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进型闸门止水技术在小型水闸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陆伟[1](2021)在《在役水闸工程风险决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一部分水闸由于建设时间较早,普遍已进入病险期,多数水闸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所以为全面掌握水闸的风险及其对水闸运行状况的影响,确保水闸安全运行,本文通过分析水闸风险因素及其影响,对水闸运行风险进行评价和决策。(1)介绍风险的定义和风险分析的步骤,研究水闸主要的风险类型及其成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水闸风险的产生和后果。(2)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水闸主要风险因素的分析和计算,研究水闸沉降、构件碳化对水闸结构的影响,并对水闸沉降和碳化的构件进行寿命预测;分析钢闸门锈蚀影响,并对钢闸门剩余寿命进行预测,为水闸风险评价提供理论和数据基础。(3)研究水闸工程的风险分析,构建水闸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值迭代法、改进CRITIC法与改进的TOPSIS法,并利用距离函数法进行权重融合,对水闸风险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并采用故障树法对水闸风险进行评价,确定水闸的失效概率,并对水闸进行评级。(4)通过对水闸的风险评价,提出多个维修加固方案,并采用决策树法,对水闸维修加固后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维修加固方案,为水闸的维修加固提供依据。(5)通过Visual Basic 6.0编程软件,开发水闸工程的风险分析及风险决策系统,有利于类似工程的风险分析和维修加固的方案决策。
张欣[2](2020)在《五灌河挡潮闸安全性态及加固方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水闸在我国众多的涉水建筑物中,因其较为全面的功能性,在我国的水利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其中,水闸工程有效推进发展了我国的水事业进程,在防洪工程体系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层面发挥出重要的工程效益。混凝土作为水闸最为重要的浇筑材料,但鉴于大部分水闸建成年代久,建筑物及配套设施使用寿命过长,同时因历史原因,不少水闸存在标准低,老化严重,工程管理水平低,建设质量差等,混凝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结合江苏省五灌河挡潮闸工程,依据水闸安全鉴定内容,对该水闸的安全性态进行分析,针对水闸闸室结构存在的病害问题,加以适宜的加固措施,借助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加固水闸闸室结构应力场进行分析,并验证加固方案的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由工程现状调查及现场安全检测资料明确工程案例的安全服役状态,分析该工程的渗流稳定及闸室整体稳定。2、借助ANSYS三维有限元软件创建水闸闸室有限元模型,模拟整个闸室结构的受力,分析结构的承载能力,为该水闸的安全性态评价提供依据。3、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权重的方式对五灌河水闸进行了安全综合评价,首先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并利用最小信息熵原则进行融合计算得到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五灌河进行综合评价。4、针对闸室结构存在的病害问题,拟定加固方案,借助ANSYS三维有限元软件,研究加固方案的闸室结构应力场分布;模拟了带缝闸墩灌浆处理后的效果,为工程加固提供依据。
陈林[3](2020)在《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工闸门是水利工程的“安全阀”,其安全运行关系整个水利枢纽的安全、可靠、有效。在实际工程中,有许多闸门在特殊水动力荷载作用下产生振动、闭门失效和结构破坏等。以往对高水头弧形工作闸门振动和运行可靠性问题,工程界很重视,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弧形工作闸门运行出现问题的事例较少。然而对高水头平面事故闸门的运行可靠性,工程界普遍重视不够,造成已建工程普遍存在高水头平面事故闸门闭门失效问题,严重危及工程安全。本文结合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的实际工程案例,开展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原型观测反馈分析研究,揭示了动水闭门失效机理、提出了闭门失效的防控措施,反演了闸门结构连续破坏过程、明确了闸门的破坏机理,提出了闸门失效孔口封堵方案。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提炼如下:(1)深入研究平面闸门动水闭门水力特性,建立了闸门爬振理论模型,揭示了动水闭门失效机理,提出了闭门失效的防控措施研究揭示了平面闸门在动水关闭过程中,上游水位、工作闸门开度对水流流态、面板及底主梁时均和脉动压强、闭门持住力的影响和变化规律。主横梁“开孔”会显着减小其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减小了闭门持住力,闭门持住力随开孔率增大而减小,当开孔率超过30%,开孔作用效果不明显。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的几何方法建立了平面闸门爬振的理论模型,阐明了闸门无法闭门并伴随有爬行振动这一工程问题的发生机制,并对影响爬振的因素进行了试验验证,表明,支承摩阻系数是影响闸门爬振的主要因素之一,滑块材质也会改变闸门振动特性。提出了从利于闸门落门的角度考虑,减小支承结构摩阻系数、降低上游水位和工作门开度、增加闸门配重。从减少闸门爬振角度考量,适当增加配重、调整运行工作参数、增加滚轮或滑块直径、选用摩擦系数小的支承结构、增加卷扬式启闭机钢丝绳伸长模量/采用液压式启闭机、保证止水良好、闸底流态优化等闭门失效防控措施。(2)建立了闸门单节以及整体结构连续破坏、溃决失效的数值反馈推演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明确了平面闸门主横梁主导与焊缝主导两种结构破坏形式。