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家庭作业示例

有趣的家庭作业示例

一、趣味家庭作业数例(论文文献综述)

白宛鑫[1](2021)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作业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梁志依[2](2021)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课外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以梅州市三所小学为例》文中提出

禹雪[3](2021)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家庭作业管理研究 ——以W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李琴[4](2021)在《基于学生需要的生活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行动研究 ——以在甘肃省某培智学校三年级的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邱茹[5](2021)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现状研究》文中提出

王婷[6](2021)在《洪亮吉的诗歌创作与诗学思想研究》文中认为

谢文韬[7](2021)在《都市变革下的近代旧体诗坛》文中认为近代引领着变革潮流的都市,和象征着传统的旧体诗坛之间,看似并不协调,实则存在紧密联系。研究近代都市变革与旧体诗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发掘近代旧体诗坛的独特性,从而确立其文学史意义。但旧体诗坛面对近代都市的诸多变革,并非一味被动地受到影响,而是根据主观意志进行适应调整,最终形成了与前代不同的面貌。因此需要超越一般文学史书写中常用的机械反映论,避免将旧体诗坛的创作、批评等活动看成都市变革的注脚,单纯从其中寻找涉及近代都市变革的内容的做法,如罗列堆砌与都市某一方面变革相关的诗词作品等,而应将近代旧体诗坛看成由具备不同意志的群体构成的复杂存在,摸索近代旧体诗坛与前代不同的运作机制,寻找其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探讨都市变革下的近代旧体诗坛,先须确定近代都市中与旧体诗坛联系紧密的变革,以及近代旧体诗人与都市的基本关系,从而为深入研究打下铺垫。首先物质方面,都市交通方式的变革让诗人们的出游、交际大为便捷;通讯媒介变革与诗人的谋生、求知与济世活动紧密相关;交际场所的变革让诗人们有了新的互动空间。其次在社会方面,都市政治环境的变革给积极入世的诗人们提供了为理想奋斗的机遇;教育体系的变革让在都市中求学、任教成为诗人们的普遍经历;思想风潮的变革则给诗人们走向多样化的人生道路提供了指引。正因如此,凡是在近代旧体诗坛稍有影响的诗人,都与变革的都市密切相关,或长住于这些都市,或长期以其为中心活动,或兼而有之。在明确二者的基本联系后,便可考察都市变革背景下旧体诗坛的生存空间变化。以民国建立、新诗兴起和新文化运动等关键事件为节点,都市中旧体诗坛的实体依托发生了不同轨迹的走向,这直接影响了旧体诗坛的生存状态。在晚清时期,诗坛与都市政治强人的幕府间联系,较前代质变虽然不多,量变却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进入民国后,这种联系却突然断裂。而报刊在晚清民初经不同诗人群体的努力,逐步被旧体诗坛接受、认可,然而随着新诗的兴起,旧体诗坛在报刊上受到严峻挑战,不得不进行反击,但在关键的论辩方式上,面对以概念定义为逻辑起点的新文学阵营,学衡派为代表的诗坛中坚力量仍保持着以历史经验为逻辑起点的思维模式,在报刊空间中表现得并不适应,反倒是旧体诗坛基层在论战过程中实现了一定的自我突破。而近代高等教育机构,长时间内并未表现出与旧体诗坛的特别联系;但新文化运动后,随着旧体诗坛在社会上逐渐式微,它们成为了旧体诗坛延续微弱生命的难得依托。在理清近代都市变革作为背景的影响后,便可将坐标切换至旧体诗坛本身,探讨近代旧体诗坛自身如何在创作潮流、批评活动以及组织结构方面进行行为上的主动调整以及机制上的自我调适,以适应近代都市的变革。最明显的体现是在创作潮流上。首先,都市政治环境的变革,使得诗人们要通过在诗歌创作中表现政治热情和政治能力来在都市政治场域中生存,甚至获取更多政治资源。虽然这种情况前代也有,但在近代程度可谓达到顶峰。然而不同政治热情、政治目标以及诗歌风格的诗人,在转型幅度和方式上各有不同。其次,近代都市生活场域的变革,则让各种新名物开始成为书写对象,但不同时期诗坛对新名物语汇所普遍采取的书写模式不同。最开始抱着介绍、夸耀心态的诗人,往往将新名物作为诗歌的主题进行书写;而在新名物被熟悉之后,诗人更多将之作为单位在诗中使用,但保守的诗人,则一直只将其作为背景以减弱对旧体诗歌传统造成的冲击。相较之下,尽管都市思想场域的变革使得新概念语汇同样开始进入诗人的笔下,但旧体诗坛最初普遍没有将之与传统的语汇区分开来,故在书写模式上多与传统典故混同,不过随着诗人文化普及意识的提高,诗人们逐渐会将以诗歌作品总体来对这些新概念进行介绍阐释。近代旧体诗坛的批评活动方面也体现了旧体诗坛面对都市变革时的调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与都市中公共话语空间的形成,诗歌批评的形式、对象与本质都在发生变化。形式上,过往单向、个人化的诗话,成为了一种高度公开化、互动化的批评形式,它可由报刊征集素材而生成,能够成为一种集体意志的表达,读者可以用各种即时性的反馈手段来影响诗话的创作,批评者在创作诗话时也必须时刻考虑读者,同时它又保持了一定的自身特色,报刊带来的一些互动形式由于其体式传统而并不能被广泛接受。对象上,在没有被某种具有特定观念的特定群体所垄断的都市公共话语空间中,不同群体用不同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使得过往累积的诗歌资源会被重新挖掘。而对于诗歌本质的认识,也随都市中社会阶级的变化与前代不同。诗歌不再被视为士人的身份象征,甚至不再是知识分子必须掌握,而对诗歌的文学知识的研究、诗歌的鉴赏等,开始从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分离出来,渐渐变得可以独立进行,且渐渐被知识分子所看重。面对近代都市变革,旧体诗坛结构体系的变化,从宏观到微观都有体现。就诗坛流派而言,“都市型”诗派开始取代“地域型”诗派,成为诗坛主导。就诗人社群而言,过往实地、封闭、主要依赖士人关系网的特点发生改变,在都市的公共空间中更加具有全国意识,对士人关系网有所突破。成员地位取决于存在感,而社群之间界限模糊,比起内部进行活动,向外界公开举办活动变得更为重要。在诗坛的个体层面,都市的风气与社会阶级变革使诗人对于使用诗歌谋取经济利益不再感到可耻,诗歌开始向书画靠近,其交易有走向体系化的趋势,这使得诗人的交际策略和关系网也发生了变化。综合这些方面来看,近代都市的变革,对于旧体诗坛的整体影响,在于地理特征层面的去地域化、社会定位层面的去阶级化以及知识谱系层面的专门多元化三点。这些相对于前代的独特之处也正是近代旧体诗坛的近代性体现。

