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之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黎竹茵[1](2021)在《A供电局企业文化认同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唐蓓蓓[2](2021)在《价值链视角下国际工程施工总承包属地化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建筑企业在境外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在实现国际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部分企业也面临着因文化差异、制度距离等因素产生的管理挑战,一方面严重影响项目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也对企业在海外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因此,提升国际工程的属地化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在境外顺利经营的需求已迫在眉睫。作为目前境外主要推行的项目管理模式之一,属地化管理既保证了中国建筑企业在境外更好地进行工程实施,也发挥了战略规划导向对于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国际工程施工总承包的属地化管理的有关问题,首先对我国建筑企业在该模式下的属地化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在分析施工总承包企业价值链的基础上总结出属地化管理主要内容,并结合问卷调查及文献研究的方法,识别并归纳出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市场定位、工程投标以及工程实施(包括收尾)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通过专家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的方法,经过沟通交流,发现并总结导致上述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而后,分析研究国际知名承包商在国际工程管理中涉及属地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并获得提出应对策略的启示。最后,在获得经验启示的基础上,结合价值链理论相关内容,从组织调整、制度完善、资源整合、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强化我国承包商在国际工程属地化管理水平的具体应对策略。
王雯洁[3](2021)在《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档案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保障档案资源更好地为各项工作提供服务,企业也逐渐重视借助各种方法为档案筑牢安全防线。与此同时,企业档案安全文化是在长期的企业档案安全工作过程中积淀出来的,是企业与档案实践工作相融合的基因与密码,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重视培育档案安全文化,通过“文之教化”的作用,不断熏陶和引导企业档案工作者自觉维护企业档案安全,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档案安全素质,最大限度的保障档案的实体安全和内容安全,还有助于持续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因此,本文从档案安全文化的视角切入,开展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研究。本文共分为5章,第1章是文章的绪论,论述本次研究的背景环境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安全文化和国内与国外的企业档案安全文化研究现状,并明确了文章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难点与创新点等内容。第2章主要对企业档案安全文化的概念进行界定,从档案安全精神文化、档案安全制度文化、档案安全行为文化、档案安全物质文化和档案安全技术文化五个方面入手,阐述了企业档案安全文化的具体内涵与功能,并进一步分析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第3章从国家档案事业发展、企业档案工作实践和企业文化建设三个角度论述了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对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总结。第4章基于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现阶段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现状解析,为后期提出针对性措施埋下伏笔。第5章主要针对我国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难点,分别从企业的精神培育、制度安排、行为规范、物资保障和技术应用5个方面来思考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文章最后简述了本文调研与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
尚明瑞[4](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旷日持久的国际人才竞争中,谁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和希望。如何在西方中心主义甚嚣尘上的背景下,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逐渐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集成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从历史足迹中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可能,从时代境遇中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现实之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框架体系,按照“施教”与“受教”并存的逻辑理路,从七个方面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路径与保障措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可能性、具象性和目标性提供了理论支撑;贝塔朗菲的系统论、马可·伊恩斯蒂的集成创新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蓄思想以及教育学中的整体性教育理论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集成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日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元素,为今后的进一步集成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诸如,基础理论支撑度不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共识度不高、内容的“碎片化”、方法的协同性差等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内在动力。如同芯片集成一样,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诸多构成要素实现优化组合集成创新需要一个集成母版。“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背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脚踏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面向教育发展的美好未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集成创新最理想的集成载体。在此基础上,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过程和受教过程的逻辑进路,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框架体系。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全部要素,是集成创新的内容,涵盖了目标体系的集成创新、任务体系的集成创新、学科体系的集成创新、课程体系的集成创新、教学体系的集成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的集成创新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如何实现,就是要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倡导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建立马克思主义大学科、依托现代信息化大数据、构建全国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环境、培育反映铸魂育人规律的大成果、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大目标。同时,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还需要有良好的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强领导,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的动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尝试性地把物理学科的“集成”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概念做出理论界定,并进行了系统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专业学术范畴,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空间,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
