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郑磊,祝宁,杨学易[1](2022)在《行业异质性、东道国地区特征与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区位选择——基于跨国公司对日本FDI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2007—2017年日本47个都道府县制造业和服务业绿地投资项目数,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检验了行业异质性与东道国地区特征对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策略制定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对日本制造业的投资主要受供给侧因素影响,对服务业的投资更多受需求侧因素影响;跨国公司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更多选择日本创新能力强的核心地区,对低技术制造业投资则偏好要素价格低且吸收核心地区技术外溢的邻近地区;区位限制性服务业投资受核心地区的市场规模和购买力影响较大,非区位限制性服务业投资对邻近地区市场的反应不明显,但调整样本后,该类投资则表现出对邻近地区市场的依赖。

黄河,周骁[2](2022)在《超越主权: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影响与重塑》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正处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刻变革的进程之中。跨国公司作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为主体,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革与重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以高科技、互联网等产业为代表的非传统型跨国公司的影响力和冲击力更是不可小觑,具体表现为:非传统型跨国公司掌控的社交网络工具成为凌驾传统政党的政治运作平台,试图超越传统生产力以谋求全球化技术统治;大数据集权成为重构国家与市场的第三种力量,金融剥削与数字剥削构成新的盈利方式;同时客观上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关联合作,维护了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基本稳定。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跨国公司特别是非传统型跨国公司权力参与下,呈现出一些转型特征: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的权威将更为分散、行为主体将更为多元、发展差异将更为明显、竞争态势将更为激烈;与此同时,合作空间依然存在,且主权国家仍将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跨国公司虽然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具有能动的塑造作用,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其仍然无法超越主权而单独存在,也只有在主权的引导与规范下,跨国公司才能更为有效与积极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重塑过程,从而更好地为国际社会各参与者提供经济支持与物质支撑。

郑磊,祝宁,兰天[3](2021)在《日本对亚洲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东道国特征与行业异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部署中,亚洲国家(地区)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亚洲各国在经济环境、政治制度和要素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影响着日本跨国公司制定和调整企业内部管理方案和对外投资战略决策。采用2007—2018年间对亚洲11个国家(地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1 242家日本企业的微观数据,利用logit模型和计数模型,从投资动机视角研究东道国特征和行业异质性对日本在亚洲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日本更偏好选择制度环境较好的亚洲国家(地区)投资,其中,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投资表现明显,而战略资产寻求型投资较为缺乏。第二,从国别看,日本对中国和印度的投资更偏向寻求市场,对东盟五国的投资更侧重寻求效率,对"亚洲四小龙"的投资更关注制度环境。第三,从行业看,日本制造业OFDI更追求效率,采矿业OFDI突出寻求资源特征,服务业OFDI则对东道国市场规模更敏感。

李优树,董玲,张藜山[4](2021)在《疫情冲击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疫情的全球蔓延严重冲击了全球产业链:短期来看,疫情使全球产业链面临来自供给和需求两侧的冲击;中长期来看,疫情会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进程。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一定的挑战,疫情后中国的皮革和制鞋业、纺织和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向东南亚转移的风险较大,金属和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回流东亚和欧洲发达国家的风险较大,化学品和药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造业、木材加工制造业、纸张和印刷业以及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面对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中国应该努力做好稳链补链强链工作,主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

胡大立,殷霄雯,谌飞龙[5](2021)在《战略隔离、能力丧失与代工企业低端锁定》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成为了"世界制造工厂",并由此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代工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初期,可以得到跨国公司的协助,顺利实现产品升级和工艺升级。然而,当代工企业试图进入更高层次的功能升级或者链条升级时,跨国公司会以各种手段进行阻挠,其中一项重要的手段即为战略隔离。本文对跨国公司的战略隔离是如何导致代工企业低端锁定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战略隔离与代工企业的低端锁定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升级能力丧失与代工企业低端锁定也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代工企业技术升级能力丧失和市场升级能力丧失在战略隔离影响代工企业低端锁定形成中充当部分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来破解跨国公司的战略隔离,以此突破代工企业的低端锁定,实现代工企业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目的。