不考虑焊缝失效的情况下,通过研究不同开孔孔型主横梁在超载水压力与地震荷载情景下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及塑性区扩展过程,主横梁将发生跨中的弯曲极限破坏模式或边跨的剪切破坏模式,而不会发生整体失稳。闸门单节连续破坏过程为:边跨腰孔左下角产生塑性区→边跨腰孔右侧形成塑性区→边跨腰孔截面上、下侧出现塑性区→塑性区贯通→腹板断裂→可动机构→后翼缘断裂→焊缝撕裂→面板撕裂→Π形梁跨中断裂→边柱被拽出闸门槽。在考虑焊缝失效的情况下,闸门单节结构连续破坏、溃决过程如下:焊缝失效→主横梁前翼缘与面板脱开→面板瞬间撕裂→主横梁前翼缘断裂→Π型梁后翼缘断裂→主横梁腹板断裂→半跨扭断→边柱被拽出闸门槽→闸门溃决失效。通过某工程溃决失效闸门现场残骸对比分析,佐证了本文提出的数值反馈推演模型结构的合理性,判定该闸门事故的失效机制为焊点起裂、面板撕裂致梁系结构转变、自下而上分节失效的焊缝主导型结构破坏机制。通过追踪焊缝群的连续脱落,闸门整体灾变过程为:底节焊缝脱落→底节面板由一侧向中部撕开→底节主横梁跨中断裂→底节边柱扭转带动下中节左右侧主横梁跨中断裂→上中节右侧1/4处面板撕裂→上中节横梁断裂→顶节由于面板强大水压力的拉拽导致横梁扭曲变形→顶节脱出闸门槽。(3)闸门结构失效的其他影响因素反演分析通气孔异常过流及闸门节间缝隙射流引起的附加水动力荷载是造成闸门结构破坏的次因,主焊缝焊高不够、脱焊、焊接质量太差所造成的闸门面板与梁系脱开是连续溃决破坏的主因。(4)闸门失效孔口封堵方案研究相同水位下,拍门力由大到小排序为拍门(门中门)≈浮体门>米字梁球体门≈裹胶皮球体门>人字门。根据试验与现场实践,为了系统解决拍门撞击力过大的问题,可以采用人字形拍门或者利用比重小的复合材料制作拍门,对于不同水位,采用球壳或者箱型梁平板闸门,中间可以做成空腹的技术改造,新型浮箱式拍门封堵操作步骤为:拍门设计与模型试验→拍门入水→拍门到达指定位置→拍门注水排气并完成封堵→拍门封堵后止水密闭性检查→排气孔关闭→洞内损坏部位修补及永久堵块施工。
张志辉[4](2020)在《水闸健康诊断方法与维修加固方案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大多数水闸工程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致使目前很多水闸出现了问题。本文针对我国水闸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水闸工程主要存在的几种病害,这些病害产生的原因,水闸工程健康诊断的方法以及建筑物维修加固方案的优化等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主要研究了水闸工程的病害和有限元法在健康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了水闸工程中常见的几种病害,重点分析了混凝土结构中碳化、裂缝、钢筋锈蚀和混凝土冻融破坏这几种病害,研究了它们发生的原因、机理和影响因素;由于在健康诊断中,传统的解析法难以解决非线性的和具有复杂荷载、边界条件的岩土体本构关系等问题,因此研究了有限元相关的方法和理论,并将其应用在水闸的健康诊断中。(2)主要对水闸健康诊断因子的重要性作了研究。根据目前水闸健康诊断的相关规范,建立了水闸健康诊断的指标体系,研究了健康诊断指标量化的方法;利用改进群组G1法、基尼系数法和独立信息数据波动法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并利用基于最小偏差的权重融合方法计算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值。(3)主要研究了水闸工程的健康诊断模型以及对诊断模型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的方法。研究了基于多元联系数水闸健康诊断物元模型,在得出诊断结果后,利用基于“最大值准则”的决策悖论来对诊断结果进行后评价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可靠性。(4)开发了一款能对水闸工程进行健康诊断的软件。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选择Visual Basic语言作为软件开发语言,利用Visual Basic 6.0开发了水闸工程健康诊断分析系统软件,实现了指标量化、权重计算、水闸工程健康诊断等功能,为水闸诊断提供了一个具有准确可靠、操作简单、运行快速等特点的计算工具。(5)主要研究了混凝土的寿命预测模型和建筑物维修加固措施方案的优化方法。研究了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状态预测的Markov模型,针对过去水工建筑物在加固维修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鉴于目前我国中小型水工建筑物观测资料少的现状,通过适当的假设和简化,研究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基于生命周期成本的加固维修方案优化方法。
王文武[5](2019)在《基于BIM技术的平面钢闸门设计系统开发》文中认为平面钢闸门是水利水电工程枢纽的调节建筑物,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安装、运输及维修简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程之中。但传统的平面简化计算和设计方法存在计算方法不够精确、设计过程复杂、更改繁琐、不具备数字化、信息化及三维动态直观等问题,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工程需求,因此针对平面钢闸门探索一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的设计方法和开发一种集成辅助设计应用软件显得非常必要。目前,以参数化、可视化、协同设计等为代表的BIM技术在建筑领域正悄然兴起,其在实现设计高效化与资源集约化方面表现优异,因而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开展基于BIM技术的平面钢闸门数字化、集成化设计系统的开发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第一,通过对钢闸门传统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设计经验的总结,结合现行规范及对信息化设计需求的分析,将BIM理论、技术与有限元分析法有机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平面钢闸门数字化设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以BIM建模技术、模型转换技术及工程分析技术的科学运用为前提,整合了参数化见长的三维设计软件Catia,具备高效模型处理算法的Hyperwork,以及具有强大数值求解能力的Ansys通用有限元软件,实现了计算方法与出图方式的实质性转变。