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英文化中的爱情隐喻(论文文献综述)
徐爽[1](2021)在《中日“植物”概念隐喻对比 ——以花名为例》文中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Lakoff指出隐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构成了我们的概念体系。经验是隐喻的基础。隐喻的本质就是基于经验基础,用一种概念去理解另一种概念。隐喻基于我们已有的经验不断丰富着我们的概念体系。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丰富了我们的经验基础,这些经验基础构成了植物相关的语言表达。对于同等植物,中日之间的植物隐喻中应该存在一些相同点以及不同点。“花”是植物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本文选择植物中的“花”为研究对象,结合语料库,字典,辞典等资料中的相关表达,围绕具体的花的命名的隐喻进行考察分析。第一章梳理了植物词汇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意义。第二章叙述了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概念隐喻的命名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第三章中,考察了中日语料库中的“花”的隐喻表达,并对其思考过程进行比较。第四章围绕具体的“花”,分别考察了中日的花的命名方法。在第五章中对论文内容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研究发现在中日之间,有关“花”的隐喻的思考过程具有类似性,在此基础上发现中日之间“花”的命名在隐喻认知过程上具有共同点,即有着相似的源域;而在具体的命名上具有差异性,表现为自然环境及语言本身的差异。希望本文可以从隐喻的视角加深我们对中日植物词汇的理解,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起到帮助。
李齐琪[2](2017)在《中英流行歌曲歌词中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作为基本情感之一的爱情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其高度抽象性,人们通常很难进行深入分析。然而认知语言学为“爱情”情感概念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反映人类认知思维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可通过分析与爱情有关的语言表达来探讨“爱情”情感的概念化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许多认知语言学家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爱情”隐喻进行探究,但很少有人兼从概念隐喻理论和理想化认知模型两方面来对比分析中英歌词语篇中“爱情”隐喻的异同。因此,本文试图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以近16年发行的中英流行歌曲歌词为语料,从概念隐喻理论和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三个子模型角度分别探究中英流行歌曲语篇中爱情隐喻表达的异同及其原因,并尝试从中获得隐喻能力培养的教学启示。本文拟对下面三个问题作出回答:(1)中英流行歌曲歌词中有哪些主要的“爱情”隐喻?(2)中英流行歌曲歌词中“爱情”隐喻有什么共性和个性? (3)这些共性和差异的背后的认知动因是什么?本文所用语料来自2000-2016年间在着名音乐网站如酷狗音乐、百度音乐、搜狗音乐、天天动听等发行的下载量位居前列的中英文流行歌曲各100首,总字数分别为34324和29066,其中的隐喻范式总数为138和136,转喻表达总数分别为19和11。本文采用Stefanowitsch (2004, 2006)提出的“隐喻范式分析法”进行隐喻查找和识别,并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将搜索到的隐喻按照源域进行分类。本文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英流行歌曲歌词都习惯用具体的源域如“旅行” “电影”“植物”“战争”等来概念化“爱情”。(2)中英流行歌曲歌词中主要存在八种相似隐喻如“爱是旅行”“爱是电影/故事/戏剧”“爱是植物”“爱是战争”“爱是火” “爱是可口的食物” “爱是游戏/运动”“爱是容器中的液体”;四种中文特色的爱情隐喻如“爱是缘分”“爱是月亮”“爱是丝线”“爱是不可分离两事物的统一体”以及四种英文特色的爱情隐喻如“爱是商品”“爱是太阳/光” “爱的对象是神”“爱是互补两事物的统一体”。两种相似概念转喻即“生理反应或生理器官代替爱情” “与眼睛有关的爱情转喻”以及三种相似意象图式如“路径图式” “容器图式” “连接图式”。然而,中英文虽然都用生理反应或生理器官转喻爱情,但英文只用“心”而中文用“心,肝,肺,肠”来概念化爱情。此外,中英文虽然共享三种意象图式,但所用的具体意象和词语存在差异。(3)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本文研究发现,中英文爱情隐喻的相似性是基于中西方共享的身体经验或与世界的体验基础上形成的相同的理想化认知模型,而差异性则是由基于“爱情”情感潜在的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生产方式和民族性格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理想化认知模型造成的。本研究也为二语习得者的语言学习提供启发,启示英语或汉语学习者要了解不同理想化认知模型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语言文化中隐喻表达的差异,提高自身的隐喻能力。
