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同步时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技术

GPS同步时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技术

一、电力系统GPS同步时钟应用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钱海亚[1](2021)在《孤岛微电网定频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微电网在配电电压水平上聚合了分布式电源和各类负荷,成为能够实现自我控制和管理的主动配电系统,提高了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新能源源接入电网的供电灵活性和可靠性。微电网的控制策略中,相对于主从控制而言,下垂控制因为极大减轻了微电网运行对高带宽通信网络的依赖,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优点在于无需任何通信线路就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间的有功和无功负荷分配,避免了部署通信网络的高额投资和维护成本。然而与常规电力系统的一次调频会造成系统的频率变化一样,下垂控制也是一种频率有差控制,由此带来了频率稳定性问题。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小型化和普及发展为低成本实现无下垂和锁相环环节的微电网分布式电源间的同步提供了可能。引入GPS同步能够实现微电网的恒定频率控制,从而彻底解决微电网频率稳定问题。本文针对孤岛微电网的频率稳定性和基于GPS的定频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以微电网详细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和分析为基础,对实现微电网定频控制所要解决的同步、功率分配和谐波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下垂控制的孤岛微电网建模及稳定性研究。建立了基于对等控制的孤岛微电网的详细小扰动状态空间模型,其中包含逆变器内外环控制器和滤波器的建模,以及线路阻抗以及负荷的详细建模。通过对不同控制参数下状态空间模型特征值的计算得到系统主导特征值的根轨迹曲线,从而分析下垂参数对系统的动态响应的振荡和阻尼特性的影响情况,为控制参数的选择提供指导。最后比较了阶跃扰动下所建立的状态空间模型与物理仿真模型响应特性的差异,并通过观察分析不同参数下特征值和时域特性的对应关系进一步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2.基于GPS同步的孤岛微电网定频运行技术研究。研究了实现定频控制所必须的解决的分布式电源同步问题,对基于GPS同步和相角下垂控制的微电网定频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推导并与传统下垂控制进行了比较,与传统频率下垂控制根据输出功率调整逆变器输出电压频率以实现负荷分配和逆变器同步不同,相角下垂控制根据输出功率通过对输出电压的相角进行直接控制来实现同样的目标,因此具有更快的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能出现的GPS通信中断提出了一种备用控制策略,保证了出现一个或多个分布式电源失去全局同步信号时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3.复杂负载条件下微电网的定频鲁棒控制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相角下垂控制框架和控制理论的电压鲁棒控制设计算法。该电压控制器的设计基于旋转坐标系,设计目标在于减小复杂负荷产生的谐波和负序分量对系统的影响。同时,设计过程中同样考虑了建模时可能出现的参数的不准确性、模型不确定性和未建模动态等不确定性因素对控制系统的影响,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被表示成传递函数的形式并作为约束考虑进控制器优化问题中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最后根据线性矩阵不等式理论求解鲁棒优化问题得到控制器参数,并通过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设计控制器的可行性。4.定频控制中分布式电源虚拟阻抗的分析与实现。对基于GPS控制策略的相角下垂控制策略和V-I下垂控制策略的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现有的这两种控制策略其实均可以看成不同形式的虚拟阻抗控制策略。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虚拟阻抗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微电网小信号模型,既考虑了稳定性约束,又考虑了电能质量要求。通过自适应暂态阻抗调整,增强了大扰动和电网故障时的系统稳定性。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案的系统性能和故障穿越能力。5.基于一致性协议的分布式电源功率分配优化。提出了一种两层次虚拟阻抗控制策略,下层为基本虚拟阻抗控制,上层为自整定阻抗控制。虚拟电阻的整定过程不需要任何关于实际阻抗信息,且每个DG只需要与其相邻的DG进行通信。一次完整的整定过程即可以保证即使通信网络发生中断,只要负荷不发生剧烈变化就可以保证有功和无功负荷的合理分配。且即使负荷发生较大变化,整定后的虚拟阻抗仍然能够大幅度超越现有控制策略的功率分配性能。同时为了保证整定过程中,通信网络的延迟不会破坏微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建立并研究了基于时滞微分方程的微电网动态模型,通过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宋昱辰[2](2020)在《面向远距离时钟同步的电力系统时钟系统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依托统一的时钟同步系统。随着电力系统开展“三型两网”的建设,更多智能化、分布式装置接入电网,电力系统中部分装置的时钟同步精度需要达到纳秒级。针对传统的远距离时钟同步方式无法满足时钟同步尤其是远距离时钟同步高精度要求这一情况,本文研制了一种面向远距离时钟同步的电力系统时钟系统,该系统与传统时间同步设备相比精度和稳定性更高。对比多种时钟同步方式,通过PTP协议实现时钟同步可以达到更高的精度,但是PTP协议应用于以太网的时钟同步随着同步距离的提升需要多个交换机,成本上升的同时精度也急剧下降。本文结合电力系统成熟的SDH网络,提出通过PTP over SDH实现远距离高精度时钟同步方式的方案。本文研制的时钟同步系统还包含卫星时钟同步、B码时钟同步、基于PTP/NTP/SNTP协议的网络时钟同步。多种同步方式互备,可以满足电力系统各个场景的应用要求。本文研制的时钟同步系统主要包含卫星信号接收模块、时间频率同步模块和电源模块。卫星信号接收模块实现接收GPS/BD卫星信号的功能。时间频率同步模块采用了“FPGA+ARM”的硬件架构,论文对该模块各种时钟同步方式的硬件设计进行综合阐述,介绍了各种核心芯片及辅助电路等。其中,PTP over SDH依靠FPGA结合E1信号转换芯片实现PTP协议在SDH网络内的E1信号传输。电源模块为时钟系统进行供电,设计的整体电源网络经过了仿真验证及去耦处理。时钟同步系统选用恒温晶振作为频率源,本文对晶振老化漂移进行误差分析,采用了外部标准频率结合锁相环的频率漂移控制方案,介绍了锁相环的硬件设计。对于缺乏外标频的情况,本文采用了北斗信号结合卡尔曼滤波和PID控制对晶振进行频率驯服的控制方案。两种方案经过测试验证均对晶振的频率控制有良好的效果。在无外标频且北斗信号丢失时,时钟同步系统采用卡尔曼滤波对晶振频率漂移进行预测及修正,完成时钟同步系统的守时。针对时钟同步系统的PCB设计,本文进行了层叠、走线、布局等设计,综合考虑了PCB信号完整性及电源完整性。最后,本文对于研制的时钟同步装置进行相关测试,包括各种时钟同步方式的精度测试,报文通信的测试以及守时功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的时间同步方式均工作正常,指标精度可以达到典型值;PTP over SDH精度可以满足电力系统远距离同步的时间精度要求;晶振守时精度可以在卫星信号丢失情况下保持较高。