郑飞虎,曹思未[6](2021)在《跨国公司研发策略部署与开放式创新——来自中国的新发现》文中认为有关跨国公司在海外部署研发等高端资源的经典理论认为,在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跨国企业会在东道国部署"低技术价值"研发活动并通过内部控制保护进行"封闭式创新"。本文利用来华跨国公司研发合约交易的数据,基于中国大陆新兴的创新外包活动分析后发现:在2001—2011年间,区别于经典研发资源配置模型,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部署策略从"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变。本文从理论上对这一转型的成因进行了解释,并以2008年专利法修订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前后对比和双重差分法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更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仅提高了跨国公司面向本土市场研发活动的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也同时促使跨国企业更倾向于依托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而不是内部控制)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更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带来的知识溢出正外部性对国内企业深入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提供了制度创新红利。

聂锐[7](2021)在《美国对它国跨国公司经济制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韩召颖,王耀辉[8](2021)在《美国GDP全球占比与美国经济霸权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美国GDP全球占比的变化与美国经济霸权兴衰的讨论自1950年以来,美国GDP全球占比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因此,很多学者认为,美国经济霸权地位正在消逝。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托夫·帕恩赖特尔指出,美国GDP全球占比的下降意味着过去数十年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导致美国霸权逐渐走向衰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朱利安·戈也认为,美国GDP全球占比下降显示出美国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优势地位面临挑战,因此,美国霸权已不可避免地日益衰落。

