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描语言与材料的革新在设计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柯文隽[1](2021)在《达芬奇素描手稿在男装成衣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认为
刘坚[2](2020)在《新中国三次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创作研究(1949-1966、2004-2009、2011-2016)》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将1950年代至1960年代由革命历史博物馆组织征集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绘画作品、2004年至2009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创作、2011年至2016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绘画创作为研究对象,拟以艺术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对中国当代历史画的研究。试图透过“革命”观念、身份与文化认同意识来探讨中国当代历史画的相关问题,试图揭示历史画背后的当代文化属性与审美指向。艺术既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又可以反过来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使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者、艺术的受众以及社会生活这四个方面形成了一个联结的整体。要全面考察中国历史主题美术创作的艺术问题,就必须将其置于这一联结的整体当中,必须同时关注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论文第一章梳理了历史画的概念,讨论了历史画的功能、观念、特质及其现代性意义;第二章分为意识(思想观念)与空间(展陈空间)两个层面,对历史画的时空意识、展陈观念、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历史画创作,以及在现实主义界域下的历史画创作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三章着重讨论了革命历史观念与意识、革命与民族形式等问题,并从革命意识出发分析了革命历史画的绘画观念与绘画语言;第四章分析了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的时代背景,考察了主旋律创作导向的形成过程及观念内涵,并对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化思想做了深入地讨论,分析了民众审美趣味的转向、大众文化与历史画的时代性、图像的解放引发的历史绘画叙事语言的多样化趋势;第五章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问题导致的历史叙事转向,分析了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叙事观念与历史意识,进而讨论了文化认同与历史记忆,阐述了历史画的诗性叙事与现代主义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革命”史观是决定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关键问题,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主旋律创作导向的源头,它也与民族主义的兴起有着紧密的关联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建立了中国当代历史画创作的新模式,促进了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制度化,使其在新世纪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项文化政策,对中国当代美术产生重要的影响。重大历史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在历史叙事的逻辑上与革命历史观念一脉相承,但在历史叙事观念上发生了转变,从而促成了新世纪以来历史主题绘画表现在现实主义界域下的多样化风格与现代主义形式的转变。
王凌云[3](2020)在《综合材料绘画中色彩表现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以来,随着绘画材料的不断发展及各种艺术思潮的不断涌现,人们对绘画的认识也逐渐提高,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艺术家的创作需求,材料介入绘画成为绘画语言秩序调整的必要外部条件。绘画创作中的色彩表现决定着画面传递的思想,是绘画语言研究的主要方向,综合材料绘画的色彩研究同样担负着这一重要角色,且当代艺术中材料艺术的发展也对综合材料绘画的色彩表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色彩研究角度上讲,在综合材料绘画中,材料由原本的绘画载体演变为绘画主体,材料色彩与传统绘画色彩体系交叉与错位的部分也必将促使新的色彩表现系统的产生。本文从色彩认识与理论及材料色彩的发展线索出发,梳理出建立在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角度之上的中西方传统绘画色彩体系,归纳出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前提下的中西方材料色彩的发展线索,以此作为综合材料绘画中色彩表现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中西方综合材料绘画大师的作品的分析,从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中选取具象、抽象、意象等不同风格,对中西方绘画从传统色彩体系与材料色彩介入后交叉的部分所形成的审美与价值判断的错位做出分析,解读综合材料绘画中的色彩表现对当代绘画色彩语言秩序与语境的冲击,总结出不同风格的综合材料绘画中色彩语言的对应关系;在大量分析绘画作品的色彩的前提下,建立对材料介入绘画中的清晰认知,将综合材料绘画中的色彩表现语言进行“重构”,总结综合材料绘画中色彩表现的特性、色彩精神及其独有的色彩指向性,为综合材料绘画建立新的色彩表现系统及色彩表现规律做好理论准备。
