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智力因素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白变[1](2021)在《非智力因素与HSK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常睿[2](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高校“培养什么人”的关键。党和国家历来深切关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度重视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可见,意志品质作为能够影响大学生目标追寻和行为取向的重要品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在此背景下,能否加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通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使大学生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促使他们勇于面对困境,敢于战胜困难,具有明确生活目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并自觉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已成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重大而紧迫的问题。现实来看,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意志品质,但在日常生活中仍存在缺乏勇气、毅力,心态不稳等突出问题,对其进行意志品质培育更具紧迫性与重要性。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尝试系统地研究意志品质及大学生意志中品质培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围绕研究主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是什么——怎么样——如何办”的逻辑进路,全面阐述了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基本问题,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理论资源,探究了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时代诉求、现实样态和实践创新。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基本问题。本部分是对“是什么”的具体回应,也是本研究前提和基础。从厘清意志品质一般界定出发,重点阐述意志品质社会性、时代性、实践性以及发展可塑性等综合特征,探索分析了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生成机理以及在大学生动机冲突、确定目标、执行决定、面对困难、面对挫折和面对成功时的具体呈现,在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意志品质的本质的同时揭示了研究意志品质的复杂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理论资源。本部分是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理论指导、方法借鉴和思想依循三个方面。以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意志品质论述为培育的理论指导,立足积极心理学、挫折主义与挫折教育论等方法理论,从意志品质的民族文化属性入手,探寻文化资源中培育可依循的思想智慧,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思想支持。第三部分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时代诉求。本部分是对现实环境“怎么样”的回答,立足新的时代背景下,着重分析新的时代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所带来的环境变化,以及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方向;阐述了新的历史方位下,意志品质培育对于大学生巩固信仰、持续奋斗、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时代意义;以当前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前大学生主体性特征为参照,洞悉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实践难点,由此明晰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现实指向和目标要求。第四部分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现状考察。本部分是对研究主体的“怎么样”的考察,是实证研究部分。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个案访谈把握当前大学生意志品质现状与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表象透视大学生意志品质呈现的基本样态,考察大学生对意志品质的认识、认同及是否践行等方面的问题,剖析当前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症结所在,为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路径选择提供现实依据。第五部分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实践创新。本部分解答了“如何办”的问题,提出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基本原则、路径选择和优化机制,即在坚持引导与自觉性共恰、目标与规律统一、系统与环节协调、认知与实践对接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培育内容、营造教育氛围、构建实践平台等路径开展培育。同时,从体制机制建设、资源整合机制、培育运行机制、跟踪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优化机制,从而为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做出努力。
仇金文[3](2021)在《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对数学阅读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活动时受到智力和非智力两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以往对数学阅读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智力因素方面,因此本文旨在研究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对数学阅读的影响作用,探讨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从H省S市三所不同层次学校的高二年级中各选取三个不同班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研究:一是高中生数学阅读现状如何;二是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现状如何;三是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以及各个维度对学生数学阅读是否具有影响作用?如果有影响,哪一维度的影响最大,其影响路径是怎么样的?对于问题一,研究采用杨红萍老师编制的《数学阅读测试卷》进行调查;对于问题二,则采用王光明教授编制的《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问卷》进行调查;对于问题三,在解决了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利用SPSS24.0和AMOS24.0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最终得出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如下:1.数学阅读能力整体偏低,学生存在文字语言编码障碍、文字语言转译障碍、符号语言编码障碍.男生和女生在数学阅读及其亚维度上得分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三个不同层次学校在数学阅读及其各亚维度上得分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且效应量除语言转译为中度效应外均为大效应;三个不同层次学校的不同层次班级在数学阅读总分及其各亚维度上均具有显着性差异,且差异效应量均为大效应.2.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整体得分处于中上等水平,态度得分最高,性格、动机得分最低,情绪情感、意志居中.男生和女生在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整体及其子维度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整体水平及其子维度在三个不同层次学校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除学习信念和学习责任感差异效应量为小效应,其余均为中效应以上;重点高中、实验高中不同班型在非智力因素整体水平上均具有显着性差异,且差异效应量为中效应和小效应,普通高中则无显着性差异.3.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整体水平及其各主维度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各主维度与数学阅读之间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为:动机、性格、情绪情感、态度、意志.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整体(x)对数学阅读(y)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28.455+.0142x情绪情感对数学阅读不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动机(x1)、态度(x2)、意志(x3)、性格(x4)对数学阅读(y)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32.741+.0225x1+.0115x2+.0245x3+.0322x44.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各维度对数学阅读的影响既存在直接效果,也存在间接效果.存在4条特定间接影响路径,效果值由大到小为:路径4(0.147)>路径2(0.110)>路径3(0.057)>路径1(0.042),且4条路径间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动机和意志对数学阅读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情绪情感通过态度、动机、意志对数学阅读具有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性格对数学阅读既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又有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各子维度对数学阅读影响总效果值由大到小为:性格(0.471)>态度(0.366)>动机(0.298)>情绪情感(0.204)>意志(0.149).结合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教学建议:(1)加强文字语言训练,促进学生均衡发展;(2)合理选择阅读问题,激发学生质疑精神;(3)增设数学课外活动,提升数学阅读态度;(4)依据学生个人特点,灵活选择培养路径。
