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肾形成嵌顿疝1例报告

异位肾形成嵌顿疝1例报告

一、异位肾形成腹股沟嵌顿疝内容物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庞丽,杨慧,马晓欣[1](2019)在《卵巢疝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卵巢疝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8-07-18收治的1例卵巢疝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患者30岁,以"取卵后外阴疼痛1d,加重4h"为主诉入院。彩超提示:左侧阴阜部见5.2cm×3.6cm×3.5cm包块,考虑为外阴肿物,为明确诊断遂行MRI检查,提示卵巢疝。急诊行腹股沟疝高位结扎修补术+卵巢修补术,术中成功保留卵巢。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共检索到6篇共6例已报道病例,显示该病常表现为自觉腹股沟包块、下腹痛或无症状;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对于年轻女性,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尽可能保留卵巢。结论对于患有卵巢疝的育龄女性,建议根据临床症状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误诊,以多模式和多学科的方法,安全和有效地保留卵巢功能。

邓涛[2](2019)在《影响隐睾扭转结局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隐睾(Cryptorchidism)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伴随环境污染等原因的影响,隐睾、尿道下裂等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或畸形的发生率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睾丸作为泌尿生殖系统发育核心器官,其位置异常(隐睾)越发成为男性不育和睾丸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备受关注和探讨。但对同样被认为隐睾三大并发症之一的睾丸扭转的认识仅来自于百位数散在的病例报道。分析查阅到的所有文献资料,隐睾扭转事实上发生率可能并不很低,由于对其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容易漏诊、误诊,且睾丸的抢救成功率非常低(0-10%),其后果更为严重,其研究亟待重视和深入。研究目的:通过探讨影响小儿隐睾扭转结局的可能危险因素,进一步加深对该急症的认识和重视,做到早预防、早诊治,提高睾丸的抢救成功率。研究方法:回顾2000-2018年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深圳市儿童医院隐睾扭转病例资料,并以关键词:隐睾(UDT,Cryptorchidism),儿童(Children)及睾丸扭转(testistorsion)分别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上进行文献检索。临床回顾资料:年龄不超过18岁,以手术中探查证实隐睾扭转为纳入研究的金标准。排除标准:年龄超过18岁,或无手术确诊为隐睾扭转的病例。文献检索资料:对年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睾丸扭转持续时间、扭转度数、发生区域、睾丸结局等临床资料有描述,且年龄小于等于18岁为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仅摘要或记录病例资料不详尽且无可用的纳入信息,以及年龄大于18岁的病例。通过spearman秩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探讨影响隐睾扭转结局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共获临床回顾资料13例,相关英文文献30篇,中文文献约110篇,多为个案报道。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收集109例资料较为详尽的文献病案(中文71例、英文38例),68例一文含多个隐睾扭转的案例资料不详尽但部分数据可纳入研究。广东省汕头及深圳地区近20年来,隐睾扭转在先天隐睾人群中的比例约0.48%(13/2684),在儿童睾丸扭转人群中的比例约为3.78%(13/344)。平均发病年龄为7.1岁(2天-18岁),高发于婴儿期(28.91%,37/128)及青春期(25.78%,33/128)。左右侧隐睾扭转无明显差别,以腹股沟区隐睾多见(97.89%,186/190),有记录同侧鞘状突情况的以未闭多见(88.89%,16/18),扭转类型以睾丸鞘膜外隐睾扭转为主(63.16%,38/61),隐睾扭转坏死率高达70.49%(86/122),保留睾丸的63例中12例随访发现萎缩。统计学分析提示患病的发病时长(>17.5h)、睾丸扭转程度(>362.5°)、睾丸超声血流信号评估及睾丸鞘膜内外扭转分型与隐睾扭转结局关系密切(p<0.05),而患病年龄、左右侧隐睾、隐睾位置分型、鞘状突是否未闭、发病的南北地域差别及发病时气候变化与隐睾扭转结局未见明显的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隐睾扭转时及与扭转程度与扭转睾丸结局关联显着(P<0.05)。结论:隐睾扭转好发于婴幼儿期及青春期,挽救成功率非常低;小儿隐睾扭转时长及程度与扭转睾丸结局呈正相关,扭转时长>17.5h,扭转>360°,睾丸坏死几率大,但随着睾丸扭转时间的增加,并不一定导致隐睾扭转度数继续增加。术中判断隐睾扭转复位后睾丸的坏死程度,可借助扭转时长和度数作为辅助参考因素。正确认识和开展健康教育,重视隐睾扭转并发症发生,详细的查体及病史问询,早期介入治疗是挽救睾丸的关键。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且病例数少,结论可能存在局限性,期待后续研究完善。

