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59例疗效观察

黄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59例疗效观察

一、黄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59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连雅君[1](2021)在《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大鼠的疗效观察及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开发抗骨质疏松症新型药物奠定基础,探索狗骨胶、双膝骨胶宝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疾病上的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拓宽中医药在动物药材应用上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研究方法①理论探究:梳理历代中医着作、中医家对骨质疏松症的病机、病因及治疗等方面的文字记载,对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知及治疗思路做出归纳总结;通过“以形补形、五行生克”及“温肾助阳,活血通经”理论分别探究狗骨胶及双膝骨胶宝二者治疗骨质疏松症中医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②实验研究:通过超高效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点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狗骨胶、炒制的狗骨粉进行成分分析及鉴定,比较不同的炮制方法下二者在成分上的差异,对比总结狗骨胶炮制方式的优点及在促吸收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方面的优势;通过比较戊酸雌二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治疗维甲酸骨质疏松症模型雌性大鼠的基础体重,肛温,耳廓局部温度,内脏指数,骨密度,骨矿量,HE染色,MASSON染色的差异进行组间观察,分析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药效研究;通过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磷、钙、碱性磷酸酶,尿磷、钙,ELISA法检测血清OC、PN1P、CTX-1,分析狗骨胶、双膝骨胶宝对骨代谢的影响;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OPG,用WB、PCR法检测RANK、RA NKL、OPG、TRAF6、NF-κB指标在蛋白、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RANKL、OPG的阳性表达,探究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在经典机制RANKL/OPG/TR AF6的效果,分析其在经典通路RANK/RANKL/OPG及TRAF6/NF-κB信号通路上的治疗作用,研究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内在机制。研究结果①理论研究结果:骨质疏松症疾病是一种符合中医概念骨痿的疾病,病位于肾,牵连肝脾,以阴阳失调为根,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病机多与肾脏亏损,筋骨萎弱有关,可将肾精亏虚,瘀血阻滞,筋骨萎弱总结为本病的根本病机;骨痿的病因则与外邪风寒湿邪所感、情志失调、先天后天失调等有关。治疗的方法有温补肾阳法、滋补肾阴法、阴阳双补法、脾肾并治滋肾阴化湿痰法,肝肾并治补益肝肾法等。“以骨补骨,五行生克”理论为狗骨胶治疗骨质疏松症疾病的理论基础,双膝骨胶宝的理论基础基于仲景肾气丸加减变化而成,该方应用温肾健脾,活血通经法治疗肾阳虚血瘀类骨质疏松症。②实验研究结果正离子模式下,通过匹配分析筛选差异性成分212种,负离子模式下,筛选并匹配分析出差异性成分125种。正离子模式下,狗骨胶相对表达量偏高的成分有阿普比妥、胆碱、甜菜碱、脯氨酸、L-苯丙氨酸、荆芥内酰胺、新海藻糖、苦参碱、羟脯氨酸等,其中氨基酸6种;负离子模式下,狗骨胶相对表达量偏高的成分有:琥珀酸盐、脯氨酸、腺嘌呤、黄嘌呤、柠檬酸、异丁酮、L-正亮氨酸、肉豆蔻酸、白氨酸、肾上腺酸、次黄嘌呤、硬皮酸、色氨酸等,其中氨基酸4种。经维甲酸造模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BMD、BMC含量明显下降(P<0.001),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药物治疗后的BMD、BMC含量明显上升(P<0.01,P<0.001);HE染色结果表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小梁间隙增大(P<0.01),经双膝骨胶宝药物治疗后骨小梁的数量有所增加(P<0.01),骨小梁间隙距离呈现明显减少(P<0.05)。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血清ALP含量显着地升高(P<0.001),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ALP含量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1,P<0.001);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钙含量降低(P<0.05),经双膝骨胶宝药物治疗后血清钙含量升高(P<0.05);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血清磷含量明显升高(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的药物治疗后血清磷含量明显降低(P<0.05);经双膝骨胶宝药物治疗后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尿钙含量明显有所下降(P<0.01),模型大鼠的尿磷含量明显有所上升(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尿磷含量明显有所下降(P<0.05,P<0.01);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的PN1P含量有所下降(P<0.001),经过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的PN1P含量有所上升(P<0.05);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CTX-1含量有所上升(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CTX-1含量明显有所下降(P<0.05,P<0.01);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钙素含量明显下降(P<0.01),经戊酸雌二醇片、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骨钙素含量显着升高(P<0.05,P<0.01)。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血清OPG含量明显降低(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血清OPG含量均有明显上升(P<0.01,P<0.001);经维甲酸造模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胫骨RANKL、TRAF6、NF-κB1蛋白质含量明显上升(P<0.01,P<0.05),OPG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P<0.001);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胫骨RANKL蛋白质浓度含量有明显减少(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胫骨TRAF6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减少(P<0.001),大鼠胫骨OPG蛋白质总含量明显升高(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胫骨NF-κB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经维甲酸造模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RANK、RANKL、TRAF6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含量明显升高(P<0.01),OPG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含量明显降低(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RANK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含量显着降低(P<0.01,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RANKL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OPG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TRAF6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颈中OPG阳性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OPG阳性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P<0.05);经维甲酸造模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颈中RANKL阳性表达量明显增高(P<0.001),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RANKL阳性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结论狗骨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海藻糖、苦参碱、柠檬酸、氨基酸等成分与骨质疏松症相关联,相对含量较高的氨基酸以羟脯氨酸、脯氨酸为主,与骨质疏松症治疗关系密切;狗骨胶中含有的胶束化成分琥珀酸盐、硬脂酸具有增溶效果可促吸收,B族维生素有利于维持维生素的稳定性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狗骨胶、双膝骨胶宝均可通过调节骨密度水平、骨新陈代谢水平等方式抵抗骨质的流失,可调节RANKL/RANK/OPG信号通路,降低TRAF6含量抑制NF-κB1的炎症反应,通过调控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达到抗骨质疏松症疗效。

