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导持水率计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郝龙图[1](2021)在《葡48X区块微波持水率测试方法》文中指出葡48X区块油层为特低渗透储层、致密油开采,纵向较分散,平面连续性差,具有油质密度高、含水低的特点,开发动态监测难。采用微波持水率计产出剖面测井仪进行分层流量测试,利用微波在油、水中传播速度,以及衰减差异性计算介质含水率,得到分层油水产量。应用微波持水率计对葡扶1X井进行多点测试,现场试验分析确定1 565.4 m测点处为主产层。对该井进行超声多普勒测井,对比井温数据结果表明,微波持水率计产出剖面测井结果更准确。该方法可对葡48X区块致密油开采进行有效动态监测,提高低含水率致密油分层产出测试精度,为油田精细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张秋平,王海鹏,张宏宇[2](2021)在《基于电学层析成像的混合物各相含率及流量测量方法的调研》文中指出产出剖面测井是了解生产状况的重要手段,目前流量主要使用涡轮流量计,含水主要采用电容法、阻抗法、微波法、同轴法等,但含水都使用轴向点面法。目前产出剖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高一低"。为了实现产出剖面含水含和流量无转动件测量,通过调研,电学层析成像的混合物各相含率及流量测量最新测量方法的研究内容、拟采用的方法到阶段性成果,调研结果表明层析成像完全可以实现含气含水图像重构,流量采用电导相关或超声波斑点跟踪技术实现无转动件测量。产出剖面测井发展的方向:基于电学层析成像的混合物各相含率及超声波斑点流量测量整体测量方案无需集流、无需扶正,就可实现连续测量。
谢韦峰,陈猛,刘向君,王中涛,杨国锋[3](2021)在《温度和矿化度对电磁波持水率计响应的影响与校正》文中提出为探究温度、矿化度、含水率变化对电磁波持水率计响应的影响,提升高含水条件油气井持水率监测及评价精度。本次研究设计完成不同温度(35~80℃)、不同矿化度(0~200 000 ppm)和不同含水率(20%~100%)条件电磁波持水率探头模拟实验。结果表明:30~80℃范围,温度变化对电磁波持水率计响应影响相对较弱;矿化度小于50 000 ppm时,随矿化度的增加,响应值明显增加,当矿化度大于50 000 ppm时,持水率响应值趋于稳定;高低温度条件探头响应值与持水率均存在较好对应关系。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温度、矿化度影响线性插值校正方法,校正后持水率值与标准状况相比误差分布于0%~10%范围,有效地消除了温度、矿化度变化对电磁波持水率探头监测的影响。
李家骏[4](2019)在《流体成像测井仪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软件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国际油价持续的低迷,国内外的各大油气田都亟待新的开采技术,在增加油气采收率的同时可以尽可能地降低勘探开发的投入成本,以求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益。上世纪80年代起便崛起的水平井钻井技术无疑是给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我国近些年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水平井项目,但水平井的测井技术一直都被Schlumberger和Halliburton等国外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所垄断。为了增加我国在这一技术上的国际竞争能力,国内的许多研究机构与石油科研高校等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16年中石油集团某单位在调研国内外仪器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可调节仪器支臂的单涡轮单电容探头的流体成像测井仪器(Fluid Image Logging Tool)。本文对该仪器的解释方法和配套软件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仅考虑单分支生产测井水平井前提下,在多相流生产测井实验室进行了历时近4个月的近水平段油水两相的实验,对FILT流体成像测井仪器进行了标定,并针对于不同的含水情况下进行了不同井眼高度位置的点测数据采集和井筒流体状态的图像拍摄。根据国内外经典的理论流体分类,结合实验室内摄像机等采集的图片信息对近水平段油水两相的流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电容持水率和涡轮流量计的所测量数据的处理解释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该流体成像测井仪器的3种平均速度求取的方法;调研国内外各相流量计算的方法,针对FILT测井仪器测量效果尤为突出的分层流提出了分层区域解释和图版拟合的解释方法。在国内较成熟的井筒截面成像算法基础上,对FILT测井5测点的数据进行井筒截面成像,并与实验室所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克里金插值对FILT测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从FILT流体成像测井解释软件模块的设计、调整修改到开发完成共历时14个月。