凌琳[4](2020)在《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文中提出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下文简称特殊精英教育)是适合超智儿童身心特点的一种特殊的优质教育,它从根本上不同于传统认识中在大众教育里仅以学业成绩为标准的“精英教育”,其特点在于教育对象仅面向超智儿童,针对其特殊性进行有效教学,即因材施教,它同时也是当前教育体系的的完善和补充,还可以开发被教育者的潜在能力,发扬其优势才能,实施一种最适合超智儿童的教育模式。英才(天才)教育、资优教育、超常教育与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遵循着“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而不同之处在于,除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之外的其他几种教育的受众的定义都包括了多元化的能力,而本文提出的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只针对智力超群的学生。特殊精英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是国家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式,且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本研究以公平视角审视特殊精英教育问题,综合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和政策制定理论,认为新时期的教育公平应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并拓展出新的内涵来促进个人、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当前社会普遍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认为均等、公平就是绝对的平均,甚至认为教育上任何的区别都是不公平现象。然而,特殊精英教育是否真的站在教育公平的对立面呢?答案是否定的。人的性别、年龄、个性、能力生来就有差别,教育上的“均匀用力”是最低层次的、浮于表面的伪公平,根据受教育对象在各方面素质的不同提供适合每个人的相应的教育条件才是真正的、实质性的公平。换言之,教育公平应该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该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其一,人们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认为公平就是完全相同的教育;其二,我国特殊精英教育异化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大众教育被精英化;其三,当前我国的“超常教育”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无法满足人民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需要;其四,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都在大力发展英才教育,一些国家甚至将英才教育提高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加大经费投入,并且颁布法律法令予以法制和政策保障,而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却缺乏政策保障。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各国特殊精英教育研究与政策进行分析、比较,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试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方式,为我国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颁布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梳理各国对特殊精英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政策,了解国内外特殊精英教育研究以及实施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然后通过对国内外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结合各国国情与我国实际情况,为本研究提供借鉴经验;接着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对特殊精英教育的社会认知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各相关人群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与态度、对特殊精英教育重点问题的看法及特殊精英教育国内实践经验三个方面的问题。问卷调查部分,发出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48份,深入访谈了33位专家(含教育家和高校其他专家)、教育实践家、教师、家长、学生,其中包括国内顶级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和裴娣娜先生,以及多位国内一流中小学校领导,问卷数据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访谈质性数据使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数据分析和访谈分析为本研究提供量化和质性研究基础,最后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得出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许多国家(地区)都对特殊精英教育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如美国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立法立规发展英才教育,德国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重视“天才教育”,其他如俄罗斯、韩国、日本等,甚至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都有相关法律法规或条例为特殊精英教育保驾护航,如台湾1984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法》就包含了关于资优教育的内容。不少发达国家(地区)特殊精英教育已颇具规模,如英国受惠者比例为1%-5%,新加坡为1%,俄罗斯为1%,以色列为1%,韩国也已达到1%。我国特殊精英教育虽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也存在主体异化、培养模式单一、系统性缺失、发展不平衡,甚至缺失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等问题。我国特殊精英教育政策构建可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和有关政策,从成才渠道、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式、教育管理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具体政策建议为:构建完整的成才渠道,一方面科学地建立超智儿童鉴定选拔机制,具体可使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智力测试量表结合学生、家长自荐和教师推荐的多元化鉴定选拔机制,另一方面打通超智儿童升学渠道,让超智儿童受到连贯、系统的培养,更好地成为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师资上,从选培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保障机制三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特殊精英教育培养专门的优秀教师;在课程上,加强需求调查,提升课程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在课程设置上更加重视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注重差异化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在管理上,需在政府职能部门设专人管理特殊精英教育,也可考虑设置专门的部门以调整课程模式,协调教育队伍,加强教学管理,且加强政策宣讲,以减少政策实施阻力;在政策法规上,为特殊精英教育立法立规,提供经费、政策和法制保障,填补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的政策法规空缺。本研究有两个创新之处:一是内容上,通过对国外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分析,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的发展情况,探索本土化的培养政策;二是方法上,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由于受到研究条件与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还存在一些不足,期待能邀请到更多的国内顶级专家和一流名校的校领导参与调研,也期待以后国家支持更多探索性的教学试验。