赖德培(Thanakorn Theerakarunwong)[2](2020)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以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口服通痹灵片为对照组,观察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生存质量影响,为中医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提供临床证据,有利于中医药疗法在中泰两国乃至国际的推广与传播。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采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对照1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对照2组采用督脉排针法,对照3组采用口服通痹灵片,疗程均为4周,共28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AS患者实验室指标(ESR、CRP、TNF-α)、脊柱痛VAS评分、患者总体评价VAS评分(PGA)、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ASQo L)等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2.统计: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2检验、方差分析(正态性分布)或秩和检验(非正态性分布),检验水准均设为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及风湿科、泰国那空拉差是玛府直辖县呵叻大学附属荫达宁中医诊所符合标准的AS患者共132例,其中共脱落9例,有效病例为123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32例,对照3组30例。2.基线4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实验室指标(ESR、CRP、TNF-α)、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脊柱痛VAS评分、病人总体评价(PGA)、BASFI评分、BASDAI评分、BASMI评分、ASQo L、等指标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结束后,4组均未出现临床痊愈,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1组显效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2组显效0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9.38%。对照3组显效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4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1)红细胞沉降率(ESR)方面,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后ESR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督脉排针法针刺、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C反应蛋白(CRP)方面,组内比较,4组CRP治疗前后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其余三组对照组之间,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后与通痹灵片口服对比,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面,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后TNF-α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后与通痹灵片口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2组、对照3组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PGA)方面(1)在脊柱痛VAS评分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进行组间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病人总体评价(PGA)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发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6.AS相关量表评分方面(1)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功能指数(BASFI)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测量学指数(BASMI)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发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针刺、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ASQo L)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针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督脉排针法针刺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关节肿胀、腰脊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肢体困重、腰膝酸软、发热汗出、中医证候积分总分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进行对比,在缓解关节肿胀程度方面,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腰脊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肢体困重、腰膝酸软、发热汗出、中医证候积分总分方面,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其余三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中,督脉排针能有效改善炎症指标ESR、CRP、TNF-α,其中对降低ESR水平疗效更为显着;可缓解脊柱及关节等躯体疼痛;能改善活动功能障碍。2.通痹灵片口服能降低炎症因子ESR、CRP、TNF-α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活动功能障碍,且能有效缓解脊柱疼痛,但单纯口服通痹灵片对缓解躯体疼痛效果不明显。3.常规针刺在治疗AS中,针刺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ESR、CRP、TNF-α,但与督脉排针相比,督脉排针法对降低ESR更明显,常规针刺对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障碍疗效不显着。综上所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改善AS患者活动功能;较单一疗法疗效更显着,能整体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该疗法操作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性广,患者经济负担小,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更有效地控制疾病进程、改善AS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冯雪,方赛男,高雨鑫,刘建平,陈薇[3](2018)在《雷公藤制剂安全性的循证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该研究旨在通过结合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循证评价研究的方法,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TW)制剂的安全性进行循证评价,为政府决策和临床应用提供TW制剂(肾毒性)的循证安全性信息,为今后中草药肾毒性评估提供方法和建议。通过系统搜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全面搜索CNKI,SinoMed,VIP,万方,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6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文献类型为TW制剂安全性的所有研究类型文献,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提取。所有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均由国际公认的评估工具或标准进行评估,用R软件分析发病率,并根据干预类型,给药途径,用药时间和研究类型进行亚组分析。