张樱[5](2021)在《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企业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不过由于我国金融企业整体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现代化发展时间较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企业文化建设仍然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和完善潜力。WX集团最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独具本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但现有的企业文化已经难以满足该公司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公司发展战略所提供的支持日益下降。基于上述情况,更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该集团的企业文化基本现状、找寻其中所客观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篇论文的主要研究为:首先,阐述了本课题的选题背景,清晰的表明其发展的国内外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方式方法和核心创新点;然后,主要概括企业的内部文化、诊断情况、建设现状等相关基础知识;第三,分析国内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使用PEST的重要分析方法,对其行业发展的现状和环境进行剖析,使用SWOT的分析方法,明晰其行业的发展优势地位和劣势以及其面临的各种威胁和有利机会;第四,针对企业发展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一手资料后,对样本进行总结归纳,发现目前WX集团在行为文化建设要素方面,员工行为规范度以及企业整体学习氛围得分相对低,评价结果为“差”;在精神文化建设要素方面,企业职员在精神文化方面具体认知得分相对低,评价结果为“差”;在制度文化建设要素方面,文化建设的规划和执行和人员队伍建设制度得分相对低,评价结果为“差”;在物质文化建设要素方面,企业文化宣传相关设施得分相对低,评价结果为“差”。这反映出了在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之中,在上述几项工作之中还有着相关问题。结合对定性分析发现导致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相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精神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制度文化建设不够健全、行为文化建设具体措施欠缺、物质文化建设宣传不足;第五,针对WX集团文化建设的具体问题,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方案设计,并且提出了WX集团企业文化方案的实施,将具体实施过程划分为宣贯导入期、推广巩固期和评估调整期;最后,提出了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方案设计的保障措施,从组织保障来看,提出应当建立人员构成多元化的考核小组,同时确保考核小组的工作需要有计划性;从资金保障来看,提出应当设计保障资金预算制度、强化资金使用制度的设计;从制度保障来看,提出应当制定企业文化管理基本法,并且对企业文化管理工作进行督导;从人员保障来看,提出应当做好人员文化培训工作、注重专业人才挖掘和使用。通过上述措施以期能够为WX集团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方桐清[6](2020)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文中认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我国高职院校大都脱胎于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历史只有四十年。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存在大学文化缺失、职业文化不强的客观现实,高等性、职业性都不够使得“类型”和“重要”双不显。文化育人弱化导致立德树人虚化,价值取向不明导致文化育人泛化。而现有研究成果零散,总体缺少基础框架,不足以指导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课题通过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江苏省1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主要样本,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进行了研究。高职教育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必须实施文化育人,明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高职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予“5B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基层职业性”;我国对高职给予“复姓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高等职业性”。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文化共性,同时具有“职业性”个性价值追求。文化育人定位决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性质,文化育人特性反映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面貌,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对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具有反作用。因此,文化育人定位和特性价值追求的向度即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应然目标。从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的维度分析,其价值取向均有四个向度。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是:以“职业性”特质人才为培养目标,走校企“双主体”文化育人之路,在合作中正视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价值目标的现实不融,规避企业文化中不利于人的道德、理性、真善美形成的文化因子,有效耦合育人文化与企业先进文化,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自此至改革开放前,我国职业教育及其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随经济建设中心的确立应运而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对技术精神的双压制、社会文化对育人文化的深融合、外来文化对高职文化的反思间性等影响,形成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特质文化形态。以发展需要、发展规模、发展质量为评判标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递进式发展特征和递进式文化育人价值目标。从对文化育人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实践效度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随递进式发展任务划分为随性、工具性、理性、特性四个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以经济与高职互动为演进动力,是“适应—调整—再适应”的演进过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虽然仍存在不少现实矛盾,但是从宏观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存在向度摇摆阻碍类型彰显之囧。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实践情况看,弱化并制约其彰显深度、广度和效度的主要问题包括:融入工业文化因素比较泛化、注入企业文化要素比较主观、培养优秀企业精神重视不够、关注文化间性存在盲目性碎片化。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多维因素复合的结果。影响其彰显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彰显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需要从内容、载体、路径、传播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系统化推进。
