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学生吸烟情况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玮,曹承建,金凯玲[1](2020)在《医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医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当前我国医学生吸烟行为的发生原因,明确控烟的可行途径,使医学生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影响周边人群,以此降低吸烟率。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医学生吸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压力、抑郁、冲动性、无聊与抵制效能感、感觉寻求倾向等内部因素以及家庭影响、环境氛围、吸烟镜头等外部因素,提示医学生吸烟行为的管控需要家庭、学校、政府联合开展干预,强化医学生拒绝烟草的意识,预防和矫正吸烟行为。
余凌伟[2](2020)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吸烟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烟草流行是全球公认的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约有3亿吸烟者,每年因吸食烟草死亡的人数多达百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沉重的社会负担。“健康中国”是国家发展战略,控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我国医务人员吸烟率为22.3%,其中男性医生吸烟率高达38.9%。健康从业人员是社会大众的健康典范,他们的吸烟行为会误导大众,产生严重的负外部效应。我国医学生吸烟率曾高达30%。换言之,不少医生的吸烟行为始于青年时期和学生时代。健康相关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健康从业人员,对其开展控烟研究和行动可以显着降低未来健康从业人员的吸烟率,成本效益高。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在近三四十年,被广泛应用于健康领域的研究。在西方社会,吸烟被当作是缓解负性情绪的重要行为应对方式之一;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心理健康,从而减少吸烟行为。然而,我国人群吸烟行为的重要动机是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卷烟在我国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有学者形象地将其称之为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与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社会资本对和吸烟行为影响的研究是近二十年西方社会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在我国此类研究较为稀缺。由于中西方社会关于卷烟的文化内涵和吸烟行为发生机制迥异,西方社会的研究结果缺乏中国文化适应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中开展社会资本与吸烟行为的关系机制研究有重要的社会需求、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性别视角,旨在构建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资本与吸烟行为的研究框架和模型,并进行数据实证和模型修正,分别讨论社会参与、社会互动、社会网络和信任互惠与健康相关专业学生吸烟行为的关联机制。最终目标是为制定有效的控烟干预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显着降低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和人群吸烟率。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对全国31所高校的7595名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开展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本研究使用《社会资本测量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和吸烟行为测量问卷收集相关数据。采用SPSS 24.0和Amo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Cronbachα系数、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估量表的信效度,使用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社会资本和吸烟行为的关联机制。研究结果(1)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总体吸烟率为6.9%,男生吸烟率(16.4%)显着高于女生吸烟率(2.4%)(χ2=509.931,P<0.001)。我国东(4.9%)、中(6.7%)和西(9.4%)部地区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24,P<0.001)。进一步分析,吸烟率的地区分布差异仅在男生群体中显着。(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男生的吸烟率显着高于汉族男生(χ2=52.397,P<0.001),然而女生吸烟率无显着民族差异(χ2=1.520,P>0.05)。有心理障碍症状男生(20.8%)的吸烟率显着高于无症状(15.3%)的男生(χ2=8.711,P<0.01),而该种关系在女生中没有统计学意义(χ2=3.465 P>0.05)。护理专业男生(31.2%)、公共卫生专业男生(20.2%)和临床专业男生(13.1%)的吸烟率有显着差异(χ2=36.443,P<0.001)。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饮酒行为和吸烟行为存在显着的共发现象(男生:χ2=304.425,P<0.001;女生χ2=565.186,P<0.001)。(3)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低社会资本学生的吸烟行为发生风险显着高于高社会资本学生(男生:OR=1.571,95%CI:1.226-2.014;女生:OR=1.803,95%CI:1.253-2.595)。对男生而言,社会参与和吸烟行为没有显着关系。较窄的社会网络(OR=1.402,95%CI:1.102-1.784)和较低的信任互惠感(OR=1.478,95%CI:1.146-1.907)会显着增加男生吸烟行为可能性。对女生而言,社会参与和社会网络对吸烟行为没有显着影响。低信任和互惠感的女生(OR=1.269,95%CI:1.222-1.582)发生吸烟行为的风险是高信任和互惠感女生的1.269倍。较低的社会互动会显着降低男生吸烟行为风险(OR=0.762,95%CI:0.566-0.931),而社会互动对女生的吸烟行为没有显着影响(OR=0.785,95%CI:0.532-1.159)。一般公共场所互动与男生(OR=1.095,95%CI:0.855-1.403)和女生的吸烟行为(OR=0.960,95%CI:0.642-1.436)没有显着关系。较低的宗教场所互动(男生:OR=0.694,95%CI:0.500-0.964;女生:OR=0.474,95%CI:0.288-0.779)和成人娱乐场所互动(男生:OR=0.471,95%CI:0.369-0.601;女生:OR=0.568,95%CI:0.382-0.844)显着降低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的吸烟行为风险。(4)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男女生关于社会资本对吸烟行为的作用路径既存同又有异。第一个相同之处:社会参与(男生:β=0.001,p>0.05;女生:β=-0.011,p>0.05)和社会网络(男生:β=-0.042,p>0.05;女生:β=-0.010,p>0.05)对吸烟行为没有显着直接影响,但社会参与(男生:β=-0.026;女生:β=-0.023)和社会网络(男生:β=-0.106;女生:β=-0.056)都可以通过信任互惠间接地减少吸烟行为发生。此外,信任互惠可以显着直接减少吸烟行为发生(男生:β=-0.123;P<0.001;女生:β=-0.094,P<0.05)。第二个相同之处: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一般公共场所互动会降低吸烟行为的可能性(男生:β=-0.270,P<0.001;女生:β=-0.140,P<0.001),宗教场所互动和吸烟行为没有直接显着关系(男生:β=0.070,P>0.05;女生:β=0.081,P>0.05),成人娱乐场所互动和吸烟行为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男生:β=0.423,P<0.001;女生:β=0.232,P<0.001)。