第二,建立了平面钢闸门数字化设计分析方法实施过程中的BIM模型及解决了实体-网格模型转换中的问题,构建了平面钢闸门“骨架关联+调用模板”的高效建模方法,为钢闸门数字化设计过程中实现参数化、标准化快速建模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对三维设计模型进行“降维”操作,打通了建模-分析软件间的数据接口,显着提高了结构分析效果和速度。第三,在以上总体思路和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以VB 6.0为软件平台,开发完成一套集结构设计、三维建模、有限元分析、工程出图等功能于一体的平面钢闸门数字化设计系统。第四,将开发的平面钢闸门设计系统运用于某工程平面钢闸门设计中,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表现出较强的适用能力,其动态性、开源性、可扩展性及良好互动性,为软件功能的不断完善与丰富,预留了极大的提升空间。可进一步提高平面钢闸门数字化设计分析的效率,方便设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运用。
黄云海[6](2018)在《盘锦市双台子河闸除险加固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双台子河闸对于盘锦市的农业灌溉与城市供水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又是辽河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闸的主要功能是提高闸门水位,防治潮水倒灌,改善水质,调节蓄水能力,为保证了盘锦市的农业灌.溉与城市供水,为城市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多年的连续运行导致水闸老化,部分功能丧失,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急需进行除险加固。本文以.双台子河闸除险加固工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查找资料与实际考察,对水闸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整理,并对水闸所在地的水文条件与地质条件做出分析与总结,确定当地气候条件为温带季风气候,枢纽各建筑物基底以下分布有淤泥质粘土,在设计中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定了双台子河水闸设计洪水位为8.10 m,相应泄流能力为5000 m3/s,校核洪水位为9.08 m,相应泄流能力为6800 m3/s,正常水位为4.3m。同时讨论了水闸加固的必要性。(2)主要根据水闸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针对水闸的整体设计进行研究,经过多种比较选择,确定在左岸滩地修建浅孔闸为最佳方案,设计选择底板高程为3.00m,计孔径选择单孔净宽10m方案,过流净宽180m,共18孔。在潜孔闸与过水堤防的布置方案中,确定选择浅孔闸+加固过水斜堤方案。方案确定后又进行了水利设计、结构设计、水闸稳定性复核等工作。在总体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总结,并对具体施工提出了指导,希望本文对以后类似的除险加固设计能够提供参考。
邵琳玉[7](2017)在《水闸工程健康服役性能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闸是重要的水工建筑物,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水闸在工农业生产、供水、防洪、挡潮和排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水闸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抗因素的影响,水闸各组成部分都出现了破损和老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甚至威胁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并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开展水闸服役性能分析方法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水闸混凝土耐久性影响。主要讨论了碳化作用与碳化预测,海水侵蚀对混凝土影响,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危险性。(2)提出了基于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唯一参照物比较判断法(G2法)以及离差最大化法的水闸风险因子权重计算方法,研究了基于故障树法的水闸综合风险分析模型,计算出了相应指标的失事概率,确定了水闸工程的风险等级。(3)对水闸加固期间的施工质量保障方法包括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金属结构施工质量,提出了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及水闸施工质量评价多级施工质量模糊评价法,并对江苏.某水闸加固工程进行施工质量评价。(4)对水闸服役性能提升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了水闸提升措施的适用性。利用序关系法及变异系数法对性能提升措施多指标进行主客观赋权,并用博弈论进行融合,得出更为合理的权重。建立了水闸服役性能提升评价物元可拓模型,确定工程加固最优方案。利用故障树法将加固后的水闸进行风险评估,由此确定水闸加固措施的有效性。(5)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采用Visual Basic进行水闸工程健康服役决策系统的开发,建立一套界面友好亲切、使用简捷方便、计算结果准确可靠的软件,为水闸工程服役性能风险评价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计算工具。