曹文婷[9](2021)在《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期,为了深化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在政策驱动下风险投资业获得较大的鼓舞,资本市场建设也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风险投资金额为7630.94亿元,风险投资案例数为8234起。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风险投资市场。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我国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提升新三板、设立科创板、完善创业板。其中,提升新三板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推进“双创战略”实施有更为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为,新三板是专门服务于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孵化平台。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是真正的中小微企业,它们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达不到上市条件,但自身又具有融资需求和发展愿望。这部分企业的数量较大,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最多的时候为2017年末达到11630家。本文认为风险投资和新三板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都属于“双创战略”框架中的重要支撑内容。它们具备共同的政策目标,即促进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的发展。然而,学界对“风险投资和新三板”主题并未积累较多的研究成果。前期学者较多地关注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而对风险投资与场外市场企业的探讨较少。前期学者较多的关注风险投资对微观企业的影响结果,而忽略风险投资的影响机制和宏观溢出效果。针对以上现实背景和研究不足,本文以场外市场新三板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探讨风险投资对被投企业价值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考虑到风险投资的作用不只局限于受资企业,它可能对整个产业或区域都产生外部效应。因此,从宏观层面探讨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和溢出机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获得政策启示,为充分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机制和充分释放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提供有益的借鉴。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全球疫情尚未得到缓解,我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的常态化时期。中国要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创业能否在更大范围普及和更高层次推进。而创新创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本,还需要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平台作为纽带将资本与中小企业的发展连接起来。毋庸置疑,新三板便是这个重要的连接纽带。因此,以中小企业为切入点,探讨风险投资对新三板的影响及溢出效应问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探讨了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问题。综合运用实证研究法、数理模型法、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系统全面地探讨了该主题。全文的逻辑思路为“提出问题→研究综述→理论基础+现实基础→理论分析+机制分析→实证检验→结论”。就具体章节而言,本文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共分4个章。其中,第1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与研究设计;第2章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3章对本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相关理论;第4章描述了中国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市场的历史现状及关系问题。第二部分“分析问题”是本文的核心,包括3个章。其中,第5章为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及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机制探析;第6章从微观视角实证分析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第7章从宏观视角验证了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的溢出机制和溢出效应。根据前两部分研究,第三部分重在“解决问题”。第8章总结研究结论,并引申出相应的政策启示和提出研究展望。通过研究获得以下几点结论:(1)机制分析表明(1)风险投资通过治理作用机制、认证作用机制、支持作用机制对被投新三板企业发挥积极作用。风险投资作用机制有效运作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具体为创业企业有信任风险投资的企业文化,风险投资人的声誉资本昂贵且失难复得,风险投资和创业企业能建立建设性的互动关系。(2)风险资本投于新三板企业通过资源配置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协作链接机制发挥溢出效应。其中,竞争合作机制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协作链接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当前阶段,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的投入金额较小。因此,风险投资通过协作链接机制发挥溢出效应的效果可能会被削弱。风险投资溢出机制有效运作也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具体为政府有适当的引导政策,市场环境存在适度的竞争,中小微企业具备吸收能力,资本市场体系健全完善。(2)微观层面实证结果表明(1)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且这种正向作用并非风险投资自选择效应的结果。(2)风险投资通过改善新三板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股票流动性、外部融资能力实现公司价值增值,即在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存在治理作用、认证作用和支持作用的中介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个中介效应中,股票流动性(认证作用)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说明信息效率的改善在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能。(3)进一步,还发现风险资本投资于不同特征的企业对价值增值的影响存在差异。新三板挂牌企业在收入增长能力、无形资产占比、治理规范性、股票流动性、股权融资方面的异质性对风险投资的增值作用有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债权融资方面的异质性对风险投资的增值作用有负向影响。(3)宏观层面实证结果表明(1)风险投资通过微观企业主体将影响放大到宏观层面而产生溢出效应。即风险投资→新三板企业价值→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路径是存在的(竞争合作机制存在)。风险投资→新三板企业价值→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路径也是存在的(协作链接机制存在)。(2)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溢出效应显着,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溢出效应不显着。(3)考虑空间因素也获得相同的结论。新三板市场的风险资本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有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超过了直接效应。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着。(4)以上结论说明风险投资对新三板市场的支持,确实促进了创新型、创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新主导产业的演变,有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溢出效应。但对产业整合方面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这是因为风险投资对新三板市场的投入金额较小。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价格发现功能受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企业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的实现。因此,风险投资较难引导产业进行整合、关联、聚集,即现阶段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的支持较难发挥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溢出效应。鉴于此,应进一步培育和规范风险投资事业及新三板市场,形成规模的同时要具备质量,使风险投资支持新三板企业的同时,不仅更好地发挥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溢出效应,还能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溢出效应释放出来。使风险投资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成长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以上结论获得如下政策启示:(1)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其对新三板企业的支持,以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的价值增值作用和产业结构优化溢出效应。(2)风险投资机构要提升专业运作水平,积极参与被投新三板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新三板企业要摒弃只想获得资金支持,不愿接受风险投资人管理的家族企业文化观念。(3)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4)提高企业吸收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新三板企业要注重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及长期竞争力的培养。(5)改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提升企业价值及促进资源整合,进一步促进风险投资产业结构合理化溢出效应的发挥。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拓展了风险投资领域的研究边界。首先,以往学者大多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本文以场外市场新三板挂牌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其次,现有研究成果大多关注风险资本的异质性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本文则探讨了新三板挂牌企业异质性对风险投资作用效果的影响。此外,风险投资的影响可能不局限于接受投资的公司,基于风险资本对新三板企业的投资,进一步探讨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问题,并尝试性地分析空间溢出效应。补充和拓展风险投资领域的研究成果。(2)丰富了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目前尚未有学者从中介效应模型角度探讨风险投资影响企业价值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本文把治理作用、认证作用、支持作用同时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中,从定量角度解释风险投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作用机制。同时基于新三板市场的独特情景,分析了风险投资作用机制有效运作的条件。更客观地评价风险投资的作用,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3)揭示了风险投资溢出机制的工作原理。溢出机制好似一个“黑箱”,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驱动风险投资溢出效应的力量或规则。现有研究成果对风险投资溢出机制的探讨较少。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组成产业的细胞。从企业角度切入,探讨风险投资产业结构优化溢出效应的溢出机制。并借鉴经典生物数学Lotka-Volterra模型对风险投资的溢出机制进行刻画。这种尝试性的探索丰富了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

