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甲酰胺对胶质瘤细胞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二甲基甲酰胺对胶质瘤细胞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一、二甲基甲酰胺对胶质瘤细胞基因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婷[1](2021)在《芒果苷促进恶性胶质瘤放疗增敏的机制研究及体内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由于胶质母细胞瘤(GBM)的高侵袭性和高复发性,GBM患者预后极差,且放疗效果欠佳。DNA双链断裂的修复(DDR)是GBM产生放疗抗性的主要原因。DDR包括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两个修复途径,其中NHEJ为肿瘤细胞放疗后修复的主要途径。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单体芒果苷联合放疗可显着抑制GBM细胞增殖,并抑制DDR。基于此,本论文旨在研究芒果苷通过抑制NHEJ途径从而提高放疗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为以芒果苷为先导化合物的抗GBM靶向药物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方法:(1)芒果苷处理后,用电离辐射(IR)照射胶质瘤U-87 MG、U-118 MG细胞,对NHEJ修复途径的关键蛋白(53BP1、p-ATM、p-53BP1、γ-H2AX)进行Western Blot检测。(2)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分析U-87 MG、U-118 MG细胞中DSBs标志蛋白γ-H2AX焦点的聚集情况。(3)芒果苷处理后,用IR照射大鼠永生化施万细胞,免疫荧光分析γ-H2AX焦点的聚集情况,并用ELISA检测施万细胞DNA损伤百分比。(4)构建GBM荷瘤鼠模型,分组进行DMSO、IR、芒果苷、IR+芒果苷处理。测量20天内荷瘤鼠体重,移植瘤体积和重量,以及100天内生存曲线。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芒果苷处理后,调控NHEJ修复途径的关键蛋白ATM、53BP1、H2AX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这说明芒果苷通过抑制NHEJ途径,阻止DNA损伤修复。(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芒果苷给药后,γ-H2AX阳性GBM细胞和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显着减少(P<0.01),揭示了芒果苷能够有效抑制DNA损伤修复,提高GBM放疗敏感性。(3)芒果苷给药后,γ-H2AX阳性施万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并且芒果苷对施万细胞的DNA损伤修复水平无影响。(4)芒果苷联合IR治疗可有效增加GBM荷瘤鼠的体重、延长生存时间(n=10,P<0.05)。(5)芒果苷联合IR治疗可显着降低肿瘤体积和重量,抑制肿瘤生长(n=10,P<0.05)。结论:芒果苷对GBM放射治疗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这可能是芒果苷抑制DNA损伤NHEJ修复途径所介导的,因此,芒果苷可有望研发为改善GBM的放疗敏感性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

于百香[2](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 MIAT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是一种异质性、侵袭性肿瘤,预后不良。在遗传和分子水平上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可为胶质瘤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s)能从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广泛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与多种临床疾病密相关。多种Lnc RNAs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胶质瘤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并在胶质瘤的诊断、预后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MIAT是一种高特异性的疾病相关lnc RNA,它可以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和相关细胞功能,如增殖、凋亡和侵袭。MIAT的调节机制也非常复杂,涉及多种信号通路或细胞因子。此外,MIAT在多种癌症组织或细胞中表达上调,例如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等。MIAT还能通过对多种信号通路或者mi RNA的调节,影响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但是,目前关于MIAT和胶质瘤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细胞实验和临床标本检测分析Lnc RNA MIAT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而为胶质瘤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第一章长链非编码RNA MIAT在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检测胶质瘤患者组织和血液中MIAT相对表达水平,分析MIAT在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集胶质瘤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是初次诊断为胶质瘤,收集时未接受任何化疗或者手术。在医院HIS病例查询系统中,查询患者的初诊时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分期和Ki-67值等病理特征资料。自确诊时起,对所有研究对象定期随访,随访间隔为4周。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收集健康对照者200例。病例和对照组研究对象收集后,在检验科收集研究对象初诊时的血样。采用自身配对的方式对每个病人采集胶质瘤组织和癌旁组织。RT-PCR检测血液和组织样本中Lnc RNA MIAT的表达水平。结果:1.MIAT相对表达水平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四分位数分别是0.76(0.68-0.83)和0.32(0.21-0.45),癌组织中的MIAT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癌旁组织。2.在肿瘤大于等于5厘米、Ki-67值大于10、KPS评分小于70分的胶质瘤患者癌组织中的MIAT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在肿瘤小于5厘米、Ki-67值小于等于10、KPS评分大于等于70分的胶质瘤患者。Ⅳ期胶质瘤患者癌组织的MIAT相对表达水平依次高于Ⅱ期和Ⅲ期。3.MIAT高表达组和MIAT低表达组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21.4和30.5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分期Ⅳ、肿瘤大小大于5cm、Ki-67值﹥10、KPS评分﹤70、累及多个脑叶、MIAT高表达是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5.复发胶质瘤患者癌组织中的MIAT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未复发患者。6.胶质瘤患者血液中的MIAT相对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健康对照,血液Lnc RNA MIAT诊断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0.891、0.875和0.804。结论:MIAT在胶质瘤组织和血液中高表达,并与胶质瘤患者的分期、肿瘤大小、Ki-67值和KPS评分相关。MIAT高表达是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胶质瘤患者的复发相关。血液MIAT对胶质瘤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第二章长链非编码RNA MIAT对胶质瘤细胞功能的影响目的:在胶质瘤细胞中敲除MIAT基因,研究MIAT敲除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人星形胶质细胞HA1800、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U373和SHG-44和人多形性胶质瘤细胞T98购买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分组:U251和T98细胞分别分为空白组、空载组、MIAT抑制组。空白组细胞不作处理,空载组和MIAT抑制组分别转染空载质粒和MIAT抑制质粒。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Lnc RNA MIAT的表达水平。分别使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流式法和划痕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凋亡水平和迁移能力。结果:1.MIAT在U251、U373、SHG-44和T98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高于HA1800细胞,MIAT在U251、U373和SHG-44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低于T98细胞。2.胶质瘤细胞U251和多形性胶质瘤细胞T98中,各组的细胞均不断增殖,但是对照组和空载组的增殖速度较快,MIAT抑制组细胞的增殖速度较慢。在U251细胞中,空白组、空载组和MIAT抑制组中细胞增殖倍数分别是5.12±1.14、4.78±1.25和2.03±1.02。在T98细胞中,空白组、空载组和MIAT抑制组中细胞增殖倍数分别是7.25±1.59、6.51±2.08和3.15±1.14。在U251和T98细胞中,MIAT抑制组细胞的增殖倍数均显着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3.在U251细胞中,空白组、空载组和MIAT抑制组中穿膜细胞数分别是153±21.0、176±26.2和52.1±10.5。在T98细胞中,空白组、空载组和MIAT抑制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是225±18.6、253±31.2和92.3±15.6。在U251和T98细胞中,MIAT抑制组的穿膜细胞数显着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4.在U251细胞中,空白组、空载组、MIAT抑制组细胞的愈合率分别是16.3±2.51、14.5±3.26和5.26±2.17。在T98细胞中,空白组、空载组和MIAT抑制组细胞的愈合率分别是24.7±5.16、25.1±5.47和8.73±3.15。在U251和T98细胞中,MIAT抑制组细胞的愈合率均显着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5.在U251细胞中,空白组、空载组、MIAT抑制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是25.6±5.19、26.1±5.96和39.5±8.15。在T98细胞中,空白组、空载组和MIAT抑制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是15.6±3.82、12.8±4.18和31.8±5.79。在U251和T98细胞中,MIAT抑制组细胞的凋亡率显着高于空白组和空载组。结论:MIAT在胶质瘤细胞中高表达,敲除MIAT基因能显着降低U251和T98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能显着促进凋亡。第三章长链非编码RNA MIAT通过mi RNA-29a调节胶质瘤化疗敏感性目的:分析MIAT和mi RNA-29a对胶质瘤治疗效果的影响。在细胞实验中,分析MIAT和mi RNA-29a对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敏感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人胶质瘤细胞U251购买于南京科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分布诱导法培养人胶质瘤耐药细胞系U251/TMZ。U251/TMZ细胞分别分为空白组、空载组、MIAT抑制组、mi RNA-29a组和MIAT+mi RNA-29a抑制组。空白组不做处理、空载组、MIAT抑制组、mi RNA-29a组分别转染空载质粒、MIAT抑制质粒和mi RNA-29促表达质粒,MIAT+mi RNA-29a抑制组转染MIAT和mi RNA-29a抑制质粒。分别采用浓度为5、10、20、50、100、200、400和800?M的TMZ溶液干预各组细胞。培养48小时后,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以TMZ浓度为横坐标、细胞存活率为纵坐标,绘制剂量反应曲线,根据公式计算细胞的耐药指数(耐药指数=IC50U251/TMZ/IC50U251)。q RT-PCR实验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的mi RNA-29a表达水平。结果:1.MIAT疾病控制组(CR+PR+SD)胶质瘤患者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低于未控制组(PD)。mi RNA-29a疾病控制组胶质瘤患者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未控制组。2.MIAT在U251/TMZ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高于U251细胞(t=6.12,P=0.002)。mi RNA-29a在U251/TMZ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低于U251细胞(t=5.33,P=0.009)。3.相对于U251细胞,U251/TMZ细胞的剂量反应曲线右移,说明其耐药性增加。U251和U251/TMZ细胞的IC50分别是21.6m M和141.8Mm,U251/TMZ细胞的耐药指数是6.56。4.相对于空白组和空载组,MIAT抑制组的剂量反应曲线明显左移,说明其耐药性减弱。在TMZ浓度为100m M时,MIAT抑制组的细胞存活率显着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5.mi RNA-29a在空白组、空载组和MIAT抑制组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是0.96?0.13、0.86?0.28和2.08?0.34。MIAT抑制组的mi RNA-29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空白组和空载组。6.相对于空白组和空载组,mi RNA-29a组的剂量反应曲线明显左移,说明其耐药性减弱。在TMZ浓度为100m M时,mi RNA-29a组的细胞存活率显着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7.相对于MIAT抑制组和mi RNA-29a组,MIAT+mi RNA-29a抑制组的剂量反应曲线明显右移,说明其耐药性增强。在TMZ浓度为100m M时,MIAT+mi RNA-29a抑制组的细胞存活率显着高于MIAT抑制组和mi RNA-29a组。结论:mi RNA-29a的表达水平和胶质瘤治疗呈正相关,并在U251/TMZ细胞中低表达。mi RNA-29a能降低U251/TMZ细胞对TMZ的耐药性。MIAT的表达水平和胶质瘤治疗效果呈负相关,并在U251/TMZ细胞中高表达。抑制MIAT的表达能促进U251/TMZ细胞中mi RNA-29a表达,并降低细胞对TMZ的耐药性。第四章长链非编码RNA MIAT通过mi RNA-200a调节胶质瘤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目的:在胶质瘤患者的组织和胶质瘤细胞中,进一步分析MIAT和mi RNA-200a、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及其对胶质瘤细胞的作用,进而为阐明MIAT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U251细胞进行不同的处理,分为空白组、空载组、MIAT抑制组和MIAT抑制+mi RNA-200a组。空白组不做处理、空载组、MIAT抑制组分别转染空载质粒和MIAT抑制质粒。MIAT抑制+mi RNA-200a组转染MIAT抑制质粒和mi RNA-200a过表达质粒。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的β-catenin、p-GSK-3β、APC、Ax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mi RNA-200a在癌旁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是0.86?0.23和0.35?0.14,mi RNA-200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癌旁组织。β-catenin在胶质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癌旁组织。p-GSK-3β、APC和Axin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癌旁组织。2.在胶质瘤患者癌组织中,MIAT水平和β-catenin相对表达水平呈显着正相关,和mi RNA-200a、p-GSK-3β、APC、Axin相对表达水平呈显着负相关。