何丽[3](2015)在《从认知角度探究英汉诗歌中爱情隐喻异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爱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是情感概念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情感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及一定的抽象性,同时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情感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其分析上存在一定难度。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推动了“爱情”情感概念的研究,大多认知语言学者及语言学界认为,语言是反映人类共同认知思维体系的重要依据,因此可以通过对于与爱情有关的语言表达分析来了解爱情情感概念化的过程。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分析研究英语和汉语诗歌中有关“爱情”的情感表述。本文从中国古诗,与英语古诗中选取部分汉语古诗和英文诗歌,然后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其中关于爱情隐喻的语言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认知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诗歌语言和日常话语共享同一个认知思维体系,因而本文的研究从对英汉诗歌解析中发现汉语和英语中存在的各自对“爱情”情感概念的认知方式同时总结出他们的共性和各自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发现:在英语与汉语中存在着八种类似隐喻,分别为:“爱情是旅行”“爱情是植物”“爱情是疾病”“爱情是心”“爱情是容器中的液体”“爱情是统一体”“爱情是战争”以及“爱情是春天”八种类似爱情隐喻。以及英语中独有的五种隐喻,他们是“爱情是太阳”“爱情是经济交流”“爱情是魔力”“爱情是有价值的东西”“爱情是神性”以及汉语中五种特有隐喻,“爱情是月亮”“爱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爱情是梦”“爱情是丝”“爱情是缘分”。
谷晓骏[4](2014)在《汉英人体隐喻对比》文中认为人们认识世界都是由简到繁、由具象到抽象,通过人们已经熟悉的事物来认识未知的事物,这是人们认知的规律。而与人类最熟悉的也莫过于人体本身,根据人体器官的位置和功能来指称一些与这些特征类似的事物域、抽象域和其他领域。在汉英语中,存在着大量人体词汇,这些词汇是形成隐喻化的基础。人类生理构造及身体经历不可避免地被人类用于认识客观世界。人体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人类表达的重要形式。语言的表达方式反映思维的认知方式。因此语言、思维与隐喻密不可分。人体隐喻其实质就是用人体域来解释说明其他概念域。人类最先是以人本身为参照点来认识客观世界的。体认是最直接认识事物和世界的方式。人体隐喻是上古先民对自身的了解来类推外部世界,体现了人与世界的互动。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汉英语中的人体词汇和熟语这些语料进行分析,分析汉英语人体隐喻的共性和差异,来揭示语言现象背后所体现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的以及产生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头、脸、心、口、足”五个身体部位来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汉英人体隐喻存在共性和差异。存在共性的主要原因是汉英语有共同的生理基础及相似的认知过程——体认,通过身体经验去理解和认识世界。不同之处就是不同的民族所使用的人体隐喻打着深深的文化烙印,主要体现在不对应性和空缺性上。而这些差异是由于不同的地域环境、民族文化等所引起的。本文是从地域、文化背景、思维视角等因素的阐释,得出汉英语的人体隐喻的表达有所差异这个结论。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人体熟语和人体词汇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对跨文化交际、词汇学、翻译学、对比语言学起到补充和发展作用。
石丽莎[5](2013)在《汉英人体隐喻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人们认识世界都是由简到繁、由具象到抽象,通过人们已经熟悉的事物来认识未知的事物,这是人们认知的规律。而与人类最熟悉的也莫过于人体本身,根据人体器官的位置和功能来指称一些与这些特征类似的事物域、抽象域和其他领域。在汉英语中,存在着大量人体词汇,这些词汇是形成隐喻化的基础。人类生理构造及身体经历不可避免地被人类用于认识客观世界。人体隐喻认知是人类理解事物、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人类表达的重要形式。语言的表达方式反映思维的认知方式。因此语言、思维与隐喻密不可分。人体隐喻其实质就是用人体域来解释说明其他概念域。人类最先是以人本身为参照点来认识客观世界的。体认是最直接认识事物和世界的方式。人体隐喻是上古先民对自身的了解来类推外部世界,体现了人与世界的互动。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汉英语中的人体词汇和熟语这些语料进行分析,分析汉英语人体隐喻的共性和差异,来揭示语言现象背后所体现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的以及产生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心、眼、口、头、脸”五个身体部位来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汉英人体隐喻存在共性和差异。共性方面就是有共同的生理基础及相似的认知过程——体认,通过身体经验去理解和认识世界。不同之处就是不同的民族所使用的人体隐喻打着深深的文化烙印。而这些差异是由于文化模式、自然环境等因素所引起的。本文是从地域、文化、思维视角、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的阐释,得出汉英语的人体隐喻的表达也会有所不同这个结论。本文的研究对于人体熟语和人体词汇的研究有很大帮助,对跨文化交际、词汇学、翻译学、对比语言学都有重要意义。
