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外胰液引流治疗十二指肠重度损伤2例

支架外胰液引流治疗十二指肠重度损伤2例

一、支架管外引流胰液治疗十二指肠重度损伤2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涛[1](2021)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头肿瘤、壶腹周围肿瘤以及胆管下段肿瘤等疾病首选的手术方式,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也日趋成熟并在越来越多的医学中心开展。胰腺术后出血(PPH)是LPD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LPD术后PPH的发生率为3.0%~16.1%,与其相关的死亡率更是高达11%~47%。根据发生时间可以将PPH分为早期出血和迟发性出血。有文献指出,早期出血可能与手术原因或者是潜在的围手术期凝血障碍有关。对于早期出血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或及时二次手术,多数病人可成功止血。而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对于发生迟发性出血患者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尚无定论,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临床问题。研究目的:分析LP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预防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降低围手术期患者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与死亡率,改善LPD患者的预后。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山东省立医院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完成的LPD351例,收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分成出血组及非出血组。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所有潜在相关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收集出血组患者出血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等资料,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迟发性出血的效果。研究结果:351例行LPD的患者中,男性216(61.5%)例,女性135(38.4%)例;患者年龄最大93岁,最小13岁,平均为59.15±12.10岁;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40(11.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胃排空延迟、胆漏、胰瘘、胃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胰瘘(B/C级)、胆漏(B/C级)、胃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在两组间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组患者中,腹腔动脉出血27例,其中2例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后经积极抢救无效,由于大量失血导致低血容量休克死亡;1例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后行再次手术止血,止血后未出现再次出血,治愈出院;24例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后行介入栓塞止血,20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患者死亡。死亡的4例患者中,有3例由于重度腹腔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有1例由于再次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发生腹腔创面出血患者8例,其中7例患者行保守治疗,1例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治疗后均未出现再次出血,治愈出院。发生单纯消化道出血患者5例,其中3例患者行保守治疗,2例患者行内镜下电凝止血,所有病例治疗后均未出现再次出血,治愈出院。结论:(1)胰瘘(B/C级)、胆漏(B/C级)、胃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是LP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2)患者年龄、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B/C级胃排空延迟及术后高血糖与术后迟发性出血相关,但不是其独立危险因素。(3)针对不同病人的出血时间、部位、程度和原因,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介入栓塞后的病人,应加强对腹腔感染的处理。(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警惕胆漏、胰瘘、胃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给予治疗和干预是预防迟发性出血的关键。