mi RNA-200a水平和β-catenin相对表达水平呈显着负相关,和p-GSK-3β、APC、Axin相对表达水平呈显着正相关。3.空白组、空载组和MIAT抑制组胶质瘤细胞中mi RNA-200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是1.09±0.26、1.24±0.21和2.31±0.34,MIAT抑制组胶质瘤细胞中mi RNA-200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空白组和空载组。4.MIAT抑制组的β-catenin蛋白显着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MIAT抑制组的p-GSK-3β、APC和Axin蛋白显着高于空白组和空载组。5.mi RNA-200a组的β-catenin蛋白显着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mi RNA-200a组的p-GSK-3β、APC和Axin蛋白显着高于空白组和空载组。6.MIAT+mi RNA-200a抑制组的β-catenin蛋白显着高于MIAT抑制组和mi RNA-200a组,MIAT+mi RNA-200a抑制组的p-GSK-3β、APC和Axin蛋白显着低于MIAT抑制组和mi RNA-200a组。7.MIAT抑制组和mi RNA-200a组的增殖倍数、穿膜细胞数、愈合率显着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MIAT+mi RNA-200a抑制组的增殖倍数、穿膜细胞数、愈合率显着高于MIAT抑制组和mi RNA-200a组。MIAT抑制组和mi RNA-200a组的细胞凋亡率显着高于空白组和空载组,MIAT+mi RNA-200a抑制组的细胞凋亡率显着低于MIAT抑制组和mi RNA-200a组。结论:MIAT敲除能促进mi RNA-200a表达,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李雅倩[3](2020)在《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用于几种疾病相关因子的检测与成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导致疾病的因素与细胞内各种物质的含量以及细胞内微环境的稳态息息相关。对生物体内疾病相关因子,如小分子物质、生物酶以及细胞内微环境进行研究,可以从分子水平判断疾病的进展,为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更多依据。小分子荧光探针由于具有结构可调控、响应灵敏、选择性高及可视化分析等优点,在环境分析、生物标记、细胞与组织成像、临床诊断与治疗等领域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生物体系复杂多样的特性,尤其是其存在的生物自吸收与自发荧光会对检测造成一定干扰,开发光学性质良好、响应灵敏和选择性好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用于生物样品分析,依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长波长发射的荧光探针可有效避免机体的自发荧光对检测的干扰,提高成像穿透深度,同时避免短的激发波长对组织的损伤。而具有大的斯托克斯(Stokes)位移的荧光探针可以降低荧光自猝灭的情况,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减少假阴性信号的出现。此外,光稳定性好的探针有较强的抗光漂白能力,更适合对生物体内的物质进行实时监测。因此,长波长发射、光稳定性好并具有大的Stokes位移的荧光探针在生物体内的可视化成像分析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为了实现生物体内几种疾病相关因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以硫化氢(H2S)、碱性磷酸酶(ALP)、ClbP酶和黏度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合成五种具有良好光学性质和检测性能的荧光探针对其进行细胞内成像研究,验证其在生命科学以及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1,2,3,3-四甲基-3H-吲哚鎓碘化物和4-(4-吗啉)苯甲醛作为原料,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的机理合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荧光探针(E)-1,3,3-三甲基-2-(4-吗啉代苯乙烯基)-3H-吲哚-1-碘化物(Mi)用于H2S的快速检测。Mi在与H2S反应之前有明显的红色荧光,而当H2S和Mi中吲哚盐部分的碳氮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后,Mi的π电子共轭体系被破坏导致其荧光猝灭,并且可观察到其溶液颜色从红色到无色的变化,可实现H2S的“裸眼”检测。该探针对H2S的检测具有快速响应(2 min),高选择性以及低检测限(15 nM)等优势。此外,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Mi,已成功应用于活细胞中外源性H2S的荧光成像,证明了Mi在生物学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2)以9-芴酮,水合肼,水杨醛和三氯氧磷原料,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机理设计并合成一个具有大Stokes位移(203nm)的聚集诱导发光(AIE)荧光探针(E)-2-(((9H-芴-9-亚基)亚肼基)甲基)苯基二氢磷酸盐(FAS-P)用于ALP的检测。FAS-P以磷酸基团作为识别单元和荧光猝灭单元,以水溶性好、细胞膜通透性好以及具有脂滴定位效应的(E)-2-((((9H-芴-9-亚烷基)肼基)甲基)酚(FAS)作为荧光团,其荧光可通过羟基被取代后有效猝灭。FAS-P与ALP作用后,ALP将磷酸酯基团水解使FAS-P的荧光发生恢复。FAS-P对ALP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响应。其荧光强度与ALP活性在1-100 U/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0.6U/L。更重要的是,FAS-P已成功应用于实时检测HeLa细胞中内源性ALP。(3)以近红外染料(E)-2-(3-(4-氨基苯乙烯基)-5,5-二甲基环己-2-烯-1-基)丙二腈(DCMA)作为荧光母核,N-肉豆蔻酰基D-天冬酰胺作为识别基团设计并合成对ClbP酶有响应的近红外荧光探针(S,E)-N1-(4-(2-(3-(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环己-1-烯-1-基)乙烯基)苯基)-2-十四碳酰胺基琥珀酰胺(DCMA-T)。该探针本身没有荧光,在ClbP酶的水解作用下,N-肉豆蔻酰基D-天冬酰胺离去,并在660 nm处有强烈的红色荧光。DCMA-T对ClbP酶具有高选择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成功应用在大肠杆菌内ClbP酶的成像分析。(4)以4-羟基苯乙酮,丙二腈和4-(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具有α,β-不饱和双键和大π键共轭的分子(E)-2-(3-(4-(二甲基氨基)苯基)-1-(4-羟基苯基)亚芳基)丙二腈(DDP)用于黏度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检测。在黏度较小的环境中,DDP中的C-C单键能够自由旋转,从而表现出微弱的荧光。而在黏度大的环境下,分子内旋转受到抑制,DDP的荧光显着增强。此外,基于DDP优异的光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该探针已成功用于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的区分检测。(5)以DDP和(4-溴丁基)三苯基膦为原料合理设计并开发了一种用于成像细胞中线粒体内黏度变化的红色荧光探针(E)-(4-(4-(4-(1,1-二氰基-4-(4-(二甲基氨基)苯基)丁-1,3-二烯-2-基)苯氧基)丁基)三苯基膦(Mito-DDP)。该探针以具有α,β-不饱和双键和大π键共轭的分子作为荧光团,用于黏度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检测。并通过引入线粒体定位基团三苯基膦,使探针具有良好的线粒体定位效应。在低黏度的环境中,Mito-DDP中的C-C单键可以自由旋转,从而表现出微弱的荧光。而在高黏度环境下,分子内旋转受到抑制,Mito-DDP的荧光显着增强。此外,基于Mito-DDP优异的光稳定性,低的细胞毒性和线粒体靶向功能等优点,该探针已成功地用于细胞和果蝇大脑中黏度变化的成像研究。

童鹿青[4](2020)在《ACT001逆转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抑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ACT001是我国原研抗肿瘤候选新药,来源于对古老抗炎药物的化学结构改进,能穿透血脑屏障。STAT3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免疫抑制的关键分子,而ACT001的结构特点提示他能靶向结合STAT3。本研究旨在阐明ACT001在GBM中逆转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内容:探究STAT3的表达水平是否与胶质瘤恶性程度、胶质瘤患者预后、胶质瘤的免疫抑制相关。研究ACT001是否直接结合STAT3从而抑制其磷酸化和PD-L1的转录表达。研究ACT001能否在体内改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RNA测序和芯片数据、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hinese Glioma Genome Atlas,CGGA)数据库中RNA测序、GSE16011芯片数据和相关临床数据。分析STAT3表达水平在不同的胶质瘤病理类型、GBM亚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分析STAT3表达水平不同的患者的生存期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检测胶质瘤组织芯片中p-STAT3、PD-L1的表达。在Morpheus网站上计算STAT3与免疫相关分子在RNA表达上的相关性。用“利用表达数据估计恶性肿瘤间质和免疫细胞(Estimation of stromal and immune cells in malignant tumors using expression data,ESTIMATE)”算法和“利用RNA转录相关亚群进行细胞类型鉴定(Cell-type identification by estimating relative subsets of RNA transcripts,CIBERSORT)”算法分别计算胶质瘤纯度和22种白细胞浸润程度与STAT3的RNA表达之间的关系。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和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双染检测ACT001处理后SNB 19、U251 MG、TJ179这三个GBM细胞系中p-STAT3、STAT3和PD-L1的表达。用ACT001的生物素探针下拉蛋白后用银染和WB检测是否含有STAT3蛋白。用ACT001处理STAT3过表达质粒转染后的胶质瘤细胞观察STAT3-PD-L1通路的变化。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 IP)下拉与STAT3结合的DNA,对PD-L1启动子逆转录后进行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STAT3过表达质粒和PD-L1启动子过表达质粒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GL261-C57BL/6小鼠脑GBM原位种植模型,在活体成像显示稳定成瘤后给与ACT001灌胃治疗,记录肿瘤发展情况和小鼠生存期。对鼠脑标本石蜡包埋后进行IHC检测p-STAT3、PD-L1、CD206、CD163、i NOS、IFNγ。结果:GBM中STAT3的m RNA水平比非肿瘤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定义的较低级别胶质瘤(II级和III级,Lower grade glioma,LGG)组织高。间质型和经典型的GBM中STAT3的m RNA水平比前神经元型和神经元型高。原发性GBM中STAT3的m RNA水平比继发性GBM高。高表达STAT3 m RNA的胶质瘤和GBM患者生存期较短,并对放疗和放化疗存在治疗抵抗。IHC染色显示胶质瘤的p-STAT3和PD-L1表达都高于非肿瘤组织,而且WHO等级越高的胶质瘤表达p-STAT3和PD-L1越多。STAT3的m RNA水平与肿瘤免疫共刺激分子TNFSF9呈负相关,与肿瘤免疫抑制性分子PD-L1、CD86、HAVCR2、LGALS9、FCGR2B、TGFB1、肿瘤纯度、免疫细胞浸润评分呈正相关。白细胞浸润分析显示,STAT3的m RNA水平主要与M2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CR、WB和/或IF实验显示,ACT001处理显着降低p-STAT3和PD-L1水平,而STAT3表达变化不明显。银染和WB实验显示,ACT001探针下拉蛋白包含STAT3分子。WB实验显示,ACT001降低p-STAT3和PD-L1的能力在STAT3质粒过表达的胶质瘤细胞中下降。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显示,Ch IP实验下拉的STAT3结合的DNA中有PD-L1启动子序列。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转染STAT3过表达质粒能使PD-L1的转录增加。体内实验显示,ACT001处理能延长GL261-C57BL/6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并减少肿瘤组织内p-STAT3、PD-L1以及M2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CD163、CD206),增加抗肿瘤免疫标志物(i NOS、IFNγ)的表达。结论:STAT3高表达是胶质瘤恶性程度和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与胶质瘤的免疫抑制浸润密切相关。ACT001能通过竞争性结合STAT3抑制胶质瘤细胞PD-L1的转录表达。ACT001能延长GBM荷瘤鼠的生存期,逆转GBM免疫抑制。

赵超[5](2019)在《microRNA-424抑制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文中认为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一半,是我国颅内肿瘤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其侵袭性强,复发率高,即使对胶质瘤患者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五年存活率只有10%左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miRNA已被发现在生物细胞代谢、凋亡、生长和增殖等病理和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不同种类的肿瘤中发现了异常的miRNA表达,它们通过直接调控靶基因发挥肿瘤抑制功能或致癌作用。但目前miRNA-424在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中的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选取miRNA-424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研究miRNA-424抑制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可能的内在机制,寻找并验证miRNA-424下游靶点,为寻找新的靶点治疗方法提供依据。KIF23是驱动蛋白家族的一员,定位于核内。其对肿瘤侵袭能力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KIF23可能激活Akt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癌增殖、侵袭,胶质瘤细胞增殖。但是,KIF23与miR-424之间的关系,以及KIF23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目前不清楚。我们将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比较KIF23基因在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胶质瘤细胞系和人星形细胞系之间表达差异;通过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试验验证KIF23在miR-424mimcs组、miR-4245 inhibitors组分别相较各自NC组之间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再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KIF23是miR-424的下游靶点,我们因此猜测KIF23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miR-424对胶质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靶向调控KIF23引起的。通过Kaplan-Meier分析KIF23基因表达差异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验证KIF23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本研究从临床水平、体外细胞水平和体内动物水平上探讨了miR-424在胶质瘤中的生物学性质,其在miR-424的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EMT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以后更深入地研究miR-424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第一部分miR-424抑制胶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迁移目的明确miR-424在神经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人预后相关性,寻找新的胶质瘤可能的标志物;研究miR-424表达量与胶质瘤侵袭迁移和EMT过程的关系。