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望角”的由来(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晓[1](2021)在《香港现代主义思潮的政治意涵——以《好望角》为中心的讨论》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现代主义思潮切入现实政治的思想路径与四十年代平津地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文化建国方案在理论层面具有相似性,《好望角》作为该思潮后期代表性刊物,延续了昆南、马朗等人以现代主义重构民族文化的意图与策略,尤具典型意义,其核心人物李英豪与九叶诗人袁可嘉在理论上师出同源,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何为现代与何为现实等理论问题时,逻辑相似,且建构出相近的"民主诗学"体系,而现代主义理论的高度抽象性也为其设置了相同的障碍,即无法将这一民主体系化为实践。七十年代中后期叶维廉关于"中国诗学"的持续思考,既是这两支内蕴政治诉求的中国现代主义思潮的衔接与延伸,亦再一次证明了其寄身于文化层面的局限性。
潘媛媛,李朝辉,魏云雨,卢厚全[2](2021)在《非洲好望角水域大型油轮溢油风险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大型油轮一旦发生海上溢油事故,将会对事故周边的海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大型油轮溢油风险等级的准确评价显得极为重要。以非洲好望角水域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人为因素、船舶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4个方面建立了好望角水域通航的大型油轮溢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收集到该水域通航大型油轮的相关数据,对其溢油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价,得出油轮溢油风险等级均为一般风险,其中船员责任心因素、波高因素是影响大型油轮溢油风险的主要因素。新建评价方法为大型油轮规避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保障船员生命财产安全、海洋生态系统平衡。
蒋林[3](2020)在《新形势下 传统好望角型船的路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关键提示在规模经济的驱动下,货主和船东更加倾向扩张运价更有竞争力的VLOC和综合性能更好的Newcastlemax运力,传统好望角型船新增运力明显减少,市场主流运力逐渐往大型化方向发展。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好望角型船的需求依然获得市场基本面的支持。面对新形势,传统好望角型船东需积极应对,一方面通过开发新客户新航线削弱寡
许丽萍[4](2020)在《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的“困惑”(1955-1970) ——以崑南、王无邪、李英豪的逐“梦”历程为视点》文中提出现代主义文学作为香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一直都备受重视与研究,然而仍遗留下许多未被解决的问题。香港本土青年作家崑南、王无邪、李英豪一开始便对现代主义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在《文艺新潮》上大量发表创作,后又创办“现代文学美术协会”,创刊《新思潮》与《好望角》,并通过大量的翻译、介绍和创作不遗余力地进行现代主义文学的宣传与实践,将之作为自己极力追逐和实现的文学之“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三人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热情坚定,逐渐变为怀疑退却,甚至最终“背弃”现代主义文学转而走上另外一条与之截然相反的道路,这种现象背后似乎隐含着现代主义文学在香港场域中的“困惑”。因而,本研究以“现代文学美术协会”主要成员崑南、李英豪、王无邪在追逐现代主义文学之“梦”历程中的态度及创作变化为切入点,去探究香港现代主义文学“困惑”的原因,从而理解香港严肃文学在发展中所遭遇的困境,进而感知其价值所在。本文由七个部分构成:绪论、正文四章、结语以及附录。绪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述及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对象及意义,从宏观上明确了研究的切入点和重点所在;其次是对“现代文学美术协会”以及崑南、王无邪、李英豪三人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明确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价值;最后通过对研究思路的阐述,交代论文的结构由来及原因。