基于中石油勘探院2018年新发布的CIFLog2.0测井解释平台,采用JavaNetBeans研制出了一套可以对解释井段进行井筒截面成像和产出剖面解释一体化的FILT测井解释软件模块,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分析软件解释的误差率均小于10%,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利用其自主研发的FILT测井技术对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井下流体性质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提高了对水平井和大斜度井近水平段的油气生产解释的精度,也对水平井的生产开发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为打破我国水平井测井技术一直由国外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垄断的局面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王延军[5](2018)在《化学驱高粘度油气水多相流电磁流量测量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油气水多相流普遍存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油井中,其流量的准确测量对石油生产过程控制及油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化学驱开发方式下,井下多相流流量测量仍存在诸多问题:注入井高粘度流体流量采用外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测量误差偏大,产出井高粘度油水两相流和油气水三相流尚无有效可行的流量测量方法。为了解决该难题,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外流式和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响应特性,提出注入井高粘度单相流流量测量方法、产出井高粘度油水两相流总流量测量方法、产出井集流式电磁流量-电导持水率-光纤探针持气率多传感器融合的三相流分相流量测量方法。对外流式和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进行理论分析,在外流式和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应用绝缘体边界条件,采用格林函数方法求解电磁流量传感器的基本微分方程,获得外流式和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的响应方程。采用分离变量法,通过求解格林函数,获得外流式和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权重函数的数学模型;采用磁偶极子磁场理论,通过求解矢量磁位,获得外流式和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磁感应强度函数的数学模型。根据响应方程、权重函数和磁感应强度的数学分析,完善外流式和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的理论模型。研究权重函数、磁感应强度和流态等条件对外流式和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输出特性影响,通过外流式和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理论模型的数值分析,研究权重函数和磁感应强度在环形测量区域、圆形测量区域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感应电势的影响,阐明环形测量区域、圆形测量区域流态与传感器输出特性之间的关系,揭示外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流量测量误差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环形测量区域外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输出特性受流态(流速剖面分布)严重影响,感应电压差最大偏差约为10.2%,而圆形测量区域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输出特性受流态(流速剖面分布)影响较小,感应电压差最大偏差仅为1.9%。在传感器理论模型数值分析基础上,利用单相流标定装置对外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在清水和不同浓度/粘度聚合物溶液中响应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在清水中,其响应特性受到流态严重影响,而在聚合物溶液中响应特性不受聚合物溶液浓度/粘度影响。分析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在油水两相流、清水和高粘度聚合物溶液中响应特性,发现在油水两相流中传感器响应特性不受含水率变化影响,在清水及高粘度聚合物溶液中传感器响应特性也不受聚合物溶液浓度/粘度变化影响。针对化学驱注入井高粘度聚合物溶液流量测量误差大的问题,基于清水层流流态约束的校正模型,提出外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测量化学驱注入井高粘度流体流量的方法,满量程误差绝对值小于5.0%,比现有仪器测量误差降低7.0%。为解决化学驱产出井没有可行的高粘度油水两相流总流量测量方法的问题,提出采用清水标定的回归方程作为计算方程的油水两相流总流量测量方法,满量程误差小于5.0%。最后,现场试验验证这两种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针对化学驱产出井高粘度油气水三相流尚无有效测量方法的问题,研究油气水三相流多传感器融合流量测量新方法。将多传感器融合测量空间内油气水三相流划分为三种流型;基于对多传感器在油气水三相流中的响应规律分析,建立多传感器标定图版和油气水三相流多传感器组合解释模型;提出集流式电磁流量-电导持水率-光纤探针持气率多传感器融合的油气水三相流分相流量测量方法,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避免复杂多变流型对三相流测量的影响。现场试验证明,提出的油气水三相流测量方法适用于化学驱产出井油气水三相流分相流量测量。
