7%vs3.8%,P<0.05),但出生后5min、10min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与椎管内麻醉组在出血量、输血率、宫缩乏力率、产后出血率、止血方式、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前置胎盘、产前贫血、宫缩乏力、胎盘粘连、胎盘植入、手术时间过长、孕周<35周、ASA分级是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2.妊高症、肾功能不全、宫缩乏力、早产儿、低体重儿、全身麻醉是再次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3.与椎管内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并不增加术中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但全身麻醉可增加出生后1min新生儿窒息率,而对出生后5min、10min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影响。
帕提古丽·玉苏普[9](2020)在《智能尿布检测尿液及其在早期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应用价值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比160例新生儿尿标本应用智能尿布检测与实验室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智能尿布检测与实验室检测尿常规结果的一致率,同时探讨智能尿布检测在新生儿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新生儿科因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等原因住院的新生儿160例,所有待测对象入院后24-36h内留取尿液5ml。所留取的尿标本半小时内送去实验室,一半尿标本立即进行实验室尿检获得数据,同时另一半尿标本倒入尿布检测区用智能扫描软件获得数据,对比两种方法所得的尿检结果。同时入选新生儿采取股静脉采血3ml,及时送检血肌酐、血尿素氮等。通过诊断标准分为急性肾功能损伤组和对照组。分析智能尿布检测尿常规在早期急性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1)两种方法检测160例尿标,其尿常规各项指标的一致率分别为:亚硝酸盐97.5%、尿胆原96.88%、尿蛋白95.63%、酸碱度96.88%、潜血95.63%、比重98.75%、酮体97.50%、胆红素98.13%、葡萄糖95%、总一致率为96.88%;2)尿常规对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效能评价,其各项灵敏度分别为尿蛋白59.70%、潜血55.22%,亚硝酸盐43.28%、尿胆原52.24%、酸碱度50.75%、比重49.25%、酮体53.73%、胆红素47.76%、葡萄糖49.25%。其中尿蛋白和潜血两者预测AKI的灵敏度较其他指标高,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达到76.12%,明显高于任何一单项检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智能尿布检测和实验室尿液检测尿常规有较高一致性,为临床可以提供便捷、快速、准确新生儿尿液检测;2)尿常规九项中尿白蛋和尿潜血两者比其他指标对AKI诊断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两项联合检测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智能尿布检测对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早期发现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以达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刘建慧[10](2019)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各个指标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在评估新生儿窒息的意义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本研究进行前瞻性分析,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160例作为窒息组,另外随机选取Apgar评分810分160例新生儿作为非窒息组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新生儿分娩出后5分钟内切断脐带,以近新生儿端脐带15 cm处应用止血钳夹闭,抽取脐动脉血1ml测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若需窒息复苏,评分至20分钟。记录羊水性状,新生儿窒息情况及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情况。结果:1.两组新生儿的基本资料比较窒息组新生儿男婴94例,女婴66例,非窒息组新生儿男婴88例,女婴7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顺产26例,产钳助产54例,剖宫产80例,非窒息组新生儿顺产98例,产钳助产26例,剖宫产3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3.27±0.77)kg,非窒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3.43±1.16)k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单胎138例,二胎及以上22例,非窒息组新生儿单胎146例,二胎及以上1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头胎116例,二胎及以上44例,非窒息组新生儿头胎102例,二胎及以上5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的数值比较轻度窒息组pH、PCO2、HCO3-值高于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PO2值低于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pH、PCO2、HCO3-值高于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PO2值低于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脐动脉血pH值与新生儿出生状况的比较分析320例新生儿中,pH<7.20为122例,为38.13%。pH﹥7.20中为198例,为61.87%。pH<7.20组羊水浑浊(96.72%)、脏器功能损伤(91.80%)、窒息发生率(86.89%)明显高于pH﹥7.20组(9.09%、3.0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pgar评分与新生儿出生状况的比较分析Apgar03分的新生儿羊水浑浊(100%)、脏器功能损伤(93.55%)、窒息发生率(72.58%)明显高于Apgar47分(81.63%、53.06、51.02%)及Apgar﹥8分组(2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gar47分羊水浑浊、脏器功能损伤、窒息发生率高于Apgar﹥8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窒息的评估对本研究诊断方法进行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提示pH值的Kappa值是0.56,Apgar评分的Kappa值是0.625,Apgar+pH值的Kappa值是1,由此可见Apgar+pH值诊断新生儿窒息的准确性更高。6.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的评估pH值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92%和95.05%,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22%和75.25%,两者联合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39%和99.24%。联合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明显高于单项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脐动脉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可作为临床辅助新生儿窒息及其预后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对于评估新生儿窒息及其预后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脐动脉血pH和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窒息和其不良结局均有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窒息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二、不同程度窒息对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程度窒息对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肾损伤诊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 |
