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巢湖流域防洪规划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单开进,魏巍,陈伟[1](2021)在《2020年巢湖特大洪水思考与建议》文中指出本文对合肥市抗击2020年巢湖特大洪水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检视反思,并结合实践经验与合肥市实际抗洪案例,针对性的提出了合肥市今后防洪对策措施。
王昆仑,吴彦衡,黄祚继[2](2021)在《基于多源数据的2020年巢湖流域防洪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巢湖流域发生超历史大洪水,安徽省巢湖流域受灾最为严重。为了能够准确监测洪灾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本文根据安徽省气象站、水文站历史数据,对比分析了近30年巢湖流域雨、水情变化情况,以及多元遥感卫星监测情况,介绍了采用的工程调度措施,根据巢湖流域防洪情况,总结了经验并提出了建议。为今后流域防洪提供了决策咨询支持。
周奇,史俊,王海玉,钟小燕[3](2022)在《巢湖流域2020年暴雨洪水过程及特性》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巢湖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水,巢湖流域最大30 d雨量居历史第二位,重现期接近50 a一遇。巢湖忠庙站最高水位13.43 m,居历史第一位。流域内河道除西河缺口站、无为站仅次于1954年历史最高水位外,其余各支流水位均处有资料以来第一位,给流域防洪带来严峻挑战。在详细分析2020年巢湖流域暴雨洪水及调度过程的基础上,总结暴雨洪水特点和成因,剖析了流域防洪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及措施。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巢湖流域洪水主要特点为范围大、水位高且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洪水场次多。巢湖流域2020年特大洪水的主要因素包括全流域范围的强降水,最强场次降水时河道底水高、调蓄有限,长江高水位顶托,内外洪水遭遇恶劣。巢湖流域防洪存在洪水排泄不畅、调蓄空间不足、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偏低等问题。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巢湖流域防洪能力和水平提供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谢每超[4](2021)在《巢湖流域2020年洪水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流域控制性水文站和水利工程的观测资料,分析出天然降雨量、洪水来水量,统计了主要干支控制性水位值,结合现有历史洪水资料和工程设计成果,分析了巢湖流域2020年洪水特征和重现期。综合流域降雨量、长江外河水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今年洪水的综合重现期。
万能胜,齐鹏云[5](2021)在《巢湖流域2020年特大洪涝灾害应对实践与思考》文中认为2020年梅雨期间巢湖流域遭遇多场暴雨,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巢湖忠庙站最高水位超100年一遇,洪水位创历史新高达13.43 m。通过对2020年巢湖流域雨情、水情等分析及与近期大水年份的对比,总结了流域安全度汛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流域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防洪除涝治理建议。
卢程伟,刘佳明,徐兴亚[6](2020)在《2020年巢湖流域防洪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受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和人类活动影响,巢湖流域水雨工情已然发生了变化。2020年汛期受持续强降雨和长江高水位顶托共同影响,巢湖流域发生超历史洪水,流域内裕溪河、牛屯河、永安河等主要支流全线超警戒水位,部分支流甚至超保证水位,且高水位持续时间在长江流域各河流湖泊中最长。针对巢湖流域长期高水位运行中暴露出的洪水调蓄空间不足、排泄不畅、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偏低等问题,剖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巢湖流域防洪体系的建议。要重点补齐防洪工程短板、提高洪水预报及调度能力、提高洪水管理水平。研究成果可为巢湖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和防洪规划修编提供思路和方法
彭媛媛[7](2020)在《我国东南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主要问题有:城市地表水体污染较严重,大部分水质仍然在Ⅳ类及劣于Ⅳ类;污水排放量大,2017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777.4亿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82.9亿t、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588.1亿t,生活污水成为主要污染源;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使得降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成为一些城市的主要水环境问题。虽然我国在水环境治理中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距离城市水环境水体功能达标、实现生态宜居城市等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亟需制定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和技术路线图,为城市水环境污染总体调控、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研究选取东南地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进行水质监测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南地区地表水质在Ⅳ类及劣于Ⅳ类的占比较大,东南地区水质整体较差。