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份制改革:哪种组织形式好(论文文献综述)
郑立[1](2016)在《智力资本与我国农业银行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就现代企业而言,合理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人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以人为本”更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管理之中。“人”与“仁”音相同,古意想通,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倡导“仁政”,提出“人为万物之灵”的观点,开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人本治国理念,同时也奠定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思想。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本的投入为主的经济,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智力资本已成为组织乃至国家发.展中最重要和最稀缺的资源。市场的竞争也从有形物质资本竞争转向无形的知识、智能和技术的竞争,越能越显示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对智力资本与农业银行绩效进行研究:第一章绪论。主要讨论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及本文研究的可取之处。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从智力资本测度方法现状、绩效评价衡量方法现状和智力资本与绩效关系研究现状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全面推介了人力资本理论、结构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相关进展和成果,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进行借鉴等。第三章主要对智力资本与农业银行绩效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了明确界定,以及从理论层面上探讨智力资本各要素相互作用对农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第四章详细介绍了智力资本的测度方法和衡量评价企绩效的实证方法,智力资本测度方法采用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法,包括物质资本增值系数、人力资本增值系数和结构资本增值系数;农业银绩效主要采用经济增加值法来衡量评价,包括经济增加值和经济增加值回报率。对两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和分析。第五章是我国农业银行智力资本与绩效的相关性分析。选取2010-2014年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实证分析结果,并选取我国15家上市银行,分别进行实证分析进行对比。第六章,从管理智力资本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农业银行绩效的政策性建议。
周琦[2](2015)在《安徽农村信用社改革经营绩效评价》文中提出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金融市场,越来越发挥其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职能定位服务“三农”,兼顾双重身份的金融机构,对安徽农村金融的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信用社先后经历过多次改革,绝大部分的农村信用社通过一直在探索中的改革不断完善提升经营绩效,究竟何种经营模式的农村信用社是最好的经营模式,至今尚无定论,只是农村信用社模式已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针对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模式何者最优,众多的学者都秉持着自己的意见。本文以安徽省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研究安徽农村信用社从2004年以来几种改革模式的绩效变化对比来找出适合安徽农村地区最优的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从而为安徽农金的未来改革发展方向提供绵薄之力。本文依据银行绩效评判的一般原则结合农村信用社特殊的身份定位构建整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农村信用社总绩效为一级指标,以盈利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支农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五大原则为二级评价指标,以及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不良贷款率、利润增长率、农户满意度评分等13个三级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采用AHP法确定三级评价指标的相应权重,进而通过对安徽农金2004-2014年的具体研究指标运用内插打分法得出安徽农村信用社在不同经营模式下的改革绩效得分,结合实地调研的整理统计,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将安徽农金自成立以来的农村信用社模式、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农村商业银行模式三种模式进行比较。找出最适合安徽农村金融地区的信用社经营模式。本文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分析发现:目前安徽所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模式,从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发展性、支农性角度来看均是三种模式下的最优经营模式。但目前的农村商业银行依然存在着少许的不足之处,如:农户切身需求在安徽农村信用社体系中依然是空白,得不到满足;农户对农村信用社缺乏必要的了解认识;农村地区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等等问题。因而安徽农村商业银行还需不断增强服务意识,通过不定期的调研了解农户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创新服务农户,依赖政府方面的扶持,彻底转变农村金融长存的弊端问题。安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只要在安徽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注重总结、注重创新,不以脱离农村单纯走商业化道路为主要经营理念的前提下,安徽农村信用社走农村商业银行的道路是成功的,可持续的。