第一章详细论述了香港五十年代的文坛状况,重点爬梳《诗朵》和《文艺新潮》的创刊经过,以了解崑南、王无邪、李英豪所追逐的文学之“梦”是如何萌芽、成长的。本章重点述及五十年代香港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条件和背景,并通过分析这一时期崑南、王无邪的创作情况感知其二人在逐“梦”的初始阶段对现代主义文学抱有的热情。第二章论述了“现代文学美术协会”与《新思潮》创立的过程。通过探析崑南、王无邪选择“文学”和“美术”两种形式的原因,进而理解“现代文学美术协会”取道现代主义发起“文化再造运动”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意识及二人的文学报负。其次述及为了实现这一文学报负,“现代文学美术协会”所要走的理论路线: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现代主义”的反思。最后通过举例分析此一时期崑南、王无邪发表在《新思潮》和《香港时报·浅水湾》上的作品,从而得出结论:在“现代文学美术协会”成立不久,崑南和王无邪便对文学和自我力量产生了怀疑。第三章经由“现代文学美术协会”的暂停与重组揭示了《好望角》创刊背后崑南文学之“梦”的动摇,并从经济社会背景、文化环境及香港现代主义文学自身的局限性等多个角度探寻了“梦”动摇的原因。另外,对此时加入“现代文学美术协会”的李英豪在现代主义批评上的热情、建树与思想进行论述,以与此时崑南、王无邪的动摇后退形成对比。第四章通过对“现代文学美术协会”解散之后崑南、王无邪、李英豪的创作转变进行论证梳理,明确此阶段其三人文学之“梦”的坠落及表现,并结合三人文学转向上的时间共性,探究六十年代的经济社会背景及个人的反思对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影响。结语对全篇加以总结,从“现代文学美术协会”主要成员崑南、王无邪、李英豪追逐现代主义文学之“梦”历程中的态度变化洞悉严肃文学在香港生存与发展的困境,进而感知香港现代主义文学所作的坚持与价值。
黄金[5](2020)在《边缘·异化·跨界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香港现代主义小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久以来高度物质化的商业环境遏制了香港人文文化的发展,使香港一直无法摆脱“文化沙漠”的粗浅印象,大陆中心意识也导致香港文学在“九七”回归以前都不受重视,被形容为中国文学的“弃婴”、“边缘”。不过,这种边缘的处境同时也可以视作一种契机,香港作家由此努力探索文学的多元性与可能性,力图突破种种刻板的论述。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便是执掌旗帜行进其中的一支个性队伍。混杂着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中与西等多种文化特质,产生中心与边缘、都市与个人、物质与精神、商业体制与文学场域、区域与整体等多重权力关系与复杂矛盾的香港现代主义文学,在文化领域中进行着带有差异性、异质性、颠覆性的文学实践。而消费文化语境的限定,不仅仅是把高度商业化的社会环境和消费主义带来的种种问题当作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主要内容,也是将商业语境作为一种境遇现实,观察消费文化对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传播和接受产生的深刻影响。基于此,论文将从香港边缘状态的呈现、异化主题的延伸与小说的跨界实验三个角度出发,在消费文化语境中考察香港现代主义小说的历史发展脉络、精神思想及形态特征,并追寻其在香港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当中的意义与价值。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首先界定了与现代主义文学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梳理广义上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脉络、理论谱系、美学特色及相关主义之间的关联,简要讨论香港现代主义的关键特质及个中联系,并对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选题价值、框架思路进行总括性的阐述。正文部分共分五章。前两章通过香港文学生态环境的探讨和地域文化的比较对香港现代主义文学进行外部研究,后三章结合文本细读展开文学的内部研究。第一章试图对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的生存空间与状态作出整体描述。从香港商业化的文学运行机制可以看到,奉行坚守严肃文学品性的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一直以来都在以商业消费文化为主导的城市环境中艰难生存。作为生产者的作家也在不断调适自我,试图在文学理想、市场趣味和公共规则中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香港对现代与后现代的接受过程与西方同期的文学发展历程存在一定时差,香港现代主义经过现代化、本土化、后现代化的影响,逐渐呈现现代与后现代的杂糅。