张清清[7](2020)在《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快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提升核心竞争力水平,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做强做优、产业转型升级,在世界经济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选择。在企业重组过程中,文化融合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企业改制成功,对保持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并购企业只注重有形资产的整合,那么并购效果就会显得不尽人意,甚至会导致并购失败。要想并购真正成功,就必须关注双方的文化差异,整合两家公司的文化优势,真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KC公司被中国HN并购后,虽陆续从组织体系、制度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文化融合工作,但没有真正关注双方的文化差异,制定全方位、多层面的文化融合方案,使得KC公司不断在生产经营中出现了一些困难,从而影响了公司核心工作的进度,降低了公司的管理效率。为提升管理效率,联合重组企业基本选择母子公司的组织模式来管理企业。在母子公司治理结构下,怎样构建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母子文化,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不断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已然成为母子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企业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KC公司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由重庆市政府重点打造的页岩气开发利用平台之一,承载着重庆市政府发展非常规天然气产业的宏伟规划,具体负责重庆QJ、YY东页岩气区块的资源勘查,并承担重庆市煤层气勘探开发示范建设项目。经过近年来的工作,公司已经初步查明了QJ江和YY东两个区块页岩气资源的禀赋条件,并在QJSZ地区取得了稳产1500立方米/天的煤层气工业气流,实现了重庆市煤层气地面抽采工业气流的重大突破。KC公司的员工分别来自中国HN、重庆NT集团、重庆DY院及传统油气单位,在日常管理中,会面临不同企业文化背景带来的冲突及困扰。论文首先收集、整理了与并购企业文化融合有关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综述,进而归纳了企业文化融合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和作用,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等。其次从企业并购和企业文化的内涵、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购过程中企业文化融合模式等方面着手,阐述企业文化是如何影响并作用于企业管理的。然后通过陈述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现状,利用访谈法与KC公司职工的深度访谈,对象职位主要为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等形式,收集有关KC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客观事实资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KC公司文化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开展调查,同时借鉴HT煤业公司成功经验,提出KC公司企业文化融合的对策建议。最后提出总结与展望,这一部分主要是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得出结论,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同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唐娜[8](2020)在《WK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形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灵魂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为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还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持久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WK公司正在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亟待通过管理改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WK公司在管理改革中必须要面对和重视的问题,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对促进WK公司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结构、功能及企业文化建设体系,总结了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成果及相关理论,针对WK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现状进行了研究。首先采取问卷调查法并结合实地访谈法,针对精神、行为、制度、物质等企业文化建设的四个主要层次对WK公司全体员工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掌握WK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探讨和分析WK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WK公司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片面认识、缺乏创新意识、制度文化建设不完善、员工参与度不高、传播方式简单、忽略典型及个人培养、未构建有效的交流沟通平台等问题;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部分基层员工未能正确领会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相关专业人员、延续传统守旧文化、改革期员工思想浮躁、缺少有效可靠的传播载体、典型培养工作不到位、高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重视等。基于以上调查研究和分析结果,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方案设计,从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四个层面分别提出WK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化方案。精神层面,应大力宣传企业文化理念,加强典型选树推广工作,加大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力度;制度层面,应完善并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三纵两横”职业成长通道,构建三级文化职责体系,建立制度文化审核机制;行为层面,应深度策划文化活动和研制员工个人德行储蓄卡;物质层面,应构建管理网络信息平台,通过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员工进行行为引导。最后,从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强化宣传与动员、强化企业文化的改进提升、加强员工思想动态把控与丰富传播载体等方面提出企业文化建设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张树恒[9](2020)在《阳明心学管理哲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企业管理哲学是企业管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后半叶,随着谢尔登等西方学者的研究,以及日本企业的崛起,“管理哲学”这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阳明心学是我国传统儒学的重要分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一学说高度重视对“人心”的管理,主张修身、齐家、治国等实践活动都应从修心开始。这种对“人”的高度重视,在企业管理领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从管理学发展来看,西方管理学理论对人的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关注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企业管理哲学应用不足、照搬照抄西方管理模式、文化建设较为形式化、队伍管理不人性等管理问题,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不系统、不成熟的状态,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经营。面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着手,尝试将阳明心学借鉴到企业文化管理领域加以研究和应用:一是运用企业文化管理、企业管理哲学基础理论,总结归纳阳明心学企业管理哲学思想,找出其应用价值。二是分析阳明心学企业管理哲学思想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构建阳明心学企业文化管理模型。三是对践行阳明心学的我国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实例验证阳明心学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价值。通过三个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发掘阳明心学中蕴含的管理思想,丰富阳明心学在企业文化管理领域的研究。