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血症大鼠PAI-1活性的变化

高胆固醇血症大鼠PAI-1活性的变化

一、高胆固醇血症大鼠PAI-1活性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武欢[1](2021)在《基于SCAP/SREBP-2通路介导的胆固醇代谢及炎症反应探讨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通常由营养过剩引起,其特征为脂质代谢紊乱。长期高脂血症,周围组织中异常的脂质蓄积,会导致肝脂肪变性、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等病理改变。因而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至关重要。SREBP-2是脂代谢中胆固醇代谢的关键调控因子,受SCAP激活后,进入核内调控靶基因HMGCR、PCSK9的表达。此外,SCAP/SREBP2能够促进炎症反应。SCAP/SREBP2可促进NLRP3炎性体激活,NLRP3激活后将炎症因子IL-1β和IL-18前体切割成成熟形式,从而诱导炎症反应。本实验以高脂血症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SCAP、SREBP-2表达水平及其下游胆固醇代谢靶基因HMGCR、PCSK9和炎症反应相关靶基因NLRP3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1β、IL-18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通过SCAP/SREBP-2信号通路调节胆固醇代谢和炎症反应,进而改善高脂诱导的肝脂肪变性及动脉炎性损伤的机制,为临床应用电针治疗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2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50)g,鼠龄:8周。所有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挑选10只分到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剩余62只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28天以建立高脂血症模型。最终57只大鼠造模成功,随机编号后随机挑选50只随机分配到为高脂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组、电针加过表达组、干扰组,每组10只。分组结束后,所有大鼠维持原有饲养方法不变。电针组及电针加过表达组大鼠,给予电针刺激,取双侧丰隆穴及阴陵泉穴,每次电针治疗时选取同侧丰隆穴及阴陵泉穴连接一组电针,左右侧交替进行刺激,选取等幅疏密波,电流强度为2m A,疏密波(疏波:2Hz,密波:100Hz),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8天。假电针组治疗时仍选取同侧丰隆及阴陵泉穴,只将针固定于穴位皮下而不刺入穴位,再连接电针线,但不通电刺激。同时电针加过表达组大鼠在电针治疗的同时给予尾静脉注射过表达SCAP的慢病毒,干扰组大鼠单纯给予干扰SCAP表达的慢病毒。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2、3、4周,采用电子秤测量并记录各组大鼠体重。于干预第4周末,所有大鼠禁食不禁水12h,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中TC、TG、HDL-C及LDL-C水平、肝脏AST、AL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包括全血高、中、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大鼠处死后迅速取全肝组织及主动脉弓组织进行指标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肝脏中TC水平;采用光镜下观察肝脏及主动脉弓形态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肝脏SCAP、SREBP-2及HMGCR、PCSK9的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肝脏SCAP、SREBP-2及HMGCR、PCSK9的mRNA表达水平;运用免疫荧光法定位肝脏SCAP蛋白表达部位并计算平均免疫荧光强度。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肝脏及主动脉弓NLRP3蛋白表达水平及定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及主动脉弓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血脂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影响。(1)各组大鼠体重结果:高脂饮食导致模型组大鼠在测量各个时期体重均高于空白组(P<0.01);在干预前,高脂血症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电针加过表达组及干扰组大鼠体重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2周后,电针组及干扰组大鼠体重与模型组开始出现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3周后电针加过表达组大鼠体重与模型组之间开始出现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4周后,假电针组大鼠体重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在干预4周后,电针加过表达组大鼠开始体重高于电针组(P<0.05);整个干预过程中,干扰组大鼠体重与电针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各组大鼠血脂结果:高脂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显着升高(P<0.01);经过电针干预后,电针组血清TC、LDL-C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假电针组血清TC水平与模型组相比下降(P<0.05);电针加过表达组血清TC、LDL-C水平高于电针组(P<0.01),低于模型组(P<0.01);干扰组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与电针组(P<0.01,P<0.05)。除干扰组血清TG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外(P<0.01),各组之间血清TG及HDL-C水平无显着性差异。(3)各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高脂模型组大鼠高、中、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假电针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高、中、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着降低(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高、中、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200 s-1、30s-1、5s-1的全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电针组上升(P<0.05,P<0.01);干扰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在30s-1切变率下显着低于电针组(P<0.01)。2.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TC水平、肝酶水平及肝脏和主动脉弓形态学的影响。(1)各组大鼠肝脏TC水平高效液相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TC水平显着升高(P<0.01);假电针组肝脏TC水平较模型组无明显统计学变化(P>0.05);电针组大鼠肝脏TC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肝脏T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但高于电针组(P<0.05);干扰组大鼠肝脏TC水平低于模型组与电针组(P<0.01)。(2)各组大鼠肝酶水平结果:高脂饮食能够显着升高大鼠血清AST、ALT水平(P<0.01);电针干预后,大鼠血清肝酶水平显着降低(P<0.01);假电针组干预能够降低血清ALT水平(P<0.05),AST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电针加过表达组血清AST、AL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P<0.01),但高于电针组(P<0.01,P<0.05);干扰组血清AST、ALT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血清AST水平低于电针组(P<0.05)。(3)各组大鼠肝脏形态学:HE染色显示,空白组肝索清晰,细胞紧密相连,胞质均匀丰富,无空泡和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在模型大鼠肝组织切片中发现了弥漫性脂肪变性,脂滴空泡将细胞核挤向一侧,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假电针组脂滴空泡及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稍有减少。电针+SCAP过表达组肝组织脂肪变性减轻,与模型组相比脂滴空泡较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电针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较电针+SCAP过表达组进一步减轻。SCAP干扰组脂肪变性程度较轻,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4)各组大鼠主动脉弓形态学:主动脉组织HE染色显示,空白组大鼠的主动脉腔光滑完整,厚度均匀,内皮下未见脂质及炎性细胞浸润。在模型大鼠中,发现主动脉管壁增厚,细胞排列轻度不规则,可见明显炎细胞浸润。假电针组大鼠主动脉弓与模型组结构相似,炎细胞浸润稍有减少。电针组主动脉弓结构与模型组相似,但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电针+过表达组大鼠主动脉弓炎细胞浸润程度介于模型组与电针组之间。干扰组大鼠主动脉弓炎细胞浸润程度与电针组相似。3.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CAP/SREBP-2及下游胆固醇代谢相关靶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1)各组大鼠肝脏SCAP、SREBP-2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SCAP、SREBP-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1);假电针组SCAP、SREBP-2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电针组肝脏SCAP、SREBP-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SCAP、SREBP-2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但高于电针组(P<0.01);干扰组SCAP、SREBP-2蛋白水平较电针组明显降低(P<0.01)。(2)各组大鼠肝脏HMGCR、PCSK9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HMGCR、PCSK9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假电针组HMGCR、PCSK9蛋白表达有所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HMGCR、PCSK9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HMGCR、PCSK9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高于电针组(P<0.05);干扰组HMGCR、PCSK9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与电针组显着降低(P<0.01,P<0.05)。(3)各组大鼠肝脏SCAP免疫荧光结果:SCAP蛋白在肝细胞中总体呈高表达状态,定位于胞质中。对肝细胞SCAP免疫荧光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各组之间表达趋势与WB检测结果一致。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SCAP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假电针组肝脏SCAP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经过电针干预后大鼠SCAP蛋白相对含量明显下降(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肝脏SCAP蛋白相对含量明显下降(P<0.05);干扰组肝脏SCAP蛋白相对含量明显下降(P<0.01)。