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土覆盖的平菇棒高产

用土覆盖的平菇棒高产

一、平菇菌棒覆土产量高(论文文献综述)

龚凤萍,竹玮,段庆虎,上官端琳,易红岩,冉忠萍,张应香,申进文[1](2021)在《棉籽壳栽培平菇不同出菇方式比较试验》文中研究指明利用棉籽壳发酵后熟化技术,通过单袋横放覆土、横切1/2菌袋直立覆土、双排横放顶端覆土及单排墙式(对照)等出菇方式栽培平菇,研究不同出菇方式对平菇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出菇方式影响平菇子实体外形,单袋横放覆土和横切1/2菌袋直立覆土,子实体喇叭状,双排横放顶端覆土和单排墙式,子实体覆瓦状;试验组平菇产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子实体香气浓郁、口感好,管理更加省工、省水。

朱晓琴[2](2021)在《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及农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铜仁市近年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产业成为铜仁市的特色扶贫产业,推进食用菌产业供给侧改革,能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利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铜仁市目前存在的产业组织模式进行梳理比较,找到适合铜仁市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通过对农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农户选择,提出适合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后续发展的优化对策。通过对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现状分析将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分为专业大户带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合作社带动模式三类。通过对这三类产业组织模式比较和优劣分析得出:农户在产业组织模式中参与度较低,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不明显。农户是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主体,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发展过程,也是农户不断选择的过程。通过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得出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种植规模、生产专业化程度、政府支持程度会影响农户的决策,相较于自行生产,农户年龄越小,专业化程度越高,政府越支持,农户越倾向于参与专业大户带动模式;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政府支持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公司带动模式;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也会更倾向于选择合作社带动模式的结论。通过前面分析出的问题提出加大科技教育投入,以加强农户对产业组织模式的认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户在产业组织模式中的谈判地位;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组织模式运行效率;政府保障制度供给的优化对策。

郭燕云[3](2021)在《双孢蘑菇中栽培基质及温湿度变化对三种农药残留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食用真菌产量世界第一,但食用菌中农药残留问题时有发生,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影响了进出口贸易。不同食用菌栽培模式和环境中农药消解规律不同,相关基础研究薄弱。本论文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栽培为例,研究了吡虫啉、咪鲜胺和高效氯氰菊酯三种农药在双孢蘑菇不同配方栽培基质中的消解动态,并揭示了吡虫啉、咪鲜胺两种农药消解受温度、湿度环境条件影响,为工厂化双孢蘑菇农药的规范使用及培养基质的合理选择与配比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法进行检测和QuEChERS净化法进行前处理,建立了吡虫啉、咪鲜胺和高效氯氰菊酯三种农药在双孢蘑菇栽培覆土和栽培料以及子实体中的检测方法。在0.01~1 mg/L添加水平下,三种农药在覆土中的的平均回收率为74%~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12.6%。在培养料中平均回收率为80%~96%,RSD为1.6%~12.3%,在双孢蘑菇子实体中平均回收率为82%~93%,RSD为4.3%~9.1%。本研究中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2)开展双孢蘑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条件下的田间模拟试验,分别在覆土和培养料中通过拌土、喷雾施药方式均匀施药,动态监测吡虫啉、咪鲜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在双孢蘑菇栽培覆土和子实体中的残留。结果表明:三种农药消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不同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中有相同的消解趋势,半衰期均为常规覆土 ST 1>椰糠土 ST 3>草木灰土 ST2,培养料CT 2>培养料CT 1。初步揭示了三种农药的消解与覆土有机碳含量、酸碱度、农药本身性质和培养料理化性质等条件有关。三种农药在不同处理下生长的三潮菇中均有检出,证明了双孢蘑菇栽培覆土中的农药会向子实体中迁移且在栽培料中的消解速率快于覆土。(3)开展双孢蘑菇栽培室内模拟试验,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栽培试验,初步探究了双孢蘑菇栽培中,吡虫啉、咪鲜胺两种农药消解受温度、湿度环境条件影响下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吡虫啉和咪鲜胺在覆土和培养料中的消解有相同趋势,温度由15℃升高到20℃,农药的半衰期变短。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吡虫啉和咪鲜胺在覆土和培养料中的消解也有相同趋势,湿度度由70%升高到90%,农药的半衰期变短。证实了温度、湿度的升高对双孢蘑菇栽培中农药消解有促进作用。

