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电算化知识系列介绍(一) 会计电算化管理下的会计基础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王曦[1](2021)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实操培养策略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1年是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起始之年,同年国家发改委所公布的《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重点提到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必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因而职业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重要分支,能够很好的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特色,在社会对于会计岗位的软件技术能力要求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会计电算化专业对于学生的软件实操能力尚待提高。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论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以及研究课题所采用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对A区域中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构化访谈,获取到各类相关指标数据,分析当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实操培养现状;第三部分,作者从软件迭代层面、学校实训管理层面、教师技能培养层面、学生实操训练层面,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实操培养现状进行问题剖析;第四部分,作者结合国内外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实操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探索紧扣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认知水平的软件实操培养策略—课程体系改革策略、软件实操培养策略、实训基地建设策略;第五部分,作者对于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做出总结和反思,希望通过本文作者的研究和探索,为中职学校其他实操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参考。本论文研究内容的创新点在于:1.对调查数据进行六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对软件实操培养问题进行四个层面的问题剖析,进而从三个方向出发探索会计软件实操培养策略;2.结合目前最新的科学技术将翻转课堂、大数据云计算、3D模拟实训引入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为探索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实操培养策略提供新思路。
刘丽丽[2](2021)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研究 ——基于河北省Y校的实践》文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中职教育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其质量事关我国教育发展大局。教育质量依赖于教师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基于河北省Y校课程“诊改”实践,探究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建设与发展问题。首先,基于OBE理论,明确了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生成逻辑及目标遵从,确认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形成亦应遵循课程生成逻辑与目标。目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存在升学、就业、证书(证书制度)3重导向。据此,比较《会计基础》和《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标准》要求,发现不同导向下课程内容具有一定差异,需要中职专业教师予以适当增减。其次,调查了河北省Y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现实状况,确认中职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依然较弱。主要表现在:课程“诊改”认知仍不够全面,“诊改”实践能力依然不强,课程“诊改”适应能力、信息反馈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均未达到“较好”的状态。做好专业课程“诊改”工作,推进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专业教师持续提升课程“诊改”能力水平。再次,立足调查结果,按照国务院及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要求,并借鉴域外经验,遵循科学性、发展性和实用性3项原则,设计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框架,具体包括课程“诊改”认知、“诊改”实践、“诊改”适应、“诊改”反馈、“诊改”发展能力等5项一级指标,下设14个二级指标,可用于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建设与发展实践。最后,基于河北省Y校课程“诊改”实践,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建设与发展存在的弱项,提出了专业课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发展的行动建议,具体包括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提升实践功力、凝聚发展合力和寻求外部助力等5个方面,供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建设和发展课程“诊改”能力实践参考,供同类院校专业教师提升课程“诊改”能力借鉴。
李紫毅[3](2020)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层次高移趋势明显。与此同时,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诉求也愈加呈现高端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中职的吸引力正在下降。推进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对人才质量的生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课程体系的衔接作为课程实施的顶层设计,是中高职衔接的重中之基。本研究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仅针对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实施保障等方面来研究探索,深入探讨影响、制约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策略和改进措施。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问题是:(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不能准确的适应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2)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保障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的连续性,连贯性;(3)教学进程安排不科学,理论课和实训课存在脱节现象;(4)教学实施保障部到位,部能充分保障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从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以及院校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引起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问题的根本原因,经过科学分析与研究认为:(1)培养目标层次精准化,在中高职两个分阶段培养目标基础上,要有一个总的培养目标,这个总的培养目标对接职业标准;(2)课程设置结构规范化,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结合中高职专业自身体现的特点与属性,制定符合两者共同特点的课程标准,针对差异化的培养目标建立相关职业岗位群,通过不同层次知识结构的分析与研究,实现各个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尽快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3)教学进程安排合理化,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即使已经进入了高职院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涯,但是大多数都无法满足高职教育入学需求,因此应制定中高职各阶段合理化的相关联的教学进程;(4)教学实施保障系统化,教学离不开教师,中高职衔接需要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学生需要能够满足技能实训需求的实习实训设备,因此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着力建设“区域公共实训中心”。