王笑言[3](2014)在《塘沽地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产品质量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构成,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产品质量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目前,塘沽地区产品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行业发展不均衡,品牌产品少,小型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这些问题需要企业的监管者——塘沽质监部门来解决。针对目前塘沽地区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研究塘沽地区企业分布、产品质量抽查、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案件处理等情况入手,采用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从企业、政府和社会三方面分析产生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企业方面,经营者质量意识淡薄、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薄弱、缺乏质量责任意识等是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方面,政府质量监管理念落后、基层质量工作执行不到位等都是影响地区产品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社会方面,消费者质量意识差、社会组织未发挥作用等情况也影响了塘沽地区质量水平的提高。本文根据分析塘沽地区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各方面原因,应用政府监管理论,利用现代全面质量管理相关知识,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塘沽地区产品质量水平的对策建议,包括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提高企业质量基础,做好基层质量工作,推动实施品牌战略与完善地区产业结构,推动质量责任制度及诚信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六个方面。
李德丽[4](2013)在《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生产实践总结出,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灌溉设施是水利发展的前提,灌溉管理制度、方法是灌溉设施发挥作用的保证。2004年以来连续10个中央“一号文件”中有6个“一号文件”提到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及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出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近年,随着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效的取得,实践领域及学术界取得了大体一致的意见,基本上回答了“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问题。目前,国内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实践发展上已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理论研究中其成果不断充实,研究更加微观具体。但国内学者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问题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粮食主产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研究还属于较新的问题。为此本文尝试提出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有效运行的机制及发展模式,期待通过机制与模式的完善保障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运行与作用的发挥。文章以文献综述法、实际调查法、访谈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资料的分析与整理,科学界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内涵,准确把握其特征、功能及作用,同时对本研究起理论支撑作用的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博弈理论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此基础上采用典型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运用经济系统冲量过程模型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组建后灌区灌溉管理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冲量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对用水户加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意愿进行定量分析,运用博弈论模型对用水户参与灌溉的博弈行为选择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认为,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同用水户组建的封闭系统不稳定,用水户持消极加入态度,但具备持续性发展的条件。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运行机制不畅、发展模式缺少系统协调性。为此文章在对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进行客观描述、科学考量基础上,借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结合黑龙江省各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平,创建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并对其发展模式选择做出探索性研究。根据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目前发展状态,提出其发展的思路:第一,规范现有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第二,建立和培育新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刘炜娜[5](2011)在《农地生产规模与组织形式匹配分析 ——以山东省农产品生产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我国的农产品产量增长稳定。但是,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也对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要想使规模的扩大带来规模效益,各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固然重要,生产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以及要素与技术水平的适应程度同样不能忽视,而组织形式的选择恰恰可以优化要素配置。因此,本文对二者的匹配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包括国内外农地规模生产研究进展和国内外组织形式研究进展。然后,界定相关基本概念,明确界定了农地规模和农地适度规模的含义。提出了本文依据的相关理论,包括规模经济的相关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之后,本文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对农地规模与组织形式的匹配进行了分析。之后,分析和借鉴了国外规模与组织形式相匹配的情况,对建国以来农地规模生产与组织形式匹配的历史过程做了简要介绍。鉴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弊端,而且近年来组织形式不断得到创新,本文对组织形式进行概述,包括对组织形式进行简明分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灌溉动力机械、农用拖拉机数量、粮食单产、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一系列指标来反映农地生产规模,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目、超亿元企业数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目等指标来反映组织形式。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计算出指标权重,来反映组织形式与农地规模效益之间的关系,得出土地规模与组织形式的匹配是否有效。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公司制生产组织形式与农业生产规模的相关性、匹配性更好,对其促进作用更大。最后,提出推行适度规模生产的政策建议。