高振[3](2019)在《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技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及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了该种手术方式。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观察指标,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及局限性,进而为患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手术病人的病历资料(包括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需要的各项临床指标资料),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TAPP组47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指数、疝的病损分型及解剖变异等特征性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通过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神经损伤、膀胱损伤、阴囊水肿、尿潴留、浆液肿、术后慢性疼痛、切口感染、疝复发(随访1年)及对手术的满意度等临床指标,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及不足。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分析得出:(1)TAPP组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2.87±34.43(min)及75.48±15.82(min),TAPP组手术时间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0.05)。(2)TAPP组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45±3.19(ml)及5.97±1.36(ml),TAPP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5)。(3)TAPP组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5.43±0.82(d)及6.48±0.96(d),TAPP组住院天数少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4)TAPP组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7796.62±3322.36及12729.66±2095.56,TAPP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5)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TAPP组阴囊水肿3例,发生率6.4%;术后慢性疼痛1例,发生率2.1%;膀胱破裂1例,发生率2.1%。开放无张力疝修补组术后出现腹股沟异物感2例,发生率6.1%;尿潴留1例,发生率3.0%;切口感染2例,发生率6.1%;阴囊水肿4例,发生率12.1%;血清肿1例,发生率3.0%;术后出现慢性疼痛2例,发生率6.1%。两组患者随访1年均无复发。TAPP组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0.6%,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36.4%,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总例数经统计分析,P=0.00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统计两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TAPP组患者手术满意度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术式术中出血、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由于全身麻醉及腔镜器材的使用,TAPP术式住院费用较高,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TAPP术式腹部切口较小,术后较为美观,恢复较快。两种术式对腹股沟疝修补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均能很好的修补腹部薄弱、缺损部位。临床上对于选择何种术式,应参考患者自身意愿、经济条件等,综合各种因素选择最有利于患者的术式。图0幅;表5个;参88篇。

王夫权,陈金明,程飞永,陈吉林[4](2017)在《肝硬化腹水并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大量腹水导致腹腔内高压,是形成腹股沟嵌顿疝的诱因。2012年1月—2016年6月,我们两院对22例合并肝硬化腹水腹股沟嵌顿疝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3578岁,平均56.3岁。腹水原因:肝炎后肝硬化16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B级17例,C级5例。腹股沟嵌

