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并后的河套大学图书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郭枚[1](2018)在《合并扩建等办学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建设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合并扩建、多校区办学已成为我国加快高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给各高校及其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空间。但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人员安排、服务模式的选择、文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场馆设施及图书馆文化建设等方面也都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必须深入研究、找出对策,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与科研。
宋雪玲,董富国[2](2017)在《多校区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对以往的多校区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能有借鉴指导作用。
杨梦瑶,张江江,崔玲玲[3](2016)在《高校图书馆的多校区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多校区图书馆是我国高校合并与扩建后的必然产物,给多校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以多校区管理原则为基础,分析了多校区图书馆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钟伟[4](2015)在《高校合并后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作为高校教辅部门的图书馆为适应学校发展需要正大量进行合并重组,合并后的图书馆在领导班子、工作人员、文献资源配置、自动化管理系统、资源共享、管理制度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为此提出组建符合高校发展需要的新型领导班子,合理分配人力资源,选择合适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制定统一的数据着录规范,实现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等改进措施,以期使合并后的图书馆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徐军华[5](2012)在《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以数字信息技术和数字信息资源为依托的数字信息环境的形成,信息的生产、存储和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技术手段、工作方式以及用户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正从过去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的传统图书馆向广泛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的数字图书馆转变。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目前正面临着信息媒介发展、用户信息需求变化、用户信息获取行为变化、自身发展未能与外部环境和技术发展同步等困境。面对此种情况,国内外的高校图书馆积极行动,通过变革突破发展瓶颈。国内外的各种国际组织和学术会议已对高校图书馆的改革或重组等问题开展了研究。同时,高校图书馆的改革或重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推动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本文选择高校图书馆BPR的模式来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法广泛调研了国内外关于图书馆BPR的相关文献,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来自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馆员、高校师生三方面的信息,借助案例分析法验证所提理论的合理性和成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三种模式有利于完善已有的图书馆管理理论,有助于拓展已有的知识管理理论,有利于缓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危机,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适应新的学术环境。第1章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相关理论阐释。首先论述了BPR的概念和特点,就本研究对BPR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渐进性的BPR即主要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优化是本研究对BPR概念的界定。其次分析高校图书馆引入BPR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且以系统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作为高校图书馆BPR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高校图书馆BPR应在以下三大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围绕教学科研重组业务流程的原则、置用户于整个业务流程中心的重组原则、选择关键流程优先重组的原则。第2章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75所部属高校图书馆作为调查样本,调查了它们的传统纸质文献业务处理流程、数字文献业务处理流程、将用户纳入业务流程及馆内业务流程所依托的机构设置及重组的情况,同时还调查了高校图书馆与外部机构的重组情况。通过对这些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的业务流程存在三大弊端:传统的业务流程重物轻人、传统的业务流程协调不灵、传统的部室设置较为僵硬。正是由于这些弊端的存在,要求通过实施BPR,取得突破。第3章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动因。除了部属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存在弊端要求高校图书馆进行BPR之外,本文认为其BPR的动因还有以下几大方面:数字信息环境与技术发展变化,主要包括数字环境改变高校图书馆业务处理方式、新技术改变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学术交流机制转变,主要包括传统学术交流机制变化、高校图书馆直接参与学术生产业务;高校图书馆业务处理内容变化,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业务处理的对象拓宽、高校图书馆工作重心转移、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及用户合作开展业务;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求现有业务流程变革;高校师生对现有业务流程接受度较低;用户信息需求变化,主要变化有数字化信息需求、移动信息需求、一站式信息需求。