方法1.组织标本: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胶质瘤的患者54例,经过颅内肿瘤切除术,共收集54例胶质瘤患者的胶质瘤组织标本。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均根据修订的国际肿瘤分级进行。同期,选取适当的(经影像学证实体内无肿瘤)外伤性脑损伤手术患者,获得12例非肿瘤、正常脑组织做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或化疗,并提供书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日照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细胞系: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A172,SHG-44,T98,LN18和LN229)和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normal human astrocytes,NHA)购买自美国ATCC细胞库。3.细胞培养:将冻存的细胞经过复苏、传代后,培养在37℃、5%二氧化碳,饱和湿度细胞培养箱中。4.提取RNA及实时定量RT-PCR:采用Trizol法提取RNA。将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较,胶质瘤细胞系与正常星形细胞系相比较,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miR-424分别在其中的表达差异。5.培养LN229和A172细胞系用于体外细胞功能学试验。本试验用胶质瘤细胞系中,miR-424表达量在LN229细胞系中最低,A172细胞系最高。将miR-424 mimics及其阴性对照转染入LN229,miR-424 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转染入A172。6.稳定转染后,我们通过Transwell法研究了上调和下调miR-424表达量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7.稳定转染后,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试验分别检测miR-424高表达和低表达时EMT标志物mRNA和蛋白水平相应变化,研究miR-424表达量对胶质瘤细胞发生EMT的影响。8.分析miR-424在神经胶质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采用t检验将胶质瘤患者不同WHO分级、术前KPS评分等级、性别、年龄和肿瘤体积与miR-424表达水平比较。Kaplan–Meier分析法估计中位生存时间和总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miR-424表达与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与正常脑组织标本相比,miR-424在胶质瘤组织标本中明显下调,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A172、SHG-44、T98、LN229和LN18细胞系中miR-424的表达较正常细胞系NHA表达明显下降,差别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Transwell试验,稳定转染miR-424拟物后,miR-424在LN229细胞中高表达,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受抑制(P<0.05);稳定转染miR-424抑制物后,miR-424在A172细胞低表达,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提高(P<0.01)。3.经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在LN229细胞系转染miR-424拟物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424拟似物组中的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dherin和Vimentin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172细胞系转染miR-424抑制物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424抑制物组中的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dherin和Vimentin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过Western blot试验,miR-424高表达LN229细胞中E-cadherin蛋白水平明显增加,而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水平明显减少;此外,在A172细胞中,miR-424低表达显着降低了E-cadherin的蛋白水平,增高了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水平。5.按照α=0.05检验水准,高、低miR-424的表达水平与不同WHO分级(P=0.0065)和术前KPS评分等级(P=0.017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胶质瘤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体积与miR-424表达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Kaplan–Meier分析法估计中位生存时间和总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显示,miR-424低表达的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结论1.与正常脑组织标本相比,miR-424在胶质瘤组织标本中明显下调;与正常人类星形胶质细胞系对比,miR-424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测其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早期诊断价值。2.miR-424可以负性调控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3.miR-424是胶质瘤EMT过程的抑制因子,EMT可能是miR-424调节胶质细胞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的潜在机制。4.miR-424低表达的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与高WHO分级和低术前KPS评分等级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424表达水平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第二部分KIF23为miR-424的直接作用靶点,其表达水平与病人预后负相关目的明确KIF23在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人预后相关性,寻找新的胶质瘤可能的标志物;验证了KIF23是miR-424在胶质瘤细胞中的直接靶点。验证在动物体内miR-424高表达与胶质瘤生长速度的关系。方法1.组织标本: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胶质瘤的患者54例,经过颅内肿瘤切除术,共收集54例胶质瘤患者的胶质瘤组织标本。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均根据修订的国际肿瘤分级进行。同期,选取适当的(经影像学证实体内无肿瘤)外伤性脑损伤手术患者,获得12例非肿瘤、正常脑组织做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或化疗,并提供书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日照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细胞系: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A172,SHG-44,T98,LN18和LN229)和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normal human astrocytes,NHA)购买自美国ATCC细胞库。3.细胞培养:将冻存的细胞经过复苏、传代后,培养在37℃、5%二氧化碳,饱和湿度细胞培养箱中。4.提取RNA及实时定量RT-PCR:采用Trizol法提取RNA。将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较,胶质瘤细胞系与正常星形细胞系相比较,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KIF23分别在其中的表达差异。5.培养LN229和A172细胞系,将miR-424 mimics及其阴性对照转染入LN229,miR-424 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转染入A172。6.稳定转染后,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试验分别检测KIF23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相应变化,研究miR-424表达量对KIF23的影响。7.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NA-424可能的下游靶点,研究KIF23在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差异,并预测其临床意义。8.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miR424的直接靶基因。9.采用Kaplan-Meier分析KIF23表达与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率的关系。10.裸鼠成瘤实验验证miRNA-424高表达与胶质瘤生长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生物信息学研究:在Targetscan数据库和microRNA网站中检索miR-424可能的靶基因,在所有候选基因中KIF23是靶基因可能性较大。检索Oncomine数据库,KIF23在胶质瘤中比在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增高。检索Oncolnc数据库,预测KIF23表达水平不同的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有显着差异。采用两组间Log-rank单因素分析后,KIF23高表达组胶质瘤患者比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显着降低。2.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与正常脑组织标本相比,KIF23在胶质瘤组织标本中明显上调,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系对比,在A172、SHG-44、T98、LN229和LN18细胞系中KIF23的表达较正常星形细胞系表达明显增高,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荧光定量PCR检验分析显示这两个转染后细胞系LN229、A172中KIF23基因mRNA分别表达下降和表达增高,差别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试验验证KIF23在转染后胶质瘤细胞系LN229、A172中KIF23蛋白水平分别下降和升高。4.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KIF23为miR424直接作用的靶基因,而且miR-424可以通过直接靶向结合KIF23-3’-UTR影响KIF23的表达。5.经Kaplan-Meier分析表明,KIF23表达量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表达高的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率小于KIF23表达低的胶质瘤患者。6.裸鼠异体成瘤试验:在胶质瘤中的miR-424高表达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结论1.KIF23是miR-424的下游直接靶点。miR-424可能以KIF23为直接靶点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迁移和EMT。2.KIF23表达量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表达高的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率小于KIF23表达低的胶质瘤患者。3.体内试验中,胶质瘤中的miR-424高表达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以miR-424为靶点的分子治疗抑制EMT可能成为今后治疗胶质瘤的策略。

姚辉[6](2019)在《阿帕替尼通过调控THBS1基因抑制高级别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案仍主要是手术切除,并结合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的同步加辅助治疗。但是大部分胶质瘤仍然不可避免的发生复发,尽管国内国际几十种药物通过复发胶质瘤临床试验,但是尚未找到同时提高生存时间和无症状生存期的药物。阿帕替尼作为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首先在胃癌中获得批准三线用药,效果得到临床认可。在胶质瘤复发患者的临床试验中,阿帕替尼也初见成效。但是阿帕替尼的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尚未见阿帕替尼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帕替尼对高级别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通过MTT法检测了阿帕替尼对患者来源N14069细胞、N14042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明确阿帕替尼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2.通过PI-FACS实验探讨250umol/l浓度的阿帕替尼对N14042细胞及N14069细胞细胞周期的作用。3.通过Matrigel小室试验探讨250umol/浓度的阿帕替尼对N14042细胞及N1406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4.给药72小时,通过Trizol法提取给药组及对照组总RNA,通过全转录组芯片生物信息分析法,寻找给药组及对照组中的差异基因。给药组及对照组细胞,通过裂解法提取蛋白,通过等重同位素多标签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法,寻找两组的差异蛋白。通过联合生信聚合分析,明确RNA和蛋白同时明显下调基因,该阳性基因-THBS1很可能就是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的驱动基因。5.运用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验证THBS1基因在给药组与对照组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差异性。6.设计3种特异性结合THBS1基因片段的基因序列,通过PCR鉴定和测序,合成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将病毒滴度测定后,分别将三种慢病毒转染至N14069和N14042细胞中及对照组,通过RT-PCR和荧光显微镜检测THBS1的表达情况及敲减效率。选择敲减效率最高的慢病毒,通过细胞周期实验、MTT检测实验、以及侵袭实验探讨下调THBS1后对胶质瘤细胞在增殖及侵袭功能的影响。7.用病毒增强液将载有THBS1基因片段的慢病毒转染至N14042细胞中,同时设立空白及阴性对照组,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前后胶质瘤细胞N14042转染效率。分别加入250umol/l的阿帕替尼培养36小时后,通过细胞周期实验、MTT检测实验、以及侵袭实验探讨上调THBS1后对阿帕替尼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侵袭功能的影响。结果1.MTT法证明在体外阿帕替尼对N14069及N14042细胞具有抑制其增殖的作用,IC-50 分别为:239.4umol/l,442.1ummol/l。给药后:在第 96h,120h 时间点上,阿帕替尼对于N14042及N14069细胞生长抑制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在N14069细胞中G1期细胞百分比由61.66%增加至68.32%(P<0.01);N14042细胞中G1期细胞百分比由76.45%增加至85.48%(P<0.01)。然而在N14069细胞中S期细胞百分比由15.22%下降至8.45%(P<0.01);N14042细胞中S期细胞百分比由8.51%下降至5.4%(P<0.01)。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N14069及N14042细胞相比,给药组N14069及N14042细胞侵袭穿过侵袭小室底膜的数量显着减少(P<0.01)。2.全转录组芯片生物信息分析法显示阿帕替尼下调了N14069细胞的380个基因,下调了 14042细胞的649个基因,这些基因中重叠的基因有155个。等重同位素多标签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显示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下调的蛋白有559个。