付飘飘[4](2018)在《温弗莱·克吕格首饰作品中的绘画性表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饰与绘画虽是不同艺术门类,却都是用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语言,温弗莱·克吕格是德国对首饰与绘画的结合进行过深入研究的艺术家,首饰与绘画的结合运用是其首饰作品的主要特征。本文以温弗莱·克吕格首饰作品中的绘画性表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作品案例与资料的研究和分析,针对他在工艺,材料与色彩方面的绘画性表现展开研究,剖析其在制作工艺与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得出温弗莱·克吕格首饰设计中追求自然,崇尚自由与打破常规的设计理念。进而对其制作工艺,表现特点,设计思路进行总结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首饰创作中去。对于温弗莱·克吕格首饰中的绘画性的研究符合当代首饰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拓宽艺术家的创作思路,有利于丰富当代首饰设计的艺术语言。
第五梦丹[5](2017)在《意象素描的美学价值初探》文中提出文章梳理了素描的历史发展和意向素描的概念,认为意象素描是一种情感性素描,它通过心灵感应去体会对象的情感和情绪,并把这种情感、情绪表现在画面中,再通过画面传递给观者。论述了意象素描独具的美学价值,认为其具有形式语言绽放多样美、虚实和谐律动节奏美、主观创意显扬个性美、形意交融营造意象美,其显着的创新意识对当今艺术的传承与革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岳新银[6](2017)在《综合材料融入初中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绘画走向综合”,在当今美术展览中,“综合材料”走进我们的视野,画种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传统的审美观念随之改变。然而,当今大部分初中生对材料的使用还停留在传统的绘画材料上,这阻碍了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大胆创造与自由表现,同时也违背了美术课标中所提倡的采用多种材料进行设计与制作的举措。因此,在这种形势之下,笔者拟将综合材料融入初中美术课程,作为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材料”为突破口,对“综合材料”概念进行界定。以国内外艺术家及其综合材料作品为线索,研究综合材料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和研究材料的种类和语言,为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前提。综合材料的选择是本论文的重中之重,笔者采用格式塔组织原则进行材质选择,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和现成品材料进行艺术表现。本研究通过对初中美术课程内容的梳理、中小学教师美术教师访谈、美术见习实习生访谈、校外美术教师访谈,了解综合材料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听取教师的建议,从而改进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笔者将综合材料融入初中美术课程,以《用装饰色彩来表达》为例,重点探究综合材料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积极意义。综合材料的运用是美术教育的一扇门,打开这扇门,不仅可以与当代艺术接轨,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施展他们的艺术才能。
曹晖[7](2014)在《六十年的步履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教学体系的传承与革新》文中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体系,考察的时间范围从1952年至2013年之间的六十余年。研究以这样几个问题为线索展开:中央美术学院的写实雕塑教学体系是怎样培育成型的?这个体系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前夜,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改革开放后本土培养的新一代教员如何面对老先生的教学遗产?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是如何发端并不可逆转地推向深入的?笔者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各工作室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梳理,意图从时间纵向揭示这套教学体系的结构发展关系,以历史的眼光来把握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六十余年来的教学发展面貌,并希望能窥见其未来发展的可i能性。笔者在文中得出三个主要观点:(1)留法留苏两代先生引进欧洲写实雕塑体系,奠定了中央美术学院六十年以来的雕塑教学基础;但从创作成果来看,中国写实雕塑的本土化并没有完全在早期留法留苏那两代人身上真正得到实现。(2)新世纪实行传统写实教学和现代材料及观念教学并举的“双轨制’’教学,不但没有冲垮原有的写实雕塑体系,反而对写实雕塑在中国完全落地,提供了直接的支持。