沈皓明[4](2021)在《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以姜堰区桥头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香菇(Lentinusedodes)营养丰富、口感适宜,药食同源,营养价值极高,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地的特点,是一种高产高效栽培作物;属木腐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以及少量矿物盐类和维生素,大多数树木均可用于种植香菇。我国香菇栽培约有千年历史,自古以来是闽浙山区的特产,山区优良的气候环境和大量的菇木资源为香菇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姜堰区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区,菇木资源短缺,市场上的香菇主要来自福建、浙江等地区,价格高,供需矛盾突出。1995年,姜堰区引进、吸收转化闽浙山区香菇栽培经验,成功利用本地资源丰富的胡桑枝条栽培香菇,在此基础上,持续选育香菇新品种、完善栽培技术、建设成品深加工生产线、主动提升管理水平,以点带面,助推泰州市形成了特色食用菌产业。2018年,泰州市菇业总产量达25880吨,其中姜堰区菇业产量达3350吨,产值达4856万元,鲜香菇1930吨、干香菇1420吨。桥头镇是姜堰区菇业主产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香菇种植面积达1300亩,建立有千亩香菇产业园,以及江苏省最大的香菇生产与交易基地。探究桥头镇香菇产业发展模式,对提升区域性香菇生产水平、加快高效农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农民纯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季节和生产场所,香菇栽培细分为层架栽培模式、林下栽培模式、覆土栽培模式、半覆土栽培模式等,栽培技术经历了砍花法栽培、段木栽培和木屑栽培3个阶段。香菇栽培需要选择优质菌种,配置培养基料时注意碳氢比,灭菌要及时、充分。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需要温差刺激才能结实,生长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风顺畅,无杂菌感染和鼠害、虫害。香菇采摘后及时出售,干制时合理控制好烘干温度和时间。姜堰区桥头镇香菇产业发展呈现园区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特点,园区内龙头企业为菇农统一购置菌种和原料,统一市场销售,订单生产面积达1100亩,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菌棒制作流水线及冷藏保鲜库,可实现年制作菌棒800万袋。创立了“苏福”品牌,主持修订了泰州市无公害香菇标准化生产规程,每年培训菇农1500人次。改善了菇农年龄结构,45周岁及以下青壮年占比达30%,经济效益明显,种植香菇亩均纯收益23950元,远超传统稻麦种植收益1155元,科技含量增强,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和周年栽培技术分别获得省、市农业推广奖项,获得各项专利、认证20多项。桥头香菇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产业粗放程度高、产品价值链条短、营销方式不完善、服务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香菇生产仍处在初级加工阶段,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小,无延伸产业链,销售渠道较为传统,易造成产品滞压,市场竞争力不强,基层从事香菇专业人才断档等,影响了桥头香菇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桥头镇香菇产业优化发展策略为:优化提升香菇生产技术,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反季节香菇栽培比例,推广香菇—芋头轮作的栽培模式,拓展香菇精深加工业务,提高香菇干制储藏技术,实现废弃菌棒的综合利用,强化行政服务保障工作,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等。