左田男[5](2020)在《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实证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非智力因素的概念最早最权威的是燕国材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的非智力因素分三层,第一层是广义的非智力因素,表明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外的其他一切因素;第二层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分为五个维度: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第三层是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分别为成就、坚持、独立、荣誉、自信、自尊、热情、责任等。随着我国心理学和教育研究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在人的一切行为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我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对这一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谓提高民族素质,从心理学角度说,就是要提高其心理素质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素质。所以,在学校教育中,不但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样才能达到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非智力因素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尤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转折时期,是心理上不成熟、认识在变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成长而言无疑是具有巨大作用的。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主要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从传统的“教学”变成“教育”,构造育人新模式,营建育人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的培养水平。足球作为体育项目的其中之一,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也应该从“教学”变成“教育”,从单纯地提升技战术能力和身体素质变成通过技战术和身体的训练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其在未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人。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发展如此重要,但纵观目前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现状,无论在训练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各个环节均对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存在不足,所以本文选择以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文献、学习参考前人研究情况。通过访谈调查法,了解体育与非智力因素及足球与非智力因素关系方面的信息,作为论文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法,一是对石家庄市五个区的足球特色小学的教练员和3-4年级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情况进行现状调查,从中发现问题,为实证研究提供现实依据;二是采用实验量表对实验对象进行评价分析,验证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法,对石家庄私立第一中学小学部3到4年级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进行设计,以实验分组的形式,将小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以足球技术为主题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设计和实施,对照组则进行传统训练的设计和实施,训后采用实验量表予以评价,以实证方案的训练效果。通过数据统计法,对现状调查问卷和对实验量表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本文研究结论如下:通过对石家庄市每个区足球特色学校的教练员调查发现,教练员在训练中对小学生培养更关注智力因素和技术,教练员都认为有必要培养非智力因素,但是对其了解甚少,大部分在训练中关注比赛结果较多,在训练后没有非智力因素培养相关评价。通过对石家庄市每个区足球特色学校的小学生调查发现,小学生绝大部分认为足球给他们带来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就是快乐,也就是运动热情。小学生大多数不确定自己在训练中感受到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在评价方面,多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而没有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评价。针对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在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方案设计和实施上,实验组以传统训练为基础,以足球技术为主题培养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组织训练方面,利用制定规则和在训练要求方面对细节指导以培养非智力因素。在成就动机上注重小学生提升自己更高追求的培养,在运动热情上注重小学生对足球运动训练兴趣只增不减的培养,在集体荣誉感上注重小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在自信心上注重小学生乐观向上的培养,在好胜心上注重小学生永不言弃的培养。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非智力因素培养五个指标测试中结果不显着;经过15周的实验,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呈现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不显着;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成就动机、运动热情、集体荣誉感三个指标上呈现显着性差异,在自信心和好胜心两个指标上虽有差异不显着。所以,通过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在成就动机、运动热情、集体荣誉感、自信心和好胜心五个指标上均有提高,其中成就动机、运动热情、集体荣誉感提高更显着。
李佳楠[6](2020)在《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测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大部分物理学史教育研究都是集中于开发优质的物理学史教学设计、课例、活动等,很多研究的主体均是指向学生,鲜有研究指向教师,对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测评更是少之又少。测评的价值不仅在于可以对教师的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现实情况有所了解,还可以通过测评的结果对教师群体提出有效的优化建议。除此之外,鉴于目前关于高中物理教师的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测评工具较为匮乏,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对物理学史教育观念测评工具的开发研究。首先,运用文献法梳理国内外有关教育观念的现状,结合物理学史及物理学史教育的基本特点,归纳出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内涵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挖掘出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组成要素:物理学史知识观、物理学史教育价值观、物理学史教育融入观以及物理学史教育效果观,并基于罗凯奇的“中心-边缘”观念结构,进一步提出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作用机制。综合考虑国内外物理学史教育的情况,建构出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开发出一套信度和效度都较好的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测量工具。其次,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测查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现状。测查发现:教师对教科书中物理学史知识的批判意识薄弱;教师缺乏对物理学史教育价值的全面了解;少部分教师对物理学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物理学史教育融入观良好;教师肯定了物理学史在学生学习方面的效果;教师认同物理学史有提高自身教研水平的效果。进而针对测查结论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四条优化建议:扬长避短,批判使用物理教科书;纵横贯通,兼顾物理学史的反辉格解释;尊重史实,以真实性为基本原则;转变观念,成为物理学史研究型教师。
姚瑶[7](2020)在《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而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的运用则是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以顺利实行的重要策略之一。故而从情感教学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系统研究和分析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情况,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更新教学理念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对于沟通师生关系、联络师生情感以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课堂教学的视野,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紧紧围绕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这一主题展开,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分别论述了研究缘起以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目标、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一章探究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理论依据和影响因素。第二章是对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类型以及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第三章考察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特点和原则。第四章重点分析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现状及原因。本论文以江苏省三所中、小学校的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法与课堂观察法展开调查研究。结合访谈情况与课堂观察了解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现状,分析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成效、问题及对应的原因。