周璐莹[8](2021)在《中印小学科学教科书“动物”单元的比较研究 ——以中国鄂教版与印度EVERGREEN版为例》文中认为小学科学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路径,其编写质量决定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关乎全民科学素养的高低。印度与我国同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先进,科学教育成果显着,无论在教科书编写还是教育方法上都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进行两国科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实有必要且意义重大。目前湖北地区3-6年级使用的小学科学教科书仍是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科学》,而《New Trends in Science》是由印度EVERGREEN出版社出版的主流小学科学教科书。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两版小学科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了印度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的发展历程,详细列出了两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动物”单元的内容,介绍了两国现行教科书的概况。接着比较了两国科学教科书在知识内容、活动探究和作业设置方面的异同。在编排结构上,两版教科书编排体例和单元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知识结构鄂教版呈螺旋上升而印度版呈直线式上升;在内容选择上,内容广度两版相当,深度和难度鄂教版较高;在呈现方式上,两版教科书均有丰富的句式使用,重视插图的作用。在活动探究方面,两者观察内容的设置有一定的交叉,鄂教版中的调查方式更为多样化。在作业设置方面,鄂教版教科书的作业形式则更为开放,但题量稍显不足。总体而言,鄂教版重视对学生科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印度版则更重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通过比较,本文得出于我国小学科学教科书编写的五点启示:章末设置需增加复习巩固环节;内容选择需契合学生认知水平;文字与插图内容需相得益彰;活动设计需具有启发性、激发创造性;作业设置需适量多样、全面开放。