因此,对于香港现代主义整体的内涵与性质便容许一定的模糊性和弹性理解。除此以外,中西文化交织的复杂文化环境赋予香港文学“混杂”的特质,在此情境中发展起来的香港现代主义文学,对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文学既有借鉴吸收,也有批判反思。第二章从香港的“边缘”状态及其独特价值出发,探讨了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学互动交流。依据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个地区发生的时间线索,可以得到一条完整、连续的现代主义文学发展路线,而香港现代主义运动无疑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革命中的一次高峰。香港不仅在传统断裂的特殊时期接过了文学薪火,承担起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且在不同地区间发挥了不可小觑的转承枢纽作用。在此意义上,香港文学的意义不能仅以中心和边缘的二元对立作僵化论述,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中存在相对性和变化性。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地理版图中,上海、香港、台湾三地的现代主义文学经验不尽相同,彼此之间既有继承和转化,也有文学内部的交融与碰撞,通过比较上海与香港、香港与台湾的异同,可以看到社会状况、政治体制、文化环境与风俗人情等文化因素对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也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学表现与个性。第三章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进入到小说文本内部的分析,主要探索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在思想精神。从文学整体的发展脉络来看,不同代际的作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与特性,崛起于50年代的刘以鬯、昆南、马朗等是香港现代主义的先驱,之后的“资深一代”、“中生代”与“新生代”作家,每一代作家的书写都不同程度地对前代进行拓展延伸,也有反省和创造。章节内分别选取刘以鬯、西西、董启章、潘国灵作为四代现代主义作家的代表,他们的创作反映了不同时期香港城市意识与历史精神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到香港现代主义书写旨趣与方式的演变以及作家思想观念上的突围与超越。第四章围绕现代主义的“异化”主题,讨论都市人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挑战。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异化的现代城市,承受着由物质带来的巨大压力,使人对城市产生强烈疏离感,但另一方面,香港也因其开放多元的历史传统而具有文化包容性。作为亲历异化的都市人,作家借助作家形象的塑造进入城市言说,同时还扮演叙述者的角色。他们群体性地在都会情境中经历迷失,也从中探求自我拯救之路。异化造就了香港独特的生活景观,从病态的市井男女到纷繁庞杂的物质,都可以见到现代文明病影响下人类的历史命运,以及物化逻辑之下“人”与“物”既互相对立又彼此和解的矛盾关系。此外还探讨了殖民环境影响下港人历史观念的异化问题,香港现代主义作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地区断裂的殖民记忆和疏离的历史意识。第五章主要讨论香港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以及对通俗文学的跨界影响。香港现代主义文学很注重发掘个人的内在意识世界,表现人类颓废虚无、荒唐放纵等负面心理倾向,导致了一部分现实主义作家的质疑和批评,并由此引起关于“真实”与“虚构”的争论。但从现代主义作家具体的创作主张与实践来看,他们不仅没有割裂写实与虚构的联系,还尝试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现实存在与现代、后现代内容与形式的融汇。此外,香港现代主义很注重叙述形式、技巧和结构的实验性与先锋性,作家通过形式的创新和文体的越界探索了文学表达的多种可能。现代主义不仅在吸引着纯文学作家,对通俗文学作家也产生影响,从古龙小说可以看到存在主义与武侠文学的融合,这种尝试使通俗小说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结语部分重申了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的现代性意义,并探讨了现代性的书写方向。