冯雪,方赛男,高雨鑫,刘建平,陈薇[4](2018)在《探讨快速评价法在检索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为了探讨快速评价法在中药肾毒性研究中的可行性,采用4种检索策略检索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相关研究,一是不限定任何检索词,即采用传统的系统评价检索方法;二是将雷公藤制剂的相关检索词限定为"CFDA批准上市的所有包含雷公藤成分的中成药";三是将肾毒性的相关检索词限定为"前期系统评价研究文献筛选过程中发现的报道最多的与肾毒性相关的词汇";四是同时限定雷公藤制剂和肾毒性相关检索词。最后,将后3种检索方法的结果与第1种检索方法的检索结果对比。从检索到的总文献量上来看,不限制检索词的方法检索到的总文献量最多,分别限制雷公藤制剂和肾毒性检索词检索到的文献总量相对减少,同时限定者2种检索词检索到的文献总量最少。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量上来看,限制雷公藤制剂的方法纳入的文献数量最多。从纳入的文献类型上来看,同时限定雷公藤制剂和肾毒性相关检索词与不限定检索词的检索结果相比,符合度较高。快速评价方法在中药肾毒性的研究中应用是可行的。

桑文涛,周洪莉,徐锋,王凤,温桃群,曾南[5](2017)在《药酒抗炎镇痛作用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药酒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药酒的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跟痛症以及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等,疗效明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药酒具有抗炎、镇痛、抗癌、提高免疫、抗疲劳、延缓衰老、保护肝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等作用。回顾现有文献报道,虽然药酒的临床应用广泛,药理研究也日益增多,但主要集中在抗炎、镇痛作用方面。本文就药酒的抗炎、镇痛作用药理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药酒抗炎、镇痛效应的药理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拓展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冯雪[6](2017)在《雷公藤制剂安全性(肾毒性)的循证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采用文献计量研究和循证评价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雷公藤制剂的安全性(肾毒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为政府决策和临床应用提供经过循证医学评价的雷公藤制剂安全性(肾毒性)的研究证据,并为将来评价中药肾毒性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方式和建议。方法1.国内外有关中药肾毒性报道的计量研究我们的研究将肾毒性界定为所有中药引起的所有与肾脏相关的不良反应,例如肾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血尿、少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国外研究检索资源包括: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检索的起止日期为建库到2017年1月1日。不对纳入的研究类型进行限定。总结国外研究中所有有可能具有肾毒性的中药。国内研究检索资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检索日期为第一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2008年6月26日)发布到2017年1月1日,筛选所有有关中药肾毒性的报道。总结计量研究的结果,找出目前国外与国内研究均报道较多的可能具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作为肾毒性系统评价研究的对象。2.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系统评价研究根据研究一的结果,选择雷公藤制剂,制作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系统评价。系统全面的检索CNKI、SinoMed、VIP、万方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收集关于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所有研究类型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所有纳入研究均按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或报告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估;采用R软件对雷公藤制剂的肾毒性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并进一步对雷公藤制剂所治疗的疾病类型、用药方式、用药时间等进行亚组分析。3.雷公藤制剂RCT肾毒性的报告质量评价根据CONSORT HARMS(更好的报告随机试验中的危害:CONSORT声明扩张版)对纳入的雷公藤制剂相关肾毒性RCT研究进行报告质量评价,计算每个研究符合CONSORT HARMS的条目,评价雷公藤制剂相关RCT中其肾毒性相关不良反应的报告质量,总结国内研究肾毒性相关不良反应报告的问题。4.探讨快速评价法在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研究中的应用采用四种检索策略检索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相关研究,一是不限定任何检索词,即采用传统的系统评价检索方法;二是将雷公藤制剂的相关检索词限定为"CFDA批准上市的所有包含雷公藤成分的中成药";三是将肾毒性的相关检索词限定为"第二部分研究文献筛选过程中发现的报道最多的与肾毒性相关的词汇";四是同时限定雷公藤制剂和肾毒性相关检索词;最后,将后三种检索方法的结果与第一种检索方法的检索结果对比,探讨快速评价法在中药肾毒性研究中的可行性。结果1.国内外有关中药肾毒性报道的计量研究国外研究:初步检索到文献243篇,经筛选后,排除非中药及非肾毒性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章215篇,最终纳入文献28篇,包括队列研究1篇、病例系列1篇、病例报告15篇、动物实验9篇和体外研究2篇;发表时间为1989年至2015年;2篇研究的研究对象服用中药治疗肾脏病,8篇研究的研究对象服用中药治疗其他疾病,4篇研究的研究对象无疾病,3篇研究未报告服用中药治疗何种疾病。报告的具有肾毒性的单味中药及中药方剂共有97种,其中6种具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文献量较多,分别为:马兜铃酸类中药(5篇)、雷公藤(4篇)、丁公藤(2篇)、大黄(2篇)、麻黄(2篇)、苍术(2篇),其余的91种中药均仅有1篇文献报道其具有肾毒性风险。国内研究:CFDA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从2008年6月26号开始报道,所报道的最早雷公藤制剂不良反应可追溯至2004年。至2017年1月1号,CFDA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报道的不良反应通报有73条(涉及雷公藤制剂的不良反应患者共839例),其中有关肾毒性的报道32条,共纳入了 16种具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分别为感冒清片(胶囊)、珍菊降压片、雷公藤制剂、维C银翘片、穿琥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莲必治注射液、含青木香的中药汤剂、冠心苏合丸、舒肝理气丸、二十五味松石丸、含广防已的中药汤剂、含朱砂莲的中药颗粒剂、感冒通(片剂)、龙胆泻肝丸。其发布时间为2008年至2015年间。其中雷公藤制剂的说明书显示其适用症为肾病,12种中药(感冒清片[胶囊]、珍菊降压片、维C银翘片、穿琥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莲必治注射液、冠心苏合丸、舒肝理气丸、二十五味松石丸、感冒通[片剂]、龙胆泻肝丸)说明书适用症为其它疾病(普通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肺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3种中药(含青木香的中药汤剂、含广防已的中药汤剂、含朱砂莲的中药颗粒剂),未找到说明书,因此不确定其适应症。总结国内外研究结果,国外与国内研究关注较多的具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为马兜铃酸类中药和雷公藤制剂。2.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系统评价研究检索CFDA国产药品数据库,目前CFDA批准上市的中成药有58908种,其中其中包含雷公藤成分的中成药共26种。按这26种中成药进行检索,初步检索了 4775篇文献,经筛选,排除非中药及未报告不良反应的研究后,共纳入36项研究,纳入的研究类型包括RCT、CCT、病例系列,及病例报告,涉及2017名研究对象,其中雷公藤制剂用药者1573名。共28项研究,1999名研究对象纳入Meta分析,研究类型为RCT、CCT和病例系列,其中雷公藤制剂用药者93人。结果显示雷公藤制剂肾毒性发生率为:5.81%(95%CI:[4.43%;7.57%])。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使用雷公藤制剂治疗肾病和其它疾病、单用药和联合用药、用药时间在3个月以内和3-12个月、大于12个月的肾毒性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雷公藤制剂RCT肾毒性的报告质量评价雷公藤制剂相关肾毒性RCT研究的报告质量较差,平均每个研究仅符合7个条目。报告最不充分的条目为:采用何种方法判断肾毒性归因于雷公藤制剂,无法判断肾毒性归因于雷公藤也与未报告药品的生产厂家(主要是由于不同厂家的药品的成分可能不同)、联合用药的药品名称、研究对象的辩证分型有关。