史雯[10](2021)在《后BEPS时代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在后BEPS(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时代,国际转让定价行为日益透明化。我国跨国制造企业往往容易被母公司操控,通过转让定价将利润转移至境外,以规避集团全球总体税负。这一方面加大了我国政府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让企业容易受到转让定价调查调整承担违法风险。本文试图揭示跨国制造企业在转让定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剖析成因的基础上为企业提出应对策略,有助于企业对转让定价风险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也有利于确保发生在我国的价值创造行为所产生的利润相关税收收入能合理征收入库。结合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现状,本文提出合理建议,帮助企业提高自身转让定价风险管理水平,对未来征管体制改革尤其是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方面做出理论贡献。本文首先介绍了转让定价、BEPS方案及跨国制造企业相关的基础概念,在此基础上整理了内部控制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税收套利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实质课税理论、不完备契约以及博弈理论等相关理论。其次分析了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的现状,分别从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现状、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识别、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评估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后BEPS时代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现状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之后讨论了后BEPS时代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分别讨论了外部环境、宏观政策、企业制度、违法风险、利益动机对转让定价的影响,介绍了BEPS前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BEPS方案对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的影响,以及后BEPS时代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具有的特点。结合上述理论研究,本文对两个不同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了研究。CT电装有限公司案例是传统的高进低出转让定价,通过交易净利润法对其进行调整。WZ建机有限公司案例是通过支付商标使用费转让定价,通过利润分割法对其进行调整。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都存在未设立健全的转让定价风险管理制度、承担经济职能和获得收益不匹配以及转让定价相关资料不完整的问题;不同点是关联关系类型、转让定价手段、调整方法不同。通过两个案例的分析,说明了在后BEPS时代,传统转让定价方式与多样化转让定价形式并存,转让定价风险管理趋于复杂多样化,跨国制造企业应根据BEPS方案及我国最新相关政策针对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进行完善。最后,对上述研究做出总结,针对后BEPS时代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提出在事前加强转让定价风险识别、事中做好转让定价风险控制、事后巩固转让定价风险应对、关注后BEPS时代转让定价管理新要求等方面的启示作为经验借鉴。本文的创新点是,结合后BEPS时代这一新的时代背景,分析研究了传统和新兴的两种类型转让定价案例,较之传统的转让定价研究更具有时效性。另外,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实施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跨国制造企业列为研究对象,更切合时代需求。

二、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行业异质性、东道国地区特征与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区位选择——基于跨国公司对日本FDI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框架和假设提出
    (一)按照不同行业属性的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
    (二)按照制造业技术水平高低的跨国投资区位选择
    (三)按照区位限制程度的服务业跨国投资区位选择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定
四、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制造业回归结果
    (三)服务业回归结果
    (四)稳健性检验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二)启示

(2)超越主权: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影响与重塑(论文提纲范文)

一、跨国公司的崛起与发展
二、当前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
    (一)跨国公司的垄断属性
        1. 对生产环节的垄断。
        2. 对贸易环节的垄断。
        3. 对技术环节的垄断。
        4. 对资本环节的垄断。
        5. 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垄断。
        6. 对国际舆论的影响。
    (二)跨国公司的竞争属性
        1. 跨国公司与非跨国公司的竞争。
        2. 跨国公司与跨国公司的竞争。
        3. 跨国公司与政府的竞争。
    (三)跨国公司的合作属性
        1. 跨国公司与非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
        2. 跨国公司与跨国公司的国际垄断合作。
        3. 跨国公司与政府部门的合作。
三、非传统型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影响
    (一)非传统型跨国公司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垄断优势有所加强
        1. 非传统型跨国公司所掌控的社交网络工具成为超越传统政党的政治运作平台
        2. 超越传统生产力的全球化技术统治
    (二)非传统型跨国公司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越发富有竞争力
        1. 大数据集权成为重构国家与市场的第三种力量
        2. 金融剥削与数字剥削构成新的盈利方式
    (三)非传统型跨国公司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合作
        1. 对冲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带来的不利影响
        2. 维护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基本稳定
四、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跨国公司权力参与下的转型
    (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权威将更为分散
    (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行为主体将更为多元
    (三)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的发展差异将更为明显
    (四)国际政治经济层面的竞争态势将更为激化
    (五)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合作空间依然存在
    (六)主权国家仍将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论