江可[5](2019)在《油菜秸秆和莲子壳菌业化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循环利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利用食用菌降解农作物秸秆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油菜秸秆和莲子壳是江西省的主要农作物秸秆,以其作为栽培食用菌的主料,不仅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栽培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本研究以油菜秸秆或莲子壳为主料,栽培不同品种食用菌,分析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农艺性状、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等,研发适合不同食用菌品种的最佳栽培料配方,并筛选高效转化油菜秸秆或莲子壳的食用菌品种和菌株。经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以油菜秸秆为主料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方为:油菜秸秆55.5%、稻草37%、麸皮5%、尿素0.5%、石膏1%、蔗糖1%。该配方能显着促进平菇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速度比稻草配方提高了45.6%,子实体产量比稻草配方提高了39.9%。(2)以油菜秸秆为主料栽培秀珍菇的最佳配方为:油菜秸秆75%、麦麸16%、玉米粉5%、石灰2%、石膏2%。该配方能显着促进秀珍菇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速度比对照配方提高了13.3%,生物学效率提高了96.2%。以莲子壳为主料栽培秀珍菇的最佳配方为:莲子壳配方:莲子壳75%、麦麸16%、玉米粉5%、石灰2%、石膏2%。该配方能显着促进秀珍菇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速度比对照配方提高了33.3%,生物学效率提高了30.8%。(3)以油菜秸秆为主料栽培巨大革耳的最佳栽培配方为:油菜秸秆粉78%(2%石灰水浸泡)、麸皮20%、糖1%、石膏1%。该配方的生物学效率比常规木屑、棉籽壳培养料增长了35.0%。(4)以油菜秸秆为主料栽培黑皮鸡枞的最佳栽培配方为:油菜秸秆39%,棉籽壳39%、麦麸20%、石膏2%,该配方的生物学效率比常规木屑、棉籽壳培养料提高35.4%。以莲子壳为主料栽培黑皮鸡枞的最佳栽培配方为:莲子壳39%,木屑39%、麦麸20%、石膏2%,该配方的生物学效率比常规木屑、棉籽壳培养料提高95.3%。(5)油菜秸秆栽培茶树菇效果优于棉籽壳,对油菜秸秆基质利用率最佳的是菌株L(JAUCC1736),子实体鲜重、干重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98.14 g/袋、11.78 g/袋、42.67%。油菜秸秆栽培茶树菇配方:油菜秸秆30%、谷壳30%、杂木屑16、麦麸20%、蔗糖1%、石膏1%、石灰2%。本研究证明,油菜秸秆和莲子壳均属于优质食用菌栽培基质,以油菜秸秆或莲子壳为主料栽培平菇、秀珍菇、巨大革耳、黑皮鸡枞和茶树菇,能提高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本研究结果为油菜秸秆和莲子壳的生态降解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多种食用菌的栽培提供了高效的替代栽培基质,对保护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曹乐梅[6](2018)在《大球盖菇林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ex Murrill),是国际食用菌市场上交易的主要食用菌之一,该菇味美色优,栽培技术简便,易获得高产,很受我国广大栽培者的喜爱,特别是由于大球盖菇适应环境广泛,抗逆性强,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林地栽培发展迅速。本文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充分利用农林废弃物的问题,收集山东各地农林业下脚料14种,设计出53个不同的栽培基质配方,结合菌丝生长状况、胞外酶的测定以及林地出菇产量等,筛选出高产配方4个;同时在山东泰安、聊城、济宁等地区进行了林地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播种时间、不同覆土材料及覆土厚度等林地栽培技术的研究,通过研究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和菇质等数据,总结出林地种植大球盖菇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栽培基质对菌丝生长试验:收集我国北方常见的14种农林废弃物,设计了8组53个配方进行接种培养,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虽然是草腐菌,但对栽培基质适应十分广泛,不仅能在纯农作物秸秆、稻壳生长良好,且在多种阔叶树木的纯木屑及木屑与秸秆的混合料上均能生长良好。