朱真闯,闫学强,杨俊,段栩飞,卞红强,汪昕,匡后芳[5](2017)在《腹腔镜手术在11例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索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行腹腔镜手术的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法、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4例Amyand疝均行腹腔镜手术;3例合并美克尔憩室,其中2例同时行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1例为Littre疝,经脐小切口行美克尔憩室切除肠吻合术;1例腹股沟直疝伴大网膜嵌顿行腹腔镜手术;3例合并嵌顿肠管浆肌层撕裂行腹腔镜下肠修补术。所有患儿术后均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9±2.4)d。术后随访10个月至3年,无睾丸萎缩、复发等。结论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安全、微创、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姚浩宇[6](2017)在《睾丸横过异位的临床诊治及分析》文中认为背景睾丸横过异位(transverse testicular ectopia,TTE)是泌尿生殖系统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是指双侧睾丸下降过程中同时进入一侧腹股沟管,双侧睾丸位于同侧腹股沟区或阴囊内。睾丸横过异位常以阴囊空虚或腹股沟肿物为主诉入院,因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术前常不能明确诊断,而诊断为隐睾或腹股沟斜疝,行手术治疗才得以发现。文献中对异位睾丸的局部解剖特点报告不同,导致对睾丸横过异位的病因及机制的阐述各种各样,尚无统一的认识。因睾丸横过异位保守及药物治疗无效,发现后及早治疗可降低睾丸退行性变及睾丸肿瘤的发生率,且可永久性改善外观缺陷,故多建议及早行手术治疗。现存的手术方式较多,但各有优势及缺点。既往国内外相关文献均侧重于病例报告,而无详尽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对国内外所报告的睾丸横过异位病例进行统计,以了解睾丸横过异位的一般特征。研究目的本研究针对睾丸横过异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阐述,以提出一个可供临床医师参考的诊疗体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17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睾丸横过异位13例,1982年4月至2016年6月我国报道的睾丸横过异位108例,1960年1月至2017年1月国外所报道的睾丸横过异位154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具体资料如下:⑴一般资料:(1)我院:就诊年龄2个月到27岁,平均年龄7.92±9.38岁。(2)国内:就诊年龄4天到69岁,平均年龄14.87±14.18岁。(3)国外:就诊年龄15天到65岁,平均年龄9.39±9.74岁。⑵临床表现:(1)我院:阴囊空虚10例(77%),腹股沟或阴囊肿物9例(69%),婚后不育1例(8%),斜疝术中发现睾丸异常1例(8%)。(2)国内:阴囊空虚64例(59%),腹股沟或阴囊肿物56例(52%),不育9例(8%)。(3)国外:阴囊空虚85例(63%),腹股沟或阴囊肿物99例(73%),不育6例(4%)。(3)合并症:(1)我院:腹股沟斜疝9例(69%),苗勒管持续综合征5例(38%),鞘膜积液2例(15%),睾丸附睾分离2例(15%),尿道下裂1例(8%),不育症1例(8%)。(2)国内:腹股沟斜疝48例(44%),苗勒管持续综合征28例(26%),睾丸附睾分离10例(9%),不育症9例(8%),鞘膜积液8例(7%),睾丸肿瘤3例(3%),异位睾丸扭转3例(3%),尿道下裂2例(2%)。(3)国外:腹股沟斜疝90例(74%),苗勒管持续综合征39例(32%),睾丸附睾分离1例(0.8%),鞘膜积液5例(4%),睾丸肿瘤10例(8%),尿道下裂4例(3%),不育症8例(7%)。(4)影像学检查:(1)我院:超声检查13例,CT检查2例,MRI检查3例。(2)国内:超声检查59例,CT检查17例,MRI检查3例。(3)国外:超声检查61例,CT检查7例,MRI检查18例。(5)实验室检查:(1)我院:染色体核型检查7例,性激素检查6例,精液检查2例。(2)国内:染色体核型检查21例,性激素检查17例,精液检查9例。(3)国外:染色体核型检查35例,性激素检查10例,精液检查5例。结果(1)影像学检查:(1)我院:超声检查13例,明确诊断10例(76%);CT检查2例,明确诊断2例(100%);MRI检查3例,明确诊断2例(67%)。(2)国内:超声检查59例,明确诊断38例(64%);CT检查17例,明确诊断14例(82%);MRI检查3例,明确诊断3例(100%)。(3)国外:超声检查61例,明确诊断31例(51%);CT检查7例,明确诊断4例(57%);MRI检查18例,明确诊断12例(67%)。(2)实验室检查:(1)我院:染色体核型检查7例,均提示46,XY;性激素检查6例,均正常;精液检查2例,无精子1例,精子活性差1例。(2)国内:染色体核型检查21例,均为46,XY;性激素检查17例,正常13例;精液检查9例,精子活力差6例,无精子2例,精子正常1例。(3)国外:染色体核型检查35例,正常33例;性激素检查10例,正常9例;精液检查5例,正常2例。(3)手术方式:(1)我院:跨阴囊纵隔睾丸固定术7例(54%),睾丸复位固定术4例(31%),双睾丸同侧阴囊固定术1例(8%),未行手术治疗1例(8%)。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5例。(2)国内:跨阴囊纵隔睾丸固定术33例(31%),睾丸复位固定术18例(17%),睾丸固定术4例(4%,具体不详);双睾丸同侧阴囊固定术13例(12%),睾丸切除术15例(14%),精索动静脉切断术2例(2%),未行手术治疗9例(8%),手术方式不详14例(13%)。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17例。(3)国外:跨阴囊纵隔睾丸固定术66例(43%),睾丸复位固定术12例(8%),睾丸固定术26例(17%,具体不详),双睾丸同侧阴囊固定术3例(2%),腹膜外睾丸固定术5例(3%),睾丸切除术16例(10%),精索动静脉切断术2例(1%),未行手术治疗2例(1%),手术方式不详22例(14%)。行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42例。(4)预后:(1)我院:行跨阴囊纵隔睾丸固定术1例后伴发睾丸附睾炎;行双睾丸同侧阴囊固定术1例术后一侧阴囊发育差;未行手术治疗1例仍在观察中;余行手术治疗10例预后好。行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预后较好。(2)国内:术后睾丸萎缩7例,睾丸恶变1例,伴发睾丸附睾炎1例。行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预后好。(3)国外:睾丸萎缩1例,睾丸恶变1例,死亡1例。结论1.阴囊空虚患者除应检查正常睾丸下降途径外,还需检查睾丸异位常见部位。2.睾丸横过异位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明确诊断需要详细的体格检查,超声、CT、MRI可协助诊断。3.手术治疗是睾丸横过异位唯一的治疗方法,可选用腹腔镜辅助跨阴囊纵隔睾丸固定术。