杨媛媛[2](2019)在《3D打印技术应用于胰肠吻合装置的设计制造与动物实验》文中认为目的通过CT扫描的方法收集胰腺数据,结合生产方式、产品材料和临床用途设计一款新型胰肠吻合装置。采用3D打印方式制造,并对该新型装置进行性能检测和大动物体内实验,验证其可使用性和安全性,探讨胰肠吻合装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第一部分:收集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72例以胰头或壶腹周围肿物为诊断入院的病人资料,进行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以门静脉左缘为参照,分别在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描图像上测量胰颈前后径、上下径和胰管直径。手术前使用计算机软件将胰腺和病灶进行三维重建,保存为stl.格式传入3D打印机进行打印,得到胰腺及病灶的立体模型。术中直接测量待吻合胰颈断面的上下径、前后径以及胰管直径,将胰腺和病灶3D打印模型进行术中比对,评估大体观相似性。以术中测量结果为参照标准,计算三维重建的准确性。运用软件进行胰肠吻合装置的构型设计作图,使用聚乳酸(PLA)作为胰肠吻合装置材料,对打印装置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检测、表面微观结构观察、分子结构分析和物质鉴定、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检测以及结晶形态分析。第二部分:选取18例巴马小型猪作为新型胰肠吻合装置的大动物体内实验对象。一期术前行上腹部CT扫描获取影像资料,运用三维重建软件构建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正常模型;人工构建胰管扩张动物模型;采集外周血作为正常指标参照。二期术前再次行胰腺CT扫描,根据胰颈、胰管测量数据3D打印个体化胰肠吻合装置;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例,分别采用胰肠吻合装置和手工缝合行胰肠吻合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吻合术后4周,第三次手术前再次复查CT。开腹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收集胰肠吻合口和外周血标本,对血液炎症指标进行检测,运用HE染色、免疫组化、ELISA、QPCR等方法对吻合口胰腺组织和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IL-10、TNF-α进行检测,对比不同吻合方式对吻合口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差异,评估新型胰肠吻合装置的安全性和优势性。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部分:根据胰肠吻合要求和PLA材料特性,3D打印生物可吸收胰肠吻合装置设计由胰管支架管、断面支撑盘和螺母三部分组成,尺寸依据72例病例统计资料,平均胰管直径为(2.09±1.32)mm,平均胰颈上下径为(21.12±2.33)mm,前后径为(14.96±1.98)mm。个性化吻合装置和胰腺模型成功完成三维重建和3D打印。术中对比待吻合胰颈,上下径符合率为92.6%,前后径符合率为99.36%,大体观高度相似,胰管支架管与主胰管尺寸相匹配;3D打印胰腺及病灶模型与切除标本对比,左右径符合率为98.53%,上下径符合率为98.78%。聚乳酸样品比硅胶具有更大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显微镜下正面观呈网格状规律排列,平面分布均匀,侧面观呈片层排列,排列均匀、致密,无空隙或杂质;聚乳酸3D打印装置和线材的平均熔化温度、分解温度、分解结束温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平均温度为37℃的人体内状态稳定;胰肠吻合装置的红外光谱图与样本库中聚乳酸的特征谱图一致;PLA打印态样品和线材X射线衍射峰位特点一致,经过3D打印后没有对PLA的结构有显着性影响,但非晶态比例较参考文献样品略高。第二部分:一期胰管结扎术后4周再次行胰腺CT扫描,图像显示位于结扎线远端的主胰管扩张至1.5mm以上。术前CT图像测量胰颈上下径平均(15.2±2.2)mm;前后径平均(11.6±1.3)mm;胰管直径平均(2.5±0.5)mm。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对比,胰颈上下径和前后径的符合率平均为93.7±4.4%和93.5±4.6%,胰管直径符合率为92.6±3.4%,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吻合器组)和对照组(手工缝合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132.8±11.6)mi和(147.3±10.1)min,其中装置吻合时间平均为(6.0±1.2)min,手工吻合时间平均为(11.6±2.6)min,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s<0.05)。在术中出血量、麻醉恢复时间、术后开始活动时间和进食时间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实验组1例肠梗阻,1例腹腔感染,无死亡病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对照组2例出现肠梗阻,其中1例死亡,1例出现生化漏,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胰肠吻合术后两组胰肠吻合口均愈合良好,在CT影像、大体观、吻合口局部和全身性炎症反应方面,两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三维重建模型与标本外观一致。结论薄层螺旋CT可提供清晰影像数据用于胰腺三维重建和个体化胰肠吻合装置数据采集。聚乳酸材料作为胰肠吻合装置的原材料,经过3D打印后其自身性能和产品功能上均能满足临床需求。胰颈结扎术是构建大动物胰管扩张模型的优良方法。使用聚乳酸材料制造胰肠吻合装置进行胰肠吻合术安全、可行,可以缩短胰肠吻合过程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刘爽[3](2019)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支撑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的临床对比研究及相关胰瘘风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支撑管内引流与外引流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探讨胰管支撑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采用胰管支撑管引流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关胰瘘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8月-2018年11月诊治的6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病例资料,全部患者在进行切除的过程中,都内置胰管支撑管进行引流。基于引流方式的差异,分为胰管支撑管内引流组(A组)与支撑管外引流组(B组)共2组,胰管支撑管内引流32例(47.8%),胰管支撑管外引流35例(52.2%)。通过患者术前相应指标(如年龄、黄疸程度、白蛋白水平、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糖尿病及心脏病基础疾病等),术中有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情况、疾病病理性质、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后排气时间等),术后有关的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胰瘘、胆瘘、胃肠或肠肠吻合口瘘、腹腔脓肿、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医疗费用等)差异进行比较,探讨胰管支撑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采用支撑管引流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的风险因素。[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男38例,女29例;年龄47~75岁,平均(59.06 ±7.71)岁。在收集的病例中十二指肠乳头状癌21例(34.3%),胰头癌15例(22.4%),胆管下段癌12例(17.9%),壶腹部周围癌16例(28.9%),胰头部炎性假瘤3例(4.5%)。根据胰肠吻合时胰管内放置支撑管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胰管支撑管内引流组(A组)和胰管支撑管外引流组(B组)。A和B组之间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相关指标比较:A组和B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A、B组共30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术后胰瘘即POPF、胆瘘、腹腔脓肿、腹腔或消化道大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总体发生率44.7%,A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43.7%,B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胰痿共发生18例(26.8%),其中A级胰瘘8例(11.9%),B和C级胰瘘10例(14.9%)。A、B组并发症的统计显示,A组术后胰瘘8例(25%),腹腔脓肿1例(3.1%)、切口感染1例3.1%)、胃瘫(3.1%)各1例,经超声下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治愈,肺部感染1例(3.1%),消化道出血1例(3.1%),经输血纠正贫血无效后再次手术,经无胆肠、肠肠吻合口瘘;B组术后发生胰瘘10例(28.6%),其中的1例是拔管后胰瘘,经营养支持、生长抑素、保持腹腔通畅引流后治愈,胆瘘、切口感染各2例(5.7%),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各1例(2.8%),腹腔脓肿的患者经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治愈,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治愈。4.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医疗费用:A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66±2.38)天,B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17±3.08)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住院医疗费用(3.79±0.24)万元,B组住院医疗费用(4.20±0.44)万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支撑管内引流与外引流在手术相关指标上无明显差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胰管支撑管内引流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少于胰管支撑管外引流,住院医疗费用低于胰管支撑管外引流,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2.在影响术后胰瘘的风险因素中,手术时间、体质指数BMI是采用胰管支撑管的PD术总体POPF的风险因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是总体POPF和有临床意义的POPF风险因素。