其中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成效有: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迪了学生的心灵与智慧以及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原因包括四个方面: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具有强烈的课堂感召力、能够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够指引学生对情与知的追求以及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欠缺技巧、缺乏创新、缺失艺术美以及偏离教学目标。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教师的副语言训练不够、教师语言运用模式化、教师艺术美的表达能力不足以及教师语言指向不明确。第五章主要提出了优化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的策略。教师应该掌握副语言表达技巧,强化科学实践训练;打破语言模式化局面,创设教师语言风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修炼艺术美的境界;明确教学语言指向,矫正课堂教学目标。本文以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的运用为研究焦点,通过揭示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现状与现状产生的原因,提出优化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的策略,期盼情感性教学语言能够成为语文教师传递知识的得力助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跳板,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李宜朗[8](2020)在《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以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级学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在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生物课程学习的核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的相关概念、基本知识,更要学生具备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从而增强对生态、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提升情感态度,培养探究精神,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进入高中的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业任务的加重、青春期心理变化等多种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不能维持稳定的学习情绪和情感,同时学习难度加大导致学生学习意志下滑、自暴自弃等现象的出现。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课堂理应唤起学生敬畏生命、探索求知的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的学习意志,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能和学生学习能力,本研究从非智力因素的多个维度结合教学实例,以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的四个班(1、5、6、8班)为实验对象,开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以期望提高高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效能和学生学习能力。依据心理测量学,我们将全班成绩的前27%作为高分组,调研观察其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优势,全班成绩后27%作为低分组,以问卷和走访的形式观察非智力因素对其成绩的影响。通过在课前鼓励学生树立目标、课堂上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课后心理变化以及丰富校园课外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志,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维持饱满的生物学科学习热情。最终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鼓励学生亲自挖掘自然的奥妙,让学生积极认识到社会生态的多变性,帮助学生在繁杂的生物课程知识学习中,用多种途径掌握更多的知识点。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月考成绩和课外活动成果作为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有显着发展,学生成绩也有明显提高,低分组同学和高分组同学差距减小。实践分析得出学生通过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后的表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效能。本研究从学界所普遍认可的非智力因素的五个基本要素,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出发,在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科的学习特点,提出有关高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中的培养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和途径,以期达到生物课堂中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能关注学生学习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让生物课堂成为照亮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一盏明灯,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和课堂的积极效应,为学生的高中生涯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
刘攀[9](2020)在《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国家脱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教育——尤其是乡镇高中教育面对着一系列的巨大挑战,如何培养符合时代标准、走向未来的人才,是横在乡镇高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随着人们对教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和个体成长的因素,不仅仅体现在记忆、观察、想象和思考等智力因素上,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也逐渐显现。非智力因素指的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因素,主要指的是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这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和个体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日后并没有取得相应的高成就,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够健全,这样往往会呈现出所谓的“高分低能”。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三者对于个体的成才同等重要,甚至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格外重要。在新课改面前,尤其在条件艰苦的乡镇高中里,更应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通过培养非智力因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水平还可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更多正向的影响,例如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等,帮助学生从学校到生活全面发展。综上所述,研究非智力因素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整理国内外相关非智力因素的文献资料可知,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和内涵,国内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学者认为,非智力因素泛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因素,包含的内容有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国外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学者认为,非智力因素是包含于智力因素之中的,主要内容是个人的气质和人格因素等。因为国内外专家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定义和内涵不同,因此对于非智力因素而言,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次研究将在综合国内外专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国家非智力因素研究会会长——燕国材先生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定义方式。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第一中学和第五中学的高一、高二和高三学生。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物理非智力因素调查时得出:(1)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整体良好。男生物理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女生;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最高、高二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物理学习兴趣略高于普通班。(2)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不明确。男生的物理学习动机明显高于女生;高二学生物理学习动机得分最高、高一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与普通班的学生在物理学习动机上没有明显差异,重点班学生学习兴趣略高于普通班。(3)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习惯不佳。