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沉降实时监测

沉管沉降实时监测

一、沉管沉放的实时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孔维达[1](2021)在《沉管隧道异形管节安装对接监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沉管隧道具有埋深浅、断面大等优势。香港沙中线隧道横跨维多利亚湾,连接九龙和香港岛,由11节沉管组成。文章针对沙中线隧道建设中遇到的异形沉管的安装难题,在研究异形管节坐标系建立、姿态监测系统建立校准、RTK GPS校准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沉管安装对接监控系统,指导了异形沉管E1、E10和E11的安装对接。此外,给出了沉管安装后轴线偏差快速测量方法——铅锤激光仪投点法。与传统的全站仪贯通测量法相比,此安装对接监控系统完全可以满足精度要求,具有明显优势,可广泛推广应用。

方一如[2](2021)在《多浮体耦合的长大管道沉放系统沉放施工过程中的动力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沉管管道常用于输送汽油、天然气与自来水等生活必需品,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管道施工流程繁琐,技术要求高,一旦发生施工事故必然酿成重大风险。其中管道沉放是管道施工中最核心且危险的工序,当沉管施工受到一定的设备和环境制约时,需要为管道配备数量繁多的气囊、钢浮筒、驳船、履带吊等辅助其沉放,使沉放施工面临着多浮体耦合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基于全耦合分析与用非线性时域动力分析方法,结合莫里森水动力理论、水动力多体耦合理论与长大弯管理论,通过Orca Flex软件模拟,对不同沉管系统布置、波流条件下沉管沉放系统的运动响应、吊缆、锚缆张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本研究分别建立了多浮体耦合的过江直管模型、海洋直管模型、过江弯管模型,计算三种模型在气囊放气-沉放到基槽阶段的动力响应及缆索受力的规律。最终得出各个计算工况下沉管过程管道的动力响应、锚索和吊缆的受力时域图像,探究了关键施工变量和环境变量对三种模型沉放过程中动力响应的影响,对不同沉管工程针对性地提出了施工建议。本文研究可以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工程安全可靠性,并具有重要学术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对多浮体耦合的长大管道沉放过程中的动力响应分析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对于多浮体耦合的长大过江直管,动力响应最大值出现在气囊放气结束的时刻,而Mises应力峰值点位于在管道两端。在静水中施工时,管道各方向位移都较小。进一步考虑流速后,管道中点Mises应力减小。流速对各方向位移有不同影响,但对吊缆力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施工时可以采取减少部分驳船,增大两端约束的方案。(2)针对海洋环境中的多浮体耦合的长大直管。研究结果表明:流速大小与吊缆力大小、Mises应力大小不成正比,与横荡位移成正比;波高与吊缆力、管道横荡位移、管道Mises应力成正比;当波浪入射角度较大时,对沉放施工安全较为不利;波浪周期对缆力影响较小,对管道横荡位移和Mises应力影响较大;当波浪为不规则波时,在放气刚开始阶段影响更大。(3)与直管不同,多浮体耦合长大过江弯管沉放过程中会出现吊缆张紧松弛现象,导致部分吊缆缆力过大,另一部分吊缆缆力为0,极有可能诱发工程事故。管道弯矩和Mises应力最大值出现在管道弯曲角度极值处。鉴于此,弯管宜同步放气与下放,设置较小的预张力,且适度延长放气时间。

尹朝晖,巢纪平,王彰贵,林鸣[3](2021)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安装期激流观测与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沉管安装船南北两侧分别布置了海流观测设备,通过数据实时传输,获取沉管南北两侧垂直方向上每米和每分钟的海流变化。E31管节沉放对接期间,在沉管周围观测到了明显大于正常流速的激流,这种激流具有突发性、瞬时性、随机性特征。激流的这种随机性使E31管节产生了异常晃动,给沉管施工带来一定风险。对外海深槽沉管沉放对接期间激流的观测和分析有助于获取外海深槽沉管期间激流特征,给外海深槽沉管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何军,陈长卿,佟安岐[4](2020)在《香港沙中线沉管管节双驳船骑吊沉放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在沉管隧道施工应用的历史中,管节沉放所使用的方法和设备种类繁多,管节沉放的精确安装是修建沉管隧道的重要一环,涉及对作业窗口期的选择、设备性能的选取、技术人员对设备的操控和管节沉放过程中的动态监测等诸多环节。主要介绍使用双驳船骑吊沉放对接安装沉管管节的施工方法。

