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抗微生物防治芒果炭疽病的研究

拮抗微生物防治芒果炭疽病的研究

一、拮抗微生物防治芒果炭疽病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任森,胡伊慧,张漫漫,高圣风,侯巨梅,刘铜[1](2022)在《昆虫肠道木霉及其对芒果炭疽病菌拮抗作用》文中提出为获得优良生防木霉菌株,本研究以昆虫肠道为样本,从中分离鉴定木霉菌株,并以芒果炭疽病菌盘长孢状刺盘孢为靶标菌,通过对峙培养、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筛选拮抗效果最优的木霉菌株,测定其孢子悬浮液对芒果炭疽病的室内防效研究。结果显示,从105份昆虫肠道中共分离获得10株木霉,通过形态学特征和Tef1-Rpb2双基因联合建树,鉴定出长枝木霉、哈茨木霉和棘孢木霉各3株,加纳木霉1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显示加纳木霉HNDF-T-6对芒果炭疽病菌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率为85.64%;其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8.42%和44.01%。通过室内防效测定,经加纳木霉HNDF-T-6孢子悬浮液处理后的叶片病斑直径减少46.04%,表明该菌株对芒果炭疽病具有较好的生防潜能。

王文静,罗睿雄,黄建峰,赵志常,高爱平[2](2020)在《杧果炭疽病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杧果是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享有"热带水果之王"的称号,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杧果炭疽病作为对杧果生产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病害应引起重视。文章介绍了杧果炭疽病的生物学习性、发生规律和采前采后防治技术,为杧果炭疽病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杨苑,郭永福,唐浩智,张彪,史龚林,汪娅婷,杨俊,魏兰芳[3](2020)在《云南芒果采后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室内生防菌的筛选》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对云南芒果需求量的增加,其种植面积日趋扩大,并不断引入新品种,这也导致云南省芒果炭疽病害发生日趋加重。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芒果炭疽病的生物防治,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芒果采后炭疽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并遵循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验证。随后,利用rDNA-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最后,采用5种生防细菌对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通过对芒果采后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引起云南芒果采后炭疽病的病原菌,该菌株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长度为536 bp,登录号为MH744668;5株生防细菌对芒果炭疽病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具有较好的生防开发潜能,其中抗生素溶杆菌L-44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53.7%。研究结果为云南省芒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赵德庆[4](2019)在《芒果采后炭疽病拮抗菌的筛选、作用机制及抑菌代谢产物分析》文中认为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引起的炭疽病是芒果采后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来控制芒果采后病害。近年来生物防治逐步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以拮抗菌作为生物防治的研究对象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C.gloesporioides作为靶标病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从芒果表皮分离出一株拮抗菌,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分子鉴定;发酵培养优化;分析拮抗菌F1对C.gloeosporioides的抑菌机制;利用GC-M S和UPLC-Q-TOF-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拮抗菌F1挥发性气体和发酵液中代谢组成分进行分析,明确拮抗菌起主要抑菌作用的物质。研究结果如下:(1)从芒果表皮筛选到1株对C.gloeosporioides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拮抗菌F1,且具有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的广谱抑菌活性,拮抗菌F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通过发酵条件优化,最终确定以2%的葡萄糖、3%的复合氮1(酵母粉:蛋白胨=1:1)、0.5%的MgSO4作为培养基组合,发酵条件为培养基pH=7,于28℃,180r/min恒温震荡培养48 h。优化后的发酵液对C.gloeosporioides抑制率为80.33%,比优化前提高了 24.39%。经优化后拮抗菌F1无菌发酵液处理的芒果发病指数显着低于对照组的发病指数,对自然发病与接种处理2种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32%和56.10%。(3)抑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F1无菌发酵液导致C.gloeosporioides菌丝扭曲、局部膨大的现象;可抑制C.gloeosporioides分生孢子的萌发,并造成孢子质膜破坏,同时抑制菌丝蛋白的合成,抑制菌丝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胞外酶活性,从而达到抑菌目的。(4)对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发现拮抗菌F1可能的挥发性抑菌物为2,3-丁二醇、5-甲基-2-己酮、5,6-二甲基-2-庚酮、6,6-二甲基-2-庚酮及苯酚等物质;从拮抗菌F1发酵液中筛选出5种对C.gloeosporioides有抑制作用的代谢物,分别为肉桂酸甲酯、甲基麦芽酚、对羟基苯丙酸、DL-4-氯苯丙氨酸、2-氨基-5-甲氧基苯甲酸。以浓度为1 mg/mL的甲基麦芽酚、DL-4-氯苯丙氨酸、2-氨基-5-甲氧基苯甲酸3种试剂处理芒果果实,3种处理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均在50%以上,其中以2-氨基-5-甲氧基苯甲酸处理效果最好,对接种C.gloeosporioides处理的防治效果为60.98%,自然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 73.35%。