男生的物理学习习惯略好于女生,但是差异性不明显;高一学生物理学习习惯最好、高二次之、高三最差;普通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反而好于重点班,但是并没有明显差异。(4)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意志良好。男生的物理学习意志好于女生,且差异性明显;高一学生物理学习意志最好、高二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学生的学习意志好于普通班,但是并没有明显差异。(5)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情感价值观整体上表现优秀。女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性不明显;高一表现最好、高二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的学习情感价值观明显高于普通班。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乡镇高中的教学特点,本次研究将从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高中生物理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和策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流程大致如下:首先是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有:重视课堂导入、理论联系实践、活跃课堂氛围等;接着是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可以从树立合理学习目标开始,进行合理归因,鼓励并关注学生等;接下来是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提醒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家校合作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等;然后是学习意志的提升,包括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制力等;最后是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包括心理健康咨询和竖立远大理想等。本文的主要结论:(1)在个体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同智力因素一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除了物理学习情感价值观,其他的非智力因素的维度,在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过程中表现不佳,亟待提高。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两点:(1)丰富了非智力因素与具体学科结合的研究理论,包括编撰出了物理非智力因素测量量表等;(2)给乡镇高中非智力因素的提升与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李家豪[10](2020)在《初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文中提出新课程改革进一步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解放,因此在当前课程价值下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发现,考试焦虑和学业自我效能感这两个非智力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初中阶段不仅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第二个加速期,也是义务教育的末尾阶段,它对个体的终生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此本研究针对初中生群体,主要探讨了考试焦虑、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考察了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过程中所扮演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样本来自河南省某市53所学校的七、八年级学生,共收集有效问卷6203份。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考试焦虑量表》和梁宇颂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成绩采用全市统一命题的标准化语文、数学和英语期末测试成绩,经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初中生考试焦虑、学业自我效能感都处于中等水平,且考试焦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在年级、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以及是否是班干部上都存在显着差异。(2)初中生考试焦虑既与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着负相关,又与其学业成绩呈显着负相关,而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呈显着正相关。(3)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对语文期末成绩的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对数学期末成绩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5%;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对英语期末成绩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6.1%。在这些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论文进行了相关讨论,提出了相关行动建议,认为克服初中生考试焦虑对学业成绩的消极影响,首先,需要突出学业考试的诊断与知识巩固功能的本体性功能;其次,需要全面认识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感等非智力因素在初中生发展中的作用;第三,在对初中生考试焦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进行干预时应充分考虑人群差别;最后,从学业自我效能感角度对初中生考试焦虑进行干预时需要尊重学科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非智力因素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智力因素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设计 |
五、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一章 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基本问题 |
一、意志品质的概念发展与内涵特征 |
(一)意志品质在哲学中的内涵及发展 |
(二)意志品质在心理学中的内涵及发展 |
(三)意志品质的一般界定及特征 |
二、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生成机理 |
(一)生成意志品质的内部结构系统 |
(二)生成意志品质的影响因素 |
(三)意志品质内化、外化的生成机理 |
三、大学生意志品质在实践过程中的呈现 |
(一)意志品质在大学生动机冲突中的呈现 |
(二)意志品质在大学生确定目标中的呈现 |
(三)意志品质在大学生执行决定中的呈现 |
(四)意志品质在大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呈现 |
(五)意志品质在大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呈现 |
(六)意志品质在大学生面对成功时的呈现 |
第二章 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理论资源 |
一、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理论指导 |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马克思主义意志品质培育的价值指向 |
(二)主客体统一的塑造:马克思主义意志品质培育的内核特性 |
(三)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马克思主义意志品质培育的内源动力 |
二、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方法借鉴 |
(一)积极意志品质的塑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 |
(二)消极意志品质的对抗:挫折理论与挫折教育 |
三、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依循 |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 |
(二)革命文化中关于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 |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关于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 |
第三章 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时代诉求 |
一、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时代条件 |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提出了新挑战 |
(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锚定了新坐标 |
(三)“时代新人”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规定了新方向 |
二、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时代意义 |
(一)巩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
(二)涵育大学生持续奋斗的精神 |
(三)增强大学生不屈不挠的动力 |
(四)鞭策大学生前赴后继成就事业 |
三、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实践难点 |
(一)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如何与群体时代特征相适应 |
(二)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如何与主体性发展相互促进 |
(三)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效果如何与人才全面发展要求相符合 |
(四)大学生个人意志品质如何与集体意志、国家意志高度统一 |
四、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具体内容 |
(一)新时代大学生应具有毫不退缩的勇气 |