欧阳增发[8](2016)在《宜春市渥江湿地公园四级生态抬水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态抬水工程通常指为抬高河道枯水位、改善水生态环境和水景观而新建的拦河挡水、泄水生态水利工程。本文仅分析用于城市生态景观用水的低水头抬水工程。为实现河道枯水期形成宽阔清翠湖面,改善枯水期水体水质、沿河生态景观、滨河亲水等目标,用于城市生态景观用水的抬水工程一般都是控制性的水利工程,而且其抬水工程本身也多成为一个靓丽的风景。本文以四级生态抬水工程为背景,研究了生态抬水工程的设计与应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生态抬水工程的应用研究。首先研究了生态抬水工程的应用、工作特点、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及措施、闸坝型式;然后阐述了四级生态抬水工程概况、必要性、任务等。(2)工程总体布置与主要建筑物设计。首先研究了闸坝址比选、发电厂房厂址比选、闸坝型式比选、闸坝高程宽度比选、基础,然后确定工程总体布置,进而进行闸坝设计、电站厂房设计等。(3)滚轮连杆式水力自控翻板闸门设计与应用。首先研究了水力自控翻板砼闸门产品选定、结构布置、工作原理;然后研究了水力自控翻板砼闸门增设(改造)液压启闭辅控系统;最后总结了翻板砼闸门的工作特点和应用体会(建议)。(4)底轴液压顶驱动翻板钢闸门设计与应用。首先研究了翻板钢闸门比选、产品选定;然后研究了翻板砼闸门结构布置、工作原理、实施情况;最后总结了翻板钢闸门的工作特点和应用体会(建议)。(5)工程建设管理。首先研究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然后进行设计、施工情况分析。渥江湿地公园及四级生态抬水工程结合上游已建的一、二、三级抬水工程和一江两岸生态文化长廊、状元洲、外滩、化成岩湿地公园等,使宜春城区中央形成了长条状梯级生态湖面(长约25km、水面宽100m500m,沿河岸坡景观绿化带单侧宽50m左右、局部宽300m左右),呈现了秀水清清、碧波荡漾的美景,宜春山青水秀得以真正实现。
吕志方[9](2016)在《平原区水闸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水闸是一种低水头水工建筑,具有挡水、泄水的双重作用,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平原地区,水闸是重要的水工建筑物,主要作用是引水、蓄水,对农作物灌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闸的设计过程十分复杂且通用性较差,经常要经过反复的试算后,才能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设计成果,其过程十分繁琐。针对平原区水闸的特点,研究水闸设计思路,编制水闸设计导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论文以工程的可操作性为前提,以有关书籍和规范为依据,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参考,通过改进设计方法、规范设计流程,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平原区水闸设计导则,为水闸设计人员提供了纲领性的资料。论文为水闸设计初学人员提供清晰的设计思路,使其在设计过程中有理可依,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大量无效的准备工作,使其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论文为水闸设计人员提供通用性较强的数据信息,可以使其有效地避免重复工作,提高设计效率。
刘桂荣[10](2014)在《大型核、火电厂取水结构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大型核、火电厂厂址多位于沿江、滨海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其取水构筑物均为大型水工结构,如超大超深的循泵房沉井、大口径取水管道和取水口等,施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风险,因此针对沿江、滨海复杂软土地层中大型取水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前景。本文依托多个实际工程,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实测、方案比选等方法,对大型核、火电厂取水水工结构的循泵房沉井、取水隧道和取水口施工技术进行较系统性地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开展深井降水工艺、沉井下沉、助沉纠偏措施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结合施工方案比选,研发了高灵敏性软土中保护沉井嵌套桩的工艺,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江边细砂与海岛高灵敏性软土区域的循泵房沉井施工,在保障工程安全顺利完成的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造价。2.针对华能金陵电厂取水盾构需穿越江底抛石沉降区的施工难题,开展了盾构隧道结合气压清障施工工艺和技术的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该工程,使盾构顺利穿越抛石沉降区,可为类似清障工程提供参考。3.在始发段为岩、土交界面的核电取水隧道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研究中,将土压平衡盾构、新奥法、清障技术进行集成创新,首次将该集成创新工艺运用于施工,使盾构机顺利穿越复杂地层,完成了中国核电领域首个大直径盾构海底隧道。4.针对核电超大口径垂直顶升施工难题,研制了相关配套设备、开发了超大口径垂直顶升施工工艺,研究成果在三门核电一期工程中得到首次成功应用。本论文获得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研究成果,包括砂层及高灵敏性软土中沉井制作下沉控制技术、助沉纠偏措施、对嵌套桩的保护工艺;抛石沉降区中盾构结合气压清障工艺;岩土交界面中盾构、新奥法、清障技术的集成创新技术;开发的超大口径垂直顶升施工工艺,在工程中均得到了成功应用,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改进型闸门止水技术在小型水闸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进型闸门止水技术在小型水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在役水闸工程风险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水闸风险研究现状 |
1.2.1 水闸风险研究现状 |
1.2.2 水闸风险决策研究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内容 |
1.5 本文主要思路 |
第2章 水闸工程风险分析基本理论 |
2.1 风险 |
2.2 风险管理 |
2.2.1 风险分析 |
2.2.2 风险决策 |
2.3 风险概率计算方法 |
2.3.1 一次二阶矩法 |
2.3.2 JC法 |
2.4 风险分析方法 |
2.4.1 事件树 |
2.4.2 故障树 |
2.5 水闸风险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