(3)日本对亚洲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东道国特征与行业异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一)日本OFDI动机与母国产业结构升级
    (二)日本OFDI动机与区域生产网络发展
    (三)日本对亚洲地区投资的战略布局
二、日本对亚洲地区直接投资的特征
    (一)规模特征
    (二)地域特征
    (三)行业特征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二)全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三)按经济发展相似度划分的回归结果分析
    (四)按跨国公司所在不同行业的回归结果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4)疫情冲击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路径分析
    (一)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
    (二)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
二疫情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分析
    (一)影响中国制造业进出口
    (二)加剧中国面临的全球产业链重构挑战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5)战略隔离、能力丧失与代工企业低端锁定(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文献回顾
相关概念界定及维度构成
    1、战略隔离
    2、低端锁定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技术隔离与低端锁定
    2、市场隔离与低端锁定
    3、技术隔离与升级能力丧失
    4、市场隔离与升级能力丧失
    5、升级能力丧失与低端锁定
    6、升级能力丧失的中介作用
实证检验
    1、研究设计
    2、实证分析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1、研究结论
    2、对策建议
    3、研究局限及展望

(6)跨国公司研发策略部署与开放式创新——来自中国的新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评述和研究假说
    (一)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模式: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
    (二)跨国公司海外研发进入:“全球导向”与“本土导向”研发活动
    (三)跨国公司海外研发创新保护
三、数据、变量和计量模型
    (一)数据和样本构建
    (二)变量定义
        1.“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
        2. 合约的技术价值
        3. 合约的市场价值
        4. 合约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5.“本土导向型”合约与“全球导向型”合约
        6. 中国创新水平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
    (三)计量模型
        1. 前后对比
        2. 双重差分
四、实证结果
    (一)中国创新水平提高与跨国企业在华R&D合约子母公司占比和技术价值
    (二)中国专利保护加强与跨国企业在华R&D合约的市场价值和保护策略
    (三)内生性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五、异质性分析
六、结果与讨论

(8)美国GDP全球占比与美国经济霸权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美国GDP全球占比的变化与美国经济霸权兴衰的讨论
美国国内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导致美国GDP全球占比下降
美国制造业外移对其经济霸权的影响
结语