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肾损伤的诊断 |
2.1 临床表现 |
2.2 实验室检查 |
2.2.1 血清胱抑素C |
2.2.2 尿微量白蛋白 |
2.2.3 尿中性粒细胞胶原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 |
2.2.4 其他指标 |
2.3 影像学检查 |
3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肾损伤的治疗 |
3.1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3.2 药物治疗 |
3.3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
4 小结 |
(2)银杏叶提取物对缺氧缺血新生鼠肾损伤HIF-1和VEG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肾损伤诊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伦理审查 |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 |
2.3 窒息新生儿病死率及主要死因分析 |
2.4 器官损害个数对窒息患儿预后的影响 |
2.5 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分析 |
讨论 |
3.1 窒息和器官损害发生发展机制 |
3.2 新生儿窒息的多脏器损害 |
3.3 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临床诊治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对心肾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过程 |
1.研究对象 |
2.分组 |
3.标本采集 |
4.数据收集 |
5.统计学分析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受损的相关治疗手段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新生儿AKI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AKI发生机制及流行病学 |
2 新生儿AKI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 |
2.1 新生儿窒息 |
2.2 新生儿重症感染 |
2.3 先天性心脏病 |
2.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2.5 早产 |
2.6 其他危险因素 |
3 AKI的早期诊断及干预 |
3.1 早期诊断 |
3.2 早期干预 |
4 总 结 |
(6)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优化和预测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对象分组方法 |
1.1.3 研究方法 |
1.1.4 统计软件及统计方法 |
1.2 结果 |
1.2.1 707例新生儿败血症一般情况分析结果 |
1.2.2 以 72 小时为截点的早发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分析结果 |
1.2.3 以 7 天为截点的早发与晚发新生儿败血症分析结果 |
1.2.4 早产儿组与非早产儿组新生儿败血症分析结果 |
1.2.5 化脓性脑膜炎组与非化脓性脑膜炎组新生儿败血症分析结果 |
1.3 讨论 |
1.3.1 新生儿败血症流行现状 |
1.3.2 新生儿败血症分类及临床特点分析 |
1.3.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1.4 小结 |
二、新生儿败血症诊断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统计软件及统计方法 |
2.2 结果 |
2.2.1 对照组和病例组临床资料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2.2.2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预测模型的构建 |
2.2.3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预测模型的的性能评价 |
2.3 讨论 |
2.3.1 预测模型方法的概况 |
2.3.2 预测模型方法与新生儿败血症诊断 |
2.3.3 预测模型方法的应用 |
2.4 小结 |
三、β-内酰胺酶培养瓶对含抗菌素模拟菌血症标本检测能力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标本来源 |
3.1.2 仪器与试剂 |
3.1.3 方法 |
3.1.4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 |
3.2.1 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钠组阳性检出结果及分析 |
3.2.2 大肠埃希菌-头孢呋辛钠组阳性检出结果及分析 |
3.2.3 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钠组阳性检出时间统计分析结果 |
3.2.4 大肠埃希菌-头孢呋辛钠组阳性检出时间统计分析结果 |
3.3 讨论 |
3.3.1 脓毒症及血培养 |
3.3.2 体外模拟实验研究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现状与临床预测模型方法的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8)再次剖宫产母婴不良结局危险因素分析及麻醉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再次剖宫产母婴不良结局危险因素分析及麻醉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全身麻醉时再次剖宫产产妇的围术期管理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智能尿布检测尿液及其在早期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应用价值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诊断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标准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样本收集 |
2.3 仪器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分析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与研究分组 |
3 新生儿窒息评估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
2 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的数值比较 |
3 脐动脉血pH值与新生儿出生时状况的比较分析 |
4 Apgar评分与新生儿出生时状况的比较分析 |
5 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的评估 |
6 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器官功能损伤的评估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中英文缩略词 |
致谢 |
四、不同程度窒息对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肾损伤诊治的研究进展[J]. 张雪迪,宋文秀. 医学综述, 2021(12)
- [2]银杏叶提取物对缺氧缺血新生鼠肾损伤HIF-1和VEGF表达的影响[D]. 张雪迪.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 周小敏. 三峡大学, 2021(01)
- [4]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对心肾功能的影响[D]. 金元平. 西藏大学, 2021(12)
- [5]新生儿AKI危险因素分析[J]. 林李澧,乔立兴.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4)
- [6]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优化和预测模型构建研究[D]. 刘洋.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刘思.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再次剖宫产母婴不良结局危险因素分析及麻醉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D]. 曾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9]智能尿布检测尿液及其在早期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应用价值的探讨[D]. 帕提古丽·玉苏普.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D]. 刘建慧. 青岛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