(3)教学改革后新纳入的材料与观念教学体系,用15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百余年的发展,现阶段虽然已经全面展开,但与国外同期比较,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对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未来发展,笔者建议:(1)有针对性地保护和扶持传统优势科目——写实方向工作室,着力解决后备人才培养问题;(2)鼓励各工作室之间进一步拉开教学差别,争取走在各自领域的学术最前沿;(3)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适用的素质教育课程;(4)从教员聘任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再做改进,提高教学水平;(5)一旦时机成熟,大力推进、完善学分制。
李彩云[8](2014)在《数字插画对西方古典油画艺术语言的借鉴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中文摘要]插画艺术的数字化是当代视觉文化的新形式,数字插画借鉴西方古典油画作品中的审美特征与艺术语言使数字插画展现其艺术的张力。西方古典油画是以尊重古希腊、古罗马为最高的美学原则,在构图上对称、平衡、气势庞大、辉煌、崇高向上、技艺高超和深度表征为其基本特征,数字插画正是需要借鉴与学习这种特征。古典主义是“理性为至高无上”的表达方式,更体现其艺术的内涵。把西方古典油画艺术的主要特征和美学思想应用到数字插画创作中,一方面丰富数字插画作品的内容形式,激发对数字插画的创作冲动,另一方面也通过数字插画这一视觉艺术来更好的深化对西方古典油画的理解。在数字插画创作中对西方古典油画作品中的幻觉真实的延伸、加深,对西方古典油画中的色彩、笔触、质感、光影语言进行借鉴,使其体现出文化内涵与拓展其创作思路,在艺术实践中体会西方古典油画大师作品中的审美灵感与创作思维。本文将数字插画艺术放置在视觉文化抽象而又宏观的背景下进行讨论,是把其作为数字插画创作中的一种可视文本,探索其数字插画中的意义,并在研究中通过艺术实践加深与深化,进一步在数字插画创作的题材选取、风格以及艺术重组与整合中展现出时代精神。在研究中把数字插画创作的体会与当代国内外数字插画家们的作品进行比较,深感西方古典油画在数字插画创作中不仅是视觉形式的可借鉴学习的范本,更为重要的是其艺术的思想和精神变成为数字插画艺术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西方古典油画艺术的经典性的在数字插画创作中运用与学习变得更为重要与必要。本文论文主要分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对西方古典油画的审美特征与艺术语言进行概述,从再现真实艺术与幻想艺术进行分析和阐述,了解西方古典油画的艺术语言,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从数字插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关系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展开两者是审美思想的一致与审美视觉上的相似性。第三、四章是本文的核心,第三章从西方古典油画的构图、色彩、笔触、质感、空间等语言进行分析,总结不同艺术语言的魅力并应用在数字插画创作中的可行性。第四章数字插画创作实例,通过全面认识西方古典油画的艺术语言后,把西方古典油画的艺术语言应用到数字插画设计作品中,从而创作出具有真实和幻觉的数字插画作品,追求一种古典艺术的效果,使数字插画设计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张子娇[9](2014)在《形态呈现的课题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现实中的物象都会以一定的形态呈现,如建筑、绘画、雕塑、服饰、器具等,都是人对物象的具体或是抽象的理解、表达与呈现。随着审美要求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态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带给人们更多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本文在对形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如平面形态、立体形态,具象形态、抽象形态、宏观形态、微观形态等,探讨形态的在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形式表现,要求在设计基础课程中,对形态训练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提炼,对形态的相关理论知识、基本要素、形式法则、表现技法的综合掌握与运用,在作业中可以抛弃常规,达到创新。第一章对形态的基本认知对关于形态与造型的基本概念、知识系谱、历史背景的解读与梳理,对与形态相关的学科的学理概述,对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作概念分析与课题练习的基本阐释,综合这几个方面更清楚把握形态的内涵,对形态有整体的、综合的认识。第二章形态的多元演绎对造型与形体表现分类的重新认识,从历史考察中总结出意象形态、抽象形态、立体形态和平面形态的艺术特色,从现代设计中对形态分为四大分类——自然形态、人工形态、仿生形态和数码形态,在丰富多样的设计作品中对其逐一进行解析与阐释,从而对形态表现形式与方法的发展进行梳理,对教学现状与既有课题进行总结与反思。第三章案例考察与实验方案在具有启发性的实验性课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验设想与具体课题设计。