从一般的现代性意义来说,香港现代主义文学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思想精神上,都在实现向传统反叛、与传统决裂的目标,从具体的实践成果来看,现代主义文学对现代香港历史与城市文化的优势与缺失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并构建起多元的审美思维和艺术风格,其现代性书写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接下来面对现代性书写如何继续进行下去的问题,无论是倡导回到“以人为本”的“多元现代性”理论,还是面向未来的“重写现代性”,都颇具启发作用,香港的现代性书写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周立新[6](2019)在《危险又美丽的好望角》文中指出我们在南非的地接导游乔是中国人,毕业后在南非工作,现在已入南非籍,是一个30多岁知性帅气的年轻人,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乔一路上侃侃而谈,热情而友善。一路上,他除了给我们介绍南非的风土人情、景点特色,还一再强调要看好自己的包和贵重物品,千万不要单独行动以及回酒店后最好不要单独出来闲逛。他几乎每天都要做善意的反恐动员:"这里虽然盛产钻石黄金,但是贫富差距特别
陈唯鹤[7](2019)在《19世纪英国对埃及政策的演变》文中指出19世纪英国近东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与埃及的关系密切。埃及地处亚、欧、非三大陆要冲地带,战略地位显要,是奥斯曼帝国内的藩属国之一。出于维持地中海和近东地区战略平衡的需要,也出于确保英国通向印度及东方之路的畅通,英国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逐渐形成了对埃及的“坐收渔人之利”的政策。这一政策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坚持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宗主权,反对埃及的独立及扩张;第二,反对任何欧洲国家在埃及扩张势力,以此保证和加强通往东方印度道路的安全。这一政策是英国遏制欧洲列强、主要是遏制法国在埃及近东地区扩张的产物。19世纪后半期,由于法国向东方扩张的需要,企图以修建苏伊士运河控制埃及,英帝国在埃及的利益受到挑战,近东国际格局发生变化。在新形势下,英国已不能坚持“坐收渔人之利”的政策,也不符合英帝国的整体利益。1846年苏伊士运河的提出,至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英国从维持土耳其对埃及的宗主权,到直接“干涉”埃及内政,从苏伊士运河股权的购买,到英法“双重控制”埃及,从“欧洲内阁”的建立到出兵占领埃及,英国对埃及的政策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其在埃及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19世纪中英国虽多次调整对埃政策,但英国维护其帝国利益的实质却没有改变。同时,英国对埃及政策并不是孤立的,它的形成及其演变,反映了列强在近东和北非地区的争夺与勾结,并与在近东地区的角逐和复杂的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英国对埃及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隶属于英国的近东政策,服务于维护东方属地印度的安全原则。19世纪英国对埃及政策演变的历史也完全证明对外关系的总原则和特征“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郭世玺,高爱华,刘刚[8](2018)在《好望角型散货船EEDI第三阶段关键技术探讨》文中指出作为世界商船船队的主力,好望角型散货船当前的EEDI水平普遍距离第三阶段的要求较远。传统的设计方法如线型优化等已很难有大的提升,需采取突破性的技术来实现EEDI第三阶段的要求。为实现EEDI第三阶段目标,除了LNG双燃料方案以外,还可以通过对船体进行综合节能的方法来实现。本文针对综合节能方法的技术路线,最小功率的合理设定,经济航速的优化论证,突破性节能技术的应用等关键技术点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计算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提供了性价比较高的一种EEDI解决方案,为好望角型散货船的换代升级奠定了技术基础。
刘奎[9](2018)在《幻象中的探寻:五六十年代台港现代派诗人共同体》文中指出1949年之后,中国大陆新诗转向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法,三四十年代发展深化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逐渐走向沉寂,或以地下书写的形式延续,直到80年代初才再次"浮出历史地表",但在这段从大陆文学史失踪的时段内,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台湾和香港却落地生根,并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对中国台湾与香港的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以及二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②,但议题多纠结于孰先孰后发生这类问题,研究对象也主要集中于《现代诗》与《文艺新潮》这两个代表性刊物,而较少