随着这些环境因素及服务对象需求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BPR势在必行。第4章基于高校图书馆职能拓展的业务流程重组模式。该模式重点探讨高校图书馆内部职能拓展后的BPR模式,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着眼于高校图书馆内部、侧重于新旧职能之间的业务流程重组、限于职能拓展的业务流程重组。其次,就该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图书馆拓展的职能主要有数字化业务、移动化业务、学科服务职能三种。接下来,重点研究了该模式的BPR内容,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以知识内容为基准构建业务流程、增加用户参与的业务流程、围绕高校的教学科研重组业务流程,特别就图书馆业务嵌入高校教学和科研流程进行了重点阐述。同时,本章还探究了该模式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在BPR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支撑新业务流程的业务部门设置优化模式。最后选取武汉大学图书馆作为典型案例就本章所提出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就其BPR的成效进行了研究。第5章基于馆际项目合作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模式。本章探讨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相关信息机构之间基于某一项目的BPR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为阶段性、项目合作带来的BPR、强调项目小组间的独立与协同等共三点。接下来就该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多体现于信息资源联合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等业务中。然后重点研究该模式的BPR内容,主要有建立新的学术交流业务流程、建立某项目统一的检索界面、可租用合作机构的软件系统开展业务流程。另外,本章还从建立统一的管理委员会、一馆内建立跨部门专项工作小组两方面探究了该模式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最后,选取HathiTrust项目作为该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其开展BPR的成效,认为各成员馆通过HathiTrust,以项目的形式将资源与服务聚集在一起,并进行BPR,用户及各个成员馆的评价均较高。第6章基于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并的业务流程重组模式。本章着重探讨合并后的高校图书馆BPR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主要有:因外部的合并带来内部的BPR、限于机构间合并带来的BPR。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相关机构合并开展业务的形式主要有:合并开展保存业务、合并进行学术生产业务、合并开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接下来从四个方面重点研究了该模式的BPR内容,即:建立统一管理合并机构资源的业务流程、建立合并机构的资源一站式发现的业务流程、建立便捷的技术支撑业务流程、以机构改革为支撑的BPR。最后,本章选取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作为该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认为案例馆通过重组从采访到检索的所有流程,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第7章为总结与展望,对重要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分析研究的不足,对进一步研究做出展望。全文共183785字,图30幅,表5个。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数字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研究”(07JJD870221)成果之一。
王艳红,吴卫华,曹健,张家生,李杏丽[6](2012)在《基于高校合并的图书馆整合途径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北联合大学为例》文中提出高校合并为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以河北联合大学为例,在综合分析了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有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分别从领导机构、管理模式、馆藏布局、网络系统、资源建设、特色服务等几方面提出了图书馆的整合途径和发展对策,以促进两馆尽快实现融合发展。
张新兴[7](2012)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纪之交,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复兴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技术的日臻完善,共同推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兴起和发展。继“十一五”规划提出“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后,“十二五”规划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为发展目标,预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整合不同图书馆各自为政的信息资源建设业务,优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本效益,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涉及到经费来源、人事安排、业务规范,以及信息资源产权、整合、物流等信息资源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图书馆事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情况。以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来源和实施主体为依据,提炼出我国大陆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模式。系统探讨了不同规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适宜采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并以山西省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展望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及其信息资源建设。