选择基因芯片下调最高10个基因,与蛋白质组学下调的蛋白的上游基因联合,发现共有9个基因重复,其中THBS1由于下调最高,推测THBS1基因为阿帕替尼作用于胶质瘤细胞的驱动基因。3.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给药组N14069细胞及N14042细胞中THBS1蛋白水平的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N14069及N14042细胞(P<0.01)。4.RT-PCR显示在N14069细胞中的表达丰度,对照组与给药组比值为1.004:0.187(P<0.01),在 N14042 细胞中为 1.003:0.060(P<0.01)。5.将载有shRNA-THBS1基因片段的3种慢病毒转染至N14069和N14042细胞中,通过RT-PCR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转染第3种病毒后的胶质瘤细胞中THBS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并且在N14069细胞中THBS1基因敲减效率达到60.2%(P<0.05)。在N14042细胞中THBS1基因敲减效率达到48.2%(P<0.05)。6.THBS1基因下调后,MTT实验显示:干扰组细胞增殖下降(P<0.01)。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N14069细胞中G1期细胞百分比由51.28%增加至54.25%(P<0.01),S期细胞百分比由14.11%下降至13.29%(P<0.01);N14042细胞中G1期细胞百分比由58.68%增加至62.95%(P<0.01),S期细胞百分比由20.5%下降至17.69%(P<0.01)。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N14069及N14042细胞相比,干扰组N14069及N14042细胞侵袭穿过侵袭小室底膜的数量显着减少(P<0.01)。7.THBS1基因过表达后,MTT实验显示:给予阿帕替尼培养后,过表达组细胞逆转阿帕替尼抑制作用,较阴性对照组增殖上升(P<0.01)。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给予阿帕替尼培养后,过表达组逆转阿帕替尼药物作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N14042细胞中G1期细胞百分比由62.09%增加至64.86%(P<0.01),S期细胞百分比由11.09%下降至9.55%(P<0.01);G2/M期细胞百分比由26.82%下降至25.58%(P<0.05)。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给予阿帕替尼培养后,与阴性对照组N14042细胞相比,过表达组N14042细胞侵袭穿过侵袭小室底膜的数量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阿帕替尼具有抑制人胶质瘤细胞N14069和N14042的增殖、侵袭,阻滞细胞周期的进展等作用。(2)给药组和对照组的全转录组芯片和蛋白组学芯片对比研究提示,阿帕替尼可能通过下调THBS1基因影响了 N14069细胞及N14042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Western-blot和RT-PCR验证,在给药组中明显下调THBS1基因的蛋白和mRNA表达。(3)通过THBS1-shRNA干扰N14042及N14069细胞,使其THBS1表达下调后,两株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4)THBS1过表达后,具有逆转阿帕替尼对胶质瘤细胞的作用,N14042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影响细胞周期。但THBS1过表达后,未见明显逆转阿帕替尼药物作用,N14042细胞的侵袭能力未见差异。(5)阿帕替尼通过调控THBS1基因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细胞周期,进而影响了胶质瘤的生长。

曾实[7](2019)在《NF-κB抑制剂对胶质瘤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具有高侵袭、高复发和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手术结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是恶性胶质瘤治疗的主要方案,低级别胶质瘤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尤其对于治疗晚期胶质瘤以及减少复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化疗对于主要为实体瘤的胶质瘤来说,疗效仍无法令人满意。因此,寻找特异性强、低毒高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抗胶质瘤研究领域的热点。NF-κB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证实,NF-κB在多种实体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均显着增加,例如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胰腺癌以及胶质瘤等,其作用与抑制癌细胞凋亡、促进侵袭转移等方面密切相关。NF-κB及其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都处于持续性状态,包括造血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被认为是多种恶性肿瘤发病的关键机制之一。胶质瘤细胞中NF-κB通路的激活状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体内和体外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针对NF-κB通路抑制剂的研发虽有成效但仍然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仍需要继续探索NF-κB通路抑制剂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治疗的作用机制。本课题在前期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基础上,拟通过观察NF-κB抑制剂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和人原代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NF-κB抑制剂抑制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其机制。最后,将采用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检验NF-κB抑制剂的抗胶质瘤作用,揭示NF-κB抑制剂在体内对胶质瘤的治疗作用,从而为NF-κB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转化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内容(1)采用了人胶质瘤细胞系U87,通过Target Selective Inhibitor Library对464种化合物的抗胶质瘤活性进行筛选,并对其抗胶质瘤活性进行实验鉴定;(2)采用NF-κB抑制剂CAPE、JSH-23、S4-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胶质瘤细胞系U87,M059K和U251以及人原代胶质瘤细胞作为研究模型;(3)采用CCK-8检测NF-κB抑制剂对胶质瘤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Brdu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采用Hoechst33342染色试剂和TUNEL法检测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水平;(4)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细胞中目标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5)采用ELISA法检测NF-κB抑制剂对TNF-α因子浓度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检测胶质瘤细胞中Caspase-3/7活性;(6)采用裸鼠的脑胶质瘤原位移植瘤模型探索在在体条件下NF-κB抑制剂CAPE对人胶质瘤细胞U87增殖和凋亡的作用,以及对肿瘤体积、肿瘤细胞形态、裸鼠生存率的影响,同时检测裸鼠胶质瘤组织中TNF-α因子浓度、Caspase-3/7活性、p65 NF-κB的磷酸化水平。研究结果(1)经过初步筛选,将Target Selective Inhibitor Library中的464种候选药物作用于U87细胞后之间的差异通过细胞活力以不同的颜色在热点图(Hit map)里进行区分,根据热点图1所示,抑制U87细胞活力的前5种化学物质为CAPE(细胞活力=0.161)、Cryptotanshinone(细胞活力=0.191)、PF-5274857(细胞活力=0.197)、Pifithrin-μ(细胞活力=0.201)和Tenovin-6(细胞活力=0.202)。CAPE是一种NF-κB抑制剂,另外两种NF-κB抑制剂JSH-23(细胞活力=0.271)和S4-A(细胞活力=0.252)也显着抑制U87细胞活力。为了进一步验证高通量筛选结果,我们进一步采用了人胶质瘤细胞系U87,人胶质瘤细胞系M059K以及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和人原代胶质瘤细胞,验证NF-κB抑制剂对其细胞活力的影响,CCK-8的检测结果如图2显示,经过不同NF-κB抑制剂CAPE、JSH-23、S4-A分别处理后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87,M059K和U251以及人原代胶质瘤细胞,细胞活力均出现了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使用不同NF-κB抑制剂处理人胶质瘤细胞24h后,CCK-8的检测结果显示,NF-κB抑制剂CAPE、JSH-23、S4-A均能够显着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系U87,M059K和U251以及人原代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活力,结果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CAPE对U8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显着。Brdu法检测结果显示,NF-κB抑制剂CAPE、JSH-23、S4-A均能够显着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系U87,M059K和U251以及人原代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CAPE对U8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显着。Hoechst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的胶质瘤细胞经Hoechst染色后发出蓝色荧光,形态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而经过不同NF-κB抑制剂CAPE、JSH-23、S4-A分别处理后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87,M059K和U251以及人原代胶质瘤细胞均出现了显着的细胞核形态改变,表现为核固缩、核凝结、染色质碎裂,染色团块聚集紧密、荧光增强并且出现凋亡小体等改变,表明NF-κB抑制剂促进人胶质瘤细胞的凋亡。TUNEL检测结果显示,经过NF-κB抑制剂CAPE、JSH-23、S4-A分别处理后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87,M059K和U251以及人原代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比例均出现显着增加,其中CAPE处理U87细胞后凋亡比例最高。(3)使用不同NF-κB抑制剂处理人胶质瘤细胞24h后,检测结果显示,NF-κB抑制剂CAPE、JSH-23、S4-A均能够显着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系U87,M059K和U251中TNF-αmRNA的合成以及TNF-α因子的释放,PCR的检测结果与ELISA检测结果趋势一致,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NF-κB抑制剂CAPE、JSH-23、S4-A均能够显着促进人胶质瘤细胞系U87,M059K和U251以及人原代胶质瘤细胞中Caspase-3/7的激活,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NF-κB抑制剂CAPE、JSH-23、S4-A均能够显着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系U87,M059K和U251以及人原代胶质瘤细胞中p65 NF-κB的磷酸化,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STAT1的磷酸化水平无影响。(4)对照组的裸鼠在接种人胶质瘤U87细胞后,肿瘤生长速度快,NF-κB抑制剂CAPE组的裸鼠生长速度相对缓慢,从第14天开始,两组裸鼠的胶质瘤体积有显着差异(p<0.05),并且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两组裸鼠的胶质瘤体积差异也逐渐增大。在接种4周后,对照组裸鼠胶质瘤体积为251.3±41.4mm3,CAPE组体积仅为91.3±9.36mm3。接种胶质瘤细胞后,对照组裸鼠从第16天开始出现死亡,CAPE组裸鼠从第18天开始出现死亡,至第28天,对照组裸鼠生存率降低至0%,CAPE组裸鼠的生存率为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裸鼠的胶质瘤细胞丰富密集,形态正常,细胞凋亡数量少,而CAPE组裸鼠的胶质瘤细胞密度相对减少,部分细胞形态异常,出现核固缩等凋亡的形态学改变,部分组织可见坏死。U87细胞接种裸鼠第28天后,NF-κB抑制剂CAPE组裸鼠的胶质瘤组织中TNF-α浓度为412.5±52.3pg/ml,显着低于对照组裸鼠(p<0.05);CAPE组裸鼠的Caspase-3/7的蛋白活性增长显着升高至451.2±61.9%,显着高于对照组裸鼠(p<0.01);CAPE组裸鼠的p65 NF-κB的磷酸化水平增长显着低于对照组裸鼠(p<0.05)。研究结论(1)经过高通量筛选得到的NF-κB抑制剂CAPE、JSH-23、S4-A均能显着抑制多种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人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揭示了NF-κB抑制剂对人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特征的抑制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2)NF-κB抑制剂能够抑制人胶质瘤细胞p65NF-κB的活化,从而减少TNF-α的释放和增强Caspase-3/7的激活,最终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水平。(3)CAPE能显着抑制裸鼠体内胶质瘤的肿瘤体积,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其作用与抑制TNF-α因子释放,促进Caspase-3/7活化,抑制NF-κB通路激活等相关,表明NF-κB抑制剂CAPE具有体内抗恶性胶质瘤作用,有望为其临床应用的转化提供实验证据。