滕飞[4](2019)在《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以及重要性》文中研究表明本篇文章首先对会计基础工作基本含义进行了概述,从会计基础工作实施能够促进企业文化思想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需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三个方面,对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及重要性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优化对策。
郑荣荣[5](2019)在《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在微观经济学领域中,完全竞争市场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市场,其竞争主体是大量的中小企业。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有着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可以说中小企业不仅提高了市场竞争的效率,也是现代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从我国中小企业目前会计制度建设的情况来看,大多管理者都将自己视为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者和监督者,使会计制度在设计与执行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无法发挥会计应有的管理职能,这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而,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开展优化设计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企业转型过渡的需要,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现行会计制度已无法满足经济业务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求,推进会计制度优化设计工作迫在眉睫。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对会计制度设计的框架展开研究,首先整理和分析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会计制度及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对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现状进行诊断,发现问题并查找原因;最后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所存在问题,提出会计制度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案与保障措施,使得公司会计制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有序可依。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该公司现行会计制度存在内容不完整、设计不规范两大类问题,且主要为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所导致;(2)该公司目前需要优化设计的部分包括会计组织系统、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报表体系以及会计电算化制度,具体优化设计的方法是建立健全和修改规范;(3)为确保会计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应从规范会计基础核算、加强“三流统一”、提高人员素质和升级改造会计信息系统四个方面着手实施保障。本文虽然只是针对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的会计制度优化设计进行研究,但是不仅能够帮助该公司解决现有问题,建立健全高效严密的会计制度,对于今后类似问题的中小企业研究也有很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严启岳[6](2018)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文中提出企业会计电算化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在企业会计的处理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随着它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为企业经济效益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而本文主要就是指出会计计算化在企业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解决办法对策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高玉青[7](2014)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整体水平,对于构建规范化的会计制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1996年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各单位及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提出了要求和示范,使得会计基础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水准。近年来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的《规范》是在1996年颁布的,很多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形势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面临的新问题层出不穷。笔者试图通过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研究唤起会计界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使企事业单位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对本单位经营管理带来的危害,对整个国民经济秩序带来的危害,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笔者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深入研读了相关会计法律法规,调研了一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现状,深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下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概念及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使大家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识。在明确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会计基础工作所面临的新环境,及其新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通过实地的调查分析,总结了一些单位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解决措施。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立足于新形势研究会计基础工作,并试图提出一些改进措施,推进会计基础工作向规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从本文的分析来看,解决会计基础工作在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进行自查自纠。其次应该从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总结经验,结合新形势下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新环境,总结《规范》中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内容,给有关部门修订《规范》提出合理化的意见。
冯少杰[8](2013)在《关于《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调研分析》文中提出会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发展信息化建设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财政监管是保障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然而相关的法规、条例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修订,尤其是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化领域的监督规范。为此,我国在不断的借鉴国际会计信息化成果的同时,加大力度推陈出新,在会计电算化的层次上更上一层。财政部会计司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领域是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其中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制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努力实现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信息化。基于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结合近年来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新进展、新要求和新特点,分析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市场需求,可以得出本文研究的目标是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给予规范;明确会计信息化相关概念的定义;重新界定和适当调整软件功能规范,并重点结合企业会计信息化服务有关内容展开研究,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重新结合新的信息化环境进行监督管理。本文的研究路径是在基于现有会计电算化监管制度的基础上,了解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并通过总结、分析,设计“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调研问卷”,通过问卷调研,确定新环境中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需要关注的新焦点。适时进行多点压力测试,基于深入的社会调研工作,完善修订《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草案稿)》,使调研结果既反映共性又体现特性,更好地符合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以及各级财政部门的需求。