第一个不同之处:对男生而言,社会互动会显着增加吸烟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男生:β=0.193,P<0.05),女生的社会互动对吸烟行为没有显着影响(女生:β=0.160,P>0.05)。第二个不同之处为社会资本在男生群体中可以调节心理障碍和吸烟行为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女生中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本研究从性别差异视角构建了我国文化背景下社会资本与健康相关专业学生吸烟行为模型,对社会资本及不同维度和吸烟行为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了数据实证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视角和基础。社会参与或互动的概念和测量方式不同,得出的结果和结论也不相同。因此,研究者使用社会资本概念时,要关注其测量的具体题目,避免涵义过度延伸、概念失当使用和结论错误应用。社会资本对吸烟行为的影响机制存在性别差异,制定控烟政策时需考虑性别因素。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参与或社会互动对吸烟行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在参加社会活动时,尤其是男生,需避免吸烟易感性环境暴露,从而降低吸烟行为发生风险。信任和互惠感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能有效降低健康相关专业学生吸烟率,在今后的控烟政策制定和行动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应用。
张书婉[3](2019)在《沈阳市大学生吸烟现状及控烟知信行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沈阳市高校大学生的吸烟现状,并分析其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沈阳市高校大学生控烟的知信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今后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提出合理的控烟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集中式自填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22.0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描述性研究、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检验水准α=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大学生吸烟现况调查:1)共发放问卷2700,回收2473份,其中有效问卷2348份,问卷有效率94.95%,吸烟人数为370人,大学生吸烟率为15.76%。男性大学生、专科大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学生、月均生活费高的学生吸烟率分别高于女性大学生、本科大学生、非单亲家庭学生、母亲教育程度低的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吸烟部分问卷的人数为254人,在教室吸过烟的占40.6%,第一支烟由同学给的占比最大为24%,首次吸烟时间为初、高中的占68.9%;吸第一支烟时,与同性的同学或朋友的占56.3%;大学生吸烟人群中从来没有给别人递烟的占15.7%;大学生吸烟人群中想过戒烟的占比为62.6%;大学生吸烟人群中尝试过戒烟的占比为59.4%。2.大学生吸烟影响因素:1)单因素分析:女性、本科专业、非单亲家庭父母、朋友不吸烟、母亲文化水平较低、饮酒频率低、成绩排名靠前、生活费较低、近一年无丢失或被窃取重要东西、有亲密的人去世、有因违纪而受处罚、有与恋人分手经历的是大学生吸烟的保护性因素。2)多因素分析:女性、非单亲家庭、父母不吸烟、医学专业、从不喝酒、月均花费<1000元、无因违纪而受处罚、近期无失恋经历、健康状况很好、成绩排名前十名是大学生吸烟的保护性因素。3.大学生控烟知信行调查:1)控烟知识: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尼古丁替代疗法、被动吸烟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分别为34.8%和90.2%。2)控烟态度:女生、医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的控烟态度较好、健康状况较好、对所学专业满意、成绩排名在中上等的大学生的控烟态度较好;女生、教育学和医学专业、不吸烟者中愿意参加控烟活动、认为控烟活动有必要的比例较高,。3)控烟行为:男生对控烟政策的了解程度和无烟校园的参与度分别为30.1%和35.8%,高于女生。教育学专业大学生在被动吸烟时,会礼貌劝阻他人的占比为51.5%,医学专业学生对控烟知识的学习情况较好,为49.4%。在对控烟知识学习方面,沈阳医学院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为49.3%,对无烟校园活动参与度方面,沈阳工程学院的学生参与度较高,为43%。结论1.大学生吸烟现状调查:大学生吸烟率为1 5.76%,不同特征大学生吸烟率不同。2.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1)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最终发现:家庭状况、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性别、学校层次、专业、身边人吸烟情况、生活习惯、消费水平、健康状况、学习状况以及近一年生活经历与大学生吸烟行为具有关联性。2)通过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发现:父母吸烟状况、家庭状况、性别、专业、学习成绩、违纪受罚、消费水平、饮酒习惯、健康状况以及失恋因素均与大学生吸烟行为具有关联性。3.大学生控烟知信行调查:1)控烟知识:女生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程度较高,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尼古丁替代疗法、被动吸烟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其他专业高。2)控烟态度:不同特征大学生控烟态度不同,女性、教育学和医学专业、不吸烟者的控烟态度较好,饮酒对控烟态度的影响相对较大。3)控烟行为:男生、吸烟者对控烟政策和法规的了解人数比例较高,医学专业对控烟知识的学习率较高。沈阳市六所高校对控烟工作的参与情况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毛秋玥[4](2018)在《重庆市医学院校学生吸烟现状与未来从事涉及控烟工作意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重庆市医学院校学生的吸烟状况、特征和影响因素。了解重庆市医学院校学生未来从事涉及控烟工作的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和医学高专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按1、2、3年级分层,其中医科大学调查18个班,每个年级抽取6个班;医学高专调查12个班,每个年级抽取4个班。采用χ2分析、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有效应答率为99.37%(1888/1900),其中男生447人,女生1441人;医科大学1201人,医学高专687人。调查人群的吸烟率为6.51%,有从事涉及控烟工作意向的学生有41.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吸烟率随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不同专业学生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吸烟率高于临床、护理及其他专业的学生;近一年来有参加公益活动的学生吸烟率低于没有参加公益活动的;学生吸烟率随学生成绩的上、中、下的变化呈上升趋势。而男女之间、医科大学与医学高专之间吸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医学院校学生未来从事控烟工作意愿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主要的五个影响因素为:对戒烟治疗有无兴趣,是否赞成医生在日常诊疗中对病人实施戒烟,专业,是否参加过戒烟活动,是否吸烟。结论:医学院校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预防和控制烟草中起着特殊和重要作用。一方面,医学院校要大力进行控烟宣传,多开展控烟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知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医学院校不仅要对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开展控烟必修课程,同时也要对其它专业的学生开设控烟必修或选修课程。