吴秋玉[5](2019)在《芒果炭疽病菌两个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分析及CgCBH1致病相关功能鉴定》文中认为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世界五大着名的热带水果之一,气味香甜口感好,具有较高的保健功效。芒果炭疽病是芒果生产上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在世界芒果种植区内广泛发生,也是贮藏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重的果园造成减产达60%~70%。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是引起芒果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侵染寄主后会造成落叶、果实腐烂等症状。木实验通过测定芒果炭疽病菌外切葡聚糖酶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确定芒果炭疽病菌产葡聚糖酶的能力,并分析了农药氟啶胺对该菌产葡聚糖酶能力的影响;同源克隆获得了外切葡聚糖酶CgCBH1基因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gEG1B,用qRT-PCR方法分析了和CgEG1B在芒果炭疽病菌侵染寄主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初步确定其与芒果炭疽病菌致病力的关系。通过插入gfp::hygB替换靶标基因的原理构建成功了CgCBH1基因的敲除载体,通过转化原生质体、含hygB的PDS平板筛选、特异性引物PCR验证及qRT-PCR分析确定获得了 CgCBH1基因敲除突变体△CgCBH1,通过表达分析和表型测定,初步确定了其功能,这对揭示C.的致病机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为后续寻求防治该病害的新靶标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芒果炭疽病菌在PD培养液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胞外外切葡聚糖酶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第6天时达到最高,分别为56.62 U/mL和48.42 U/mL,说明芒果炭疽病菌能产生和分泌外切葡聚糖酶和内切葡聚糖酶,且产生的外切葡聚糖酶总体比内切葡聚糖酶多。芒果炭疽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较高,EC50为0.1536 mg/L、斜率值为3.4890,用于防治芒果炭疽病的潜力较大。酶活分析显示氟啶胺能有效抑制芒果炭疽病菌外切葡聚糖酶和内切葡聚糖酶的分泌。2.本研究在芒果炭疽病菌中克隆获得了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gCBH1(MH497159.1),DNA全长1746 bp,编码区的CDS全长1584 bp,编码527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55.32kD,等电点(PI)为5.55,含1个纤维素酶保守结构域,不存在跨膜结构,存在1个信号肽,属于分泌型蛋白;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15.37%,延伸链占18.03%,β-转角占4.55%,无规则卷曲占62.05%,与Cgloeosporioides Nara gc5外切葡聚糖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XP-007283944.1)相似性达89%。用同样的方法,获得了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gEG1B(KU871064.1),DNA全长1077 bp,编码区的CDS全长1020bp,编码339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7.13 kDa,等电点PI为5.11,含1个纤维素酶保守结构域,不存在跨膜结构,存在1个信号肽,属于分泌型蛋白;其二级结构中a-螺旋占27.14%,延伸链占21.83%,β-转角占1.77%,无规则卷曲占49.26%,与鳄梨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EQB54542.1)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相似性为95%以上。3.qRT-PCR分析发现,外切葡聚糖酶CgCBH1基因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gEG1B在整个侵染过程中均持续高效表达,表明两个酶与芒果炭疽病菌的侵染过程相关。突变体△CgCBH1产孢量明显下降,孢子萌发不形成附着胞,菌落颜色由灰黑色变为白色,菌丝生长速率下降了约20%,菌丝颜色变浅、胞内黑色素含量下降了25.6%,菌丝致死温度下降为50℃ 10 min,对偏酸环境适应性更强,对碳氮源的利用有所改变;对高渗胁迫环境比野生型更加敏感,对H2O2的抗性更明显,菌丝外切葡聚糖酶活性下降了22%,用菌饼接种芒果叶片和成熟的果皮表面,刺伤时致病力下降了10.26~42.42%,不刺伤则基本完全不能致病。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CgEG1B和Cgpel3对CgCBH1的缺失有互补作用,CgCBH1与其余附着胞形成、黑色素合成、细胞壁降解酶相关基因表达有正相关关系;但不调控病菌的适宜温度范围的需求。可见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gCBH1在芒果炭疽病菌对于菌丝的生长、分化、黑色素的沉着,分生孢子和附着胞的形成,胞壁水解酶的活性,对逆境的适应性、对氟啶胺的敏感性以及对寄主的致病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李鸿鹏[6](2019)在《芒果炭疽病菌果胶裂解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及Cgpel3致病功能初探》文中认为被称为“热带果王”的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名贵的热带亚热带水果,经济价值很高。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引起的炭疽病是为害世界各地芒果产区最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给芒果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试验以C.gloeosporioide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芒果炭疽病菌果胶裂解酶活性,确定芒果炭疽病菌具有产果胶裂解酶的能力。经PCR扩增获得了果胶裂解酶基因Cgpel1、Cgpel2和Cgpel3的DNA和cDNA全长序列,系统分析了果胶裂解酶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与其它真菌果胶裂解酶基因间的进化关系,初步推断了 3个基因的功能。采用qRT-PCR方法分析了Cgpel1、Cgpel2和Cgpel3在芒果炭疽病菌侵染寄主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初步确定了它们与芒果炭疽病菌致病力的关系,筛选出了影响最明显的果胶裂解酶基因Cgpel3。借助In-Fusion(?)HD Cloning Kit技术成功构建了Cgpel3的敲除载体并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技术进行基因敲除,经PCR检测、目标条带测序及基因表达分析验证,获得了敲除突变体△Cgpel3,通过测定多项表型分析了其致病相关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芒果炭疽病菌在PD培养液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胞外果胶裂解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第6天时达到最高,为61.65U/mL,说明芒果炭疽病菌能产生果胶裂解酶,且产酶能力很强。芒果炭疽病菌对农药氟啶胺的敏感性较高,EC5o为0.1536mg/L、斜率值为3.4890。酶活分析显示氟啶胺能有效抑制芒果炭疽病菌果胶裂解酶的分泌。2.从芒果炭疽病菌中克隆获得了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Cgpel1(MH395929.1)、Cgpel2(MH410608.1)和Cgpel3(MH423503.1),DNA全长分别为1037 bp、1498 bp、1089 bp,cDNA全长分别为975 bp、1380 bp、978 bp,分别编码324、459、325个氨基酸,均含1个果胶裂解酶保守结构域和1个典型的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分别占 1 6.05%、20.26%、16.92%,延伸链分别占28.09%、21.79%、29.54%,β-转角分别占5.86%、8.93%、7.38%,无规则卷曲分别占50.00%、49.02%、46.15%;Cgpel1、Cgpe12和Cgpe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C.tofieldiae(KZL77240.1)、草莓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XP-007274932.1)、C.incanum(KZL84476.1)果胶裂解酶序列相似度在88%以上。经qRT-PCR分析发现,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在整个侵染过程中均持续高效表达,相对Cgpel3的表达量高于Cgpel1和Cgpel2。初步推测可能主要调控致病力。3.敲除突变体△Cgpel3表型显示:与野生型菌株A2相比,突变体△Cgpel3菌落颜色由灰褐色变为白色、菌丝生长速率降低了约18%~29.5%,菌丝较稀疏、粗细未发生变化、分枝和隔膜数减少;产孢量下降,不能形成附着胞;对适宜的温度范围基本无影响,但菌丝的致死温度有所降低;对部分碳氮源的利用发生了变化;对部分高渗胁迫环境的敏感性比野生型更低;对H2O2抗氧化能力减弱;果胶裂解酶的酶活下降了约14%~58%;刺伤后用菌饼接种芒果叶片和果实,致病力分别下降了约30%~34%和50%~60.1%,不刺伤时,不能侵染。qRT-PCR分析表明,突变体△Cgpel3中果胶裂解酶基因Cgpel3几乎不表达,其余与附着胞形成、黑色素合成相关的7个基因表达量都小于1,但果胶裂解酶基因Cgpel1和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gCBH1相对表达量却是野生型中的2.01倍和1.25倍。可见Cgpel3基因在菌丝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量、孢子萌发率、附着胞形成,逆境适应性、果胶裂解酶活性、对芒果的致病性以及对其它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调控芒果炭疽菌的生长、致病力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等方面,系统地解析了C.gloeosporioides产果胶裂解酶的能力、果胶裂解酶基因家族的特征、以及Cgpel3的功能,揭示了胶孢炭疽菌果胶裂解酶基因的致病机制,也为该病害寻求到了一种具有防治潜力的新药剂。