贺云[3](2020)在《智能电网故障录波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部分,故障录波器集成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等,记录电网故障发生时的现场实时数据信息,可用于分析故障起因、定位故障发生位置等,是及时处理故障以减少损失和完善电网配置和管理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解决传统录波器设计复杂、系统功能集中负荷大的缺点,设计一套新型分布式低功耗高同步精度的录波指示器系统,同时以GPS和外部晶振产生高精度时钟以实现三相电流的同步采集。本文主要完成了下列工作:首先,根据国内外故障录波器的发展现状,分析故障录波器的性能要求和技术重点,特别是针对传统前后台模式微机型故障录波器可靠性低、难以长期运行、功耗高等缺点,选用意法半导体的STM32L4+系列32位微控制器作为核心,设计一款新型分布式、低功耗、高同步精度的故障录波器,用于智能电网接地故障和短路故障等采样录波监测。录波指示系统由5个模块化终端组成,包括一个监测单元、一个数据汇集单元和三个采集单元。各单元中的GPS、4G、Lo Ra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于设计、安装、替换和维修等。在各单元的硬件电路设计中,完成了低功耗微控制器(STM32L4R5ZIT6)外围电路、取电电路、数据采集和存储电路、Lo Ra和4G通讯电路、GPS授时和接口电路、LED故障指示电路等设计工作。其中,采集单元和汇集单元拥有同样的Lo Ra模块,通过Lo Ra局域网实现工况信息、线路低电流、模块电池低电压、参数修改等事件信息交互。云端主站服务器用于接收采集单元的实时数据和发送控制命令到汇集单元。当监测装置发现零序电压异常,可能意味着配网中发生接地故障,它将向云端服务器发送召测指令,由服务器召测各采集节点的录波数据。该系统能够满足中性点接地方式各异的配电网络对于接地故障的监测判断。此外,由于电网数据分析时对各终端设备尤其是三相电流采集单元的同步性要求极高而以往产品的同步采集性能并不甚理想,本文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钟信号和晶振时钟信号精度互补的特点,将晶振信号作为MCU的时钟源,利用GPS时钟校准MCU定时器产生的1Hz信号实现微秒级高精度时钟,进而实现3个传感器单元对配电网三相电流的精确同步采样,同步误差达到微秒级。再次,在软件功能方面,实现了故障录波器整体功能流程,包括配电网三相电流和变电站零序电压的采集与存储、故障数据和工况信息的召测和上传、Lo Ra和4G通讯交互、故障LED指示、GPS校时和高精度时间戳实现、超级电容和电池低压处理等。最后,完成系统样机调试和功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故障录波器各模块单元运行正常可靠,功能实现符合设计需求,同步精度达到微秒级。本文所开发的故障录波指示装置具有结构紧凑、环境适应性强、造价低、功耗低、同步精度高等优点,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沈志辉[4](2020)在《岩盐化工园区电网故障检测装置的设计》文中提出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冲击性负荷会引起电网电压的波动、波形畸变,产生不平衡电流,增加用电设备能耗,严重会导致设备损毁,不利于园区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本文主要针对岩盐化工园区生产负荷的用电冲击性而设计的一款电网故障检测装置。将园区配电网每条输电线作为一个网络测试节点,利用接入节点的检测装置实时监测各个测试节点的实时电网状态。将实测电网数据通过4G网络上传至服务器,再由云服务器做进一步的故障分析。每个测试节点上都装有一个检测装置,而该配电网测试网络的各个节点的检测装置由GPS统一授时实现全网的数据同步采集,因此GPS丢星与否与本地时钟的互校验保证了同步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了测量误差。采用SD卡存储管理采集的录波数据并且需要上传的数据缓存于SDRAM中以此缓解CPU的计算压力。多维S变换算法与卡伦鲍尔变换方法的故障暂态特征提取并上传至服务器,用于后续电网的故障判断。该装置已安装于淮安电网明远路,经九个月的运行,系统工作稳定,性能指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张宗超[5](2020)在《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活条件的发展,一些非线性负荷和分布式电源大量的接入配电网系统中,造成了潮流的双向流动,对电能的污染增加,严重时超过了的允许限度。电能质量的好坏会影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优质的电能有利于确保电网和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有利于提高产品生产的质量,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为了能够系统地分析和研究电能质量,提高电能质量,找出导致电能质量所存在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必然需要对电能质量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目前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大多数是局部单点测量,测量的结果只反映局部系统运行状态,但是测量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时间标记和联系,缺乏准确性。对不同地点的电网信号采样时提出基于GPS同步采样的方法,实现对异地电能质量参数的同步测量与分析,系统实时的掌握全网的运行状态。为了实现不同地点的同步采样,提出了基于GPS的同步采样方法。利用GPS高精度的秒脉冲信号(Pulse Per Second,PPS)启动主控芯片外部中断,触发不同地点的采样装置,对三相电压电流信号进行同步采样。同时ADC转换器将采样得到的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转换,再把这些数据打上记录世界时钟的标签实现设备的同步采样和测量。在整个同步采样过程中,先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得到电压、电流有效值,然后利用傅里叶变换得到了电压、电流的相位,准确的获得电压、电流矢量。对于电能质量检测装置的设计实现,先从电能质量参数的检测算法上进行了说明。介绍了主要稳态电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其中闪变检测采用的是现有的IEC平方闪变检测方法。对于谐波检测来说,由于FFT的计算效率较高,在嵌入式系统DSP中能够方便的实现,所以在FFT算法上提出了基于4项莱夫-文森特窗(Rife-Vincent,RV)窗的多谱线插值FFT改进算法。