根据菌丝生长速率、均匀度、生长势及长满管的时间等统计结果得出:(1)13种纯料配方中,桃木屑、樱桃木屑、桑木屑、杨木屑、稻壳、桦木屑、玉米芯、苹果木屑菌丝生长迅速,生长势旺盛,其次为玉米秸、麦秸、杂木屑,较差为棉籽壳和文冠果壳,研究表明99%棉籽壳和99%文冠果壳不适宜作为大球盖菇的栽培基质。(2)杨木屑组中,配方Y5(50%杨木屑、24.5%玉米芯、24.5%稻壳,1%石灰)的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配方Y12和Y1;(3)桑木屑组中,配方S1(90%桑木屑、4.5%玉米芯、4.5%玉米秸,1%石灰)菌丝生长最快;其次为配方S2;(4)桦树木屑组中,配方H1(90%桦木屑、4.5%玉米芯、4.5%玉米秸,1%石灰)的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配方H2;(5)苹果木屑组中,以配方P2(70%苹果木屑、14.5%玉米芯、14.5%玉米秸,1%石灰)的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配方P1;(6)桃木屑组中,配方T4(30%桃木屑、34.5%玉米芯、34.5%玉米秸,1%石灰)的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配方T3;(7)樱桃木屑组中,配方YT3(50%樱桃木屑、24.5%玉米芯、24.5%玉米秸,1%石灰)的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配方YT1;(8)文冠果组中,配方W4(30%文冠果壳、34.5%玉米芯、34.5%玉米秸,1%石灰)菌丝生长较好;2.不同栽培基质林地出菇试验:根据室内试验菌丝生长优劣,选出10个配方进行林地大田栽培试验,结果得出:配方Y5的产量最高,其前两潮出菇总产量为11.32 kg/m2,一级菇比例高,发菌时间较短(103d),初潮菇时间较早(132d);其次为配方H1,发菌最快(75d长满),初潮菇时间最早(125d),产量为11.05kg/m2,一级菇比例较高;产量排在第三的为配方为Y1,产量为10.64 kg/m2,发菌时间较短(100d),初潮菇时间较早(130d);配方C6(99%玉米芯,1%石灰)的产量比与Y1略低,为10.34kg/m2,发菌时间较短(119d),初潮菇出菇时间较长(146d)。3.不同栽培基质胞外酶活性测定试验:选取纯木屑、纯稻壳和木屑与稻壳混合基质,测定4种配方胞外酶含量,分析其在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度,结果得出4种栽培基质中纤维素酶含量均最高,且比漆酶出现早,表明了大球盖菇首选碳源为纤维素,菌丝在纯木屑及含有木屑的配方中,漆酶的含量及活性明显增加,显示出大球盖菇对木质素的碳源也能很好利用,在纤维素和木质素混合基质的配方中表现出4中酶的均值明显的高于其他3个配方,这与上述菌丝和出菇的基质配方试验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了大球盖菇不同于其他草腐菌,对木质素和纤维素利用均很好,两类碳源混合的配方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为大球盖菇栽培栽培基质充分利用及优质高产配制提供了理论依据。4.影响菌丝培养基质三因素正交试验:设计不同含水量、接种量、基质的颗粒度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根据菌丝生长结果得出:最佳在栽培基质含水量70%、接种量3个菌饼、颗粒度3-5mm时大球盖菇长速最快。研究结果表明大球盖菇比一般食用菌对含水量及透气性要求较高,研究表明了含水量和颗粒度大小对菌丝生长影响显着。5.林地栽培技术的研究:通过设计不同的林地栽培模式、不同播种时间、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覆土材料及不同覆土厚度等技术研究,从出菇产量及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得出,最佳栽培模式是林间小拱棚模式,最佳栽培时间为10月中旬,最佳林分郁闭度0.7左右,最佳覆土材料为林地土50%、草炭土50%,最佳覆土厚度为3-4 cm,研究结果为林地栽培提供了各项技术参数。本项研究结果为大球盖菇栽培提供了多个可参考的基质配方,为林地栽培研究出可应用的关键技术。为我国北方地区栽培大球盖菇充分利用农林业生产废弃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徐淑萍[7](2014)在《平菇地棚菌墙保湿增产法》文中认为平菇地棚菌墙增产栽培技术集覆土栽培和菌墙栽培法为一体,使平菇的栽培管理更加省工,且质量优、产量高。其方法是:将采收过第一潮菇的菌袋脱去,靠地棚四周土墙建菌墙,菌墙内全部用营养土填充。菌墙外端用泥将菌棒与菌棒间空隙抹好,菌墙上筑一水槽,用于补水、补肥。此办法的优点主要有:(1)建菌墙前先出一潮菇,用已收缩的菌棒建成的菌墙不宜变形,不干裂,稳定性好;(2)地棚四壁是土,蓄水能力强,有利于调节菌墙内的水分平衡,补水多时,多