4.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CAP/SREBP-2及下游胆固醇代谢相关靶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1)各组肝脏SCAP、SREBP-2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高脂血症模型组大鼠肝脏SCAP、SREBP-2相对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假电针组大鼠肝脏SCAP、SREBP-2相对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组肝脏SCAP、SREBP-2相对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电针加过表达干预后,大鼠肝脏SCAP、SREBP-2相对mRNA含量降低(P<0.05),其中SCAP相对mRNA表达水平高于电针组(P<0.01);干扰组SCAP、SREBP-2 mRNA相对含量与电针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2)各组肝脏HMGCR、PCSK9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高脂血症模型组大鼠肝脏HMGCR、PCSK9相对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假电针组HMGCR、PCSK9相对mRNA表达水平相较于HLP组没有明显变化(P>0.05);电针组HMGCR、PCSK9相对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大鼠的肝脏HMGCR、PCSK9相对mRNA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高于电针组(P<0.05);干扰组HMGCR、PCSK9相对mRNA含量明显下降(P<0.01),其中HMGCR相对mRNA含量较电针组明显下降(P<0.05)。5.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及主动脉弓组织NLRP3及IL-1β、IL-18蛋白表达的影响。(1)各组大鼠肝脏及主动脉组织NLRP3免疫组化结果:经过高脂饮食诱导,模型组大鼠NLRP3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假电针组肝脏NLRP3水平与HLP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组NLRP3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肝脏NLRP3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电针组(P<0.01);干扰组肝脏NLRP3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2)各组大鼠肝脏及主动脉弓组织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及主动脉弓组织相对IL-1β以及IL-18含量明显上升(P<0.01);假电针组肝脏IL-1β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电针组IL-1β、IL-18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肝脏IL-18及主动脉弓IL-1β、IL-18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电针加过表达组肝脏及主动脉弓组织IL-1β、IL-18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电针组(P<0.05,P<0.01);干扰组肝脏及主动脉弓组织IL-1β、IL-18水平低于模型组及电针组(P<0.01)。结论1.电针能够抑制高脂血症大鼠体重增长,降低血清TC、LDL-C水平,同时抑制肝脏TC合成,改善高脂导致的血液高粘、高滞状态,抑制肝脏脂肪变性及动脉炎性损伤。2.电针能够通过抑制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CAP/SREBP-2表达,下调下游靶基因HMGCR、PCSK9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最终达到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内吞清除的作用。3.电针能够通过抑制SCAP/SREBP-2表达,从而抑制NLRP3及下游IL-1β、IL-18表达,改善高脂状态下肝脏及主动脉弓的炎症级联反应。4.综上所述,电针能够通过抑制高脂血症大鼠SCAP/SREBP-2通路,下调胆固醇合成代谢相关靶基因HMGCR、PCSK9及炎症反应相关靶基因NLRP3、IL-1β、IL-18的表达,从而达到改善高脂引起的肝脂肪变性及动脉炎性损伤的作用。

凌爽,冯月男,刘思莹,毕悦,卞敬琦,肖洪彬,牛雯颖[2](2021)在《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分组喂养至少6周以复制高脂血症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0.004 g/kg)和补阳还五汤低、高剂量组(3.5、14.0g/kg,以生药量计),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各药物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0.01 mL/g,每日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30 min后,检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作用相关指标[黏附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连接蛋白(FN)]、血小板释放作用相关指标[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小板纤溶系统相关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和凝血4项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变率)、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以及vWF、FN、β-TG、PAI-1、PLT、MPV、PCT、PLCR、FIB含量或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t-PA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全血黏度(除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高切变率全血黏度外)、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以及v WF、FN、β-TG、PAI-1、PLT、PDW(除补阳还五汤低、高剂量组外)、MPV、PCT、PLCR(除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外)、FIB含量或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t-PA含量(除阳性对照组外)均显着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液黏度和FN含量、改善血小板黏附性、增强纤溶活性、改善血小板聚集状态、抑制凝血及血小板释放亢进等途径,来发挥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病理状态的改善作用。

刘海燕[3](2020)在《氯氮平对SD大鼠血浆NO、vWF、tPA和PAI-1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抗精神病药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线治疗。有报道,这些药物,尤其氯氮平,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加精神疾病患者患静脉血栓风险。据推测,氯氮平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增加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本课题研究目的是检测长期氯氮平给药对大鼠血管内皮相关凝血功能的影响。在复习相关文献时,我们注意到多生物标记策略是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可靠、特异而简便的一种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涉及血管舒张(如NO)、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如v WF)、纤溶(如t PA和PAI-1)这三个方面的内皮生物标志物,并计算PAI-1/t PA的比值,期望帮助了解长期氯氮平给药对血管内皮相关凝血功能的影响,同时筛选出几个敏感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状态的分子标志物,以作为临床监测抗精神病药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客观指标,为评价抗精神病药的生物安全性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7周龄SD雄性大鼠44只,体重250-280 g,随机分为四组(10-12只/组):(1)对照组;(2)低剂量氯氮平组;(3)中剂量氯氮平组;(4)高剂量氯氮平组。其中,氯氮平溶解于冰醋酸后用1 M氢氧化钠调节p H至5.0,低剂量氯氮平组采用4mg·kg-1的日剂量腹腔注射给药;中剂量氯氮平组采用8 mg·kg-1的日剂量腹腔注射给药;高剂量氯氮平组采用16 mg·kg-1的日剂量腹腔注射给药,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28天。末次给药2小时后深麻醉下心内取血,以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的NO、v WF、t PA和PAI-1含量,计算PAI-1/t PA比值,并处死动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氯氮平药物组大鼠血浆的v WF、t PA和PAI-1水平均明显降低,而且该三个指标与氯氮平的剂量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rs值分别为-0.552,-0.727和-0.607,p值均小于0.05)。氯氮平组的血浆PAI-1/t PA比值与氯氮平药物剂量呈显着正相关(rs=0.569,p<0.01)。与对照组相比,氯氮平组的血浆NO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尽管差异不显着。结论1.长期氯氮平治疗能降低大鼠血浆NO、v WF、t PA和PAI-1的水平,提示氯氮平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2.由于“低v WF水平”不利于血小板粘附、聚集并容易增加出血风险,提示氯氮平能抑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相关止血功能;3.氯氮平用药组大鼠血浆的PAI-1/t PA比值与氯氮平剂量呈正相关,提示氯氮平能抑制纤溶系统,从而促进血液的高凝状态。