陈磊[8](2018)在《PLGA纳米粒子共递送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治疗胶质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PLGA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广泛用于抗癌药物递送。由PEG修饰的PLGA可以逃避免疫检测,进而增加其载药效能,并且PEG可以通过提高PLGA的渗透性和蓄积能力增加肿瘤组织对多聚物的摄取率。包裹不同抗癌药物的PLGA-PEG纳米颗粒(Nanosphere,NPs),均具有较好的物理特性和生物性能。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胶质瘤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但易产生耐药性。miRNA-21是一种抗凋亡和促生存因子,在大多数实体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表达上调,与胶质瘤的进展、预后、诊断和治疗都有密切的关系,同时miRNA-21都具有调节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功能。基于NPs、miRNA-21和TMZ在胶质瘤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我以PLGA-NPs为基础构建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共递送体系。在细胞实验中,研究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NPs共递送体系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在胶质瘤移植瘤裸鼠中,直接观察miRNA-21和替莫唑胺NPs共递送体系对胶质瘤移植裸鼠的治疗效果。第一部分 共包裹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的PLGA纳米微球的制备和分析目的:以PLGA纳米颗粒为基础构建miRNA-21和替莫唑胺共递送体系,并分析其物理性质。方法:采用水油乳化法分别制备空载(NP-1)、单载替莫唑胺(NP-2)、单载反义miRNA-21(NP-3)、共载有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的PLGA-PEG纳米微球(NP-4)。使用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NPs的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磷钨酸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NPs的形态。将NPs浸泡于磷酸盐缓冲液中,观察NPs的稳定性,通过测定外部溶液中的TMZ(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反义miRNA-21(DNA定量试剂盒)评价NPs对药物的释放。二基甲砜破坏NPs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中替莫唑胺水平,DNA定量试剂盒检测反义miRNA-21含量,计算NPs对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的载药率和包封率。结果:1.NPs的表征分析:NPs的特征峰明显,说明合成材料为目标高聚物,尺寸范围是100~200 nm,为均匀球形,纳米颗粒之间无粘连,zeta电位均为负电位,范围是-10~-20mV。2.包封率和载药率:NP-2对TMZ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是88.7%和0.821%,NP-3对反义miRNA-21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是73.5%和0.043%。NP-4对替莫唑胺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是76.9%和0.739%,对反义miRNA-21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是67.8%和0.038%。3.稳定性:7天的浸泡中,四种NPs的粒径都在逐渐变大,但是变化幅度不大,粒径最大值均未超过300nm,说明四种NPs均较稳定。4.释放:30天的浸泡中,四种NPs逐渐释放其包裹的药物,NP-2和NP-4对替莫唑胺的第30天释放率分别是87%和83%,NP-3和NP-4对反义miRNA-21在第30天的累积释放率分别是71%和62%。结论:我们成功制备了载有TMZ和反义miRNA-21的PLGA-NPs,NPs的尺寸范围在100~200 nm之间,为均匀球形,颗粒之间无粘连,在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较稳定,对TMZ和反义miRNA-21有较好的包封率和释放效果。第二部分共包裹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的PLGA纳米微球的对胶质瘤移植细胞的影响目的:在细胞实验中,研究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纳米共递送体系对普通胶质瘤细胞和耐药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人胶质瘤细胞U251购买于南京科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布诱导法培养人胶质瘤耐药细胞系U251/TZM。MTT检测不同浓度NPs(15、30、60、120和240ug/ml)和TMZ(12、24、48、96和192ug/ml)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根据MTT检测结果分别将两种细胞分为六组,即空白对照、TMZ组(96ug/ml)、NP-1组(120ug/ml)、NP-2组(120ug/ml)、NP-3 组(120ug/ml)和 NP-4 组(120ug/ml)。流式法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aspase-3蛋白)和耐药蛋白P-gp的相对表达水平,RT-PCR检测细胞中miRNA-21、耐药基因MGMT和MDR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120ug/ml NP-4和胶质瘤细胞共培育24小时后,DAPI染色,镜下观察胶质瘤细胞对NP-4的摄取。结果:1.MTT毒性检测结果:各浓度的NP-1对两种胶质瘤细胞均无显着影响。120ug/ml各类纳米颗粒与96ug/ml TMZ干预下,在U251细胞中,各干预组的细胞生存率存在显着性差异,两两比较显示,TMZ、NP-2和NP-4的细胞生存率显着低于NP-1和NP-3组,NP-4的细胞生存率显着低于TMZ和NP-2组。在U251/TMZ细胞中,各干预组的细胞生存率存在显着性差异,两两比较显示,TMZ、NP-2和NP-4的细胞生存率显着低于NP-1和NP-3组,NP-4的细胞生存率显着低于TMZ和NP-2组。2.胶质瘤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NP-4主要定位于细胞核,U251和U251/TMZ细胞对NP-4的摄取率分别是76%和78%。3.细胞侵袭能力和凋亡率:在U251细胞中,TMZ和NP-2使穿膜细胞数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NP-2对穿膜细胞数和凋亡率的影响较TMZ显着。在U251/TMZ细胞中,TMZ和NP-2对穿膜细胞数和凋亡率的影响不显着。在两种细胞中,NP-3和NP-4均使穿膜细胞数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其中NP-4对穿膜细胞数和凋亡率的影响较各组更显着。4.细胞周期:TMZ和NP-2干预后,U251细胞在M/G2期的比例增加,对U251/TMZ细胞周期无显着影响,NP-3干预后,U251细胞和U251/TMZ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均增加。NP-4干预后,U251细胞和U251/TMZ细胞在M/G2期的比例显着增加。5.凋亡相关蛋白:在U251细胞中,TMZ和NP-2使Bax蛋白升高,使Bcl-2和Caspase-3蛋白降低,NP-2对凋亡蛋白的影响较TMZ显着。在U251/TMZ细胞中,TMZ和NP-2对凋亡蛋白的影响不显着。在两种细胞中,NP-3和NP-4均使Bax蛋白升高,使Bcl-2和Caspase-3蛋白降低,其中NP-4对凋亡蛋白的影响较各组更显着。U251/TMZ细胞中Bcl-2蛋白水平显着高于U251细胞。6.miRNA-21的表达水平:miRNA-21在U251/TMZ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U251细胞。在U251/TMZ细胞中,NP-3和NP-4干预后显着降低了 miRNA-21的表达水平。7.耐药基因和蛋白:MGMT mRNA、MDR1 mRNA和P-gp蛋白在U251/TMZ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U251细胞。在U251/TMZ细胞中,NP-3和NP-4干预后显着降低了 MGMT mRNA、MDR1 mRNA和P-g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较游离化疗药物TMZ,将TMZ包载于PLGA-PEG纳米颗粒能增加其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抑制胶质瘤细胞中miRNA-21的表达能增加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凋亡率,并能降低耐药胶质瘤细胞中耐药基因和耐药蛋白的表达;NPs共包载TMZ和反义miRNA-21后,能显着增加其对细胞活性、侵袭能力、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第三部分共包裹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的PLGA纳米微球的对胶质瘤细胞移植瘤裸鼠的影响目的:在胶质瘤细胞移植瘤裸鼠中,进一步研究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纳米共递送体系对移植瘤裸鼠存活率和肿瘤大小的影响方法:4周龄Balb/c雄性裸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别将U251细胞和U251/TMZ细胞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做移植瘤裸鼠。两种移植瘤裸鼠各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TMZ组、NP-1组、NP-2组、NP-3组和NP-4组。NP-1组干预药物为空载NPs、NP-2组为单载TMZ的NPs、NP-3组为单载反义miRNA-21的NPs、NP-4组为载有反义miRNA-21和TMZ的NPs。干预方式是灌胃,TMZ的灌胃剂量是40mg/kg,NPs的灌胃剂量是57mg/kg。每3天干预一次,共干预6次,最后一次干预7天后,处死裸鼠。第一次干预24小时后,U251细胞移植瘤裸鼠中的TMZ组、NP-2组和NP-4组中随机抽取三只裸鼠,处死裸鼠,取出裸鼠的肝脏、大脑、肾脏和肿瘤组织,DAPI染色,显微镜成像观察TMZ在各组织的分布。TUNEL法检测胶质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aspase-3蛋白)和耐药蛋白P-gp的相对表达水平,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miRNA-21、耐药基因MGMT和MDR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裸鼠死亡率:在U251移植瘤裸鼠中,空白对照组和NP-1组的死亡率最高均为50%,NP-3组次之为25%,TMZ组的死亡率为12.5%,NP-2组和NP4组均无裸鼠死亡。在U251/TMZ移植瘤裸鼠中,空白对照组的死亡率最高为62.5%;TMZ组和NP-1组的死亡率第二,均为50%;NP-2和NP-3组的死亡率第三,为37.5%;NP4组的死亡率最低,为12.5%。2.肿瘤体积:在U251细胞移植瘤裸鼠中,TMZ和NP-2干预能显着减小肿瘤体积,NP-2对肿瘤体积的影响较TMZ显着。在U251/TMZ细胞移植瘤裸鼠中,TMZ和NP-2对凋亡蛋白的影响不显着。在两种裸鼠中,NP-3和NP-4均显着减小肿瘤体积,其中NP-4对肿瘤体积的影响较各组更显着。3.TMZ在U251移植瘤裸鼠各器官的分布:以游离TMZ干预裸鼠后,TMZ主要分布在肝、肾和脑组织,肿瘤组织的药物较少。但是NP-2和NP-4干预U251移植瘤裸鼠后,药物在肿瘤组织的蓄积量显着增加,在肝、肾和脑组织的蓄积量减少。4.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在U251移植瘤裸鼠中,TMZ和NP-2使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升高、使Bax蛋白升高,使Bcl-2和Caspase-3蛋白降低,NP-2对凋亡率和凋亡蛋白的影响较TMZ显着。在U251/TMZ移植瘤裸鼠中,TMZ和NP-2对凋亡蛋白的影响不显着。在两种裸鼠中,NP-3和NP-4均使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升高,使Bax蛋白升高,使Bcl-2和Caspase-3蛋白降低,其中NP-4对凋亡率和凋亡蛋白的影响较各组更显着。U251/TMZ移植瘤裸鼠中Bcl-2蛋白和Caspase-3蛋白水平显着高于U251移植瘤裸鼠,Bax蛋白水平显着低于U251移植瘤裸鼠。5.miRNA-21的表达水平:miRNA-21在U251/TMZ移植瘤裸鼠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U251移植瘤裸鼠。在U251/TMZ移植瘤裸鼠中,NP-3和NP-4干预后显着降低了 miRNA-21的表达水平。6.耐药基因和蛋白:MGMT mRNA、MDR1 mRNA和P-gp蛋白在U251/TMZ移植瘤裸鼠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U251移植瘤裸鼠。在U251/TMZ移植瘤裸鼠中,NP-3和NP-4干预后显着降低了 MGMT mRNA、MDR1 mRNA和P-g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较游离化疗药物TMZ,将TMZ包载于NPs能增加其抑瘤率,并增加TMZ在肿瘤组织的分布,降低其在非肿瘤组织的分别;载有反义miRNA-21的NPs能减少移植瘤裸鼠的肿瘤体积、促进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并能降低U251/TMZ移植瘤裸鼠中耐药基因MGMT和MDR1、耐药蛋白P-gp的表达;NPs共包载TMZ和反义miRNA-21后,能显着降低移植瘤裸鼠的死亡率,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并逆转U251/TMZ移植瘤裸鼠的耐药性。

刘霁纬[9](2017)在《UMI-77与TRAIL联用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以及PTPRU和DSTYK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旨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由下面三部分组成:(1)UMI-77与TRAIL联用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胶质瘤是最为恶性与常见的脑内原发性肿瘤。其对TRAI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耐药性是基于TRAIL治疗胶质瘤的一大障碍。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抗凋亡蛋白Mcl-1(髓细胞白血病因子1)的小分子抑制剂UMI-77可以使胶质瘤细胞对TRAIL诱导的凋亡更为敏感。UMI-77与TRAIL联用后引起caspase-8、促凋亡蛋白Bid、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合成酶的切割、截短型Bid在线粒体聚集以及细胞色素c释放到细胞质中,说明二者联用可引起线粒体外膜透化以及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UMI-77可以解除Mcl-1对促凋亡蛋白Bim和Bak的隔离并激活Bak,从而实现与TRAIL协同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敲减Bid会抑制UMI-77与TRAIL联用引起的凋亡,表明Bid在二者联合用药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综上,UMI-77通过解除Mcl-1对促凋亡蛋白Bim和Bak的隔离并激活Bak,实现与TRAIL协同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2)PTPRU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的功能PTPRU(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U)是PD(帕金森病)相关蛋白Nurrl(孤核受体)的靶基因,在mDA(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早期起到控制中脑区域形成和调控前体细胞增殖的功能。然而其在mDA神经元发育的后期及成年阶段的功能并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在有丝分裂后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中敲除Ptpru的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来分析敲除Ptpru对mDA神经元的影响。我们发现PTPRU缺失导致SNc(黑质致密部)和VTA(腹侧被盖区)的mDA神经元胞体和细胞核变小,这与PD患者SNc区域mDA神经元胞体萎缩类似。Ptpru敲除小鼠SNc和VTA mDA神经元中Akt-mTORC1信号通路活性和GSK3β磷酸化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细胞变小的原因。Ptpru缺失不影响年轻成年小鼠中脑TH(酪氨酸羟化酶)染色强度、纹状体的TH阳性纤维密度,以及一些成熟多巴胺能神经元标志物的表达和定位。提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征标记物的表达和黑质纹状体投射在敲除Ptpru后仍得以维持。综上,PTPRU可能通过Akt-mTORC1和GSK3β信号通路调控SNc和VTA mDA神经元的大小,并参与PD发病进程。(3)DSTYK在小鼠神经系统和肾脏发育中的功能DSTYK(双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被报道是神经退行性疾病SPG23(痉挛性截瘫23型)的致病基因,然而其在神经系统的功能并不清楚。通过利用Dstyk基因敲除小鼠来研究DSTYK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我们发现DSTYK缺失后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下降,无明显脑发育和形态异常,这与SPG23病人症状类似。与SPG23病人不同的是,Dstyk基因敲除小鼠无毛发色素异常,其基本运动和平衡能力也与对照小鼠相当。因也有报道指出DSTYK是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的致病基因,我们对敲除Dstyk后的小鼠肾脏进行了观察,并发现Dstyk敲除导致肾近曲小管F-actin(纤维型肌动蛋白)细胞骨架更为膨胀和弥散,但不影响小鼠肾脏的大体形态。利用CRISPR/Cas9技术,我们构建了 Flag标签敲入在DSTYKN端的HEK293T细胞系,并使用免疫共沉淀/质谱联用的方法在HEK 293T细胞中发现了 67个可能的DSTYK相互作用蛋白,其中最为富集的三类分别为酶(39.0%)、核酸结合蛋白(36.6%)和细胞骨架相关蛋白(14.6%)。我们利用Co-IP实验验证了外源DSTYK与调控F-actin细胞骨架结构的Profilin 1(前纤维蛋白1)和Profilin2(前纤维蛋白2)的相互作用。综上,DSTYK参与小鼠学习与记忆过程,并调控肾近曲小管F-actin细胞骨架的结构。