胥新伟,张乃受,刘思国[5](2020)在《大型跨海沉管隧道施工监测新技术》文中提出沉管隧道施工荷载变化快,受天气影响大,施工环境复杂,导致土木工程常见监测技术无法满足大型沉管隧道施工需求。为准确掌握沉管隧道在不同施工阶段的荷载变化情况,依托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通过多种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获得了沉管的超低频振动振幅与振动频率、沉管起浮姿态、管节间差异沉降等数据。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端封门存在的风险隐患。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使监测工作做到施工全区域、全阶段覆盖。实时监测与定时监测,并辅以定期巡查,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实时上报与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

张乃受,李一勇,李增军,胥新伟,郑爱荣[6](2020)在《回淤淤泥特性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施工过程中受回淤影响,制约了沉管安装的进度,为此后期制定了严格的清淤标准。文章汇总淤泥特性的研究成果以及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回淤特性试验研究进展,并以珠江口淤泥为试验原材,展开回淤特性试验,获得不同重度淤泥的物理特性及沉积特性,同时通过设计的试验系统,模拟沉管在回淤条件下的沉放过程,获得了沉放过程中淤泥对沉放模型产生的影响,在试验基础上提出沉管隧道碎石基床回淤特性的研究思路。

马骥[7](2019)在《复杂环境下超长隧道磁悬浮陀螺定向测量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矿山资源越采越深、江河隧道越挖越长、隐蔽地下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许多长度超过20km的隧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陀螺全站仪作为一种敏感地球自转效应测定任意目标真北方位的惯性仪器,广泛的应用于地下工程贯通测量。由于超长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洞内高地温、高气压、高地应力以及受气压涡流、湿度、粉尘、旁折光和施工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使陀螺定向精度受到影响,增加了隧道贯通的风险。因此,研究复杂环境对陀螺寻北数据的影响规律,优化陀螺寻北数据处理方法对超长隧道的贯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磁悬浮陀螺连续模数信息转换和仿真模拟技术,围绕复杂环境下磁悬浮陀螺定向测量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以提高磁悬浮陀螺全站仪在复杂环境下的寻北定向结果和定向精度的可靠性,确保超长隧道的顺利贯通为目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复杂环境下磁悬浮陀螺力矩器转子信号进行受力分析,研究了影响磁悬浮陀螺定向精度的外界环境因素,建立了转子完备性检测模型。2、基于小波变换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理论,优化了磁悬浮陀螺信号的滤波模型;对磁悬浮陀螺异常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从视域角度揭示了转子受迫运动的物理影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显着提升了复杂环境下磁悬浮陀螺精度的稳定性。3、基于蒙特卡洛原理,优化了加测陀螺边导线贯通误差预计方法,分析了对中误差、垂线偏差、旁折光误差等对超长隧道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非等精度陀螺边概念,建立了陀螺观测值个体权导线联合平差(AIG)模型,提高了隧道贯通测量的精度。4、将上述滤波模型、误差预计模型、平差模型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与引汉济渭秦岭超长输水隧道等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邹树文[8](2019)在《沉管沉放等待阶段的水动力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复杂的海洋环境条件下,沉管沉放等待阶段是大型沉管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关系到沉管系泊的稳定性和施工的安全性,在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是基于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工程背景,采用ANSYS软件里基于势流理论的AQWA模块,建立沉管浮驳管段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基于物理模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采用验证模型,首先研究了系泊方式(系缆角度、缆绳长度、布缆方式)对动力响应的影响,提出了可行的系泊方案,其次分析了可行的系泊方案条件下,不同动力要素(波浪、水流、波浪水流联合作用)从不同方向作用时,沉管-浮驳系统的运动响应及缆绳受力规律,研究发现:各运动分量随波浪入射角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艏摇运动量在波浪入射角为45°时为最大值;最大系泊缆力随浪向角的变化与谱峰周期有关;横移运动分量对布缆方式较0其它运动分量更为敏感。在波浪周期接近系统横摇固有周期时,横移、垂荡、横摇运动均出现共振效应,此时缆力亦将出现极大值;水流的存在增大了横移方向的运动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沉管-浮驳系统在垂荡和横摇方向的运动,流向改变不超过15°时,对系统运动响应和缆绳张力影响有限。