建议将来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严格按照CONSORT HARMS建议的条目对研究进行详细报告,对于中药汤剂,详细的报告药物的组成、剂量、使用方式、用药时间;对于中成药,详细的报告生产药品的厂家、生产批号、剂量、使用方式、用药时间;详细报告研究对象的辩证分型级分型的依据。4.探讨快速评价法在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研究中的应用从检索到的总文献量上来看:不限制检索词的方法检索到的总文献量最多,为10024篇,分别限制雷公藤制剂和肾毒性检索词检索到的文献总量相对减少,为4775篇和4790篇,同时限定者两种检索词检索到的文献总量最少,为1594篇。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量上来看,四种检索方法分别纳入的文献分别是32篇、36篇、32篇、34篇,没有比较大的差异。从纳入的文献类型上来看,限定雷公藤制剂的相关检索词与不限定检索词的检索结果相比,多检到了 1篇RCT、2篇病例系列和1篇病例报告,比不限定检索词的检索结果更加全面;限定肾毒性相关检索词与不限定检索词的检索结果相比,漏检了 1篇病例报告,符合度较高;同时限定雷公藤制剂和肾毒性相关检索词与不限定检索词的检索结果相比,多检到了 1篇RCT和2篇病例系列,漏检了 1篇病例报告,符合度较高。因为病例报告无法进行率的meta分析,因此,我们认为后三种限制检索词的方法与传统的系统评级检索结果相比比较符合,而同时限定雷公藤和肾毒性检索词的方法是最好的,因为它不仅结果符合,而且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作量。结论中药肾毒性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除了马兜铃酸类中药,报告最多的具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是雷公藤制剂。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发生率为5.81%,但是由于未纳入未报告不良反应的研究,并且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即使出现阳性的结论,也可能是有机遇所致,此种情况下,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发生率可能被高估。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的疾病类型、不同的用药方式、用药时间与肾毒性发生率之间没有显着关联。但是,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研究类型多为病例系列、方法学质量差等原因,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建议将来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严格按照CONSORT HARMS建议的条目对研究进行详细报告。快速评价方法在中药肾毒性的研究中应用是可行的。对于中药肾毒性相关研究,推荐的检索策略如下:#1中药相关检索词#2肾毒性OR肾损害OR肾功能损害OR肾功能异常OR肾功能不全OR肾功能衰竭OR尿素氮升高OR肌酐升高OR血尿OR少尿[全文]#3中毒[主题]#4动物OR鼠OR兔OR犬[题名]#5#2 OR#3#6#1 AND#5#7#6 NOT#4

徐慧慧[7](2016)在《雷公藤甲素对Tregs-OC共培养体系中OC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关节软骨及骨破坏是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常导致严重的不可逆的关节损伤,出现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是RA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雷公藤多苷片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是临床治疗RA的常用药物之一,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TP)。实验研究亦表明,雷公藤甲素可减轻I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大鼠/小鼠的关节肿胀程度及骨破坏。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的异常分化与RA骨破坏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数量或功能的降低与RA发病关系密切,体外实验表明其可以影响OC的分化功能。所以本文通过建立Tregs-OC共培养体系,探讨Tregs介导的OC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变化及雷公藤甲素的干预作用。2研究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Tregs-OC共培养体系中OC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为该药改善RA骨破坏提供实验依据。3研究内容与方法3.1雷公藤甲素对小鼠OC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无菌分离C57BL/6小鼠双侧股骨、胫骨的骨髓细胞,24 h后收集未贴壁的细胞采用M-CSF预诱导,3d后加入RANKL开始诱导向OC分化,同时加入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0、2.5、5、10、20、40nmol/L)进行联合分化培养。培养第5d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对OC的毒性;采用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对OC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的影响;采用TRAP染色,观察OC样细胞形态并计算其数量;培养至第12d,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片表面骨吸收陷窝形态,并采用Leica Qw in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骨吸收陷窝面积。3.2小鼠Tregs与OC共培养体系的建立无菌分离C57BL/6小鼠脾脏制备成单细胞悬液,溶红后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方法阴选获得CD4+CD25-效应性T细胞,将细胞种入预先用抗-CD3包被的圆底96孔板中,同时加入抗-CD28、TGF-β、IL-2进行诱导激活。诱导至第7d,再次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方法阳选获得诱导激活后的CD4+CD25+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oxp3荧光染色检测表型。采用Tregs和OC直接接触与Transwell间接接触两种方法培养,以不同比例(Tregs:OC分别为1:50、2:50、10:50)建立regs-OC共培养体系,并设OC单独培养组为对照组,培养体系中预置盖玻片或牛骨片。按3.1方法培养OC,当开始加入RANKL诱导OC时,同时加入不同细胞浓度的Tregs共同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Tregs分泌IL-10及TGF-β1的水平;培养至第5d采用TRAP染色,观察OC样细胞形态并计算其数量;培养至第12d,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骨片表面骨吸收陷窝形态,并用Leica Qwin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骨吸收陷窝面积。3.3雷公藤甲素对Tregs与OC共培养体系中OC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将分选获得的Tregs加入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0、2.5、5、10、20、40nmol/L)进行干预。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对Tregs的毒性。综合3.1研究结果,确定本实验雷公藤甲素的浓度,分析3.2研究结果,确定本实验共培养体系中Tregs与OC的接触方式及细胞比例。为进一步解析Tregs对OC调控机制,在共培养体系建立的同时加入抗IL-10及抗TGF-β1中和抗体进行阻断,本实验分为6组:OC单独培养组Tregs+OC组Tregs+OC+抗IL-10+抗TGF-β1组、OC+雷公藤甲素组、Tregs+OC+雷公藤甲素组、Tregs+OC+雷公藤甲素+抗IL-10+抗TGF-β1组,先按3.1方法培养OC加入24孔培养板,当开始加入RANKL诱导OC时,同时分别加入确定的Tregs、雷公藤甲素、抗IL-10及抗TGF-β1中和抗体。培养24 h收集细胞上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IL-10及TGF-β1的含量;培养第5 d,采用TRAP染色,观察OC样细胞形态并计算其数量;培养至第12 d,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骨片表面骨吸收陷窝形态,并用LeicaQwin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骨吸收陷窝面积。4研究结果4.1雷公藤甲素对小鼠OC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与对照组(雷公藤甲素0nmol/L)相比,破骨细胞TRAP活性随着雷公藤甲素浓度增高而降低,10nmol/L、20nmol/L、40 nmol/L雷公藤甲素可明显抑制OC的TRAP活性(P<0.05,P<0.01),并且OC分化数量及骨陷窝形成面积明显降低(P<0.05,P<0.01),但20nmol/L、40 nmol/L雷公藤甲素对OC产生了毒性。4.2小鼠Tregs与OC共培养体系的建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CD4+CD25+T细胞纯度达98.81%,CD25+Foxp3+T细胞纯度达96.49%,表明Tregs分选纯度已达到实验要求。与OC单独培养组比较,当Tregs:OC为2:50时,共培养体系中IL-10及TGF-β1水平明显上升(P<0.05,P<0.01),oC分化数量及骨陷窝形成面积亦明显降低(P<0.01);当Tregs:OC为10:50时,共培养体系中IL-10及TGF-β1水平显着增加(P<0.01),对OC分化及功能的抑制作用也更加显着(P<0.01)。