田亚琴[7](2018)在《美极梅奇酵母对芒果采后炭疽病的抑菌效果及相关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芒果(Mangifera indica.L)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水果之一。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炭疽病是芒果采后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防治采后病害通常采用化学防治措施,但使用传统的化学杀菌剂会残留于水果表面,威胁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生物防治符合国家绿色环保的发展战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拮抗酵母菌能有效控制采后病害,且能维持果实品质。本文以实验室前期分离得到的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美极梅奇酵母(M.pulcherrima)对“台农”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对芒果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同时对芒果炭疽病的抑菌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如下:(1)In-itro(离体实验)研究了美极梅奇酵母对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YPD培养基中美极梅奇酵母能够抑制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菌丝的生长。在第5天,对照组中菌丝湿重是处理组的38.89倍,对照组菌丝干重是处理组的88.85倍。在低温和常温下测定酵母菌生长动态,25 ℃下酵母菌数量第3天达到峰值,15 ℃下第5天达到峰值。随着酵母菌浓度的升高,对炭疽病的抑制效果先上升后下降,其最佳浓度为108CFU/mL。(2))In-vivo(活体实验)研究了美极梅奇酵母对芒果炭疽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芒果伤口(人为伤)处接种酵母菌和病原菌,贮藏在15 ℃和25 ℃下,培养12天后抑制率分别达到了 57.81%和78.82%。(3)相较于对照组,七成熟的“台农”芒果用108CFU/mL的酵母菌悬液浸泡处理10min,果实能较好的维持色泽和硬度,且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持较好。(4)营养空间竞争是美极梅奇酵母抑制芒果炭疽病的机理之一。通过添加外源营养物质验证营养竞争,发现美极梅奇酵母能够同胶孢炭疽菌竞争营养物质,快速同化吸收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葡萄糖;通过接种酵母菌和病原菌时间顺序试验验证空间竞争,发现越早接种酵母菌,病斑直径越小。(5)美极梅奇酵母和胶孢炭疽菌之间存在铁元素竞争,酵母菌优先消耗环境中的铁元素抑制病原菌生长。(6)美极梅奇酵母能够产生生物膜。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美极梅奇酵母在芒果表面形成了生物膜,且形成的生物膜在72 h后才开始降解,说明生物膜保持时间较长,短时间不会降解。(7)实验结果表明单独接种美极梅奇酵母和胶孢炭疽菌都可诱导芒果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几丁质酶(CHT)、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增加,但是同时接种两者,其效果并未显着叠加。(8)通过离体和活体试验,发现美极梅奇酵母产生少量非挥发性抑菌物质,但并不足以影响胶孢炭疽菌生长;同时发现美极梅奇酵母产生一定量挥发性抑菌物质,在离体条件下抑菌率为30.71%。GC-MS检测分析,表明挥发性物质大多都是醇类、酸类、酯类、酮类、醛类、酰胺类。(9)美极梅奇酵母可以产生胞外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病原菌细胞壁(CWP)组合胶体几丁质诱导产生的几丁质酶活性最高,CWP组合葡萄糖诱导产生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高。美极梅奇酵母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发现几丁质酶基因核苷酸序列大约在500bp左右。

李秀竹[8](2018)在《肉桂精油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和抑菌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肉桂(Cinnamum caszsia)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材料,具有抑菌、消炎、抗氧化、抗肿瘤和降血糖等多种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肉桂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基于其抑菌活性成分研发天然抑菌药物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肉桂精油为试验材料,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为供试菌,分离纯化肉桂精油中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有效成分,并对其抑菌活性、抑菌机理以及开发天然抑菌药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正反相硅胶、凝胶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肉桂精油中分离鉴定了 5个化合物,分别为反式肉桂酸(1)、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2)、反式肉桂醛(3)、1,4-二苯基-1,4-丁二酮(4)、香豆素(5)。(2)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4和5对芒果炭疽病菌没有抑菌活性,化合物1、2和3均对芒果胶孢炭疽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将3种化合物两两组合,抑菌活性最好的是反式肉桂醛+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组合。(3)将3种抑菌活性物质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等常见农药进行活性比较,发现三种物质的抑菌效果优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等的抑菌效果。(4)反式肉桂醛处理芒果胶孢炭疽菌孢子,利用投射电镜观察孢内超微结构变化,发现处理后,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亲锇内含物增加,细胞器数量下降。(5)以3种活性物质为基础与硼酸(或硼酸盐)进行复配,再对芒果炭疽病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确定出抑菌效果最好的组合是:反式肉桂醛+四硼酸钾。(6)研制以反式肉桂醛+四硼酸钾为有效成分的新型杀菌剂,并对芒果炭疽病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芒果黑斑病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香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sporum f.sp.cubense)、芒果蒂腐病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芒果蒂腐病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a theobromae)、番茄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 Snyder et Hansen)、梨黑斑病菊池链格孢(Alternaria kikuchianaTanaka)、柑橘黑斑病柑橘球座菌(Guignardia citricarpa Kiely)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发现新型杀菌剂对这些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广谱性。