陈雨彤[9](2021)在《初中古诗词作业设计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强大载体之一,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延续着前人的精神,弦歌不辍。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重要的学习资源,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学生能汲取充沛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字中对话先贤。古诗词作业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解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条件。有效的古诗词作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及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古诗词水平;教师从古诗词作业反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对古诗词作业设计进行调查则是可以更准确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探寻古诗词作业设计方向做出参考。因此,为科学探查古诗词作业设计情况及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笔者主要以调查古诗词作业设计情况、发现问题、问题成因探析及古诗词作业设计几个板块进行推进,试对当前古诗词作业方式与形式进行调整,助推古诗词学习质量进一步提高。本文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及文献综述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对古诗词作业设计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及对设计理论依据展开阐述,为古诗词作业深层次探索奠定核心基础;第三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通过教师作业设计案例收集、学生作业实例及问答、访谈情况,分析数据,反映古诗词作业设计及学生对作业完成情况,指出古诗词作业现存主要问题;第四部分由现存问题出发,从师生角度对古诗词作业问题产生的缘由进行直观剖析;第五部分从预习作业、有效性记忆作业、规划重复性作业、优化诵读意识及加强学生思维贯通性六个方面尝试作业创新设计,为古诗词作业存在问题提供解决策略,以期对古诗词教学及作业设计进一步的改善,为师生打开作业思维;第六部分,对论文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六个部分的阐述,笔者对古诗词作业产生问题进行探究,期望引起教师以及学生对古诗词作业的关注,为教师设计古诗词作业提供参考。