对东南地区河流、湖泊水环境污染的时空特征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区域城市水体的水质状况这几年正在逐渐转好;丰水期水质明显好于其他时期;夏季水质明显好于冬季。从空间上看,经过城市后水质普遍变差;上游水质较下游水质好;支流水质对城市河流的影响较大。对典型城市污染源进行估算分析,区域主要污染成因是城市生活源、管网问题造成的生活污水直排、降雨径流污染以及支流的影响。区域城市水体主要污染因子是COD和氨氮。基于水环境特征和污染成因分析的结果,构建了适合本地区的综合整治指导方案,包括编制目标的确定、水环境容量计算、污染负荷分配计算和指导方案。其中东南地区河流水环境容量多采用河流一维模型;湖泊水环境容量计算时,COD和氨氮多采用零维模型,TN和TP多采用营养盐允许负荷模型;污染负荷分配推荐使用等比例分配法;分别从点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控制、水体水质改善与提升控制和节水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方案方法介绍、案例介绍和技术推荐。分析东南地区水环境演化及治理历程,确立时间轴和分阶段目标,确定每个阶段综合整治需求和战略任务,最后确定技术发展重点形成东南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杨东光[8](2020)在《基于MIKE11的长河水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污染恶化的态势尚未得到彻底的扭转,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鉴此,本文以环巢流域典型河流长河为例,在河流水环境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统计分析与水环境数值模拟法,再现了不同水文情势条件下河道水动力水质演变过程,揭示了河流水体-陆域之间的水环境响应与污染机制,提出了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河流水环境“增容、减排”管理策略。本论文主要工作以及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实地调研与查阅文献,梳理了当前河流水环境主要问题以及国内水环境治理历程,分析了现有水环境研究方法、研究趋势以及地表水水环境模拟研究现状,结合长河流域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表水功能区以及环巢湖水系水环境管理要求,确定了长河流域出口水质标准要求,对区域的污染源状况,水质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明确了区域水环境存在的主要的问题。(2)结合现有水环境模拟与计算理论,基于MIKE11计算平台搭建了集陆域非点源与河道水环境一体的水环境模拟技术体系,并整理长河流域水文气象、土地利用、流域与河道地形以及污染源调研数据,构建了长河水文、水动力与水质耦合水环境模型;经验证,河道流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RE为8.38%,Ens系数值为0.91,模拟效率优良,NH3-N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5,TP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8,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高的相关度,综合说明本水环境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3)选取近60年日降雨数据,基于上述水环境系统模型,分别对长河流域典型丰水年、平水年与枯水年三种工况,模拟并分析了典型水平年流域污染物入河污染负荷与时空分布规律,再现了不同水文情势条件下河道水动力水质演变过程,明确了流域降雨径流等水文过程与河流水质的响应关系与水环境污染机制。结果显示,典型丰、平、枯水平年流域NH3-N入河污染负荷分别为88.23t、42.81t与35.45 t,TP入河污染负荷分别为7.53 t、3.65t与3.24t;汛期(39月)河道水环境污染的主导因素是非点源,非汛期(10次年2月)河道水环境污染的主导因素是点源,降雨径流是氮、磷负荷流失的主要驱动因子NH3-N与TP负荷在年内与降雨大致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4)根据当地水环境功能区划与其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确定水质监控断面,同时结合典型水平年河道水文水质数值解,计算了水环境最不利水平年-典型枯水年汛期与非汛期的水环境容量:典型枯水年汛期(39月)NH3-N与TP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36 t/a、1.20 t/a,相比而言,非汛期河道NH3-N与TP的水环境容量比较小,分别为0.83 t/a、0.31 t/a。总的来说,长河流域河道水环境容量较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加快,长河流域势必将面临着纳污增容的压力,鉴此,因地制宜,提出了长河污染源减量排放、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等水环境增容减排策略。
王志翔[9](2020)在《牛屯河综合治理方案与实施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牛屯河分洪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牛屯河排水入江的优越条件,从巢湖流域防洪综合治理角度,研究了牛屯河分洪作用及扩大规模的可行性。通过对牛屯河疏挖河道、打通卡口、堤防加固、扩建铜城闸及新桥闸,完善防汛指挥系统建设等系统治理措施,提升了牛屯河分洪道地位和排洪作用,完善了巢湖流域防洪排涝体系。
