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运作要学会计算“效益账”

政府运作要学会计算“效益账”

一、政府运行必须学会算“效益账”(论文文献综述)

葛兆建[1](2017)在《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创新发展的思路与策略——以江苏省为例》文中指出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立足自身优势,在支持保护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江苏省地市级科研单位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入手,研究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职能定位,结合重点难点分析,从聚焦学科方向、突出应用研究、加强院地合作、挖掘农业内涵、推进服务融合、优化平台设置等6个方面提出对策措施,通过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构建科学合理、充满活力、适应未来农业发展需求的基层农业科研创新体系。

陈传康[2](2016)在《中国少数民族城镇化问题研究 ——基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文中研究表明城镇化是我国各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哪个民族都不能缺席。但我国少数民族城镇化进程中不仅遇到一般性问题,还遇到特殊性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城镇化进程,同时也有助于丰富城镇化理论。从类别来看,这些问题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性问题,包括少数民族城镇化水平差距问题、少数民族社会融入难问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难问题、民族歧视问题、“三股势力”渗透破坏问题等;一类是导向性问题,包括城镇化还是反城镇化问题、大城市化还是小城镇化问题、靠政府还是靠市场或靠社会问题等。对于这些问题,现有的研究还很不全面、很不充分,特别是缺乏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支撑。因此,构建起一个基础性的分析框架,并基于此较为系统地研究少数民族城镇化问题,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价值。研究少数民族城镇化问题,首先要研究城镇化一般性问题,然后再综合考虑民族因素。这就要求对城镇化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城镇化的本质不在于人口集聚、城区扩张、生活方式转变、结构变迁等,而在于合作秩序扩展,即传统农村社会合作秩序与城镇社会合作秩序的对接融通。所谓合作秩序,是人类合作行为的综合性状态描述,包括合作生发和合作程度,前者的影响因子是合作意愿、合作能力和合作制度,后者的影响因子是合作动力、合作模式和合作保障,其中合作生发及其影响因子是具有决定性的。合作秩序扩展根据运动方式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合作秩序外向扩展,即从农村到城镇的合作秩序扩展;二是合作秩序内向扩展,即从城镇到农村的合作秩序扩展。因此,研究城镇化问题,最终要基于对人类合作行为的研究。而这既是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也是博弈论的研究主题,其实也应是整个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合作与分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较而言,社会主义天然更注重合作一面,而资本主义天然更注重分工一面。借鉴西方成熟的资本主义分工经济理论,并基于已有关于合作的研究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理论,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有益尝试。为此,首先要解答合作能否产生的问题,而这可以通过研究囚徒困境、公地悲剧、集体行动逻辑、阿罗的不可能定理而得到肯定。其次,要详细分析合作秩序影响因子的具体内涵,以形成一个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而这可以吸收多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得以实现。具体来看,合作意愿源于自利或利他动机,特别是源于对合作剩余的追求;合作能力体现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制度由国家法律、市场规则和社会契约构成。合作动力源于合作意愿,主要机制是亲缘选择、群体选择、直接互惠、间接互惠和空间博弈。合作模式源于合作能力,从广度上看有亲缘合作、群体合作、区域合作、社会化合作,从深度上看有分离式合作、嵌入式合作、融合式合作。合作保障源于合作制度,主要是依靠政府依据国家法律发挥“有形的手”力量,市场依据市场规则发挥“无形的手”力量,社会依据社会契约发挥“第三只手”力量。这些构成了合作生发、合作程度,并构成了合作秩序,从而构成了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分析框架,可以刻画出城镇化进程中的合作秩序扩展,也就自然可以分析少数民族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现实性和导向性问题。经过描述性分析、案例分析、数据分析等,可以得出推进城镇化的路径,也就是必须不断提升合作意愿、合作能力、合作制度,从而不断增强合作动力、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强化合作保障。少数民族城镇化进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现实性问题,是合作秩序扩展受到阻滞的表现,因此解决这些问题要回到这一路径上来。对于一些导向性问题,要以是否有利于在这一路径上推进合作秩序扩展为判断标准。由于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分析解决少数民族城镇化问题,也为研究城镇化一般性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理论打开了一扇窗。也因此,本文可以作为一个长期研究的计划。