李康[6](2018)在《双频微波低产油井产出剖面解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油田的开发进入后期,油井的产量越来越低,而含水率则越来越高,使得含水的测量成为一个难题。持水率是产出剖面测井的重要测量参数,准确测量持水率是准确评价各层产出情况,制定合理开采方案的基础。目前的含水测量方法均不能实现含水0%-100%测量的要求,为此而研发出了双频微波持水率仪。为了使双频微波持水率仪能够早日在油田中得到应用,必须尽快研制对应的解释方法。本论文第二章对双频微波持水率仪的测量原理进行了剖析,并对测井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第三章通过对数值模拟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频率下相对介电常数与相位差的关系以及矿化度对相位差的影响大小。从双频微波持水率仪的油水两相流动实验资料出发,分析了集流式流量计和双频微波持水率仪与仪器响应计数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持水率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油水两相的滑脱速度与持水率的关系。第四章在实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制作了双频微波持水率仪产出剖面的解释图版,并对矿化度的影响提出了校正方法。最后使用提出的解释方法对实际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通过论文的研究表明,在高频和低频范围内都存在相位差与介电常数的线性关系较好的频率区段。仪器的工作频率越高,矿化度对仪器响应计数率的影响越小,在矿化度较小时,矿化度的变化对计数率的影响较大,随着矿化度增加到一定值后,矿化度的变化对计数率的影响基本保持不变。在含水率较高时,仪器的高频工作模式比低频工作模式测量效果要好。使用解释图版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了解释方法的可行性,也表明了双频微波持水率仪在含水测量中的可靠性。
孔维航[7](2017)在《低产液水平井流动参数测量方法及信息处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油生产测井,尤其是水平井生产测井流体流动情况极其复杂且大部分油田均处于高含水、低产液且普遍“脱气”现象,使得油井内流体流动参数的检测难度大大增加,且目前尚未有成熟地适用于水平井生产测井中流动参数测量的方法和设备。因此,为满足水平井油田生产的实际需求,及时了解和掌握油井各产层的生产状况,优化油田生产,迫切需要研究能够对水平井生产测井油水两相流和油气水三相流流体流动参数进行有效测量的新方法、新技术。本文以大庆、冀东等油田的实际开发策略为背景,开展水平井生产测井流体流动参数测量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1)针对现有环形电极电导含水率计在低产液水平井生产测井油水两相流层流下进行含水率测量时不能获取全水相校正值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环形电极和微型探针阵列相结合的电导传感器含水率测量方法,并在分析含水率测量电导传感器工作原理基础上设计一种用于水平管内动态全水值测量的微型探针阵列电导传感器结构模型。建立不同轴向旋转角度的微型探针阵列电导传感器仿真模型,并分析不同结构参数的微型探针阵列电导传感器测量区域内的电场和空间灵敏度的分布特性,从而得出传感器结构优化参数。在此基础上,考察不同结构参数的微型探针阵列电导传感器在水平油水层流条件下的响应特性,分析不同水电导率下微型探针阵列和环形电极传感器响应结果的线性关系,从而通过以上仿真结果分析该方法在低产液水平井油水层流条件下进行含水率测量的可行性。(2)针对现有光纤探针含气率计在低产液水平井生产测井油气水三相流含气率测量时存在灵敏度低、易沾油污等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蓝宝石光纤探针传感器的含气率测量方法,建立含气率测量光纤探针机理模型和仿真模型,对含气率测量光纤探针传感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考察含气率测量光纤探针传感器刺穿气泡不同径向位置和不同角度位置的响应特性,并分析讨论含气率测量光纤探针传感器输出原始信号利用单阈值法、固定双阈值法和自动调整双阈值法等阈值处理方法进行2值化处理效果。(3)针对现有电磁流量计在低产液水平井生产测井油气水三相流流体呈非轴对称流场分布特性的流量测量时无法准确获取弦端流场信息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电磁测量理论的复杂混相介质多电极相关流量测量方法,建立一种多电极双组励磁电磁相关流量测量传感器结构模型和激励磁场理论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激励模式下传感器内部空间磁感应强度分布特性以及设计双组励磁电磁相关传感器系统驱动电路结构方案。(4)设计开发水平井生产测井参数测量仪器样机及数据解释平台,在含水率测量方面,通过静态实验验证该方法进行含水率测量的有效性,通过动态实验分析研究不同温度、矿化度、压力和不同工况等条件下仪器样机测量含水率的稳定性;在含气率测量方面,通过模拟井实验分析光纤探针在不同气量下的响应特性和不同阈值化处理方法对探针原始信号处理效果,并开展油气水三相流含气率测量动态标定实验;在流量测量方面,通过室内水平多相流模拟实验装置分别开展不同气量工况条件下的动态实验。