推算出谐波的频率、幅值和相位的计算表达式,通过曲线拟合函数推出了既简单又实用的插值修正表达式。然后对弱信号以及复杂的谐波信号进行相应的仿真计算,并同几个典型的加余弦窗函数FFT算法对比,发现4项RV(Ⅰ)窗函数FFT算法在计算谐波参数时的准确性较好,可以很好的抑制非整周期采样造成的长范围泄露问题,而多谱线插值FFT改进算法可以有效的对短范围泄漏进行修正。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设计了电能质量检测装置。该系统在基于GPS时钟信号同步采样和各电能质量测量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了ADC+DSP+MCU的硬件构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根据模块化的思想进行了设计,并对测量结果和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吴玉锋[6](2020)在《面向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生产生活中,电力系统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兴起,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电力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时间同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智能电网的精度要求。基于这一基本情况,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高精度时间同步策略用以提高现有的时间同步精度并依托于硬件平台加以验证。本文首先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应用较广泛的几种时间同步方式的理论原理和应用场景,并对其优劣势进行了比较,最后分析IEEE1588协议的优势所在;随后针对以太网络中IEEE1588协议应用的缺点,提出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IEEE1588 over SDH的时间同步策略。论文在IEEE1588协议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FPGA的硬件平台验证方案。为保证FPGA芯片正常工作,论文根据验证方案需求选定了合适的FPGA芯片,同时通过功能不同将FPGA验证方案模块化,主要分为时钟单元、晶振补偿单元、算法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IEEE1588算法单元和外部通信单元。时钟单元负责为验证平台提供不同频率的工作时钟;晶振补偿单元对从时钟设备的时钟源频率偏差进行补偿;算法处理单元对时间误差进行滤波处理;数据处理单元为算法单元提供通用数据收发接口;IEEE1588算法单元则包括最佳主时钟算法和端口状态机的实现;外部通信单元主要用于输出时间信息或外部设置本地时钟属性集。在完成基本功能的仿真后,论文分析了时间同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类型,包括时钟源的漂移累积误差、传输介质的抖动误差以及时间戳截取的误差,并对上述误差采取了优化方法。时钟源的频率误差可以使用晶振补偿模块进行处理;针对传输介质抖动误差的误差随机性,决定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结合单神经元PID控制进行优化;时间戳截取误差可以考虑优化报文发送过程。论文的最后对硬件平台进行了实际功能测试,并以PMU设备为测试对象测试长距离时间同步精度,测试结果符合电力系统精度要求,可以用于例如广域测量系统或站间纵联差动保护等场景;同时对论文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法。

钱斌,蔡梓文,肖勇,张恒,彭曙蓉,苏盛,曹一家[7](2020)在《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攻击研究综述》文中指出传统上,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主要依赖基于安全边界的纵深防护体系,对其他形态网络攻击考虑不足。分散分布的电力监控系统高度依赖时间同步系统进行电网的监视与保护控制,卫星时间同步攻击可诱骗时间同步装置输出错误的时钟同步信号,造成时间紊乱,并通过电力监控系统工作机制造成攻击破坏后果。分析了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的机制与时间同步欺骗攻击原理,结合典型电力监控系统工作机制,分析了时间同步攻击的危害模式和破坏后果,总结了应用各种检测技术检测和防护时间同步攻击的有效性,最后结合最新时间同步装置技术规范和不同电力监控系统对时间偏差的容许范围,分析了新规范对不同类型电力监控系统时间同步攻击防护的有效性。

刘旸[8](2019)在《基于多点监控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网、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不断推进,配电网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也得以迅猛发展。由于配电网属于电力系统末端,直接面向用户,是服务民生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线路故障后会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加速电力设施绝缘老化,长时间会烧毁设备,更严重的会使电网瞬时崩溃,直接导致重点区域大规模停电,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实现配电网故障的高效、精准定位,切实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营造良好的供用电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配电网的主要特点和故障诊断理论,对比分析了利用行波原理定位配电网故障的多种方法,对照传统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点监控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通过仿真验算和结果评估,验证其对于提高故障测距精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给出了配电线路故障监测系统设计方案,研发出监测装置并完成试验运行。本文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了我国配电网发展状况和主要特点,分析配电网故障定位存在的实际问题。(2)研究了电力线路故障诊断理论,包括故障行波的产生原理、传播特性和故障暂态信号处理方法等,验证HHT信号分析法在配电网故障定位应用中的有效性和便利性。(3)分析传统单端、双端和三端故障测距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 一种基于多点监控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新方法,利用HHT信号分析法获取行波瞬时频率-时间图,筛选多点监控装置监测到的初始行波时刻值,进行测距验算。