傅德辉[3](2012)在《善用“五劲”抓落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不抓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抓落实就是白条。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具有"真抓"的激情、"敢抓"的决心、"善抓"的本领、"快抓"的效率、"常抓"的作风,争当抓落实的表率。

傅德辉[4](2012)在《坚持“五抓”推动落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全省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奋斗目标。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是摆在全省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一项艰巨、复杂、永续的社会系统工程。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唯有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率先鼓足实劲、狠劲、巧劲、拼劲、韧劲,在真抓落实、敢抓落实、善抓落实、抢抓落实、常抓落实上下深功夫,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才能实现。

卢雄勇[5](2011)在《苏商伦理及其社会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伦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苏商伦理对江苏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传统苏商、近代苏商到现代苏商,苏商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商伦理精神。作为具有传统儒家思想特征、吴韵汉风特色、水乡文化特点的商业伦理,苏商伦理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商品交换关系的伦理反映;同时体现了儒家传统经济伦理对苏商经营行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苏商伦理的核心,是强调以义取利,坚持义、利合一,用符合道德的方法去追求利益最大化;因利成义,用获得的利益去履行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所追求的效益含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苏商伦理的内涵比较丰富,主要包括苏商价值观、苏商职业伦理、苏商经营伦理等等。苏商价值观是苏商对于经商实业的根本目标、价值的基本理念,是指导历代苏商从事经营的总原则。坚持实业报国、惠世济民,把经商实业与实现富民强国结合起来,通过经济行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苏商价值观的最高目标。苏商有别于其他商帮的显着标志就是深厚的文化涵养,更多的是儒商。江南地区温柔敦实的水乡文化特点,推动传统苏商形成了谦和、柔韧的意识和低调的经营作风,注重以谦虚和气的态度对待客方,能够协调好各方社会关系,提倡团结合作精神。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太平天国战争以及洋务运动等影响,导致近代苏商伦理从自给自足向通商竞争转变、从重义轻利向义利并重转变、从隐忍低调向开拓创新转变。改革开放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要求现代苏商继承吴韵汉风文化的特点,更讲究稳健、和谐、不张扬,埋头做事,低调做人,用大气智慧的做法去处理利益和信誉的关系,打造文化苏商、责任苏商、创新苏商、诚信苏商。苏商伦理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苏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第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社会价值。现代苏商伦理的转型,给当代苏商提出了在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使命,引领民营经济在为江苏人民提供众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在扩大物质生产中产生社会价值。苏商伦理影响了苏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生产关系的存在方式,从而影响生产力内部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及其作用程度。第三,在规范精神文化中体现社会价值。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使得中国的政治统治借助于庞大繁复的人伦之"礼"而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形成了政治支配一切、政治影响无所不在的伦理特色。第四,在有序政治参与中体现社会价值。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历代苏商纷纷立身而起出谋划策、参与运筹,以集体的重要作为对政治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推动苏商由传统商业阶层向现代民族资产阶级的转化。作为脱胎于传统商业伦理的苏商伦理,具有许多积极的因素,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成分,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符合,需要我们结合江苏实际,运用科学理性的精神,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正做到这一点,现代苏商的复兴与重振也就指日可待。

詹国林[6](2011)在《探索有效方法 做好基层工作》文中研究指明作者于1975年在蕲春县参加信用社工作,1976年至1979年在人民银行蕲春县支行工作。1980年,人、农两行分家到农行工作。从1984年至今连续27年,先后在蕲春、浠水两个县,黄冈、十堰、随州、咸宁、荆州五个地市工作过,担任县支行副职二年,行长十年,担任二级分行行长助理和副行长四年,行长十一年。本文从六个方面谈到其坚定正确方向,坚持有效方法,尽职尽责地当好基层农行带路人的心得体会。