张聪[5](2018)在《医学生烟草依赖、酒精使用障碍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烟草及酒精的流行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的烟草简报显示,全世界每年有700多万人死于烟草使用,其中有600多万人属于直接烟草使用者,89万人属于接触二手烟的非吸烟者。吸烟是导致全球早死和残疾的第二大危险因素。2014年WHO发布的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酒精使用造成约330万人死亡,占所有死亡人数的5.9%(艾滋病2.8%、暴力0.9%、肺结核1.7%),占全球疾病负担的5.1%。有害使用酒精是导致全球早死和残疾的第五大危险因素。当前,我国吸烟、饮酒人数众多,危害后果严重。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将在预防和控制烟草、酒精流行工作中起表率的作用。研究发现,医务人员吸烟、饮酒习惯不仅会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影响他们合理照顾病人的能力。国外学者已经对医学生吸烟、饮酒情况进行过深入研究,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缺乏准确的评估量表。本研究旨在利用“烟草依赖评估量表”(Fagerstrom Test for Nicotine Dependence,FTND)和“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lcohol Use Disorders Identification Test,AUDIT)进行医学生烟草依赖和酒精使用障碍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分析医学生烟草依赖、酒精使用障碍的现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控烟、控酒策略和措施。研究目的:1、通过评价中文版FTND量表和AUDIT量表在我国医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为该中文版量表在中国医学生中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2、对我国医学生烟草依赖、酒精使用障碍的现况进行横断面研究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分析导致医学生烟草依赖、酒精使用障碍的影响因素。3、针对性地提出医学生控烟、控酒预防策略和措施。研究方法:1、信度和效度研究:通过克朗巴赫α系数、分半信度对中文版FTND量表和AUDIT量表进行信度评价,通过内容效度、结构效度、会聚效度、区别效度进行效度评价。2、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江苏省内4所院校的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医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吸烟、饮酒情况,同伴吸烟、饮酒情况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医学生酒精使用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分析,初步探索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之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2、中文版AUDIT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90,分半信度0.790,3个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35、0.852、0.826,分半信度分别为0.862、0.879、0.831;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1.00,全体一致S-CVI为0.80,平均S-CVI为0.97;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对总体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78.454%,除了条目7在所属公因子载荷<0.4(0.387),其余各条目均>0.4;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除了χ2值未达适配标准,GFI值、AGFI值、RMSEA值、RMR值、IFI值、NFI值、CFI值等指标均达到适配标准;会聚效度与区分效度定标试验成功率均为100%。3、横断面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1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9份,问卷有效率为94.37%。其中吸烟者142例,吸烟率3.67%,轻度烟草依赖者112例(78.87%),中度烟草依赖者26例(18.31%),重度烟草依赖者4例(2.8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饮酒、高年级、母亲吸烟、同伴吸烟、父母赞同吸烟、认为吸烟是必要的、总是感到焦虑抑郁、性格外向是医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同伴大多数吸烟是医学生烟草依赖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P<0.05)。饮酒者1725例,饮酒率44.59%,酒精使用障碍者319例,占8.2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吸烟、高年级、家人几乎都饮酒、同伴饮酒、父母不反对饮酒、认为饮酒是必要的、性格外向是医学生发生酒精使用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4、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一般情况、环境饮酒情况对医学生酒精使用障碍有直接影响,一般情况可以通过环境饮酒情况产生间接影响,其总效应分别为0.471、0.205。所有因素中,性别、年级、吸烟所占影响最大,其次是家人、同伴饮酒情况和父母饮酒态度,性格类型所占影响最小。研究结论:1、中文版FTND量表结构效度、会聚效度、区别效度较好,但内部一致性和内容效度欠佳,可能是由于中西方存在社会文化差异,可以考虑对量表的某些条目进行修订;中文版AUDIT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值得在中国医学生中进行推广使用。2、男性、同伴大多数吸烟是医学生烟草依赖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男性、吸烟、高年级、家人几乎都饮酒、同伴饮酒、父母不反对饮酒、认为饮酒是必要的、性格外向是医学生发生酒精使用障碍的危险因素。3、结构方程模型是初次用于分析医学生酒精使用障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缺陷,可能未纳入全部的影响因素,今后需要完善不足之处,进一步深入研究。
袁凤[6](2017)在《重庆市医学与非医学本科院校在校生控烟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重庆市医学与非医学本科院校在校生的吸烟状况,研究他们的吸烟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重庆市医学与非医学本科院校在校生的控烟态度和行为,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校园控烟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先将重庆市本科院校分为医学类和非医学类,随机抽取1所医学院校和2所非医学院校。然后按年级分层,调查13年级在校大学生。其中医学院校调查12个班,每个年级抽取4个班;2所非医学院校各抽取6个班,每个年级2个班。结果:有效应答率为94.74%(1531/1616),医学院校调查806人,非医学院校调查725人。被调查对象吸烟率为5.62%,其中医学院校在校生吸烟率为4.47%,非医学院校在校生吸烟率为6.90%。单因素分析得到,医学、非医学院校在校生吸烟影响因素存在不同。医学院校、非医学院校在校生的吸烟场所、吸烟量、香烟消费水平、香烟来源无差异。非医学院校的教学楼、行政楼吸烟行为更多,医学院校校内出售卷烟的现象更多。医学院校、非医学院校学生对多项控烟措施的赞成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院校、非医学院校在校生的控烟行为无差异,包括劝阻家人吸烟、劝阻亲戚朋友吸烟、关注控烟信息。本科在校生参加控烟活动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主要影响因素是:学校类别、性别、母亲文化水平、关注控烟信息频率、对别人在自己周围吸烟的态度、主张家中对吸烟采取哪种做法、主张宿舍对吸烟采取哪种做法、对控烟活动有无兴趣、对控烟的态度(若有机会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结论:大学生作为高素质年轻人,是控烟活动的推动力量,特别是医学院校学生作为未来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对未来的控烟工作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做好高校控烟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立足不同类别学校的特点制定校园控烟政策,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应加强控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积极抵制二手烟;社会媒体应当宣扬正面榜样,例如大力宣传无烟校园创建的优秀单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只有多方面齐抓共管才能做好高校控烟工作。