吴艳碧[10](2017)在《诺登轮船有限公司的战略财务分析 ——基于航运周期性波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运业是国际贸易的派生产业,与全球经济周期波动相关性较强,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①。2008年金融风暴引起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贸易萎缩,造成了干散货船运输需求疲软,使干散货租船市场由高峰跌入低谷,进入航运低迷期。在面对航运低迷期时,大部分航运企业彷徨无措,陷入经营和财务困境,一家百年老牌的航运公司—诺登轮船有限公司(英文名为DampskibsselskabetNordenA/S,以下简写为“诺登”)也不例外,持续四年亏损,经营和财务状况堪忧。如何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应对航运周期性波动引起战略环境的变化提高盈利性,是诺登现阶段所急需解决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诺登战略和财务剖析以及对其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的深入分析研究,找出其战略和财务问题,指出其战略调整的必要性;参考其他公司在应对航运周期性波动上的经验,并基于诺登的SWOT分析,探讨诺登可能的战略调整并提出建议,之后进行财务预测并修正。研究发现,航运周期性变化影响诺登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导致其各项指标随之上下波动,尤其此次持续低迷使诺登收入严重下滑而成本却并未有明显下降,导致利润大幅下降、亏损严重;在低迷期,诺登固定资产萎缩、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大幅下降;持续亏损使经营活动无法创造出正的现金流,无法满足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的需求,现金流压力不断增大;低迷期诺登盈利能力极差,无法为股东创造价值;高杠杆塑造了诺登高风险、高收益的双重特性,使诺登整体风险上升,需进行良好的风险管理并密切关注其负债情况,保持财务灵活性。同时,航运周期性导致战略环境的变化,单一的差异化战略存在不可持续性,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只有多种来源的差异化战略才能保持其竞争优势;取得低成本的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有助于竞争优势的取得和持续。此外,产能利用模式的改善可降低运输成本、船队整合更新尤其节能型船舶的使用可降低燃油成本、降低购船资本成本有助于降低固定成本、规模经济效应可降低单位运输成本,从而实现整体运输成本的降低,形成成本优势,有助于竞争优势的取得和持续。航运公司只有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摆脱经营和财务困境,才有可能度过严冬、迎来航运的春天,在下一个航运周期得以成长壮大、获取超额利润。
二、“好望角”的由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好望角”的由来(论文提纲范文)
(1)香港现代主义思潮的政治意涵——以《好望角》为中心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好望角》简介 |
1. 期刊的出版、发行与形制 |
2. 期刊的立场、内容、定位与整体特征 |
二、与袁可嘉的对读中观香港现代主义思潮的政治意蕴与海外延伸 |
1. 何为现代 |
2. 何为现实 |
3.“新异艰深”与“民主诗学”的限度 |
4. 文脉断层与海外延伸 |
结语 |
(2)非洲好望角水域大型油轮溢油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溢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1 人为因素 |
1.1.1 船员责任心 |
1.1.2 船员业务技能及经验 |
1.1.3 船员身心状况 |
1.2 船舶因素 |
1.2.1 船龄 |
1.2.2 船舶的结构强度 |
1.2.3 船舶技术状态 |
1.3 环境因素 |
1.3.1 风力 |
1.3.2 能见度 |
1.3.3 波高 |
1.3.4 通航密度 |
1.4 管理因素 |
1.4.1 船员的配备及培训 |
1.4.2 船舶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
1.4.3 管理层的监督与检查 |
2 溢油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2.1 指标集确定 |
2.2 风险等级确定 |
2.3 确定权重 |
2.4 隶属函数与隶属度矩阵 |
2.5 模糊综合评价 |
3 实例分析 |
3.1 溢油风险等级计算 |
3.2 结果分析 |
4 结论 |
(3)新形势下 传统好望角型船的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关键提示 |
当前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