同时,模型的构建可以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有价值的借鉴。这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复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梁子豪[10](2020)在《广西大型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这一话题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体育锻炼作为人们健康之路上的助力剂,且随着国家政策引导,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体育逐渐成为个人和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业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一部分,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体育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企业体育文化不仅可以提升职工的身心健康水平,改善职工生活方式,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强凝聚力、构建团结的企业文化氛围。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体育文化的建设不可忽略。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对广西大型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型企业体育文化发展的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广西大型企业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均未达到国家的要求(2)大部分企业都具备国家下发的文件制度,但普遍缺乏针对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制度和文件(3)企业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较强烈但缺乏专业体育人才的指导,导致缺乏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可参与的运动项目种类有限(4)广西大型企业普遍缺乏对体育精神文化的重视,缺乏对体育精神文化产生、共享、传播过程的掌控。(5)广西中烟围绕“馨文化”进行企业体育文化的建设,较其他企业,体育文化建设较为完善,但仍有不足之处;并提出发展对策:(1)通过与俱乐部、社区达成长期合作,解决场地不足、没有专业体育人才指导的问题。(2)企业需要重视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工作,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规划(3)加强体育精神文化的传播,通过多种媒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与普及有助于企业体育文化的建设。(4)增加体育活动项目的种类,优先发展技能要求较低、场地要求较低的运动项目,同时尽可能满足每一位职工的需求。(5)在构建企业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要做到“点面结合”。“面”指全面考虑体育文化构建的各个方面,“点”指找到关键点,以点带面,科学合理构建企业体育文化。广西大型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重点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拓宽经费渠道,合理使用经费;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会适当放权给协会和专业组织机构。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之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价值链视角下国际工程施工总承包属地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 |
1.3.1 论文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第2章 国际工程施工总承包属地化管理现状分析 |
2.1 基于价值链的国际工程施工总承包属地化管理主要内容 |
2.1.1 传统价值链原理 |
2.1.2 国际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价值链 |
2.1.3 国际工程施工总承包属地化管理主要内容 |
2.2 国际工程施工总承包属地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2.2.1 调查方法选择 |
2.2.2 市场定位存在的问题 |
2.2.3 工程投标存在的问题 |
2.2.4 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
2.3 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分析 |
2.3.1 组织支持力度较弱 |
2.3.2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
2.3.3 资源整合能力较弱 |
2.3.4 文化建设有待提升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际知名承包商属地化管理经验及启示 |
3.1 国际知名承包商属地化管理经验分析 |
3.1.1 瑞典斯堪斯卡(Skanska AB)公司 |
3.1.2 德国霍克蒂夫(Hochtief)公司 |
3.2 国际知名承包商属地化管理经验启示 |
3.2.1 改革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
3.2.2 建立健全管理控制制度 |
3.2.3 重视属地资源合理配置 |
3.2.4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国际工程施工总承包属地化管理应对策略 |
4.1 基于施工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属地化管理水平提升 |
4.1.1 加强组织构建,提供管理保障 |
4.1.2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内部控制 |
4.1.3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价值创造 |
4.2 基于施工企业外部价值链的属地化管理水平提升 |
4.2.1 提高属地配置,促进成本优化 |
4.2.2 加强供应考察,发挥比较优势 |
4.2.3 考虑业主需求,实现互利共赢 |
4.2.4 利用竞争资源,灵活调整战略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国际工程施工总承包属地化管理调查问卷(一) |
附录B 国际工程施工总承包属地化管理调查问卷(二)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 |
1.4.1 研究难点 |
1.4.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概述及研究基础 |
2.1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
2.1.1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的内涵 |
2.1.2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的功能 |
2.2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原则 |
2.2.1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
2.2.2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 |
2.3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档案文化论 |
2.3.2 杜邦布莱德利曲线模型 |
2.3.3 “同心圆说”及其理论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3.1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
3.1.1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
3.1.2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档案工作实践的需要 |
3.1.3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 |
3.2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
3.2.1 我国文化建设大环境是基础 |
3.2.2 档案领域的规范制度作保障 |
3.2.3 企业员工的安全需求为动力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
4.1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
4.1.1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人本思想渐显 |
4.1.2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果初见成效 |
4.2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现存问题 |
4.2.1 企业档案安全精神文化建设的氛围欠佳 |
4.2.2 企业档案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的水平偏低 |
4.2.3 企业档案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结构失衡 |