徐路[4](2020)在《基于FXR/FGF15/FGFR4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临床上常用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长期应用会出现不同概率、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草药的降脂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的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和吴茱萸碱1:1配伍可显着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轻高脂模型大鼠肝脏组织脂肪变性情况,通过作用于Leptin-AMPK通路、Leptin-Jak2-Stat3通路调节脂代谢,影响SREBP2、HMGCR、PPARα、LXRα、CYP7A1、NPC1L1、SR-BI、ABCG5、ABCG8等基因的表达,以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以及抑制小肠胆固醇吸收。胆汁酸是体内清除胆固醇的重要形式,对于维持胆固醇的稳态和防止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有毒代谢物的积累以及肝脏和其他器官的损伤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进一步阐明黄连吴茱萸配伍的降脂机制,我们提出连萸配伍是否会影响这一重要过程。研究目的:以高脂血症模型小鼠为研究载体,以胆汁酸代谢为切入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胆汁酸代谢负反馈调节通路FXR/FGF15/FGFR4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用色谱-质谱分析法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探讨黄连吴茱萸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动物分组及给药48只雄性C57BL/6小鼠,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3天,称小鼠体重并记录,禁食12h,每只小鼠尾静脉取血约0.5ml,35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根据测得血清总胆固醇值及小鼠体重,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n=8)、模型组(n=8)、阿托伐他汀组(n=8)、连萸低剂量组(n=8)、连萸中剂量组(n=8)、连萸高剂量组(n=8),使组间初始总胆固醇值及体重值无差异。空白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饲养,其余各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实验过程中所有动物自由采食和饮水。制备好中药煎剂,每日根据各组动物体重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给药体积为1ml/100g,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给药频率为1次/天,连续灌胃给药8周。2.血清脂质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检测采用酶化学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清脂质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3.肝脏病理形态观察采用HE染色镜下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4.FXR/FGF15/FGFR4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黄连吴茱萸配伍对FXR、FGF15、FGFR4、CYP7A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5.FXR/FGF15/FGFR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黄连吴茱萸配伍对FXR、FGF15、FGFR4、CYP7A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6.粪便胆汁酸代谢谱的检测采用色谱-质谱法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粪便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研究结果:1.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2.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指数及病理形态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0.01);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的肝脏指数明显降低(P<0.01)。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脂肪变性,见脂肪空泡,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表现,其中连萸低、中、高剂量组优于阿托伐他汀组。3.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P<0.01),白介素10水平明显降低(P<0.01)。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白介素6水平降低(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0.01);连萸低、中剂量组小鼠血清白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P<0.01)。4.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FXR/FGF15/FGFR4通路靶基因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回肠FXR、回肠FGF15、肝脏FGFR4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肝脏CYP7A1、肝脏FX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回肠FX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回肠FGF15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肝脏FGFR4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1);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CYP7A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连萸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肝脏FX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5.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FXR/FGF15/FGFR4通路靶蛋白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回肠FXR、回肠FGF15、肝脏FGF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1,P<0.05),肝脏CYP7A1、肝脏FX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回肠FXR、FGF1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FGF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连萸低、高剂量组小鼠肝脏CYP7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FX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P<0.01)。6.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粪便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1)从胆汁酸的分类来看: 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空白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42.39%,次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57.61%。模型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32.90%,次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67.10%。连萸中剂量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46.92%,次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53.08%。 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空白组小鼠游离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97.39%,结合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2.61%。模型组小鼠游离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98.34%,结合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1.66%。连萸中剂量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94.15%,结合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5.85%。(2)从差异胆汁酸来看,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粪便胆汁酸12-KLCA、GDCA、HDCA、Apo CA、CDCA、DCA、Iso LCA、LCA表达上调(p<0.05),TMCA、TUDCA、TCDCA、α-MCA表达下调(p<0.05)。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中剂量组小鼠粪便胆汁酸7-KDCA、UDCA、CA、GCA上调(p<0.05),12-KLCA、Apo CA、Iso LCA下调(p<0.05)。结论:1.高脂血症的中医病机相对复杂,脾胃升降失常是其关键病机,治当辛开苦降,升清降浊。黄连、吴茱萸配伍作为辛开苦降法的代表,具有明显的调脂、抗炎作用。2.黄连、吴茱萸配伍通过抑制FXR/FGF15/FGFR4通路,上调CYP7A1的表达,促进胆汁酸的合成,影响胆汁酸代谢发挥调脂作用。

姚琴[5](2020)在《不同处理方式艾燃烧生成物调控ApoE-/-小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艾燃烧生成物(Moxa Combustion Products,MCP)的效用是艾灸的作用机理之一,MCP是指在艾绒燃烧过程生成的产物,艾烟是其最主要的部分。MCP中含有一定量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研究显示艾灸诊室PM10平均质量浓度为3.54mg/m3,超过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中规定的最高限值(0.15 mg/m3);尤其是MCP的颗粒物中存在一定比例PM2.5,引发关注和担忧;而目前MCP中的颗粒物是否是艾灸疗效的关键因素未有研究。近年来,医疗市场也出现了以艾叶精油穴位涂抹、艾绒穴位热熨、艾烟滤过等艾烟的处理和替代方法甚至医疗设备。针对此,我们根据艾绒燃烧过程的不同阶段,提取各阶段的MCP产物,探索艾灸的关键起效环节,并研究艾烟中的颗粒物是否是艾灸疗效的关键因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内皮功能障碍(Endothelial Cell Dysfunction,ECD)是AS发病的始动环节,也是影响AS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ECD过程中最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NO的合成受活化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调控。研究显示,艾灸和艾烟可调节NO/ET-1平衡、PGI2/TXA2平衡,纠正血液流变的异常,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以减轻AS病变程度。因此,开展以eNOS活化调控AS的研究对于探寻中医艾灸治疗机理很有必要。课题组前期开展了艾灸和艾烟干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Eknockout,ApoE-/-)小鼠的研究,显示出可通过良性调节脂质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及内皮损伤等效应防治AS。目的:观察不同处理方式MCP(艾烟、滤过艾烟、艾绒挥发物及艾叶精油)对AS的作用,从eNOS活化相关信号通路观察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索艾灸干预AS的起效环节及作用机制,并探讨MCP中的颗粒物是否艾灸起效的关键成分。方法:将60只雄性8周龄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挥发组、艾叶精油组、模型组,12只同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正常组、模型组小鼠常规抓取、固定;艾烟组小鼠暴露于2%浓度(以染毒柜遮光率度量)艾烟环境,每次约燃烧1.5 g艾绒;滤过艾烟组小鼠暴露于1.5 g艾绒点燃滤过后的艾烟环境;艾绒挥发组小鼠暴露于1.5g艾绒在150℃加热条件下的挥发物环境;艾叶精油组小鼠置暴露在3.75μL艾叶精油(1.5 g艾绒所含挥发油含量折合)加入16 mL蒸馏水雾化形成的环境中。所有干预均在染毒柜中进行,20 min/日,6日/周,连续干预14周。