胡晓强,李峰,赵建选,靳荣线[8](2014)在《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试验》文中研究说明对鸡腿栽培覆土材料、覆土厚度、出菇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豫北农田沙壤土添加一定比例的平菇菌糠较沙壤土更适宜作为鸡腿菇覆土材料;覆土厚度23 cm时,鸡腿菇产量最高;不脱袋半袋立式栽培,接种端面朝上覆土这种栽培方式更适宜。

于绍凤[9](2014)在《黄浦江上游林地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拟筛选出适宜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林地栽培的食用菌种类,确定菌棒最佳摆放方式、摆放密度和进场时间,为青浦区林地栽培食用菌提供技术支持。选择香菇(Lentinus edodes)、平菇(Pleurotusostreatus)、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3个食用菌菌种,进行了栽培温度、菌种适应性和栽培方式等多个处理试验,通过5个进场批次的重复,获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青浦区每年4-6月份和9-11月份最适宜多数食用菌生长,影响食用菌栽培的林地环境因素并不是日温差,而是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的上下限。林下环境可降低日最高温度约2-3℃,提高日最低温度约1-2℃,在炎热的夏天能够有效改善食用菌在林下的生长状况,也利于树木生长,可获得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食用菌在上海和周边的市场较好,供试菌种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生长情况,每亩净利润可达1-3万元,研究证实黄浦江上游林地栽培食用菌具有可行性。2、三种供试菌种的适应性研究表明,香菇、平菇和黑木耳均适合于黄浦江上游林地的食用菌栽培,应选择相应的温型菌种。采取并排立式或“人”字形的摆放方式,有利于过多的水分淋去,减少次品菌菇和染病率;单个菌棒获得的空间越大,喷水越均匀,则越利于形成商品菌菇和提高菌棒产量。将菌棒直接平铺在地面上,或用土部分覆盖菌棒,会使部分菇体沾上泥土,影响品质,而且过多的水分不易排出,从而导致次品菌菇增多。平菇短棒适宜多层摆放,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摆放量,进而提高总产量。3、香菇和黑木耳长型菌棒均宜交叉摆放,棒间距为4cm,行间距为30cm;黑木耳短型菌棒适宜直接立放,棒间距为10cm,行宽为120cm;平菇短型菌棒宜并排多层堆放,而长型菌棒宜并排立式摆放,棒间距为1cm,行间距为25cm。试验还表明,秋茬林地栽培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比春茬更好,每年的最佳进场时间一般为10月上旬。

白文军,邓德江,孙庆亮,王永泉,李季,马楠,隗合军,张宇,李颂君[10](2013)在《蘑菇:自然的馈赠》文中研究表明行至树林深处,阴翳潮湿的有点害怕时,突然见到树根下挺立的蘑菇腿顶小伞一样的蘑菇帽,心情会是格外荡漾。你越看越觉舒展,树根下,一丛丛,一片片,三三两两星星点点,大的带着小的,小的簇拥着大的,弃掷迤逦一路散布,一派童话趣味的蘑菇花房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这种神奇真是大自然的馈赠。

二、平菇菌棒覆土产量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菇菌棒覆土产量高(论文提纲范文)