(4)借助MATLAB仿真软件对多分支配电线路进行单相接地故障仿真,对得的多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验证提出的基于多点监控的故障定位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行波故障定位方法,测距精度显着提高。(5)设计多点监控故障定位系统的软、硬件方案,研究了电流互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数据通信模块等工作原理,对多点监控装置的现场应用情况进行说明,通过实验诊断结果证明多点监控故障定位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张润生[9](2019)在《化工生产区域电网智能安全监测系统》文中提出化工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化工设备还是化工工艺都对电力系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化工企业的DCS系统就需要稳定可靠的电源,电解电镀的过程需要小电压大电流的直流供电系统,面对化工园区各种化工企业的用电不同特性,则需要更智能的电力监管系统。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主干网络普遍使用SCADA和WAMS系统,而配电网络的监控相对滞后。本文主要针对化工园区配电网故障,提出了一种监测系统。利用配电网络各个节点的轻型同步相量测试装置,监测各个节点的电网状态,将疑似故障数据通过4G网络上传给服务器,同步相量在云平台中进行深度学习,进一步判断故障。而该套系统的主要装置就是各个节点的轻型相量测试单元。μPMU利用GPS同步授时,实现全网的同步相量采集,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获得频域数据,将频域数据通过决策树进行预判断,疑似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同时上传到云服务器。前端数据的预处理可以过滤掉绝大部分的正常数据,减缓了存储压力和无线传输压力,降低了网络瘫痪的可能。该套录波终端内置了机器学习算法,全新性的判断故障数据,同时简化了传统的PMU结构,大大节省了终端成本,使配电网得以大量应用成为可能,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辛正祥[10](2019)在《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研究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线路双端必须配备高精度和高稳定度的实时时钟,且双端时钟必须保持绝对同步。同时,行波波速的不确定性对测距精度有较大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基于绝对时间同步和基于相对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基于相对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法在无需外部同步装置对双端时钟对时条件下,即可获取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绝对时刻,实现双端故障测距。本文采用光纤作通信通道,给出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行波故障定位方案。方案中提出了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和消除波速影响的行波测距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行波测距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光纤通信在故障测距中的应用现状,提出将光纤通信与行波测距原理结合实现故障定位思路。2.对基于绝对时间同步和基于相对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法的原理分别进行阐述,分析两种方法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评价。最终选取光纤作为通信通道,提出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行波故障定位方案。3.分析所提定位方案的整体测距系统结构,并提出方案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专用通道和复用通道下脉冲信号的传输时延以及时延的测定方法,并对脉冲信号的选取和工作方式作详细分析。4.提出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该方法在线路两端分别配备信号收发信装置,利用两端得到的时间信息分别进行测距。将两端测距结果取平均值,得出最终测距结果,提高测距精度和可靠性。5.提出消除波速影响的行波测距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初始行波和脉冲信号的时间差作为故障区段判别依据,进而利用公式消去波速参数,最终得到不含波速的测距公式,消除了波速对测距结果的影响。6.搭建了220kV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模型以及点对点光纤通信系统模型。计算分析不同故障距离下的故障行波特性,并验证了本文所提两种定位方法的准确性和通用性。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无需双端对时条件下实现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测距精度满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要求。利用文中所提消除行波波速的测距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测距精度,测距可靠性高。本文所提的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故障定位方案在工程中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利用GPS同步方式的双端测距方法配合使用,两种方法能够保证测距结果的可靠性,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二、电力系统GPS同步时钟应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系统GPS同步时钟应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孤岛微电网定频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依赖通信网络的孤岛微电网控制策略
        1.2.2 基于下垂特性的孤岛微电网控制策略
        1.2.3 孤岛微电网的定频控制策略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对等控制的孤岛微电网建模及稳定性研究
    2.1 引言
    2.2 基于对等控制的孤岛微电网模型的建立
        2.2.1 电压源逆变器的状态空间模型
        2.2.2 电力线路和负荷的状态空间模型
        2.2.3 完整的微电网状态空间模型
    2.3 孤岛微电网状态空间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2.3.1 孤岛微电网状态空间模型的根轨迹分析
        2.3.2 孤岛微电网动态模型的时域仿真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GPS同步的孤岛微电网定频运行技术