李文姹[6](2009)在《回首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三十年 深化改革 志在未来——访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 孟祥恩》文中指出记者:请您谈一下改革开放30年来,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孟祥恩:三十年前确立的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是我国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转折,是一次新的伟大的革命,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总结回顾不仅仅是为了追忆历史,更是为了启迪未来。
谭学洋[7](2008)在《不同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审计市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审计质量的高低一直受人们所关注,它对规范资本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审计的出现是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委托代理关系是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在简单审计委托关系下,注册会计师能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审计市场是有效率的;在多重审计委托关系下,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因素变多,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来提高审计市场的质量。我国审计的出现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同,并不是企业内在自身的需求,而是政府作为的结果,从诞生起就不存在那种自然需求的委托关系。在我国特有国情之下,我国的审计呈现自有的特征。本文从审计的出现、发展出发,将审计与委托代理关系相联系,研究在审计市场中,不同委托关系是如何影响审计市场效率的。通过对比分析审计市场在国内和国外的发展历史,指出清楚的委托关系是审计市场富有效率的前提,而我国缺乏清楚的审计委托关系。完善的审计委托关系,能提高会计师的独立性。在借鉴国内外对审计质量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我国审计质量的深层次原因和改进措施,提出了改善我国审计委托关系的建议。
杨秀丽[8](2008)在《合作制银行机构公司治理:理论模式与实证检验》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改革上市速度的加快,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问题也日益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已被广泛认同为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国内外广泛研究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尝试探讨具有合作性质的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公司治理问题。本文从合作制银行机构的特殊性入手,分析建立在合作制银行机构特殊性基础上的公司治理机制。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及论文架构等;第二章是相关的文献综述,包括一般银行的治理文献及合作制银行机构的治理文献;第三章研究合作制银行机构公司治理的理论架构。先研究了合作制银行机构作为银行机构的公司治理问题,建立了针对银行机构特殊性的银行治理架构;然后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合作制银行机构的特殊性及在此特殊性下进行治理时要注意的问题;第四章总结国外成功的合作制银行机构公司治理经验,通过对组织架构、“三会”建设、股权设置、投票权设置等方面的总结,以期能为我国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的公司治理改革提供借鉴;第五章利用对山东省合作制银行机构的调查数据,检验了合作制银行机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最后一章是结论和政策建议部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合作银行制银行机构在产权结构、民主管理、投票原则、组织结构、市场竞争、外部监管以及经营目标等方面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故在研究合作制银行机构公司治理时,要理清其特殊性,依据其特殊性来设计公司治理机制;合作制银行机构在设置资格股股东持股比例和投资股股东持股比例时,要注意价值转移点,避开“价值陷阱”;不能盲目的扩大董事会和监事会规模;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方式对提高绩效具有显着影响。
阳新文[9](200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合作化的基础上诞生、成长、壮大起来的。然而,农村集体经济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也积累和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农村发展战略、企业经营战略等相关理论,重点分析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同时本文针对我国农村的现状和问题,在借鉴典型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些想法。 目前,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是实现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一种好形式或新创造。它是中国农民在农村改革开放中融合股份制和合作制的因素而进行的一种体制创新,它是在农民的不断实践和国家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形成的一种新的企业制度,它可以较好地解决集体统一经营薄弱的问题,在实践中颇具有生命力。 当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而不可能在全国形成统一的模式。
陈茂林,樊公之,孙巧霞,陈奎元,陈全国,支树平,马万令,段金生,王启山[10](2001)在《河南驻村工作队:大展身手 大有作为 初见成效》文中研究说明
二、股份制改革:哪种组织形式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股份制改革:哪种组织形式好(论文提纲范文)
(1)智力资本与我国农业银行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 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 |
2.1 研究现状 |
2.1.1 关于智力资本测度方法的研究现状 |
2.1.2 关于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2.1.3 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现状 |
2.2 相关理论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结构资本理论 |
2.2.3 社会资本理论 |
3 我国农业银行智力资本构成及绩效影响因素 |
3.1 相关概念 |
3.1.1 农业银行 |
3.1.2 智力资本 |
3.1.3 农业银行绩效 |
3.2 智力资本构成要素 |
3.3 农业银行绩效影响因素 |
4 我国农业银行智力资本测度和绩效分析 |
4.1 农业银行智力资本的测度与分析 |
4.1.1 测度方法与指标 |
4.1.2 数据收集与整理 |
4.1.3 测度结果与分析 |
4.2 中国农业银行绩效的衡量与分析 |
5 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银行绩效相关性分析 |