徐莉[10](2013)在《如何看待素描中材料的运用》文中认为学习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素描,这种表述反映了人们对素描的认可和理解,而材料媒介对任何艺术作品视觉面貌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素描类美术作品绘制的过程是种较强的探究性活动过程,而整个研究性实践过程要由多种因素发挥综合作用,素描材料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素描材料除了在具体的绘制过程中会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作用外,还需要画家就材料运用及主观意图等进行协调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素描作品的绘制是对材料精心选择、材料组合方式的合理设定及精心绘制的过程,并在具体的绘制过程中实现素描材料间的相互关系的预见性及控制处理。
二、素描语言与材料的革新在设计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素描语言与材料的革新在设计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新中国三次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创作研究(1949-1966、2004-2009、2011-201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历史画的问题 |
二、历史画研究的视野 |
三、历史画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
四、历史画研究的观念基础 |
第一章 历史画的概念内涵及外延 |
第一节 历史画的概念内涵 |
第二节 历史画的功能 |
第三节 历史画的观念 |
第四节 历史画的现代性意义 |
第五节 历史画的特质 |
第二章 历史画的叙事时空及场域 |
第一节 历史时空意识 |
第二节 历史画的展陈观念 |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下的历史画创作 |
第四节 写实性绘画与现实主义 |
第五节 深入生活的绘画观念 |
第三章 革命历史观念主导下的历史画创作 |
第一节 革命历史观念与历史意识 |
第二节 革命与民族形式 |
第三节 历史绘画的革命意识 |
第四节 绘画语言的革命性 |
第五节 领袖与英雄 |
第六节 胜利与解放 |
第四章 历史画对身份的构建 |
第一节 身份的危机 |
第二节 主旋律创作导向的形成 |
第三节 民众审美趣味的转向 |
第四节 大众文化及历史画的时代性 |
第五节 图像的解放 |
第六节 历史主题与绘画性叙事 |
第七节 重大历史题材绘画的表现特征 |
第八节 历史主题绘画的国家属性 |
第五章 文化认同与历史画创作 |
第一节 历史叙事的转向 |
第二节 文明历史叙事的当代性 |
第三节 文化认同与历史记忆 |
第四节 诗性叙事与现代主义 |
第五节 历史的真实与绘画的造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作品信息 |
附录2 :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信息 |
附录3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大事记 |
附录4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信息 |
致谢 |
(3)综合材料绘画中色彩表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的方法 |
1.4.1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
1.4.2 对比分析法 |
1.4.3 实践论证法 |
1.4.4 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色彩学与材料色彩 |
2.1 色彩认识与理论发展 |
2.1.1 西方绘画色彩发展 |
2.1.2 中国绘画色彩发展 |
2.2 材料色彩的发展线索 |
2.2.1 西方材料色彩发展 |
2.2.2 中国材料色彩发展 |
第三章 不同综合材料绘画色彩表现对比分析 |
3.1 具象性综合材料绘画中的色彩表现 |
3.2 抽象性综合材料绘画中的色彩表现 |
3.2.1 色域绘画 |
3.2.2 色与形的关系 |
3.3 意象性综合材料绘画中的色彩表现 |
3.4 综合材料绘画中色彩语言的不同对应关系 |
3.4.1 材料色彩语言 |
3.4.2 画面整体色彩语言 |
第四章 综合材料绘画中的色彩表现 |
4.1 综合材料绘画中色彩的基本特性 |
4.1.1 综合材料绘画色彩的独特性 |
4.1.2 综合材料绘画色彩的象征性 |
4.1.3 综合材料绘画色彩的“三位一体” |
4.1.4 综合材料绘画色彩的秩序感 |
4.2 综合材料绘画中的“色彩精神” |
4.2.1 综合材料绘画中色彩的“东方精神” |
4.2.2 综合材料绘画中色彩的“反叛精神” |
4.3 综合材料绘画中色彩的指向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科研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附件1 |
附件2 |
(4)温弗莱·克吕格首饰作品中的绘画性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温弗莱·克吕格首饰作品中绘画性表现的内涵阐述 |
第一节 温弗莱·克吕格首饰作品中的绘画性简述 |
第二节 温弗莱·克吕格首饰作品中绘画性表现的特点 |
第二章 温弗莱·克吕格首饰作品中绘画性表现的转换方式 |
第一节 金属工艺技术体现首饰中的绘画性 |
一 錾刻肌理表现与绘画笔触感 |
二 金属变色处理与明暗关系 |
三 金属铸造诠释涂鸦造型 |
第二节 材质组合表现首饰中的绘画性 |
一 金属间的相互嵌入表现灵动线条 |
二 不同材料融合的多样性表现 |
三 珐琅与天然漆材料表现首饰绘画中的色彩感 |
第三章 对温弗莱·克吕格首饰作品中造型特点的拓展与实践 |
第一节 几何化元素外形特点的拓展与实践 |
第二节 元素外形轮廓化处理特点的拓展与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专业能力展示 |
致谢 |
附录一 :温弗莱·克吕格简历整理 |
附录二 :温弗莱·克吕格作品图录 |
附录三 :温弗莱·克吕格作品集文字翻译资料 |
附录四 :温弗莱·克吕格访谈资料 |