2.5.1 闸室结构变形破坏 |
2.5.2 地基渗流破坏 |
2.5.3 混凝土碳化和钢筋锈蚀破坏 |
2.5.4 金属结构老化破坏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闸工程风险因素分析 |
3.1 水闸沉降风险及其对水闸影响 |
3.1.1 水闸沉降计算分析 |
3.1.2 闸室结构沉降预测 |
3.2 闸基渗流对水闸影响分析 |
3.2.1 计算模型 |
3.2.2 闸基渗流计算分析 |
3.3 混凝土碳化对水闸结构耐久性分析 |
3.3.1 混凝土碳化深度的随机模型 |
3.3.2 基于混凝土碳化深度随机模型的实例分析 |
3.3.3 混凝土碳化寿命预测 |
3.4 闸门锈蚀对水闸运行状态影响分析 |
3.4.1 闸门三维有限元分析 |
3.4.2 闸门锈蚀寿命预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闸工程风险分析模型 |
4.1 水闸工程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
4.2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4.3 集值迭代法 |
4.3.1 集值迭代法基本原理 |
4.3.2 实际工程应用 |
4.4 改进CRITIC法 |
4.4.1 改进CRITIC法基本原理 |
4.4.2 实际工程应用 |
4.5 改进的TOPSIS法 |
4.5.1 改进的TOPSIS法基本原理 |
4.5.2 实际工程应用 |
4.6 权重融合 |
4.6.1 距离函数权重融合原理 |
4.6.2 实际工程应用 |
4.7 故障树模型 |
4.7.1 故障树定性分析 |
4.7.2 故障树定量分析 |
4.8 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实际工程应用分析 |
4.8.1 构建故障树模型 |
4.8.2 底事件概率计算 |
4.8.3 顶事件概率计算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在役水闸工程风险决策研究 |
5.1 风险决策方法 |
5.2 在役水闸服役性能提升措施 |
5.2.1 提升水闸服役性能的工程措施 |
5.2.2 提升水闸服役性能的非工程措施 |
5.3 水闸维修加固方案和生态效益分析 |
5.3.1 水闸维修加固方案 |
5.3.2 水闸生态效益 |
5.4 指标体系构建 |
5.5 偏好比率法 |
5.5.1 偏好比率法基本原理 |
5.5.2 实际工程应用 |
5.6 离差最大化法 |
5.6.1 离差最大化法基本原理 |
5.6.2 实际工程应用 |
5.7 基于博弈论的指标综合赋权 |
5.7.1 博弈论权重计算 |
5.7.2 权重融合计算 |
5.8 决策树模型 |
5.8.1 决策树概述 |
5.8.2 决策准则 |
5.9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实际工程应用分析 |
5.10 本章小结 |
第6章 水闸工程风险分析与决策系统开发 |
6.1 系统开发的语言 |
6.2 水闸工程风险分析与决策系统总体设计 |
6.2.1 系统总目标 |
6.2.2 系统分析 |
6.3 实例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2)五灌河挡潮闸安全性态及加固方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五灌河挡潮闸现场检测 |
2.1 工程基本资料 |
2.2 水闸工程现状 |
2.2.1 工程施工管理资料 |
2.2.2 水闸工程现状分析 |
2.2.3 工程现状调查内容 |
2.3 水闸现场安全检测 |
2.3.1 检测方法 |
2.3.2 检测内容及结果 |
2.3.3 检测结果及主要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五灌河挡潮闸安全复核计算 |
3.1 基本资料与要求 |
3.2 安全复核计算内容 |
3.2.1 水力设计复核 |
3.2.2 渗流稳定性 |
3.2.3 闸室整体稳定性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五灌河挡潮闸结构有限元分析 |
4.1 有限元计算方法 |
4.1.1 有限单元法概述 |
4.1.2 有限元法原理及计算步骤 |
4.2 ANSYS软件介绍 |
4.2.1 ANSYS软件简介 |
4.2.2 ANSYS软件水工结构应用 |
4.2.3 接触面处理 |
4.3 五灌河闸有限元模型 |
4.3.1 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 |
4.3.2 材料性质及力学参数 |
4.3.3 荷载组合及计算工况 |
4.4 计算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五灌河挡潮闸安全综合评价 |
5.1 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1.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5.1.2 评价指标量化方法 |
5.1.3 五灌河闸指标体系建立 |
5.2 安全综合评价赋权方法研究 |
5.2.1 改进的层次分析方法 |
5.2.2 熵值法 |
5.2.3 权重融合 |
5.2.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五灌河挡潮闸加固方案及闸墩裂缝分析 |
6.1 加固方案 |
6.1.1 加固方案内容 |
6.1.2 加固后闸室数值模拟 |
6.2 闸墩裂缝加固 |
6.2.1 闸墩裂缝加固原则及方案 |
6.2.2 闸墩裂缝加固数值模拟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闸门事故发生原因及破坏型式 |
1.2.2 闸门水力特性研究进展 |
1.2.3 平面闸门振动特性研究进展 |
1.2.4 闸门结构承载特性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2章 平面闸门运行失效典型案例分析 |
2.1 平面闸门动水闭门失效 |
2.1.1 水电站进水口事故闸门闭门失效 |
2.1.2 泄洪平面事故闸门闭门失效与爬行振动 |
2.2 某工程平面闸门结构失效 |
2.2.1 工程概况 |
2.2.2 事故节点 |
2.2.3 断口及残骸 |
2.2.4 冲坑形态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平面闸门动水闭门失效及爬振机理研究 |
3.1 闸门动水闭门水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
3.1.1 脉动压强和闭门持住力分析 |
3.1.2 主横梁开孔减载的水力特性改善效果研究 |
3.2 平面闸门动水闭门爬振机制研究 |
3.2.1 闸门闭门爬振理论模型 |
3.2.2 闸门闭门爬振过程反演 |