陈猛,薛林虎,张哲瀚[9](2019)在《海上大直径超长HDPE管段沉放工艺》文中研究表明HDPE管段的沉放工艺直接影响管段水下对接的效率以及成功率,是HDPE管段水下安装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大直径超长HDPE管段的灌水沉放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将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首次提出采用气囊配合"牺牲绳"控制管段灌水沉放的方法,并得出确定气囊数量的方法与原则,进而提出满足变水深条件下的大直径超长HDPE管的灌水沉放工艺。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沙特吉赞JIGCC取排水工程大直径超长HDPE管段安装工程中,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文哲,杨国胜[10](2018)在《海上导航系统在管节浮运、沉放、对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内河沉管隧道水下施工时浮运、沉放、对接等的精确控制问题,引进海上导航系统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红谷隧道工程中的沉管施工阶段。通过剖析海上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得出该系统能够在测量定位精度上满足本工程管节浮运、沉放、对接施工的要求,并结合实时监控系统,形成对内河沉管隧道浮运、沉放、对接工序的精确控制体系。通过工程实例展示该系统的控制作业流程,可为同类沉管隧道工程等提供宝贵经验和实施手段。

二、沉管沉放的实时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沉管沉放的实时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沉管隧道异形管节安装对接监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沉管定位原理
3 异形沉管定位方法
    3.1 建立沉管坐标系统
    3.2 姿态监测系统建立及校准
    3.3 RTK GPS校准
4 监控系统
5 轴线偏差控制
6 安装对接结果
7 结论

(2)多浮体耦合的长大管道沉放系统沉放施工过程中的动力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管道沉放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过江管道沉放过程中的动力响应问题研究概况
        1.2.2 海洋管道沉放过程中的动力响应问题研究概况
        1.2.3 多浮体耦合沉放系统放过程中的动力响应问题研究概况
        1.2.4 研究现状总结及创新点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建模方法及其理论
    2.1 主要研究对象
        2.1.1 沉放工程概述
        2.1.2 沉放过程概况
    2.2 建模理论
        2.2.1 管道模型构建
        2.2.2 驳船模型构建
        2.2.3 吊缆模型构建
        2.2.4 钢浮筒模型构建
        2.2.5 气囊模型构建
    2.3 数值计算基本理论
        2.3.1 运动控制方程
        2.3.2 系统外载荷
        2.3.3 系统阻尼载荷
        2.3.4 内力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浮体耦合的长大过江管道的动力响应分析
    3.1 主要研究对象
    3.2 静水条件下管道系统的沉放动力响应
    3.3 江水条件下管道系统的沉放动力响应
    3.4 过江管道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3.4.1 不同驳船数量对沉放系统动力响应影响的分析
        3.4.2 不同两端约束沉放系统动力响应影响的分析
        3.4.3 不同气囊放气顺序沉放系统动力响应影响的分析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多浮体耦合的海管系统在不同波流条件下动力响应分析
    4.1 引言
    4.2 规则波下不同波流对动力响应的影响
        4.2.1 流速对动力响应的影响
        4.2.2 波高对动力响应的影响
        4.2.3 波流角度对动力响应的影响
        4.2.4 波浪周期对动力响应的影响
    4.3 不规则波下沉管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浮体耦合的长大过江弯管系统沉放过程动力响应数值仿真分析
    5.1 主要研究对象
    5.2 弯管模型的建立
    5.3 计算工况
    5.4 典型工况的时域分析
        5.4.1 沉放过程钢浮筒锚缆受力
        5.4.2 沉放过程驳船及履带吊吊缆受力
        5.4.3 管道六自由度动力响应
        5.4.4 管道沿长度方向的受力
    5.5 关键参数敏感性分析
        5.5.1 气囊放气和管道下放的顺序
        5.5.2 气囊放气时间
        5.5.3 驳船和履带吊吊缆的预张力
    5.6 数值结果验证
    5.7 本章小结与施工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学术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安装期激流观测与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深槽水流的观测
3 E31安装前水流观测分析
4 E31安装期间激流观测分析
5 外海深槽激流对港珠澳大桥沉管的影响及对策
6 结语