张丰君[9](2012)在《会计信息化及其基础工作规范化分析》文中提出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会计工作的记录数据是经济信息的一部分,是会计业从出生就具备的特征。当前所说的会计信息化即会计现代化,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进入会计领域所产生的现代会计的高级形式。会计业产生至今,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手工模式、电算化模式、信息化模式。每一模式的发展,都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致的要求,本文,笔者从会计核算中的凭
陈旭[10](2012)在《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会计电算化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不同的企业单位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选择了不同方式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但由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从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入手,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二、会计电算化知识系列介绍(一) 会计电算化管理下的会计基础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电算化知识系列介绍(一) 会计电算化管理下的会计基础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实操培养策略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内容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内容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综合评述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中职学校 |
1.3.2 会计电算化 |
1.3.3 会计软件 |
1.3.4 教学课程 |
1.3.5 会计岗位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操培养现状 |
2.1 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实操培养现状调查 |
2.1.1 调查对象 |
2.1.2 调查方式 |
2.1.3 调查设计 |
2.1.4 问题分布 |
2.2 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实操培养调查结果 |
2.2.1 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调查情况 |
2.2.2 会计电算化调查分析统计情况 |
2.3 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实操培养问题总结 |
2.3.1 会计软件使用现状 |
2.3.2 会计软件教学目标 |
2.3.3 会计软件课程设置 |
2.3.4 会计教师师资队伍 |
2.3.5 会计考核评价体系 |
2.3.6 会计软件教学方式 |
第3章 中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操培养问题剖析 |
3.1 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软件迭代层面 |
3.1.1 会计软件种类繁杂 |
3.1.2 会计软件更新迅速 |
3.2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校实训管理层面 |
3.2.1 软件实操教育理念理解不足 |
3.2.2 软件实操培养策略不够完善 |
3.2.3 开展校企技能实训阻力较大 |
3.3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技能培养层面 |
3.3.1 教师教材培训内容有待创新 |
3.3.2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
3.3.3 教师职业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
3.4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实操训练层面 |
3.4.1 学生对于知识技能接受程度不高 |
3.4.2 学生传统技能实训中参与度较低 |
第4章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实操培养策略探索 |
4.1 课程体系改革策略 |
4.1.1 跟进企业会计软件迭代 |
4.1.2 建立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
4.1.3 探索软件实操培养策略 |
4.2 软件实操培养策略 |
4.2.1 软件实操总体思路 |
4.2.2 实训软件整体功能 |
4.2.3 软件实操教学总结 |
4.3 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
4.4.1 开发校企合作道路 |
4.4.2 探索企业会计实训 |
4.4.3 创新校企在线合作 |
第5章 结语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1 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2 调查问卷(毕业生卷) |
附录3 访谈问卷(教师卷) |
附录4 访谈问卷(毕业生卷) |
附录5 企业会计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6 企业会计员工能力调查问卷 |
致谢 |
(2)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研究 ——基于河北省Y校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教学“诊改”研究 |
1.3.2 课程“诊改”研究 |
1.3.3 教师能力发展研究 |
1.3.4 会计电算化专业特点研究 |
1.3.5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核心概念 |
1.5.1 中职学校 |
1.5.2 课程诊改 |
1.5.3 专业课程教师 |
1.5.4 教师课程诊改能力 |
第二章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目标向度 |
2.1 内部: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生成逻辑 |
2.1.1 OBE理论及其应用现状 |
2.1.2 OBE视域下的课程生成 |
2.1.3 OBE理论的“诊改”价值 |
2.2 外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三重导向 |
2.2.1 升学导向 |
2.2.2 就业导向 |
2.2.3 证书导向 |
2.3 差异:同门课程之间内容及标准比较 |
2.3.1 《基础会计》与《会计基础》比较 |
2.3.2 《会计基础》与《考试标准》比较 |
2.3.3 比较分析的结果与结论 |
2.4 目标: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向度 |
2.4.1 基于普通教育课程实施能力的分析 |
2.4.2 基于中职课程“诊改”要求的分析 |
2.4.3 基于中职教育三重目标要求的分析 |
第三章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现状调查 |
3.1 案例学校及专业 |
3.1.1 案例学校的基本情况 |
3.1.2 会计电算化专业情况 |
3.1.3 课程“诊改”实践情况 |
3.2 调查过程及方法 |
3.2.1 调查过程 |
3.2.2 调查方法 |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3.1 访谈对象情况 |
3.3.2 访谈内容编码 |
3.3.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教师课程“诊改”能力框架与能力发展 |
4.1 课程诊改能力框架的设计 |
4.1.1 设计依据 |
4.1.2 设计原则 |
4.1.3 框架内容 |
4.2 课程诊改能力现状分析 |
4.2.1 诊改认知能力 |
4.2.2 诊改实践能力 |
4.2.3 诊改适应能力 |
4.2.4 诊改反馈能力 |
4.2.5 诊改发展能力 |
4.3 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发展 |
4.3.1 激发内生动力 |
4.3.2 增强发展活力 |
4.3.3 提升实践功力 |
4.3.4 凝聚发展合力 |
4.3.5 寻求外部助力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前瞻 |