周花[7](2017)在《医学院校吸烟男生吸烟观念及无烟环境政策影响的质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医学院校吸烟男生吸烟经历的真实生活体验,发现隐藏在他们意识中吸烟经验的本质和对吸烟的主观诠释,为协助吸烟者选择健康的行为模式和创建大学无烟校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在医学院校中选取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吸烟男生进行深入访谈。样本量以资料编码达到饱和为止。结果:一、吸烟观念的质性研究1.个人吸烟经历的体验1.1社会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因素的影响是医学男生的吸烟行为接触香烟的初始因素。提炼为从众行为、心理压力、社交需求和伴随行为四个主题。1.2行为的益处部分男生喜欢在校园里吸烟会比较引人注目。大学生活处于一种无聊的状态,24例男生把吸烟作为自己闲暇之余的消遣方式。19例男生认为吸烟有助于放松心情。1.3成瘾性访谈的男生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有烟瘾,吸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自己对烟有依赖性。2.吸烟对健康影响的认知2.1自身对吸烟影响健康的认知研究结果发现所有吸烟的男生都认同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他们从身边吸烟人群的经历体会到吸烟对健康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大多吸烟男生并不关注吸烟对自己健康的危害,更多在意的是让周围的人免受二手烟危害。2.2通过大众媒介获取吸烟影响健康的认知医学生除了通过医学专业知识,还有书籍、网络、电视、广告等媒介获知吸烟对健康的影响,在个人主观意识中认知到吸烟的潜在健康隐患和潜在的风险。2.3对吸烟影响健康的错误认知大部分被访者对吸烟的健康危害存在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自己吸烟并不严重,吸烟频率低,而且不会上瘾,吸烟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任何影响,这些错误的认知让他们维持吸烟行为。少数男生认为身体是归于个人所属,个人有权利进行支出,自己并不在乎。3.吸烟与未来相关性的意识和认知3.1否定和质疑研究中发现风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很小,心存侥幸的心理。他们用自我安慰的方式弱化对吸烟的风险认知。吸烟男生认为把吸烟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可以避免潜在的风险。3.2担忧和害怕在研究中发现部分吸烟男生对吸烟潜在的健康危害非常担忧,他们想到身边人的疾病经历,对吸烟潜在健康威胁感到后怕。3.3家庭责任感多数吸烟男生考虑到吸烟与未来家庭的相关性,未来会拥有自己的家庭,作为父亲的角色,应该承担家庭的重任。3.4职业责任感部分吸烟男生认为作为职业道德的要求,应该减少对病人健康的损害。医务工作者应该在病人面前做好表率,树立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4.生命价值观的认知4.1无所畏惧少数男生有着年轻人不服老的心态,无视或者高估自己的身体状态,从而低估了吸烟的风险。4.2及时行乐大学生还处于青年的人生阶段,部分访谈对象没有考虑过吸烟与个人未来的相关性,认为未来的生活还很遥远,没有考虑过对未来的潜在风险。他们认为应该活在当下,及时行乐。4.3自暴自弃访谈中发现,少数的男生感觉年老的时候,自我社会价值降低,高龄会对社会带来负担,他们对老年生活持着听天命、尽人事的价值观。二、无烟环境政策影响的质性研究1.减少吸烟行为1.1政策客观约束研究结果显示他们认为自己是学生,在学校应该遵守学校的规定,无烟环境政策对吸烟男生的吸烟行为形成外在的客观约束,作为个人的行为规范。1.2主观责任感被访者大部分减少吸烟行为是源于主观上的道德感。2.行为没有影响2.1无烟环境政策宣传不到位多数学生认为无烟环境政策宣传不到位,不知晓控烟政策。高校内开展有控烟宣传的活动,没有深刻的直观印象,对个人的吸烟没有任何的警示作用。2.2执行监管力度不够研究中大多的学生认为学校对政策不重视,执行和监管力度不够,对个人的吸烟行为不会产生影响。学校在执行控烟措施在形式上是摆设,对吸烟没有影响力。2.3惩治力度不彻底他们认为国家的控烟并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如果是严厉的惩治就不敢轻触。学校的控烟实施中,没有严惩的力度和相应的处罚措施。结论:1.吸烟男生对健康影响的认识是吸烟行为的动力因素。2.生命价观取向是吸烟行为的主观内控因素。3.个人吸烟经历的体验和吸烟与未来相关性的认识是吸烟行为维持的主要因素。4.无烟环境政策的实施只是从外在对男生吸烟进行客观的约束,并没有从本质上影响到男生的吸烟行为。
赵璐[8](2016)在《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危险因素及健康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心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慢性病,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及造成社会经济负担的主要疾病。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病是一个渐进过程,正常高值血压是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的过渡区域,也是高血压一级预防的基础。与中老年人相比,青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较低,而正常高值血压则是青年人群中很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医学生中也存在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偏高的问题,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和睡眠质量差等都是医学生普遍存在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因此,重视医学生群体正常高值血压,综合各种检测手段,早期辨别高危人群,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至关重要。【目的】本研究综合考虑影响正常高值血压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结合了HRV和CAVI等测量指标,全面调查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危险因素的作用路径,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策略,为相关部门制定控制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对策提供政策建议,为探索建立―健康促进学校‖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应用In Body370Biospace人体成分分析仪、SUN-8800健康检测系统、血压脉搏VS-1000动脉硬化检测系统和标准血压测量等方式对吉林省某综合大学医学院的69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包括自行设计医学生健康信息采集表、A型行为量表(TABP)、抑郁量表(SDS)和焦虑量表(SAS)。血压测量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欧姆龙HEM-7420)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体格检查包括对身高、肥胖程度、自律神经系统功能和血管弹性的检测。采用In Body370 Biospace人体成分分析仪对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PBF)和腰臀比(WHR)进行测量。采用SUN-8800全自动多功能健康检测系统对心率变异性进行测定。采用血压脉搏VS-1000动脉硬化检测系统测量心-踝血管指数(CAVI)。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AMOS23.0软件包构建SEM,运用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进行参数估计,构建正常高值血压危险因素的模型。