杨玉冰[8](2016)在《基于嵌入式的阵列电导成像测井仪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导法测井技术是石油生产和运输的重要环节。现有的诸多测井方法因检测精度不高,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因此,研究具有更高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测井仪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结合我国测井技术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的阵列电导成像测井仪进行准确测井的方法,解决了井下油水分离面检测问题,有效提高了检测精度。同时,设计了一种具有上、下结构的成像测井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管道流动界面含水率的实时检测功能。本系统由井下数据采集系统和地面成像系统两大组成部分。井下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基于FPGA作为主控制器,辅助设计外围功能模块电路;同时,地面显示模块是采用FPGA解码芯片与STM32嵌入式处理器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将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移植到STM32控制器上,并整合μC/GUI图形化界面到系统中。通过调用内核提供的API函数和各驱动程序完成应用程序的设计,实现井下油水分离面的直观显示。井下系统在与地面系统通信时,采用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编、解码码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干扰问题。通过多次线下实验和现场大量实际测试,验证了基于嵌入式的阵列电导成像测井仪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系统提高了井下流动截面的含水率的检测精度;满足检测的技术要求,并可以有效改善测井仪的可维护性。
栾娟[9](2016)在《阵列式电导法持水率检测的研究与仪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持水率是油田生产中一个很重要的监测参数。油井中油水两相流流体的持水率在线检测可以为地层资源评价、井下施工作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我国为了油田的高产稳产,越来越多地采用注水开采方式和大斜度井、水平井技术。这使得目前一些常规的持水率检测方法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主要是因为:(1)注水开采方式使井下流体含水率升高;(2)重力的作用会造成大斜度井和水平井油井截面上油水分布的差异,用于垂直井中常规单探头的持水率测量方法若用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测井时会无法提供油井截面上持水率的空间分布信息。因此,研究一种新的持水率检测方法并开发一种能在高含水环境下准确测量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流体的持水率的新型测井仪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相关资料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电导法检测持水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了不同持水率检测方法的特点。针对我国现状的要求,本文根据电导法检测持水率的原理,论述了电导法测持水率的基本方法,进行了不同激励信号、不同持水率的实验研究,为仪器的设计和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论证了阵列式电导法持水率检测仪的设计方案,重点针对仪器高性能的要求,采用了最新的军用级或汽车级集成电子器件,设计了新的激励电路,增加了方位检测模块,选用动态范围更大、集成度更高的A/D量化器,尽可能采用低压电源进行仪器供电。通过上述方案和措施,使仪器的集成度更高,功耗更低,温度性能更好,数据记录精度更准确,更好的适用于高含水的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经过开发、调试和实验,结果表明,仪器达到了预定的设计要求。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设计出的阵列式电导传感器,可以很好地解决大斜度井、水平井的持水率空间分布的测量问题;(2)以FPGA为核心控制芯片,具备了很大的硬件灵活性,使电路较为简单,提高了硬件稳定性;(3)设计了真有效值检测电路,实现了交流转直流的信号检测方法;(4)实时图像显示持水率检测结果,更加直观方便。综上,本文的研究工作解决了我国目前持水率检测的几个关键技术难题,其结果对提高仪器的性能及实际工程应用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李雷,李军,刘兴斌,王一杉[10](2016)在《煤层气井生产测试组合仪的研制与现场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排采初期的煤层气井产气、产水量较低,国内外尚无成熟的产出剖面测试技术。针对该难题,开展了产出剖面测试技术攻关。首先,设计制定了集流与非集流组合测井方案,开展了压差法、涡轮、电导法等传感技术在气水两相下的模拟井动态实验研究,得到了各传感器在气水两相条件下的响应规律,并研制了煤层气井产出剖面组合测井仪。应用测井仪样机在临汾试验区块开展了现场试验,成功录取了温度、压力、密度、流量和含水等参数,通过对测井数据的分析可准确解释分层产气、产水状况,证明产出剖面组合测井仪适用于排采初期煤层气井分层测试。