(1)棉籽壳栽培平菇不同出菇方式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配方
    1.2 供试菌株
    1.3 试验方法
        1.3.1 培养料处理
        1.3.2 装袋与蒸料
        1.3.3 试验处理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出菇方式对子实体形状的影响
    2.2 不同出菇方式对平菇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2)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及农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路线图
        1.3.4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产业化
        2.1.2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
        2.1.3 新型经营主体
    2.2 研究范畴
    2.3 理论基础
        2.3.1 产业组织理论
        2.3.2 交易成本理论
        2.3.3 农户行为理论
3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发展现状
    3.1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生产加工现状
        3.1.1 食用菌产业生产现状
        3.1.2 食用菌产业加工现状
    3.2 铜仁市的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发展现状
        3.2.1 家庭分散的经营模式
        3.2.2 专业大户带动模式
        3.2.3 合作社带动模式
        3.2.4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3.3 政府引导食用菌产业发展
        3.3.1 推动产业带项目建设
        3.3.2 保障原材料供应
        3.3.3 支持基础产业的设施建设
        3.3.4 注重产业主体培养
        3.3.5 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3.4 本章小结
4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化组织模式比较及优劣分析
    4.1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比较分析
        4.1.1 产业组织模式参与主体分析
        4.1.2 产业组织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分析
        4.1.3 产业组织模式稳定性分析
    4.2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优劣分析
        4.2.1 专业大户带动模式优劣分析
        4.2.2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优劣分析
        4.2.3 合作社带动模式优劣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铜仁市农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1 理论分析框架
        5.1.1 研究假设
        5.1.2 变量设置
    5.2 变量描述性分析
    5.3 模型构建
        5.3.1 多分类logistic模型的构建
        5.3.2 模型检验
        5.3.3 模型估计结果
    5.4 结果分析
6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化组织模式的优化对策及结论
    6.1 优化对策
        6.1.1 加大科技教育投入,提升食用菌产品附加值
        6.1.2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参与产业组织模式意愿
        6.1.3 健全品牌服务体系,提升品牌带动力
        6.1.4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食用菌产业专业化水平
        6.1.5 政府保障制度供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6.2 结果与展望
        6.2.1 结论
        6.2.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户参与食用菌产业组织行为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双孢蘑菇中栽培基质及温湿度变化对三种农药残留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食用菌概述
        1.1.1 食用菌产业发展
        1.1.2 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1.2 三种农药的简介
        1.2.1 吡虫啉的简介
        1.2.2 咪鲜胺的简介
        1.2.3 高效氯氰菊酯的简介
    1.3 食用菌栽培基质研究现状
    1.4 食用菌中农药消解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三种农药在栽培基质和双孢蘑菇中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药品与试剂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 分析方法
        2.2.1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2.2.2 三种基质中农药的添加
        2.2.3 样品中农药的提取方法
        2.2.4 样品的检测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方法的线性和灵敏度
        2.3.2 方法的回收率
    2.4 结论
第三章 双孢蘑菇栽培中不同覆土对农药消解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农药施用剂量
        3.2.2 农药在不同覆土中消解试验方法
        3.2.3 采样方法
        3.2.4 有机碳含量和pH值的测定
        3.2.5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覆土中的有机碳含量和酸碱度
        3.3.2 吡虫啉在不同配比覆土中的消解动态
        3.3.3 咪鲜胺在不同配比覆土中的消解动态
        3.3.4 高效氯氰菊酯在不同配比覆土中的消解动态
        3.3.5 不同配比覆土对双孢蘑菇子实体中三种农药残留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双孢蘑菇栽培中不同培养料对农药消解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1.1 主要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农药施用剂量
        4.2.2 农药在不同培养料中消解试验方法
        4.2.3 采样方法
        4.2.4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吡虫啉在不同配比双孢蘑菇培养料中的消解动态
        4.3.2 咪鲜胺在不同配比培养料中的消解动态
        4.3.3 高效氯氰菊酯在不同配比培养料中的消解动态
        4.3.4 不同配比培养料对双孢蘑菇子实体中三种农药残留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环境温湿度对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中农药消解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
        5.1.1 主要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农药施用剂量
        5.2.2 不同温度下的消解试验
        5.2.3 不同湿度下的消解试验
        5.2.4 采样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吡虫啉和咪鲜胺在不同温度下的消解动态