王恺龙[10](2021)在《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数学课程是来华留学生预科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来华预科留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理工类、医学类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和保障。研究来华留学生预科数学教育,对于提高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解决其中的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量化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质性研究方法(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从数学能力、数学语言、数学学习情况、数学教材以及数学教学情况等方面对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育展开全面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阐释和归因;最后,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原理,针对以上内容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本研究共分为四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从课程体系和定位、课时安排、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各方面介绍预科数学教育的现状;同时,在对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数学语言、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建构研究框架,界定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并确定研究问题。第二章对应本研究的调查设计阶段。根据研究框架确定的调查内容,本研究调查分为五项:第一,结合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学习水平、《预科数学教学大纲》编制数学能力测试题1 1份,分别测试来华预科留学生的三项数学能力,即数学基本概念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数学计算能力以及直观想象能力。题目涵盖的知识点全面具体,并按照难度进行了分层级处理。第二,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语言调查。根据数学语言的性质,我们将数学语言分为数学专用汉语(即自然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即符号语言)两种,从数学内容(包括数字、代数式、运算指令、度量单位)的汉语读法、数学词汇的选择、语序的辨析、句意理解、数学词汇的联想、两种数学语言的转化等方面检测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第三,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为此,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从课堂表现、学习习惯、解题策略、数学考试、学习动机、数学观、问题解决、数学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学习投入等维度设计学情调查。第四,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材调查。在参考教材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我们从教材语言、教材内容、教材练习、教材使用、意见建议等方面设计出预科数学教材调查问卷;第五,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学情况调查。结合预科数学课堂实际,编制预科数学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师生互动交流、作业安排和处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等维度。第三章对测试结果和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进行辅助研究。首先是数学能力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来华预科留学生在数学基本概念方面存在理解不够透彻、相近概念难以辨析、变式题目无从下手、答题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数学计算方面出现算理和计算术语含义理解不清(带分数、科学计数法、系数)、符号判断错误(经常忽略负号)、计算方法和策略欠佳(缺少简化计算的能力,计算工具使用不当)、计算完整性和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在直观想象能力检测中我们发现,来华预科留学生的几何感知能力和观察水平还有待提高,几何思维不够严密,不能很好地进行合理的几何推断;在图形处理时容易忽略细节和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没有掌握几何概念的本质,数形结合能力和几何技能也存在问题。其次是关于数学语言的测试结果。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专用汉语突出表现在:①较大数字难以读出,繁分数和对数只掌握部分读法;②不熟悉运算结果相关的词汇,无法正确分辨相近的运算指令词;③部分数学词语出现遗忘和混淆,词汇联想时过于关注图片表层,未涉及核心意义,也产生了一些临时生造的不规范词语;④面对较复杂的数学语句时,基本上无法将打乱后的词汇还原到正常语序。数学符号方面问题主要是:①忽略公式中的限制条件;③公式书写时的符号问题仍然突出。第三是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数据表明:①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求知意愿强烈,并且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②学生比较注重数学题目的最终结果。同时,在预习环节上存在比较大的缺失,没有及时进行错题整理和错因分析;③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学生对计算器还有比较强的依赖性。解答选择题时,新生更倾向于直接根据题干信息解题,老生更倾向于观察题目中的选项,并使用解题技巧;④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考试存在焦虑感,比较在意考试结果;⑤学习动机以“应对预科结业考试”和“为高等数学课做准备”两项为主,从整体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工具性特征;⑥学生对数学学科内容存在片面认识。绝大多数学生将数学学习的成败归因于自身努力的程度,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大部分学生不能适应难题;⑦学生基本没有掌握电脑绘制函数图象的技能,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也很少接触数学学习软件;⑧学生在数学课程上投入的学习的时间较少。第四是教学情况调查结果。预科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部分学生的发言机会没有得到保证,对学生表现的反馈并未做到全面覆盖;②课后练习题过于统一,较少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过于依赖教材和课件,题目来源单一;③在数学知识的选取和数学语言的教学方面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教学内容以结业考试为主导,目的性比较明显,对数学语言教学的关注度还不够;④教学形式仍较为传统,以直接纠错为主,很少划分小组开展教学,教学风格较为稳定。对于预科数学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倾向于教师讲授,同时辅以随堂练习的模式,同时,对于分组学习、课下学习课上提问的新型课堂,学生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最后是对预科数学教材的调查统计。学生普遍认为教材语言较难,存在阅读障碍。课后练习难度也偏大,学生表示应增加课后练习题的答案解析模块,以便了解解题过程,核对答案。教材内容方面,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数学概念和公式的来源。教材使用使用率不高,教材主要用于查找数学公式、定义,以及查看例题的解答过程。学生在教材的趣味性、练习题答案解析、概念公式来源和过程、说明性内容上给出了教材建议。第四章就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首先,针对学生现有的数学能力,有必要实施过程性教学,以深入揭示数学概念、公式的生成过程,提升学生参与感。这部分通过教学设计(分式方程及其解法、对数的运算性质)展示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的讲解方法。其次,针对学生面对数学题目时出现的逻辑思维方面的问题,给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对于预科数学教材,主要从数学知识讲解、例题和习题的设置、数学技能的培养等方面改进。具体包括:①改变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强化教材的启发性和引导作用;注重概念引入时的自然性,结合学生特点以问题链的形式推进数学知识;强调概念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部分内容需要搭配图象和图形;②增强例题的示范性,突出方法和思路;③加强课后练习与例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丰富练习形式,凸显练习梯度;④留出动手操作空间,强化学生的数学技能。对于预科数学教学,提出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的对策。通过设计微课、进行翻转课堂实践更新教学模式。这部分内容同样以教学设计的方式呈现,在对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预科数学翻转课堂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流程和活动安排。

二、趣味家庭作业数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趣味家庭作业数例(论文提纲范文)