施磊[7](2011)在《税收征管成本及其控制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税收征管成本是税制运行的必然产物,伴随着税收征管工作的始终。税收征管成本控制问题不仅关系到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还关系到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因此税收征管成本控制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征收和管理作为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过程,发挥着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纳税人意识的提高,我国的税收收入每年都以超过当年GDP增长一倍左右的速度增加。在税收收入迅猛增加的同时,税收征管成本也在持续攀升,如何在这种形势下控制好税收征管成本,做到成本与收益统筹兼顾、和谐统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即:在深刻理解成本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成本和政府的行政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理顺了纳税人纳税成本与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成本的关系。然后引出了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成本控制,从成本控制理论入手,介绍了成本控制的内涵、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和重要性等基本概念,分析了政府行政成本控制的目的及企业成本控制的异同,说明了在税收征管成本控制过程中可以借鉴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和经验。在获得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后,水到渠成地引出了税收征管成本的概念,描述了我国税收征管成本及其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征管成本控制的步骤、核算项目、核算方法以及实际税收征管成本与标准税收征管成本的差异分析与评价,并以XX市国家税务局的部分税收征管成本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各种分析方法,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并就此提出了控制税收征管成本的总体思路和实现途径,最终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税收征管成本控制的理论体系和实操系统。

冯星,冯飞[8](2010)在《浅析中型水电站建设进度、投资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泗南江水电站2003年10月9日电站主体工程开工,2008年4月27日、2008年6月2日、2008年6月10日三台6.7×3 MW机组分别投入商业运行,比董事会批准的时间2008年6月底的目标提前投产发电。总结电站建设期坚持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四位一体加强合同管理,规范投资控制,客观、务实地处理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稳步推进电站工程建设。

冯伟,杨晓帆[9](2010)在《“平衡理念”引领开发思路创新》文中指出1.5万亿!这是一场资金与资本运作的“大考”。滨海新区就是考场。资金从哪里来?它的集束效应将呈现给中国、给世界怎样一个区域开发建设的范式? “十大战役”指挥部相继成立,滨海建投、泰达控股、天保控股、海泰控股等新区几大国有企业集团开赴前线。他们赶赴的岂止?

马祥华[10](2007)在《中国基层政府成本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基层政府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执行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建设、管理者,是与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最密切的政府机构,它的工作作风与行政效率也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因此,加强对基层政府成本的研究和控制,将对促进政府改革、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保障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人民利益的有效维护有着有力的促进作用。 本人根据自身的工作体会,结合国内学者关于政府成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外、国内和基层政府成本现状的比较,并以国内四个县级政府成本为样本,对中国基层政府的成本现状进行了比较客观地分析,得出了基层政府成本过高的结论。我国基层政府成本呈现如下特点:从纵向上看,政府成本上升过快;从横向上看,政府成本处于较高的水平;从供给情况看,政府成本存在分布不合理现象。造成基层政府成本过高的原因是基层政府机构体制不尽合理、管理水平低下、预算管理不力等几个方面。据此,本文结合今年“两会”期间部分代表的提案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

二、政府运行必须学会算“效益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政府运行必须学会算“效益账”(论文提纲范文)

(1)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创新发展的思路与策略——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苏省地级市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现状
    1.1 基本概况
    1.2 存在的问题
2 形势与发展机遇
3 创新发展的目标定位
    3.1 目标任务
    3.2 职能定位
        3.2.1 加强创新引导, 充当经济发展的引擎推手
        3.2.2 加强服务连接, 提升助农增收的看家本领
        3.2.3 加强拓展延伸, 贴近现代农业的发展脉搏
    3.3 重点难点分析
        3.3.1 克服长期目标与应急目标之间的矛盾
        3.3.2 协调特色优势学科与新兴探索学科平衡
        3.3.3 解决创新单元分兵作战与联动发展的问题
4 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4.1 聚焦学科方向, 明确转型重点任务
    4.2 突出应用研究, 促进重大成果产出
    4.3 加强院地合作, 拓宽生存发展空间
    4.4 挖掘农业内涵, 追求产业全程价值
    4.5 推进服务融合, 做实强农惠民工程
    4.6 优化平台设置, 提高科技保障能力
5 完善创新发展的保障体系
    5.1 提升机构整体效能
    5.2 稳定经费保障渠道
    5.3 加强知识更新储备
    5.4 建设人才发展高地
    5.5 完善激励保障措施