刘静[10](2016)在《miR-146b-5p和miR-361-5p胶质瘤抑瘤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miR-146b-5p不同程度的表达于人体各种组织,且在肺、胸腺和脾中特异性高表达。最初发现miR-146b-5p是一种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并在先天性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发现,在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和胰腺癌中均有miR-146b-5p表达异常减少,并证实miR-146b-5p是上述恶性肿瘤的重要抑瘤miRNA。编码miR-146b-5p的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0q24-26区段,我们之前的研究已经证实10q24-26是胶质瘤基因组DNA丢失的热点区段,该区段的丢失导致胶质瘤细胞中miR-146b-5p表达异常减少;而提高细胞内miR-146b-5p的水平可以通过靶向敲低MMP-16表达、抑制细胞外液中MMP2酶原的激活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然而,miR-146b-5p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有何影响,其调控增殖凋亡的靶点及分子机制如何尚需研究探讨;胶质瘤组织中miR-146b-5p表达水平与肿瘤良恶性级别、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特征及患者预后有何关系尚需进一步证实。本室此前研究已经证实SND1在胶质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是患者预后的风险因子,但SND1在胶质瘤细胞表达异常升高的原因尚不清楚。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SND1基因是miR-361-5p的靶基因,且已有研究显示miR-361-5p在多种颅外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降低,所致靶基因表达异常对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及维持其恶性生物学行为均有重要的意义。特别在胃癌和结肠癌中,miR-361-5p能通过靶向敲低SND1的表达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但在胶质瘤细胞中miR-361-5p表达情况如何,SND1基因是否仍是其靶基因,其它重要的靶基因还有哪些,miR-361-5p通过特异性敲低这些靶基因的表达能发挥何肿胶质瘤抑瘤作用,这些抑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如何均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采用人胶质瘤组织标本及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进一步了解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胶质瘤分子病理学诊断和患者预后评估筛选可靠的分子标志物,为恶性胶质瘤基因干预和分子靶向治疗筛选抑瘤因子和干预靶点,并为建立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锁核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WHO I~IV级共147例胶质瘤组织和20例非肿瘤对照脑组织中miR-146b-5p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上述组织标本中TRAF6及Ki-67抗原的表达水平;结合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miR-146b-5p与TRAF6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合临床随访资料,分析miR-146b-5p及TRAF6的表达水平与肿瘤良恶性级别及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症状生存期(DFS)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在胶质瘤辅助病理诊断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2.分别采用茎环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和比较8种常见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系及非肿瘤永生化星形胶质细胞系(UC2)miR-361-5p及SND1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3.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46b-5p及miR-361-5p的靶基因并通过荧光素酶实验验证预测结果。利用miR-146b-5p和miR-361-5p mimics转染GBM细胞系,观察miR-146b-5p对TRAF6以及miR-361-5p对SND1和Fox M1 m RNA和蛋白含量的影响,以证实上述miRNA对靶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和机制。4.采用CCK-8实验、Ki-67 Western blot、克隆形成实验以及Ed U细胞增殖实验等方法检测miR-146b-5p和miR-361-5p mimics转染对GBM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碱性单细胞电泳实验(SCGE)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上述mimics转染对GBM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体外迁移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对GBM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通过上述实验明确miR-146b-5p和miR-361-5p的胶质瘤抑瘤作用。5.观察TRAF6特异性小干扰RNA(si RNA)能否模拟miR-146b-5p对GBM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效应。利用Western blot检测miR-146b-5p mimics和TRAF6 si RNA转染对NFκB通路关键控节因子TAK1和IκBα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索miR-146b-5p调节GBM细胞增殖、凋亡的分子通路以及特异性敲低TRAF6表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6.观察miR-361-5p mimics转染对GBM细胞MMP2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转染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凋亡的关系。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MP2基因及CTNNB1基因启动子区SND1和Fox M1结合位点,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技术观察SND1和Fox M1是否可能与上述位点特异性结合,以探索其上调MMP2及β-catenin表达的机制。通过SND1和Fox M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观察补充外源性SND1和Fox M1能否逆转miR-361-5p对GBM细胞MMP2和β-catenin表达以及迁移侵袭和增殖凋亡的影响,探索该miRNA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其凋亡的分子通路。【结果】1.ISH结果显示,各级别胶质瘤组miR-146b-5p阳性标记指数(LI%)均明显低于非肿瘤对照脑组织,且均随肿瘤的良恶性级别的升高而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HC结果显示,各级别胶质瘤组TRAF6及Ki-67阳性标记指数(LI%)均明显高于非肿瘤对照脑组织,并均随肿瘤的良恶性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miR-146b-5p LI%与TRAF6、Ki-67 LI%均呈显着性负相关,这与TCGA数据分析结果相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证实,miR-146b-5p高表达患者的DFS和OS均高于低表达患者,而TRAF6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低于TRAF6低表达患者;Cox回归分析显示,miR-146b-5p与TRAF6分别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其中miR-146b-6p LI%为患者D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子。2.八种GBM细胞系miR-361-5p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UC2,而SND1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后者。各细胞系miR-361-5p及SND1表达水平呈显着性负相关。3.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荧光素酶实验均证实在胶质瘤细胞中,TRAF6基因是miR-146b-5p的靶基因,而SND1基因和Fox M1基因均是miR-361-5p的靶基因。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146b-5p mimics转染可降低GBM细胞系TRAF6 m RNA和蛋白的水平,而miR-361-5p可降低SND1和Fox M1的水平,证实上述miRNA可通过诱导m RNA降解和(或)抑制其翻译过程在转录后抑制靶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4.CCK-8及Ki-67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146b-5p可明显抑制GBM细胞增殖,SCGE及FCM结果则显示该miRNA可有效诱导GBM细胞凋亡,且TRAF6 si RNA可完全模拟miR-146b-5p的上述胶质瘤抑瘤效应。此外,miR-146b-5p或TRAF6 si RNA并不影响GBM细胞TAK1及IκBα的表达水平,但可有效抑制其磷酸化,增强其对NFκB信号传导通路活性的抑制。以上结果证实miR-146b-5p可通过特异性敲低TRAF6抑制NFκB通路的活性从而发挥抑制GBM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5.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体外迁移侵袭实验结果显示miR-361-5p可有效抑制GBM细胞MMP2表达和迁移侵袭能力,而补充外源性SND1可部分逆转上述抑制效应。Ch IP实验结果显示,SND1可直接结合于MMP2基因并通过转录共激活方式诱导MMP2 m RNA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证实在GBM细胞中SND1是MMP2表达的正性调节因子,miR-361-5p可通过敲低SND1的表达抑制其对MMP2表达的诱导并藉此抑制GBM细胞的迁移和侵袭。6.CCK-8、平板克隆实验及Ed 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结果显示,miR-361-5p可有效抑制GBM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上述效应可被补充外源性Fox M1部分逆转。Ch IP实验结果显示Fox M1可特异性结合于CTNNB1基因的启动子区并激活该基因的转录从而诱导β-catenin的表达。以上结果证实在GBM细胞中Fox M1是β-catenin表达的正性调节因子,miR-361-5p可通过敲低Fox M1的表达抑制其对β-catenin表达的诱导并藉此抑制GBM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结论】1.人胶质瘤组织的肿瘤细胞中普遍有miR-146b-5p及miR-361-5p表达的异常减少和TRAF6、SND1及Fox M1表达的异常增加;miR-146b-5p与TRAF6的表达水平均与胶质瘤良恶性级别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胶质瘤良恶性分级和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且miR-146b-5p LI%是胶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2.在胶质瘤细胞中,miR-146b-5p是TRAF6表达的重要负调节因子,miR-361-5p是SND1和Fox M1表达的重要负调节因子,二种miRNA表达异常减少是胶质瘤细胞中TRAF6、SND1和Fox M1异常过表达的重要原因,在胶质瘤发生发展和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3.在胶质瘤细胞中,TRAF6和Fox M1分别是NFκB通路和Wnt/β-catenin通路信号传导功能的重要调控因子。TRAF6可通过诱导TAK1和IκBα的磷酸化促进p65:p50活性复合物的释放,激活NFκB通路;而Fox M1则是CTNNB1基因的转录激活因子,能通过与该基因启动子区特异性位点结合直接上调β-catenin表达,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上述两通路的异常活化均可导致胶质瘤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凋亡抑制。miR-146b-5p和miR-361-5p表达异常降低所致TRAF6和β-catenin过表达是胶质瘤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和逃避衰老凋亡的重要分子机制。提高胶质瘤细胞中miR-146b-5p和miR-361-5p含量则可通过敲低TRAF6和β-catenin的表达抑制上述通路的过度激活,从而发挥抑制胶质瘤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4.SND1可作为转录共激活因子诱导MMP2基因的转录和MMP2蛋白的表达,故可促进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miR-361-5p表达异常降低所致SND1和MMP2过表达是胶质瘤细胞获得活跃迁移侵袭能力的重要分子机制。提高胶质瘤细胞中miR-361-5p含量可通过敲低SND1抑制MMP2的表达,从而发挥抑制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5.本研究结果丰富和深化了对胶质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认识,为胶质瘤分子病理诊断、良恶性分级和患者预后评估筛选了可靠的分子标记物。同时,本研究鉴定了两种胶质瘤抑瘤miRNA和三种胶质瘤促瘤因子,为恶性胶质瘤基因干预和分子靶向治疗新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可能的治疗因子和干预靶点。

二、二甲基甲酰胺对胶质瘤细胞基因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甲基甲酰胺对胶质瘤细胞基因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芒果苷促进恶性胶质瘤放疗增敏的机制研究及体内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恶性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现状
    1.3 恶性胶质母细胞瘤放疗抵抗的分子机制
        1.3.1 DNA损伤应答
        1.3.2 胶质瘤干细胞与放疗抵抗
        1.3.3 氧环境与放疗抵抗
        1.3.4 其他放疗抵抗机制学说
    1.4 胶质瘤放疗增敏策略
    1.5 芒果苷研究进展
    1.6 课题组在芒果苷提高胶质母细胞瘤增敏的前期研究结果
    1.7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与贡献
    1.8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芒果苷抑制U-87MG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系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U-87MG细胞培养
        2.2.2 给药处理及细胞照射
        2.2.3 Western Blot检测
        2.2.4 免疫荧光染色
        2.2.5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芒果苷抑制U-87MG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的信号通路
        2.3.2 芒果苷对U-87MG细胞γ-H2AX焦点具有抑制作用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芒果苷抑制U-118MG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细胞系
        3.1.2 药品与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芒果苷抑制U-118MG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的信号通路
        3.3.2 芒果苷抑制U-118MG细胞γ-H2AX焦点的形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芒果苷对正常神经胶质细胞DNA损伤修复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细胞系
        4.1.2 药品与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施万细胞培养
        4.2.2 给药处理及细胞照射
        4.2.3 免疫荧光染色
        4.2.4 ELISA检测
        4.2.5 统计学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芒果苷不影响正常神经胶质细胞γ-H2AX焦点的形成