【结果】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率为31.5%,高血压的检出率为5.5%。男生、女生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分别为57.4%和18.3%,男生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率显着高于女生(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高脂饮食、BMI是正常高值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和BMI是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校正性别、家庭居住地、家族疾病史、高盐饮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睡眠质量差、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A型行为后,与无危险因素群体相比,在正常高值血压群体中,聚集1个、2个、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发病风险显着增加,OR分别为2.043、2.320和5.308。在高血压群体中,聚集1个和2个危险因素的发病风险分别是无危险因素群体的4.857倍和8.051倍,个体聚集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发病风险最高,为无危险因素群体的58.511倍。在校正性别和年龄后,与LF/HF偏低相比,LF/HF偏高的正常高值血压发病风险显着增加,OR为10.680(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压与CAVI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血压水平对动脉血管弹性无显着影响。通过构建正常高值血压危险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验证了前人理论研究结果:性别是正常高值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对自主神经功能、肥胖也产生影响,并对血压产生间接作用;年龄对血压、心理应激、自主神经功能有直接影响,且对血压产生间接作用;心理应激对生活习惯有直接影响,且通过影响肥胖程度对血压产生间接作用。揭示了影响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年龄、肥胖程度、心理应激、自主神经功能和生活习惯,他们对血压的总效应分别为3.656、-0.126、0.198、0.011、1.419、0.439。标准化总效应显示,正常高值血压各危险因素的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性别(0.443)、肥胖程度(0.147)、自主神经功能(0.074)、年龄(-0.066)、生活习惯(0.034)、心理应激(0.011)。【结论】1.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率为31.5%,高血压的检出率为5.5%。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是性别、高脂饮食和BMI。2.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呈聚集性,危险因素数量越多,发病风险越高。对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风险估计应对所有已知的危险因素综合评估,并进行相关干预。3.CAVI结果显示,正常高值血压对医学生动脉血管弹性尚未产生影响,大学阶段是早期干预正常高值血压的良好时机。4.生活习惯通过BMI间接影响血压,心理应激通过诱发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血压,BMI与正常高值血压易感性存在密切关联,自主神经系统平衡性失调直接影响正常高值血压。5.应提高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知晓率,建立医学生血压健康监测系统,开展医学生自主性血压健康促进活动,实施学校健康教育策略,实施正常高值血压干预策略。6.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健康管理策略包括建立医学生健康管理机构,开展健康检测与监测;利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建立高校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应用疾病预测模型,对疾病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强调以控制危险因素为核心的生活方式管理。
张涵,郭继志,杨淑香,沈郁淇,王瑞梅[9](2015)在《控烟立法后医学院校学生被动吸烟现状及劝阻情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控烟立法后医学院校学生被动吸烟现状及对吸烟行为的劝阻情况,探寻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三个学院学生1204人。结果:在1204名被调查者中,吸烟者60名,总吸烟率为5.0%,男生吸烟率13.6%,女生吸烟率0.5%。非吸烟者1144名,被动吸烟率36.0%,男生被动吸烟率51.3%,女生被动吸烟率29.2%。家中有人吸烟的学生725名,其中有50.3%的学生在一个月内进行过劝阻。结论:公共场所禁烟后,被动吸烟率居高不下,即使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接近一半的学生仍然不对其加以劝阻。
曹巧璐[10](2014)在《苏州大学医学生干预前后对控烟知信行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了解苏州大学医学生通过控烟课程的实施,干预前后对控烟知信行的效果。2.为在苏州大学推广控烟课程模式并提高医学院老师和学生的控烟知识、技能和行为能力方面提供相关的证据。3.提高苏州大学医学生的控烟意识,使其能认识到自身在控烟领域中所担当的关键角色和担负的重要职责。方法1同过文献检索,查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控烟课程、控烟干预的研究。中文检索词为“控烟”、“控烟干预”。检索Medline数据库的主题词为tobacco control intervention。对查到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整理分析。2.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中随机整群抽取不同专业医学生,在控烟课程干预前后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发放调查问卷,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以浙江大学医学部控烟研究中心的《基于中央政策支持的医学院校控烟倡导促动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指南》为参考,自行制定《医学生控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控烟知识、控烟态度与行为等有关内容。3.将所有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将有效问卷通过EpiData3.1录入数据并复核,用统计软件SPSS17.0和Excel2007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等。结果1.苏州大学学生吸烟及控烟知信行情况(1)吸烟行为情况:被调查的苏州大学355名学生中,平均年龄21.48岁。其中吸烟人数为27人,占总人数的7.6%,吸烟的27人均为男性,男性与女性之间吸烟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男性吸烟率显着高于女性。在吸烟的学生中,每天吸烟的共9人,占2.5%,其中医学生每天吸烟的人数为2人、非医学生每天吸烟的人数为7人;偶尔吸烟的总人数是18人,占5.1%,其中医学生偶尔吸烟为3人,非医学生偶尔吸烟为15人;尝试过吸烟,现在戒烟了的共59人,占16.6%,其中医学生尝试过吸烟占医学生总人数的15.4%,非医学生尝试过吸烟占非医学生总人数的17.9%。总体非医学生较医学生吸烟比例高。(2)355名苏州大学医学生及非医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知情况:在被调查的355名学生中,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低焦油比普通卷烟危害小”、“低焦油比普通卷烟不容易上瘾”、“吸低焦油比普通卷烟释放的烟雾毒性小”、“低焦油比普通卷烟吸烟者容易戒烟”的知识认知方面,同意的人数比例相近,没有明显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在“吸烟是一种成瘾性疾病”的认识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的认识明显高于非医学生。