(2)中国少数民族城镇化问题研究 ——基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简短的评论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基本概念辨析
        一、合作与分工:重读亚当·斯密和马克思
        二、合作与竞争:兼论黄少安“合作经济学”的不足
        三、合作经济与合作社经济:基于合作社发展史的考察
    第二节 合作能否产生
        一、走出囚徒困境:博弈论的观点
        二、避免公地悲剧:奥斯特罗姆的观点
        三、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四、正解阿罗的不可能定理:森的观点
    第三节 合作秩序的影响因子
        一、合作意愿和动力
        二、合作能力与模式
        三、合作制度与保障
第三章 城镇化的本质是合作秩序扩展
    第一节 关于城镇化本质的几种理论
        一、两种流行理论的批判
        二、其他理论及综合性理论
        三、合作秩序扩展论的提出
    第二节 作为人类合作秩序扩展的城镇化过程
        一、初始状态的假设性描述
        二、合作秩序扩展的描述
    第三节 合作秩序扩展的案例分析
        一、基布兹发展概述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小结
    第四节 合作秩序扩展论的优点
        一、理论优点和实践优点的初步分析
        二、对“城非城”“城中村”现象的不同观点和主张
        三、对剖析少数民族城镇化问题的特殊意义
第四章 我国少数民族城镇化的现实性问题
    第一节 城镇化水平差距问题
        一、问题的表现
        二、基于合作秩序扩展论的分析
        三、政策建议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融入难问题
        一、问题的表现
        二、基于合作秩序扩展论的分析和建议
    第三节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难问题
        一、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有关基本情况
        二、基于合作秩序扩展论的分析
        三、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
    第四节 民族歧视问题
        一、民族歧视现象:国内外视角
        二、民族歧视的影响:基于合作秩序扩展论
        三、关于管控民族歧视的建议
    第五节“三股势力”渗透破坏问题
        一、全球视阈下的问题考察
        二、对合作秩序扩展的影响
        三、关于消除影响的建议
第五章 我国少数民族城镇化的导向性问题
    第一节 城镇化还是反城镇化:合作意愿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
        二、反城镇化的观点主张
        三、基于合作秩序扩展论的批判
    第二节 小城镇还是大城市:合作能力的问题
        一、小城镇与大城市之辩
        二、基于合作秩序扩展论的判断
        三、多路径推进少数民族城镇化的建议
    第三节 靠政府还是靠市场、靠社会:合作制度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基于合作秩序扩展论的分析
        三、全面保障少数民族城镇化的建议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展望
        一、不足之处
        二、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4)坚持“五抓”推动落实(论文提纲范文)