我国大陆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但已在全国形成蔓延之势;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服务区域以城市为主,但已开始向农村延伸;按照服务的覆盖范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省级、市级、县级等不同的规模;地方政府主导与图书馆自发推动两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启动模式并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变革了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改进了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创新了信息资源产权解决方式,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流通和利用。第2章,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原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稳步发展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并坚持科学的指导原则。集群理论、长尾理论、劳动分工理论、资源配置理论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全局导向原则、协同合作原则、各尽所能原则、用户参建原则应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坚持的指导原则。第3章,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美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是拥有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完善的理事会制度和图书馆协会标准条例的规范。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以全面的用户需求调查,严格的评估制度,详细的发展规划,细致的建设标准为特征。澳大利亚的州政府和市县政府共同以实物或经费划拨的方式,州立图书馆以配置图书或参与书目加工等方式支持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但各州的具体实施方式又不尽相同。第4章,港澳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香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成员馆被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信息资源实行分层收藏;建立中央备用书库作为贮存图书馆;通过专业公司和审计署等第三方组织对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进行严格审计。澳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成员馆分工收藏文献,通过法定收藏制度全面收藏本地出版物,注重馆藏资源保护与特藏开发。台湾总分馆体系由总馆承担信息资源建设业务,按照学科专业特色为分馆配置馆藏。台湾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的信息资源建设有专门的法规保障,并且非常强调馆藏统计工作。第5章,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及其模式。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是多元化的经费投入主体,多样化的资源采编方式,因地制宜的文献物流方案等。根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来源和实施主体,可以把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划分为统一建设模式、委托建设模式、联合建设模式、自主建设模式。从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来源、信息资源产权解决方式、保障措施等方面归纳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条件等方面对各种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第6章,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选择。按照覆盖的行政区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划分为省级、地级、县级服务体系。不同等级的服务体系适用不同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同一等级,不同面积和结构的行政区的服务体系适宜采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也各不相同。在省级服务体系层面,分别分析了面积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和面积较小的省级行政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适合的资源建设模式。在地级服务体系层面,分别分析了混合型和单一型地级行政区范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适合的资源建设模式。在县级服务体系层面,分别分析了县、县级市、市辖区范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适合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以山西省为例,在细致分析了各个行政区的面积、经济状况、政府财政能力、图书馆基础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地适合采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第7章,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合作构建跨系统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大势所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将与其他系统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融合,从而转变为更高层级的跨系统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混合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实现模式转变的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政府部门提供政策的保障,统一管理机构的统筹协调,信息技术平台的强力支持。第8章,结语。系统归纳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曾馨[8](2010)在《合并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合并院校图书馆的人事管理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包括思想上不和谐、机构重叠、人员素质不一等。通过树立新的办馆理念,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层干部群体,加强岗位研究与设置,实行人员优化组合,进行劳动绩效考核等办法,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完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问题将会较好地解决。