夏丽云[6](2012)在《隐喻的心理语言学》文中认为隐喻对理解语言表面下的含义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概念隐喻、视觉隐喻和空间隐喻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并认知隐喻下的思维方式。同时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人们对日常知识与经验概念化的一种手段,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通过对隐喻语言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隐喻语言获得更多的理解。
李婉瑄[7](2012)在《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英语爱情隐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隐喻使我们能够用具体的、熟悉的概念去理解抽象的、复杂的概念。情感是人类最重要的人生体验,而爱情又是情感中最久远、最神秘的情感。爱情隐喻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大部分学者主要从定义和结构等传统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引入,学者们开始尝试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爱情隐喻进行研究,并对不同语言中的爱情隐喻进行对比。这些研究虽然提出了相关的观点和方法,但是均不能详细地揭示出英语中爱情隐喻的动态建构过程和理解机制。因此,本文试图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爱情隐喻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进行详细论述。概念整合理论具有强大的阐释力,被广泛应用到语言现象的研究中。然而很少有人将该理论应用于爱情隐喻的研究。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框架,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本文指出爱情隐喻的意义建构过程在概念整合网络中的动态呈现,同时四种类型的整合网络均能对爱情隐喻的建构过程进行合理阐释,且能揭示出爱情隐喻理解背后的认知过程。这一研究证实了概念整合理论对爱情隐喻具有强大的阐释力,也为今后爱情隐喻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左鹏霞[8](2012)在《心理咨询中的隐喻:从理论理解到实践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对心理咨询中的隐喻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根据隐喻研究的相关学理背景,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梳理了大量关于隐喻研究的文献,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主旨,并对本研究中的隐喻进行了定义性解释。在浅谈心理咨询与隐喻的关联之后,对心理咨询实践活动过程中咨询的理论关照及实践层面作了论述。通过对隐喻意义的把握,凸显出隐喻在心理咨询语境中的重要意义。本研究还从语言与逻辑、心理与微观社会过程、社会与文化表意及理论思辨等多学科视角,进行了与心理学有内在关联的隐喻的相关分析与讨论。本研究重点讨论了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中的隐喻。在此部分中首先对隐喻的生成、表达、感知与解读及转换进行了探讨;其次从作者、读者、文本及语境等角度,对心理咨询现有理论的理解与构建新的咨询理论方面给予与隐喻相关的关照,并探索这些隐喻要素在理论理解互动中对咨询意义的展开图式。最后从心理咨询实践层面,以个案为实例对咨询实践的形式结构、咨访互动、咨询干预、效果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凸显隐喻在心理咨询实践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使隐喻能更好地为心理咨询服务。在讨论心理咨询、文化差异与隐喻内在关联的过程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隐喻的意义运作方式进一步分析,旨在说明文化差异对隐喻理解的影响。通过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心理问题的个案进行讨论,来论述心理咨询、文化差异与隐喻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最后,对该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思考进行了阐述,以期在后续研究中能有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
郭明雅[9](2012)在《英汉动植物隐喻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隐喻中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本文对英汉动植物隐喻进行了跨文化分析和比较,发现既有着差异也有相似之处。两者的差异是基于文化的个性,而相似之处是由于人类共同认知基础和相似的客观生存环境。因此对隐喻的理解不能脱离其历史文化背景。