在控烟知识了解情况方面,在未进行控烟课程干预前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临床简易戒烟干预方法三要素”“倡导促动的‘"PCPA"模式”(即Proposition→Coalition→Publicity→Action,昌议→联盟→宣传→行动)、“控烟的政策举措MPOVER内容”(即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保护人们免烟雾危害;提供戒烟帮助;警示烟草危害;确保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提高烟税)的知晓率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控烟课程干预前,大家对控烟知识的知晓率明显较低,在无烟学校的创建过程中,控烟课程的设置,控烟知识的传授非常必要。(3)355名苏州大学医学生及非医学生对控烟的态度情况:被调查的355名苏州大学学生在对控烟的态度方面,“认为应该禁止卷烟广告”“应该在舞厅、酒吧和游戏室禁烟”、“应该在封闭的公共场所禁烟”、“应该对医生进行戒烟技能培训”、“认为健康工作者应该成为病人或大众的不吸烟楷模”、“认为医生在日常诊疗中应劝告病人戒烟”、“认为医生劝告病人戒烟是否应该使用戒烟产品”的态度方面,医学生和非医学生的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生和非医学生的态度差异不大。在“认为不可以出售卷烟给青少年”和“认为医生劝告病人戒烟对戒烟有作用”的态度上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较非医学生更认可医生在劝告病人戒烟方面作用。在“是否应该在餐馆禁烟”的态度上,P<0.01有显着差异,非医学生比医学生态度更坚定。2.医学生控烟课程干预前后知信行情况(1)医学生干预前后基本情况干预前调查苏州大学医生学182人,干预后调查184人。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男性分别占37.9%和41.3%;平均年龄分别为21.48岁和20.93岁;民族情况均以汉族医学生为主。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后医学生控烟知识掌握情况:经过控烟课程设置学习,干预后的医学生对“临床简易戒烟干预方法三要素”的认识,从干预前仅1.1%的医学生了解到56.5%的医学生掌握;“倡导促动的PCPA模式”从干预前仅1.6%的医学生了解到89.7%的医学生掌握;“控烟的政策举措MPOVER"从干预前仅1.6%的医学生了解到87.5%的医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情况显着提升。(3)干预前后医学生态度情况:经过控烟课程设置学习,干预后的医学生“认为应该禁止卷烟广告”、“认为应该在餐馆禁烟”、“应该在舞厅、酒吧和游戏室禁烟”、“认为应该在封闭的公共场所禁烟”的比例较干预前显着增加;“认为应该对医生进行戒烟技能培训”、“认为健康工作者应该成为病人或大众的不吸烟楷模”的比例较干预前明显增加。“认为不可以出售卷烟给青少年”的认知干预前后无明显差异,在干预前医学生在该问题认识尚比较一致、认识较高。干预后,在同意“卷烟涨价可以降低吸烟率”的态度上,从干预前的45.6%明显提升至74%;同意“烟盒上吸烟胃寒健康的警示有利于戒烟”的态度上,从干预前的17%明显提升至42.8%。(4)干预前后医学生吸烟行为情况对比:经过控烟课程设置学习,干预后的医学生每天吸烟的人数从干预前的2人降为0人,偶尔吸烟的人数较干预前减少1人。干预前后,在医学生吸烟行为上变化差异不明显。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医学生吸烟率为2.7%,干预后降低不明显。干预后医学生吸烟者每天吸烟的比例降为0,控烟课程对医学生的干预效果明显。研究表明,干预后医学生对控烟知识的认识程度明显提高,说明控烟课程的设置与教授方式受到了医学生的认可,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干预后医学生对控烟措施的态度较干预前有明显提升,通过控烟课程的学习和控烟宣传,医学生已经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和作为医务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病人做好不吸烟的表率。不过仍有2.7%的医学生认为不需要对医生进行戒烟技能培训,尚有2.2%的医学生认为健康工作者不应该成为病人或大众的不吸烟楷模。
二、医学生吸烟情况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学生吸烟情况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生吸烟现状 |
2 医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2.1 影响医学生吸烟行为的内部因素 |
2.1.1 压力 |
2.1.2 抑郁 |
2.1.3 冲动性 |
2.1.4 无聊与抵制效能感 |
2.1.5 感觉寻求倾向 |
2.2 影响医学生吸烟行为的外部因素 |
2.2.1 家庭影响 |
2.2.2 环境氛围 |
2.2.3 吸烟镜头 |
3 医学生吸烟行为干预 |
4 结语 |
(2)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吸烟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理论依据 |
1.3 研究视角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5 研究局限与空白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的理论假设 |
1.8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选题过程与论证 |
2.2 问卷选用与编制 |
2.3 调查与抽样方法 |
2.4 质量管理与控制 |
2.5 关键变量赋值 |
2.6 数据分析策略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数据收集的基本情况 |
3.2 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的吸烟行为现状 |
3.3 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
3.4 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吸烟行为的关系 |
3.5 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资本情况 |
3.6 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资本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
3.7 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资本与吸烟行为之间的关系 |
3.8 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与吸烟行为的关系 |
3.9 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互动与吸烟行为的关系 |
3.10 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社会资本与吸烟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 |
3.11 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社会互动与吸烟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 |
3.12 研究理论假设实证结果汇总 |
第4章 研究讨论 |
4.1 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的吸烟行为情况 |
4.2 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社会资本、心理障碍和吸烟行为的关系 |
4.3 我国健康专业学生的社会参与和社会互动与吸烟行为的关系 |
4.4 我国健康专业学生的社会网络与吸烟行为的关系 |
4.5 我国健康专业学生的信任互惠与吸烟行为的关系 |
4.6 创新性与局限性 |
第5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社会资本和吸烟行为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3)沈阳市大学生吸烟现状及控烟知信行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重庆市医学院校学生吸烟现状与未来从事涉及控烟工作意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内容 |
1.3 资料处理与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医学院校学生吸烟现状 |
2.2.1 不同性别医学院校学生吸烟现状 |
2.2.2 不同学校学生吸烟现状 |
2.2.3 不同年级学生吸烟现状 |
2.2.4 不同专业学生吸烟现状 |
2.2.5 学习成绩对吸烟率的影响 |
2.2.6 饮食习惯对吸烟率的影响 |
2.2.7 身体状况对吸烟率的影响 |