4.2.4 企业档案安全物质文化建设的资源有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
5.1 培育企业档案安全精神文化 |
5.1.1 增强档案安全管理上的影响力 |
5.1.2 推动档案安全宣传上的向心力 |
5.1.3 发挥档案安全观念上的感召力 |
5.2 践行企业档案安全制度文化 |
5.2.1 健全企业档案安全保护相关制度 |
5.2.2 制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监督机制 |
5.2.3 完善档案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标准 |
5.2.4 强化档案安全文化建设反馈制度 |
5.3 规范企业档案安全行为文化 |
5.3.1 成立档案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
5.3.2 加强档案安全教育及技能的培训 |
5.3.3 加大档案安全文化人才培养力度 |
5.4 打造企业档案安全物质文化 |
5.4.1 加强保障档案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 |
5.4.2 分阶段优化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环境 |
5.4.3 打造企业档案安全品牌形象与产品 |
5.5 研定企业档案安全技术文化 |
5.5.1 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档案保护技术 |
5.5.2 新型安全技术融入档案安全管理流程 |
5.6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的由来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核心概念与主要内容 |
(一)论文研究的核心概念 |
(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
五、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思想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 |
(一)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
(二)关于社会发展学说 |
(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
二、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 |
(一)世界的系统性构成 |
(二)系统的功能和要素构成 |
(三)系统论思想的启迪 |
三、马可﹒伊恩斯蒂的技术集成理论 |
(一)关于“技术集成”概念的提出 |
(二)集成创新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模式 |
(三)集成创新理论的启示 |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蓄思想 |
(一)兼容并蓄的哲学传统 |
(二)有容乃大的君子人格 |
(三)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
(四)兼容并蓄思想的启示 |
五、教育学中的整体性教育理论 |
(一)世界的整体性构成 |
(二)整体性理论的形成发展 |
(三)整体性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 |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历史前提 |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回顾 |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步探索阶段(1949年-1965年)——思政教育格局初建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曲折前进阶段(1966年-1978年)——片面强调阶级斗争 |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78年-1997年)——全国各地积极探索 |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提高阶段(1998年-2012年)——国家层面规范协调 |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集成创新成为可能 |
二、思想政治教育成就为集成创新提供可能 |
(一)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成为集成创新的基本内核 |
(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成为集成创新的技术手段 |
(三)便捷有效的教学平台成为集成创新的交互载体 |
(四)不断巩固的意识形态提供集成创新的理论自信 |
(五)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供集成创新的实现路径 |
(六)日趋完善的学科体系提供集成创新的专业支持 |
(七)软硬件的改善为集成创新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
三、思政教育基本经验为集成创新提供遵循 |
(一)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
(三)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
(四)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 |
(六)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现实之需 |
一、基础理论不强、学科发展受限 |
(一)基础理论发展不充分 |
(二)学科体系架构不健全 |
(三)学科的专业性不强、实操性不够 |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共识度不高 |
(一)莫衷一是的教育理念 |
(二)理念缺失所造成的影响 |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化较差 |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表述不统一 |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
四、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协同性较差 |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拓展 |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成为提高吸引力需要 |
五、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平台融合度不够 |
(一)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方兴未艾 |
(二)与现代技术融合尚处在探索阶段 |
(三)信息过载对主流信息的遮蔽 |
(四)现代教育技术冲击传统教学优势 |
(五)与现代技术高度融合成未来之需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基本框架 |
一、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基本面板 |
(一)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母版” |
(二)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鲜亮底色 |
(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领导力量 |
(四)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文化根基 |
(五)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价值导向 |
(六)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外部条件 |
二、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要素构成 |
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内在逻辑 |
(一)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起点 |
(二)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主线 |
(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支点 |
(四)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归宿 |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主要内容 |
一、目标体系的集成创新 |
(一)目标及其作用 |
(二)教育目标及其异化问题 |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
(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集成优化 |
二、任务体系的集成创新 |
(一)任务及其作用 |
(二)教育的根本任务 |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
(四)任务体系的细化明确 |
三、组织体系的集成创新 |
(一)组织及其结构 |
(二)教育行政管理组织的架构 |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组织 |
(四)组织体系的创新管理 |
四、学科体系的集成创新 |
(一)学科的内涵与作用 |
(二)“马学科”的领航功能 |
(三)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
(四)“马学科”的创新发展 |
五、课程体系的集成创新 |