王润菡[9](2016)在《采后芒果炭疽病拮抗酵母菌增效剂的筛选及处理效果研究》文中认为芒果是深受全世界消费者喜爱的热带水果。采后芒果炭疽病主要是由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引起的,是芒果采后贮藏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芒果的感官品质和经济价值,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在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方面主要是依赖化学杀菌剂,但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当今公众所关注的问题之一。生物防治是果蔬病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利用拮抗微生物来防治果蔬病害一直是研究热点,符合绿色、环保可持续性的国家发展战略,其中拮抗酵母菌更受研究者青睐,因为拮抗酵母具有生防效果好,抗逆性强,营养需求低、投资成本少;一般不产生毒素,不会对人体健康及自然环境造成危害;遗传学和遗传转化系统研究的比较清楚,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生防效果。目前,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芒果炭疽病国内外都有报道,但拮抗酵母菌防治效力与化学杀菌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大部分拮抗酵母菌的使用处于研究分析阶段。为了实现拮抗酵母菌的商业化应用,需要加强分离和筛选更有效抑制采后芒果炭疽菌的酵母菌,同时如何提高拮抗酵母菌的生防效力是其能投入商业化生产使用的关键。本文旨在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芒果炭疽病的拮抗酵母菌;筛选出环保安全的化学增效剂提高拮抗酵母菌的生防效力;研究其对芒果采后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对采后芒果贮藏期品质和病程相关酶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从海南昌江芒果园果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出71株酵母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胶孢炭疽菌拮抗作用最明显的酵母菌为LW,其抑菌带宽为12.25 mm。活体防效试验表明,经1×108 cfu/mL浓度的LW菌悬液处理的芒果果实(红玉品种)炭疽病病斑直径仅为11.67 mm,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9.63 mm,拮抗效果明显。通过菌落和菌体形态及2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确定LW为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2)试验不同浓度的美极梅奇酵母对芒果炭疽病的自然发病的抑制作用,在25 ℃下,1×108cfu/mL浓度处理芒果,20d后果实炭疽病病情指数仅为9.2;同浓度在15 ℃下,处理24 d后果实炭疽病病情指数仅为9.87,均明显低于其他浓度和对照组。(3)从绿色安全环保的化学试剂中筛选对美极梅奇酵母拮抗胶孢炭疽菌有增效作用的物质,采用平板对峙发筛选出CMC-Na、MeJA、SA组合(AEB),NaCl、MeJA、SA组合(FEB)和CaCl2、MeJA、SA组合(HEB),增效明显,其抑菌带宽分别为14.72 mm、14.67 mm 和 15.15 mm。(4)活体防效试验中,经增效剂AEB与1× 108cfu/mL的美极梅奇酵母菌悬液处理的芒果,其病斑直径为9.13mm,低于CK和其他各组。且在25 ℃下,20d后经经该处理的芒果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仅为4.12;在15 ℃下,24d后经该处理的芒果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仅为5.74,显着低于其他各组。故选取CMC-Na、SA和MeJA三种复合配制来作为拮抗酵母菌的增效剂。(5)研究 AEB 菌悬液的应用效果,AEB1(0.03%CMC-Na、20μg/mLSA、10μmol/LMeJA、浓度为1× 108 cfu/mL的酵母菌悬液)对抑制芒果自然发病效果最好,并且更好地维持了果实的品质,延缓成熟衰老。同时,AEB1处理对提高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十分显着。

郑敏[10](2013)在《芒果炭疽病挥发性抑菌物质产生菌的筛选及拮抗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芒果肉质香甜嫩滑、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芒果炭疽病是由真菌胶胞炭疽菌引起的,其症状尤为普遍且危害性极大。目前芒果炭疽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有选育抗病品种、田间防治、化学方法防治、物理方法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各种方法结合等。近几年,将拮抗微生物挥发性代谢产物应用于果蔬保鲜及控制采后病害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但关于拮抗微生物挥发性代谢产物应用于芒果炭疽病防治的研究还未有相关报道。因此研究拮抗微生物挥发性代谢产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生物防治作用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能够筛选出挥发性代谢产物能稳定有效抑制芒果炭疽病的拮抗菌,确定主要的活性气体及最佳使用浓度。主要结果如下:(1)试验筛选出4株拮抗菌对芒果炭疽病有稳定的抑制作用,分别为TB09、TB30、TB52和TB72。在平板试验中,TB09和TB72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分别为88.87%和80.07%。活体试验中,TB09和TB72均能有效控制炭疽病的发展,抑制率均在80%以上。在控制芒果自然发病试验中,对照组腐烂指数高达近80%,TB09,TB72腐烂指数分别为41.67%和34.17%。(2)通过16S rDNA测序,然后经NCBI BLAST得出TB09与短小芽胞杆菌的相似度达98.01%,TB72与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相似度为99.50%,再结合两株菌株菌落形态特征判断TB09为短小芽胞杆菌,TB72为苏云金芽胞杆菌。(3)通过GC-MS测定挥发性气体主要有2-壬酮、2-癸酮、β-苯乙胺、2-甲基吡嗪、百里香酚、β-苯乙胺等。试验测定了挥发性物质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壬酮,百里香酚,β-苯乙胺、2-癸酮和2-甲基吡嗪对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解除药品熏蒸作用后,只有2-甲基吡嗪处理组中菌落有生长现象。五种挥发性成分混合液平板试验结果表明,40μL L-1已基本能完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在单品缺失试验中,用无菌水替代百里香酚后菌丝的生长抑制率由100%降低至65.57%。(4)芒果熏蒸初步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拮抗菌具有进一步研发的价值,产物具有产业化开发的优势。活体试验得出混合性气体可有效控制芒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生。不同浓度混合性气体熏蒸后的芒果发病率明显降低,商品果率和可食用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能有效的控制芒果的腐烂程度。

二、拮抗微生物防治芒果炭疽病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拮抗微生物防治芒果炭疽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昆虫肠道木霉及其对芒果炭疽病菌拮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昆虫样本与供试菌株
        1.1.2 供试培养基和试剂
    1.2 昆虫肠道木霉分离和纯化
    1.3 木霉形态学鉴定
    1.4 木霉分子鉴定
    1.5 对峙培养和拮抗系数测定
    1.6 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测定
    1.7 非挥发物质抑菌活性测定
    1.8 室内防效测定
    1.9 数据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昆虫肠道木霉分离和鉴定
    2.2 对峙培养和拮抗系数测定
    2.3 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测定
    2.4 室内防效测定
3 讨论

(2)杧果炭疽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2 杧果炭疽病发生规律
    2.1 物候期
    2.2 气候条件
    2.3 光照、通风情况
3 炭疽病防治
    3.1 采前防治
        3.1.1 选用抗病品种
        3.1.2 农业防治
        3.1.3 化学防治
        3.1.4 生物防治
    3.2 采后防治
        3.2.1 浸泡处理
        3.2.2 生物防治
        3.2.3 气调贮藏
4 结语

(3)云南芒果采后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室内生防菌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芒果
        1.1.2 供试生防细菌
        1.1.3 培养基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与培养
        1.3.2 病原菌形态学初步鉴定
        1.3.3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1.3.4 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1.3.5 室内生防细菌的筛选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形态学初步鉴定
    2.2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5株生防细菌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3 讨论