        5.3.2 吡虫啉和咪鲜胺在不同湿度下的消解动态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4)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以姜堰区桥头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香菇的营养价值
    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
    1.4 我国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1.5 典型省份香菇产业特征
        1.5.1 浙江省香菇产业
        1.5.2 甘肃省香菇产业
        1.5.3 河北省香菇产业
        1.5.4 辽宁省香菇产业
        1.5.5 湖北省香菇产业
        1.5.6 其他地区香菇产业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香菇的栽培技术
    2.1 菌种选育与栽培管理
        2.1.1 菌种选育
        2.1.2 栽培基料
        2.1.3 装袋、接种
        2.1.4 发菌管理
        2.1.5 转色管理
        2.1.6 出菇管理
        2.1.7 栽培模式
        2.1.8 栽培环境控制与过程管理
    2.2 香菇保鲜与加工
        2.2.1 保鲜与加工
        2.2.2 干香菇的分级标准
    2.3 栽培技术规程
    2.4 小结
第3章 泰州市农业基本情况
    3.1 泰州市概况
    3.2 泰州市农业发展现状
    3.3 泰州市农村产业发展模式
    3.4 姜堰区桥头镇概况
        3.4.1 桥头镇概况
        3.4.2 桥头镇农业基本现状
        3.4.3 桥头镇特色农业
第4章 桥头镇香菇产业特征
    4.1 桥头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4.1.1 香菇发展园区化
        4.1.2 香菇发展产业化
        4.1.3 香菇发展标准化
        4.1.4 香菇发展品牌化
    4.2 桥头镇香菇发展成效
        4.2.1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4.2.2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4.2.3 科技含量不断增强
    4.3 桥头镇香菇产业的现实挑战
        4.3.1 产业粗放程度高
        4.3.2 产品价值链条短
        4.3.3 营销方式不完善
        4.3.4 专业技术人才少
    4.4 小结
第5章 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5.1 优化出菇过程管理
    5.2 推广无公害生产集成技术
    5.3 提高反季节香菇栽培比例
    5.4 推广香菇—芋头轮作的栽培模式
    5.5 拓展香菇精深加工业务
    5.6 提高香菇干制储藏技术
    5.7 实现废弃菌棒的综合利用
    5.8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5.9 拓宽香菇销售渠道
    5.10 小结
第6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油菜秸秆和莲子壳菌业化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食用菌营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1.1.1 真菌多糖
        1.1.2 蛋白质
        1.1.3 矿物质
        1.1.4 维生素
        1.1.5 脂类化合物
        1.1.6 其他成分
    1.2 食用菌发展现状
    1.3 油菜秸秆和莲子壳循环利用研究进展
        1.3.1 油菜秸秆循环利用研究现状
        1.3.2 莲子壳循环利用研究现状
        1.3.3 食用菌降解油菜秸秆和莲子壳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油菜秸秆栽培平菇研究
    引言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菌种制备
        2.1.2 试验方案
        2.1.3 培养料制备与接种
        2.1.4 数据测定
        2.1.5 数据分析
    2.2 试验结果
        2.2.1 菌丝生长数据
        2.2.2 子实体产量数据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油菜秸秆和莲子壳栽培秀珍菇研究
    引言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菌种制备
        3.1.2 试验方案
        3.1.3 培养料制作及接种
        3.1.4 数据测定
        3.1.5 数据分析
    3.2 试验结果
        3.2.1 菌丝生长数据
        3.2.2 子实体产量和农艺性状数据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油菜秸秆栽培巨大革耳研究
    引言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菌种制备
        4.1.2 试验方案
        4.1.3 培养料配制与接种
        4.1.4 数据测定
        4.1.5 数据分析
    4.2 试验结果
        4.2.1 菌丝生长数据
        4.2.2 子实体产量数据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油菜秸秆和莲子壳栽培黑皮鸡枞研究
    引言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菌种制备
        5.1.2 试验方案
        5.1.3 培养料制备与接种
        5.1.4 粗蛋白检测
        5.1.5 粗多糖检测
        5.1.6 数据测定
        5.1.7 数据分析
    5.2 试验结果
        5.2.1 菌丝生长数据
        5.2.2 子实体产量和农艺性状数据
        5.2.3 子实体营养成分检测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高效转化油菜秸秆的茶树菇菌株筛选
    引言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菌种制备
        6.1.2 试验方案
        6.1.3 培养料制备和接种
        6.1.4 粗蛋白检测
        6.1.5 粗多糖检测
        6.1.6 数据测定
        6.1.7 数据分析
    6.2 试验结果
        6.2.1 棉籽壳和油菜秸秆基质对茶树菇的影响
        6.2.2 油菜秸秆基质栽培不同茶树菇菌株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大球盖菇林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概述
    1.2 食用菌栽培基质及胞外酶研究进展
        1.2.1 食用菌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1.2.2 食用菌胞外酶研究进展
    1.3 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及胞外酶研究进展
        1.3.1 大球盖菇栽培基质配方研究进展
        1.3.2 大球盖菇营养类型及胞外酶研究进展
    1.4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 材料方法
    2.1 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研究
        2.1.1 大球盖菇栽培基质配方筛选
        2.1.2 不同培养基质林地栽培
        2.1.3 不同栽培基质配方胞外酶含量测定
        2.1.4 影响菌丝生长基质三因素正交分析试验
        2.1.5 数据处理
    2.2 林地栽培技术研究
        2.2.1 试验样地简介
        2.2.2 不同栽培模式研究
        2.2.3 不同播种时间对大球盖菇生长的影响
        2.2.4 不同林分郁闭度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
        2.2.5 数据处理统计
    2.3 覆土材料及厚度对大球盖菇生长的影响
        2.3.1 覆土材料对大球盖菇生长的影响
        2.3.2 覆土厚度对大球盖菇生长的影响