(二)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 |
(三)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责任担当的自觉 |
(四)新时代大学生应具有坚韧不拔的干劲 |
(五)新时代大学生要保持宠辱不惊的稳健心态 |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现状考察 |
一、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研目的及总体思路 |
(二)调研问卷的设计及实施 |
二、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现状 |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二)从量表数据看大学生意志品质五个维度的差异 |
(三)从量表数据看大学生意志品质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
(四)大学生对意志品质认知、认同、实践的情况 |
三、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现状 |
(一)访谈实施及案例描述 |
(二)从访谈案例看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现状 |
(三)从访谈案例看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问题 |
四、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问题的归因 |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完善的影响 |
(二)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干扰影响 |
(三)高校意志品质培育机制不健全的影响 |
(四)中国式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 |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实践创新 |
一、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基本原则 |
(一)坚持引导与自觉共恰的原则 |
(二)坚持目标与规律统一的原则 |
(三)坚持系统与部分协调的原则 |
(四)坚持认知与实践对接的原则 |
二、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路径选择 |
(一)以理想信念为先导多维教化 |
(二)以群己互励为重点促进感化 |
(三)以实践锻炼为关键深入内化 |
三、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优化机制 |
(一)优化体制机制,提升意志品质培育的引导力 |
(二)资源整合机制,增强意志品质培育的支撑力 |
(三)培育运行机制,有力回应意志品质的现实要求 |
(四)跟踪评价机制,完善意志品质培育的体系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3)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对数学阅读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
2.1 数学阅读的研究概述 |
2.1.1 阅读的内涵 |
2.1.2 数学阅读的内涵 |
2.1.3 影响数学阅读的因素 |
2.1.4 数学阅读教学 |
2.2 非智力因素研究概述 |
2.2.1 非智力因素的内涵 |
2.2.2 非智力因素的测量研究 |
2.3 已有研究成果评述 |
2.4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4.1 数学阅读的理论定义 |
2.4.2 数学阅读的操作定义 |
2.4.3 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问卷说明 |
3.3.2 预试检验 |
3.3.3 正式施测 |
3.4 信效度检验 |
3.4.1 《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3.4.2 《数学阅读测试卷》的信效度分析 |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 调查结果分析 |
4.1 高中生数学阅读现状分析 |
4.1.1 高中生数学阅读的整体现状分析 |
4.1.2 高中生数学阅读性别差异分析 |
4.1.3 高中生数学阅读学校差异分析 |
4.1.4 高中生数学阅读班级差异分析 |
4.1.5 小结 |
4.2 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现状分析 |
4.2.1 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的整体现状分析 |
4.2.2 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性别差异分析 |
4.2.3 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学校差异分析 |
4.2.4 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班级差异分析 |
4.2.5 小结 |
4.3 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与数学阅读的回归分析 |
4.3.1 高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与数学阅读的相关性分析 |
4.3.2 高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整体与数学阅读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
4.3.3 高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各维度与数学阅读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3.4 小结 |
4.4 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对数学阅读影响路径探析 |
4.4.1 模型的初步构建 |
4.4.2 模型的修正与检验 |
4.4.3 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教学建议 |
5.2.1 加强文字语言训练,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
5.2.2 合理选择阅读问题,激发学生质疑精神 |
5.2.3 增设数学课外活动,提升数学阅读态度 |
5.2.4 依据学生个人特点,灵活选择培养路径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5.3.1 研究不足 |
5.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含致谢) |
(4)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社会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 |
(二)特殊精英教育的异化 |
(三)特殊精英教育无法满足个人、社会及国家发展 |
(四)特殊精英教育缺乏政策法律保障 |
二、研究意义 |
(一)现实意义 |
(二)理论价值 |
(三)实践价值 |
三、相关概念 |
(一)超智儿童 |
(二)精英与精英学生 |
(三)精英教育、超常教育与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 |
(四)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与政策制定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超智儿童内涵的研究 |
(二)关于超智儿童鉴定选拔的研究 |
(三)关于超智儿童培养模式的研究 |
(四)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师资建设的研究 |
(五)其他研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一)关于超智儿童内涵的研究 |
(二)关于特殊精英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研究 |
(三)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实施经验的研究 |
(四)关于超智儿童身心特征的研究 |
(五)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国际比较的研究 |
三、总结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内容和目的 |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取样与样本情况 |
(三)研究方法 |
三、研究的重难点及拟创新点 |
四、研究思路与调研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调研设计 |
五、信效度分析及研究伦理 |
(一)信效度分析 |
(二)研究伦理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智力理论 |
(一)智力差异客观存在 |
(二)智力是可以科学测量的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主要观点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启示 |
三、教育公平理论 |
(一)教育公平的层次与原则 |
(二)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平衡 |
(三)教育公平在特殊精英教育中的体现 |
四、政策制定理论 |
(一)理性决策理论 |
(二)公民参与理论 |
第四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国际经验 |
一、国外(地区)特殊精英教育相关法律政策发展概述 |
二、国外(地区)特殊精英教育政策执行经验 |
(一)选拔机制 |
(二)培养方式 |
(三)师资建设 |
三、典型国家的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分析 |
(一)俄罗斯 |
(二)美国 |
(三)韩国 |
四、总结 |
第五章 中国特殊精英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 |
一、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实践进程 |
(一)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发展历史 |
(二)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发展现状 |
二、国内相关政策的发展 |
(一)重点学校、重点班的政策与实践 |
(二)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班级的尝试 |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关计划 |
三、中国特殊精英教育案例分析 |
(一)北京八中经验与成绩 |
(二)江苏天一中学经验与启示 |
四、总结 |
第六章 特殊精英教育的社会认知 |
一、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和态度 |
(一)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 |
(二)对特殊精英教育的态度 |