生化法检测血浆TC、TG、HDL-C、LDL-C、NO的含量;Elisa法测定血浆ox-LDL、ApoA-I、ET-1、PGI2、TXA2、VEGF、vWF的含量;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根、胸主动脉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AMPK、PI3K、AKT和eNOS 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蛋白 p-AMPK、p-PI3K、p-AKT、p-eNOS-Thr495、p-eNOS-Ser1177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主动脉Ampk-mRNA、Pi3k-mRNA、Akt-mRNA和e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1.脂质代谢水平模型组小鼠血浆TC、TG、HDL-C、LDL-C、ox-LDL含量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血浆APOA-I含量与正常组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小鼠血浆TC、TG、LDL-C、ox-LDL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HDL-C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ApoA-I含量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滤过艾烟组小鼠血浆TC、TG、LDL-C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HDL-C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ApoA-I、ox-LDL含量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艾绒挥发组小鼠血浆TC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TG、HDL-C、LDL-C、ApoA-I、ox-LDL含量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艾叶精油组小鼠血浆TC、TG、HDL-C、LDL-C、ox-LDL、ApoA-I含量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MCP各组组间比较,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挥发组、艾叶精油组对降低血浆TC水平效果依次下降,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除TC外,艾烟组与滤过艾烟组对于调节其他各项血脂水平方面无显着性差异;艾烟组、滤过艾烟组对于降低血浆TG、HDL-C水平显着优于艾叶精油组;艾烟组对于降低血浆LDL-C水平显着优于艾绒挥发组、艾叶精油组;艾烟组对于降低血浆ox-LDL水平显着优于艾叶精油组。2.主动脉病理正常组小鼠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小鼠可见明显的AS病理改变(AS斑块形成);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挥发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AS斑块程度减轻),艾叶精油组较模型组未见明显改善(AS斑块形成)。3.血管内皮功能模型组小鼠血浆NO、NO/ET-1、PGI2水平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血浆ET-1、TXA2、TXA2/PGI2(T/P)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血浆VEGF、vWF与正常组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小鼠血浆NO、PGI2、NO/ET-1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血浆ET-1含量、T/P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TXA2、VEGF、vWF含量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滤过艾烟组小鼠血浆NO、NO/ET-1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ET-1含量、T/P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TXA2、PGI2、VEGF、vWF含量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艾绒挥发组小鼠血浆NO、NO/ET-1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小鼠血浆ET-1含量、T/P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P<0.05),TXA2、PGI2、VEGF、vWF含量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艾叶精油组小鼠血浆PGI2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血浆T/P 比值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血浆NO、ET-1、NO/ET-1、TXA2、VEGF、vWF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MCP各组组间比较,艾烟组升高NO显着优于艾叶精油组,滤过艾烟组、艾绒挥发组ET-1显着低于艾叶精油组,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挥发组升高NO/ET-1显着优于艾叶精油组,艾烟组升高PGI2显着优于滤过艾烟组、艾绒挥发组,艾烟组T/P 比值显着低于艾绒挥发组,TXA2、VEGF、vWF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4.eNOS活化相关信号通路模型组的主动脉p-AKT蛋白、p-AKT/AKT 比值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主动脉p-eNOS-Ser1177 蛋白、p-eNOS-Ser1177/eNOS 比值、p-AMPK 蛋白、p-AMPK/AMPK比值、p-PI3K 蛋白、p-PI3K/PI3K 比值、Ampk-mRNA、PI3K-mRNA、eNos-mRNA均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艾烟组的主动脉p-eNOS-Thr1177 蛋白、p-eNOS-Thr1177/eNOS 比值、p-AMPK 蛋白、p-AMPK/AMPK比值、Ampk-mRNA、eNos-mRNA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主动脉p-eNOS-Thr495 蛋白、p-eNOS-Thr495/eNOS 比值、p-AKT 蛋白、p-AKT/AKT 比值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滤过艾烟组的主动脉p-eNOS-Thr1177 蛋白、p-eNOS-Thr1177/eNOS 比值、p-AMPK蛋白、p-AMPK/AMPK比值、Ampk-mRNA、eNos-mRNA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主动脉 p-eNOS-Thr495 蛋白、p-eNOS-Thr495/eNOS 比值、p-AKT 蛋白、p-AKT/AKT比值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艾绒挥发组的主动脉Ampk-mRNA、eNos-mRNA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主动脉主动脉 p-eNOS-Thr495 蛋白、p-eNOS-Thr495/eNOS 比值、p-eNOS-Thr1177 蛋白、p-eNOS-Thr1177/eNOS 比值、p-AKT蛋白、p-AKT/AKT 比值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 或P<0.05)。艾叶精油组的主动脉 p-eNOS-Thr495 蛋白、p-eNOS-Thr495/eNOS 比值、p-eNOS-Thr1177蛋白、p-AKT蛋白、p-AKT/AKT比值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1.艾烟、滤过艾烟可以良性调节脂质代谢、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减缓AS的进展,且二者疗效相当;即艾烟中的颗粒物在此过程中无显着作用,可能并不是艾灸起效的关键成分。2.与艾烟比较,一定浓度的艾绒挥发物、艾叶精油对于调节脂质代谢、减轻主动脉病变、改善内皮功能疗效欠佳;即艾绒的燃烧可能是艾灸起效的关键环节。3.艾烟、滤过艾烟通过激活AMPK蛋白的磷酸化,促进eNOS蛋白的Ser1177位点磷酸化及Thr495位点去磷酸化,提升NO水平以调节血管活性,可能是艾烟及滤过艾烟改善内皮功能的机制之一。

栾海燕[6](2019)在《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标志物、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情况的影响,探究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为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26只雄性新西兰兔(2-3月龄,2-2.5kg/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其中空白组7只,造模组19只。空白组以标准兔饲料喂养,造模组高脂喂养4周后,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继续高脂喂养。4周后,随机从空白组和造模组中各取一只家兔,采用HE染色观察家兔颈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确认造模成功。然后将造模组余下的18只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AS模型+电针)、阳性对照组(AS模型+阿托伐他汀钙片),每组6只。空白组不施加干预因素,以标准兔饲料喂养;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继续高脂喂养;电针组给予电针内关、足三里、关元穴处理,药物组给予含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混悬液灌胃,治疗结束取材后,采用化学法检测血液中血脂含量;使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流变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RP、TNF-α、IL-6、ox-LDL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观察腹腔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结果:1.HE染色结果模型评价:显微镜下观察颈动脉,可见空白组颈动脉结构正常,内皮完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及泡沫细胞形成;造模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内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提示AS造模成功。治疗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结构受损,可见炎症细胞浸润,泡沫细胞聚集,粥样斑块形成;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小。2.血脂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G、CHO、LDL-C均明显升高(P<0.01);HDL-C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CHO、TG、LDL-C含量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1)。3.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毛细管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毛细管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P<0.01)。4.炎症因子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CRP、TNF-α、IL-6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CRP、TNF-α、IL-6含量降低(P<0.05或P<0.01)。5.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ox-LDL、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对照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的SOD含量升高(P<0.01),ox-LDL、MDA含量降低(P<0.01)。6.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7.