邹立君[9](2010)在《高校合并对医学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我国高校合并后高等院校医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在高校合并中医学图书馆存在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探讨了医学图书馆如何以合并办馆为契机,采取哪些对策解决合并后面临的问题,从而加快自身的发展。
杨枫[10](2007)在《高校合并后图书馆资源整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合并后,图书馆馆藏资源总量增加,人才队伍得到了壮大,但随之也出现了用户需求发生变化,分编数据格式不一,多个图书管理系统并存,机构设置重叠等问题,且绝大部分高校呈现多馆并存的局面,图书馆资源整合问题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必须积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文选择了南京市三所高校图书馆作为重点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网络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形式收集数据,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对南京地区合并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利用和用户反馈情况进行了实例研究。本文采取数据挖掘思想从深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出了合并后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情况和用户期望图书馆改进的服务,以及用户可以接受的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改进方案。第二,基于文献调研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高校合并后图书馆资源整合方案。本研究一是确立了图书馆合并后的管理模式,比较了一馆制、联邦馆、总分馆的优缺点,同时考虑到院系资料室的特殊性,最后制定了“总分馆+专业分馆”这一适用面最广的管理模式,同时,本着机构精简的原则设立相关隶属机构,并引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念。二是探讨了如何整合硬件设施资源,从服务器整合、网络整合、存储方案选择等几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技术和使用方法。同时,根据合并后图书馆的需求和现有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特点,制定了选择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标准和根据标准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三是针对纸质馆藏资源和电子馆藏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详细的整合方案,其中包括书的剔旧、索书号的统一、各校区纸质资源的馆藏布局的调整、如何选择和购买数据库、基于OPAC整合电子资源、建立数字资源导航和选择跨库检索系统等一系列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四是根据图书馆多馆并存的局面,对“通借通还”这一特殊服务形式做了详细的论述。以南京地区“211工程”的几个多校区学校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以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这一服务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本文力求结合实际,对高校合并后图书馆资源整合方案做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各建议方案进行了可行性论述,对高校合并后图书馆资源整合建设以及多校区图书馆各分馆间的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并后的河套大学图书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并后的河套大学图书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合并扩建等办学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建设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扬长避短、优化组合, 努力建设适应新的办学背景的馆员队伍 |
二、注重专业、尽快整合, 合理配置服务教学科研需要的馆藏资源 |
三、适应形势、开拓进取, 建立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采编与服务新模式 |
四、立足现实、放眼长远, 加快移动数字图书馆的规划与基础建设 |
五、准确定位、健全制度, 推进合并后的高校图书馆文化融合创新 |
(2)多校区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现有的高校多校区图书馆办馆模式 |
1.1 总分馆制 |
1.2 并列馆制 |
1.3 一馆制 |
1.4 独立馆制 |
2 国内多校区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研究 |
2.1 国内多校区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研究 |
2.2 多校区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原则研究 |
2.3 国内多校区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的个案研究 |
2.4 国内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研究 |
3 国外多校区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研究 |
3.1 国外多校区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
3.2 国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践研究 |
3.3 国外高校图书馆总分馆制实践研究 |
3.4 国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策略研究 |
4 结束语 |
(3)高校图书馆的多校区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多校区图书馆管理原则 |
1.1 平衡发展原则 |
1.2 管理上实现“五统一”原则 |
1.3 读者至上的原则 |
2 多校区图书馆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