用实劲真抓落实
用狠劲敢抓落实
用巧劲善抓落实
用拼劲抢抓落实
用韧劲常抓落实

(5)苏商伦理及其社会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苏商伦理研究综述
    三、苏商伦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
第二章 传统苏商伦理溯源
    第一节 传统苏商伦理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重本抑末与明初苏商的社会地位
        二、富庶充裕的江南自然资源
        三、明末清初苏商影响力与社会地位的提高
    第二节 传统苏商伦理的主要特征
        一、重义轻利、本末兼顾的儒家伦理特点
        二、柔和包容、低调隐忍的水乡文化特征
        三、绅商相通、崇尚实干的吴韵汉风特色
        四、自给自足、发家致富的坐商经营作风
第三章 近代苏商伦理的变革
    第一节 近代苏商伦理转变的历史背景
        一、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二、农民革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三、改良主义:自上而下的洋务运动
    第二节 近代思想变革对苏商伦理的影响
        一、"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情感
        三、"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思潮
    第三节 近代苏商伦理转变的主要特征
        一、从"自给自足"向"通商竞争"转变
        二、从"重义轻利"向"义利并重"转变
        三、从"隐忍低调"向"内展外拓"转变
第四章 现代苏商伦理的转型
    第一节 关于现代苏商伦理转型的问卷调查
        一、增强"50后"老年苏商的道德责任
        二、健全"60后"中年苏商的道德人格
        三、强化"70后"青年苏商的道德实践
    第二节 现代苏商伦理与国内着名商帮伦理的比较和分析
        一、与浙商伦理特征的比较
        二、与鲁商伦理特征的比较
        三、与粤商伦理特征的比较
        四、与闽商伦理特征的比较
    第三节 现代苏商伦理转型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价值导向,兼顾效率公平的原则
        二、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劳资关系的原则
        三、统筹生态资源,实现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健全现代制度,创建和谐企业的原则
    第四节 现代苏商伦理转型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苏商需要更强的科学理性精神
        二、现代苏商需要更强的创新创优精神
        三、现代苏商需要更强的诚信守法精神
        四、现代苏商需要更强的人文关怀精神
        五、现代苏商需要更强的团结合作精神
第五章 苏商伦理的社会价值
    第一节 古代江苏社会的长期稳定与传统苏商伦理的整合功能
        一、传统苏商伦理在经济上的补充功能
        二、传统苏商伦理在政治上的推动功能
        三、传统苏商伦理在文化上的整合功能
    第二节 江苏近代化进程与近代苏商伦理的调节功能
        一、近代苏商伦理与实业生产
        二、近代苏商伦理与维护市场秩序
        三、近代苏商伦理与社会建设
        四、近代苏商伦理与政治参与
    第三节 江苏率先实现现代化与现代苏商伦理的推动功能
        一、苏商伦理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二、苏商伦理在江苏政治建设中的参与作用
        三、苏商伦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四、苏商伦理在文化江苏建设中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在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探索有效方法 做好基层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坚持思想为先立足文化育人
坚持政策为纲立足机制活人
坚持稳健为上立足制度管人
坚持学习为本立足素质强人
坚持勤廉为荣立足正气养人
坚持和谐为贵立足环境宜人