(4)芒果采后炭疽病拮抗菌的筛选、作用机制及抑菌代谢产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芒果采后炭疽病发生、危害及防治
        1.1.1 我国芒果生产现状及应用价值
        1.1.2 芒果采后炭疽病的危害
        1.1.3 芒果采后炭疽病的防治
    1.2 芒果采后炭疽病的生物防治
        1.2.1 生物防治的定义
        1.2.2 生物防治在控制芒果采后炭疽病发生中的应用
    1.3 拮抗菌生物防治研究
        1.3.1 拮抗菌的作用机制
        1.3.2 拮抗菌活性代谢产物分析
        1.3.3 解淀粉芽孢杆菌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培养基配方
        2.1.2 供试果实
        2.1.3 供试菌株
        2.1.4 主要仪器
    2.2 芒果采后炭疽病拮抗菌筛选与鉴定
        2.2.1 拮抗细菌分离
        2.2.2 拮抗细菌筛选
        2.2.3 拮抗菌F1抑菌谱测定
        2.2.4 拮抗菌F1生理生化测定
        2.2.5 拮抗菌F1的分子鉴定
    2.3 拮抗菌F1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2.3.1 拮抗菌F1种子液制备
        2.3.2 发酵时间对拮抗菌F1菌体生长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2.3.3 pH对拮抗菌F1菌体生长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2.3.4 发酵温度对拮抗菌F1菌体生长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2.3.5 碳源、氮源、无机盐对拮抗菌F1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2.3.6 拮抗菌F1培养基组分优化
    2.4 拮抗菌F1发酵液对芒果采后炭疽病防治作用研究
    2.5 拮抗菌F1防治芒果炭疽病的作用机理研究
        2.5.1 拮抗菌F1对炭疽菌丝体形态的影响
        2.5.2 拮抗菌F1对炭疽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5.3 拮抗菌F1对炭疽菌孢子质膜完整性的影响
        2.5.4 拮抗菌F1对芒果炭疽菌菌丝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5.5 拮抗菌F1对炭疽菌菌丝体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2.5.6 拮抗菌F1挥发物抑菌活性测定
    2.6 拮抗菌F1抑菌成分分析
        2.6.1 拮抗菌F1挥发性抑菌活性物质分析
        2.6.2 拮抗菌F1发酵液代谢产物的测定
        2.6.3 拮抗菌F1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分析
        2.6.4 拮抗菌F1代谢物抑菌活性测定
        2.6.5 拮抗菌F1代谢物对芒果采后炭疽病防治作用
    2.7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芒果采后炭疽病拮抗菌筛选
    3.2 拮抗菌F1的抑菌谱
    3.3 拮抗菌F1生理生化特性
    3.4 拮抗菌F1鉴定
    3.5 拮抗菌F1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3.5.1 发酵时间对拮抗菌F1菌体生长量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3.5.2 培养基pH对拮抗菌F1菌体生长量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3.5.3 发酵温度对拮抗菌F1菌体生长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3.5.4 碳源、氮源、无机盐对拮抗菌F1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3.5.5 拮抗菌F1培养基组分优化
    3.6 拮抗菌F1发酵液对芒果采后炭疽病防治效果
    3.7 拮抗菌F1防治芒果炭疽病的作用机理
        3.7.1 拮抗菌F1对炭疽菌丝体形态的影响
        3.7.2 拮抗菌F1对炭疽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3.7.3 拮抗菌F1对炭疽菌孢子质膜完整性的影响
        3.7.4 拮抗菌F1对芒果炭疽菌菌丝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7.5 拮抗菌F1对炭疽菌菌丝体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3.8 拮抗F1菌抑菌成分分析
        3.8.1 拮抗菌F1挥发物的抑菌活性
        3.8.2 拮抗菌F1挥发性抑菌活性物质鉴定
        3.8.3 拮抗菌F1发酵液代谢产物分析
        3.8.4 拮抗菌F1潜在差异代谢物鉴定
        3.8.5 拮抗菌F1代谢物的抑菌活性
    3.9 拮抗菌F1代谢物对芒果采后炭疽病防治效果
4 讨论
    4.1 芒果炭疽病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4.2 拮抗菌F1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4.3 拮抗菌F1防治芒果炭疽病的作用机理
    4.4 拮抗F1菌抑菌成分分析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芒果炭疽病菌两个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分析及CgCBH1致病相关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芒果产业现状
    1.2 芒果炭疽病研究概况
        1.2.1 症状特点
        1.2.2 病原菌
        1.2.3 病害侵染途径
        1.2.4 防治
    1.3 胶胞炭疽菌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1.4 纤维素酶(cellulase)研究进展
        1.4.1 外切葡聚糖酶基因
        1.4.2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基因
    1.5 杀菌剂氟啶胺的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目的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供试药剂及试剂
        2.1.2 供试品种与病原菌
        2.1.3 仪器设备
        2.1.4 培养基
    2.2 方法
        2.2.1 芒果炭疽病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和内切葡聚糖胞外酶活性测定
        2.2.2 芒果炭疽病菌外切葡聚糖酶活和内切葡聚糖酶与农药氟啶胺的关系
        2.2.3 芒果炭疽病菌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gCBH1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gEG1B克隆分析
        2.2.4 芒果炭疽病病原菌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gCBH1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gEG1B全长序列扩增
        2.2.5 CgCBH1和CgEG1B基因的序列分析
    2.3 实时荧光定量分析CgCBH1和CgEG1B基因在芒果炭疽病菌侵染寄主过程中的表达情况
    2.4 敲除鉴定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gCBH1的功能
        2.4.1 CgCBH1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2.4.2 敲除突变体△CgCBH1的获得
    2.5 突变体△CgCBH1中与侵染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2.6 敲除突变体△CgCBH1的表型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芒果炭疽病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3.2 芒果炭疽病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与农药氟啶胺的关系
    3.3 芒果炭疽病菌外切葡聚糖酶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克隆分析
        3.3.1 芒果炭疽病菌A3菌株基因组DNA和RNA的提取
        3.3.2 CgCBH1基因和CgEG1B基因的扩增
        3.3.3 CgCBH1和CgEG1B基因序列分析
    3.4 CgCBH1和CgEG1B在芒果炭疽病菌侵染台农芒嫩叶过程的表达分析
    3.5 CgCBH1敲除突变体的获得及表型测定
        3.5.1 CgCBH1基因敲除载体构建
        3.5.2 敲除突变体△CgCBH1的获得
    3.6 突变体△CgCBH1中致病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7 外切葡聚糖酶△CgCBH1突变体△CgCBH1表型测定
        3.7.1 突变体△CgCBH1对潮霉素抗性的遗传稳定性检测
        3.7.2 突变体△CgCBH1菌落、菌丝形态观察和生长速率测定
        3.7.3 突变体△CgCBH1产孢量测定及孢子萌发观察
        3.7.4 突变体△CgCBH1生长温度范围的测定
        3.7.5 突变体△CgCBH1菌丝致死温度的测定
        3.7.6 突变体△CgCBH1对pH条件的敏感性测定
        3.7.7 碳源和氮源对突变体△CgCBH1菌丝生长的影响
        3.7.8 突变体△CgCBH1对高渗胁迫条件敏感性的测定
        3.7.9 突变体△CgCBH1抗氧化能力测定
        3.7.10 突变体△CgCBH1黑色素含量测定结果
        3.7.11 突变体△CgCBH1外切葡聚糖酶含量活性测定
        3.7.12 突变体△CgCBH1对氟啶胺敏感性的测定
        3.7.13 突变体△CgCBH1致病力测定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gCBH1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gEG1B序列特征
        4.1.2 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gCBH1致病相关功能
        4.1.3 氟啶胺对芒果炭疽菌及其外切葡聚糖酶和内切葡聚糖酶的影响
    4.2 结论
        4.2.1 确定芒果炭疽菌能产生外切葡聚糖酶和内切葡聚糖酶且受农药氟啶胺影响
        4.2.2 芒果炭疽菌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gCBH1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gEG1B的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
        4.2.3 获得芒果炭疽病菌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gCBH1敲除载体和敲除突变体
        4.2.4 突变体△CgCBH1的表型表明外切葡聚糖酶基因CgCBH1有调控芒果炭疽病菌多个致病相关功能的作用
    4.3 本研究创新点
    4.4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和受资助项目
致谢