(7)都市变革下的近代旧体诗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研究回顾
    二、基本概念、边界与方法
    三、章节设置
第一章 变革的近代都市对旧体诗坛的吸引力
    第一节 近代都市物质变革及其吸引力
        一、交通方式:活动距离限制的解除
        二、通讯媒介:谋生、求知与济世的三重诱惑
        三、交际场所:诗歌互动新型空间的形成
    第二节 近代都市的社会变革及其吸引力
        一、政治环境:提供为理想奋斗的便利
        二、教育体系:求学、任教成为普遍经历
        三、思想风潮:走向偏离传统士人的人生道路
    第三节 近代旧体诗人与都市的基本关系状态
        一、长住都市
        二、环绕都市活动
        三、混合型
第二章 近代都市变革与旧体诗坛的生存空间
    第一节 传统联系从强化到中断:都市幕府与旧体诗坛
        一、晚清都市幕府与诗坛关系的延续发展
        二、民国时期都市幕府与诗坛关系的断裂
        三、都市幕府与旧体诗坛联系从强化到断裂的原因
    第二节 新诗兴起带来命运转折:都市报刊与旧体诗坛
        一、新诗兴起前旧体诗坛对报刊空间的接受
        二、新诗兴起对报刊空间中旧体诗坛的冲击
        三、旧体诗坛中坚力量的论辩方式与局限:对《学衡》杂志的再考察
        四、旧体诗坛基层反击的早期困境:以上海《学生文艺丛刊》为例
        五、旧体诗坛基层的策略转变与局部成功:以天津《益世报》为例
        六、旧体诗坛的反击对新诗阵营基层之影响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后的生命延续:都市高等教育机构与旧体诗坛
        一、新文化运动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旧体诗坛
        二、新文化运动后大学课程设置对旧体诗坛的制度保障
        三、新文化运动后大学教师对旧体诗歌互动风气的引导
        四、新文化运动后大学刊物对旧体诗歌创作成果的呈现
第三章 近代都市变革与旧体诗坛的诗歌创作潮流
    第一节 都市政治场域与旧体诗坛的政治书写模式
        一、典型积极者的转变:以郑孝胥诗歌的政治书写为例
        二、典型消极者的转变:以陈衍诗歌的政治书写为例
        三、非典型诗人的转变:以沈瑜庆、易顺鼎诗歌的政治书写为例
    第二节 都市物质场域与旧体诗坛的“新名物”书写模式
        一、初步接触时作为诗歌主题
        二、认知成熟后作为表意单位及书写模式复合
        三、回避冲击意识下作为创作背景
    第三节 都市文化场域与旧体诗坛的“新概念”书写模式
        一、与传统典故混同的书写模式
        二、文化普及意识下的书写模式
        三、对不同书写模式的兼采
第四章 近代都市变革与旧体诗坛的诗学批评活动
    第一节 形式的变异:近代报刊空间中诗话文本生成机制的转型
        一、传统载体上诗话文本的生成机制
        二、都市话语空间与诗话的素材来源
        三、都市话语空间与诗话的反馈修正
        四、都市话语空间与诗话的创作标准
        五、传统批评形式的变革对近代诗坛之影响
    第二节 资源的再挖掘:以黄景仁《绮怀》诗的近代传播为典例
        一、传统的诗学话语权与《绮怀》诗的流传程度
        二、都市话语空间中的二次创作与《绮怀》诗的公开流行及范式形成
        三、都市话语空间中的学术批评与《绮怀》诗的讨论升温及地位上升
        四、都市话语空间对前代诗歌资源再挖掘的影响
    第三节 本质的重构:从学校教育角度的考察
        一、学校教学制度中诗歌定位与知识体系的变化
        二、教科书中诗歌定位与知识体系的变化
        三、“一般知识分子”诗歌知识的实际表现
        四、诗学本质重定位与诗歌知识体系重构的文学史意义
第五章 近代都市变革与旧体诗坛的组织结构
    第一节 诗坛流派的兴替:从“门存唱和”谈起
        一、“门存唱和”参与诗派与主导权之间的分离
        二、湖湘诗派被分化与湖湘诗学传承被阻断
        三、桐城诗派被吸收与桐城诗学体系被覆盖
        四、“门存唱和”与“都市型诗派”对诗坛的主导
    第二节 诗坛社群的异变:以都市报刊空间为中心
        一、士人私谊网络内的传统诗人社群
        二、报刊诗人社群组建对士人私谊关系的突破:以“同人录”等文件为中心
        三、报刊诗人社群活动的进一步公开化:以诗歌竞赛为中心
        四、报刊诗人社群的新型结构特征
    第三节 诗坛个人的生存选择:由诗歌交易活动观照
        一、晚清都市与诗歌交易的体系形成
        二、民国都市与诗歌交易的观念变化
        三、诗歌交易活动对诗坛结构之影响
结语 近代都市变革对旧体诗坛的独特影响
    一、地理特征层面的去地域化
    二、社会定位层面的去阶级化
    三、知识谱系层面的多元专门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中印小学科学教科书“动物”单元的比较研究 ——以中国鄂教版与印度EVERGREEN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研究
        (二) 国外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印科学课程发展背景及教科书概况
    一、中国科学课程发展背景及教科书概况
        (一)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二)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三) 鄂教版小学科学教科书概况
    二、印度科学课程发展背景及教科书概况
        (一) 印度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二) 印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三) 印度小学科学教科书概况
第二章 中印小学科学教科书“动物”单元知识内容的比较
    一、两国教科书“动物”内容编排结构的比较
        (一) 单元结构
        (二) 知识结构
    二、两国教科书“动物”内容选择的比较
        (一) 内容广度
        (二) 内容深度
        (三) 内容难度
    三、两国教科书“动物”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
        (一) 语言表述
        (二) 插图设计
        (三) 栏目设置
第三章 中印小学科学教科书“动物”单元活动探究的比较
    一、观察活动的比较
    二、调查活动的比较
    三、设计与制作活动的比较
第四章 中印小学科学教科书“动物”单元作业系统的比较
    一、作业数量的比较
    二、作业形式的比较
    三、作业目标的比较
第五章 中印小学科学教科书比较对我国教科书编写的启示
    一、章末设置需增加复习巩固环节
    二、内容选择需契合学生认知水平
    三、文字与插图内容需相得益彰