(4)香港沙中线沉管管节双驳船骑吊沉放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艺特点
2 工艺原理
3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1 施工工序主要流程
    3.2 管节初始定位
        3.2.1 简介
        3.2.2 测量方案
        3.2.3 沉管隧道施工监测系统
        3.2.4 安装测量设备
        3.2.5 沉管管节锚碇布置
        3.2.6 沉管管节锚碇方式
    3.3 沉放前检查及准备作业
        3.3.1 管节准备检查
        3.3.2 沉放环境要求
    3.4 管节下沉
        3.4.1 浮趸吊沉法
        3.4.2 管节下沉压载系统的操作
        3.4.3 管节沉放步骤
    3.5 管节对接
        3.5.1 初步拉合(千斤顶拉合GINA止水带)
        3.5.2 水压对接
        3.5.3 开水密门
        3.5.4 管内测量验收
        3.5.5 稳定压载
        3.5.6 沉放完成
4 材料与设备
5 质量控制
    5.1 管节沉放窗口期选择
        5.1.1 气象条件
        5.1.2 水文条件
        5.1.3 基槽检查及清理
    5.2 管节沉放技术要求
    5.3 管节定位偏差
        5.3.1 沉放时检查
        5.3.2 管节沉放偏差控制
        5.3.3 沉放后初步检查
        5.3.4 预估沉降量控制
6 结语

(5)大型跨海沉管隧道施工监测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沉管隧道施工监测系统特点
    1)监测精度高、稳定性要求高
    2)数据量大、时效性强
    3)监测环境恶劣
2 施工监测新技术
    2.1 超低频振动沉管姿态监测技术
        1)测试原理
        2)测点布置
        3)测试成果
    2.2 沉管起浮姿态监测技术
        1)水箱水位监测
        2)管节支座处反力监测
        3)管节不同部位高程差监测
    2.3 隧道沉降实时监测技术
    2.4 端封门变形及应力评价分析
        1)端封门监测测点布置
        2)端封门监测阶段选择
        3)数据处理及分析
    2.5 数据处理及分析平台建设
3 结语

(6)回淤淤泥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回淤淤泥的性状
2 淤泥沉积特性试验研究
    2.1 试验方法
    2.2 试验结果
3 小比尺模型试验
    3.1 试验系统组成
    3.2 试验过程
    3.3 试验结果
4 总结及展望