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情况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巨噬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巨噬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结论:1.针刺能有效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改善血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2.针刺能有效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标志物,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3.针刺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减少巨噬细胞内脂质蓄积,抑制泡沫细胞形成,从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彭东华[7](2019)在《益气活血复方干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稳斑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研究通过建立新西兰白兔AS动物模型,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AS白兔抗炎稳斑的作用机理,检测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血脂、NF-κB、VCAM-1、MCP-1、内皮因子及纤溶系统等。通过实验探究益气活血复方对AS所产生抗炎稳斑干预效果以及机理,对临床应用中医药进行防治AS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1.取健康体重2.5±0.5kg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通过进行适应性的喂养1周,再从中随机抽取出8只作为正常组,以普通的基础兔饲料进行实验喂饲。其余32只白兔进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在手术之后以高脂饲料进行喂饲四周时间,在术中和术后其家兔的死亡数量共是8只。剩余的24只新西兰兔随机进行分成有模型组(n=8)、辛伐他汀组(n=8)与益气活血复方组(n=8)。实验给药组于每日早晨,仅进行喂饲药物饲料,待饲用完毕,给予充足的高脂饲料(每日每只120g)进行喂饲;模型组喂以高脂饲料;正常组仅以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白兔于每周进行称体重1次,按照白兔体重再进行调整各组白兔的用药量,实验研究共给药时间为4周。分别于该实验的第0周、4周、8周末进行实验采血,并与第8周末处死实验动物之后,进行取材,切片等操作。2.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行检测每组动物其在第0、4、8周末血浆的TG、TC、HDL-C及LDL-C水平;3.观察每组实验于第8周末的受损血管经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的组织病理变化情况以及对球囊损伤兔颈总AS模型的建立、益气活血法对受损血管内膜增殖的作用进行评价;4.使用RT-PCR法检测各组颈动脉NF-κB、VCAM-1、MCP-1 mRNA表达;5.使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测定每组内颈动脉NF-κB、VCAM-1、MCP-1蛋白的表达;6.使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实验在第8周末血浆的一氧化氮(NO)水平;7.使用ELISA法进行测定实验在第8周末血浆的内皮素-1(ET-1)含量;8.使用ELISA法进行检测每组白兔其第0周、4周、8周末血浆的t-PA、PAI-1、TF含量。结果:1入选时每组动物血脂水平、体重没有差异且符合正态分布(以0周表示)。第4周末,高脂喂养兔血浆中TC、TG、LDL-C水平,经计算TC/HDL-C和LDL-C/HDL-C比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此种差异性显着(P<0.01),4者中LDL-C、TC变化的幅度更为明显;HDL-C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气活血复方具有很好的降脂效果显着,在实验的第8周末,通过运用益气活血复方可降低TC、TG、LDL-C分别为38.3%、31.6%和50.1%,明显升高HDL-C 160.9%,降低TC/HDL-C和LDL-C/HDL-C比值达62%和89%,辛伐他汀在降低TC、LDL-C水平上比益气活血复方明显(P<0.05)。益气活血复方在升高HDL-C上则有明显优势(P>0.05)。两组间于TG作用无明显差别(P>0.05)。2主动脉球囊损伤加高脂喂养的方法证实成功复制AS模型,且益气活血复方对内膜增生存在显着的抑制作用。3益气活血复方对于炎症因子的水平存在着显着阻碍效果:于实验的第8周末,每组动物颈动脉的组织内NF-κB、VCAM-1、MCP-1 mRNA于对照组的水平下降,其中模型组的含量最高,比辛伐他汀组及益气活血复方组存在着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复方组及辛伐他汀组之间NF-κB、VCAM-1、MCP-1 mRNA水平的差别没有统计学的意义;和模型组进行比较可知,益气活血复方实验组内的NF-κB、VCAM-1、MCP-1蛋白呈现显着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O5),而益气活血复方组和辛伐他汀组之间相比血管壁内NF-κB、VCAM-1、MCP-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益气活血复方在使NO的分泌与合成的同时,还能够减少ET-1的显现,对于体内NO/ET-1平衡存在促进效果,可保护EC的能力:在实验进行的第8周末,模型组内动物血浆的NO水平较之正常组能够显着下降,差异存在显着性(P<0.01);辛伐他汀组与益气活血复方组内动物血浆的NO水平与模型组相比结果上升显着(P<0.01);益气活血复方组内白兔的血浆内NO水平上升程度能够比辛伐他汀组效果显着(P<0.01);在经过球囊损伤后的第8周末,使用ELISA法进行测定模型组内白兔血浆内的ET-1含量和正常组相比能够显着增多;通过和模型组进行比较,能够得出益气活血复方组、辛伐他汀组的白兔血浆ET-1水平减低明显(P<0.05),但二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5球囊受损不仅可以影响纤溶系统在体内的稳定状态,并且可以有利于组织因子的表达,引起血栓在体内产生,益气活血复方能够稳定纤溶系统,并且起到抗凝、抗血栓的效果:在实验的第8周末,模型组内PAI-1含量继续上升,反之使用益气活血复方与辛伐他汀的实验组血浆PAI-1的含量分别能够比模型组减少48%与44.7%,差异存在显着性(P<0.01),而辛伐他汀与益气活血复方二组的PAI-1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在实验的第8周末,正常对照组内的t-PA含量和4周末相比没有显着差异性改变,模型组t-PA含量比4周末时减少显着(P<0.05),同时其明显的能够较正常对照组含量减低(P<0.05),辛伐他汀组、益气活血复方组中血浆内t-PA含量比模型组有明显增多趋势,并且其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这两组相比,血浆内t-PA含量前者比后者增加更加明显(P<0.05)。测定各时期内TF含量,在实验的第8周末,辛伐他汀组、益气活血复方组中TF含量比模型组减少明显(P<0.01),二者对比TF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益气活血复方能够降低高脂血症新西兰兔血浆内TG、TC及LDL-C的含量,同时能升高血浆内HDL-C水平。2.益气活血复方可抑制AS内膜增生。3.益气活血复方能够抑制NF-κB、VCAM-1、MCP-1进行活化,使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稳定斑块,防止动脉硬化形成。4.益气活血复方可促进血浆内NO的分泌及合成能力并能抑制ET-1的表达,有利于恢复NO/ET-1平衡,对内皮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以减轻炎症损伤。5.益气活血复方可平衡体内纤溶系统,抑制组织因子释放,具有抗凝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以减少斑块的形成。

贾文睿[8](2017)在《针刺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文中指出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并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长期的应激刺激可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动物或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功能亢进的反应,并能逐渐发展为应激性高血压。伴随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长期从事精神紧张工作人群的应激性高血压患病率显着升高。临床上高血压的发生大多会经历一个从正常血压(120 mmHg/80 mmHg)向一期高血压(≥140 mmHg/90 mmHg)发展的缓慢过程,即高血压前期阶段。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的第7次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了"高血压前期"的概念,是指收缩压在120-139 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在80-89mmHg之间的阶段。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高血压前期在某些国家的发生比例高达30%-50%。应激性高血压的发病过程经历了一个从生理向病理演变的高血压前期阶段,即应激性高血压前期(stress-induced prehypertension,SIPH)。高血压前期常合并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有研究指出在SIPH阶段出现了亚临床靶器官的损害以及相应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因此对SIPH及时进行预防性干预,将能有效遏制高血压的发生,并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针刺作为一种替代药物的治疗方法,具有便捷、安全、少不良反应等突出优势,已用于治疗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是一种受大量基因调控的多基因疾病,心脏是高血压病最容易累及的靶器官,针刺可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降压和心脏保护作用。本课题组既往研究发现SIPH模型大鼠出现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心肌损害等现象,针刺可有效调控SIPH模型大鼠的血压,对血管内皮因子一氧化氮、乙酰胆碱、神经肽Y等均有影响,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本实验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针刺对SIPH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以探究针刺对SIPH的降压以及心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探究针刺对SIPH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效应,寻找针刺调控SIPH的干预靶点,以揭示针刺对SIPH的降压以及心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实验一:针刺对SIPH大鼠血压及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模型+针刺组,每组各12只。运用足底电击结合噪声的复合刺激方法对模型组与模型+针刺组大鼠进行为期11天的造模,制备SIPH大鼠模型,并在造模过程中对模型+针刺组进行针刺干预。分别在造模前1天以及造模第3、5、7、9、11天测量大鼠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并于造模结束后第二天进行取材,运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实验二:针刺对SIPH大鼠心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采用Rat Gene 2.0 Array技术观察三组大鼠心肌基因表达谱的改变,以(P<0.05,Fold Changes>1.5 or Fold Changes<-1.5)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运用GO功能富集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致病相关差异基因以及针刺治疗后的反应基因进行相关生物学功能与通路分析,以期揭示针刺调控SIPH的干预效应机制,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三:针刺对S1PH大鼠心肌组织中HbA1c、Igfbp-3、Pik3ca、Car4 mRNA表达的调控通过检索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以及查阅文献资料,从三个组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与SIPH发病及针刺治疗均密切相关的基因HbA1c、Igfbp-3、Pik3ca、Car4作为关键基因,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对其 mRNA 表达量进行验证。