    四、活动设计需具有启发性、激发创造性
    五、作业设置需适量多样、全面开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初中古诗词作业设计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初中古诗词作业设计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古诗词作业
        二、古诗词作业设计
        三、研究范围
    第二节 古诗词作业设计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三、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第二章 初中语文古诗词作业设计调查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对初中古诗词作业设计展开的调查
        一、调查内容
        二、调查方式
        三、调查情况
    第二节 初中古诗词作业设计现状
        一、初中古诗词作业设计类型
        二、初中古诗词作业设计的来源
        三、初中古诗词作业布置的频率
    第三节 教师古诗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古诗词作业设计难度偏高
        二、古诗词作业设计缺乏高层次思考
        三、古诗词作业设计偏离文体意识
        四、古诗词作业设计单一
        五、古诗词作业评价设计单一
    第四节 学生完成古诗词作业存在问题
        一、专注教师批改标准,对作业作用认识浅显
        二、对古诗词重复型作业产生抵触心理
        三、惯用模板,失去自我心得体会
第三章 古诗词作业问题成因分析
    第一节 学生基础及适应能力差异
        一、学生基础水平差异
        二、作业难度适应能力差异
    第二节 教师作业设计及评价局限性
        一、设计思维受限,缺乏创新形式
        二、作业与课堂割裂,作业效力降低
        三、作业评价笼统,反馈与总结不足
        四、作业质与量失衡,引起学生应付心理
    第三节 师生古诗词诵读意识偏弱
第四章 初中古诗词作业优化策略
    第一节 认真对待预习作业,把握预习黄金期
        一、字词预习
        二、语法意义预习
        三、有关诗人和创作背景方面预习
    第二节 把握学生记忆曲线,避免反复默写背诵
        一、记忆曲线理论依据
        二、具体操作阶段
    第三节 减少重复型无效作业,加强识记有效性
        一、厘清古诗词重复型作业
        二、避免重复无意义型作业
    第四节 鉴赏作业去刻板化,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一、摆脱鉴赏刻板化影响
        二、设计提升鉴赏能力作业
    第五节 优化诵读意识,体会诵读趣味
        一、优化诵读意识
        二、科学利用学生感官,改善古诗词诵读作业现状
    第六节 适当模糊学科作业分界线,减弱古诗词作业单一性
        一、古诗词作业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
        二、古诗词作业与多学科融合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学位论文
    三、期刊文章
    四、报纸文章
    五、标准
附录
    [附录一] 初中语文古诗词作业完成情况问卷调查(学生版)
    [附录二] 访谈提纲(教师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5 文献综述
        1.5.1 来华预科留学生预科数学教育现状
        1.5.2 数学能力、数学素养研究综述
        1.5.2.1 数学能力、数学素养的内涵研究
        1.5.2.2 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测评研究
        1.5.3 关于数学语言的研究综述
        1.5.4 关于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第二章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设计
    2.1 调查一: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能力调查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方法
        2.1.3 调查内容
        2.1.4 调查设计
        2.1.4.1 数学基本概念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测试题(试题1——试题11)的设计
        2.1.4.2 数学计算题(1—3)的设计
        2.1.4.3 数学直观想象能力测试题的设计
    2.2 调查二: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语言调查
        2.2.1 调查的必要性
        2.2.2 调查设计与实施
    2.3 调查三: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
    2.4 调查四: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学情况调查
    2.5 调查五: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材调查
        2.5.1 调查的必要性
        2.5.2 调查设计与实施
第三章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育调查分析
    3.1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能力调查结论及分析
        3.1.1 数学基本概念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调查结论
        3.1.2 数学计算能力调查结论
        3.1.3 数学直观想象能力调查结论
    3.2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语言调查结论
        3.2.1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专用汉语调查结论
        3.2.2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符号语言调查结论
    3.3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3.3.1 课堂表现
        3.3.2 学习习惯
        3.3.3 解题策略