宋伍侠[4](2019)在《改良捆扎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改良捆扎套入式胰肠吻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术后胰瘘等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探究改良捆扎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VIP病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8例病人资料,术中采用改良捆扎套入式胰肠吻合手术方式。统计病人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病理类型、术后第1、3、5、7天胰肠吻合口周围引流量及引流液淀粉酶浓度、术后出血、术后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情况。术后胰瘘诊断标准参照国际术后胰瘘诊断标准(ISGPF 2005)。结果:病人平均年龄60.8±8.9(30-79)岁,手术时间为306.0±48.1分钟;疾病病理类型:胰头癌28例,壶腹癌24例,胆管癌12例,十二指肠癌9例,十二指肠间质瘤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胆囊癌1例,良性肿瘤4例。观察88例病人术后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23.9%,A级胰瘘发生率14.8%(13/88),B级胰瘘发生率为2.3%(2/88),无C级胰瘘发生。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1%(1/88),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3.4%(3/88),术后出血发生率为2.3%(2/88),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采用改良捆扎套入式胰肠吻合方法,降低了术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确切,手术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季炜程[5](2019)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B级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的患者发生B级胰瘘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实施PD术后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完整病历资料。对可能与生化漏患者发生B级胰瘘有关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因素的相对危险度:OR,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再选择能够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且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具有统计学显着性的术前指标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该指标的预测价值,AUC>0.9提示价值较高,0.7-0.9提示价值中等,0.5-0.7提示价值较低,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具有中等预测价值以上的指标设计不同切割点值,分别计算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找出具有最大预测效能的临界值。结果:280例PD患者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共80例,按照出现生化漏的患者是否发生B级胰瘘,分为两组,其中,生化漏组43例,B级胰瘘组37例。各临床指标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是否合并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胰管直径≤3mm、胆总管直径、术前相关化验指标、胰腺支撑管引流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早期腹腔或消化道是否出血、术后病理、术后第3/4天相关化验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前白蛋白无统计学显着性。术前胰体部平扫CT值及胰肠吻合方式,术后第3/4天丙氨酸转氨酶(ALT)3个指标是生化漏患者发生B级胰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胰体部平扫CT值(95%CI=0.685,0.975)、端侧套入式吻合(95%CI=1.409,56.909),术后第3/4天ALT(95%CI=1.000,1.016)为PD后生化漏患者发生B级胰瘘独立危险因素,且术中胰肠吻合方式选择胰管对黏膜端侧吻合方式的患者不易发生B级胰瘘,术前胰体部平扫CT值越高、术后3/4天ALT越低越不易发生B级胰瘘。术前胰体部平扫CT值的AUC为0.728,CT值界定在39.54Hu时,敏感度为72.97%,特异度为72.09%,,约登指数为0.4507,预测效能最高。结论:PD术后生化漏仍有临床意义,如若处理不当或疾病本身的演变,可发生B级胰瘘,故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通过对术前胰体部平扫CT值进行分析,规范化判断胰腺质地,可以对预测术后B级胰瘘的发生起到作用。另外,术中胰肠吻合方式选择胰管对黏膜吻合能一定程度预防术后生化漏进展为B级胰瘘。围手术期保肝治疗可能对B级胰瘘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但关于肝功对PD术后胰瘘的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陈涛,周明银[6](2018)在《“O”形连续胆肠吻合联合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O"形连续胆肠吻合联合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5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O"形连续胆肠吻合联合PTCD,无围手术期死亡。(1)术前置PTCD管时间为(13.24±3.39)d;入院时血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为(363.67±12.26)μmol/L,PTCD后、PD术前的血总胆红素水平为(155.59±17.63)μmol/L。(2)手术时间为(231.46±18.69)min;术中出血量为(158.30±31.33)m L;肝总管断端直径为(1.3±0.2)cm;"O"形连续胆肠吻合时间为(7.31±1.52)min。(3)术后留置PTCD管时间为(8.13±1.49)d,住院时间为(27.31±5.49)d。术后发生胆汁漏1例,胰瘘5例(生化漏3例,B级胰瘘2例),腹腔感染2例,肺炎3例,切口感染2例,无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胆道感染及腹腔内出血发生。本组无开腹再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4)术后所有患者均获访180 d,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无胆汁漏、胆肠吻合口狭窄、胆道感染、胰瘘、胃肠瘘及腹腔感染发生。发生胃排空障碍1例,碱性反流性胃炎2例,予以门诊治疗后治愈。结论术前PTCD可改善患者PD术前的肝功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O"形连续胆肠吻合操作简单、安全、可行,有预防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功能。对于血TBIL>170μmol/L的重度黄疸患者,"O"形连续胆肠吻合联合PTCD是PD术中可供选择的一种术式。