单宇[10](2020)在《巢湖抱书河污染源调查与解析》文中认为当前,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各级政府部门也非常重视水环境污染防治问题,陆续开展重污染水体治理行动。巢湖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和经济价值,由于人类活动使环巢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造成蓝藻周期性爆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研究污染源及环巢湖流域污染贡献对巢湖水污染治理具有重要作用,采取“一河一策”方案,有针对性地改善提升入湖水质降低入湖污染负荷,从而达到可持续地改善巢湖水环境的目的。本研究针对环巢湖小流域之一的抱书河流域,开展污染源调查与解析为其工程治理提供参考。重点对抱书河流域内污染源进行调查,确定流域内城镇生活源、地表径流及农业面源为主要污染源,并计算年污染物入河负荷量,利用主成分回归模型(APCS-MLR)进行污染源主成分识别,评价并分析抱书河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水质,以地表Ⅴ类水标准为目标水质计算工程示范段水环境容量及达标消减量,对水质治理措施进行初步设计,具体内容如下:(1)对抱书河工程示范段水质、底泥进行初步分析,发现NH3-N、COD、TP三个指标中,除COD外NH3-N、TP浓度超标严重,示范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污染程度偏强,但总体污染程度不高。根据抱书河流域地形高程、区域排水管网分布和主要用地类型分布,分别确定了抱书河流域集水范围和城镇生活源、地表径流污染及农业面源,并根据Johns模型结构及其变形形式计算得COD、NH3-N、TP年入河负荷量分别为335.31t/a、44.03t/a、3.95t/a,其中COD、NH3-N、TP入河负荷中城镇生活污染占比分别为96.34%、99.48%、98.73%。引入等标污染负荷得出COD、NH3-N、TP入河负荷占比分别20.81%、54.66%、24.52%。通过主成分回归(APCS-MLR)模型对抱书河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氮磷污染物排放是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的主因,与此有关的污染源主要为城镇生活污染和地表径流。(2)对流域内16个监测断面的COD、NH3-N、TP污染物浓度进行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水质监测,采用单因子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以地表Ⅴ类水为标准枯水期COD超标断面占比为50%,NH3-N为75%,TP为25%,平水期分别为100%、75%、93.75%,丰水期为93.75%、75%、87.5%,总体水质属于Ⅴ类和劣Ⅴ类水,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枯水期监测断面轻度污染占比6.25%、中度污染占比43.75%、重度污染占比43.75%、严重污染占比6.25%,平水期监测断面重度污染占比43.75%、严重污染占比56.25%,丰水期监测断面重度污染占比31.25%、严重污染占比68.75%。(3)根据一维稳态水质模型以地表Ⅴ类水计算出抱书河工程示范段COD、NH3-N、TP污染物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52.76t/a、24.84t/a、2.57t/a,根据污染物入河负荷量得出COD、NH3-N、TP污染物消减量分别为82.55t/a、19.19t/a、1.38t/a。依据消减目标对污染控制方案进行初步设计,进行河道清淤及立体式生态系统构建,根据工程示范段河道实际估算清淤量为1350m3,初步设计了由岸边挺水植物、河道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组成的立体式生态系统。通过对该河流的污染源调查与解析,为后续的河流治理提供了依据。
二、巢湖流域防洪规划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巢湖流域防洪规划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巢湖特大洪水思考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巢湖流域基本情况 |
2 2020年洪水演变 |
3 运行调度情况 |
4 遭遇类似洪水思考 |
4.1 防洪规划方面 |
4.2 工程措施方面 |
4.3 监测预警方面 |
5 结论与建议 |
(2)基于多源数据的2020年巢湖流域防洪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近30年巢湖流域雨、水情对比研究 |
1.1 雨情对比 |
1.2 水情对比 |
2 多元遥感跟踪监测分析 |
3 工程调度情况 |
3.1 基本情况 |
3.2 调度情况 |
4 不足与建议 |
4.1 不足 |
4.2 建议 |
5 结 语 |
(3)巢湖流域2020年暴雨洪水过程及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流域概况 |
2 暴雨分析 |
2.1 降水过程 |
2.2 降水特点 |
(1) 梅雨期历时长,降水场次多,总量大。 |
(2) 暴雨雨强大。 |
(3) 全流域均受强降水影响。 |
3 洪水分析 |
3.1 洪水过程 |
3.1.1 巢湖湖区洪水 |
3.1.2 西河洪水(缺口以上) |
3.1.3 入湖支流洪水 |
3.2 洪水定性 |
3.3 洪水调度及其影响 |
3.3.1 流域防洪现状 |
3.3.2 闸门调度 |
3.3.3 分洪破圩 |
3.4 洪水特点及成因 |
4 问题及思考 |
(1) 内外洪水不利遭遇,流域防汛局面较为被动。 |
(2) 防洪保护范围扩大,流域蓄滞矛盾加剧。 |
(3) 防洪标准仍然偏低,防汛手段亟需提升。 |
(4) 城市大规模建设,水文条件变化明显,洪水风险增加。 |
5 结论及建议 |
(4)巢湖流域2020年洪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汛情分析 |
1.1 雨情分析 |
1.2 水情分析 |
2 洪水重现期分析 |
2.1 降雨重现期 |
2.2 洪水来水量 |
(1)排江水量。 |
(2)巢湖蓄洪量。 |
(3)河槽、沟塘蓄水量。 |
(4)破圩水量。 |
2.3 巢湖最高洪水位重现期 |
2.4 芜湖站最高洪水位重现期 |
2.5 综合重现期 |
3 结束语 |
(5)巢湖流域2020年特大洪涝灾害应对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巢湖流域概况 |
2 洪涝灾害基本情况 |
2.1 降雨情况 |
2.2 水情 |
2.3 洪涝灾情 |
2.4 洪涝灾害特征 |
3 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
3.1 入梅以来降雨大、关键时期强度高 |
3.2 河湖水位上涨快、塘坝库泄洪量大 |
3.3 同期长江高水位、洪水外排条件差 |
4 防洪减灾主要做法和经验 |