马树峰[7](2014)在《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急腹症诊疗过程中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急腹症的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及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3月份至2013年3月份3年间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手术患儿病例(急性阑尾炎、梅克尔憩室炎、卵巢扭转、急性肠套叠、肠重复畸形、肠旋转不良、腹股沟嵌顿疝及消化道穿孔)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各病种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手术干预时机及方式的选择、腹腔镜手术及传统手术患儿例数,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预后跟踪随访资料,分别从患儿的腔镜手术适应症、手术操作流程以及腹腔镜手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研究共选取我院收治的1102例急腹症患儿病例,包括急性阑尾炎540例(49.0%),肠套叠250例(22.7%),腹股沟斜疝嵌顿115例(10.4%),卵巢肿瘤(扭转)60例(5.4%),肠旋转不良46例(4.2%),梅克尔憩室37例(3.4%),消化道穿孔32例(2.9%),肠重复畸形22例(2.0%)。各病种LS组及OS组患儿在术中失血、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对比,LS组均低于OS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各P<0.05)。在54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病例中,234例腹腔镜下独立完成手术,6例因坏疽穿孔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300例常规开腹手术;手术时间方面LS组(55.62.13±25.36min)和OS组(65.24±30.15min),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切口感染LS组4例(1.7%),OS组13例(4.3%)。在250例肠套叠患儿病例中,5例腹腔镜下独立完成手术,2例因肠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肠套叠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1例盲肠重复畸形及1例回盲型肠套叠行中转开腹手术,余241例行常规开腹脱套术;手术时间方面LS组(50.42±7.31min),OS组(90.15±20.29min),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发生切口感染LS组0例,OS组5例(2.1%)。在37例梅克尔憩室患儿病例中,16例腹腔镜下辅助下完成手术,3例因憩室穿孔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余18例行常规开腹手术;LS组中有5例术前疑似诊断的患儿经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并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方面LS组(68.45±28.15min)与OS组(116.27±31.23min),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LS组无切口感染病例发生,OS组1例(5.6%),另OS组有2例术后发生不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2例肠重复畸形患儿病例,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11例,2例因畸形囊肿较大或合并回盲型肠套叠而中转开腹手术,余9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手术时间方面LS组(84.16±15.62min)与OS组(131.66±35.30min),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中均无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在46例肠旋转不良的病例中,13例腹腔镜下独立完成手术,2例因术中发现合并环状胰腺或肠扭转严重致操作空间狭小而中转开腹手术,余31例行常规开腹手术;LS组中有4例在术中发现合并其他隐性病变,在手术时间方面LS组(118.46±31.98min),OS组(76.29±25.75min),LS组明显高于OS组(P<0.05)。在60例卵巢扭转患儿病例中,30例患儿行腹腔镜下独立手术,4例因囊肿较大或出血过多而中转开腹手术,余26例行常规开腹手术,LS组中有4例在术中发现合并斜疝一并处理,手术时间方面LS组(80.14±26.13min),OS组(87.6±32.25min),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中均无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在115例腹股沟嵌顿疝患儿病例中,9例在腹腔镜下独立完成,1例抓钳辅助下仍复位失败而中转开腹,LS组中有2例术中发现对侧隐性斜疝一并处理,OS组有3例术后复发病例及15例术后对侧出现斜疝病例;手术时间方面LS组(40.81±20.43min),OS组(91.52±30.57min),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发生切口感染LS组0例,OS组4例(3.8%)。在32例消化道穿孔病例中,有15例自发性NEC,7例胃壁肌层缺损,2例巨结肠继发NEC,1例肛门闭锁,1例胆总管囊肿,2例肠闭锁(1例乙状结肠闭锁,1例回肠闭锁),2例迟发型肠穿孔(腹股沟斜疝嵌顿疝术后),2例外伤,其中1例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壁修补术,术后恢复效果良好,余均行常规开腹手术。结论:1、腹腔镜在小儿急腹症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并可在术中进一步明确病因。2、腹腔镜应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卵巢扭转、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急腹症患儿的治疗过程中优势明显,对急性肠套叠、腹股沟斜疝嵌顿急腹症患儿治疗上可选择性应用,在明确消化道穿孔的穿孔部位及切口的选择方面优势明显,对肠旋转不良急腹症患儿的治疗上优势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估。3、腹腔镜在对小儿急腹症的诊疗过程中还可发现一些隐性疾病,并得到有效治疗。