金佳斌[7](2016)在《胰腺的形态组织学定量及其与胰瘘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胰腺的形态组织学特点,通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对其进行量化,并分析其与胰瘘的相关性。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入组100例胰腺手术患者,术前经磁共振检查测量非肿瘤区域T1,T2,ADC值,胰腺宽度、厚度,胰管直径,计算断面面积,经多点Dixon水脂分离脂肪定量序列定量胰腺脂肪,胰腺切除标本行非肿瘤区域病理组织学检测脂肪面积、含量和外分泌腺体含量并对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级,分析临床、影像及病理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及Spearman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总结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胰瘘率73%,临床胰瘘率20%。胰腺镜下脂肪含量(2.62±5.05)%与磁共振脂肪定量(3.71±5.71)%呈高度正相关(r=0.896,P<0.01);胰腺外分泌腺体含量与炎症及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r=-0.388,P<0.01);胰腺计算机断层扫描矢状面重建后测得胰腺截面积与磁共振计算所得面积呈正相关(r=0.540,P<0.01);形态组织学测值与胰瘘单因素分析提示:镜下外分泌腺体占比超过97.91%,脂肪含量及个数超过1%,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为I级,CT上主胰管不显影,MR检查测得主胰管直径小于3mm,MR及CT测得胰腺截面积超过3cm2,T1值小于600ms,T2值小于54ms均是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与临床胰瘘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血淀粉酶小于65U/L,手术方式为非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学检查测得的外分泌腺体含量≥97.91%,磁共振检查测得的主胰管直径小于3mm及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得的胰腺断面面积≥3.00cm2与临床胰瘘的发生显着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式为胰腺中段切除或局部剜除及病理学检查测得的外分泌腺体含量≥97.91%为临床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临床胰瘘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703-0.901)。结论MR检查可以定量胰腺的形态组织学特点,利用多点梯度回波Dixon水脂分离方法可以测量胰腺脂肪含量,与镜下脂肪含量高度接近;脂肪含量结合炎症及纤维化分级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胰腺质地。胰腺腺体分泌旺盛,脂肪含量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轻,胰管细,胰腺断面大是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A级胰瘘似乎更受胰腺形态组织学特点的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临床胰瘘的发生率低于其它术式,胰腺外分泌腺体的活跃度对临床胰瘘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刘军桂,刘翔,段伟宏,陈军周,刘全达[8](2015)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手术治疗七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外科处理的7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2005年国际胰瘘研究小组提出的术后胰瘘诊断标准和临床分级系统,7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病例均为C级,发生时间为术后69 d,腹腔引流量1002 000 ml/d,引流液淀粉酶2 0009 000 IU/L,发热7例,腹胀6例,腹腔或消化道出血6例。所有术后胰瘘病例均经再次手术证实为胰肠吻合口瘘,6例行拆除原胰肠吻合,关闭空肠残端,胰管内支架管置入经空肠外引流;1例切除残留胰腺,术后均给予持续腹腔冲洗负压引流。6例治愈出院,1例术后再次腹腔出血死亡。结论国际胰瘘研究小组的术后胰瘘临床分级系统对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胰管内支架管外引流和持续腹腔冲洗负压引流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