(一)课程体系 |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集成创新 |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体系集成创新 |
六、教学体系的集成创新 |
(一)教学体系集成创新原则 |
(二)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 |
(三)教学场域的情景构建 |
(四)教学内容的取舍整合 |
(五)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
(六)教学效果的考核反馈 |
七、评价体系的集成创新 |
(一)种类繁多的教育教学评价 |
(二)不当评价造成的影响与危害 |
(三)教育教学评价的规范与整合 |
第六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路径选择 |
一、提升认识高度,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协同发力的大格局 |
(一)格局的内涵与价值 |
(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大格局的内在逻辑 |
(三)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的内容构成 |
二、扩大育人广度,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的全员育人大思政 |
(一)科学认识“大思政”的意蕴与特征 |
(二)认真贯彻落实十大育人体系 |
三、夯实学科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引领的社会科学体系 |
(一)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 |
(二)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 |
四、依托现代科技,培育信息化条件下的精准育人大数据 |
(一)学习信息思维转变思想观念 |
(二)依托数据资源丰富内容 |
(三)借助信息技术革新方法 |
五、净化社会风气,营造有利于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大环境 |
(一)顺应时代潮流,坚定政治方向 |
(二)优化社会环境,形成育人合力 |
(三)开展学风校风建设,美化学校育人环境 |
(四)弘扬优良家教家风,建构和谐成长环境 |
六、强化使命担当,实现教育强国和自由全面发展大目标 |
(一)坚定做到“两个维护” |
(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保障体系 |
一、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强领导 |
(一)百年辉煌造就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才能 |
(二)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群众的教育和动员 |
(三)中国共产党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经验 |
(四)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
二、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关键作用 |
(一)保证教育者先受教育 |
(二)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 |
三、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 |
(一)进一步加大高校经费投入,强化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 |
(二)加大专项发展资金支持,改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物质装备 |
(三)加大科研项目资金扶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水平 |
(四)加大师资培养资金支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 |
(五)加大红色研学资金支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认知能力 |
(六)积极筹措社会资金,给予思政课教师一定的专项补贴 |
四、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水平 |
(一)明确管理责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监督管理水平 |
(二)严抓专项检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
(三)深化重点督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
(四)强化整改责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
结语: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需要久久为功 |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施教过程 |
二、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是个复杂的渐进过程 |
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化推进 |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定有美好的前程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论 |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基本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企业文化理论 |
2.1.1 企业文化的概念 |
2.1.2 企业文化的特点 |
2.1.3 企业文化结构 |
2.1.4 企业文化的功能 |
2.2 企业文化诊断相关理论 |
2.2.1 企业文化诊断的定义 |
2.2.2 企业文化诊断的主要内容 |
2.2.3 企业文化诊断的方法 |
2.2.4 企业文化诊断方案设计思路 |
2.3 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理论 |
2.3.1 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义 |
2.3.2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
2.3.3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
2.3.4 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
第3章 WX集团企业文化诊断过程及结果 |
3.1 行业及WX集团概况 |
3.1.1 金融业发展近况 |
3.1.2 WX集团简介 |
3.1.3 诊断背景 |
3.2 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1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
3.2.2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汇总 |
3.2.3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选择 |
3.2.4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构建结果 |
3.3 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方法 |
3.3.1 层次分析法 |
3.3.2 模糊综合评估法 |
3.4 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4.1 权重的计算 |
3.4.2 确定评语集 |
3.4.3 确定单因素隶属度 |
3.4.4 综合评价 |
3.4.5 评价结果 |
3.5 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5.1 行为文化建设具体措施欠缺 |
3.5.2 精神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
3.5.3 制度文化建设不够健全 |
3.5.4 物质文化建设宣传不足 |
第4章 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方案设计 |
4.1 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
4.1.1 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
4.1.2 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 |
4.1.3 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
4.2 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具体方案 |
4.2.1 行为文化方案设计 |
4.2.2 精神文化方案设计 |
4.2.3 制度文化方案设计 |
4.2.4 物质文化方案设计 |
4.3 WX集团企业文化方案的实施 |
4.3.1 宣贯导入期 |
4.3.2 推广巩固期 |
4.3.3 评估调整期 |
第5章 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方案设计的保障 |
5.1 组织保障 |
5.1.1 建立人员构成多元化的考核小组 |
5.1.2 考核小组的工作需要有计划性 |
5.2 资金保障 |
5.2.1 设计保障资金预算制度 |
5.2.2 强化资金使用制度的设计 |
5.3 制度保障 |
5.3.1 建立企业文化管理基本法 |
5.3.2 强化企业文化管理督导 |
5.4 人员保障 |
5.4.1 做好人员文化培训工作 |
5.4.2 注重专业人才挖掘和使用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不足 |