3.3 闸门闭门爬振防控措施研究 |
3.3.1 闸门爬振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
3.3.2 闸门爬振防控工程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平面闸门结构破坏机制与反馈推演分析研究 |
4.1 平面闸门主横梁主导型破坏机制研究 |
4.1.1 主横梁开孔的强度弱化效应 |
4.1.2 主横梁超载破坏 |
4.1.3 主横梁屈曲破坏 |
4.1.4 小结 |
4.2 平面闸门焊缝主导型破坏机制研究 |
4.2.1 平面闸门焊缝应力分布特性 |
4.2.2 单节溃决失效准静态数值模拟 |
4.2.3 整体溃决失效推演模型 |
4.2.4 小结 |
4.3 基于闸门残骸的破坏全过程反演分析 |
4.3.1 残骸拼接 |
4.3.2 连续溃决过程 |
4.3.3 溃决过程关键节点判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闸门结构失效的其他影响因子反演分析 |
5.1 通气孔射流动水压力 |
5.1.1 物理模型试验 |
5.1.2 模型试验结果 |
5.2 节间焊缝射流动水压力 |
5.2.1 物理模型试验 |
5.2.2 闸门动响应评估 |
5.2.3 节间射流数值模拟分析 |
5.3 脉压荷载影响分析 |
5.4 基于廊道冲坑形态的破坏过程反演分析 |
5.4.1 冲坑形成机制的物模试验 |
5.4.2 基于冲坑的闸门破坏模式判定 |
5.4.3 冲坑对坝体结构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闸门失效孔口封堵方案研究 |
6.1 孔口拍门撞击力研究 |
6.2 孔口封堵拍门方案物理模型试验 |
6.2.1 物模模型试验设计 |
6.2.2 不同拍门形式下拍门力特性 |
6.3 拍门方案的实施 |
6.3.1 浮箱式拍门及其实施过程 |
6.3.2 其他类型拍门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4)水闸健康诊断方法与维修加固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健康诊断技术的研究 |
1.2.2 生命周期成本理论(LCC)的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主要思路 |
第2章 水闸病害分析及健康诊断方法研究 |
2.1 水闸工程病害及成因分析 |
2.1.1 混凝土结构 |
2.1.2 金属结构 |
2.1.3 机电设备 |
2.2 健康诊断方法研究 |
2.2.1 有限元法在水闸渗流健康诊断中的应用 |
2.2.2 有限元法在加筋挡土墙健康诊断中的应用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闸健康诊断指标重要性研究 |
3.1 健康诊断指标体系构建 |
3.1.1 指标拟定原则 |
3.1.2 健康诊断体系的构建 |
3.2 健康诊断指标量化 |
3.3 水闸健康诊断指标赋权方法研究 |
3.3.1 改进群组G1法 |
3.3.2 基尼系数赋权法 |
3.3.3 独立信息数据波动赋权法 |
3.3.4 权重融合方法 |
3.4 实例分析 |
3.4.1 健康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 |
3.4.2 改进群组G1法计算权重 |
3.4.3 基尼系数赋权法计算权重 |
3.4.4 独立信息数据波动赋权法计算权重 |
3.4.5 融合权重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多元联系数的水闸健康诊断物元模型 |
4.1 物元模型 |
4.2 集对分析 |
4.2.1 基本定义 |
4.2.2 联系数 |
4.2.3 联系势原理 |
4.3 基于四元联系数的水闸健康诊断物元模型 |
4.3.1 四元联系数 |
4.3.2 联系势 |
4.3.3 基于联系数的水闸健康诊断物元模型 |
4.4 实例应用 |
4.4.1 水闸健康诊断指标分级 |
4.4.2 计算过程 |
4.5 基于“最大值准则”决策悖论的诊断结果后评价 |
4.5.1 基本定义 |
4.5.2 “最大值准则”决策悖论模型求解步骤 |
4.5.3 几种实用聚核权向量组的构造方法 |
4.5.4 实例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水闸工程健康诊断分析系统开发 |
5.1 诊断系统开发工具及语言选择 |
5.2 Visual Basic 6.0开发程序的主要过程 |
5.3 水闸工程健康诊断分析系统总体设计 |
5.3.1 系统总目标 |
5.3.2 系统分析 |
5.4 实例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生命周期成本的加固维修方案优化 |
6.1 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状态预测 |
6.1.1 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状态预测的Markov模型 |
6.1.2 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状态划分 |
6.1.3 转移概率矩阵的计算 |
6.1.4 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状态预测的简化Markov模型 |
6.1.5 实例分析 |
6.2 基于生命周期成本的加固维修方案优化 |
6.2.1 水工结构维修计划优化内容 |
6.2.2 水工结构生命周期维修加固决策模型和方法 |
6.2.3 实例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BIM技术的平面钢闸门设计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BIM技术研究现状 |
1.2.2 钢闸门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
1.2.3 钢闸门数字化设计研究现状 |
1.2.4 钢闸门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工作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平面钢闸门设计理论与方法 |
2.1 引言 |
2.2 平面钢闸门的组成 |
2.2.1 门叶结构 |
2.2.2 门槽埋件 |
2.3 平面钢闸门上的作用荷载 |
2.4 平面钢闸门结构设计 |
2.4.1 结构布置 |
2.4.2 结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BIM基本理论与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 |
3.1 引言 |
3.2 BIM基本理论 |
3.2.1 BIM的特点 |
3.2.2 BIM应用软件体系 |