        3.3.4 数学考试
        3.3.5 学习动机
        3.3.6 数学观
        3.3.7 问题解决
        3.3.8 数学信息技术能力
        3.3.9 学习投入
    3.4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学情况调查结论
        3.4.1 师生互动交流
        3.4.2 作业安排和处理
        3.4.3 教学内容
        3.4.4 教学方法
        3.4.5 教学风格
    3.5 来华留学生预科数学教材调查结论
        3.5.1 教材语言
        3.5.2 教材内容
        3.5.3 教材练习
        3.5.4 教材使用
        3.5.5 教材意见和建议
第四章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育对策及建议
    4.1 提升数学基本概念感知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4.1.1 过程性教学的含义及其与预科数学教学的关系
        4.1.2 预科数学过程性教学设计
    4.2 提升数学思维严谨性和灵活性的对策及建议
        4.2.1 数学思想方法的含义及其特点
        4.2.2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
    4.3 改进数学教材编写方式的对策及建议
        4.3.1 改变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强化教材的启发性和引导作用
        4.3.2 增强例题的示范性,突出方法和思路
        4.3.3 加强课后练习与例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丰富练习形式,凸显练习梯度
        4.3.4 留出动手操作空间,强化学生的数学技能
    4.4 转变教学思路和创新教学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4.4.1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含义及其背景
        4.4.2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
        4.4.3 翻转课堂在预科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结语
附录
    调查一: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能力调查测试题
        A. 数学基本概念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测试题
        B. 数学计算能力测试题
        C. 数学直观想象能力测试题
    调查二: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语言调查
        A.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语言调查测试题(1)
        B.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语言调查测试题(2)
    调查三: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调查四: 来华留学生预科数学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调查五: 来华留学生预科数学教材调查问卷
    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能力调查数据
        1. 数学基本概念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测试结果
        A. 集合测试题作答情况
        B. 不等式测试题作答情况
        C. 映射与函数测试题作答情况
        D. 三角函数(1)测试题作答情况
        E. 三角函数(2)测试题作答情况
        F. 数列测试题作答情况
        G. 直线测试题作答情况
        H. 圆测试题作答情况
        I. 椭圆测试题作答情况
        J. 双曲线测试题作答情况
        K. 抛物线测试题作答情况
        2. 数学计算能力测试结果
        A. 数学计算题(1)作答情况
        B. 数学计算题(2)作答情况
        C. 数学计算题(3)作答情况
        3. 数学直观想象能力测试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趣味家庭作业数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作业设计研究[D]. 白宛鑫. 西南大学, 2021
  • [2]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课外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以梅州市三所小学为例[D]. 梁志依. 渤海大学, 2021
  • [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家庭作业管理研究 ——以W市为例[D]. 禹雪. 石河子大学, 2021
  • [4]基于学生需要的生活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行动研究 ——以在甘肃省某培智学校三年级的实践为例[D]. 李琴.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5]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现状研究[D]. 邱茹. 鲁东大学, 2021
  • [6]洪亮吉的诗歌创作与诗学思想研究[D]. 王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7]都市变革下的近代旧体诗坛[D]. 谢文韬. 浙江大学, 2021
  • [8]中印小学科学教科书“动物”单元的比较研究 ——以中国鄂教版与印度EVERGREEN版为例[D]. 周璐莹. 扬州大学, 2021(09)
  • [9]初中古诗词作业设计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D]. 陈雨彤.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10]来华预科留学生数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王恺龙. 山东大学, 2021

标签:;  ;  ;  ;  ;  

有趣的家庭作业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