姜脉涛,宋增福,姜洪池,孙备,白雪巍[9](2015)在《胰腺术后出血预防及诊治研究(附518例胰腺手术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针对胰腺术后出血(postpancreatectomy hemorrhage,PPH)术中及术后采取特定的预防及治疗措施的效果,并探讨PPH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2013年收治的518例胰腺手术病人资料,分为前期组(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267例)和近期组(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51例)。主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为:(1)胰管支架管外引流;(2)黎式引流管的应用及摆放;(3)关注前哨出血;(4)术后强化冲洗。结果 518例胰腺手术的PPH发生率为8.1%;早期出血在病因、出血部位、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和预后上与晚期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期组比较,近期组PPH在发生率(5.6%vs.10.5%,P=0.041)、C级出血病例比例(7.1%vs.46.4%,P=0.028)、治疗方式及预后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近期组胰瘘发生率低于前期组(17.9%vs.25.5%,P=0.038);近期组前哨出血发生率为9.2%,其中14例合并胰瘘,11例前哨出血病人最终发生PPH。结论早期PPH出血原因多为技术层面,应及时手术治疗,预后好;晚期出血病因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需多学科联合治疗。关注前哨出血,针对PPH采取积极地预防及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率及危害。

周峻,姜斌,陈芳林,王浩,周建峰,杜宝峰,刘大林,易军,邹晓平,姚玉玲[10](2014)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儿童胰腺疾病中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12例儿童胰腺疾病患者中的疗效,以探讨ERCP在儿童胰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至2013年共对12例患儿进行ERCP治疗,年龄10个月13.3岁。患儿经B超、腹部CT及MRCP获得初步诊断,先行诊断性ERCP,确定诊断后据具体情况决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胰管括约肌切开、气囊扩张、内镜逆行胆管引流术、胰管支架引流术、内镜鼻胰管引流术。监测术后3、12、24 h血常规和血淀粉酶,观察有无不适症状及腹部体征,判断有无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长期随访患儿的进食排便情况、体质量、腹痛复发频率及程度,影像学检查了解胰腺、胰管情况。结果 12例患儿诊断性ERCP均成功,共诊断出胆源性胰腺炎3例、胰腺分裂症2例、胰腺外伤2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慢性胰腺炎2例、胰管结石1例,并分别进行了个体化治疗。术后无一例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穿孔、重症胆道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无一例出现ERCP后胰腺炎。2例患儿出现高胰淀粉酶血症,经过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经过1458个月随访,全部患儿症状缓解,治疗后体质量增长,定期复查肝功能及淀粉酶均位于正常范围,饮食及排便无异常者,身体发育及智力发育正常。结论对于一些儿童良性的胰腺疾病,治疗性ERCP是一种微创、可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原发病为胆管扩张症患儿的彻底治疗仍需要外科手术。