(一)供给方面 |
1.市场运力增长持续放缓,新增订单不断走低 |
2.市场运力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大型化成为趋势 |
(二)需求方面 |
1.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将保持高位 |
2.全球煤炭海运贸易量将维持高位运行 |
3.中国铝土矿的进口需求将长期拉动海运需求 |
(三)其他因素 |
1.压载水公约实施和加装脱硫塔的运力投入加快老旧船拆解 |
2.金融机构和大货主参与运力投资对市场带来新压力 |
3.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对市场需求带来的影响 |
新形势对传统好望角型船市场的影响 |
1.市场基本面已改善,但仍处于“弱平衡”阶段 |
2.巴西航线“挤出”效应明显,传统好望角型船将退出市场 |
3.寡头特征将更加明显,传统船东地位将更加被动 |
传统好望角型船东的发展之路 |
1.拓展新客户新航线,削弱寡头垄断地位的影响 |
2.创新经营思路,尝试开展“杂货”+“散货”准班轮模式 |
3.加强船东交流合作,建立好望角型船联盟或者运力POOL |
4.与货主产业链融合,走定制化和项目化发展之路 |
(4)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的“困惑”(1955-1970) ——以崑南、王无邪、李英豪的逐“梦”历程为视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研究对象及意义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梦”的萌芽与成长—历史语境 |
第一节 萌芽:《诗朵》与五十年代香港文坛 |
第二节 成长:《文艺新潮》的试炼 |
第三节 热情的火花:崑南与王无邪的现代主义创作 |
一、崑南:梦想“不减价” |
二、王无邪:“火焰”的力量 |
第二章 “梦”的成形:“现代文学美术协会”与《新思潮》的创立 |
第一节 如何成形—背景溯源 |
一、“文学”与“美术”思路之由来 |
二、“文化再造”背后—“梦”的政治意识 |
第二节 成形路线:反思“五四”与“现代” |
第三节 成形之后—“梦”动摇的预兆 |
一、对文学与自我力量的怀疑 |
二、《香港时报·浅水湾》上的拉锯 |
第三章 “梦”的动摇:“现代文学美术协会”的暂停与重组 |
第一节 《好望角》创刊的背后 |
一、“梦”的隐喻及其表现 |
二、“梦”动摇的原因:多向度 |
第二节 批评家李英豪的热情与建树 |
第四章 “梦”的坠落:“现代文学美术协会”解散及以后 |
第一节 “梦”坠落的表现 |
一、崑南:向“流行文化”与“通俗文学”的转向 |
二、李英豪:寄情生活与传统 |
三、王无邪:弃诗文而从画 |
第二节 “梦”坠落的原因 |
一、经济与社会对文学的影响 |
二、关于现代主义“实用”价值的个人之思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崑南发表作品情况统计 |
附录2: 王无邪发表作品情况统计 |
参考文献 |
谢辞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边缘·异化·跨界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香港现代主义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未竟的现代 |
一、“现代”的内涵与外延 |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
三、研究动机、方法与框架思路 |
第一章 文学生态的多元发展 |
第一节 严肃文学的绝境逢生:资本规则下文学的发生与承续 |
第二节 文学转向的岔口:现代与后现代的交错并置 |
第三节 文化心理的自省:于中西“之间”及“之外”的本土 |
第二章 “边缘”状态的复杂呈现 |
第一节 一场悄然的中国“文学革命” |
第二节 香港的“边缘”之名 |
第三节 香港对上海的文化反思与超越 |
第四节 香港与台湾的文学互动与想象 |
第三章 曲折的回旋:价值观念的代际更迭与体认差异 |
第一节 理想主义的呼喊:香港现代主义先驱的意识自省与欲望批判 |
第二节 主体性的建构:资深一代作家的本土凝视与文化复归 |
第三节 个人化的另类书写:中生代作家的压抑经验与末世情结 |
第四节 重返存在的诘问:新生代作家的生存体悟与危机意识 |
第四章 抗争与认同:异化主题的基本架构与扩展延伸 |
第一节 书写的起点:异化的城与人 |
第二节 自我的指涉:从迷失到救赎 |
第三节 “物质”的美学:“物化”与“化物” |
第四节 历史的焦虑:从断裂到自适 |
第五章 求新立异:形式文体的先锋实验与跨界探索 |
第一节 理念的争论:写实与虚构的界限 |
第二节 技艺的突破:文本的形式探险 |
第三节 与俗文学的融合:存在与写意的武侠世界 |
结语 现代性的多重意义与重新书写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7)19世纪英国对埃及政策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
21 9世纪初英国对埃及“坐收渔人之利”的政策 |
2.1 英国“坐收渔人之利”政策出台的背景 |
2.2 拿破仑远征埃及与英国坐收“渔人之利”政策的谋划 |
2.3 阿里政府与英国“坐收渔人之利”政策的实施 |