3.2.3 BIM模型构建原理 |
3.2.4 BIM模型的精度 |
3.2.5 Catia软件及其二次开发 |
3.3 平面钢闸门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 |
3.3.1 有限单元法 |
3.3.2 静力分析的有限单元法原理 |
3.3.3 钢闸门结构有限元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BIM的平面钢闸门数字化设计分析方法 |
4.1 引言 |
4.2 钢闸门数字化设计分析方法 |
4.3 平面钢闸门BIM模型创建 |
4.3.1 建模的基本思想 |
4.3.2 建模的主要过程 |
4.3.3 模板资源数据库筹建 |
4.4 实体-网格模型转换 |
4.5 结构有限元计算及优化 |
4.5.1 结构有限元计算 |
4.5.2 结构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平面钢闸门数字化设计系统开发及应用 |
5.1 引言 |
5.2 闸门数字化设计系统开发平台简介 |
5.3 闸门数字化设计系统动态交互技术 |
5.3.1 VB与 Catia对象动态交互 |
5.3.2 VB与 Ansys对象动态交互 |
5.3.3 VB与 Excel对象动态交互 |
5.3.4 VB与 Word对象动态交互 |
5.4 闸门数字化设计系统开发 |
5.4.1 闸门数字化设计系统开发思路 |
5.4.2 闸门数字化设计系统设计理念 |
5.5 闸门数字化设计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
5.6 工程应用实例 |
5.6.1 设计基本资料 |
5.6.2 各模块的计算界面 |
5.6.3 设计结果及其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盘锦市双台子河闸除险加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概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工程区概况 |
2.1 流域概况 |
2.2 气候概况 |
2.3 地质概况 |
2.3.1 地形地貌 |
2.3.2 地层岩性 |
2.3.3 地质条件与水文条件 |
2.3.4 工程地质评价 |
第三章 工程任务与工程规模 |
3.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3.1.1 泄洪能力严重不足 |
3.1.2 工程存在质量问题 |
3.2 工程建设任务 |
3.3 水闸规模计算 |
3.3.1 闸下水面线计算 |
3.4 小结 |
第四章 建筑物安全复核 |
4.1 深孔闸复核 |
4.1.1 闸墩顶高程复核 |
4.1.2 闸室稳定验算 |
4.2 进水闸复核 |
4.3 船闸稳定复核 |
4.4 岸、翼墙稳定复核 |
4.5 渗流稳定性复核 |
4.6 小结 |
第五章 加固方案比较与建筑物设计 |
5.1 除险加固设计方案比较 |
5.1.1 过流方案选择 |
5.1.2 闸址位置选择 |
5.1.3 加孔改造设施型式及底高程选择 |
5.1.4 枢纽总布置比较 |
5.2 除险加固主要建筑物设计 |
5.2.1 浅孔闸 |
5.2.2 过水斜堤及下游防护堤 |
5.2.3 深孔闸右侧下游导流堤加高设计 |
5.2.4 船闸和导航桩 |
5.2.5 深孔闸闸前清淤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水闸工程健康服役性能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
1.3 问题提出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主要思路 |
2 水闸工程服役状态演化机理与演化规律分析研究 |
2.1 概述 |
2.2 碳化机理与碳化预测 |
2.3 海水侵蚀对混凝土影响分析 |
2.4 水工混凝土裂缝影响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水闸工程服役性能风险决策研究 |
3.1 概述 |
3.2 水闸工程风险因子重要性分析 |
3.3 基于故障树法的水闸工程服役期风险度计算模型 |
3.4 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实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水闸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及评价方法研究 |
4.1 概述 |
4.2 施工质量保障方法 |
4.3 施工质量评价体系 |
4.4 基于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施工质量的实例分析 |
4.5 水闸施工质量安全评价模型 |
4.6 本章小结 |
5 水闸工程服役性能提升措施的风险分析 |
5.1 概述 |
5.2 提升服役性能措施 |
5.3 提升措施适用性分析 |
5.4 服役性能提升措施风险决策方法 |
5.5 本章小结 |
6 水闸工程服役性能风险评价系统 |
6.1 开发语言及工具的选择 |
6.2 Visual Basic的特点 |
6.3 系统的总体设计 |
6.4 实例应用 |
6.5 本章小结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宜春市渥江湿地公园四级生态抬水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生态抬水工程应用研究 |
1.2 四级生态抬水工程概况及必要性 |
1.3 四级抬水工程任务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水文与地质概述 |
2.1 水文 |
2.2 工程地质 |
第3章 四级生态抬水工程总体布置与主要建筑物设计 |
3.1 设计依据 |
3.2 场址比选 |
3.3 闸坝结构型式比选 |
3.4 闸坝底板高程、泄流净宽及闸坝基础确定 |
3.5 四级生态抬水工程总体布置设计 |
3.6 闸坝设计 |
3.7 水电站发电厂房设计 |
3.8 小结 |
第4章 滚轮连杆式水力自控翻板砼闸门设计与应用 |
4.1 翻板砼闸门产品选定 |
4.2 翻板砼闸门结构布置及工作原理 |
4.3 翻板砼闸门液压启闭辅控系统改造 |
4.4 小结 |
第5章 底轴液压顶驱动翻板钢闸门设计与应用 |
5.1 翻板钢闸门比选 |
5.2 底轴液压顶驱动翻板钢闸门产品选定 |
5.3 底轴液压顶驱动翻板钢闸门结构布置及工作原理 |
5.4 底轴液压顶驱动翻板钢闸门实施 |
5.5 小结 |
第6章 四级生态抬水工程建设管理 |
6.1 四级生态抬水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
6.2 四级生态抬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6.3 四级生态抬水工程设计进度情况 |