实验结果亦显示,直接接触与Transwell间接接触两种共培养方式各指标间无显着差异。因此在后续实验中,我们选择Tregs:OC为2:50及直接接触方式建立Tregs-OC共培养体系。4.3雷公藤甲素对Tregs与OC共培养体系中OC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与对照组(雷公藤甲素0nmol/L)比较,40nmol/L雷公藤甲素对Tregs产生毒性作用,但20 nmol/L、40 nmol/L雷公藤甲素即对OC产生了毒性,因此选择雷公藤甲素10nmol/L作为终浓度进行本实验。与OC单独培养组相比,Tregs+OC组OC样细胞数量及骨陷窝面积明显降低(P<0.01);与Tregs+OC组相比,Tregs+OC+雷公藤甲素组OC数量明显降低(P<0.05),同时骨陷窝面积显着减少(P<0.05)。与Tregs单独培养组相比,Tregs+OC组IL-10和TGF-β1的分泌水平明显上升(P<0.05);Tregs+雷公藤甲素组IL-10和TGF-β1的分泌水平明显上升(P<0.05,P<0.01)。与regs+OC组相比,Tregs+OC+雷公藤甲素组IL-10和TGF-β1的分泌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P<0.01)。当共培养体系中联合应用抗IL-10抗体及抗TGF-β1抗体时,与Tregs+OC组比较,Tregs+OC+抗IL10+抗TGF-β组OC分化数量及骨陷窝面积均明显上升(P<0.01);与Tregs+OC+雷公藤甲素组比较,Tregs+OC+雷公藤甲素+抗IL10+抗TGF-β1组OC分化数量及骨陷窝面积亦明显上升(P<0.01)。5结论雷公藤甲素不仅对单独培养的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对Tregs-OC共培养体系中OC的分化及骨吸收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增加Tregs对效应性细胞因子IL-10及TGF-β1的分泌来实现的。

杨亮,张岩,朴春梅,周训蓉[8](2014)在《中药酒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价中药酒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文献,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评估表对文献进行评估,采用改良Jadad质量评分表对文献进行评价,用RevMan 5.2.5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篇RCTs共计1080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对于不同干预方式总有效率OR=9.66,95%CI(6.01,15.54);Z=9.35(P<0.00001);对于治疗前后ESR改善的比较,MD=18.63,95%CI(16.01,21.25);Z=13.94(P<0.00001),且在纳入研究的7篇文献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中药酒剂相对于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中药酒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但系统评价纳入的RCT均属低质量文献,其疗效须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高质量临床试验研究来验证。

李萍[9](2013)在《有毒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近10年来有关有毒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客观评价有毒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以期为有毒中药治疗RA方案的优化提供指导,并为有毒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循证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近10年有关有毒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期刊文献。以[“类风湿关节炎”AND(“中医药”)]为检索规则,对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全部文献进行模糊检索,检得文献439篇.根据文献筛选标准,结果共有22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数据信息提取,并用Rev. 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使用有毒中药复方或其制剂与使用西药治疗RA进行比较,考察的结局指标包括:总有效率、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CRP、ESR。结果:共检索到2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但所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均较低。所纳入的22个临床试验,总共报道了3004例诊断为RA患者。本系统评价的结果表明:与单纯使用MTX相比,使用有毒中药治疗RA在总有效率、缩短患者晨僵时间,减少患者的关节压痛数、降低CRP方面均优于MTX。但在改善关节肿胀数及降低ESR方面,两者疗效尚无法确定。结论:本研究提示有毒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与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相比,疗效更好。但由于纳入的临床试验方法学质量相对偏低,样本量偏小,存在多种局限性,故对这些结果的解释应持谨慎态度。因此,需要进行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张秦[10](2011)在《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痹玉康Ⅰ号”方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周乃玉(1939-),女,辽宁省辽阳人。周乃玉老师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到北京中医医院工作,拜着名名老中医王大经为师,专攻“痹病”治疗。历任医师至主任医师、痹症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兼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2003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继承名医。周乃玉老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50年,刻苦钻研,深究医经及前贤医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造诣深厚,为中医痹病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痹病(风湿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西医的结缔组织病。痹病初期病在肌表经络,久则留连筋骨,深入脏腑,引起全身病变。痹证病程较长,在临床上多呈渐进性或不规则发作。痹病多见正虚邪实之证,痹病为全身性疾病,病久入深,可以引起全身多个脏腑的病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中医治疗痹病,历史悠久,众多的临床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着。研究目的:(1)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周乃玉老师,从医近50载,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着,其学术思想在我国风湿病界,具有盛誉。本文系统全面的总结,传承周老师学术思想,总结其临床经验,领会其学术思想精髓,融会贯通,使周乃玉老师几十年来的学术思想积累和临床经验能够不断传承。结合北京中医院风湿科的临床实践,深入贯彻周老师学术思想,并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提炼,不断把周乃玉老师学术思想发扬光大,为中医风湿病发展创新积极探索。(2)临床观察周乃玉老师根据几十年临床经验创立的经验方“痹玉康Ⅰ号”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晚期寒湿痹阻证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使周乃玉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断传承发展,也为临床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更加有效方药。研究方法:(1)首先,系统分析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着作中关于痹病的论述,并对从汉唐时代、宋元时期直至明清时期痹病诊疗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总结了历代经典着作及医家对周乃玉老师痹病学术思想形成的主要影响;其次,比较分析了近现代焦树德教授、朱良春教授、王为兰教授、谢海洲教授等各着名风湿病专家关于痹病的学说,总结周乃玉老师与其他医家的相同及不同学术观点;最后,深入挖掘了周乃玉老师学术传承的历史及理论渊源,总结了施今墨教授及王大经教授的学术思想,分析周乃玉老师继承和改进的师承学术思想。结合跟师临床实践,全面总结了周乃玉老师关于痹病理、法、方、药的学术思想经验,和周乃玉老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痛风、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痹病的临床经验及其治疗其他内科杂病、神经科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帕金森病、焦虑抑郁状态等病的临床经验。