二、电导持水率计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导持水率计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葡48X区块微波持水率测试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波持水率测试方法 |
1.1 微波传感器结构 |
1.2 仪器结构 |
1.3 技术指标 |
1.4 技术特点 |
2 葡48X区块储层及液性特征 |
3 现场试验情况 |
4 结论 |
(2)基于电学层析成像的混合物各相含率及流量测量方法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现状 |
2.1国内 |
2.1.1集流器 |
2.1.2流量测量方法 |
2.1.3含水测量方法 |
2.1.4仪器下入困难 |
2.1.5仪器软连接 |
2.2国外 |
2.2.1哈里伯顿PLT生产组合测井仪 |
2.2.2斯伦贝谢FloScan Imager仪器 |
2.2.3威世通Sonic PLT超声波生产测井仪 |
三、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
3.1研究内容 |
3.1.1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建立及传感器电极参数优化 |
3.1.2测量电路的研制 |
3.1.3图像重构算法的研究 |
3.1.4相含率及流量测量 |
3.2拟采用的方法 |
3.2.1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建立及传感器优化选型 |
3.2.2高速度、分辨率的图像重构算法的研究 |
3.2.3传感器电极 |
3.2.4硬件电路设计 |
四、已有的阶段性成果 |
4.1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建立及传感器优化选型 |
4.2微小电容/阻抗测量电路 |
4.3高速度、分辨率的图像重构算法的研究 |
五、结论 |
(3)温度和矿化度对电磁波持水率计响应的影响与校正(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电磁波持水率计监测原理 |
3 实验设计 |
4 数据分析 |
5 校正方法及验证 |
5.1 校正方法 |
5.2 校正误差 |
6 结 论 |
(4)流体成像测井仪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水平井流体成像测井技术 |
2.1 水平井技术简介 |
2.2 水平井生产测井技术概况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流体成像测井仪(FILT)多相流实验分析 |
3.1 多相流测井实验装置简介 |
3.2 油水两相流实验方案设计 |
3.3 水平井油水两相流型分析 |
3.4 多相流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流体成像测井解释模型与成像算法研究 |
4.1 产出剖面解释模型研究 |
4.2 井筒流体成像算法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流体成像测井解释软件开发 |
5.1 NETBEANS IDE8.2 简介 |
5.2 CIFLOG测井解释平台简介 |
5.3 流体成像测井仪(FILT)解释软件设计 |
5.4 流体成像测井仪(FILT)解释软件实例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5)化学驱高粘度油气水多相流电磁流量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1.2.1 油水两相流流量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
1.2.2 油气水三相流流量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
1.2.3 基于电磁的多相流流量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井下电磁流量传感器理论分析与模型建立 |
2.1 引言 |
2.2 外流式和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2.3 外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理论模型建立 |
2.3.1 外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响应方程 |
2.3.2 外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权重函数模型 |
2.3.3 外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磁感应强度函数模型 |