2.1 管理模式的选择 |
2.2 组织文化冲突的问题 |
2.3 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 |
2.3.1 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存在的问题。 |
2.3.2 人力资源的利用问题。 |
2.3.3 设备资源的利用问题。 |
3 多校区图书馆管理的对策研究 |
3.1 优化管理模式,探索科学化管理模式 |
3.2 加强文化融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
3.3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学的管理水平 |
3.3.1 优化馆藏信息资源。 |
3.3.2 优化人力资源。 |
3.3.3 设备资源的优化。 |
4 结束语 |
(4)高校合并后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合并后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
(一) 领导班子的问题 |
(二) 工作人员的问题 |
(三) 文献资源配置的问题 |
(四) 自动化管理系统选择的问题 |
(五) 资源共享的问题 |
(六) 管理制度的问题 |
二、高校合并后图书馆的改进措施 |
(一) 组建符合高校发展需要的新型领导班子 |
(二)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
(三) 选择合适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
(四) 制定统一的数据着录规范 |
(五) 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 |
(六) 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 |
(七)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
三、结语 |
(5)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选题背景 |
0.1.1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面临危机 |
0.1.2 高校图书馆的改革被寄予厚望 |
0.1.3 国内外已为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改革采取多项措施 |
0.1.4 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改革 |
0.1.5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做出回应 |
0.2 研究意义 |
0.2.1 有利于完善已有的图书馆管理理论 |
0.2.2 有助于拓展已有的知识管理理论 |
0.2.3 有利于缓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危机 |
0.2.4 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适应新的学术环境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1 国外研究现状 |
0.3.2 国内研究现状 |
0.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0.4 研究内容 |
0.5 研究方法 |
0.5.1 文献调研法 |
0.5.2 问卷调查法 |
0.5.3 案例分析法 |
0.5.4 比较分析法 |
0.6 本研究创新之处 |
0.6.1 提炼了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式 |
0.6.2 剖析了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动因 |
0.6.3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应围绕用户需求设计的观点 |
1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相关理论阐释 |
1.1 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及特点 |
1.2 本研究对业务流程重组的界定 |
1.3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引入 |
1.3.1 我国学者对业务流程重组的研究 |
1.3.2 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特征 |
1.4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理论基础 |
1.4.1 系统论 |
1.4.2 知识管理理论 |
1.5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原则 |
1.5.1 围绕教学科研重组业务流程的原则 |
1.5.2 置用户于整个业务流程中心的重组原则 |
1.5.3 选择关键流程优先重组的原则 |
2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2.1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的调查取样 |
2.2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的调查数据及分析 |
2.2.1 业务流程的调查分析 |
2.2.2 馆内业务流程所依托机构设置及重组的调查分析 |
2.2.3 与外部机构重组的调查分析 |
2.3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的弊端 |
2.3.1 传统的业务流程重物轻人 |
2.3.2 传统的业务流程协调不灵 |
2.3.3 传统的部室设置较为僵硬 |
3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动因 |
3.1 数字信息环境与技术发展变化 |
3.1.1 数字环境的影响 |
3.1.2 新技术带来的改变 |
3.2 学术交流机制转变 |
3.2.1 传统学术交流机制变革 |
3.2.2 高校图书馆直接参与学术生产业务 |
3.3 高校图书馆业务处理内容变化 |
3.3.1 业务处理的对象拓宽 |
3.3.2 工作的重心转移 |
3.3.3 合作开展业务的推行 |
3.4 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求现有业务流程革新 |
3.4.1 调查取样 |
3.4.2 调查数据及分析 |
3.5 高校师生对现有业务流程接受度较低 |
3.5.1 调查取样 |
3.5.2 调查数据及分析 |
3.6 用户信息需求变化 |
3.6.1 用户数字化信息需求 |
3.6.2 用户移动信息需求 |
3.6.3 用户一站式信息需求 |
4 基于高校图书馆职能拓展的业务流程重组模式 |
4.1 特点 |
4.1.1 着眼于高校图书馆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 |
4.1.2 侧重于新旧职能之间的业务流程重组 |
4.1.3 限于职能拓展的业务流程重组 |
4.2 适用性分析 |
4.2.1 数字化业务 |
4.2.2 移动化业务 |
4.2.3 学科服务职能 |
4.3 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4.3.1 构建以知识内容为基准的业务流程 |
4.3.2 增加用户参与的业务流程 |
4.3.3 围绕教学科研重组业务流程 |
4.4 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 |
4.4.1 用户服务部 |
4.4.2 参考咨询部 |