(2)在周乃玉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中,采用了与雷公藤多苷片对照方法,观察了71例2010-2011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周乃玉老师徒弟门诊,中晚期寒湿痹阻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运用周乃玉老师经验方“痹玉康Ⅰ号”,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60mg/日。观察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的晨僵时间、28个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疼痛及疲乏评分、医生的全面评估、患者的全面评估、健康评价调查表(HAQ),及中医症候学评定。研究结果:(1)周乃玉老师治疗痹病的理论基础是《内经》阳气为主的理论;辨证立法注重脏腑辨证,强调体质内因的致病因素,主张扶正驱邪,调整脏腑功能的治法;分析病因病机中强调痹病的外因多为“寒湿、湿热、湿毒”,内因为脏腑阴阳失调。病机以风寒湿为标,脾肾阳虚为本,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在痹病治疗上,运用整体观脏腑辨证,六经辨证,调气理血,化痰逐瘀,疏经通络,辨病辨证相结合。周老师临床精研古籍,擅长经方活用,特别深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挖掘其治疗痹证之理论与应用。她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四逆汤、真武汤、风引汤、白虎汤、阳和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运用纯熟,在临床施治过程中每每获得奇效。她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自创“痹玉康”,“痛风平汤”,“健脾益气通阳汤”等经验方,临床疗效显着。在用药方面,她推崇补阳之品,擅用虫类药,且配伍匠心独具。(2)“痹玉康Ⅰ号”方用于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寒湿痹阻证患者,治疗8周后中医症候学评定总有效率达到91.7%,ACR20%改善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91.4%。1.中医症候学评定结果:治疗组2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3例(8.3%),有效21例(58.3%),无效12例(33.3%);4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5例(13.9%),有效25例(69.4%),无效6例(16.7%);6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例6(16.7%),有效25例(69.4%),无效5例(13.9%);8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7例(19.4%),有效26例(72.2%),无效3例(8.3%);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治疗2周后积分与治疗前比较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治疗2周后患者较治疗前晨僵时间,关节压痛、肿胀数,握力,患者评价,医生评价数值与治疗前比较t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积分变化:治疗2周后患者较治疗前患者生活质量积分与治疗前比较t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2周后患者较治疗前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t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ACR20%改善率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ACR20%改善23例,为总例数的63.9%,治疗4周后ACR20%改善30例,为总例数的83.3%,治疗6周后ACR20%改善31例,为总例数的86.1%,治疗8周后ACR20%改善33例,为总例数的91.7%;对照组治疗2周ACR2 0%改善30例,为总例数的85.7%,治疗4周后ACR20%改善31例,为总例数的88.6%,治疗6周后ACR2 0%改善32例,为总例数的91.4%,治疗8周后ACR20%改善32例,为总例数的91.4%。6.安全性观测:结果显示,在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未发现存在异常变化,仅有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皮肤瘙痒;而对照组共有6例出现恶心症状,5例出现腹痛症状,3例出现皮肤瘙痒,8例出现白细胞减少,8例出现肝功能异常。没有病例中途退出。研究结论:周乃玉老师推崇温阳理论,强调扶正驱邪,重视辨证与辨病结合,有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着。周乃玉老师创立的经验方“痹玉康Ⅰ号”方,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寒湿痹阻证的有效方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临床疗效显着,而且中药使用减少了西药的用量和毒副作用,使患者能坚持和配合长疗程的治疗,是目前类风湿关节炎晚期治疗的有效方药。研究目的:临床观察周乃玉老师根据几十年临床经验创立的经验方“痹玉康Ⅰ号”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晚期寒湿痹阻证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使周乃玉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断传承发展,也为临床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更加有效方药。研究方法:采用了与雷公藤多苷片对照方法,观察了71例2010-2011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周乃玉老师徒弟门诊,中晚期寒湿痹阻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运用周乃玉老师经验方“痹玉康Ⅰ号”,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60mg/日。观察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的晨僵时间、28个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疼痛及疲乏评分、医生的全面评估、患者的全面评估、健康评价调查表(HAQ),及中医症候学评定。研究结果:“痹玉康Ⅰ号”方用于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寒湿痹阻证患者,治疗8周后中医症候学评定总有效率达到91.7%,ACR20%改善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91.4%。两组疗效相当。1.中医症候学评定结果:治疗组2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3例(8.3%),有效21例(58.3%),无效12例(33.3%);4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5例(13.9%),有效25例(69.4%),无效6例(16.7%);6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例6(16.7%),有效25例(69.4%),无效5例(13.9%);8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7例(19.4%),有效26例(72.2%),无效3例(8.3%);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治疗2周后积分与治疗前比较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治疗2周后患者较治疗前晨僵时间,关节压痛、肿胀数,握力,患者评价,医生评价数值与治疗前比较t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积分变化:治疗2周后患者较治疗前患者生活质量积分与治疗前比较t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2周后患者较治疗前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t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ACR20%改善率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ACR20%改善23例,为总例数的63.9%,治疗4周后ACR20%改善30例,为总例数的83.3%,治疗6周后ACR20%改善31例,为总例数的86.1%,治疗8周后ACR20%改善33例,为总例数的91.7%;对照组治疗2周ACR20%改善30例,为总例数的85.7%,治疗4周后ACR20%改善31例,为总例数的88.6%,治疗6周后ACR20%改善32例,为总例数的91.4%,治疗8周后ACR20%改善32例,为总例数的91.4%。6.安全性观测:结果显示,在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未发现存在异常变化,仅有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皮肤瘙痒;而对照组共有6例出现恶心症状,5例出现腹痛症状,3例出现皮肤瘙痒,8例出现白细胞减少,8例出现肝功能异常。没有病例中途退出。研究结论:周乃玉老师创立的经验方“痹玉康Ⅰ号”方,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寒湿痹阻证的有效方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临床疗效显着,而且中药使用减少了西药的用量和毒副作用,使患者能坚持和配合长疗程的治疗,是目前类风湿关节炎晚期治疗的有效方药。