    3.1 引言
    3.2 微电网分布式电源控制GPS同步技术
    3.3 基于GPS同步的DG相角下垂控制策略
    3.4 基于相角下垂和辅助P-f下垂的DG定频控制
        3.4.1 DG定频控制策略总体框架
        3.4.2 GPS时钟和相角同步模块
    3.5 算例分析
        3.5.1 阶跃负荷变化和拓扑改变时的微电网运行特性
        3.5.2 GPS信号中断和恢复时的微电网运行特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杂负载条件下微电网的定频鲁棒控制
    4.1 引言
    4.2 基于GPS同步的鲁棒控制系统总体架构
    4.3 电压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4.3.1 基于VSI的分布式电源状态空间模型
        4.3.2 电压鲁棒控制器优化问题的建立
    4.4 采用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微电网小信号模型
        4.4.1 相角下垂控制器的小信号模型
        4.4.2 电压控制回路的小信号模型
        4.4.3 微电网网架的小信号模型
        4.4.4 完整的微电网小信号模型
    4.5 算例分析
        4.5.1 含鲁棒控制器的微电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4.5.2 存在非对称和谐波负荷时的微电网运行特性分析
        4.5.3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断开过程分析
        4.5.4 微电网控制策略的硬件在环实验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定频控制中分布式电源虚拟阻抗的分析与实现
    5.1 引言
    5.2 虚拟阻抗控制与现有定频控制策略的比较
        5.2.1 分布式电源间的功率分配机制
        5.2.2 虚拟阻抗控制与相角下垂控制的对比
        5.2.3 虚拟阻抗控制与V-I控制的对比
    5.3 基于自适应分层虚拟阻抗控制的微电网定频控制
        5.3.1 基本虚拟阻抗控制回路
        5.3.2 自适应扰动控制回路
    5.4 定频控制微电网的虚拟阻抗设计
        5.4.1 含虚拟阻抗控制的DG状态空间模型
        5.4.2 关于虚拟阻抗的系统动态和稳定性边界
        5.4.3 关于虚拟阻抗的电压调整和功率传输边界
        5.4.4 微电网虚拟阻抗控制器的实现问题
    5.5 算例分析
        5.5.1 现有相角下垂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
        5.5.2 虚拟阻抗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
        5.5.3 虚拟阻抗控制下微电网的抗大扰动能力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一致性原则的分布式电源功率分配优化
    6.1 引言
    6.2 输出阻抗不匹配时的微电网功率分配
    6.3 基于一致性原则的自整定虚拟阻抗控制策略
    6.4 控制系统时滞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6.4.1 虚拟阻抗控制器模型
        6.4.2 微电网的状态空间模型
        6.4.3 微电网状态空间模型的根轨迹分析
    6.5 仿真算例分析
        6.5.1 采用现有基于GPS同步的定频控制策略微电网动态特性
        6.5.2 采用自整定虚拟阻抗控制的微电网动态特性
        6.5.3 考虑通信延迟后自整定虚拟阻抗控制微电网的动态特性
        6.5.4 出现通信中断时自整定虚拟阻抗控制微电网的动态特性
    6.6 硬件在环实验分析
        6.6.1 考虑通信延迟的微电网硬件在环实验
        6.6.2 考虑通信中断的微电网硬件在环实验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面向远距离时钟同步的电力系统时钟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时钟同步方式的研究内容
        1.2.1 GPS/BD卫星时钟同步
        1.2.2 有线时钟同步
        1.2.3 网络时钟同步
    1.3 论文安排
第二章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IEEE1588协议及远距离时钟同步授时方案
        2.1.1 IEEE1588协议时钟类型
        2.1.2 时钟同步报文
        2.1.3 IEEE1588协议时钟同步过程
        2.1.4 IEEE1588时间戳位置意义
    2.2 PTP over SDH
    2.3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4 整体硬件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3.1 卫星信号接收模块
    3.2 时间频率同步模块
        3.2.1 ARM芯片及ARM最小系统
        3.2.2 FPGA芯片及相关配置
        3.2.3 B码时钟同步的硬件设计
        3.2.4 NTP网络时钟同步的硬件设计
        3.2.5 PTP网络时钟同步的硬件设计
        3.2.6 PTP over SDH时钟同步的硬件设计
    3.3 电源模块
        3.3.1 电源网络设计及仿真
        3.3.2 去耦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晶振频率控制
    4.1 恒温晶振介绍及误差分析
        4.1.1 晶振参考指标
        4.1.2 晶振秒误差
    4.2 基于外部标准频率源的数字锁相环
        4.2.1 10M鉴相电路
        4.2.2 低通滤波器
        4.2.3 低通VCO压端控制
    4.3 基于北斗信号的晶振频率控制
        4.3.1 卡尔曼滤波
        4.3.2 PID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时钟同步系统PCB及PI/SI设计
    5.1 时钟同步装置PCB层叠及走线设计
        5.1.1 PCB层叠设计
        5.1.2 PCB布线和布局
    5.2 时钟同步装置PCB信号完整性
        5.2.1 反射
        5.2.2 串扰
    5.3 时钟同步装置PCB电源完整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时钟同步系统功能指标测试
    6.1 数据收发功能测试
        6.1.1 PTP报文收发测试
        6.1.2 NTP报文收发测试
    6.2 通信指标测试
        6.2.1 GPS/BD卫星授时指标测试
        6.2.2 时钟同步系统守时功能测试