4.4.3 文献资源建设部 |
4.4.4 数字化技术部 |
4.4.5 任务小组 |
4.5 典型案例分析 |
4.5.1 案例馆选取缘由 |
4.5.2 案例馆拓展的职能及业务流程重组 |
4.5.3 案例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成效分析 |
5 基于馆际项目合作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模式 |
5.1 特点 |
5.1.1 阶段性 |
5.1.2 项目合作带来的业务流程重组 |
5.1.3 强调项目小组间的独立与协同 |
5.2 适用性分析 |
5.2.1 信息资源联合建设 |
5.2.2 数字图书馆项目 |
5.3 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5.3.1 建立新的学术交流业务流程 |
5.3.2 建立某项目统一的检索界面 |
5.3.3 租用合作机构的软件系统 |
5.4 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 |
5.4.1 建立统一的管理委员会 |
5.4.2 建立跨部门专项工作小组 |
5.5 典型案例分析 |
5.5.1 案例选取缘由 |
5.5.2 案例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5.5.3 案例业务流程重组对机构的要求 |
5.5.4 案例业务流程重组的成效分析 |
6 基于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并的业务流程重组模式 |
6.1 特点 |
6.1.1 因外部的合并带来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 |
6.1.2 限于机构间合并带来的业务流程重组 |
6.2 适用性分析 |
6.2.1 合并开展保存业务 |
6.2.2 合并进行学术生产业务 |
6.2.3 合并开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务 |
6.3 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6.3.1 建立统一管理合并机构资源的业务流程 |
6.3.2 建立合并机构的资源一站式发现的业务流程 |
6.3.3 建立便捷的技术支撑业务流程 |
6.4 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 |
6.5 典型案例分析 |
6.5.1 案例选取缘由 |
6.5.2 案例馆的业务流程重组内容 |
6.5.3 案例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成效分析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1.1 重组后的业务流程围绕用户开展工作 |
7.1.2 重组后的业务流程以知识内容为基准统筹各项工作 |
7.1.3 重组后的业务流程强调交互性 |
7.1.4 重组后的部室设置较为灵活 |
7.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7.2.1 调研样本选择的局限 |
7.2.2 研究方法的局限 |
7.2.3 研究内容的局限 |
7.2.4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录1 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及支撑机构设置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对现有业务流程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关于我国高校师生对现有图书馆业务流程感知度的调查问卷 |
后记 |
(6)基于高校合并的图书馆整合途径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北联合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两校合并图书馆面临的环境分析 |
2.1 外部环境分析:机遇+挑战 |
2.1.1 机遇 |
2.1.2 挑战 |
2.2 内部环境分析:优势+劣势 |
2.2.1 优势 (Strenghths) |
2.2.2 劣势 (Weakness) |
3 图书馆全面整合途径与发展对策 |
3.1 组建新的领导班子, 做好两馆统一协调工作 |
3.2 确定管理模式, 实行融合与独立并存 |
3.3 重组馆藏布局, 调整藏书体系 |
3.4 建立统一的资源建设系统, 实现资源统管共享 |
3.5 采用统一的自动化网络系统, 实现“一统三通” |
3.6 发挥专业人才优势, 提供特色服务 |
4 结束语 |
(7)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表目录 图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0.1.1 选题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国外研究进展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0.2.2 国外研究评析 |
0.3 国内研究进展 |
0.3.1 国内研究现状 |
0.3.2 国内研究评析 |
0.4 研究目标与方法 |
0.4.1 研究目标 |
0.4.2 研究方法 |
0.5 研究难点与创新 |
0.5.1 研究难点 |
0.5.2 主要创新 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及其信息资源建设 |
1.1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兴起与发展 |
1.1.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内涵 |
1.1.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 |
1.1.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
1.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与特点 |
1.2.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
1.2.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 |
1.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给信息资源建设带来的变革 |
1.3.1 改变了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 |
1.3.2 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 |
1.3.3 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流通和利用 |
1.3.4 创新了信息资源产权解决方式 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原则 |
2.1 理论基础 |
2.1.1 集群理论 |
2.1.2 长尾理论 |
2.1.3 劳动分工理论 |
2.1.4 资源配置理论 |
2.2 指导原则 |
2.2.1 全局导向原则 |
2.2.2 协同合作原则 |
2.2.3 各尽所能原则 |
2.2.4 用户参建原则 3 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
3.1 美国 |
3.1.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表现形式 |