王任华,周昌乐[10](2011)在《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及其意义》文中指出隐喻是目前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研究话题。从本质上来说,隐喻是一种象似性程度比较低的亚象似符。它借助于自己的特征指示事物,即通过描述其他事物中的对应关系来体现事物的表象特征。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具有对应性、互动性和多模态性等认知特征。隐喻意义的理解是在人主观能动的基础上,通过本体和喻体的解释物之间的互动产生新的解释物而实现的。研究表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对隐喻的认知意义理论构建有着指导意义。
二、中英文化中的爱情隐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英文化中的爱情隐喻(论文提纲范文)
(1)中日“植物”概念隐喻对比 ——以花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要旨 |
1 绪论 |
1.1 「植物」に関する言叶の先行研究 |
1.2 研究対象と目的 |
2 理论的な枠组み |
2.1 认知言语学におけるメ夕フアー理论 |
2.1.1 概念メ夕フアーの発展と定义 |
2.1.2 概念メ夕フアーの考え方 |
2.1.3 概念メタフアーのメヵニズム |
2.2 概念メ タフアーにおける命名机能 |
3 中日における「花」の概念メ夕フアー |
3.1 「芽生える」によるメ夕フアー |
3.2 「开花する」によるメタフアー |
3.3 「枯れる」によるメタフアー |
3.4 「花」の概念メタフアーのメカ二ズム |
4 中日における花の命名方法 |
4.1 花の学名にっいて |
4.2 中国语における花の命名方法 |
4.3 日本语における花の命名方法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中公表された论文 |
谢辞 |
东北林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2)中英流行歌曲歌词中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
1.2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Studies of Emotion Metaphors including Love Metaphors |
2.1.1 Foreign Studies of Emotion Metaphors |
2.1.2 Domestic Studies of Emotion Metaphors |
2.1.3 Comments on Previous Studies on Emotion Metaphors |
2.2 Studies of Popular Songs at Home and Abroad |
2.2.1 Foreign Studies of Popular Songs |
2.2.2 Domestic Studies of Popular Songs |
2.2.3 Comments on Previous Studies on Popular Songs |
2.3 Summary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
3.1 Introduction |
3.2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
3.2.1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
3.2.2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aphor |
3.2.3 The Found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
3.2.4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
3.3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ICM) |
3.3.1 The Definition of ICM |
3.3.2 The Main Features of ICM |
3.3.3 Four Constructing Principles of ICM |
3.4 Summary |
Chapter 4 Research Methodology |
4.1 Research Questions |
4.2 Data Collection |
4.3 Data Analysis |
Chapter Five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Love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opular SongLyrics |
5.1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Metaphoric Models |
5.1.1 The Similarities in Metaphoric Models |
5.1.2 The Differences in Metaphoric Models |
5.2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Metonymic Models |
5.2.1 The Similarities in Metonymic Models |
5.2.2 The Differences in Metonymic Models |
5.3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Image-Schematic Models |
5.3.1 The Similarities in Image-Schematic Models |