5.1 主要结论 |
5.1.1 确定了中职学校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目标向度 |
5.1.2 调查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现状 |
5.1.3 设计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框架 |
5.1.4 提出了中职教师发展课程“诊改”能力的行动建议 |
5.2 存在不足 |
5.3 研究前瞻 |
5.3.1 普及职业教育评价知识 |
5.3.2 创建职业教育改进学科 |
5.3.3 课程“诊改”能力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1 《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证书(初级)考试标准》 |
附件2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现状访谈提纲(面向中职任课教师) |
附件3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现状访谈提纲(面向校长、财经部主任、任课教师) |
致谢 |
(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中等职业教育 |
(二)高等职业教育 |
(三)中高职衔接 |
(四)课程体系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现有研究评述 |
五、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一章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
一、课程体系的架构 |
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 |
(一)政策依据 |
(二)理论依据 |
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调查 |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的调查 |
(一)调查的目的 |
(二)调查的实施 |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调查结果统计 |
(一)学生问卷情况统计 |
(二)教师访谈情况统计 |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
(一) 培养目标层次不清晰 |
(二)课程设置结构不规范 |
(三) 教学进程安排不合理 |
(四)教学实施保障不足 |
第三章 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现状的成因分析 |
一、政策层面 |
(一)中高职教育各自为政、管理机制不健全 |
(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亟待完善 |
二、社会层面 |
(一)社会对职业教育认知存在偏差 |
(二)行业对于职业教育参与度较低 |
三、院校层面 |
(一)中高职院校间缺乏沟通交流机制 |
(二)中职院校自身运行体制存在问题 |
(三)高职课程难以满足不同生源需要 |
第四章 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
(一)具有操作性 |
(二)突出差异性 |
(三)注重衔接性 |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
(一)培养目标层次精准化 |
(二)课程设置结构规范化 |
(三)教学进程安排合理化 |
(四)教学实施保障系统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4)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基础工作基本概述 |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及重要性 |
(一) 会计基础工作实施能够促进企业文化思想优化 |
(二)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需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
(三) 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性 |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优化对策 |
(一) 树立良好的思想理念 |
(二)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力度 |
(三) 优化会计基础工作方式 |
(四) 全面落实会计基础监管工作 |
四、结束语 |
(5)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实地调查法 |
1.3.3 经验总结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文献述评 |
3 相关理论基础 |
3.1 会计制度的相关界定 |
3.1.1 会计制度的概念 |
3.1.2 会计制度的分类 |
3.2 会计制度设计的相关界定 |
3.2.1 会计制度设计的概念及依据 |
3.2.2 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
3.2.3 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
3.2.4 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 |
3.2.5 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 |
3.3 会计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 |
3.3.1 机制设计理论 |
3.3.2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
4 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现状诊断 |
4.1 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简介 |
4.1.1 基本情况简述 |
4.1.2 企业组织架构 |
4.2 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现行会计制度概况 |
4.3 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存在问题 |
4.3.1 从内容的完整性来看 |
4.3.2 从设计的规范性来看 |
4.4 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1 客观原因 |
4.4.2 主观原因 |
5 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优化设计 |
5.1 会计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优化设计 |
5.1.1 财务经理 |
5.1.2 会计 |
5.1.3 出纳 |
5.2 会计科目优化设计 |
5.2.1 调整一级会计科目 |
5.2.2 启用辅助核算 |
5.2.3 补充科目使用说明 |
5.3 原始凭证优化设计 |
5.3.1 借款申请单 |
5.3.2 差旅费报销单 |
5.4 会计账簿与账务处理程序优化设计 |
5.4.1 会计账簿 |
5.4.2 账务处理程序 |
5.5 会计报表体系优化设计 |
5.5.1 营业收入明细表 |
5.5.2 主要项目现金流量明细表 |
5.5.3 往来款项明细表 |
5.6 会计电算化制度优化设计 |
5.6.1 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
5.6.2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
5.6.3 规范操作管理制度 |
6 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优化设计的保障措施 |
6.1 规范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
6.1.1 强化管理层的监督与指导作用 |
6.1.2 严格凭证的审核与管理工作 |
6.2 加强“三流统一” |
6.2.1 业务流 |
6.2.2 信息流 |
6.2.3 资金流 |
6.3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整体水平 |
6.3.1 对管理层进行会计相关培训 |
6.3.2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
6.4 升级改造会计信息系统 |
7 结论与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6)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实现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
1.1 提升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水平 |
1.2 提升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
1.3 降低会计人员会计工作负荷 |
2. 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
2.1 会计电算化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
2.2 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深入性认识 |
2.3 软件的安全性需要提升 |
2.4 会计电算化软件覆盖范围不全面 |
2.5 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功能较薄弱 |
3. 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的对策 |
3.1 注重会计电算化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
3.2 强化对会计电算化运用的深入认识 |
3.3 提升电算化软件的安全和保密性 |
3.4 拓宽会计电算化软件覆盖的工作范围 |
3.5 加强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功能的开发 |
4. 总结 |