2.4 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理论模型建立 |
2.4.1 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响应方程 |
2.4.2 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权重函数模型 |
2.4.3 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磁感应强度函数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外流式和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输出特性数值分析 |
3.1 引言 |
3.2 外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环形测量区域输出特性数值分析 |
3.2.1 环形测量区域权重函数对感应电势影响 |
3.2.2 环形测量区域磁感应强度对感应电势影响 |
3.2.3 环形测量区域流态对传感器输出特性影响 |
3.2.4 外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流量测量误差分析 |
3.3 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圆形测量区域输出特性数值分析 |
3.3.1 圆形测量区域权重函数对感应电势影响 |
3.3.2 圆形测量区域磁感应强度对感应电势影响 |
3.3.3 圆形测量区域均匀度评价 |
3.3.4 圆形测量区域流态对传感器输出特性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外流式和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实验研究 |
4.1 引言 |
4.2 外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响应特性 |
4.2.1 单相流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4.2.2 清水中不同流态仪器常数分析 |
4.2.3 高粘度聚合物溶液与清水不同流态仪器常数分析 |
4.3 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响应特性 |
4.3.1 多相流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4.3.2 油水两相流中回归方程方差分析及显着性检验 |
4.3.3 油水两相流中流量测量误差分析 |
4.3.4 清水及高粘度聚合物溶液中回归方程方差分析及显着性检验 |
4.3.5 清水及高粘度聚合物溶液中流量测量误差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电磁流量传感器的高粘度单/两相流流量测量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基于外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的高粘度单相流流量测量方法 |
5.2.1 基于聚合物溶液中标定的流量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
5.2.2 基于清水层流流态约束的校正模型及误差分析 |
5.2.3 化学驱注入井现场试验验证 |
5.3 基于集流式电磁流量传感器的高粘度油水两相流总流量测量方法 |
5.3.1 高粘度油水两相流总流量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
5.3.2 化学驱产出井现场试验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油气水三相流多传感器融合流量测量方法研究 |
6.1 引言 |
6.2 多传感器融合测量空间内流型辨识 |
6.2.1 垂直小管径实验装置搭建 |
6.2.2 油气水三相流流型辨识 |
6.3 油气水三相流多传感器融合流量测量方法 |
6.3.1 油气水三相流中多传感器响应规律分析 |
6.3.2 多传感器标定图版建立 |
6.3.3 油气水三相流多传感器组合解释模型建立 |
6.4 油气水三相流测量方法验证 |
6.4.1 油气水三相流测量方法误差分析 |
6.4.2 化学驱产出井现场试验验证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双频微波低产油井产出剖面解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持水率测井技术研究 |
1.2.2 产出剖面解释方法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持水率计测量原理 |
2.1 电容持水率计 |
2.1.1 连续型 |
2.1.2 取样型 |
2.2 微波持水率计 |
2.2.1 油水混合介质的介电常数 |
2.2.2 电磁波在同轴传感器内的传播特性 |
2.2.3 介电常数与相位差的关系 |
2.2.4 微波持水率计测井响应影响因素 |
第三章 双频微波持水率仪实验研究 |
3.1 数值模拟实验资料分析 |
3.1.1 相位差与相对介电常数的关系 |
3.1.2 持水率和相位差的关系 |
3.1.3 矿化度的影响 |
3.2 两相流动实验资料分析 |
3.2.1 流量与仪器响应的关系 |
3.2.2 持水率的计算方法 |
3.2.3 油水滑脱速度分析 |
第四章 产出剖面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