3.1.2 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 |
3.1.3 地区图书馆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 |
3.2 英国 |
3.2.1 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 |
3.2.2 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
3.2.3 特点分析 |
3.3 澳大利亚 |
3.3.1 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 |
3.3.2 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
3.3.3 特点分析 4 港澳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
4.1 香港 |
4.1.1 组织架构 |
4.1.2 信息资源建设 |
4.1.3 特点及可资借鉴之处 |
4.2 澳门 |
4.2.1 组织架构 |
4.2.2 信息资源建设 |
4.2.3 特点及可资借鉴之处 |
4.3 台湾 |
4.3.1 总分馆体系 |
4.3.2 公共图书馆服务网 5 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及模式 |
5.1 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 |
5.1.1 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
5.1.2 特点分析 |
5.2 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划分 |
5.2.1 统一建设模式 |
5.2.2 委托建设模式 |
5.2.3 联合建设模式 |
5.2.4 自主建设模式 |
5.3 统一建设模式 |
5.3.1 典型案例 |
5.3.2 特点分析 |
5.3.3 适用性分析 |
5.4 委托建设模式 |
5.4.1 典型案例 |
5.4.2 特点分析 |
5.4.3 适用性分析 |
5.5 联合建设模式 |
5.5.1 典型案例 |
5.5.2 特点分析 |
5.5.3 适用性分析 |
5.6 自主建设模式 |
5.6.1 典型案例 |
5.6.2 特征分析 |
5.6.3 适用性分析 6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选择 |
6.1 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6.1.1 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 |
6.1.2 成员图书馆的原有基础 |
6.1.3 图书馆领导的思想观念 |
6.1.4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规模 |
6.1.5 政府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识 |
6.1.6 社会力量对文化事业重视程度 |
6.2 各级行政区适用的模式 |
6.2.1 省级行政区 |
6.2.2 地级行政区 |
6.2.3 县级行政区 |
6.3 模式选择案例分析 |
6.3.1 省级行政区 |
6.3.2 地级行政区 |
6.3.3 县级行政区 7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发展趋势 |
7.1 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发生转变的原因 |
7.1.1 单一系统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存在封闭性 |
7.1.2 不同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具有互补性 |
7.2 实现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转变的条件 |
7.2.1 政府部门提供政策的保障 |
7.2.2 统一管理机构的统筹规划 |
7.2.3 信息技术平台的强力支撑 |
7.3 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转变的成功实践 |
7.3.1 协作网的组织运行机制 |
7.3.2 协作网资源建设的内容 |
7.3.3 协作网资源建设的成效 |
7.3.4 特点及启示 8 结语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局限 |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后记 |
(8)合并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合并院校图书馆人事管理可能面临的问题 |
2.1 思想上不和谐的问题 |
2.2 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问题 |
2.3 合并后图书馆人员素质不齐的问题 |
2.4 新的制度或机制难以迅速确立 |
3 合并院校图书馆采取的措施构想 |
3.1 树立新的办馆理念, 统一员工的思想 |
3.2 重组图书馆业务流程, 完善岗位责任制 |
3.2.1 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科学重组 |
3.2.2 知人善任, 组建一个精干得力的部门领导群体 |
3.2.3 加强岗位的科学研究, 设置真正符合读者需求的岗位 |
3.2.4 进行人员优化组合, 发挥骨干馆员的核心作用 |
4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保证 |
(9)高校合并对医学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合并后医学图书馆的发展 |
1.1 文献信息资源实现共享 |
1.2 自动化网络系统实现“一统三通” |
1.3 信息服务与时俱进 |
1.3.1 更新图书馆服务理念 |
1.3.2 拓展图书馆服务项目 |
1.3.3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
1.4 图书馆管理模式多样化 |
(1) 完全融合型 |
(2) 相对独立型 |
(3) 融合与独立并存型 |
2 合并后医学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
2.1 合并后医学图书馆的发展规划不明确 |
2.2 管理模式灵活性不够 |
2.3 特色化服务不突出 |
2.4 队伍状况不容乐观 |
3 对策 |
3.1 统筹规划, 优化整合文献信息资源 |
3.2 探索适宜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
3.3 创新服务模式, 开展特色服务 |
3.3.1 积极推行学科服务 |
3.3.2 构建医学信息共享空间 |
3.3.3 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3] |
3.4 提高图书馆专业队伍素质 |
4 结语 |
(10)高校合并后图书馆资源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高校合并的背景 |
1.2 高校合并后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基本概念 |
1.2.1 图书馆资源的概念 |
1.2.2 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概念 |
1.3 高校图书馆合并的优势 |
1.3.1 馆藏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 |
1.3.2 图书馆人才队伍得到加强 |
1.3.3 特定范围的资源共享得到落实 |