5 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
5.1 存在问题 |
5.2 对策建议 |
(6)2020年巢湖流域防洪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巢湖流域概况及其防洪体系 |
2 2020年洪水情况 |
3 巢湖流域防洪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1) 流域现状防洪标准偏低。 |
(2) 流域外排通道排泄不畅,排洪能力明显不足。 |
(3) 洪水调蓄空间不足。 |
4 巢湖流域防洪对策探讨 |
4.1 消“隐患”:补齐防洪工程短板 |
(1) 加快防洪补短板工程。 |
(2) 系统除险加固病险防洪工程。 |
(3) 加快蓄滞洪区建设。 |
4.2 强“弱项”:加强防洪工程防洪能力 |
(1) 开辟新的分洪通道。 |
(2) 加快治涝工程建设。 |
(3) 加强中小河流系统治理。 |
4.3 提“能力”:提升洪水预报及调度能力 |
(1) 开展防洪能力提升工程。 |
(2) 提高洪水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
(3)提升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精细化联合调度水平。 |
4.4 强“监控”:提高洪水管理水平 |
(1) 加强信息化管理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 |
(2) 严格行蓄洪空间管控。 |
(3) 加强洪水风险评估。 |
5 建 议 |
(7)我国东南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
1.2.1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
1.2.2 国内外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概况及污染特征解析 |
2.1 东南地区概况 |
2.1.1 位置及城市分类 |
2.1.2 气候和自然地理 |
2.1.3 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 |
2.1.4 水资源和水文 |
2.1.5 城市涉水基础设施 |
2.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概况 |
2.2.1 东南地区水污染物排放量 |
2.2.2 东南地区水环境水域功能分类 |
2.2.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现状 |
2.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解析 |
2.3.1 东南地区城市河流污染特征解析 |
2.3.2 东南地区城市湖泊污染特征解析 |
2.4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和污染成因解析 |
2.4.1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 |
2.4.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构建 |
3.1 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编制总则 |
3.1.1 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指导思想 |
3.1.2 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
3.1.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的确定 |
3.1.4 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
3.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容量及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方法研究 |
3.2.1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 |
3.2.2 东南地区城市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方法研究 |
3.2.3 生态流量计算方法 |
3.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研究 |
3.3.1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点源污染控制方案 |
3.3.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面源污染控制方案 |
3.3.3 东南地区城市水体水质改善与提升方案 |
3.3.4 东南地区城市节水方案 |
4.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
4.1 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编制总则 |
4.1.1 技术路线图编制的目的 |
4.1.2 技术路线图编制原则与依据 |
4.1.3 技术路线图编制方法 |
4.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制定方法研究 |
4.2.1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演化及治理历程 |
4.2.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时间轴及分阶段目标的确立 |
4.2.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需求和战略任务分析 |
4.2.4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未来技术发展重点 |
4.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
5.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副导师简介 |
致谢 |
(8)基于MIKE11的长河水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进展 |
1.2.1 水环境调控研究趋势 |
1.2.2 水环境研究相关方法 |