(6)芒果炭疽病菌果胶裂解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及Cgpel3致病功能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芒果产业的经济重要性
    1.2 芒果炭疽病研究进展
        1.2.1 分布与为害
        1.2.2 病原菌
        1.2.3 胶孢炭疽菌生物学特性
        1.2.4 发病规律
        1.2.5 防治
    1.3 胶孢炭疽菌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1.4 杀菌剂氟啶胺的研究进展
        1.4.1 药剂名称
        1.4.2 作用机理
        1.4.3 防治对象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
        1.5.1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
    1.6 果胶裂解酶(Pectate lyase)研究进展
        1.6.1 果胶裂解酶的来源
        1.6.2 果胶裂解酶结构特征
        1.6.3 果胶裂解酶的功能
    1.7 本研究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目的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供试载体与病原菌
        2.1.2 供试药剂及试剂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芒果炭疽病菌果胶裂解酶活性测定
        2.2.2 农药氟啶胺对芒果炭疽病菌影响的分析
        2.2.3 芒果炭疽病菌果胶裂解酶基因的克隆分析
        2.2.4 芒果炭疽病菌果胶裂解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
        2.2.5 Cgpel1、Cgpel2和Cgpel3在芒果炭疽病菌侵染芒果叶片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2.2.6 Cgpel3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2.2.7 获得Cgpel3基因敲除突变体
        2.2.8 突变体△Cgpel3表型测定
    2.3 突变体△Cgpel3中与侵染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芒果炭疽病菌果胶裂解酶活性测定
    3.2 农药氟啶胺对芒果炭疽病菌敏感性及胞外果胶裂解酶活性的影响
    3.3 芒果炭疽病菌果胶裂解酶基因克隆分析
        3.3.1 芒果炭疽病菌A2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3.3.2 Cgpel1、Cgpel2、Cgpel3基因片段的扩增
        3.3.3 Cgpel1、Cgpel2和Cgpel3基因cDNA片段的扩增
        3.3.4 Cgpel1、Cgpel2和Cgpel3序列特征分析
    3.4 果胶裂解酶基因Cgpel1、Cgpel2和Cgpel3在芒果炭疽病菌侵染叶片过程中的表达量分析
    3.5 果胶裂解酶基因Cgpel3的敲除及功能分析
        3.5.1 Cgpel3敲除载体构建
        3.5.2 Cgpel3基因敲除
        3.5.3 Cgpel3敲除突变体的筛选与PCR验证
    3.6 突变体△Cgpel3表型测定
        3.6.1 突变体△Cgpel3对潮霉素抗性的遗传稳定性检测
        3.6.2 突变体△Cgpel3菌落、菌丝形态观察和生长速率测定
        3.6.3 突变体△Cgpel3产孢量测定及孢子萌发观察
        3.6.4 突变体△Cgpel3生长温度范围的测定
        3.6.5 突变体△Cgpel3菌丝致死温度的测定
        3.6.6 碳源和氮源对突变体△Cgpel3菌丝生长的影响
        3.6.7 突变体△Cgpel3对高渗胁迫条件的敏感性测定
        3.6.8 突变体△Cgpel3抗氧化能力测定
        3.6.9 突变体△Cgpel3的胞内黑色素含量测定
        3.6.10 突变体△Cgpel3胞外果胶裂解酶活性测定
        3.6.11 突变体△Cgpel3对农药氟啶胺敏感性测定
        3.6.12 氟啶胺对突变体△Cgpel3胞外果胶裂解酶活性的影响
        3.6.13 突变体△Cgpel3致病力测定
    3.7 突变体△Cgpel3中与侵染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植物病原菌果胶裂解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分析
        4.1.2 关于果胶裂解酶功能分析
        4.1.3 氟啶胺对芒果炭疽菌及其果胶裂解酶活性的影响
        4.1.4 Cgpel3与其余致病相关基因的关系
    4.2 主要结论
        4.2.1 确定了芒果炭疽菌能产生果胶裂解酶并受农药氟啶胺影响
        4.2.2 确定了芒果炭疽菌3个果胶裂解酶基因全长序列及其在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情况
        4.2.3 获得了芒果炭疽病菌果胶裂解酶基因Cgpel3敲除载体和突变体
        4.2.4 分析了芒果炭疽病菌果胶裂解酶基因Cgpel3突变体△Cgpel3的表型
    4.3 本研究创新点
    4.4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与受资助项目
致谢