3 苏伊士运河的修建与英国“插手”埃及事务 |
3.1 修建苏伊士运河与英国的反对 |
3.2 苏伊士运河的修建与英国对埃及政策的演变 |
4 苏伊士运河的通航与英国购买运河股权的政策 |
4.1 德莱赛普与苏伊士运河的通航 |
4.2 苏伊士运河股权的购买 |
5 英国“入驻”埃及的政策 |
5.1 英法“双重控制”埃及政策 |
5.2 英国占领埃及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8)好望角型散货船EEDI第三阶段关键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好望角型散货船EEDI现状 |
2 好望角型散货船当前主流节能减排措施分析 |
2.1 船体线型优化 |
2.2 高效螺旋桨 |
2.3 水动力节能装置 |
3 EEDI三阶段可能的技术手段分析与对比 |
4 采用综合节能方法实现EEDI第三阶段技术路线探讨 |
4.1 Level 2阶段主机最小推进功率的评估及主机选型 |
4.2 好望角型散货船经济航速论证 |
4.2.1 最小经济航速 |
4.2.2 最大盈利航速 |
4.2.3 设计航速的综合平衡 |
4.3 新型节能技术应用 |
4.3.1 气体润滑减阻 |
4.3.2 风能的利用 |
4.4 好望角型散货船EEDI指数估算 |
5 结语 |
(10)诺登轮船有限公司的战略财务分析 ——基于航运周期性波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框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二章 干散货船运输业的行业分析 |
第一节 航运业概述 |
一、航运市场介绍 |
二、租船营运模式介绍 |
三、干散货船运输的特点 |
第二节 干散货运输业的行业结构分析 |
一、买方的议价能力 |
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三、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
四、新进入者的威胁 |
五、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
第三节 航运周期性分析 |
一、航运周期性的表现 |
二、航运周期性的原因 |
三、航运周期性的影响 |
第三章 诺登公司战略分析 |
第一节 公司基本情况 |
一、公司概况 |
二、公司治理 |
第二节 原有的战略以及战略调整分析 |
一、原有的战略及战略环境的变化 |
二、诺登应对航运低迷期的策略 |
第四章 诺登公司财务分析 |
第一节 资产负债分析 |
一、资产分析 |
二、负债分析 |
第二节 收入成本分析 |
一、收入分析 |
二、成本分析 |
三、利润分析 |
第三节 现金流分析 |
一、主要的现金流项目分析 |
二、诺登现金流分析 |
第四节 综合财务分析 |
一、ROE的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
二、价值创造分析 |
三、风险分析 |
第五章 诺登战略调整建议和财务预测 |
第一节 奥登道夫公司战略 |
一、奥登道夫公司概况 |
二、诺登与奥登道夫公司竞争行为的区别 |
三、奥登道夫公司战略分析 |
第二节 百国山公司战略 |
一、百国山公司概况 |
二、诺登与百国山公司竞争行为的区别 |
三、百国山公司战略分析 |
第三节 诺登的战略调整建议和财务预测 |
一、对诺登进行SWOT分析 |
二、诺登战略调整建议 |
三、财务预测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之处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好望角”的由来(论文参考文献)
- [1]香港现代主义思潮的政治意涵——以《好望角》为中心的讨论[J]. 周文晓. 华文文学, 2021(05)
- [2]非洲好望角水域大型油轮溢油风险评价[J]. 潘媛媛,李朝辉,魏云雨,卢厚全. 油气储运, 2021(04)
- [3]新形势下 传统好望角型船的路径选择[J]. 蒋林. 中国远洋海运, 2020(07)
- [4]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的“困惑”(1955-1970) ——以崑南、王无邪、李英豪的逐“梦”历程为视点[D]. 许丽萍. 山东大学, 2020(10)
- [5]边缘·异化·跨界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香港现代主义小说研究[D]. 黄金. 浙江大学, 2020(07)
- [6]危险又美丽的好望角[J]. 周立新. 旅游纵览, 2019(13)
- [7]19世纪英国对埃及政策的演变[D]. 陈唯鹤.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8]好望角型散货船EEDI第三阶段关键技术探讨[J]. 郭世玺,高爱华,刘刚. 船舶, 2018(S1)
- [9]幻象中的探寻:五六十年代台港现代派诗人共同体[J]. 刘奎.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8(01)
- [10]诺登轮船有限公司的战略财务分析 ——基于航运周期性波动的研究[D]. 吴艳碧. 厦门大学,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