(7)复杂环境下超长隧道磁悬浮陀螺定向测量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超长隧道建设现状
        1.2.2 国内外陀螺全站仪发展现状
        1.2.3 陀螺寻北数据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3 主要创新点及贡献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磁悬浮陀螺全站仪定向测量基本理论
    2.1 陀螺寻北定向基本原理
        2.1.1 陀螺的物理特性
        2.1.2 陀螺运动理论
        2.1.3 摆式陀螺寻北基本原理
    2.2 悬挂带陀螺经纬仪寻北定向原理
        2.2.1 悬挂带式陀螺仪的基本结构
        2.2.2 悬挂带式陀螺寻北模式
    2.3 磁悬浮陀螺寻北定向基本原理
        2.3.1 磁悬浮陀螺全站仪基本结构
        2.3.2 磁悬浮陀螺力学模型与动力学微分方程
        2.3.3 磁悬浮陀螺双位置差分静态寻北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杂环境下磁悬浮陀螺转子振动信号特征与寻北数据处理策略
    3.1 磁悬浮陀螺寻北动态参数信号特征
        3.1.1 磁悬浮陀螺定子电流信号特征
        3.1.2 磁悬浮陀螺转子电流信号特征
    3.2 复杂环境下磁悬浮陀螺转子振动信号特征
        3.2.1 影响陀螺转子信号的地下受限空间环境因素
        3.2.2 磁悬浮陀螺转子干扰力矩受力分析
        3.2.3 复杂环境下磁悬浮陀螺转子振动信号特征
    3.3 干扰力矩影响下磁悬浮陀螺寻北数据处理策略
        3.3.1 精寻北双位置转子电流值回归分析
        3.3.2 基于经验数据的转子完备性检测模型
        3.3.3 极端环境下转子电流信号粗差探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磁悬浮陀螺信号滤波优效算法与频谱分析
    4.1 磁悬浮陀螺信号滤波算法与频谱分析原理
        4.1.1 振动环境下磁悬浮陀螺信号滤波模型选择
        4.1.2 磁悬浮陀螺信号小波变换基本原理
        4.1.3 磁悬浮陀螺信号希尔伯特-黄变换基本原理
    4.2 磁悬浮陀螺数据滤波分解级数优化算法
        4.2.1 滤波优化度指标
        4.2.2 边际谱能量加权算法
        4.2.3 基于外部方位检核条件的约束算法
    4.3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磁悬浮陀螺数据滤波优效算法实例分析
        4.3.1 磁悬浮陀螺数据滤波优效算法实验设计
        4.3.2 滤波优化结果与频谱分析
        4.3.3 滤波优效算法有效性验证
        4.3.4 两种滤波优效算法比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超长隧道贯通误差预计
    5.1 隧道贯通误差来源
        5.1.1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
        5.1.2 联系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
        5.1.3 地下平面控制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
    5.2 超长隧道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5.2.1 对中误差对水平角度观测影响
        5.2.2 垂线偏差对水平角度观测影响
        5.2.3 旁折光误差对水平角度观测影响
    5.3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超长隧道贯通误差预计
        5.3.1 模拟观测值的生成和检验
        5.3.2 加测陀螺边的地下导线贯通误差预计模拟法
        5.3.3 贯通误差影响因子的模拟仿真分析
    5.4 引汉济渭秦岭超长隧道模拟法贯通误差预计实例分析
        5.4.1 引汉济渭秦岭超长隧道工程概况
        5.4.2 对中误差对贯通误差影响值仿真分析
        5.4.3 垂线偏差影响值估算与进洞方案优化
        5.4.4 旁折光误差对贯通误差影响值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磁悬浮陀螺观测个体权的地下导线平差模型
    6.1 加测陀螺边的地下导线联合平差经典模型
        6.1.1 陀螺坚强边平差模型
        6.1.2 等精度陀螺边平差模型
    6.2 陀螺观测值精度评定
        6.2.1 非等精度陀螺边基本概念
        6.2.2 磁悬浮陀螺个体观测值精度评定
    6.3 基于磁悬浮陀螺观测个体权的地下导线联合平差(AIG)模型
        6.3.1 AIG平差函数模型
        6.3.2 AIG平差模型陀螺观测值自适应定权
        6.3.3 AIG平差随机模型
    6.4 AIG模型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贯通测量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6.4.1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概况
        6.4.2 沉管隧道陀螺定向测量1:1 陆地模拟实验方案
        6.4.3 沉管隧道陀螺定向测量实验比对结果
        6.4.4 AIG模型与经典平差模型比对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7.2 下一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论文情况
    二.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发明专利
    三.攻读学位期间参加学术交流情况
    四.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8)沉管沉放等待阶段的水动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沉管隧道概述
        1.1.1 海底隧道概况
        1.1.2 沉管隧道的介绍
        1.1.3 沉管隧道的发展
        1.1.4 港珠澳隧道工程
    1.2 沉管隧道的研究综述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沉管-浮驳系统的数值模型
    2.1 软件原理概述
        2.1.1 软件简介
        2.1.2 势流理论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2.1.3 波浪形式
        2.1.4 频域分析
        2.1.5 时域分析
    2.2 基于Workbench-AQWA的沉管-浮驳系统的水动力模型
        2.2.1 沉管-浮驳系统的模型建立
        2.2.2 网格划分
        2.2.3 添加约束
        2.2.4 施加载荷
        2.2.5 计算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试验对比验证结果
    3.1 规则波作用下数值模拟与物理试验结果对比验证
        3.1.1 系统运动响应及系泊缆力时间过程线的对比验证
        3.1.2 系统运动响应值和缆绳张力值随周期变化的对比验证
    3.2 不规则波作用下数值模拟与物理试验结果对比验证
        3.2.1 运动响应的对比验证
        3.2.2 缆绳张力的对比验证
    3.3 本章小结
4 系泊方式对水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4.1 不同系缆角度下沉管-浮驳系统的水动力特性
        4.1.1 运动响应的比较
        4.1.2 缆绳张力的比较
    4.2 不同缆绳长度下沉管-浮驳系统的水动力特性
        4.2.1 运动响应的比较
        4.2.2 缆绳张力的比较
    4.3 不同系泊方式下沉管-浮驳系统水动力特性
        4.3.1 沉管-浮驳系统的布缆方式
        4.3.2 运动响应的比较
        4.3.3 缆绳张力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动力要素对水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5.1 不同谱峰周期下沉管-浮驳系统的水动力特性
        5.1.1 谱峰周期对运动响应的影响
        5.1.2 谱峰周期对缆绳张力的影响
    5.2 不同有效波高下沉管-浮驳系统的水动力特性
        5.2.1 有效波高对运动响应的影响
        5.2.2 有效波高对缆绳张力的影响
    5.3 不同浪向下沉管-浮驳系统的水动力特性
        5.3.1 波浪入射角对运动响应的影响
        5.3.2 波浪入射角对缆绳张力的影响
    5.4 浪流共同作用下的沉管-浮驳系统的水动力特性
        5.4.1 单纯波浪和波加流的对比
        5.4.2 不同流速对水动力响应的影响
        5.4.3 不同流向对水动力响应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海上导航系统在管节浮运、沉放、对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及海上导航系统工作原理简介
    1.1 工程概况
    1.2 海上导航系统工作原理
2 技术方法与精度估算
    2.1 海上导航系统中测量塔顶定位设备标定的精度分析
    2.2 管节沉放、对接测量定位方法
    2.3 精度分析
        2.3.1 平面精度分析
        2.3.1. 1 平面绝对精度分析
        2.3.1. 2 测量塔法定位的相对精度分析
        2.3.2 高程精度分析
        2.3.2. 1 测量塔法定位的高程绝对精度分析
        2.3.2. 2 测量塔法高程相对精度
3 海上导航系统在本工程中的应用
    3.1 管节浮运中的应用
        3.1.1 海上导航系统在管节浮运中的应用原理
        3.1.2 海上导航系统在管节浮运中的应用方法及流程
    3.2 沉放、对接中的应用
        3.2.1 管段几何参数测定
        3.2.2 沉放及初步对接步骤
4 结论与建议