(7)美极梅奇酵母对芒果采后炭疽病的抑菌效果及相关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芒果采后生物学特性
        1.1.1 品质变化
        1.1.2 营养成分变化
        1.1.3 生化指标变化
        1.1.4 乙烯变化
    1.2 芒果炭疽病的发生及预防
        1.2.1 芒果炭疽病的发生
        1.2.2 芒果炭疽病的预防
    1.3 生防酵母拮抗机理研究现状
        1.3.1 拮抗酵母、病原菌、寄主与环境之间的效应
        1.3.2 营养空间竞争
        1.3.3 铁元素竞争
        1.3.4 生物膜的形成
        1.3.5 抗菌化合物的产生
        1.3.6 重寄生作用
        1.3.7 诱导抗性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培养基
    2.3 实验试剂
    2.4 实验仪器
    2.5 实验方法
        2.5.1 拮抗酵母对芒果炭疽病的抑制作用测定
        2.5.2 拮抗酵母对芒果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
        2.5.3 营养竞争
        2.5.4 空间竞争
        2.5.5 铁对色素生成和拮抗作用的影响
        2.5.6 拮抗酵母生物膜的检测
        2.5.7 拮抗酵母菌对芒果果实相关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2.5.8 非挥发性物质的检测
        2.5.9 挥发性物质的检测
        2.5.10 胞外裂解酶的产生
        2.5.11 拮抗酵母菌抑病关键基因的分析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拮抗酵母菌对芒果炭疽病的抑制效果
        3.1.1 YPD培养基中抑制效果
        3.1.2 芒果伤口处的抑制效果
        3.1.3 不同浓度酵母菌悬液对芒果炭疽病的抑制效果
        3.1.4 生长动态
    3.2 拮抗酵母对芒果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3.2.1 对芒果果实色泽的影响
        3.2.2 对芒果果实硬度的影响
        3.2.3 对芒果TSS含量的影响
        3.2.4 对芒果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3.2.5 对芒果Vc含量的影响
    3.3 营养空间竞争作用
        3.3.1 营养竞争
        3.3.2 空间竞争
    3.4 产生色素的能力及抑菌效果
    3.5 生物膜的形成
    3.6 芒果果实中防御性酶的活性
        3.6.1 POD酶活性
        3.6.2 PAL酶活性
        3.6.3 GLU酶活性
        3.6.4 CHT酶活性
    3.7 非挥发性抑菌代谢物质检测结果
        3.7.1 离体条件下非挥发性物质检测结果
        3.7.2 活体条件下非挥发性物质检测结果
    3.8 挥发性物质检测结果
        3.8.1 离体条件下挥发性物质检测结果
        3.8.2 活体条件下挥发性物质的检测结果
        3.8.3 挥发性物质定性分析
    3.9 拮抗酵母产生胞外酶的能力
        3.9.1 胞外几丁质酶和胞外葡聚糖酶的产生
        3.9.2 几丁质酶的活性
        3.9.3 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
        3.9.4 拮抗酵母菌chi基因的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拮抗酵母菌对芒果炭疽病的抑制效果
    4.2 拮抗酵母对芒果采后品质的影响
    4.3 抑菌机理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
致谢

(8)肉桂精油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和抑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芒果炭疽病研究现状
        1.1.1 芒果炭疽病的危害情况
        1.1.2 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1.2 植物精油的研究情况
        1.2.1 肉桂精油简介
        1.2.2 肉桂精油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1.2.3 肉桂精油抑菌作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病原菌
        2.1.2 其他材料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5 培养基的配制
        2.1.6 溶液的配制
    2.2 肉桂精油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2.3 不同极性组分、不同单体对芒果炭疽病的抑菌活性测定
        2.3.1 不同极性组分对芒果炭疽病孢子抑制试验
        2.3.2 不同单体对芒果炭疽病孢子抑制试验
        2.3.3 活性单体对芒果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2.3.4 活性单体间复配对芒果炭疽病孢子抑制试验
    2.4 活性单体和常用农药对芒果炭疽病的抑菌活性比较
        2.4.1 活性单体和常用农药对芒果炭疽病孢子抑制的比较
        2.4.2 活性单体和常用农药对芒果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比较
        2.4.3 芒果接种后活性单体处理对贮藏期间炭疽病的影响
    2.5 反式肉桂醛对芒果炭疽病孢内超微结构的TEM观察
    2.6 活性单体间复配和与含硼化合物复配对芒果炭疽病抑菌活性比较
    2.7 新型杀菌剂的研制及其抑菌活性试验
        2.7.1 新型杀菌剂的研制
        2.7.2 新型杀菌剂对芒果炭疽病孢子抑制试验
        2.7.3 新型杀菌剂对多种采后果蔬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
    2.8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化合物结构鉴定解析
        3.1.1 化合物结构鉴定
        3.1.2 化合物波谱数据
    3.2 不同极性组分和单体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
        3.2.1 不同极性组分抑菌活性的试验结果
        3.2.2 不同单体化合物抑菌活性的试验结果
        3.2.3 活性单体对芒果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3.2.4 活性单体间复配后抑菌活性试验结果
    3.3 活性单体和常用农药对芒果炭疽病抑菌活性比较
        3.3.1 活性单体和常用农药对芒果炭疽病孢子抑制的比较
        3.3.2 活性单体和常用农药对C. gloeosporioides室内毒力比较
        3.3.3 芒果接种后活性单体处理对贮藏期间炭疽病的影响
    3.4 反式肉桂醛对芒果炭疽菌孢内超微结构的TEM观察
    3.5 活性单体间复配与含硼酸盐复配对C.gloeosporioides抑菌活性比较
    3.6 新型杀菌剂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
        3.6.1 新型杀菌剂的研制结果
        3.6.2 新型杀菌剂对C.gloeosporioides孢子抑制的试验结果
        3.6.3 新型杀菌剂对多种采后果蔬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肉桂精油中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
    4.2 单体化合物对芒果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4.3 反式肉桂醛对芒果胶孢炭疽菌的抑制机理
    4.4 新型杀真菌剂的初步研究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化合物的核磁碳氢谱和质谱
附录2: 发表论文及资助项目
致谢