1.2.3 水环境模拟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 |
2.1.1 地理区位 |
2.1.2 地质地貌 |
2.1.3 土壤植被 |
2.2 社会经济 |
2.3 水环境调研 |
2.3.1 存在问题 |
2.3.2 污染监测 |
2.3.3 水质监测 |
3 水环境模型与方法 |
3.1 水环境模型选择 |
3.1.1 主流模型 |
3.1.2 适用性分析 |
3.2 陆域非点源模型 |
3.2.1 降雨径流模型 |
3.2.2 非点源计算模型 |
3.3 河流水动力水质模型 |
3.3.1 水动力计算原理 |
3.3.2 水质计算原理 |
3.3.3 数值求解方法 |
4 水环境模型构建 |
4.1 陆域非点源模型 |
4.1.1 降雨径流模型 |
4.1.2 非点源模型 |
4.1.3 点源入河计算 |
4.2 河道水质模型搭建 |
4.2.1 水动力模型搭建 |
4.2.2 水质模型的搭建 |
4.3 系统模型验证 |
4.3.1 参数敏感性 |
4.3.2 率定与验证 |
5 水环境模拟分析 |
5.1 水文边界确定 |
5.1.1 降雨边界解析 |
5.1.2 下游边界条件 |
5.2 污染负荷分析 |
5.2.1 空间分布规律 |
5.2.2 时间分布规律 |
5.3 水质响应解析 |
6 水环境容量管理 |
6.1 计算方法选择 |
6.2 水环境容量核算 |
6.2.1 计算参数确定 |
6.2.2 容量计算成果 |
6.3 减排增容建议 |
6.3.1 污染物排放减量 |
6.3.2 水资源优化配置 |
6.3.3 水生态环境修复 |
7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牛屯河综合治理方案与实施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牛屯河概况及存在问题 |
2 牛屯河分洪规模分析 |
2.1 分洪的有利条件 |
2.2 在巢湖流域中的定位与控制运用 |
2.3 牛屯河分洪规模确定 |
3 牛屯河综合治理方案与实施效果 |
3.1 工程总体布局 |
3.2 治理方案 |
3.2.1堤防工程 |
3.2.2 建筑物工程 |
3.2.3 铜城闸扩建、新桥闸重建工程 |
3.2.4 非工程措施 |
3.3 综合治理效果分析 |
4 结语 |
(10)巢湖抱书河污染源调查与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污染源解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源解析国内外进展 |
1.2.2 主要生态治理技术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采样方案 |
1.5.2 分析测试方法 |
1.5.3 技术路线 |
1.6 项目来源 |
第2章 抱书河流域污染负荷估算与源解析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1.1 自然环境概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2.1.3 抱书河上游水环境 |
2.1.4 工程示范段水环境 |
2.1.5 抱书河下游水环境 |
2.1.6 水功能划分 |
2.2 流域集水范围确定 |
2.3 流域内主要污染源调查 |
2.3.1 城镇生活源 |
2.3.2 地表径流污染 |
2.3.3 农业面源 |
2.4 流域内污染负荷估算及分析 |
2.4.1 污染负荷估算方法 |
2.4.2 估算结果 |
2.4.3 污染源结构特征 |
2.5 抱书河流域水体污染源解析 |
2.5.1 水体污染源解析方法 |
2.5.2 水体主要污染源识别 |
2.6 小结 |
第3章 抱书河流域水质评价 |
3.1 抱书河污染物浓度变化 |
3.1.1 枯水期污染物浓度变化 |
3.1.2 平水期污染物浓度变化 |
3.1.3 丰水期污染物浓度变化 |
3.2 抱书河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 |
3.2.1 TP时空分布特征 |
3.2.2 COD时空分布特征 |
3.2.3 NH_3-N时空分布特征 |
3.3 水环境质量评价 |
3.3.1 单因子指数评价 |
3.3.2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
3.4 小结 |
第4章 示范段水环境容量计算及污染物消减目标 |
4.1 示范段水环境容量及达标消减量计算 |
4.1.1 示范段水环境容量及消减量计算 |
4.2 氮磷污染控制措施 |
4.2.1 底泥疏浚 |
4.2.2 立体式生态构建 |
4.2.3 底栖动物生物操纵 |
4.3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
致谢 |
四、巢湖流域防洪规划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巢湖特大洪水思考与建议[J]. 单开进,魏巍,陈伟. 江淮水利科技, 2021(05)
- [2]基于多源数据的2020年巢湖流域防洪情况分析[J]. 王昆仑,吴彦衡,黄祚继.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1(09)
- [3]巢湖流域2020年暴雨洪水过程及特性[J]. 周奇,史俊,王海玉,钟小燕. 人民长江, 2022(01)
- [4]巢湖流域2020年洪水分析[J]. 谢每超.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2)
- [5]巢湖流域2020年特大洪涝灾害应对实践与思考[J]. 万能胜,齐鹏云. 中国防汛抗旱, 2021(04)
- [6]2020年巢湖流域防洪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 卢程伟,刘佳明,徐兴亚. 人民长江, 2020(12)
- [7]我国东南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D]. 彭媛媛.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基于MIKE11的长河水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研究[D]. 杨东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9]牛屯河综合治理方案与实施效果分析[J]. 王志翔. 江淮水利科技, 2020(01)
- [10]巢湖抱书河污染源调查与解析[D]. 单宇. 合肥学院, 2020(03)
标签:水环境论文; 河流污染论文;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论文; 长江洪水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