6.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6)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分析 |
2.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要义诠释 |
2.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 |
2.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类型定位 |
2.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向度目标 |
2.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 |
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历史回顾 |
3.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渊源 |
3.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发展阶段 |
3.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宏观成就和向度之囧 |
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现状考察 |
4.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 |
4.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
4.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主要问题 |
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问题归因 |
5.1 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 |
5.2 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 |
5.3 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 |
5.4 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 |
5.5 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 |
6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彰显策略 |
6.1 凝练职业精神标签彰显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核心精神 |
6.2 打造职业文化载体增强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显示度 |
6.3 促进校企文化有效交流打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彰显路径 |
6.4 建立职业文化高效传播机制推进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深化 |
6.5 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浓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氛围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企业并购 |
2.1.2 企业文化 |
2.1.3 企业文化融合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河野丰弘的七要素说 |
2.2.2 企业文化的四层次结构 |
2.2.3 文化融合模型 |
2.2.4 文化融合的过程 |
2.2.5 企业文化评价指标 |
第3章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现状概述 |
3.1 KC公司简介与并购历程 |
3.2 KC公司组织结构 |
3.3 母子企业文化概述 |
3.3.1 母公司中国HN企业文化 |
3.3.2 子公司KC公司企业文化 |
3.3.3 中国HN与KC公司文化差异 |
3.4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现状 |
第4章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现存问题分析 |
4.1 企业文化测量量表 |
4.1.1 测量工具的选择 |
4.2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现状调查 |
4.2.1 访谈研究 |
4.2.2 问卷调查 |
4.2.3 问卷统计分析 |
4.2.4 调查样本描述 |
4.2.5 调查结果分析 |
4.3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现存主要问题 |
4.3.1 企业文化层面问题 |
4.3.2 企业管理层面问题 |
4.4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现存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
4.4.1 并购双方企业文化差异是根本原因 |
4.4.2 领导行为因素 |
4.4.3 员工行为因素 |
4.4.4 融合方式简单导致沟通不畅 |
第5章 并购企业文化融合成功经验借鉴 |
5.1 HT煤业公司文化融合案例 |
5.1.1 基本情况 |
5.1.2 可借鉴的经验 |
5.2 案例评价与启示 |
第6章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对策建议 |
6.1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的原则 |
6.1.1 专人负责、系统融合的原则 |
6.1.2 彼此尊重、充分沟通的原则 |
6.1.3 求同存异、传承创新的原则 |
6.2 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具体措施 |
6.2.1 做好文化融合过程管理 |
6.2.2 提高领导者文化融合的认知和能力 |
6.2.3 丰富沟通协调机制渠道 |
6.2.4 建立文化融合工作监督和调控机制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KC公司企业文化调查问卷 |
致谢 |
(8)WK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内容 |
2.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
2.1.2 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
2.2 企业文化相关理论 |
2.2.1 沙因的企业文化理论 |
2.2.2 大内的Z理论 |
2.2.3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测量模型 |
2.3 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理论 |
2.3.1 国外学者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
2.3.2 国内学者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
第3章 WK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WK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企业领导体制 |
3.1.3 企业组织架构 |
3.1.4 WK公司的企业文化 |
3.2 WK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
3.2.1 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践 |
3.2.2 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 |
3.2.3 行为文化建设的实践 |
3.2.4 物质文化建设的实践 |
3.3 WK公司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 |
3.3.1 精神文化建设调查结果 |
3.3.2 制度文化建设调查结果 |
3.3.3 行为文化建设调查结果 |
3.3.4 物质文化建设调查结果 |
3.4 WK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3.4.1 缺乏企业文化相关认知和知识 |
3.4.2 制度的执行不到位 |
3.4.3 员工参与度低,缺乏载体与典型 |
3.4.4 物质文化建设浮于表面,缺乏平台 |
3.5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5.1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引导与人才保障 |
3.5.2 传统的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束缚 |
3.5.3 缺乏传播载体和典型培养 |
3.5.4 企业文化建设未形成长效机制 |
第4章 WK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案优化 |
4.1 优化的原则与目标 |
4.1.1 优化的原则 |
4.1.2 优化的目标 |
4.2 精神层面优化 |
4.2.1 宣传企业文化理念 |
4.2.2 加强典型选树推广工作 |
4.2.3 加大企业文化人才培养力度 |
4.3 制度层面优化 |
4.3.1 完善并落实企业文化建设考核制度 |
4.3.2 建立制度文化审核制度 |
4.4 行为层面优化 |
4.4.1 深度策划文化活动 |
4.4.2 研制员工个人德行储蓄卡 |
4.5 物质层面优化 |
第5章 WK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 |
5.1.1 强化公司高层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
5.1.2 组建领导团队 |
5.1.3 强调领导带头责任 |