        4.3.2 芒果苷不影响正常神经胶质细胞的DNA损伤修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芒果苷提高胶质母细胞瘤放疗敏感性的体内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
        5.1.2 药品与试剂
        5.1.3 主要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U-118MG细胞培养
        5.2.2 荷瘤鼠模型的构建
        5.2.3 实验分组
        5.2.4 荷瘤鼠处理
        5.2.5 统计学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芒果苷联合IR对荷瘤鼠体重的影响
        5.3.2 芒果苷联合IR对荷瘤鼠生存率的影响
        5.3.3 芒果苷联合IR对荷瘤鼠体内移植瘤体积的影响
        5.3.4 芒果苷联合IR对荷瘤鼠体内移植瘤重量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长链非编码RNA MIAT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长链非编码RNA MIAT在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主要仪器和试剂
        3.组织和血液中LncRNA MIAT水平的检测
        4.统计分析
    二、结果
        1.长链非编码RNA MIAT在胶质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2.长链非编码RNA MIAT和胶质瘤临床特征的关系
        3.长链非编码RNA MIAT和胶质瘤预后的关系
        4.血液中长链非编码RNA MIAT对胶质瘤诊断的意义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章 长链非编码RNA MIAT对胶质瘤细胞功能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1.细胞培养和分组
        2.主要仪器和试剂
        3.细胞转染
        4.细胞功能检测
        5.细胞中LncRNA MIAT水平检测
    二、结果
        1.LncRNA MIAT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
        2.抑制LncRNA MIAT的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LncRNA MIAT抑制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4.抑制LncRNA MIAT的表达对胶质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5.抑制LncRNA MIAT的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章 长链非编码RNA MIAT通过miRNA-29a调节胶质瘤化疗敏感性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治疗效果判断
        2.细胞培养和分组
        3.细胞中组织和miRNA-29a水平检测
    二、结果
        1.lnc RNAMIAT和 miRNA-29a在不同治疗效果的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差异
        2.LncRNA MIAT和 miRNA-29a在 U251和U251/TMZ细胞中的表达差异
        3.干预LncRNA MIAT和 miRNA-29a的表达对U251/TMZ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三、讨论
    四、小结
第四章 长链非编码RNA MIAT通过miRNA-200a调节胶质瘤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一、材料和方法
        1.细胞培养和分组
        2.Wnt/β-catenin信号相关蛋白检测
    二、结果
        1.miRNA-200a和 Wnt/β-catenin信号相关蛋白在胶质瘤组织的表达
        2.miRNA-200a和 Wnt/β-catenin信号相关蛋白与MIAT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3.抑制MIAT对胶质瘤细胞中miRNA-200a和 Wnt/β-catenin相关蛋白的影响
        4.miRNA-200a促表达对胶质瘤细胞中Wnt/β-catenin相关蛋白的影响
        5.MIAT和 miRNA-200 共干预对细胞中Wnt/β-catenin相关蛋白的影响
        6.MIAT和 miRNA-200 共干预对胶质瘤细胞功能的影响
    三、讨论
    四、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和胶质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用于几种疾病相关因子的检测与成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细胞内小分子物质
        1.1.2 生物酶
        1.1.3 细胞内微环境
    1.2 生物体内疾病相关因子的检测方法
    1.3 荧光检测技术
        1.3.1 小分子荧光探针
        1.3.2 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响应原理
    1.4 荧光探针在疾病相关因子检测方面的应用
        1.4.1 硫化氢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1.4.2 碱性磷酸酶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1.4.3 ClbP酶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1.4.4 黏度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1.5 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一种快速检测硫化氢的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2.2.3 检测液的配制与光谱测定
        2.2.4 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的测量
        2.2.5 探针对细胞毒性的检测
        2.2.6 细胞培养和荧光成像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探针Mi的光谱性质及其对H2S的响应
        2.3.2 探针Mi的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
        2.3.3 硫化氢检测机理
        2.3.4 检测条件优化
        2.3.5 探针Mi对H2S的响应性能
        2.3.6 活细胞中H2S的成像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聚集诱导发射的荧光探针用于活细胞中内源性碱性磷酸酶的监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3.2.3 检测液的配制与检测
        3.2.4 细胞毒性考察
        3.2.5 细胞的荧光成像
    3.3 结果与讨论
        3.3.1 FAS-P对 ALP的光谱响应
        3.3.2 FAS-P对 ALP的响应机制
        3.3.3 检测条件的优化
        3.3.4 FAS-P对 ALP检测的分析性能
        3.3.5 活细胞中ALP的荧光成像
    3.4 小结
第四章 具有大Stokes位移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用于Clb P酶的检测及大肠杆菌内的成像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仪器
        4.2.2 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4.2.3 检测液的配制与检测
    4.3 结果和讨论
        4.3.1 DCMA-T对 Clb P酶的光谱响应
        4.3.2 DCMA-T对 Clb P酶的响应机制
        4.3.3 检测条件优化
        4.3.4 选择性考察
        4.3.5 大肠杆菌成像
    4.4 小结
第五章 一种响应黏度的红色荧光探针用于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的区分检测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和仪器
        5.2.2 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5.2.3 检测液的配制与检测
        5.2.4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量
        5.2.5 细胞毒性实验
        5.2.6 细胞培养和荧光成像
    5.3 结果和讨论
        5.3.1 DDP对黏度的光谱响应
        5.3.2 探针DDP对黏度的响应性能
        5.3.3 活细胞中黏度的荧光成像
    5.4 小结
第六章 一种线粒体靶向的红色荧光探针用于细胞和阿尔茨海默氏症模型中黏度变化的成像检测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试剂和仪器
        6.2.2 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6.2.3 检测液的配制与检测
        6.2.4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量
        6.2.5 细胞毒性实验
        6.2.6 细胞培养和荧光成像
        6.2.7 油水分配系数评估实验
        6.2.8 果蝇成像实验
    6.3 结果和讨论
        6.3.1 Mito-DDP对黏度的光谱响应
        6.3.2 探针Mito-DDP对黏度的响应性能
        6.3.3 活细胞中黏度的荧光成像
        6.3.4 AD果蝇模型中黏度的荧光成像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本文缩略语一览表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C 化合物的谱图
致谢

(4)ACT001逆转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抑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STAT3通路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以及免疫相关性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脑胶质瘤公共数据下载
        1.1.2 脑胶质瘤标本资料
        1.1.3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1.1.4 实验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
    1.2 结果
        1.2.1 STAT3 RNA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不良预后和治疗抵抗有关
        1.2.2 STAT3RNA与脑胶质瘤免疫抑制有关
        1.2.3 STAT3-PD-L1蛋白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1.3 讨论
        1.3.1 STAT3通路参与了胶质瘤的治疗抵抗
        1.3.2 STAT3通路参与了胶质瘤的免疫抑制
    1.4 小结
二、ACT001靶向结合STAT3并抑制PD-L1转录的体外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脑胶质瘤公共数据下载
        2.1.2 实验研究对象
        2.1.3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2.1.4 实验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
    2.2 结果
        2.2.1 PD-L1mRNA表达与STAT3通路活性正相关且能被MCL抑制
        2.2.2 脑胶质瘤细胞培养和ACT001给药方法的确定
        2.2.3 ACT001抑制STAT3磷酸化和PD-L1的表达
        2.2.4 ACT001竞争性结合STAT3
        2.2.5 STAT3结合PD-L1启动子并促进转录
    2.3 讨论
        2.3.1 ACT001很可能有多个直接作用靶点
        2.3.2 STAT3在胶质瘤中的转录调控
    2.4 小结
三、ACT001抑制脑胶质瘤并逆转其免疫抑制的体内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研究对象
        3.1.2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3.1.3 实验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
    3.2 结果
        3.2.1 ACT001延长脑GBM荷瘤鼠的生存期并抑制STAT3-PD-L1通路
        3.2.2 ACT001在体内促进抗肿瘤免疫
    3.3 讨论
        3.3.1 ACT001在小鼠脑胶质瘤模型中的有效剂量
        3.3.2 ACT001潜在的联合治疗胶质瘤的方案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从弥漫性胶质瘤的分子诊断窥探疾病分类和治疗靶点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microRNA-424抑制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miR-424 抑制胶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迁移
    前言
    材料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KIF23为miR-424 的直接作用靶点,其表达水平与病人预后负相关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6)阿帕替尼通过调控THBS1基因抑制高级别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NF-κB抑制剂对胶质瘤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高通量筛选抗胶质瘤的热门候选药物
    2.1 材料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NF-κB抑制剂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3.1 材料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NF-κB抑制剂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4.1 材料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NF-κB抑制剂对人胶质瘤细胞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5.1 材料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脑胶质瘤诊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PLGA纳米粒子共递送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纳米材料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
    1.2 miRNA-21和胶质瘤
    1.3 替莫唑胺在胶质瘤中的耐药性及其与miRNA-21的关系
第一部分 共包裹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的多孔PLGA纳米微球的制备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共包裹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的PLGA纳米微球的对胶质瘤细胞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共包裹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的PLGA纳米微球的对胶质瘤移植小鼠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功能性纳米颗粒在胶质瘤治疗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加培训及获得奖项
致谢

(9)UMI-77与TRAIL联用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以及PTPRU和DSTYK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UMI-77与TRAIL联用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
    第1章 前言
        1.1 胶质瘤的简介
        1.2 TRAIL与肿瘤治疗
        1.2.1 凋亡信号通路
        1.2.2 TRAIL的简介
        1.2.3 基于TRAIL治疗肿瘤的策略
        1.2.4 基于TRAIL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