5.1 变量的选取与含义 |
5.2 实证分析 |
5.2.1 相关性分析 |
5.2.2 回归分析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5.4 存在的问题与造成原因 |
5.4.1 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
5.4.2 问题造成的原因 |
6 加强智力资本管理的政策建议 |
6.1 树立智力资本的投资理念 |
6.2 建立智力资本激励机制 |
6.3 加强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管理 |
6.4 加强结构资本的重视与开发 |
6.5 整合利用现有物质资本资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安徽农村信用社改革经营绩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技术思想和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可能存在的不足 |
2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2.1.1 农业信贷补贴论 |
2.1.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2.1.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2.2 金融协调与金融抑制理论 |
2.2.1 金融协调理论 |
2.2.2 农村金融抑制理论 |
2.3 合作金融理论 |
2.4 产权制度理论 |
2.5 路径依赖理论 |
2.6 农村信贷配给理论 |
3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历程及其特征 |
3.1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历程 |
3.1.1 改革开放前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 |
3.1.2 农村信用社第一次改革及其特征 |
3.1.3 农村信用社第二次改革及其特征 |
3.1.4 农村信用社第三次改革及其特征 |
3.2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概况 |
4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理论分析 |
4.1 改革绩效评价内容 |
4.2 改革绩效评价原则 |
4.3 改革绩效评价方法 |
4.3.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3.2 层次分析法概述 |
4.3.3 内插打分法概述 |
5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
5.1 数据来源以及研究假设 |
5.2 实证分析 |
5.2.1 指标间权重配比 |
5.2.2 绩效评价综合模型设定 |
5.2.3 数据处理 |
5.3 实证研究结论 |
5.3.1 盈利性原则角度研究结论 |
5.3.2 安全性原则角度研究结论 |
5.3.3 流动性原则角度研究结论 |
5.3.4 发展性原则角度研究结论 |
5.3.5 支农性原则角度研究结论 |
5.3.6 政策启示 |
6 影响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因素分析 |
6.1 内部因素 |
6.1.1 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水平提升 |
6.1.2 农村信用社资产优质化、规模化 |
6.1.3 人力资源不断扩充,人员素质快速提升 |
6.2 外部环境因素 |
6.2.1 农村金融环境不发达,制约了金融机构的发展 |
6.2.2 外部金融环境竞争激烈,非实体金融逐步抢占实体金融市场 |
7 结论和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改革政策建议 |
7.2.1 金融下乡,普及金融知识 |
7.2.2 因地适宜的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的针对性 |
7.2.3 适当政策倾斜,提高农户生活质量 |
7.2.4 谋求自身金融创新发展,抢占先机 |
7.2.5 保持发展优势,构建高水平管理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塘沽地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政府监管与质量管理理论论述 |
2.1 政府监管理论概述 |
2.2 质量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三章 塘沽地区产品质量状况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塘沽地区生产企业基本情况 |
3.2 塘沽地区产品质量基本情况 |
3.3 塘沽地区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
第四章 塘沽地区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企业内在因素 |
4.2 政府部门因素 |
4.3 社会及市场因素 |
第五章 提高塘沽地区产品质量的对策建议 |
5.1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
5.2 提高企业质量基础 |
5.3 做好基层质量工作 |
5.4 推动实施品牌战略与完善地区产业结构 |
5.5 推动企业质量责任制度及诚信体系建设 |
5.6 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3 本研究课题来源、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课题来源 |
1.3.2 主要内容 |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灌区定义及类型 |
2.2 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内涵、特征与组织形式 |
2.2.1 参与式灌溉管理产生背景及内涵 |
2.2.2 参与式灌溉管理的特征 |
2.2.3 参与式灌溉管理的组织形式 |
2.3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内涵、性质、特征及类型 |
2.3.1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内涵 |
2.3.2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性质 |
2.3.3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特征 |
2.3.4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类型 |
2.4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内涵、功能及作用 |
2.4.1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内涵 |
2.4.2 农民用水户协会功能 |
2.4.3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 |
2.5 参与式灌溉管理、用水合作组织、用水户协会关系 |
2.5.1 参与式灌溉管理与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关系 |
2.5.2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与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关系 |
2.6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6.1 制度变迁理论 |
2.6.2 产权理论 |
2.6.3 交易费用理论 |
2.6.4 博弈理论 |
3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
3.1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历程 |
3.2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特点 |
3.2.1 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 |
3.2.2 以政府组织发动为主 |