(三)影响因素分析 |
二、对特殊精英教育重点问题的看法 |
(一)对成才渠道的看法 |
(二)对安置形式的看法 |
(三)对课程教学的看法 |
(四)对师资队伍的看法 |
(五)对保障和资金的看法 |
三、特殊精英教育国内实践经验 |
(一)走出误区,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 |
(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
(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
(四)尽可能提供好的条件和资源 |
(五)制定科学的准入准出机制 |
四、总结 |
第七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相关因素研究 |
一、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问题确定 |
二、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 |
三、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目标与功能 |
(一)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目标 |
(二)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功能 |
四、特殊精英教育政策实施的可行性 |
(一)政治可行性 |
(二)经济可行性 |
(三)技术可行性 |
第八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建议 |
一、构建完整的成才通道 |
(一)建立科学的鉴定选拔机制 |
(二)打通超智儿童升学渠道 |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一)特殊精英教育教师的选培制度 |
(二)重视特殊精英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 |
(三)完善特殊精英教育教师激励和保障机制 |
三、优化培养环节 |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 |
(二)教学方式的优化 |
四、加强教育管理 |
(一)确定特殊精英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
(二)强化教育管理机构的管理作用 |
(三)增加理解减少阻力:加强政策宣讲 |
五、完善保障机制 |
(一)经费保障 |
(二)政策保障 |
(三)法律保障 |
结语 |
一、主要结论 |
二、特色与创新 |
三、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社会认知调查问卷 |
附录2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3 校领导访谈提纲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5 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6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7 访谈内容节选 |
后记 |
(5)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选题依据 |
1.1 人的发展中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 |
1.2 体育运动对人的非智力因素的促进 |
1.3 足球运动训练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 |
1.4 国际足球大赛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
1.5 足球运动训练中对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2.2.1 有利于教练员在足球运动训练上开拓视野 |
2.2.2 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 |
2.2.3 为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良序环境 |
3 文献综述 |
3.1 国外研究 |
3.1.1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
3.1.2 关于足球与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 |
3.2 国内研究 |
3.2.1 非智力因素界定 |
3.2.2 体育外其他学科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
3.2.3 体育学科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资料法 |
4.2.2 调查法 |
4.2.3 实验法 |
4.2.4 数理统计法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内容 |
5.2 石家庄市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现状调查 |
5.2.1 石家庄市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认识现状调查 |
5.2.2 石家庄市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设计实施现状调查 |
5.2.3 石家庄市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评价现状调查 |
5.3 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实验方案设计和实施 |
5.3.1 实验方案设计依据 |
5.3.2 实验方案设计内容 |
5.4 石家庄市私立第一中学小学部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方案评价 |
5.4.1 实验前非智力因素实验组对照组调查结果分析 |
5.4.2 实验后非智力因素实验组对照组调查结果分析 |
5.4.3 对照组非智力因素前测后测调查结果分析 |
5.4.4 实验组非智力因素前测后测调查结果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目标 |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理论探讨 |
(一)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内涵 |
(二)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特点 |
(三)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构成要素 |
(四)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史教育观念的作用机制 |
(五)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史教育观念的价值 |
四、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测量工具的开发 |
(一)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测量问卷的设计 |
(二)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访谈提纲设计 |
(三)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测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四)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史教育观念测量问卷的修订与完善 |
五、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测量与评价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过程 |
(三)研究结论 |
(四)优化建议 |
六、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7)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
二、研究思路与目标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理论依据和影响因素 |
第一节 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理论依据 |
一、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三、非智力因素理论 |
第二节 影响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因素 |
一、文本教学内容因素 |
二、教师专业素养因素 |
三、学生实际需求因素 |
四、课堂教学环境因素 |
第二章 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类型与功能 |
第一节 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类型 |
一、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情感 |
二、深沉凝重、舒缓真挚的情感 |
三、抑扬顿挫、活泼典雅的情感 |
四、质朴平和、简约严谨的情感 |
第二节 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功能 |
一、具有调节功能 |
二、富有感染功能 |
三、发挥迁移功能 |
四、具备协调功能 |
第三章 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特点和原则 |
第一节 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特点 |
一、生动性 |
二、灵活性 |
三、多样性 |
四、共鸣性 |
第二节 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原则 |
一、因材施教原则 |
二、寓教于乐原则 |
三、准确适度原则 |
四、适时调控原则 |
第四章 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成效与原因分析 |
一、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成效分析 |
二、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成效的原因分析 |
第二节 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的问题分析 |
二、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五章 提高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的策略 |
第一节 掌握副语言表达技巧,强化科学实践训练 |
第二节 打破语言模式化局面,创设教师语言风格 |
第三节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修炼艺术美的境界 |
第四节 明确教学语言指向,矫正课堂教学目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以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概述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现状 |