通过观察造模后及针刺治疗后SIPH大鼠心肌HbA1c、Igfbp-3、Pik3ca、Car4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针刺改善SIPH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结果:实验一:血压结果显示从造模开始直至造模第11天结束,模型组大鼠SP持续升高并一直保持在高血压前期水平,与空白组大鼠SP相比,均具有极显着性差异(all,P<0.01)。造模过程中,大鼠出现了明显的体征及行为学改变,出现情绪紧张、易激惹、眼睛充血外凸等现象。造模结束时模型大鼠出现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松散,细胞核变大或溶解等一系列组织病理学改变。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模型+针刺组大鼠SP在针刺第5、第7天明显降低,有极显着性差异(all,P<0.01),针刺第9、第11天,有显着性差异(all,P<0.05)。说明针刺太冲、曲池穴对SIPH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模型+针刺组大鼠的大部分心肌细胞结构正常,部分细胞核形态发生改变,损伤程度轻于模型组大鼠,说明针刺可改善高血压靶器官心脏的损害,具有心保护作用。实验二:基因芯片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有19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6个下调,66个上调;模型+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有16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9个下调,130个上调。有49个基因是三个组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其在模型制备以及针刺干预后均发生显着的表达差异,通过检索NCBI数据库以及查阅大量文献,从中筛选出与SIPH发病及针刺治疗均密切相关的基因HbA1c、Igfbp-3、Pik3ca、Car4,把它们作为关键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功能是节律过程(rhythmic process)、生理节律(Circadian rhythm)、平移伸长(translational elongation)、核糖体(ribosome)等,模型+针刺组与模型组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功能是胞质核糖体(cytosolic ribosome)、核糖体亚基单位(ribosomal subunit)、翻译延伸等(translational elongation)、胞质成分(cytosolic part)。KEGG 通路分析显示有 6 条通路既是与模型组VS空白组差异表达基因相关的通路,同时也是与模型+针刺组VS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相关的通路。其中rno03010:Ribosome是富集度最高的通路,与SIPH的发病及针刺治疗SIPH均密切相关。通过检索GenomeNet、KEGG PATHWAY Database数据库以及查阅文献资料,发现rno04115:p53信号通路与高血压及心脏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由此推测rno03010:Ribosome与rno04115:p53信号通路是针刺调控SIPH的关键通路。实验三: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基因HbA1c、Car4的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Igfbp-3、Pik3ca的表达显着下降(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针刺组HbA1c、Car4的表达显着下降(P<0.01,P<0.05),Igfbp-3、Pik3c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P<0.05)。PCR结果与芯片结果相一致。提示:针刺调节SIPH大鼠血压的机制可能与调控高血压相关基因HbA1c、Igfbp-3、Pik3ca和Car4的表达有关。结论:1.针刺太冲、曲池穴对SIPH大鼠具有明显的降压效应并且对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2.针刺太冲、曲池穴可对SIPH大鼠心肌基因表达谱产生影响。3.SIPH大鼠心肌关键基因HbA1c、Igfbp-3、Pik3ca、Car4的mRNA异常表达可能是SIPH发病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机制,而针刺太冲、曲池穴降压及心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关键基因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实现。

刘庆乐[9](2016)在《痰瘀清方对高脂大鼠血脂水平及t-PA/PAI-1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痰瘀清方对高脂诱发的大鼠血脂中TC、TG、LDL-C、HDL-C的水平变化及对t-PA、PAI-1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痰瘀清方的化痰活瘀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及改善纤溶活性,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共6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第5周开始,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ml/100g·d)灌胃,中药按高剂量组(9g/100g)、中剂量组(1.8g/100g)、低剂量组(0.9g/100g)的痰瘀清颗粒剂,每天按2ml/100g灌胃,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mg/100g·d)灌胃。第8周结束时,所有大鼠处死,腹主动脉采血,测定所有各组血清指标TC、TG、LDL-C、HDL-C和血浆指标t-PA、PAI-1及肝肾功能(ALT、AST、BUN、Cr);一般情况,记录观察实验全程所有大鼠的精神状态、饮食、大小便、毛发及体重变化情况。所有数据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灌胃前,空白组的大鼠体重增长趋势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灌胃过程中,痰瘀清高、中、低剂量组和西药组的体重增长趋势均减慢,模型组体重仍增加相对最快,空白组的体重较平稳,以上结果提示:与普通饲料喂养相比,高脂饲料对大鼠体重水平变化更明显。2模型组大鼠血脂中的TC、LDL-C、TG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两组间统计学比较极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为高脂血症的大鼠。3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C、LDL-C、TG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中药痰瘀清各组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TC、TG、LDL-C水平和低剂量组TG水平显着降低(P<0.05),而低剂量组中的TC、LDL-C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中HDL-C未见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阿托伐他汀钙片在对血脂水平的干预效果最明显,而中药痰瘀清高、中剂量组对血脂水平也能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但效果没有阿托伐他汀钙片作用明显。4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血清PAI-1极显着升高(P<0.01)而t-PA则极显着降低(P<0.01),提示模型组中大鼠的纤溶活性水平降低,高凝倾向;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血清t-PA极显着升高(P<0.01),PAI-1极显着降低(P<0.01),低剂量组t-PA显着升高(P<0.05),PAI-1显着降低(P<0.05),而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痰瘀清中低剂量组可改善高脂大鼠的纤溶活性,而西药组和痰瘀清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则无改善作用。5安全性指标比较:实验过程中,高剂量组和空白组各出现1只大鼠死亡,经解剖,分析原因可能为灌胃操作不当,针头误入气管,灌胃液进入肺内而死亡。实验结束后中药各剂量组及西药组、模型组、空白组的大鼠血清肝肾功能指标ALT、AST、BUN、Cr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肝肾功能无异常,临床用药安全性较好;余生长状态、饮食、摄水均未出现异常情况。结论1利用高脂饲料饲养SD大鼠,复制高脂模型的大鼠是可行的;2中药痰瘀清方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TC、LDL-C、TG起到一定降低作用,但效果不如阿托伐他汀钙片作用明显;3痰瘀清中、低剂量组可提高t-PA的活性,对PAI-1具有抑制作用,改善纤溶活性,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流变、降低血脂等多靶点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

王丹丹[10](2015)在《保健灸法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t-PA、PAI-1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保健灸疗法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PA、PAI-1、TC、TG、LDL-C、HDL-C和血流变各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0只,食水自取,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组,选择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正常喂养,剩余30只作为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灌胃(1ml/100g)。28天后,空白组所有大鼠全部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脂、血流变和t-PA、PAI-1各指标;模型组通过内眦静脉取血检测血脂和血流变的水平。模型组中TC,TG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同步增加,与空白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P<0.05),所以大鼠为成功的高脂模型。造模成功后,把Wistar大鼠即刻分为3组。保健灸组:选取后三里和丰隆两个穴位,用温和灸;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溶于蒸馏水中,每一天灌胃一次,1mg/(kg.d);高脂对照组:每天用生理盐水给大鼠灌胃(1ml/100g)。一个疗程为14天,14天治疗结束后,休息一天,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采血检测t-PA、PAI-1、TC、TG、LDL-C、HDL-C和血流变各指标。结果:治疗后,与高脂对照组比较,保健灸组TC、TG、LDL、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粘度切变率、血浆粘度和PAI-1各项指标均降低,t-PA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保健久组和辛伐他汀组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健灸不仅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和血流变水平,而且可以使大鼠血浆PAI-1活性降低、t-PA活性提高,改善纤溶系统的活性,并且保健灸和西药辛伐他汀疗效相当。