(7)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成果 |
1.3.1 结合传统会计的研究成果 |
1.3.2 结合会计信息化的研究成果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会计基础工作概述 |
2.1 会计基础工作的概念及内容 |
2.1.1 会计基础工作的概念 |
2.1.2 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 |
2.2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内容 |
2.2.1 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规范 |
2.2.2 对会计核算的规范 |
2.2.3 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的规范 |
2.2.4 对会计电算化的规范 |
2.3 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
2.3.1 经济管理环境的新变化 |
2.3.2 法律制度环境的新变化 |
2.3.3 信息系统的新变化 |
第3章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分析 |
3.1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问题分析 |
3.1.1 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的配备不合理 |
3.1.2 会计核算不规范 |
3.1.3 会计档案管理不符合规定 |
3.1.4 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
3.2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3.2.1 对会计基础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
3.2.2 内部监督力度不够 |
3.2.3 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
3.2.4 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执行不到位 |
3.2.5 现代化会计手段不能有效地利用 |
3.3 新形势下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意义分析 |
3.3.1 新经济环境的要求 |
3.3.2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 |
3.3.3 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
第4章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分析 |
4.1 加强各方面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 |
4.2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
4.3 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会计监督 |
4.4 加强外部会计监督 |
4.5 重视信息化建设,使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 |
4.6 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M 科技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 |
5.1.1 自查活动工作安排 |
5.1.2 自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
5.2 整改措施 |
5.2.1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
5.2.2 加强内部监督 |
5.3 整改成效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8)关于《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调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日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第2章 理论基础、概念界定与我国相关法规回顾 |
2.1 会计理论 |
2.2 信息化理论 |
2.3 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及会计信息属性 |
2.4 我国电算化(信息化)相关法规条文回顾 |
第3章 《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调研设计与实施 |
3.1 调研的对象、内容与方法 |
3.2 调研的问卷设计 |
3.3 调研的实施 |
第4章 《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的统计分析 |
4.1 会计信息化软件功能与服务分析 |
4.1.1 会计信息化软件 |
4.1.2 会计信息化软件服务 |
4.2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情况分析 |
4.2.1 会计信息化软件的选择与维护 |
4.2.2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展与实施效果 |
4.2.3 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 |
4.3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分析 |
4.4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制度建设分析 |
4.5 财政部门会计信息化监督的分析 |
4.5.1 现行的会计电算化法规 |
4.5.2 会计信息化监管方面的调研结果 |
第5章 基于调研分析的会计信息化规范创新 |
5.1 保护软件知识产权和消费企业权益 |
5.2 规范服务市场保护软件知识产权和消费企业权益 |
5.3 完善会计信息的管理 |
5.4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
5.5 提出评估监管新手段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卷内备考表 |
(10)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人们对电算化的认识 |
2 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
2.1 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
2.2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
2.3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及保密性存在漏洞 |
2.3.1 电算化会计信息共享。 |
2.3.2 硬件维护的风险。 |
2.3.3 系统软件维护中存在风险。 |
2.3.4 企业缺少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专业性人才。 |
2.3.5 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政策及法规滞后。 |
3 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3.1 改变认识, 转变观念, 努力培养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
3.2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
3.2.1 完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
3.2.2 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 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法规及政策。 |
3.2.4 加快财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化。 |
4 结论与建议 |
四、会计电算化知识系列介绍(一) 会计电算化管理下的会计基础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实操培养策略探索[D]. 王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
- [2]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研究 ——基于河北省Y校的实践[D]. 刘丽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D]. 李紫毅.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以及重要性[J]. 滕飞. 财会学习, 2019(23)
- [5]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优化设计研究[D]. 郑荣荣. 重庆大学, 2019(01)
- [6]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严启岳. 东方企业文化, 2018(S1)
- [7]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研究[D]. 高玉青. 山西财经大学, 2014(08)
- [8]关于《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调研分析[D]. 冯少杰. 华东理工大学, 2013(10)
- [9]会计信息化及其基础工作规范化分析[J]. 张丰君. 河南科技, 2012(12)
- [10]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陈旭.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08)
标签: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论文; 会计软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