4.1 产出剖面常用解释方法 |
4.1.1 实验图版解释方法 |
4.1.2 模型解释方法 |
4.2 双频微波产出剖面解释方法 |
4.2.1 解释流程 |
4.2.2 解释图版 |
4.2.3 矿化度影响校正 |
4.3 实测资料处理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7)低产液水平井流动参数测量方法及信息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多相流流体流动参数 |
1.2.2 水平管内流体流动分布特性研究综述 |
1.2.3 油水两相流含水率测量技术研究综述 |
1.2.4 油气水三相流含气率测量技术研究综述 |
1.2.5 油气水三相流流量测量技术研究综述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基于新型电导传感器含水率测量方法研究 |
2.1 电导传感器含水率测量原理 |
2.1.1 含水率测量原理 |
2.1.2 水平油水两相流含水率测量新方法 |
2.2 MCPA传感器结构模型设计 |
2.2.1 MCPA几何模型构建 |
2.2.2 MCPA仿真模型构建 |
2.3 MCPA传感器电场分布特性分析 |
2.3.1 θ=0°时MCPA传感器电场分布特性 |
2.3.2 θ=30°时MCPA传感器电场分布特性 |
2.4 MCPA空间灵敏度分布特性分析 |
2.4.1 空间灵敏度定义 |
2.4.2 不同θ取值时空间灵敏度分布特性 |
2.4.3 不同h取值时内部敏感场分布特性 |
2.4.4 不同D取值时内部敏感场分布特性 |
2.5 MCPA仿真响应特性分析 |
2.5.1 水平油水层流下MCPA仿真模型 |
2.5.2 不同θ取值时响应特性分析 |
2.5.3 不同h取值时响应特性分析 |
2.5.4 不同D取值时响应特性分析 |
2.6 MCPA与RSCP仿真响应线性关系分析 |
2.6.1 RSCP结构模型构建 |
2.6.2 RSCP仿真模型构建 |
2.6.3 不同水电导率下RSCP与MCPA传感器响应特性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光纤探针传感器含气率测量方法研究 |
3.1 含气率测量光纤探针传感器测量模型 |
3.2 含气率测量光纤探针传感器结构参数优化 |
3.2.1 光纤探针敏感头仿真模型构建 |
3.2.2 光纤敏感头材质与形状优化设计 |
3.2.3 圆锥形敏感头锥尖角度优化设计 |
3.3 含气率测量光纤探针传感器刺穿气泡过程分析 |
3.3.1 刺穿气泡不同径向位置响应特性 |
3.3.2 刺穿气泡不同角度位置响应特性 |
3.4 含气率测量光纤探针传感器输出信号阈值化处理方法研究 |
3.4.1 最大最小值阈值法 |
3.4.2 自动调整双阈值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多电极双组励磁电磁相关传感器流量测量方法研究 |
4.1 传统电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
4.2 多电极双组励磁电磁相关传感器结构模型建立 |
4.3 双组励磁电磁相关传感器磁场仿真与分析 |
4.3.1 双组励磁结构电磁相关传感器仿真模型建立 |
4.3.2 单组励磁激励传感器内部磁场分布特性及分析 |
4.3.3 双组励磁激励传感器内部磁场分布特性及分析 |
4.4 多电极双组励磁电磁相关传感器驱动电路设计方案研究 |
4.4.1 励磁选通系统驱动电路设计 |
4.4.2 多电极检测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4.4.3 信号远距离传输电路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水平井生产测井仪器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 |
5.1 水平多相流参数测量仪器样机设计与系统开发 |
5.1.1 含水率测量MCPA和RSCP相结合的仪器样机设计 |
5.1.2 含气率测量光纤探针仪器样机设计 |
5.1.3 流量测量多电极电磁相关仪器样机设计 |
5.2 系统实验装置平台 |
5.2.1 多相流实验装置平台 |
5.2.2 数据采集系统平台设计开发 |
5.3 含水率测量标定实验与分析 |
5.3.1 实验条件 |
5.3.2 静态实验及分析 |
5.3.3 不同温度和矿化度下标定实验及分析 |
5.3.4 常温不同压强下标定实验及分析 |
5.3.5 动态实验及分析 |
5.4 含气率测量标定实验与分析 |
5.4.1 不同气量下光纤探针响应特性分析 |
5.4.2 光纤探针原始信号不同阈值化处理效果分析 |
5.4.3 动态实验及分析 |
5.5 流量测量标定实验与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基于嵌入式的阵列电导成像测井仪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嵌入式系统研究现状 |
1.2.4 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阵列电导成像测井仪的总体设计 |
2.1 总体方案概述 |
2.2 测井仪的测量原理 |
2.3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在测井仪中作用 |
2.3.1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通信原理 |
2.4 对硬件电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阵列电导成像测井仪硬件平台设计及实现 |
3.1 井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3.1.1 激励电路及RMS电路设计 |