2.2.8 学生是否参加公益活动对吸烟率的影响 |
2.3 医学院校学生未来从事涉及控烟工作意向 |
2.3.1 不同性别学生从事涉及控烟工作的意向 |
2.3.2 不同学校学生从事涉及控烟工作的意向 |
2.3.3 不同专业学生从事涉及控烟工作的意向 |
2.3.4 不同年级学生从事涉及控烟工作的意向 |
2.3.5 吸烟行为对从事涉及控烟工作意向的影响 |
2.3.6 家庭所在地对医学院校学生从事涉及控烟工作意向的影响 |
2.3.7 父亲文化程度对从事涉及控烟工作意向的影响 |
2.3.8 母亲文化程度对从事涉及控烟工作意向的影响 |
2.3.9 父亲职业对从事涉及控烟工作意向的影响 |
2.3.10 母亲职业对从事涉及控烟工作意向的影响 |
2.3.11 医学院校学生对戒烟治疗的认知现状 |
2.3.12 学生参与戒烟活动、劝诫戒烟情况 |
2.4 学生未来从事涉及控烟工作意向多因素Logistic回归OR值分析 |
2.4.1 各因素定义及赋值 |
2.4.2 Logistic回归OR值分析 |
3 讨论 |
3.1 医学院校学生吸烟率不容乐观 |
3.2 医学院校学生从事涉及控烟工作的意向不高 |
4 建议 |
4.1 医学院校学生控烟建议 |
4.2 提高学生未来从事涉及控烟工作意向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5)医学生烟草依赖、酒精使用障碍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前言 |
第一章 中文版FTND、AUDIT量表在医学生中的信效度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量表的汉化 |
1.1.2 调查对象的确定 |
1.1.3 调查方法和质量控制 |
1.2 结果 |
1.2.1 一般情况 |
1.2.2 中文版FTND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
1.2.3 中文版AUDIT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
1.3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医学生烟草依赖、酒精使用障碍横断面研究 |
2.1 对象与方法 |
2.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1.2 样本量的计算 |
2.1.3 调查对象的确定 |
2.1.4 调查方法和质量控制 |
2.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一般情况 |
2.2.2 影响医学生吸烟的单因素分析 |
2.2.3 影响医学生吸烟的多因素分析 |
2.2.4 影响医学生烟草依赖程度的单因素分析 |
2.2.5 影响医学生烟草依赖程度的多因素分析 |
2.2.6 影响医学生酒精使用障碍的单因素分析 |
2.2.7 影响医学生酒精使用障碍的多因素分析 |
2.3 讨论 |
2.3.1 医学生吸烟影响因素分析 |
2.3.2 医学生烟草依赖影响因素分析 |
2.3.3 医学生酒精使用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
2.3.4 医学生吸烟和饮酒交互作用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医学生酒精使用障碍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3.1 对象与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
3.2 结果 |
3.2.1 影响因素的测量模型 |
3.2.2 医学生酒精使用障碍的测量模型 |
3.2.3 医学生酒精使用障碍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 |
3.2.4 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3.3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医学生控烟、控酒策略与措施 |
4.1 医学生控烟策略与措施 |
4.1.1 抓住主要干预人群 |
4.1.2 团体干预 |
4.1.3 家庭管控 |
4.1.4 控烟教育 |
4.2 医学生控酒策略与措施 |
4.2.1 控酒教育 |
4.2.2 父母干预 |
4.2.3 同伴教育 |
4.2.4 政府和社会支持 |
参考文献 |
综述 酒精所致危害及相关量表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重庆市医学与非医学本科院校在校生控烟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内容 |
1.3 调查方法 |
1.4 资料处理与分析方法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 结果 |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
2.2 本科在校生吸烟单因素分析 |
2.3 医学院校、非医学院校在校生吸烟单因素分析对比 |
2.4 医学院校、非医学院校在校生经常吸烟场所比较 |
2.5 医学院校、非医学院校在校生的吸烟量比较 |
2.6 医学院校、非医学院校在校生的香烟消费水平比较 |
2.7 医学院校、非医学院校在校生的香烟来源比较 |
2.8 不吸烟者对别人在自己周围吸烟的态度 |
2.9 医学院校、非医学院校控烟环境比较 |
2.10 医学院校、非医学院校在校生对控烟的态度 |
2.11 医学院校、非医学院校在校生控烟行为比较 |
2.12 本科在校生参加控烟活动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本科在校生吸烟基本情况 |
3.2 医学院校、非医学院校在校生吸烟情况比较 |
3.3 本科在校生吸烟场所 |
3.4 本科在校生吸烟量 |
3.5 不吸烟者对别人在自己周围吸烟的态度 |
3.6 校园控烟环境现状 |
3.7 本科在校生控烟态度 |
3.8 本科在校生控烟行为 |
3.9 本科在校生参加控烟活动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4 控烟建议 |
4.1 本科院校控烟建议 |
4.2 对被调查医学院校的控烟建议 |
4.3 对被调查非医学院校的控烟建议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国医学生控烟文献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医学院校吸烟男生吸烟观念及无烟环境政策影响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指标的定义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
研究工具 |
研究器材 |
技术路线 |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资料的收集 |
访谈文本分析过程六个步骤 |
质量控制 |
信效度控制 |
研究结果 |
一、吸烟观念的质性研究 |
1.个人吸烟经历的体验 |
1.1 社会因素 |
1.2 行为的益处 |
1.3 成瘾性 |
2.吸烟对健康影响的认知 |
2.1 自身对吸烟影响健康的认知 |
2.2 通过大众媒介获取吸烟影响健康的认知 |
2.3 对吸烟影响健康的错误认知 |
3.吸烟与未来相关性的意识和认知 |
3.1 否定和质疑 |
3.2 担忧和害怕 |
3.3 家庭责任感 |
3.4 职业责任感 |
4.生命价值观的认知 |
4.1 无所畏惧 |
4.2 及时行乐 |
4.3 自暴自弃 |
二、无烟环境政策影响的质性研究 |
1.减少吸烟行为 |
1.1 政策客观约束 |
1.2 主观责任感 |
2.行为没有影响 |
2.1 无烟环境政策宣传不到位 |
2.2 执行监管力度不够 |
2.3 惩治力度不彻底 |
讨论 |
1.个人吸烟经历的体验对吸烟观念的影响 |
1.1 社会因素 |
1.2 行为益处 |
1.3 成瘾性 |
2.主观认知对吸烟观念的影响 |
3.和未来相关性的认知对吸烟观念的影响 |
4.生命价值观的认知对吸烟观念的影响 |
5.无烟环境政策对吸烟行为的影响 |
5.1 减少吸烟行为 |
5.2 行为没有影响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已发表论文和专利申报成果 |
附录B 文献综述 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控烟对策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8)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危险因素及健康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略缩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正常高值血压 |
1.1.2 正常高值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 |
1.1.3 正常高值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 |
1.1.4 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 |
1.1.5 正常高值血压的靶器官损害 |
1.1.6 正常高值血压的干预措施 |
1.2 大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进展 |