5.1.4 建立“三纵两横”职业成长通道 |
5.1.5 构建三级文化职责体系 |
5.2 强化宣传与动员 |
5.2.1 多渠道的进行宣传 |
5.2.2 多方位的进行动员 |
5.3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执行力度 |
5.3.1 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督导 |
5.3.2 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检查与考核 |
5.4 加强员工思想动态把控 |
5.4.1 深入开展EAP工作 |
5.4.2 建立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 |
5.4.3 推进文化基地建设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WK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调查问卷 |
(9)阳明心学管理哲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综述与研究 |
2.1 企业文化 |
2.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
2.1.2 企业文化的特征 |
2.2 企业管理哲学 |
2.2.1 企业管理哲学的研究发展历程 |
2.2.2 企业管理哲学的内涵 |
2.2.3 企业管理哲学的研究内容 |
2.2.4 企业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
2.3 现阶段企业管理哲学典型学派 |
2.3.1 企业管理哲学的典型学派分类 |
2.3.2 当前各学派管理哲学的应用现状 |
2.4 阳明心学管理哲学 |
2.4.1 王守仁及其阳明心学的哲学思想 |
2.4.2 阳明心学在企业管理应用的基本内容 |
2.4.3 阳明心学应用于企业管理哲学领域的意义 |
第3章 我国企业文化中阳明心学管理哲学应用现状分析 |
3.1 阳明心学管理思想文献描述性统计分析 |
3.1.1 研究方法——文献描述性统计分析 |
3.1.2 研究对象选择 |
3.1.3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3.2 阳明心学管理思想在企业文化中的应用统计分析 |
3.2.1 研究对象与方法的选择 |
3.2.2 研究内容分析 |
3.3 阳明心学在我国企业文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3.3.1 对企业管理哲学缺乏认知 |
3.3.2 对阳明心学缺乏管理领域创新 |
3.3.3 对阳明心学企业管理哲学的应用缺乏实践 |
第4章 基于阳明心学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型构建 |
4.1 模型构建的基本特征 |
4.1.1 以阳明心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基础 |
4.1.2 以“心即理”为核心 |
4.1.3 以“良知”反思为方法 |
4.1.4 以“致良知”为目标 |
4.2 模型构建的总体规划 |
4.2.1 构建原则 |
4.2.2 指导思想 |
4.2.3 全局规划 |
4.3 模型构建的基本架构 |
4.3.1 哲学架构 |
4.3.2 基本要素架构 |
4.3.3 运行流程架构 |
4.4 基于阳明心学企业管理哲学思想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型 |
第5章 B企业集团案例分析 |
5.1 B集团的简况 |
5.2 B集团阳明心学企业文化概述 |
5.2.1 文化背景层面 |
5.2.2 企业精神层面 |
5.2.3 企业实践应用层面 |
5.3 B集团建立阳明心学企业文化的具体措施及分析 |
5.3.1 文化背景层面构建的措施及分析 |
5.3.2 精神层面构建的措施及分析 |
5.4 B集团基于阳明心学管理哲学的文化建设总结 |
5.4.1 形成阳明心学文化背景是文化建设的基础 |
5.4.2 建立阳明心学管理哲学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核心 |
5.4.3 做好“良知”判断是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
5.4.4 运用阳明心学管理哲学指导实践是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10)广西大型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企业职工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2 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
1.1.3 广西大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界定 |
2.1 概念界定 |
2.1.1 企业体育文化 |
2.1.2 大型企业 |
2.2 研究综述 |
2.2.1 企业体育文化现状研究 |
2.2.2 关于企业体育文化的传播研究 |
2.2.3 关于企业体育文化作用的探讨研究 |
2.2.4 关于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
2.2.5 关于企业体育文化构建的研究 |
2.2.6 关于企业体育文化的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 |
2.2.7 运动项目对企业体育文化的影响的研究 |
2.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3.1 研究对象 |
2.3.2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广西大型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
3.1 企业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现状 |
3.1.1 广西大型企业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2 广西大型企业体育设施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3 广西大型企业体育环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2 企业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现状 |
3.2.1 体育传统现状调查与分析 |
3.2.2 体育规章制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3 企业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现状 |
3.3.1 体育观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3.2 体育风尚现状调查与分析 |
3.3.3 体育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
3.3.4 体育道德现状调查与分析 |
3.4 企业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 |
第四章 广西中烟个案分析 |
4.1 广西中烟体育文化建设基本情况分析 |
4.2 广西中烟的调查结果分析 |
4.2.1 企业的物质保障与职工满意度 |
4.2.2 中烟体育制度建设现状 |
4.2.3 中烟职工参与现状 |
4.3 制约与促进因素的对比分析 |
4.4 经验总结 |
第五章 广西大型企业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 |
5.1 建设广西大型企业体育文化的指导思想 |
5.2 建设广西大型企业体育文化的原则 |
5.2.1 整体性原则 |
5.2.2 动态性原则 |
5.2.3 适应性原则 |
5.3 建设广西大型企业体育文化的基本体系 |
5.3.1 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对策 |
5.3.2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对策 |
5.3.3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对策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之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A供电局企业文化认同度评价研究[D]. 黎竹茵. 广西大学, 2021
- [2]价值链视角下国际工程施工总承包属地化管理研究[D]. 唐蓓蓓.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 王雯洁. 河北大学, 2021(02)
-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D]. 尚明瑞. 兰州大学, 2021(09)
- [5]W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张樱.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6]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D]. 方桐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7]KC公司被并购中文化融合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清清. 西南大学, 2020(05)
- [8]WK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唐娜. 湘潭大学, 2020(02)
- [9]阳明心学管理哲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研究[D]. 张树恒.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2)
- [10]广西大型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梁子豪.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