3.2.3 以灌区为主要组建区域 |
3.2.4 以行政辖区为组建边界 |
3.2.5 以“非世行模式”进行发展 |
3.3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运行成效 |
3.3.1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意识增强 |
3.3.2 工程完好率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提升 |
3.3.3 节约灌溉用水,扩大灌溉面积 |
3.3.4 灌溉用水水事纠纷得到缓解 |
3.3.5 弱势群体灌溉权利得到维护 |
3.4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4.1 起步晚发展慢且没有项目支持 |
3.4.2 地位并未得到充分肯定 |
3.4.3 宣传工作缺乏用水户参与程度不足 |
3.4.4 用水合作组织发展中独立性较差 |
3.4.5 组织发展形式单一且集中于灌区 |
3.4.6 管理及专业人才缺乏 |
4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运行机理实证分析 |
4.1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冲量过程分析 |
4.1.1 问题分析与研究假设 |
4.1.2 冲量理论与模型构建说明 |
4.1.3 数据来源与冲量过程模拟 |
4.1.4 模型分析结果与应用 |
4.2 用水户加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意愿的 Logistic 分析 |
4.2.1 理论框架及假设 |
4.2.2 调查安排及数据的基本统计描述 |
4.2.3 用水户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加入意愿 |
4.2.4 用水户加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意愿的影响因素 |
4.3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持续运行的博弈分析 |
4.3.1 单一回合静态博弈分析 |
4.3.2 多回合动态博弈分析 |
4.3.3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运行的博弈案例分析 |
5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构建 |
5.1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运行机制设计原则 |
5.1.1 权责对称原则 |
5.1.2 谁投资谁受益原则 |
5.1.3 因地制宜原则 |
5.1.4 系统整体协调原则 |
5.1.5 市场导向原则 |
5.2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内部运行机制 |
5.2.1 产权机制 |
5.2.2 投入机制 |
5.2.3 治理机制 |
5.2.4 决策机制 |
5.2.5 激励机制 |
5.2.6 约束机制 |
5.3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外部协调机制 |
5.3.1 政策法律先行机制 |
5.3.2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机制 |
5.3.3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与市场的联结机制 |
6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模式选择 |
6.1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现有发展模式 |
6.1.1 龙凤山模式:灌溉管理局+农民用水户协会+用水户 |
6.1.2 查哈阳模式:灌区管理单位+供水公司+农民用水户协会+用水户 |
6.1.3 和平模式:灌区管理单位+职工分段承包+农民用水户协会+用水户 |
6.1.4 长岗模式:水行政主管部门+承包人+农民用水户协会+用水户 |
6.1.5 大兴模式:农场+农民用水户协会+用水户 |
6.1.6 现有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
6.2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模式构建 |
6.2.1 引河流水为水源的提水地区(或灌区):“水管部门+供水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用水户”模式 |
6.2.2 以水库为水源的大中型灌区:“水管部门+供水公司+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用水户” 模式 |
6.2.3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地区(或灌区):“水管部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用水户”模式 |
6.2.4 以自然降水为水源且承包地分散的地区(或灌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用水户”模式 |
7 促进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
7.1 促进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路 |
7.1.1 规范现有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 |
7.1.2 建立培育新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
7.2 促进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 |
7.2.1 明确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 |
7.2.2 正确处理政府与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关系 |
7.2.3 规范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
7.2.4 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发展模式 |
8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农地生产规模与组织形式匹配分析 ——以山东省农产品生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农地规模生产研究进展 |
1.2.2 国外农地规模生产研究进展 |
1.2.3 国内外组织形式研究进展 |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思路、方法 |
1.4 创新点与研究限制 |
第二章 基本理论概述 |
2.1 土地规模生产的基本理论 |
2.1.1 相关概念界定 |
2.1.2 规模经济的相关理论 |
2.1.3 交易费用理论 |
2.2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农地规模与组织形式匹配分析 |
2.2.1 交易费用与分工、专业化的关系 |
2.2.2 交易费用与生产规模、组织形式的逻辑关系 |
第三章 国外农地规模经营与组织形式匹配的比较分析 |
3.1 美国、日本农地规模生产与组织形式匹配情况 |
3.2 国外农地规模生产与组织形式匹配的启示 |
第四章 建国以来农地规模生产与组织形式匹配的历史过程 |
4.1 建国以来土地制度的变迁过程 |
4.2 组织形式概述 |
4.2.1 组织形式分类 |
4.2.2 组织形式分析 |
第五章 山东省农地规模与组织形式匹配的实证分析 |
5.1 山东省农地规模生产情况现状 |
5.2 山东省农地规模与组织形式匹配状况及分析 |
第六章 实现适度规模与组织形式匹配的对策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回首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三十年 深化改革 志在未来——访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 孟祥恩(论文提纲范文)
1、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是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是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是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