6.4 四级抬水工程施工情况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平原区水闸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背景 |
1.1.2 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必要性 |
1.4.1 内容 |
1.4.2 必要性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2 前期资料搜集 |
2.1 查勘资料 |
2.1.1 现场实地查勘记录 |
2.1.2 地质勘测资料 |
2.2 水闸前期工作文件 |
3 平原区水闸设计 |
3.1 水闸类型确定 |
3.1.1 按水闸的作用分类 |
3.1.2 按水闸闸室的结构形式分类 |
3.1.3 拟定水闸形式 |
3.2 水力计算 |
3.2.1 河道断面过流能力复核 |
3.2.2 水闸过流能力计算 |
3.2.3 浪压力计算 |
3.2.4 墩顶高程计算 |
3.2.5 水闸流量与下游河道水位关系计算 |
3.2.6 消力池消能计算 |
3.2.7 防冲槽计算 |
3.2.8 海漫长度计算 |
3.2.9 水力计算成果表汇总 |
3.3 水闸结构计算 |
3.3.1 渗流稳定分析 |
3.3.2 水闸地基稳定分析 |
3.3.3 闸室结构计算 |
3.3.4 翼墙结构计算 |
3.3.5 涵洞与圆管涵结构计算 |
3.4 金结、电气、消防设计 |
3.4.1 金属结构设计 |
3.4.2 电气设计 |
3.4.3 消防设计 |
3.5 水闸设计其他注意事项 |
3.5.1 图纸编号归总 |
3.5.2 其他注意事项 |
4 设计实例 |
4.1 基本资料 |
4.1.1 泄洪闸基本参数 |
4.1.2 水闸地质资料 |
4.2 水闸类型及规模确定 |
4.3 水力计算 |
4.3.1 水闸过流能力计算 |
4.3.2 消能防冲计算 |
4.4 水闸结构计算 |
4.4.1 渗流稳定分析 |
4.4.2 闸室地基稳定分析 |
4.4.3 闸室结构计算 |
4.4.4 翼墙地基稳定分析 |
4.4.5 翼墙结构计算 |
4.5 地基沉降计算 |
4.5.1 闸室地基沉降 |
4.5.2 翼墙地基沉降 |
4.5.3 沉降结果分析 |
4.6 水闸平面图与纵剖图 |
5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大型核、火电厂取水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循泵房(取水泵房)的施工工艺及技术 |
1.2.2 取水管(渠)施工工艺及技术 |
1.2.3 取水口工艺与施工技术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2 背景工程介绍 |
2.1 简述 |
2.2 参与的背景工程介绍 |
2.2.1 华能金陵电厂二期机组取排水工程 |
2.2.2 浙能六横电厂一期机组取排水工程 |
2.2.3 三门核电一期取水涵管工程 |
2.3 背景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重点 |
2.3.1 火电大型循泵房沉井施工技术研究重点 |
2.3.2 核电、火电大型取水隧道施工技术研究重点 |
2.3.3 超大口径取水口垂直顶升施工工艺研究重点 |
2.4 小结 |
3 复杂地层中大型火电厂取水泵房沉井施工技术研究 |
3.1 江边粉细砂层中大型沉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3.1.1 简述 |
3.1.2 沉井施工方案分析比选论证 |
3.1.3 江边砂层中大型沉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3.1.4 应用效果 |
3.2 海岛电厂高灵敏性淤泥土中大型沉井下沉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3.2.1 简述 |
3.2.2 沉井施工方案分析比选 |
3.2.3 海岛高灵敏性淤泥土中大型沉井施工技术研究 |
3.2.4 施工技术应用效果 |
3.3 小结 |
4 复杂地层中大型核、火电取水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
4.1 江底抛石沉降区盾构取水隧道结合气压清障施工工艺研究及应用 |
4.1.1 简述 |
4.1.2 盾构取水管道施工方案分析比选 |
4.1.3 在江底抛石沉降区中盾构结合气压清障施工工艺研究 |
4.1.4 盾构结合气压清障施工工艺的应用效果 |
4.1.5 小结 |
4.2 起始段为岩土交界面的核电取水隧道施工工艺研究及应用 |
4.2.1 简述 |
4.2.2 盾构出洞段总体施工方案分析比选 |
4.2.3 盾构结合新奥法、冲孔清障综合施工工艺研究 |
4.2.4 小结 |
5 超大口径垂直顶升取水口施工技术研究 |
5.1 简述 |
5.2 超大口径垂直顶升取水口施工工艺研究与应用 |
5.2.1 研究的必要性 |
5.2.2 超大口径取水口垂直顶升顶力分析 |
5.2.3 核电超大口径取水口垂直顶升施工工艺研究 |
5.2.4 应用效果 |
5.3 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主要结论与成果 |
6.2 后续研究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改进型闸门止水技术在小型水闸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在役水闸工程风险决策分析[D]. 陆伟. 扬州大学, 2021(08)
- [2]五灌河挡潮闸安全性态及加固方案分析[D]. 张欣. 扬州大学, 2020(04)
- [3]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机理研究[D]. 陈林. 天津大学, 2020(01)
- [4]水闸健康诊断方法与维修加固方案优化研究[D]. 张志辉. 扬州大学, 2020(04)
- [5]基于BIM技术的平面钢闸门设计系统开发[D]. 王文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6]盘锦市双台子河闸除险加固设计[D]. 黄云海.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7]水闸工程健康服役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 邵琳玉. 扬州大学, 2017(01)
- [8]宜春市渥江湿地公园四级生态抬水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 欧阳增发. 南昌大学, 2016(06)
- [9]平原区水闸设计[D]. 吕志方. 郑州大学, 2016(02)
- [10]大型核、火电厂取水结构施工技术研究[D]. 刘桂荣.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