附录五 :温弗莱·克吕格人物评价资料 |
(5)意象素描的美学价值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素描的历史发展和意象素描的概念 |
二、意象素描的研究成果述评 |
三、意象素描的美学价值 |
1、形式语言绽放多样美 |
2、虚实和谐律动节奏美 |
3、主观创意显扬个性美 |
4、形意交融营造意象美 |
四、意象素描对当今艺术传承与革新的影响 |
五、结语 |
(6)综合材料融入初中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3. 研究综评 |
(四) 研究方法 |
1. 文献研读法 |
2. 访谈法 |
3. 案例研究法 |
一、综合材料的基本概况 |
(一) 综合材料的概念 |
1. 材料的界定 |
2. 综合材料的界定 |
(二) 综合材料艺术的出现与发展 |
1. 综合材料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
2. 我国综合材料艺术的新发展 |
3. 新材料涌入综合材料实验 |
(三) 材料的种类 |
1. 有形的材料 |
2. 无形的材料 |
(四) 材料的语言 |
1. 材料的形态语言 |
2. 材料的复合语言 |
3. 材料的逆向语言 |
二、综合材料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一) 具备材料的造型感觉 |
1. 观察材料的自然面貌 |
2. 分析材料的肌理质感 |
(二) 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材料选择 |
1. 利用格式塔组织原则进行材质选择 |
2. 废旧材料再利用与现成品挪用 |
3. 因意选材与因材施技 |
(三) 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 |
1. 综合材料的观念艺术表现 |
2. 综合材料的创意艺术表现 |
3. 综合材料的装饰艺术表现 |
三、综合材料融入初中美术课程与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一) 综合材料融入初中美术课程现状研究 |
1. 初中美术课程内容的现状 |
2. 中小学美术教师访谈 |
3. 美术教学见习实习生访谈 |
4. 校外美术教师访谈 |
(三) 综合材料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积极意义 |
1. 有利于拓宽创作材料的广度 |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3. 有利于顺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潮流与趋势 |
四、综合材料融入初中美术课程的实践探索 |
(一) 《用装饰色彩来表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二) 《用装饰色彩来表达》的教学反思 |
1. 落实教学目标 |
2. 做好课前准备 |
3. 把控教学过程 |
4. 融合多种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六十年的步履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教学体系的传承与革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的课题 |
0.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0.3. 研究对象、考察范围及研究方法 |
0.4. 时期划分与本文结构 |
第一部分 |
1. 对欧洲写实雕塑传统的引进和确立(1952年-1967年) |
1.1. 留法学派创立雕塑系,移植西方古典写实雕塑教学体系 |
1.2. 社会主义经验影响中国,学习苏联美术学院教学模式 |
1.3. 开始规范教学体系 |
1.4. 对本民族传统进行研究及为增加材料教学而更改学制 |
1.5. 第一阶段的教学创作理论成果及特点 |
2. 留苏学派继承和完善写实雕塑教学体系(1977年-1997年) |
2.1. 教学体系的恢复 |
2.2. 城市雕塑热潮兴起与学院教学的关系 |
2.3. 教师队伍第一次交接班,留苏教授主持教学工作 |
2.4. 工作室教学模式建立 |
2.5. 自由思想浪潮对学院的影响 |
2.6. 进入“二厂”时代的教学格局 |
2.7. 酝酿改革诸因子的共同发酵 |
2.8. 第二阶段的教学创作理论成果及特点 |
第二部分 |
3. 教学改革的试探阶段(1997年-2000年) |
3.1. 启动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条件 |
3.2. 改革前的理论准备——向国外高等美院取经 |
3.3. 改革的具体构想 |
3.4. 抽象雕塑是否可以作为改革突破口 |
3.5. 改革的试验田——陶瓷工作室和金属工作室 |
3.6. 本科生的材料课教学实施情况 |
3.7. 研究生的材料课教学实施情况 |
3.8. 开发自己的学术窗口,引领院系的学术交流活动 |
3.9. 第一次教学改革大讨论 |
4. 改革的全面展开(2000-2006年) |
4.1. 迁址和扩招成为教学结构再调整的前提和外围因素 |
4.2. 各材料车间建成和升级,成为教学改革的技术支持 |
4.3. 抽象雕塑教学——作为“跳板”使命的终结 |
4.4. 所有条件具备,建立新型导师工作室制 |
4.5. 过于激进的步伐遭遇质疑 |
4.6. 后退一步,协调各方关系的再次进行调整,新教学格局 |
4.7. 第二次教学改革大讨论 |
4.8. 请外来的和尚念经——与国际艺术院校的教学合作 |
4.9. 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后的教学创作理论成果及特点 |
5. 现阶段的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06年-2013年) |
5.1. 开展教学评估 |
5.2. 教师队伍更新和教学硬件升级 |
5.3. 软件升级 |
5.4. 全新的教学格局 |
5.5. 举办面向全国的学术活动,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
5.6. 学院外的教学实践,“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 |