四、沉管沉放的实时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 [1]沉管隧道异形管节安装对接监控技术研究[J]. 孔维达. 水道港口, 2021(03)
  • [2]多浮体耦合的长大管道沉放系统沉放施工过程中的动力响应研究[D]. 方一如. 广西大学, 2021(12)
  • [3]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安装期激流观测与特征分析[J]. 尹朝晖,巢纪平,王彰贵,林鸣. 海洋预报, 2021(01)
  • [4]香港沙中线沉管管节双驳船骑吊沉放施工技术[J]. 何军,陈长卿,佟安岐. 施工技术, 2020(19)
  • [5]大型跨海沉管隧道施工监测新技术[J]. 胥新伟,张乃受,刘思国. 中国港湾建设, 2020(06)
  • [6]回淤淤泥特性试验研究[J]. 张乃受,李一勇,李增军,胥新伟,郑爱荣. 中国港湾建设, 2020(05)
  • [7]复杂环境下超长隧道磁悬浮陀螺定向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 马骥. 长安大学, 2019(07)
  • [8]沉管沉放等待阶段的水动力特性研究[D]. 邹树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9]海上大直径超长HDPE管段沉放工艺[J]. 陈猛,薛林虎,张哲瀚. 水运工程, 2019(05)
  • [10]海上导航系统在管节浮运、沉放、对接中的应用[J]. 文哲,杨国胜.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8(S2)

标签:;  ;  ;  ;  

沉管沉降实时监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