(9)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影响
        2.1.1 风险投资与企业价值
        2.1.2 风险投资与公司治理
        2.1.3 风险投资与信息认证
        2.1.4 风险投资与网络支持
    2.2 风险投资对产业的影响
        2.2.1 风险投资影响战略新兴产业
        2.2.2 风险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2.2.3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
        2.2.4 产业结构升级与融资制度
    2.3 风险投资与溢出
        2.3.1 关于溢出效应的综述
        2.3.2 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
        2.3.3 风险投资的溢出机制
        2.3.4 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的溢出效应
    2.4 风险投资与新三板
        2.4.1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
        2.4.2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治理水平的影响
        2.4.3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信息认证作用的影响
        2.4.4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网络支持作用的影响
    2.5 简要评述
3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风险投资
        3.1.2 新三板
        3.1.3 企业价值
        3.1.4 机制
        3.1.5 溢出效应
    3.2 相关基础理论
        3.2.1 风险投资理论
        3.2.2 中小企业存在理论
        3.2.3 企业创新成长理论
        3.2.4 溢出效应理论
        3.2.5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市场的历史现状及关系问题
    4.1 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进程
        4.1.1 萌芽期(1986-1997):政策鼓励下风险投资起步且发展缓慢
        4.1.2 探索期(1998-2008):外部环境不确定下风险投资曲折前行
        4.1.3 成长期(2009-2014):金融危机之后风险投资复苏与成长
        4.1.4 发展期(2015 至今):第四次创业浪潮给风险投资新的机会
    4.2 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
        4.2.1 募资层面:强监管下募资缩减,早期风投基金募集堪忧
        4.2.2 投资层面:风险投资避险情绪强烈,偏向后期成熟市场
        4.2.3 退出层面:退出案例增加且IPO为主,境外上市减少
    4.3 新三板市场的演变进程
        4.3.1 “两网系统”盛衰更迭,整顿之后被取缔(1992-2000)
        4.3.2 三板市场应时而生,维护资本市场稳定(2001-2005)
        4.3.3 新三板试点开启,市场逐渐扩大(2006-2012)
        4.3.4 股转系统成立,市场活力显现(2013-今)
    4.4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状
        4.4.1 新三板发展趋势放缓,市场强调质量且回归理性
        4.4.2 分层制度改善市场结构,公司治理与监管逐渐提升
        4.4.3 新三板市场交易低迷,多重因素导致流动性不足
        4.4.4 挂牌企业定位“双创一成长”,市场沟通能力有待提升
    4.5 中国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市场的互动关系
        4.5.1 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契合之处
        4.5.2 新三板为风险资本筛选优质项目提供平台与便利
        4.5.3 新三板增加了风险投资实现资本退出的渠道
        4.5.4 风险投资作为机构投资者利于新三板市场成熟发展
    4.6 风险投资在新三板市场存在的问题
        4.6.1 风险投资在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规模较小
        4.6.2 风险投资以新三板为退出渠道的案例数量较少
    4.7 本章小结
5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及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机制探析
    5.1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的理论分析
        5.1.1 基于监督治理理论视角的分析
        5.1.2 基于信息认证理论视角的分析
        5.1.3 基于增值服务理论视角的分析
    5.2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5.2.1 基于风险投资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5.2.2 基于中小企业存在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5.2.3 基于企业创新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5.2.4 基于企业成长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5.3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分析
        5.3.1 治理作用机制
        5.3.2 认证作用机制
        5.3.3 支持作用机制
        5.3.4 作用机制有效运作的条件
    5.4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的溢出机制分析
        5.4.1 资源配置机制
        5.4.2 竞争合作机制
        5.4.3 协作链接机制
        5.4.4 溢出机制有效运作的条件
        5.4.5 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溢出机制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及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6.1 变量说明及基本统计分析
        6.1.1 变量构造与数据说明
        6.1.2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6.2 研究假设与计量模型设定
        6.2.1 研究假设回顾
        6.2.2 计量模型设定
    6.3 计量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6.3.1 治理作用中介效应检验
        6.3.2 认证作用中介效应检验
        6.3.3 支持作用中介效应检验
    6.4 内生性分析
        6.4.1 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6.4.2 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
    6.5 稳健性检验
        6.5.1 稳健性检验Ⅰ:每股净资产(BPS)
        6.5.2 稳健性检验Ⅱ:总市值(Mvalue)
        6.5.3 稳健性检验Ⅲ:每股价值(p_value)
        6.5.4 稳健性检验Ⅳ:东部地区
    6.6 进一步探讨:考虑异质性因素
    6.7 本章小结
7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7.1 变量与研究假设
        7.1.1 变量构造与数据说明
        7.1.2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7.1.3 研究假设回顾
    7.2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溢出机制的验证
        7.2.1 计量模型设定
        7.2.2 实证分析与结果
        7.2.3 稳健性检验
    7.3 基于面板模型:风险投资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7.3.1 计量模型的设定
        7.3.2 实证分析与结果
        7.3.3 稳健性检验
        7.3.4 内生性分析
    7.4 考虑空间因素:风险投资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7.4.1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造
        7.4.2 空间自相关检验
        7.4.3 空间计量模型设定与效应的测算
        7.4.4 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7.4.5 稳健性检验
        7.4.6 内生性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启示