刘增亮,王帅,邓新生,白金宝[8](2013)在《Littre疝无张力修补术一例》文中研究说明患者男,64岁,于2012年11月8日急诊入院。患者3年前发现左腹股沟出现一肿物,反复突出,24h前出现肿物突出不能还纳,伴有腹胀、腹痛及恶心、呕吐等不适,急诊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腹平坦,腹肌软,肠鸣音弱,移动性浊音阴性。左腹股沟区可见12cm×8cm大小肿物,梨形,质软,

罗国德,曹永宽,张林,张国虎,王培红,龚加庆,王永华[9](2013)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股沟嵌顿疝7例诊治体会》文中提出肝硬化大量腹水引起腹内压增高,是形成腹股沟嵌顿疝的诱因。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胃肠病区自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对7例腹股沟嵌顿疝合并大量腹水的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4368岁,平均52.4岁。腹水原因:肝炎后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

万燕青,朱玉兵,黄欢,周建国[10](2010)在《腹膜前间隙网片修补治疗嵌顿性股疝24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股疝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l月至2009年11月24例嵌顿性股疝患者应用腹膜前间隙平铺网片修补耻骨肌孔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均痊愈,无局部异物感,无感染,随诊无复发。结论腹膜前间隙网片修补耻骨肌孔是对腹股沟区的全面修补,是治疗股疝的一种合理而理想的手术方式。

二、异位肾形成腹股沟嵌顿疝内容物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异位肾形成腹股沟嵌顿疝内容物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卵巢疝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摘要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过程
    1.3 术后转归
2 讨论