二、黄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59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59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大鼠的疗效观察及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动物药狗骨在中医领域的历史沿革与应用
        1. 从狗的历史文化到药用价值
        2. 狗骨的药用历史沿革进展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狗骨胶及其相关复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现代研究及进展
        1. 狗骨(胶)成分、药理基础研究
        2. 狗骨不同剂型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3. 狗骨胶不同剂型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含胶类复方治疗骨科类疾病常用药物的配伍规律研究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综述四: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及RANKL/OPG/TRAF6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1. 骨质疏松症疾病的患病率
        2. 骨质疏松症发病与骨代谢关联性
        3. 骨质疏松症RANK/RANKL/OPG通路研究进展
        4. 骨质疏松症与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进展
        5.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一: 中医古籍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的理论认知
        1. 骨痿的病机:虚实夹杂,骨枯髓减
        2. 骨痿的病因:年老体衰,诸多病因
        3. 骨痿的治疗:补益肾气,滋补阴阳
        4. 小结
    理论研究二: 基于“以形补形、五行生克”理论探究狗骨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论基础
        1. 对“以形补形”理论应“不拘于泥,师于古,异中求同”
        2. 从“五行生克”探虎骨、狗骨抗骨质疏松症之理
        3. 骨胶常见用于治疗骨痿
        4. 讨论
        5. 小结
    理论研究三: 双膝骨胶宝基于“温肾助阳,活血通经”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论探讨
        1. 双膝骨胶宝组成药物抗骨质疏松症理论探究
        2. 双膝骨胶宝整体方剂配伍特点
        3.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基于UHPLC-QE-MS技术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探究狗骨胶、狗骨粉成分差异分析
        1. 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流程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治疗维甲酸骨质疏松大鼠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三: 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之骨代谢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四: 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与展望
    一、中医理论研究结果显示
    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三、创新性
    四、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强直性脊柱炎的西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定义
        1.1.2 流行病学
        1.1.3 自然病程
        1.1.4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5 病理变化
        1.1.6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
        1.1.7 诊断标准
        1.1.8 活动性评价
        1.1.9 西医治疗
    1.2 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现代中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2.3 辨证论治
        1.2.4 中医药疗法
    1.3 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研究依据
        1.3.1 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机理研究
        1.3.2 督脉排针刺法的选择依据
        1.3.3 通痹灵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
        1.3.4 针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1.4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标准
        2.2.6 脱落标准
    2.3 分组方法
        2.3.1 样本量
        2.3.2 随机化
        2.3.3 对照
        2.3.4 盲法
    2.4 治疗方案
        2.4.1 治疗耗材
        2.4.2 治疗组(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组)
        2.4.3 对照1 组(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组)
        2.4.4 对照2 组(督脉排针法组)
        2.4.5 对照3 组(通痹灵片组)
        2.4.6 疗程
    2.5 异常情况预防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观察时间
    2.8 不良事件及处理
        2.8.1 针刺不良事件及处理
        2.8.2 药物不良事件及处理
    2.9 疗效评价标准
    2.10 统计学分析方法
    2.11 临床研究的流程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情况
    3.2 一般资料分析
    3.3 实验室检查指标
        3.3.1 治疗前检查指标基线比较
        3.3.2 血沉
        3.3.3 C反应蛋白
        3.3.4 肿瘤坏死因子-α
    3.4 中医证候积分
    3.5 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
        3.5.1 治疗前评分基线比较
        3.5.2 脊柱痛VAS评分
        3.5.3 病人总体评价
    3.6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功能指数、测量学指数
        3.6.1 治疗前评分指数基线比较
        3.6.2 疾病活动性指数
        3.6.3 功能指数
        3.6.4 测量学指数
    3.7 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3.8 临床疗效评价
    3.9 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强直性脊柱炎旳病因病机
    4.2 督脉排针法的规律及治疗作用
        4.2.1 督脉排针法学术背景简介
        4.2.2 学术内涵
    4.3 通痹灵片的组方、配伍规律及治疗作用
        4.3.1 通痹灵片的方义
        4.3.2 药对配伍
    4.4 结局指标选择
        4.4.1 实验室检查指标选择
        4.4.2 量表选择
    4.5 结果分析
        4.5.1 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
        4.5.2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
        4.5.3 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方面
        4.5.4 AS相关量表指标方面
    4.6 结果讨论
    4.7 研究的创新性
    4.8 不足与展望
    4.9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3)雷公藤制剂安全性的循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雷公藤制剂的界定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检索方法
    1.5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1.6 方法学质量评价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筛选流程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
        2.3.1 RCT的方法学质量
        2.3.2 CCT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3.3 病例系列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3.4 病例报告的方法学质量
    2.4 肾毒性发生率的Meta分析
        2.4.1 比较组
        2.4.2 亚组