1.3 国外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现状 |
2 高中生物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2.4 研究时间安排 |
3 高中生物学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 |
3.1 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影响 |
3.2 学生学习情感的影响 |
3.3 学生学习性格的影响 |
3.4 学生学习意志的影响 |
4 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 |
4.1 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
4.2 实验结果测定方式及相关分析 |
4.3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
5 结语 |
5.1 结论 |
5.2 讨论 |
5.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习成绩分化原因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课题研究及学生活动相关资料展示 |
致谢 |
(9)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非智力因素概述 |
2.1.1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
2.1.2 非智力因素的组成 |
2.1.3 非智力因素的特点 |
2.1.4 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
2.2 理论基础 |
2.2.1 心理学基础 |
2.2.2 教育学基础 |
2.3 国内外非智力因素研究现状及趋势 |
2.3.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2.3.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2.3.3 非智力因素与物理学习的相关研究 |
第3章 乡镇高中生物理非智力因素现状 |
3.1 黄梅一中和黄梅五中基本情况介绍 |
3.2 测量工具的编制和实施 |
3.2.1 国内非智力因素测量工具的发展 |
3.2.2 测量工具的编制 |
3.3 数据统计 |
3.3.1 样本的选取 |
3.3.2 信效度检验 |
3.4 结果分析 |
3.4.1 非智力因素总体情况及分析 |
3.4.2 各维度的非智力因素均值情况及分析 |
3.4.3 不同性别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及分析 |
3.4.4 不同年级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及分析 |
3.4.5 不同班别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及分析 |
3.4.6 访谈结果 |
3.5 结论 |
3.5.1 问卷调查结论 |
3.5.2 访谈结论 |
第4章 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对策 |
4.1 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
4.1.1 重视课堂导入,整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4.1.2 理论联系实际,减少性别影响 |
4.1.3 活跃课堂氛围,改善年级影响 |
4.2 物理学习动机的培养 |
4.2.1 明确学习目标,形成正确学习动机 |
4.2.2 进行合理归因,消除性别影响 |
4.2.3 鼓励并关注学生,保持学习动机 |
4.3 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 |
4.3.1 预习和复习,养成良好习惯的开始 |
4.3.2 家校结合,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
4.3.3 改善教学模式,产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
4.4 物理学习意志的培养 |
4.4.1 端正学习动机,强化学习意志 |
4.4.2 培养学生自制力,提升意志品质 |
4.4.3 克服困难情境,磨练意志品质 |
4.5 物理学习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
4.5.1 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 |
4.5.2 志存高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5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 |
5.3 研究不足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B 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访谈设计 |
致谢 |
(10)初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考试焦虑研究 |
(一)考试焦虑的定义 |
(二)考试焦虑研究的既有理论模型 |
(三)考试焦虑的测量 |
(四)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 |
(五)考试焦虑对个体学习的影响 |
二、考试焦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
三、学业自我效能感研究 |
(一)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
(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来源 |
(三)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四)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
(五)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学习的意义 |
四、考试焦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
(一)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
(二)考试焦虑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三)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对学业成绩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问题与假设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对象 |
五、研究工具 |
(一)《考试焦虑量表》 |
(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
(三)学业成绩 |
六、施测程序 |
七、数据处理 |
第三章 数据分析结果 |
一、初中生考试焦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现状及其分布差异特征 |
(一)初中生考试焦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现状 |
(二)初中生考试焦虑分布差异特征 |
(三)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分布差异特征 |
(四)初中生学业成绩分布差异特征 |
二、初中生考试焦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相关 |
三、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对学业成绩影响上的中介效应 |
(一)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对语文期末成绩影响上的中介效应 |
(二)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对数学期末成绩影响上的中介效应 |
(三)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对英语期末成绩影响上的中介效应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一、研究结论 |
(一)初中生考试焦虑现状及其分布差异特征 |
(二)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分布差异特征 |
(三)初中生学业成绩现状及其分布差异特征 |
(四)初中生考试焦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相关 |
(五)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对学业成绩影响上的中介效应 |
二、研究讨论与建议 |
(一)突出学业考试的诊断与知识巩固的本体性功能 |
(二)重视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感等非智力因素在初中生发展中的作用 |
(三)考试焦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干预应考虑人群差别 |
(四)从学业自我效能感角度对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干预需要尊重学科差异 |
第五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
四、非智力因素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非智力因素与HSK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白变.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1
- [2]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研究[D]. 常睿.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对数学阅读的影响研究[D]. 仇金文.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D]. 凌琳. 西南大学, 2020(05)
- [5]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实证研究[D]. 左田男.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测评研究[D]. 李佳楠.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研究[D]. 姚瑶. 扬州大学, 2020(02)
- [8]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以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级学生为例[D]. 李宜朗. 西南大学, 2020(01)
- [9]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D]. 刘攀. 河南大学, 2020(02)
- [10]初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D]. 李家豪.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