        6.2.3 多种同步方式通信指标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智能电网故障录波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故障录波器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故障录波器的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故障录波器的设计原则
    2.3 故障录波器的技术指标
    2.4 故障录波器总体框架
        2.4.1 系统硬件框架
        2.4.2 系统单元间通信网络
    2.5 通用硬件模块
        2.5.1 高性能MCU
        2.5.2 4G模块
        2.5.3 GPS模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故障录波器硬件电路设计
    3.1 引言
    3.2 各单元设计要点
    3.3 采集单元硬件选型及原理图
        3.3.1 导线感应取电和能量管理电路
        3.3.2 电流检测和数据采集电路
        3.3.3 本地数据存储
        3.3.4 数据通讯和本地控制网络
        3.3.5 MCU及其外围电路
    3.4 汇集单元硬件选型与电路设计
        3.4.1 太阳能取电和能量管理电路
        3.4.2 汇集单元其余电路
    3.5 监测单元硬件选型与电路设计
        3.5.1 电源电路
        3.5.2 零序电压采集电路
        3.5.3 监测单元其余电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故障录波器软件功能实现
    4.1 开发平台和软件功能总体结构
        4.1.1 软件开发平台
        4.1.2 系统软件功能总体结构
    4.2 采集单元功能实现
        4.2.1 系统时钟设置和调试串口程序
        4.2.2 电流采样及数据传输存储
        4.2.3 采样数据分析判断
        4.2.4 高精度时间戳实现
        4.2.5 工况信息采集与上传
        4.2.6 故障数据TCP/IP上传
    4.3 汇集单元功能实现
        4.3.1 参数修改
        4.3.2 汇集单元相关指令
    4.4 监测单元功能实现
        4.4.1 接地故障判断指标
        4.4.2 零序电压监测和接地故障记录存储
        4.4.3 其余功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硬件电路和软件功能测试
    5.1 硬件电路测试
    5.2 LoRa配置
    5.3 软件功能测试
        5.3.1 信号发生器和Arb Express
        5.3.2 采集单元数据判断
        5.3.3 接地故障召测
    5.4 高精度时间戳
    5.5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岩盐化工园区电网故障检测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结构概述
    2.1 系统针对性需求分析
    2.2 系统整体架构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电源设计
        3.1.1 DC-DC电源电路设计
        3.1.2 数字电源电路设计
        3.1.3 模拟电源电路设计
        3.1.4 4G模块电源电路设计
    3.2 LPC1788最小原理系统
        3.2.1 主控芯片LPC1788简介
        3.2.2 LPC1788外围电路
    3.3 ATT7022E采样电路设计
        3.3.1 计量芯片选型
        3.3.2 ATT7022E电压与电流采样电路
        3.3.3 ATT7022E的工作原理
        3.3.4 ATT7022E的电能质量计算原理
    3.4 ADS1278采样电路设计
        3.4.1 录波芯片选型
        3.4.2 ADS1278采集电路
        3.4.3 ADS1278的工作原理
    3.5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3.5.1 存储芯片选型
        3.5.2 FLASH扩展芯片选型
        3.5.3 SDRAM电路及工作原理
        3.5.4 FLASH ROM电路及工作原理
        3.5.5 SD卡存储电路及原理
    3.6 GPS同步授时电路设计
        3.6.1 LEA-6T-1-001功能描述
        3.6.2 GPS同步采集原理
        3.6.3 GPS时钟与本地时钟互校验的方法
    3.7 4G数据传输电路设计
    3.8 串口通讯电路设计
    3.9 系统整体装置
    3.10 装置现场调试
    3.11 边缘计算模型
    3.12 边缘计算的部署
    3.1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冲击负荷特性与影响分析
    4.1 电弧炉冲击负荷特性
        4.1.1 电弧炉负荷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4.2 电解铝冲击负荷特性
        4.2.1 电解铝负荷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冲击负荷的故障暂态特征提取
    5.1 S变换
    5.2 基于多维S变换和卡伦鲍尔变换的故障暂态特征提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性能测试与录波数据分析
    6.1 ATT7022E采样电路性能测试
    6.2 SDRAM缓存电路性能测试
    6.3 SD卡存储电路性能测试
    6.4 GPS模块电路性能测试
    6.5 4G模块电路性能测试
    6.6 ADS1278采样电路性能测试
    6.7 实时录波数据的频谱与功率谱分析
    6.8 装置的技术指标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一:装置检验检测报告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电能质量的定义及各指标
        1.2.1 电压偏差
        1.2.2 频率偏差
        1.2.3 三相不平衡
        1.2.4 电压波动与闪变
        1.2.5 谐波
    1.3 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的优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GPS同步时钟同步测量技术
    2.1 基于GPS时钟信号同步采样介绍
        2.1.1 GPS的授时原理
        2.1.2 基于GPS时钟同步采样
    2.2 电压矢量的测量
        2.2.1 电压有效值的计算
        2.2.2 电压矢量的计算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能质量的检测方法
    3.1 电压偏差检测
    3.2 频率偏差检测
    3.3 三相不平衡度检测
    3.4 电压波动与闪变的检测
    3.5 谐波检测方法
        3.5.1 莱夫-文森特窗
        3.5.2 多谱线插值算法
        3.5.3 基于莱夫-文森特窗多谱线插值FFT算法