        8.2.1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其对新三板企业的支持
        8.2.2 风险投资方提升自身实力,新三板企业接纳风险投资介入
        8.2.3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风险投资发展
        8.2.4 提高企业吸收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8.2.5 改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提升企业价值及促进资源整合
    8.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后BEPS时代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后BEPS时代
        1.2.2 关于转让定价
        1.2.3 关于后BEPS时代转让定价风险管理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转让定价
        2.1.2 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方案(BEPS方案)
        2.1.3 跨国制造企业
        2.1.4 风险管理
    2.2 基础理论
        2.2.1 内部控制理论
        2.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2.3 税收套利理论
        2.2.4 市场内部化理论
        2.2.5 实质课税理论
        2.2.6 不完备契约以及博弈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3.1 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现状
        3.1.1 L市经济区跨国制造企业基本情况
        3.1.2 L市经济区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现状分析
    3.2 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识别
        3.2.1 资料信息不完备的风险
        3.2.2 关联交易监控不到位的风险
        3.2.3 利润分配与经济实质不匹配的风险
        3.2.4 相关配套制度落后的风险
        3.2.5 转让定价调整方法不规范的风险
    3.3 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评估
        3.3.1 分析转让定价关联交易安排
        3.3.2 核查相关风险评估指标
        3.3.3 评估转让定价风险等级
    3.4 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现状问卷调查
        3.4.1 问卷调查背景和目的
        3.4.2 调查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3.4.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4.4 调查问卷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后BEPS时代的转让定价风险管理影响因素
    4.1 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影响因素
        4.1.1 外部环境
        4.1.2 宏观政策
        4.1.3 企业制度
        4.1.4 违法风险
        4.1.5 利益动机
    4.2 BEPS前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特点
        4.2.1 转让定价风险资料管理不足
        4.2.2 转让定价风险日常管理的忽视
        4.2.3 新兴转让定价风险管理观念落后
        4.2.4 相关配套制度缺乏实施
    4.3 BEPS方案对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的影响
        4.3.1 报送资料更加全面
        4.3.2 无形资产交易管理更加严格
        4.3.3 利润与经济职能更匹配
        4.3.4 预约定价安排制度更规范
    4.4 后BEPS时代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特点
        4.4.1 传统转让定价风险管理得到加强
        4.4.2 新兴转让定价风险管理更加多样
        4.4.3 关于BEPS的风险管理重视不足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转让定价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CT电装有限公司和WZ建机有限公司为例
    5.1 案例的典型代表性
    5.2 传统的转让定价案例——以CT电装有限公司为例
        5.2.1 公司基本情况
        5.2.2 转让定价风险识别
        5.2.3 转让定价风险评估
        5.2.4 转让定价风险应对处理结果
    5.3 后BEPS时代转让定价案例——以WZ建机有限公司为例
        5.3.1 公司基本情况
        5.3.2 转让定价风险识别
        5.3.3 转让定价风险评估
        5.3.4 转让定价风险应对处理结果
    5.4 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相同点
        5.4.1 未设立健全的转让定价风险管理制度
        5.4.2 承担经济职能和获得收益不匹配
        5.4.3 企业提供的转让定价相关资料不完整
    5.5 转让定价风险管理不同点
        5.5.1 转让定价关联关系的不同
        5.5.2 转让定价操作手段的不同
        5.5.3 转让定价风险管理调整方法的不同
第6章 后BEPS时代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的启示
    6.1 事前加强转让定价风险识别
        6.1.1 设置专门的转让定价风险管理机构
        6.1.2 创建识别和评估转让定价风险机制
        6.1.3 加强与集团公司的转让定价信息沟通
        6.1.4 建立转让定价风险管理流程
    6.2 事中做好转让定价风险控制
        6.2.1 交易过程配备专业人员
        6.2.2 运用转让定价价值链管理
        6.2.3 利用可比信息合理分配利润
        6.2.4 细化企业转让定价调整方法
        6.2.5 完备转让定价备查档案资料
    6.3 事后巩固转让定价风险应对
        6.3.1 建立内部关联交易企业信息库
        6.3.2 聘请转让定价风险管理专业机构
        6.3.3 完善企业预约定价安排
        6.3.4 加强企业相关岗位责任管理
    6.4 关注后BEPS时代转让定价管理新要求
        6.4.1 补充企业无形资产相关规定
        6.4.2 强化对无形资产所有权的判断
        6.4.3 更新企业转让定价资料管理要求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后BEPS时代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调查问卷
致谢

四、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行业异质性、东道国地区特征与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区位选择——基于跨国公司对日本FDI的分析[J]. 郑磊,祝宁,杨学易. 亚太经济, 2022
  • [2]超越主权: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影响与重塑[J]. 黄河,周骁.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01)
  • [3]日本对亚洲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东道国特征与行业异质性研究[J]. 郑磊,祝宁,兰天. 日本问题研究, 2021(05)
  • [4]疫情冲击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影响研究[J]. 李优树,董玲,张藜山.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1(05)
  • [5]战略隔离、能力丧失与代工企业低端锁定[J]. 胡大立,殷霄雯,谌飞龙. 管理评论, 2021(09)
  • [6]跨国公司研发策略部署与开放式创新——来自中国的新发现[J]. 郑飞虎,曹思未. 南开经济研究, 2021(04)
  • [7]美国对它国跨国公司经济制裁研究[D]. 聂锐.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8]美国GDP全球占比与美国经济霸权的关系研究[J]. 韩召颖,王耀辉. 社会科学文摘, 2021(06)
  • [9]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D]. 曹文婷. 四川大学, 2021(12)
  • [10]后BEPS时代跨国制造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研究[D]. 史雯.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