        2.3.3 数据处理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研究
        3.1.1 不同栽培基质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3.1.2 不同培养基质对大球盖菇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3.1.3 不同栽培基质胞外酶活性研究
        3.1.4 影响菌丝生长基质三因素正交分析试验
    3.2 大球盖菇林地栽培技术研究
        3.2.1 不同栽培模式对大球盖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3.2.2 不同栽培时间对大球盖菇栽培效益影响
        3.2.3 不同林分郁闭度对大球盖菇栽培效益的影响
    3.3 覆土材料及厚度对大球盖菇的影响
        3.3.1 覆土材料对大球盖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3.3.2 覆土厚度对大球盖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栽培基质配方对大球盖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栽培基质主要三因素对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
    4.3 不同栽培基质配方胞外酶的含量
    4.4 栽培技术对大球盖菇林地栽培的影响
    4.5 覆土对大球盖菇林地栽培的影响
    4.6 试验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5 结论
    5.1 栽培基质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
    5.2 影响栽培发菌的三因素正交分析试验
    5.3 不同栽培基质配方胞外酶的含量
    5.4 林地栽培技术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8)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发酵料制备
        1.2.2覆土材料试验处理
        1.2.3覆土厚度试验处理
        1.2.4出菇方式试验
        1.2.5不同栽培方式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覆土材料对鸡腿菇产量的影响
    2.2不同覆土厚度对鸡腿菇产量的影响
    2.3不同出菇方式对鸡腿菇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2.4不同栽培方式对鸡腿菇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9)黄浦江上游林地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1.1.1 世界食用菌生产消费概况
        1.1.2 国内食用菌生产消费概况
        1.1.3 中国食用菌的生产方式
        1.1.4 食用菌产业的重要地位
    1.2 中国林业发展概况
        1.2.1 中国林业的发展概况
        1.2.2 长三角地区林地发展概况
        1.2.3 青浦区林地发展概况
        1.2.4 林地主要利用模式
    1.3 林地栽培食用菌概况
        1.3.1 中国北方地区林地栽培食用菌概况
        1.3.2 长三角地区林地栽培食用菌概况
    1.4 青浦区发展林地栽培食用菌的可行性分析
        1.4.1 形势需要
        1.4.2 利好政策
        1.4.3 成熟条件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2 基本情况调研
    2.1 青浦区林地发展情况
        2.1.1 调研目的
        2.1.2 调研方法
        2.1.3 结果与分析
    2.2 青浦区食用菌市场情况
        2.2.1 调研目的
        2.2.2 调研方法
        2.2.3 结果与分析
    2.3 青浦区气候条件
        2.3.1 分析目的
        2.3.2 分析方法
        2.3.3 结果与分析
    2.4 结论与讨论
3 林下环境与露天环境的温度变化规律和差异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采集设备
        3.1.2 试验设计
        3.1.3 数据采集方法
        3.1.4 数据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各监测点每日最高温度比较
        3.2.2 各监测点每日最低温度比较
        3.2.3 各监测点每日温差比较
        3.2.4 香菇产量与林下有菇监测点温度的关系
    3.3 结论与讨论
4 食用菌种类的适应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基地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设计
        4.1.4 数据记录方法
        4.1.5 数据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供试菌种产量构成分析
        4.2.2 供试菌种标棒产量分析
        4.2.3 供试菌种菌棒染病率分析
        4.2.4 供试菌种效益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5 摆放方式和摆放密度试验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数据记录方法
        5.1.4 数据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菌棒栽培的影响
        5.2.2 不同栽培模式对平菇菌棒栽培的影响
        5.2.3 不同栽培模式对黑木耳菌棒栽培的影响
    5.3 结论与讨论
6 最佳进场时间试验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数据记录方法
        6.1.4 数据分析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进场时间的气温情况比较
        6.2.2 林下食用菌进场时间的季节差异
        6.2.3 相同季节林下食用菌栽培的时间差异
        6.2.4 林下食用菌栽培的年度差异
    6.3 结论与讨论
7 综合经济效益评价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平菇菌棒覆土产量高(论文参考文献)

  • [1]棉籽壳栽培平菇不同出菇方式比较试验[J]. 龚凤萍,竹玮,段庆虎,上官端琳,易红岩,冉忠萍,张应香,申进文. 天津农业科学, 2021(06)
  • [2]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及农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朱晓琴.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3]双孢蘑菇中栽培基质及温湿度变化对三种农药残留的影响[D]. 郭燕云.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2)
  • [4]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以姜堰区桥头镇为例[D]. 沈皓明. 扬州大学, 2021(05)
  • [5]油菜秸秆和莲子壳菌业化利用研究[D]. 江可.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6]大球盖菇林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 曹乐梅.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1)
  • [7]平菇地棚菌墙保湿增产法[J]. 徐淑萍. 农民致富之友, 2014(16)
  • [8]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试验[J]. 胡晓强,李峰,赵建选,靳荣线. 食用菌, 2014(03)
  • [9]黄浦江上游林地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 于绍凤.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10]蘑菇:自然的馈赠[J]. 白文军,邓德江,孙庆亮,王永泉,李季,马楠,隗合军,张宇,李颂君. 北京农业, 2013(13)

标签:;  ;  ;  ;  ;  

用土覆盖的平菇棒高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