(2)影响隐睾扭转结局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 临床回顾
    1.3 文献检索
    1.4 研究内容
    1.5 统计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2.1 临床回顾及文献检索情况
    2.2 一般情况
    2.3 发病年龄与睾丸结局
    2.4 左右侧隐睾与睾丸结局
    2.5 隐睾位置分型与睾丸结局
    2.6 是否合并鞘状突未闭与睾丸扭转结局
    2.7 隐睾扭转分型与睾丸结局
    2.8 发病是长与睾丸结局
    2.9 睾丸扭转程度与睾丸扭转结局
    2.10 超声评估与睾丸结局
    2.11 发病地域与睾丸结局
    2.12 气候变化与睾丸结局
    2.13 误诊率与睾丸结局
    2.14 其他:手术方式及术后随访
    2.15 隐睾扭转的多因素相关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隐睾扭转的现状研究
    3.2 影响隐睾扭转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
        3.2.1 发病年龄
        3.2.2 睾丸扭转分型
        3.2.3 隐睾扭转时长和程度
        3.2.4 超声检查结果
        3.2.5 地域及气候
        3.2.6 隐睾扭转的多因素相关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论文相关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3)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病历资料
        1.1.2 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1.2.2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1.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1.2.4 两组手术满意度比较
    1.3 讨论
        1.3.1 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疗效对比
        1.3.2 TAPP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1.3.3 TAPP术式展望
        1.3.4 本次研究不足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腹股沟疝研究及治疗进展
    2.1 疝修补术相关解剖结构
        2.1.1 肌耻骨孔
        2.1.2 重要解剖结构和标志
    2.2 腹股沟疝形成的因素
    2.3 腹股沟疝的分类及分型
        2.3.1 腹股沟疝分类
        2.3.2 腹股沟疝分型
    2.4 腹股沟疝的诊断及误诊情况
    2.5 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
        2.5.1 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
        2.5.2 无张力疝修补术
        2.5.3 腹腔镜疝修补术
        2.5.4 达芬奇机器人在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2.5.5 腔镜疝修补术在小儿中的应用
    2.6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相关并发症与处理
        2.6.1 术后相关并发症
        2.6.2 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2.7 腹股沟疝术后复发及处理
    2.8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肝硬化腹水并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腹腔镜手术在11例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资料及手术方式
    2.2 手术时间及预后
3 讨论

(6)睾丸横过异位的临床诊治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睾丸横过异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病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急腹症诊疗过程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材料及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双解缩略词表
致谢

(9)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股沟嵌顿疝7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10)腹膜前间隙网片修补治疗嵌顿性股疝2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结 果
讨 论

四、异位肾形成腹股沟嵌顿疝内容物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卵巢疝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庞丽,杨慧,马晓欣.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9(09)
  • [2]影响隐睾扭转结局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D]. 邓涛. 深圳大学, 2019(09)
  • [3]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效果研究[D]. 高振.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4]肝硬化腹水并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J]. 王夫权,陈金明,程飞永,陈吉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7(04)
  • [5]腹腔镜手术在11例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应用[J]. 朱真闯,闫学强,杨俊,段栩飞,卞红强,汪昕,匡后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7(07)
  • [6]睾丸横过异位的临床诊治及分析[D]. 姚浩宇. 郑州大学, 2017(02)
  • [7]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急腹症诊疗过程中应用[D]. 马树峰. 苏州大学, 2014(11)
  • [8]Littre疝无张力修补术一例[J]. 刘增亮,王帅,邓新生,白金宝.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04)
  • [9]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股沟嵌顿疝7例诊治体会[J]. 罗国德,曹永宽,张林,张国虎,王培红,龚加庆,王永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07)
  • [10]腹膜前间隙网片修补治疗嵌顿性股疝24例临床分析[J]. 万燕青,朱玉兵,黄欢,周建国.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03)

标签:;  ;  ;  ;  ;  

异位肾形成嵌顿疝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