3.1.2 模数转换电路 |
3.1.3 电平转换和编码电路 |
3.1.4 井下FPGA接口 |
3.2 井上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3.3 曼彻斯特码解码过程 |
3.4 处理器接口电路设计 |
3.5 数据缓存电路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测井仪软件系统的设计 |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 |
4.1.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4.2 μC/OS-Ⅱ的移植 |
4.3 μCGUI的移植和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测试与验证 |
5.1 调试过程概述 |
5.2 硬件调试 |
5.3 软件调试及图形化界面(GUI)测试 |
5.4 模拟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阵列式电导法持水率检测的研究与仪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
1.3 阵列式电导法持水率检测仪器的技术难点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安排 |
第二章 电导法持水率测量的原理 |
2.1 电导法测量持水率的基本原理 |
2.2 相关实验研究及结果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阵列式电导法持水率检测仪器总体方案设计 |
3.1 主要技术指标 |
3.2 仪器设计思想 |
3.3 仪器总体设计方案 |
3.4 仪器总体结构 |
3.5 系统工作基本时序 |
3.6 电路PCB设计及其考虑因素 |
3.7 阵列式电导传感器的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4.1 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框图 |
4.2 激励电路设计 |
4.3 多路选择电路设计 |
4.4 RMS电路设计 |
4.5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
4.6 控制模块FPGA配置电路 |
4.7 时钟电路设计 |
4.8 RS232电路设计 |
4.9 控制模块芯片选型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逻辑控制模块设计 |
5.1 主控时序设计 |
5.2 A/D转换逻辑控制 |
5.3 串口通讯逻辑控制 |
5.4 FPGA开发流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上位机软件设计 |
6.1 上位机编程环境介绍 |
6.2 上位机编程实现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仪器测试及实验 |
7.1 实验平台 |
7.2 独立部分功能测试 |
7.3 系统时序功能测试 |
7.4 实验及结果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10)煤层气井生产测试组合仪的研制与现场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临汾区块试验井测试方案 |
2 测井仪器在模拟多相流装置的实验 |
2. 1 涡轮流量计实验结果 |
2. 2 电导式持水率计实验结果 |
2. 3 压差式流量计实验结果 |
3 现场试验及测井资料解释 |
3. 1 测试井基本数据 |
3. 2 连续数据解释结果 |
3. 3 定点测量数据资料解释 |
4 结论 |
四、电导持水率计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葡48X区块微波持水率测试方法[J]. 郝龙图. 油气井测试, 2021(06)
- [2]基于电学层析成像的混合物各相含率及流量测量方法的调研[A]. 张秋平,王海鹏,张宏宇. 2021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册), 2021
- [3]温度和矿化度对电磁波持水率计响应的影响与校正[J]. 谢韦峰,陈猛,刘向君,王中涛,杨国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1(02)
- [4]流体成像测井仪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软件开发[D]. 李家骏. 长江大学, 2019(12)
- [5]化学驱高粘度油气水多相流电磁流量测量方法研究[D]. 王延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6]双频微波低产油井产出剖面解释方法研究[D]. 李康.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8)
- [7]低产液水平井流动参数测量方法及信息处理研究[D]. 孔维航. 燕山大学, 2017(01)
- [8]基于嵌入式的阵列电导成像测井仪设计与研究[D]. 杨玉冰.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5)
- [9]阵列式电导法持水率检测的研究与仪器设计[D]. 栾娟. 长江大学, 2016(12)
- [10]煤层气井生产测试组合仪的研制与现场应用[J]. 李雷,李军,刘兴斌,王一杉.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