1.2.1 大学生正常高值血压与社会人口学 |
1.2.2 大学生正常高值血压与生活习惯 |
1.2.3 大学生正常高值血压与心理应激 |
1.2.4 大学生正常高值血压与体重指数 |
1.2.5 大学生正常高值血压与自主神经功能 |
1.2.6 大学生高血压疾病的干预措施 |
1.3 研究应用的理论基础 |
1.3.1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
1.3.2 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
1.3.3 健康管理理论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样本选择 |
2.1.2 样本数量 |
2.2 研究方法 |
2.2.1 问卷调查 |
2.2.2 体格检查 |
2.3 诊断标准及主要指标定义 |
2.3.1 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 |
2.3.2 主要指标分组标准 |
2.4 质量控制 |
2.5 数据分析方法与统计软件 |
2.6 技术路线 |
第3章 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现状及危险因素 |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
3.1.1 性别构成 |
3.1.2 年级构成 |
3.1.3 城乡构成 |
3.2 社会人口学特征 |
3.3 家族疾病史 |
3.4 生活习惯 |
3.4.1 高盐饮食情况 |
3.4.2 高脂饮食情况 |
3.4.3 高糖饮食情况 |
3.4.4 吸烟情况 |
3.4.5 饮酒情况 |
3.4.6 运动情况 |
3.4.7 睡眠情况 |
3.5 肥胖程度 |
3.5.1 体重指数 |
3.5.2 腹型肥胖 |
3.5.3 体脂百分比 |
3.6 心理应激 |
3.6.1 A型行为 |
3.6.2 抑郁情况 |
3.6.3 焦虑情况 |
3.7 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情况 |
3.7.1 平均血压水平 |
3.7.2 正常高值血压与高血压的检出率 |
3.8 正常高值血压的单因素分析 |
3.8.1 社会人口学特征 |
3.8.2 家族疾病史 |
3.8.3 生活习惯 |
3.8.4 肥胖程度 |
3.8.5 心理应激 |
3.9 多因素回归分析 |
3.9.1 正常高值血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9.2 高血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10 危险因素数量与发病风险的关系 |
3.10.1 不同血压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数量比较 |
3.10.2 危险因素数量与发病风险的关系 |
3.11 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对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 |
3.11.1 医学生动脉血管弹性状况 |
3.11.2 正常高值血压对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
4.1 自主神经功能状况 |
4.2 心率变异性的单因素分析 |
4.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
4.2.2 肥胖程度 |
4.2.3 心理应激 |
4.3 心率变异性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4 心率变异性对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 |
4.4.1 HRV频域指标在不同血压人群的分布 |
4.4.2 HRV频域指标对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危险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
5.1 结构方程模型 |
5.1.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和应用 |
5.1.2 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 |
5.1.3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步骤 |
5.2 因子分析 |
5.2.1 因子分析 |
5.2.2 潜变量命名 |
5.3 正常高值血压危险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
5.3.1 理论模型的构建 |
5.3.2 结构方程模型估计 |
5.3.3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 |
5.3.4 结构方程模型的效应 |
本章小结 |
第6章 讨论 |
6.1 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率偏高 |
6.2 性别是正常高值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
6.3 生活习惯通过BMI间接影响血压 |
6.4 心理应激通过诱发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血压 |
6.5 BMI与正常高值血压易感性存在密切关联 |
6.6 危险因素聚集的数量影响发病风险 |
6.7 ANS平衡性失调直接影响正常高值血压 |
6.8 正常高值血压对医学生动脉血管弹性没有影响 |
第7章 医学生血压健康管理策略 |
7.1 建立医学生健康管理机构,开展健康检测与监测 |
7.2 利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建立高校健康管理信息平台 |
7.3 应用疾病预测模型,对疾病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
7.4 强调以控制危险因素为核心的生活方式管理 |
7.5 实施正常高值血压干预措施 |
7.5.1 提高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知晓率 |
7.5.2 开展医学生自主性血压健康促进活动 |
7.5.3 实施学校健康教育策略 |
7.6 提出医学生血压健康管理的策略 |
第8章 展望 |
第9章 结论与创新点 |
9.1 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9)控烟立法后医学院校学生被动吸烟现状及劝阻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 1对象 |
1. 2方法 |
1. 3 指标定义 |
1. 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 1无烟校园后医学生的吸烟情况 |
2. 2医学生校园内被动吸烟情况 |
2. 3 对烟草危害的认知 |
2. 4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 |
2. 5对吸烟行为劝阻情况的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10)苏州大学医学生干预前后对控烟知信行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苏州大学医学生吸烟及控烟知信行情况调查 |
3.2 医学生控烟课程干预前后知信行情况对比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医学生吸烟情况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郭玮,曹承建,金凯玲.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05)
- [2]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我国健康相关专业学生吸烟行为研究[D]. 余凌伟. 浙江大学, 2020(01)
- [3]沈阳市大学生吸烟现状及控烟知信行调查研究[D]. 张书婉. 沈阳医学院, 2019(07)
- [4]重庆市医学院校学生吸烟现状与未来从事涉及控烟工作意向研究[D]. 毛秋玥. 重庆医科大学, 2018(01)
- [5]医学生烟草依赖、酒精使用障碍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张聪. 东南大学, 2018(05)
- [6]重庆市医学与非医学本科院校在校生控烟调查研究[D]. 袁凤. 重庆医科大学, 2017(02)
- [7]医学院校吸烟男生吸烟观念及无烟环境政策影响的质性研究[D]. 周花. 蚌埠医学院, 2017(04)
- [8]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危险因素及健康管理策略研究[D]. 赵璐. 吉林大学, 2016(08)
- [9]控烟立法后医学院校学生被动吸烟现状及劝阻情况分析[J]. 张涵,郭继志,杨淑香,沈郁淇,王瑞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01)
- [10]苏州大学医学生干预前后对控烟知信行的效果研究[D]. 曹巧璐. 苏州大学,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