5.3.2 The Differences in Image-Schematic Models |
5.4 The Cause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Love" Conceptu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CM |
5.4.1 The Causes of the Similarities of "Love" Conceptualization |
5.4.2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of "Love" Conceptualization |
5.5 Summary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s |
6.2 Limi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3)从认知角度探究英汉诗歌中爱情隐喻异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The Research Subject |
1.3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The Traditional Views of Metaphor |
2.1.1 Aristotle and the Comparison Theory |
2.1.2 Quintilian and the Substitution Theory |
2.1.3 Richards and Black's Interaction Theory |
2.2 The Research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Poetry |
2.2.1 Foreign Research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Poetry |
2.2.2 Domestic Research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Poetry |
2.3 Research of Emotion Metaphor |
2.3.1 Foreign Research of Emotion Metaphors |
2.3.2 Domestic Research of Emotion Metaphors |
2.4 Research of LOVE and Love Metaphors |
2.4.1 Foreign Research of LOVE and Love Metaphors |
2.4.2 Domestic Research of LOVE and Love Metaphor |
2.5 Summary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
3.1 The Cognitive view of Metaphor |
3.1.1 The Source Domain and the Target Domain |
3.1.2 Mapping between two domains |
3.1.3 The Experiential Basis of Metaphor |
3.2 Image Schema |
3.3 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
3.3.1 Structural Metaphors |
3.3.2 Orientational Metaphors |
3.3.3 Ontological Metaphors |
Chapter Four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of Love |
4.1 Methodology |
4.2 The Questions of the Research |
4.3 Similar Love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4.3.1 LOVE IS JOURNEY |
4.3.2 LOVE IS PLANT |
4.3.3 LOVE IS DISEASE |
4.3.4 LOVE IS HEART |
4.3.5 LOVE IS A FLUID IN A CONTAINER |
4.3.6 LOVE IS UNITY |
4.3.7 LOVE IS WAR |
4.3.8 LOVE IS SPRING |
4.4 Different Love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4.5 Different Love Metaphors in English |
4.5.1 LOVE IS SUN |
4.5.2 LOVE IS AN ECONOMIC EXCHANGE |
4.5.3 LOVE IS MAGIC |
4.5.4 LOVE IS VALUABLE OBJECT |
4.5.5 LOVE IS DEITY |
4.6 Different Love Metaphors in Chinese |
4.6.1 LOVE IS MOON |
4.6.2 LOVE IS TWO INSEPARABLE THINGS |
4.6.3 LOVE IS DREAM |
4.6.4 LOVE IS SILK |
4.6.5 LOVE IS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 |
4.7 Summary |
Chapter Five Motivations for Chinese and English Love Metaphors |
5.1 Motivations for Similar love metaphors |
5.2 Motivations for Different Love Metaphors |
5.2.1 Social Context |
5.2.2 Physical Environment |
5.2.3 Cultural Context |
5.2.4 Thinking Pattern |
5.2.5 Other Aspects |