(7)税收征管成本及其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 创新与不足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成本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2.1.1 国外成本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2.1.2 国内成本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2.2 国内外税收成本理论的演进
        2.2.1 国外税收成本理论的演进
        2.2.2 国内税收成本理论的演进
    2.3 我国税收征管成本问题研究综述
3 成本及成本控制理论概述
    3.1 成本
        3.1.1 成本的定义
        3.1.2 成本的分类
        3.1.3 企业成本与政府行政成本的比较分析
        3.1.3.1 企业成本
        3.1.3.2 政府行政成本
        3.1.3.3 政府行政成本与企业成本的比较分析
        3.1.4 纳税人纳税成本与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成本的关系
    3.2 成本控制理论
        3.2.1 成本控制的内涵、目标和内容
        3.2.1.1 成本控制的内涵
        3.2.1.2 成本控制的目标
        3.2.1.3 成本控制的内容
        3.2.2 成本控制的原则、方法和重要性
        3.2.2.1 成本控制的原则
        3.2.2.2 成本控制的方法
        3.2.2.3 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3.2.3 政府的行政成本控制策略及措施
        3.2.4 运用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和经验分析和研究税收征管成本管理
4 税收征管成本与税收征管成本控制
    4.1 税收征管成本概述
        4.1.1 税收征管成本的概念
        4.1.2 税收征管成本的分类
        4.1.3 影响税收征管成本的因素
    4.2 我国税收征管成本及其控制的现状
        4.2.1 我国税收征管成本的现状
        4.2.2 我国税收征管成本控制的现状
    4.3 税收征管成本控制
        4.3.1 税收征管成本控制的意义
        4.3.2 实施税收征管成本的基本步骤
        4.3.3 税收征管标准成本及其制定
        4.3.3.1 人力成本的标准成本
        4.3.3.2 公务成本的标准成本
        4.3.3.3 设施运行成本的标准成本
        4.3.4 税收征管成本的费用要素及成本项目
        4.3.4.1 费用要素
        4.3.4.2 成本项目
        4.3.5 税收征管成本费用要素的核算
        4.3.5.1 工资及社会保障费用的核算
        4.3.5.2 固定资产运行费用的核算
        4.3.5.3 材料物资的核算
        4.3.5.4 其他公务费用的核算
        4.3.6 实际税收征管成本与标准税收征管成本的差异分析与评价
        4.3.6.1 实际税收征管成本与标准税收征管成本的差异分析
        4.3.6.2 实际税收征管成本与标准税收征管成本差异的评价
5 税收成本控制实例研究—以XX市国家税务局为例
6 控制税收征管成本的思路和途径
    6.1 控制税收征管成本的总体思路
        6.1.1 社会进步对税收征管成本控制的要求
        6.1.2 税收征管成本控制应该遵循的原则
    6.2 控制税收征管成本的途径
7 研究结论
8 后记
9 参考文献
10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10)中国基层政府成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政府成本研究现况
        (一) 国外研究现况
        (二) 国内研究现况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四、内容安排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政府成本的学理分析
    一、政府成本的概念界定
        (一) 政府成本的定义
        (二) 政府成本在财政学上的几种分类
        (三) 政府成本定义的其他几个方面界定
        (四) 政府成本的特征
        (五) 基层政府成本的特征
    二、影响基层政府成本的因素
        (一) 基层政府的职能范围对政府成本的影响
        (二) 基层政府的管理体制对政府成本的影响
        (三) 基层政府的人员素质对政府成本的影响
        (四) 法制建设的状况对基层政府成本的影响
    三、降低基层政府成本的目的
        (一) 提高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质量
        (二) 建立一个高效、廉价的基层政府
        (三) 提高基层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四) 对基层政府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
        (五) 优化政府成本结构提高政府效能
第三章 我国基层政府成本的现状
    一、基层政府成本明显偏高
        (一) 我国政府成本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二) 基层政府成本占财政支出比重较高
        (三) 基层政府管理每万人所需成本偏高
    二、基层政府成本增长迅速
        (一) 政府成本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缓慢上升
        (二) 管理每万人需要的政府成本快速上升
    三、基层政府成本配置不当
        (一) 人力资本消耗过多
        (二) 公用经费比例失调
        (三) 政府成本保障不力
第四章 我国基层政府成本过高的原因分析
    一、基层政府机构体制不尽合理
        (一) 政府机构庞大
        (二) 政府职能不清
        (三) 政府产权模糊
    二、基层政府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一) 基层政府成本意识淡薄
        (二) 行政后评价制度不健全
        (三) 绩效考核设计不够科学
        (四) 政府监督制约机制乏力
    三、基层政府预算管理力度欠缺
        (一) 基层政府预算质量低下
        (二) 基层政府预算监督不力
第五章 控制基层政府成本的对策
    一、着力理顺基层政府机构体制
        (一) 实行机构改革
        (二) 转变政府职能
        (三) 明确政府产权
    二、全面提高基层政府管理水平
        (一) 强化政府成本意识
        (二) 完善行政后评价制度
        (三) 科学实施绩效考核
        (四)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五) 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六) 强化勤政廉政建设
    三、切实加强基层政府预算管理
        (一) 着力提高政府预算的质量
        (二) 强化基层政府预算的监督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政府运行必须学会算“效益账”(论文参考文献)

  • [1]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创新发展的思路与策略——以江苏省为例[J]. 葛兆建. 江苏农业科学, 2017(24)
  • [2]中国少数民族城镇化问题研究 ——基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D]. 陈传康.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3]善用“五劲”抓落实[J]. 傅德辉. 秘书工作, 2012(10)
  • [4]坚持“五抓”推动落实[J]. 傅德辉. 政策, 2012(10)
  • [5]苏商伦理及其社会价值研究[D]. 卢雄勇. 南京大学, 2011(07)
  • [6]探索有效方法 做好基层工作[J]. 詹国林.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11(07)
  • [7]税收征管成本及其控制问题研究[D]. 施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04)
  • [8]浅析中型水电站建设进度、投资管理[J]. 冯星,冯飞. 云南水力发电, 2010(06)
  • [9]“平衡理念”引领开发思路创新[N]. 冯伟,杨晓帆. 滨海时报, 2010
  • [10]中国基层政府成本研究[D]. 马祥华. 河海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政府运作要学会计算“效益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