        3.5.4 谐波仿真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系统的设计要求及组成
        4.1.1 系统设计要求
        4.1.2 系统的组成及整体框图
    4.2 模拟信号采集变换模块
        4.2.1 模拟信号调理电路
        4.2.2 模数转换电路
    4.3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4.3.1 SRAM和 FLASH外部存储电路
        4.3.2 DSP的数据传输
    4.4 数据管理模块
        4.4.1 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
        4.4.2 LCD液晶数据显示模块
        4.4.3 数据的存储模块
        4.4.4 GPS同步时钟模块
    4.5 电源模块
    4.6 系统硬件平台展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开发平台和设计原则
        5.1.1 CCS4.12软件开发平台
        5.1.2 软件设计原则
    5.2 主程序设计
    5.3 数据的采集处理模块
    5.4 SPI双向通信传输
    5.5 数据管理模块软件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能质量检测装置性能分析和误差分析
    6.1 电能质量检测装置性能分析
    6.2 电能质量检测装置误差分析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面向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技术分析
    2.1 卫星导航系统授时
        2.1.1 GPS授时
        2.1.2 北斗卫星授时
    2.2 有线方式授时
    2.3 网络对时协议授时
        2.3.1 NTP/SNTP授时
        2.3.2 IEEE1588 授时
    2.4 IEEE1588 优势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PGA的时间同步系统设计
    3.1 时间同步系统硬件架构
    3.2 硬件选型
        3.2.1 FPGA芯片
        3.2.2 电源模块
        3.2.3 晶振模块
        3.2.4 E1 接口芯片
    3.3 FPGA功能模块设计
        3.3.1 时钟模块
        3.3.2 MII接口模块
        3.3.3 报文处理模块
        3.3.4 端口状态机模块
        3.3.5 IEEE1588 协议栈模块
        3.3.6 外部通信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时间同步误差分析及优化
    4.1 IEEE1588 协议的精度影响因素
    4.2 链路不对称延时
        4.2.1 主从时钟建模
        4.2.2 滤波应用
        4.2.3 PID控制优化
        4.2.4 控制算法的FPGA实现
        4.2.5 控制算法仿真对比
    4.3 晶振补偿模块
    4.4 时间戳延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际测试与功能验证
    5.1 通信功能测试
        5.1.1 网络报文测试
        5.1.2 SDH通信测试
    5.2 同步指标测试
    5.3 算法性能测试
    5.4 实际场景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攻击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卫星同步时钟机制与时钟欺骗原理
2 时间同步攻击危害模式和后果分析
    2.1 集中分层式对时系统时间同步攻击
    2.2 分散分布式对时系统时间同步攻击
3 时间同步攻击防御识别技术
    3.1 基于电网视角的时间同步攻击检测技术
    3.2 基于时间跳变检测的时间同步攻击检测技术
    3.3 基于卫星信号的时间同步攻击检测技术
4 结语

(8)基于多点监控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现状
        1.2.1 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1.2.2 配电网故障定位存在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电力线路故障诊断理论基础
    2.1 行波的基本概念
        2.1.1 行波的产生
        2.1.2 波动方程
        2.1.3 波阻抗的特点
    2.2 行波传播特性
    2.3 行波的衰变
        2.3.1 行波衰减、变形的原因
        2.3.2 电晕对行波衰减、变形的分析
    2.4 行波测距法存在问题与发展
    2.5 故障信号处理
        2.5.1 凯伦布尔变换
        2.5.2 故障信号的选择
        2.5.3 HHT方法介绍
        2.5.3.1 EMD分解
        2.5.3.2 HILBERT变换
        2.5.3.3 HILBERT谱
        2.5.3.4 HHT特点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故障测距方法
    3.1 单端行波测距法
        3.1.1 测距原理
        3.1.2 误差原因及优缺点分析
    3.2 双端行波测距法
        3.2.1 测距原理
        3.2.2 误差原因及优缺点分析
    3.3 三端行波测距法
        3.3.1 测距原理
        3.3.2 误差原因及优缺点分析
    3.4 多点监控故障测距法
        3.4.1 多点监控故障测距法的步骤
        3.4.2 多点监控信息的时间基准
        3.4.3 多点监控故障测距法介绍
        3.4.3.1 故障区域判定
        3.4.3.2 故障测距算法
    3.5 本章小结
4 多点监控故障测距算法仿真验证
    4.1 仿真软件及分析步骤介绍
    4.2 仿真模型搭建
    4.3 单相接地金属性故障仿真
        4.3.1 多点监控故障测距法
        4.3.2 双端测距法
        4.3.3 故障初相角和过渡电阻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4.4 单相接地高阻性故障和间歇性故障仿真
        4.4.1 高阻性故障
        4.4.2 间歇性故障
    4.5 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多点监控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5.1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施
        5.1.1 重要部分的选取和组成
        5.1.2 硬件结构小结
    5.2 系统软件功能及结构
        5.2.1 数据采集部分程序设计方案
        5.2.1.1 GPS同步时钟的软件设计
        5.2.1.2 分频计数器的软件设计
        5.2.1.3 A/D转换程序的设计