5.3 Summary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s |
6.2 Limitations of this Research |
Acknowledgement |
Bibliography |
(4)汉英人体隐喻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章 人体隐喻产生的原因 |
2.1 人体隐喻产生的哲学基础 |
2.2 人体隐喻产生的认知因素 |
2.3 人体隐喻产生的语言因素 |
2.4 人体隐喻产生的社会因素 |
第3章 汉英人体隐喻化认知对比 |
3.1 汉英人体隐喻对比的基础 |
3.2 汉英人体隐喻对比的认知理据 |
3.3 汉英人体隐喻的映射模式 |
第4章 汉英语中“头”的隐喻 |
4.1 “头”向具体事物域的映射 |
4.2 “头”向抽象域的映射 |
4.3 “头”映射到动作域 |
4.4 “头”投射到数量域或者量度单位域 |
4.5 “头“与其他身体部位之间的映射 |
4.6 汉英语“头”隐喻的差异性 |
第5章 汉英语中“脸”的隐喻 |
5.1 “脸”映射到非人体域 |
5.2 非人体域到“脸”的映射 |
5.4 汉英“脸”隐喻的差异性 |
第6章 汉英语中“心”的隐喻 |
6.1 “心”到非人体域的投射 |
6.2 从非人体域到“心”的映射 |
6.3 汉英“心”隐喻的差异 |
第7章 汉英语中“足”的隐喻 |
7.1 “足”向具体域的映射 |
7.2 “足”向抽象域的映射 |
7.3 汉英“足”隐喻的差异性 |
第8章 汉英语中“口”的隐喻 |
8.1 “口”投射到非人体域 |
8.2 “口”和身体其他部位间的投射 |
8.3 汉英“口”隐喻的差异性 |
第9章 汉英人体隐喻认知的异同及探因 |
9.1 汉英人体隐喻认知的异同 |
9.2 汉英人体隐喻的差异性探因 |
第10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汉英人体隐喻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选题的缘由 |
2. 选题的研究意义、目的 |
3. 对比分析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隐喻研究综述 |
2.2 国内隐喻研究综述 |
2.3 人体隐喻的界定 |
2.4 人体隐喻产生的原因 |
2.4.1 认知原因 |
2.4.2 语言原因 |
2.4.3 社会原因 |
第三章 汉英隐喻化认知对比 |
3.1 汉英人体隐喻对比的基础 |
3.2 汉英人体隐喻的映射模式 |
3.2.1 人体域到非人体域的映射 |
3.2.2 非人体域向人体域的映射 |
3.2.3 人体域内部两个身体部位之间的投射 |
第四章 汉英语中的“心” |
4.1 “心”的实体隐喻 |
4.2 “心”的空间隐喻 |
第五章 汉英语中的“眼” |
5.1 “眼”向非人体域的映射 |
5.2 非人体域向“眼”的映射 |
第六章 汉英语中的“口” |
6.1 “口”与其他人体部位的映射 |
6.2 向非人体域的映射 |
6.2.1 对事物域的映射 |
6.2.2 对情感域的映射 |
6.2.3 对知识域的映射 |
第七章 汉英语中的“头” |
7.1 “头”向事物域的映射 |
7.2 “头”向抽象事物域的映射 |
7.3 “头”向时间域的映射 |
7.4 “头”向空间域的映射 |
7.5 “头”和其他身体部位之间的映射 |
第八章 汉英语中的“脸” |
8.1 “脸”向非人体域的映射 |
8.1.1 “脸”向具体事物域的映射 |
8.1.2 “脸”映射到社交域 |
8.1.3 “脸”映射到情感域 |
8.1.4 “脸”映射到性格域 |
8.1.5 “脸、面”向健康域的映射 |
8.2 非人体域向“脸”的映射 |
8.3 “脸”与人体域其他器官之间的映射 |
8.4 “脸”映射到动作域 |
第九章 汉英人体隐喻认知的异同 |
9.1 地域差异 |
9.2 文化差异 |
9.3 思维视角差异 |
9.4 道德观念差异 |
第十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隐喻的心理语言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念隐喻 |
二、视觉隐喻 |
三、空间隐喻 |
四、隐喻语言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
(一)隐喻语言的隐性内涵 |
(二)中西方文化中隐喻的思维模式-以爱情为例 |
(7)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英语爱情隐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ationale |
1.2 Research questions |
1.3 Research objectives |
1.4 Research methods |
1.5 Research structure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love metaphor |
2.2 The present study of love metaphor |
2.2.1 Studies abroad |
2.2.2 Studies in China |
2.3 Summary |
Chapter Three CIT and CIT’s Advantages in Interpretating Love Metaphor |
3.1 Theoretical framework: CIT |
3.1.1 The network model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
3.1.1.1 The elements of network model |
3.1.1.2 The operation of spaces |
3.1.2 Optimality principles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
3.2 A review of application of CMT to interpreting love metaphors |