        2.4.2. 1 疾病类型
        2.4.2. 2 用药方式
        2.4.2. 3 用药时间
        2.4.2. 4 研究类型
3 讨论
    3.1 肾毒性发生率的Meta分析
    3.2 雷公藤制剂肾毒性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3.3 亚组分析
        3.3.1 疾病类型
        3.3.2 给药方式
        3.3.3 用药时间
        3.3.4 研究类型
    3.4 纳入研究质量对结果的影响
    3.5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4)探讨快速评价法在检索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不限制检索词 (传统系统评价检索词)
    1.2 限制雷公藤制剂相关检索词
    1.3 限制肾毒性相关检索词
    1.4 限制雷公藤制剂和肾毒性相关检索词同时限定雷公藤制剂和肾毒性相关检索词, 具体的检索策略如下。
2 结果
    2.1 总文献量
    2.2 纳入文献数量
    2.3 纳入文献的类型
3 讨论
    3.1 结论
    3.2 快速评价法在中药肾毒性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3.4 对将来中药肾毒性检索的建议

(5)药酒抗炎镇痛作用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药酒概述
2 药酒抗炎作用研究
    2.1 药酒抗炎作用的现代药理研究
    2.2 药酒抗炎作用的临床应用
        2.2.1 类风湿性关节炎
        2.2.2 肩周炎
        2.2.3 强直性脊柱炎
        2.2.4 膝骨性关节炎
        2.2.5 其他炎症性疾病
3 药酒镇痛作用研究
    3.1 药酒镇痛作用的现代药理研究
    3.2 药酒镇痛作用的临床应用
        3.2.1 坐骨神经痛
        3.2.2 肩痛
        3.2.3 腰腿痛
        3.2.4跟痛症
4 药酒应用注意事项
5 结语

(6)雷公藤制剂安全性(肾毒性)的循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国内外有关中药肾毒性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方法
    1. 中药肾毒性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2. 具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分类
    3. 中药安全性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国内外有关中药肾毒性报道的计量研究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系统评价研究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雷公藤制剂相关肾毒性RCT报告质量评价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探讨快速评价法在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国内外有关中药肾毒性报道的计量研究"的英文文献检索策略
    附录二 "国内外有关中药肾毒性报道的计量研究"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附录三 "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系统评价研究"的检索策略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雷公藤甲素对Tregs-OC共培养体系中OC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雷公藤甲素对小鼠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调节性T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建立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三 雷公藤甲素对调节性T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附录 5
附录 6
附录 7
附录 8
附录 9
附录 10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中药酒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1.3.1 资料提取
        1.3.2 资料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2]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质量学评价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不同干预方式总有效率的比较
        2.2.2 治疗前后ESR的比较
        2.2.3 发表偏倚
    2.3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9)有毒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中医治疗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治疗
    第三节 关于中药的研究
        一、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二、现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三、有毒中药在RA治疗中的应用
    第四节 系统评价介绍及其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状况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与结果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论文文献资料筛选
        三、筛选结果
        四、评价文献
        五、统计分析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二、Meta分析结果
    第三节 讨论
        一、有毒中药在RA治疗中的应用的历史沿革
        二、Meta分析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痹玉康Ⅰ号”方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指导老师学术渊源、各家学说等
    1 历代经典论述的影响
    2 现代学说的影响
    3 学术传承渊源的影响
    4 其他医家的影响
    参考文献
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1 理
    2 法(含病种总结)
    3 方
    4 药
    参考文献
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类风湿关节炎概述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小结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黄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59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大鼠的疗效观察及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研究[D]. 连雅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 赖德培(Thanakorn Theerakarunw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雷公藤制剂安全性的循证评价研究[J]. 冯雪,方赛男,高雨鑫,刘建平,陈薇.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3)
  • [4]探讨快速评价法在检索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研究中的应用[J]. 冯雪,方赛男,高雨鑫,刘建平,陈薇.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3)
  • [5]药酒抗炎镇痛作用研究现状[J]. 桑文涛,周洪莉,徐锋,王凤,温桃群,曾南. 中成药, 2017(07)
  • [6]雷公藤制剂安全性(肾毒性)的循证评价研究[D]. 冯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7]雷公藤甲素对Tregs-OC共培养体系中OC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D]. 徐慧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中药酒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J]. 杨亮,张岩,朴春梅,周训蓉.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 [9]有毒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D]. 李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10]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痹玉康Ⅰ号”方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张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黄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59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