        5.2.2 数据处理程序的设计方案
        5.2.2.1 GPRS连接查询程序的设计
        5.2.2.2 故障定位的程序设计
        5.2.3 系统软件设计总结
    5.3 工程应用及效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化工生产区域电网智能安全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及终端硬件介绍
    2.1 故障诊断需求分析
    2.2 终端整体架构及技术路线
    2.3 终端硬件主控芯片STM32F767介绍
        2.3.1 STM32F767最小系统硬件电路
        2.3.2 STM32F767外围电路介绍
    2.4 终端电源设计和采样电路设计
        2.4.1 终端电源设计
        2.4.2 终端采样电路设计
    2.5 AD7767采样电路设计
        2.5.1 AD7767工作原理
        2.5.2 AD7767控制与通讯原理
    2.6 ATT7022E采样电路设计
        2.6.1 ATT7022E电能质量计算原理
        2.6.2 ATT7022E通讯原理
    2.7 SDRAM数据缓存设计
    2.8 SD卡数据存储设计
    2.9 GPS同步授时电路设计
    2.10 4G数据传输设计
        2.10.1 SIM7600CE模块电源设计
        2.10.2 SIM7600CE模块部分功能介绍
        2.10.3 SIM7600CE模块的SIM卡与状态指示灯
第3章 软件设计及调试
    3.1 终端整体软件规划
    3.2 AD7767软件设计及调试
        3.2.1 AD7767软件设计
        3.2.2 AD7767调试
    3.3 ATT7022E软件设计及调试
        3.3.1 ATT7022E软件设计
        3.3.2 ATT7022E实验室调试
    3.4 SDRAM软件设计及调试
        3.4.1 内存管理方式
        3.4.2 SDRAM在线调试
    3.5 SD卡软件设计及调试
        3.5.1 SD卡初始化及读写流程
        3.5.2 SD卡在线容量检测调试
    3.6 GPS软件设计及调试
        3.6.1 相量同步设计和统一授时
        3.6.2 GPS同步授时调试
    3.7 4G传输软件设计及调试
        3.7.1 SIM7600CE状态机设计
        3.7.2 4G状态机在线调试
    3.8 上位机软件介绍
第4章 数据处理及预判算法
    4.1 离散傅里叶变换
    4.2 决策树ID3算法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10)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行波测距技术研究现状
        1.2.2 通信系统在故障测距中的应用现状
        1.2.3 行波故障测距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3.1 本文所做的工作
        1.3.2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双端行波法故障定位原理
    2.1 基于绝对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测距
        2.1.1 测距原理
        2.1.2 对时方式
    2.2 基于相对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测距
        2.2.1 测距原理
        2.2.2 通道选择
    2.3 两种测距原理的比较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行波故障测距方案
    3.1 测距方案
        3.1.1 总体方案
        3.1.2 关键技术分析
    3.2 测定光纤通道时延
        3.2.1 专用光纤方式下的时延
        3.2.2 复用光纤方式下的时延
        3.2.3 通道时延测定方法
    3.3 脉冲信号的选择及工作方式
        3.3.1 脉冲信号的选择
        3.3.2 工作方式
    3.4 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
        3.4.1 测距原理
        3.4.2 计算故障距离
        3.4.3 故障定位流程
    3.5 消除行波波速影响的行波故障测距
        3.5.1 测距原理
        3.5.2 判断故障区段
        3.5.3 计算故障距离
        3.5.4 故障定位流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真验证
    4.1 仿真环境简介
    4.2 仿真建模
        4.2.1 仿真模型
        4.2.2 仿真模块及相关参数设置
    4.3 仿真验证分析
        4.3.1 光纤通道时延TC测定
        4.3.2 基于光纤时间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仿真验证
        4.3.3 消除波速影响的行波故障测距仿真验证
    4.4 两种方法测距精度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电力系统GPS同步时钟应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孤岛微电网定频控制策略研究[D]. 钱海亚. 东南大学, 2021(02)
  • [2]面向远距离时钟同步的电力系统时钟系统研制[D]. 宋昱辰.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3]智能电网故障录波器设计与实现[D]. 贺云.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岩盐化工园区电网故障检测装置的设计[D]. 沈志辉. 淮阴工学院, 2020(02)
  • [5]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技术研究[D]. 张宗超.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6]面向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吴玉锋.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攻击研究综述[J]. 钱斌,蔡梓文,肖勇,张恒,彭曙蓉,苏盛,曹一家. 电网技术, 2020(10)
  • [8]基于多点监控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D]. 刘旸.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化工生产区域电网智能安全监测系统[D]. 张润生. 淮阴工学院, 2019(06)
  • [10]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研究[D]. 辛正祥.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GPS同步时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