3.3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CIT for love metaphor |
3.3.1 CIT applies mental spaces rather than domains for interpretation |
3.3.2 CIT illustrates love metaphor by four mental spaces rather than two domains |
3.3.3 CIT offers a dynamic meaning of love metaphor |
3.3.4 CIT explains love metaphor by following the optimality principles and vital relations |
3.3.5 CIT interprets love metaphor more accurately and focuses on individual cases |
3.4 Summary |
Chapter Four A CIT-based Analysis of Love Metaphor |
4.1 Formation of love metaphor |
4.2 Selection of data |
4.3 Understanding of love metaphors in integration network |
4.3.1 CIT and integration networks |
4.3.2 Love metaphor in simplex network |
4.3.3 Love metaphor in mirror network |
4.3.4 Love metaphor in single-scope network |
4.3.5 Love metaphor in double-scope network |
4.4 Main findings |
4.5 Summary |
Chapter Fiv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and Conclusion |
5.1 Teaching |
5.2 Translation |
5.3 Other applications |
5.3.1 Oral or written expression |
5.3.2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
5.4 Conclusion |
Reference |
Acknowledgements |
(8)心理咨询中的隐喻:从理论理解到实践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主旨 |
1.4 概念界定 |
2 心理咨询中隐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2.1 隐喻的存在形式与存在语境 |
2.1.1 隐喻的定义性理解 |
2.1.2 隐喻的存在形式 |
2.1.3 隐喻的存在语境 |
2.2 心理咨询与隐喻 |
2.3 心理咨询中隐喻的理论意义 |
2.4 心理咨询中隐喻的实践意义 |
3 隐喻研究的多学科视角 |
3.1 语言与逻辑 |
3.2 心理与微观社会过程 |
3.3 社会与文化表意 |
3.4 理论思辨 |
4 从理论到实践:心理咨询中的隐喻 |
4.1 心理学视野下的隐喻 |
4.1.1 隐喻的生成 |
4.1.2 隐喻的表达 |
4.1.3 隐喻的感知与解读 |
4.1.4 隐喻的转换 |
4.2 心理咨询中的隐喻 |
4.2.1 心理咨询中的隐喻:概观 |
4.2.2 心理咨询理论与隐喻 |
4.2.2.1 心理咨询理论解读与隐喻 |
4.2.2.2 心理咨询理论构建与隐喻 |
4.2.3 隐喻在咨询实践中的应用 |
4.2.3.1 咨询实践的形式结构与隐喻 |
4.2.2.2 主体间或咨访间的互动 |
4.2.3.3 咨询干预 |
4.2.3.4 咨询效果评估 |
5 心理咨询文化差异与隐喻 |
5.1 心理咨询与文化差异 |
5.2 心理咨询中的文化差异与隐喻 |
6 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个案:别人为什么不相信我——人际关系障碍的形成与解析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隐喻的符号本质 |
二、隐喻的认知特征 |
三、隐喻的意义理解 |
四、隐喻的认知语义理论构建的意义 |
五、结语 |
四、中英文化中的爱情隐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日“植物”概念隐喻对比 ——以花名为例[D]. 徐爽.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中英流行歌曲歌词中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D]. 李齐琪.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3]从认知角度探究英汉诗歌中爱情隐喻异同[D]. 何丽. 信阳师范学院, 2015(08)
- [4]汉英人体隐喻对比[D]. 谷晓骏.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4(03)
- [5]汉英人体隐喻对比研究[D]. 石丽莎. 湖北师范学院, 2013(10)
- [6]隐喻的心理语言学[J]. 夏丽云.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7]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英语爱情隐喻研究[D]. 李婉瑄. 广东商学院, 2012(01)
- [8]心理咨询中的隐喻:从理论理解到实践应用[D]. 左鹏霞. 鲁东大学, 2012(10)
- [9]英汉动植物隐喻的比较[J]. 郭明雅.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1)
- [10]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及其意义[J]. 王任华,周昌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