二、支架管外引流胰液治疗十二指肠重度损伤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架管外引流胰液治疗十二指肠重度损伤2例(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3 术前准备
    2.4 手术过程
    2.5 观察指标
    2.6 并发症诊断标准
    2.7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围手术期基本资料描述
    3.2 迟发性出血患者出血相关临床资料描述
    3.3 迟发性出血患者治疗资料描述
    3.4 迟发性出血单因素分析
    3.5 迟发性出血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4.2 迟发性出血的治疗
    4.3 迟发性出血的预防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3D打印技术应用于胰肠吻合装置的设计制造与动物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3D打印技术应用于胰肠吻合装置的设计制造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3D打印胰肠吻合装置的动物实验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支撑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的临床对比研究及相关胰瘘风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改良捆扎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方式
    2.3 观察指标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B级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和病理资料
    2.3 相关诊断标准
        2.3.1 生化漏及B级胰瘘诊断标准
        2.3.2 术前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
        2.3.3 术前急性胆管炎诊断标准
        2.3.4 术后出血诊断标准
    2.4 术前CT值的测量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术后转归
    3.2 PD术后生化漏的患者发生B级胰瘘的单因素分析
    3.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4 两组研究对象术前CT值分布图对比
    3.5 术前CT值对PD术后生化漏的患者发生B级胰瘘的预测价值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胰腺的形态组织学定量及其与胰瘘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
1.绪论
    1.1 胰腺的形态
    1.2 胰腺质地(Pancreatic texture)
    1.3 胰腺质地和胰瘘的关系
    1.4 胰腺质地的定量测定
        1.4.1 组织学分析(Histologic Analysis)
        1.4.2 影像学定量
2.背景
3.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影像检查
    3.3 手术方式
    3.4 病理组织学检查
    3.5 统计方法
4.结果
    4.1 临床资料
    4.2 相关性分析
    4.3 胰腺形态组织学量化值与胰瘘的关系
    4.4 CRPF危险因素分析
    4.5 胰腺肿瘤局切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
    4.6 其它数据分析
5.讨论
    5.1 胰瘘的影响因素
    5.2 胰腺的形态组织学及其与胰瘘的关系
    5.3 MR检查对胰瘘的预测
    5.4 EN术后胰瘘是否与胰腺的形态组织学相关
    5.5 本研究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生调查问卷

(8)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手术治疗七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9)胰腺术后出血预防及诊治研究(附518例胰腺手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近期针对PPH的预防
        1.3.1 胰管支架管外引流
        1.3.2 黎式引流管的应用及摆放
        1.3.3 关注前哨出血
        1.3.4术后及时冲洗
    1.4 PPH的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PPH病人的临床特点
    2.2 早期出血与晚期出血的比较
    2.3 前期组与近期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2.4 前哨出血与胰瘘及PPH的关系
3 讨论
    3.1 PPH的一般规律
    3.2 有计划性的预防及治疗PPH
    3.3 前哨出血
    3.4 PPH治疗方式的选择
    3.5 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支架管外引流胰液治疗十二指肠重度损伤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D]. 王涛. 山东大学, 2021(12)
  • [2]3D打印技术应用于胰肠吻合装置的设计制造与动物实验[D]. 杨媛媛.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支撑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的临床对比研究及相关胰瘘风险因素分析[D]. 刘爽.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4]改良捆扎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研究[D]. 宋伍侠.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B级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D]. 季炜程.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
  • [6]“O”形连续胆肠吻合联合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J]. 陈涛,周明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8(08)
  • [7]胰腺的形态组织学定量及其与胰瘘的关系[D]. 金佳斌.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5)
  • [8]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手术治疗七例分析[J]. 刘军桂,刘翔,段伟宏,陈军周,刘全达.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5(06)
  • [9]胰腺术后出血预防及诊治研究(附518例胰腺手术分析)[J]. 姜脉涛,宋增福,姜洪池,孙备,白雪巍.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03)
  • [10]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儿童胰腺疾病中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J]. 周峻,姜斌,陈芳林,王浩,周建峰,杜宝峰,刘大林,易军,邹晓平,姚玉玲.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4(10)

标签:;  ;  ;  ;  ;  

支架外胰液引流治疗十二指肠重度损伤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