(9)采后芒果炭疽病拮抗酵母菌增效剂的筛选及处理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前言
    1 采后芒果炭疽病及其防治措施
        1.1 采后芒果炭疽病的发生
        1.2 采后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1.2.1 选择优良抗病品种
        1.2.2 加强田间管理
        1.2.3 物理方法
        1.2.4 化学杀菌剂处理
        1.2.5 利用生物防治
    2 采后拮抗酵母菌的研究现状
        2.1 拮抗酵母菌的种类
        2.2 拮抗酵母菌的抑菌机理
        2.2.1 营养和空间竞争
        2.2.2 直接寄生
        2.2.3 诱导果蔬抗病性
        2.2.4 产生杀菌物质
        2.3 拮抗酵母菌的局限性
    3 增强拮抗酵母菌防效的途径
        3.1 与物理方法复合使用
        3.2 与化学物质复合使用
        3.3 多种拮抗菌复合使用
        3.4 基因工程改造
    4 本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4.1 本研究的意义
        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采后芒果炭疽病拮抗酵母菌的分离和筛选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土壤
        1.1.2 芒果果实
        1.1.3 胶孢炭疽病菌
        1.1.4 培养基
        1.1.5 其它试剂
        1.1.6 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1.2.2 拮抗酵母菌的筛选
        1.2.3 活体防效试验
        1.2.4 拮抗酵母菌对芒果自然发病的抑制试验
        1.2.5 拮抗酵母菌的鉴定
        1.2.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拮抗酵母菌的筛选
        2.2 拮抗酵母菌活体防效结果
        2.3 拮抗酵母菌对芒果自然发病的抑制结果
        2.4 拮抗酵母菌的鉴定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具有拮抗胶孢炭疽菌的美极梅奇酵母在芒果采后处理中应用效果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美极梅奇酵母
        1.1.2 芒果果实
        1.1.3 胶孢炭疽病菌
        1.1.4 培养基
        1.1.5 其它试剂
        1.1.6 试验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拮抗酵母菌增效剂的离体筛选
        1.2.2 拮抗酵母菌增效剂的活体筛选
        1.2.3 AEB菌悬液对芒果果实处理效果的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拮抗酵母菌增效剂的离体筛选
        2.2 拮抗酵母菌增效剂的活体筛选
        2.2.1 拮抗酵母菌增效剂的活体防效实验
        2.2.2 增效剂菌悬液对芒果炭疽病自然发病的抑制效果
        2.3 AEB菌悬液对芒果果实处理效果
        2.3.1 AEB菌悬液对芒果炭疽病自然发病的影响
        2.3.2 AEB菌悬液处理对芒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2.3.3 AEB菌悬液对芒果某些病程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1 本论文的主要结果和创新点
        1.1 主要结果
        1.2 创新点
    2 本论文的不足和后续研究展望
        2.1 本论文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芒果炭疽病挥发性抑菌物质产生菌的筛选及拮抗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芒果产业现状
    1.2 芒果炭疽病的危害及发生规律
    1.3 芒果炭疽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1.3.1 抗病品种的选育
        1.3.2 农业防治
        1.3.3 化学药剂防治
        1.3.4 物理防治
        1.3.5 生物防治
    1.4 拮抗菌挥发性代谢产物在芒果炭疽病防治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芒果品种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供试菌种
        2.1.4 供试试剂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2.3.2 拮抗细菌的筛选
        2.3.3 拮抗菌的活体试验
        2.3.4 拮抗菌菌株的鉴定
        2.3.5 拮抗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测定
        2.3.6 各种挥发性气体成分对菌丝的抑制作用
        2.3.7 混合挥发性物质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
        2.3.8 混合挥发性物质中单一成分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
        2.3.9 混合挥发性物质的自然发病活体试验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抑菌活性鉴定
    3.2 拮抗菌的活体试验
        3.2.1 接种病原菌菌苔活体试验
        3.2.2 接种病原菌胞子悬浮液活体试验
        3.2.3 自然发病活体试验
    3.3 TB09 和 TB72 菌种的鉴定
    3.4 拮抗菌挥发性气体成分的鉴定
    3.5 挥发性物质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
    3.6 人工合成的混合性挥发性成分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7 混合挥发性物质中单一成分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
    3.8 混合挥发性物质的自然发病活体试验
4 讨论
    4.1 拮抗菌的鉴定
    4.2 微生物挥发性代谢产物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4.3 拮抗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抑菌原理
    4.4 拮抗菌挥发性代谢产物中的主要抑菌成分
    4.5 拮抗菌与挥发性代谢产物对芒果炭疽病自然发病的抑制作用
    4.6 研究中的优缺点及展望
5 结论
    5.1 拮抗菌的筛选
    5.2 拮抗菌的活体试验
    5.3 拮抗菌的鉴定
    5.4 拮抗菌挥发性代谢产物有效成分的鉴定
    5.5 混合性气体对芒果炭疽病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及对应章节

四、拮抗微生物防治芒果炭疽病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昆虫肠道木霉及其对芒果炭疽病菌拮抗作用[J]. 任森,胡伊慧,张漫漫,高圣风,侯巨梅,刘铜. 菌物学报, 2022
  • [2]杧果炭疽病研究进展[J]. 王文静,罗睿雄,黄建峰,赵志常,高爱平. 云南农业科技, 2020(06)
  • [3]云南芒果采后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室内生防菌的筛选[J]. 杨苑,郭永福,唐浩智,张彪,史龚林,汪娅婷,杨俊,魏兰芳. 生物技术进展, 2020(04)
  • [4]芒果采后炭疽病拮抗菌的筛选、作用机制及抑菌代谢产物分析[D]. 赵德庆. 海南大学, 2019
  • [5]芒果炭疽病菌两个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分析及CgCBH1致病相关功能鉴定[D]. 吴秋玉. 海南大学, 2019
  • [6]芒果炭疽病菌果胶裂解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及Cgpel3致病功能初探[D]. 李鸿鹏. 海南大学, 2019
  • [7]美极梅奇酵母对芒果采后炭疽病的抑菌效果及相关机理研究[D]. 田亚琴. 海南大学, 2018(08)
  • [8]肉桂精油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和抑菌机理研究[D]. 李秀竹. 海南大学, 2018(08)
  • [9]采后芒果炭疽病拮抗酵母菌增效剂的筛选及处理效果研究[D]. 王润菡. 海南大学, 2016(01)
  • [10]芒果炭疽病挥发性抑菌物质产生菌的筛选及拮抗机理研究[D]. 郑敏.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拮抗微生物防治芒果炭疽病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