1.3.4 图书馆的作用得到加强 |
1.4 高校图书馆合并面临的挑战 |
1.4.1 文献资源共享困难 |
1.4.2 读者需求变化带来的压力 |
1.4.3 分编数据难以兼容 |
1.4.4 多种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并存 |
1.4.5 图书馆部门机构设置重叠 |
1.5 全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南京地区高校合并后图书馆资源整合情况调查 |
2.1 2000年以来南京地区高校合并后图书馆的分布 |
2.2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
2.2.1 调查对象 |
2.2.2 调查表的回收 |
2.2.3 受访对象的身份 |
2.2.4 读者分布 |
2.3 调查问卷分析 |
2.3.1 使用跨校区服务资源的分析 |
2.3.2 受访人员经常借阅的外专业书籍的类别 |
2.3.3 图书馆资源分配状况的评价 |
2.3.4 纸质和电子馆藏资源整合的优先度分析 |
2.3.5 提高各分馆的纸质资源利用率方案的分析 |
2.3.6 提高各分馆的电子资源利用率方案的分析 |
2.3.7 合并后高校图书馆对各分馆资源共享利用的宣传状况分析 |
2.3.8 各校区所提建议的Pearson相关矩阵分析 |
2.4 其它问题的分析 |
2.4.1 图书乱架,读者经常找不到在OPAC上显示在馆的书 |
2.4.2 书店以及其它校区的书在本馆不能顺利通过门禁系统 |
2.4.3 读者对如何选择资源非常茫然 |
2.4.4 用户对电子数据库的使用不熟悉 |
2.5 调查总结 |
第三章 高校合并后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确定 |
3.1 高校合并后管理模式的确定 |
3.1.1 一馆制 |
3.1.2 联邦馆 |
3.1.3 总分馆制 |
3.2 “总分馆+专业分馆”的管理模式 |
3.2.1 院系资料室的整合 |
3.2.2 “总分馆+专业分馆”管理模式 |
3.2.3 机构整合 |
3.3 基于职能模块的垂直矩阵组织结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图书馆硬件设备的整合与自动化管理系统的选择 |
4.1 服务器的整合 |
4.2 网络整合 |
4.2.1 统一网络出口 |
4.2.2 连接各校区网络 |
4.2.3 重新布局局域网的技术 |
4.3 存储方案的选择 |
4.3.1 DAS存储 |
4.3.2 NAS存储 |
4.3.3 SAN存储 |
4.4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的选择 |
4.4.1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的种类 |
4.4.2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系统选择标准 |
4.4.3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软件选择综合评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纸质馆藏资源的整合 |
5.1 书的剔旧 |
5.1.1 背景 |
5.1.2 剔旧的对象 |
5.2 索书号的统一 |
5.2.1 分类号的统一 |
5.2.3 书次号的统一 |
5.2.4 统一索书号的方法 |
5.3 书目数据的合并与重建 |
5.3.1 统一编目细则 |
5.3.2 回溯建库 |
5.3.3 查重 |
5.3.4 新书目数据库生成 |
5.3.5 新旧系统的交替阶段 |
5.4 各校区纸质资源的动态配置原则 |
5.4.1 动态配置的原则 |
5.4.2 动态配置的方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子馆藏资源的整合 |
6.1 合并后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类型 |
6.2 选定购买数据库 |
6.2.1 数据库的删减 |
6.2.2 合理使用经费 |
6.2.3 慎重选购试用数据库 |
6.3 基于馆藏书目数据库(OPAC)系统的电子资源整合 |
6.3.1 OPAC的概念 |
6.3.2 OPAC数据库的整合与Z39.50协议 |
6.3.3 CNMARC的856字段的利用 |
6.3.4 开放资源系统之间的参考链接技术 |
6.4 建立数字资源导航 |
6.5 使用统一的检索平台 |
6.5.1 境外系统 |
6.5.2 国内跨库系统 |
6.6 关于电子资源整合方案的网络调查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多校区馆间的通借通还服务 |
7.1 定义 |
7.2 存在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 |
7.2.1 办理时间的限制 |
7.2.2 无法真正实现网上预约 |
7.2.3 通知方式不及时 |
7.2.4 两地借阅时间的真空地带 |
7.2.5 附书光盘的限制 |
7.3 缓解目前“通借通还”务带来的工作压力解决办法 |
7.3.1 加强电子资源的建设 |
7.3.2 与周边高校联合,实现资源共享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创新与展望 |
8.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1 对高校合并后的图书馆用户使用状况调查表 |
致谢 |
四、合并后的河套大学图书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合并扩建等办学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建设问题与对策[J]. 郭枚. 智库时代, 2018(30)
- [2]多校区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J]. 宋雪玲,董富国.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20)
- [3]高校图书馆的多校区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杨梦瑶,张江江,崔玲玲.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08)
- [4]高校合并后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钟伟.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04)
- [5]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式研究[D]. 徐军华. 武汉大学, 2012(01)
- [6]基于高校合并的图书馆整合途径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北联合大学为例[J]. 王艳红,吴卫华,曹健,张家生,李杏丽.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06)
- [7]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D]. 张新兴. 武汉大学, 2012(06)
- [8]合并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研究[J]. 曾馨. 图书馆, 2010(06)
- [9]高校合并对医学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J]. 邹立君.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0(01)
- [10]高校合并后图书馆资源整合研究[D]. 杨枫.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