二、高胆固醇血症大鼠PAI-1活性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胆固醇血症大鼠PAI-1活性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CAP/SREBP-2通路介导的胆固醇代谢及炎症反应探讨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造模及分组
        1.4 干预方法
        1.5 检测指标
        1.6 数据分析
    2.实验结果
        2.1 干预前后各组大鼠体重水平变化
        2.2 各组大鼠血脂水平比较
        2.3 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比较
    3.讨论
        3.1 实验结果分析
        3.2 针刺改善高脂血症的机制
实验二 电针对高脂血大鼠肝脏胆固醇合成及肝脂肪变性、动脉炎性损伤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干预方法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1.4 标本取材及固定
        1.5 检测指标
        1.6 数据分析
    2.实验结果
        2.1 各组大鼠肝脏TC水平比较
        2.2 各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比较
        2.3 各组大鼠肝脏形态学
        2.4 各组大鼠主动脉弓形态学
    3.讨论
        3.1 实验结果分析
        3.2 高脂血症与肝脂肪变性及动脉炎性损伤的关系
        3.3 电针改善肝脂肪变性及动脉炎性损伤的机制
实验三 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CAP/SREBP-2及下游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干预方法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标本取材及固定
        1.5 检测指标
        1.6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CAP/SREBP-2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2 SCAP在肝脏的定位及免疫荧光强度
        2.3 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CAP/SREBP-2通路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讨论
        3.1 实验结果分析
        3.2 SCAP/SREBP途径与胆固醇代谢
        3.3 电针对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
实验四 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和主动脉弓NLRP3、IL-1β、IL-18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干预方法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标本取材及固定
        1.5 检测指标
        1.6 数据分析
    2.实验结果
        2.1 各组大鼠肝脏NLRP3水平比较
        2.2 各组大鼠主动脉弓NLRP3水平比较
        2.3 各组大鼠肝脏及主动脉弓IL-1β、IL-18水平比较
    3.讨论
        3.1 实验结果分析
        3.1.1 电针能够下调肝脏及主动脉弓NLRP3蛋白表达
        3.1.2 电针能够下调肝脏及主动脉弓IL-1β、IL-18的蛋白表达
        3.2 NLRP3介导的炎症反应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3.3 电针对高脂血症状态下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
讨论
    1.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2.选穴依据及电针参数和疗程的选择
        2.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2.2 选穴依据
        2.3 电针参数及疗程的选择
    3.SCAP/SREBP-2途径的激活能够促进胆固醇合成,抑制胆固醇内吞清除
        3.1 SCAP、SREBP-2与高脂血症
        3.2 HMGCR、PCSK9与高脂血症
    4.SCAP/SREBP-2途径的激活能够促进炎症反应
    5.炎症反应加重高脂血症,促进肝脂肪变性和动脉炎性损伤
        5.1 NLRP3 与高脂血症
        5.2 炎性细胞因子与高脂血症
    6.电针对脂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6.1 电针能够改善脂质代谢
        6.2 电针能够改善高脂诱导的炎症反应
    7.创新点
    8.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针灸降脂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2)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1.3 动物与饲料
2 方法
    2.1 分组、造模与给药
    2.2 指标检测
        2.2.1 血液流变学指标
        2.2.2 血小板黏附、释放及纤溶系统相关指标
        2.2.3 血小板参数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的影响
    3.2 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小板黏附作用的影响
    3.3 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小板释放作用的影响
    3.4 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纤溶系统的影响
    3.5 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3.6 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凝血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3)氯氮平对SD大鼠血浆NO、vWF、tPA和PAI-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THE LIST OF ABBREVIATIONS IN ENGLISH & CHINESE
第一章 前言
    1.1 抗精神病药增加VTE风险的证据
    1.2 Virchow’s triad三联体理论
    1.3 抗精神病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证据
    1.4 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估方法
    1.5 多生物标记物策略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耗材与试剂
        2.1.4 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
        2.2.2 血样收集与处理
        2.2.3 实验流程
        2.2.4 ELISA检测内皮细胞相关的凝血指标:
    2.3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不同剂量氯氮平对大鼠血浆NO的影响
    3.2 不同剂量氯氮平对大鼠血浆v WF的影响
    3.3 不同剂量氯氮平对大鼠血浆t PA的影响
    3.4 不同剂量氯氮平对大鼠血浆PAI-1 的影响
    3.5 不同剂量氯氮平对大鼠血浆PAI-1/t PA比值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一氧化氮
    4.2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4.3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4.4 研究的创新性、优势与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精神病药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FXR/FGF15/FGFR4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研究
        1.2 高脂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高脂血症的治疗
        1.3.1 饮食运动治疗
        1.3.2 药物治疗
        1.4 胆汁酸代谢
        1.4.1 胆汁酸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代谢途径
        1.4.2 胆汁酸代谢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1.4.3 FXR/FGF15/FGFR4 是控制胆汁酸合成的关键通路
    2 中医学对血脂的认识
        2.1 膏脂的含义
        2.2 膏脂为人体所必需的精微物质
        2.3 膏脂的化生与脾胃关系密切
        2.4 膏脂转输失常形成高脂血症
    3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3.1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名的认识
        3.2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的认识
        3.2.1 过食肥甘厚味
        3.2.2 过逸少劳
        3.2.3 体质因素
        3.2.4 情志因素
        3.3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机的认识
        3.3.1 脾运失健
        3.3.2 脾胃气虚
        3.3.3 肝失疏泄
        3.3.4 肾失气化
        3.3.5 肝肾阴虚
        3.3.6 痰瘀互结
        3.4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
        3.5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治疗
        3.5.1 饮食疗法
        3.5.2 适量运动
        3.5.3 针灸治疗
        3.5.4 中药复方
        3.5.5 其他
    4 从脾胃论治高脂血症的依据
        4.1 理论基础
        4.2 临床经验
        4.3 实验研究
    5 辛开苦降法为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治法
        5.1 辛开苦降法的含义
        5.2 辛开苦降法调节脾胃气机升降
        5.2.1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5.2.2 脾胃病以寒热错杂证多见
        5.3 历代医家对辛开苦降法的运用
    6 黄连吴茱萸配伍为辛开苦降法的体现
        6.1 黄连吴茱萸配伍的概述
        6.2 古代医家对黄连吴茱萸的运用
        6.3 黄连吴茱萸药理作用研究
        6.3.1 黄连的药理作用
        6.3.2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
        6.3.3 黄连吴茱萸配伍的药理作用
        6.4 黄连吴茱萸的临床研究
        6.4.1 黄连吴茱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6.4.2 黄连吴茱萸配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中药煎剂制备
        2.2 高脂饲料制备
        2.3 动物分组
        2.4 给药方法
        2.5 标本采集与处理
        2.6 观察指标及检测指标
        2.6.1 行为体征观察
        2.6.2 血浆检测
        2.6.3 肝指数(Hepatic index,HI)
        2.6.4 肝脏组织病理切片及HE染色
        2.6.5 肝脏及回肠组织中相关基因检测
        2.6.6 肝脏及回肠组织中相关蛋白检测
        2.6.7 胆汁酸谱检测
        2.7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动物一般情况观察