        1.3 基于TRAIL的胶质瘤治疗
        1.3.1 胶质瘤中TRAIL受体的表达情况
        1.3.2 胶质瘤对TRAIL的耐药性
        1.3.3 克服胶质瘤对TRAIL耐药的策略
        1.3.4 Mcl-1抑制剂与TRAIL联用治疗胶质瘤的研究现状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试剂
        2.3 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转导
        2.3.1 干扰和过表达质粒的制备
        2.3.2 慢病毒颗粒的包装
        2.4 蛋白的免疫印迹实验
        2.5 免疫共沉淀实验
        2.6 细胞质和线粒体蛋白分离
        2.7 MTT实验
        2.8 流式细胞术
        2.9 数据统计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Mcl-1在胶质瘤细胞TRAIL耐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1.1 针对Mcl-1 mRNA的shRNA的有效性验证
        3.1.2 敲减Mcl-1增强胶质瘤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
        3.2 UMI-77增强胶质瘤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
        3.2.1 UMI-77半抑制浓度(IC_(50))的测定
        3.2.2 UMI-77与TRAIL联用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
        3.2.3 UMI-77与TRAIL联用导致线粒体外膜透化和caspase依赖的凋亡
        3.3 UMI-77增强胶质瘤细胞对TRAIL敏感性的作用依赖于其对Mcl-1的抑制
        3.3.1 过表达Mcl-1抑制UMI-77与TRAIL联用对胶质瘤细胞的诱凋亡效果
        3.3.2 敲减Mcl-1增强UMI-77与TRAIL联用对胶质瘤细胞的诱凋亡效果
        3.4 UMI-77增强胶质瘤细胞对TRAIL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3.4.1 UMI-77解除Mcl-1对Bim和Bak的隔离并激活Bak
        3.4.2 Bid在UMI-77与TRAIL联用诱导胶质细胞凋亡中起到关键作用
    第4章 本部分小结
        4.1 结论
        4.2 讨论
第二部分 PTPRU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的功能研究
    第1章 前言
        1.1 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mDA)的简介
        1.1.1 mDA神经元的发育
        1.1.2 mDA神经元的投射和突触连接
        1.1.3 mDA神经元的功能
        1.1.4 mDA神经元与帕金森病
        1.2 PTPRU的简介
        1.2.1 RPTP基因家族
        1.2.2 PTPRU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1.2.3 PTPRU在mDA神经元中的功能研究现状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的来源及饲养
        2.1.1 动物的来源与购买
        2.1.2 Ptpru条件性敲除小鼠的基因型鉴定
        2.1.3 动物的饲养
        2.2 原位杂交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4 多巴胺能神经元大小分析
        2.5 纹状体TH阳性纤维的密度分析
        2.6 中脑组织取材的方法
        2.7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所用抗体
        2.8 数据统计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Ptpru在小鼠脑中的表达情况
        3.2 Ptpru条件性敲除小鼠的构建和鉴定
        3.2.1 Ptpru~(flox/+)小鼠的构建和鉴定
        3.2.2 Ptpru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的验证
        3.3 敲除Ptpru不影响mDA神经元TH免疫活性及纤维完整性
        3.4 敲除Ptpru导致mDA神经元变小
        3.5 敲除Ptpru导致中脑mTORC1信号通路活性降低、GSK3β活性升高
        3.6 敲除Ptpru不影响黑质纹状体投射
        3.7 敲除Ptpru不影响mDA神经元成熟标记物的表达和定位
    第4章 本部分小结
        4.1 结论
        4.2 讨论
第三部分 DSTYK在神经系统和肾脏发育中的功能研究
    第1章 前言
        1.1 DSTYK的研究现状
        1.1.1 RIP基因家族
        1.1.2 DSTYK基因的功能
        1.1.3 DSTYK与疾病的关系
        1.2 痉挛性截瘫23型的简介
        1.3 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的简介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的来源及饲养
        2.1.1 动物的来源
        2.1.2 小鼠的基因型鉴定
        2.1.3 动物的饲养
        2.2 逆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2.3 尼氏染色
        2.4 开放旷场实验
        2.5 转棒实验
        2.6 水迷宫实验
        2.7 构建在DSTYK N端敲入Flag标签的HEK 293T细胞系
        2.7.1 sgRNA和ssODN的设计与构建
        2.7.2 sgRNA切割有效性验证
        2.7.3 构建在DSTYK N端敲入Flag标签的HEK 293T细胞系的流程
        2.7.4 基因型鉴定
        2.8 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2.9 免疫共沉淀实验
        2.10 质谱分析
        2.11 HE染色
        2.12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
        2.13 数据统计
    第3章 DSTYK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
        3.1 Dsyk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与鉴定
        3.1.1 Dstyk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
        3.1.2 mRNA和蛋白水平显示Dstyk~(-/-)小鼠脑中Dstyk基因敲除成功
        3.2 敲除Dstyk后小鼠无明显脑部发育和形态异常
        3.3 敲除Dstyk不影响小鼠基本的运动和平衡能力
        3.4 敲除Dstyk导致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下降
    第4章 DSTYK在肾脏发育中的功能
        4.1 Dstyk~(-/-)小鼠肾脏中Dstyk敲除的验证
        4.2 敲除Dstyk后小鼠肾脏总体形态和组织学染色没有显着异常
        4.2.1 敲除Dstyk后不影响小鼠泌尿系统的整体外观结构
        4.2.2 敲除Dstyk后小鼠肾脏的H&E组织学染色没有显着异常
        4.3 敲除Dsyk导致小鼠肾近曲小管细胞骨架异常
        4.4 鉴定DSTYK相互作用蛋白
        4.4.1 构建DSTYK基因N端敲入Flag标签的HEK 293T细胞系
        4.4.2 Co-IP/MS鉴定DSTYK在HEK 293T细胞系中相互作用蛋白
        4.4.3 验证DSTYK与细胞骨架蛋白的相互作用
    笫5章 本部分小结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和专利

(10)miR-146b-5p和miR-361-5p胶质瘤抑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miR-146b-5p表达水平的预后意义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影响的研究
    1.1 材料和方法
        1.1.1 研究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miR-361-5p靶向SND1 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迁移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1.1 研究用细胞系
        2.1.1.2 PCR引物、miR-361-5p mimics及 SND1 真核表达质粒
        2.1.1.3 研究用抗体及主要试剂盒
        2.1.1.4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2.1.2 实验方法
        2.1.2.1 miR-361-5p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2.1.2.2 胶质瘤细胞系培养
        2.1.2.3 细胞转染及miRNA及m RNA的 q RT-PCR检测
        2.1.2.4 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检测
        2.1.2.5 肿瘤细胞相关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2.1.2.6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2.1.3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GBM细胞系中miR-361-5p及 SND1 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
        2.2.1.1 miR-361-5p表达PCR检测结果
        2.2.1.2 SND1 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2.2.1.3 miR-361-5p与 SND1 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2.2.2 胶质瘤细胞miR-361-5p调控SND1 表达的机制及作用
        2.2.2.1 miR-361-5p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
        2.2.2.2 荧光素酶融合报告基因表达质粒的设计与鉴定
        2.2.2.3 胶质瘤细胞系过表达miR-361-5p后的荧光素酶分析结果
        2.2.2.4 胶质瘤细胞系转染miR-361-5p mimics效率的鉴定结果
        2.2.2.5 miR-361-5p对胶质瘤细胞SND1 m RNA水平的影响
        2.2.2.6 miR-361-5p对胶质瘤细胞SND1 蛋白表达的影响
        2.2.3 miR-361-5p通过下调MMP2 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迁移
        2.2.3.1 miR-361-5p mimics转染对GBM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2.2.3.2 miR-361-5p mimics转染对GBM细胞系MMP2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2.4 SND1 调节MMP2 表达的分子机制
        2.2.4.1 过表达SND1 可提高GBM细胞MMP2 的表达水平
        2.2.4.2 SND1 可上调MMP2 基因的转录
        2.2.5 过表达SND1 能部分逆转miR-361-5p对 GBM细胞迁移侵袭的抑制
        2.2.5.1 过表达SND1 可逆转miR-361-5p对 MMP2 表达的抑制
        2.2.5.2 SND1 过表达可逆转miR-361-5p对 GBM细胞系迁移侵袭的抑制
    2.3 讨论
    2.4 小结
三、miR-361-5p靶向Fox M1 调节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1.1 研究用细胞系
        3.1.1.2 PCR引物、miR-361-5p mimics及 SND1 真核表达质粒
        3.1.1.3 研究用抗体及主要试剂盒
        3.1.1.4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3.1.2 实验方法
        3.1.2.1 miR-361-5p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3.1.2.2 胶质瘤细胞系培养、转染及miRNA及m RNA的 q RT-PCR检测
        3.1.2.3 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能力的检测
        3.1.2.4 肿瘤细胞相关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3.1.2.5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3.1.3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miR-361-5p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3.2.1.1 miR-361-5p mimics转染抑制U251 细胞的克隆形成
        3.2.1.2 miR-361-5p mimics转染抑制GBM细胞增殖
        3.2.1.3 miR-361-5p mimics转染对GBM细胞系凋亡的影响
        3.2.2 miR-361-5p可抑制胶质瘤细胞FoxM1 的表达
        3.2.2.1 miR-361-5p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
        3.2.2.2 荧光素酶融合报告基因表达质粒的设计与鉴定
        3.2.2.3 胶质瘤细胞系过表达miR-361-5p的荧光素酶分析结果:
        3.2.2.4 miR-361-5p对 GBM细胞FoxM1 表达的影响:
        3.2.3 FoxM1是β-catenin表达的正调控因子
        3.2.3.1 miR-361-5p通过敲低Fox M1 抑制β-catenin表达
        3.2.3.2 FoxM1是CTNNB1 基因的转录激活因子
        3.2.4 FoxM1 能部分逆转miR-361-5p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3.2.5 FoxM1 能部分逆转miR-361-5p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综述 TGF-β信号转导通路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二甲基甲酰胺对胶质瘤细胞基因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芒果苷促进恶性胶质瘤放疗增敏的机制研究及体内验证[D]. 刘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长链非编码RNA MIAT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 于百香. 苏州大学, 2021(06)
  • [3]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用于几种疾病相关因子的检测与成像分析[D]. 李雅倩.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ACT001逆转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抑制的研究[D]. 童鹿青.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microRNA-424抑制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D]. 赵超. 青岛大学, 2019(07)
  • [6]阿帕替尼通过调控THBS1基因抑制高级别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D]. 姚辉. 苏州大学, 2019(02)
  • [7]NF-κB抑制剂对胶质瘤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曾实.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8]PLGA纳米粒子共递送反义miRNA-21和替莫唑胺治疗胶质瘤的研究[D]. 陈磊. 苏州大学, 2018(04)
  • [9]UMI-77与TRAIL联用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以及PTPRU和DSTYK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研究[D]. 刘霁纬. 华东理工大学, 2017(05)
  • [10]miR-146b-5p和miR-361-5p胶质瘤抑瘤作用的研究[D]. 刘静.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二甲基甲酰胺对胶质瘤细胞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