5.7. 现阶段的学术成果及特点 |
结语 |
6.1. 结论之前 |
6.2. 我的结论 |
6.3. 问题、对策和建议 |
图片索引 |
表格索引 |
参考文献 |
附录部分 |
附录1: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历任教师名录 |
附录2: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历届毕业生名录 |
附录3: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各历史时期教学大纲汇编 |
附录4: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历年重要创作成果统计 |
附录5: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历年重要理论成果统计 |
感谢 |
学术成果统计 |
(8)数字插画对西方古典油画艺术语言的借鉴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三)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与创新点 |
一、西方古典油画的审美特征与艺术语言 |
(一) 西方古典油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
1、再现真实世界的艺术 |
2、幻想世界的艺术 |
(二) 西方古典油画的艺术语言 |
1、强化与突出主题思想 |
2、技法上突出幻觉的真实 |
二、数字插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关系 |
(一) 审美思想的一致性 |
(二) 审美视觉上的相似性 |
三、数字插画对西方古典油画的借鉴与应用 |
(一) 构图语言的借鉴与应用 |
(二) 色彩语言的借鉴与应用 |
(三) 光影语言的借鉴与应用 |
(四) 质感语言的借鉴与应用 |
(五) 空间语言的借鉴与应用 |
四、个人数字插画创作实例与体会 |
(一) 绿野仙踪——童话 |
(二) 漂亮、唯美的天使恶魔 |
(三) 幻想之光 |
(四) 创作体会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作品目录 |
致谢 |
(9)形态呈现的课题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背景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形态基本认知 |
第一节 概念解读 |
一、 形与形态 |
二、 型与造型 |
第二节 学理概述 |
一、 透视学 |
二、 解剖学 |
三、 形态学 |
四、 构成学 |
五、 图案学 |
第三节 要素呈现与课题练习 |
一、 线条 |
二、 体积 |
三、 空间 |
四、 结构 |
五、 光影 |
六、 肌理 |
第二章 形态多元演绎 |
第一节 历史考察中的形态演绎 |
一、 意象形态——寓“意”于“象” |
二、 平面形态——和谐统一 |
三、 立体形态——多元组合 |
四、 抽象形态——纯粹语言 |
第二节 现代设计中的形态演绎 |
一、 自然形态——灵感与源泉 |
二、 人工形态——形式与功能 |
三、 仿生形态——模拟与变异 |
四、 数码形态——参数化与非线性 |
第三节 艺术设计中的形态演绎 |
一、 素描——写实与再现 |
二、 设计素描——结构与意象 |
三、 图案——装饰与变形 |
四、 构成——元素与秩序 |
五、 材料——物理与实验 |
第三章 形态之设计基础课题设计 |
第一节 案例考察 |
一、 顾大庆《设计与视知觉》 |
二、 贾倍思《型与现代主义》 |
第二节 实验方案 |
方案一:元素剥离——对雕塑中基本元素的抽象表现 |
方案二:名词解释——表皮、折叠、解构、变形、蒙太奇 |
方案三:建筑解读——空间围合与图像拼贴 |
方案四:它山之石——对舞蹈与绘画的通感体验 |
方案五:拟态制作——对非常态水的演绎 |
方案六:类型演绎——对球体、果蔬剖面图式分析 |
方案七:物象变位——对当代艺术中装置作品场所转换的尝试 |
方案八:隔的游戏——对透明性构成空间的阐释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如何看待素描中材料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素描作品绘制过程概述 |
二、素描作品绘制中材料的重要性分析 |
三、素描作品绘制过程中材料的考察及应用 |
四、总结 |
四、素描语言与材料的革新在设计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达芬奇素描手稿在男装成衣设计中的应用[D]. 柯文隽. 武汉纺织大学, 2021
- [2]新中国三次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创作研究(1949-1966、2004-2009、2011-2016)[D]. 刘坚. 西安美术学院, 2020(05)
- [3]综合材料绘画中色彩表现的研究[D]. 王凌云.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4]温弗莱·克吕格首饰作品中的绘画性表现研究[D]. 付飘飘. 中国美术学院, 2018(01)
- [5]意象素描的美学价值初探[J]. 第五梦丹. 新西部, 2017(15)
- [6]综合材料融入初中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 岳新银.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7]六十年的步履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教学体系的传承与革新[D]. 曹晖. 中央美术学院, 2014(08)
- [8]数字插画对西方古典油画艺术语言的借鉴与应用研究[D]. 李彩云. 广西师范大学, 2014(11)
- [9]形态呈现的课题设计研究[D]. 张子娇. 南京艺术学院, 2014(04)
- [10]如何看待素描中材料的运用[J]. 徐莉.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