        3.2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饲料消耗量的影响
        3.3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3.4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3.5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肝脏指数及病理形态的影响
        3.5.1 对高脂模型小鼠HI的影响
        3.5.2 对高脂模型小鼠肝脏形态的影响
        3.5.3 对高脂模型小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3.6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3.7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3.7.1 总RNA质量检测
        3.7.2 溶解曲线
        3.7.3 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CYP7A1、FGFR4、FXR基因表达的影响
        3.7.4 对高脂血症小鼠回肠FXR、FGF15 基因表达的影响
        3.8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3.8.1 肝、肠组织蛋白浓度
        3.8.2 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CYP7A1、FGFR4、FXR蛋白表达的影响
        3.8.3 对高脂血症小鼠回肠FXR、FGF15 蛋白表达的影响
        3.9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组学的影响
        3.9.1 代谢物标准品XIC图
        3.9.2 质控样本评价
        3.9.3 胆汁酸成分
        3.9.4 标准曲线结果
        3.9.5 对胆汁酸谱不同种类的影响
        3.9.6 差异胆汁酸
讨论
    1 高脂血症模型评价
        1.1 高脂血症模型选择
        1.1.1 高脂饲料喂养法
        1.1.2 脂肪乳剂灌胃法
        1.1.3 复合因素造模法
        1.2 高脂血症模型评价
    2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2.1 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
        2.2 改善高脂血症小鼠肝脏脂肪变的作用
    3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的抗炎作用
        3.1 对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 水平的影响
        3.2 对血清抗炎因子IL-10水平的影响
    4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的调节作用
        4.1 对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
        4.1.1 对胆汁酸谱不同种类的影响
        4.1.2 差异胆汁酸
        4.2 对胆汁酸代谢通路的影响
        4.2.1 胆汁酸经典合成途径
        4.2.2 FXR/FGF15/FGFR4 通路
        4.3 肝脏FXR
    5 黄连吴茱萸配伍治疗高脂血症作用探讨
结论
特色与创新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高血脂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5)不同处理方式艾燃烧生成物调控ApoE-/-小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艾燃烧生成物的研究概况
    综述二 艾灸及艾燃烧生成物治疗高脂血症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综述三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不同处理方式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脂质代谢影响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不同处理方式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主动脉病理影响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处理方式艾燃烧生成物调控ApoE~(-/-)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处理方式艾燃烧生成物对eNOS活化相关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讨论
    1. 关于本研究方案设计依据的讨论
        1.1 关于实验动物的选择
        1.2 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挥发组、艾叶精油组及相关参数的设置
    2. 艾烟、滤过艾烟、艾绒挥发物及艾叶精油对AS疗效比较及分析
        2.1 艾烟与滤过艾烟比较
        2.2 艾烟与艾叶精油比较
        2.3 艾烟与艾绒挥发物比较
结语
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颈动脉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及治疗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综述三 针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益气活血复方干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稳斑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益气活血复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分析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益气活血复方抗AS的抗炎稳斑机理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三 :益气活血复方对AS家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四 :益气活血复方对AS家兔纤溶系统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针刺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高血压前期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应激性高血压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基因芯片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四: 基因芯片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概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五: 关键基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针刺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血压及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针刺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心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针刺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心肌组织中基因HbA1c、Igfbp-3、Fik3ca、Car4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合讨论: 针刺对不同发病阶段的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差异分析
    1.针刺调控不同发病阶段SIPH大扇心肌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不同
    2.针刺调控不同发病阶段SIPH大鼠心肌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功能不同
    3.针刺调控不同发病阶段SIPH大鼠心肌差异表法基因澈活的KEGG通路不同
    4.针规调控不同发病阶段SIPH大鼠心肌的关键基因不同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研究创新点 存在问题与不足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痰瘀清方对高脂大鼠血脂水平及t-PA/PAI-1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各组大鼠体重增长变化比较
    2 不同组别间大鼠血脂情况比较
    3 各组大鼠t-PA和PAI-1 情况比较
    4 不同组别间大鼠肝肾功能比较
理论探讨
    1 祖国医学对痰瘀的认识
    2 血脂与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3 课题理论探讨
    4 课题结果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10)保健灸法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t-PA、PAI-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2 西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3 西医对纤溶系统的认识
    4 高脂血症、纤溶系统和血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
    5 高脂血症的防治
    6 保健灸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2 本课题施行的必要性
    3 选用保健灸的可行性
    4 西药辛伐他汀的选取依据
    5 取穴依据
    6 模型的建立
    7 造模方法的选择
    8 实验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高胆固醇血症大鼠PAI-1活性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CAP/SREBP-2通路介导的胆固醇代谢及炎症反应探讨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D]. 武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J]. 凌爽,冯月男,刘思莹,毕悦,卞敬琦,肖洪彬,牛雯颖. 中国药房, 2021(07)
  • [3]氯氮平对SD大鼠血浆NO、vWF、tPA和PAI-1的影响[D]. 刘海燕. 汕头大学, 2020(02)
  • [4]基于FXR/FGF15/FGFR4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D]. 徐路.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不同处理方式艾燃烧生成物调控ApoE-/-小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和机制研究[D]. 姚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D]. 栾海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益气活血复方干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稳斑作用机理研究[D]. 彭东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针刺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 贾文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痰瘀清方对高脂大鼠血脂水平及t-PA/PAI-1的干预研究[D]. 刘庆乐.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10]保健灸法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t-PA、PAI-1的影响[D]. 王丹丹.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高胆固醇血症大鼠PAI-1活性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