4、加强管理, 是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是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 |
6、构建新型行业管理体制, 是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
(7)不同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审计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审计存在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 |
1.1 简单审计委托关系—审计市场初始阶段 |
1.2 多重审计委托关系—审计市场成熟阶段 |
第2章 不同委托关系下审计市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
2.1 审计市场在国外的发展 |
2.1.1 在股东治理模式下,审计市场的发展 |
2.1.2 在利益相关者模式下,审计市场的发展 |
2.2 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 |
2.2.1 独立审计初出茅庐 |
2.2.2 脱钩改制,对独立审计加强监管 |
2.2.3 挽救诚信危机,完善审计制度 |
2.2.4 完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 |
2.3 不同委托关系下审计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章 我国审计委托关系的现状及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
3.1 我国审计委托关系的现状 |
3.2 我国审计委托关系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
3.2.1 我国审计质量的现状 |
3.2.2 我国审计委托关系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 |
第4章 提高我国审计市场效率的建议 |
4.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塑审计委托人,培育对独立审计的监督需求 |
4.2 强化披露管制,防止管理当局施压,培育对独立审计的信号传递需求 |
4.3 完善法律环境,建立完善的事务所民事赔偿制度 |
4.4 提高企业经理人道德素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合作制银行机构公司治理:理论模式与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内容安排 |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一节 股份制商业银行文献回顾 |
第二节 合作制银行机构文献回顾 |
第三章 合作制银行机构公司治理的理论架构 |
第一节 一般工商企业的公司治理 |
第二节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
第三节 合作制银行机构公司治理 |
第四章 典型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荷兰合作银行公司治理 |
第二节 美国国民合作银行公司治理 |
第三节 经验总结 |
第五章 山东省合作制银行机构治理机制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理论假设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三节 统计与计量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第一章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 |
一、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第一阶段 |
二、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第二阶段 |
三、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第三阶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和问题 |
一、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
二、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 |
三、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分析 |
第三章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典型模式 |
一、 苏南模式 |
二、 华西模式 |
三、 珠江模式 |
四、 南街模式 |
第四章 我国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
一、 以土地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所有家庭经营 |
二、 股份合作制 |
三、 新出现的新型合作组织 |
第五章 促进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 |
一、 加强班子建设,提高村级班子的素质 |
二、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构建新型农村双层经营机制 |
三、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
四、 强化集体资产管理,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
五、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体化经营组织 |
六、 走农业企业化道路,加快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 |
主要参考文献 |
四、股份制改革:哪种组织形式好(论文参考文献)
- [1]智力资本与我国农业银行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D]. 郑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2)
- [2]安徽农村信用社改革经营绩效评价[D]. 周琦. 安徽农业大学, 2015(03)
- [3]塘沽地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D]. 王笑言. 天津大学, 2014(05)
- [4]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 李德丽. 东北农业大学, 2013(10)
- [5]农地生产规模与组织形式匹配分析 ——以山东省农产品生产为例[D]. 刘炜娜. 天津商业大学, 2011(10)
- [6]回首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三十年 深化改革 志在未来——访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 孟祥恩[J]. 李文姹.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02)
- [7]不同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审计市场研究[D]. 谭学洋. 河北大学, 2008(S1)
- [8]合作制银行机构公司治理:理论模式与实证检验[D]. 杨秀丽. 山东大学, 2008(01)
-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D]. 阳新文. 湖南农业大学, 2003(04)
- [10]河南驻村工作队:大展身手 大有作为 初见成效[J]. 陈茂林,樊公之,孙巧霞,陈奎元,陈全国,支树平,马万令,段金生,王启山. 决策探索, 2001(06)
标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论文; 灌溉水利用系数论文; 灌溉农业论文; 组织绩效论文; 银行资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