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论文文献综述)
杨越[1](2021)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甚至消除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是我国煤矿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基于安全管理、精益管理以及系统动力学等相关理论,开展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研究,对于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指导、现实意义。以精益管理的方法和思想为指导,结合系统动力学的解决问题思路,将系统动力学运用到煤矿的精益化安全管理中,对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精益化安全管理基础理论和动态体系进行了研究,构建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仿真。基于精益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指导和精益工具,在系统辨析安全管理和精益思想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精益化安全作业方法体系、精益化安全管控方法体系、精益化安全文化方法三方面的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基于煤矿安全管理的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层面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出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的各个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为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奠定了基础;对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以煤矿自身的可控因素,即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层面及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指标之间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构建了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的因果反馈回路图,及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流图,采集了各变量,进行动态地分析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而得到不同层面的因素对精益化安全管理的效果影响程度。通过仿真,可以直观地描述出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效果,预测发展趋势;煤矿也可以运用精益化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自我的安全管理评价,从而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为煤矿精益安全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盛晓倩[2](2021)在《中职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宁夏A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文内统称A学校)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访谈研究以及观察研究的方式探询了解A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并对其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点及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从而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以进一步提升其消防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与总体质量。通过调查研究获知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基础设施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基础教育未落实。为了解决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其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与能力,笔者建议管理者应完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并贯彻执行;加强消防安全巡检力度,排除火灾安全隐患;丰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和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形式。全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国内外有关消防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A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主要从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组织队伍建立、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以及消防安全管理的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对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阐述。主要存在有部分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部分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基础设施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形式单一的问题。第四部分对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巡查和检查力度、丰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形式。
孙静静[3](2021)在《HD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业是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支撑产业,然而近年来项目施工行业出现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该行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因安全问题多发而造成巨大的经济和人员伤亡损失,在此复杂的建筑施工环境下,亟待加强对项目工程安全管理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应当下建筑施工大环境的安全管理体系。本研究以当前建筑环境为背景,以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需求为基础,以HD施工工程为实例,将文献分析法、LEC评价法、调查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研究方式相结合对项目展开充分调研,通过构建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对该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指出其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问题展开原因剖析,主要集中在安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安全管理制度难落实、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危险源识别与控制不完善、应急机制不健全等,同时,本文也通过对HD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问题的剖析折射出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大环境中存在的诸多缺位问题。而在问题的解决上本论文引入了 PDCA循环理论,以HD项目安全管理诸多问题、项目本身安全管理的特点与难点为抓手,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采用大循环套小循环这种环环相扣的形式,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应对措施,既解决了HD项目本身问题、难题,又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了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HD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运用,建立更为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为我国今后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提高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古佐皓[4](2021)在《保定市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当前,随着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加快,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养老服务机构在我国养老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保定市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到养老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提高养老机构服务品质,改善机构内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针对保定市养老机构数量多,规模差距大等特点,采取文献研究、比较分析、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等研究方法,深入保定市养老机构,了解其发展现状,并从安全规章制度建设不规范、设施设备安全建设不全面、消防安全落实不完善、人身安全建设不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出发,运用相关的公共管理理论,对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研究,突破传统的从建筑工程、食品工程、社会保障等角度去单纯研究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的模式,提出了政府齐抓共管的外部管理链条、养老机构自查自省的内部调节链条、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的内外监督链条“三链一体”的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新对策。此项研究可以弥补当前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养老机构管理工作研究的不足,提高养老机构自身安全管理效果,推进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深化与之密切相关的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研究以及推动养老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汪文静[5](2021)在《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心理环境对安全认知影响研究 ——基于安全氛围的中介效应》文中研究指明建筑业作为我国的国民支柱产业,但频发的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社会财产的损失深受社会群众广泛关注。建筑工人作为建筑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石。根据建筑业安全事故的调查,建筑工人的安全认知偏差往往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建筑工人的安全认知,降低安全事故率,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事故致因理论、认知理论、场动力理论以及社会交换理论等基础理论,将安全氛围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到心理环境与安全认知中,提出了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心理环境对安全认知影响的概念模型,并通过相关分析提出了研究假设;接着,借助文献阅读法,结合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将安全氛围划分为4个维度包括:管理层承诺、项目经理承诺、安全教育培训以及班组内部安全交流,并编制出了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心理环境、安全氛围与安全认知的调查问卷;最后,在完成三个问卷的编制和质量检验后,以川渝两地的施工现场工人为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42份然后借助于SPSS25.0软件进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层次回归性分析,并采用Bootstrapping方法分析安全氛围的中介效应作用,验证提出的假设与模型是否成立。最终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心理环境及其三个维度(劳动环境、组织环境、概念环境)均对安全认知产生正向影响,其中组织环境对安全认知的影响程度最为显着;(2)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的方式来验证了安全氛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心理环境部分通过安全氛围来影响安全认知,即安全氛围在心理环境影响安全认知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从建筑工人心理的角度,依据心理环境及其三个维度对安全认知以及作业现场安全氛围及其各维度的影响关系来制定一系列提升建筑工人安全认知的对策与建议。本文进一步明确了安全行为的产生机理,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提高工人的安全操作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学锋[6](2020)在《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钢铁行业事故发生频繁,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力,使得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观得不到有效体现,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对安全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认识实践的提高以及行为安全“2-4”模型的提出,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根源原因则是安全文化的不足。因此,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最根本、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策略,同时也是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生产率,有效解决安全管理问题的切入点。本文以河北省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安全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安全文化相关内容进行概述,了解安全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机理。其次,在统计河北省钢铁企业事故数据(包括事故数量、类型、伤亡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基础上,结合机械伤害类事故利用行为安全“2-4”模型,探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构建钢铁企业机械伤害事故行为原因分析模型。再次,本文从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四个角度进行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达到降低钢铁企业的事故损失、提高企业安全绩效、为企业稳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的目的;从视觉形式、听觉形式和安全活动三方面展示安全文化内容,激发企业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最后,介绍安全文化评价的必要性和正多边形评价法,为企业了解自身安全文化等级和安全文化建设不足指明方向。
丁思远[7](2020)在《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创新和改进安全管理方法途径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因此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实际、运转顺畅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全社会的期盼,更是煤炭行业的目标,煤矿生产必须以保证员工安全为基本前提,这已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共识。对于煤矿而言,建立和完善以风险管理为重点、过程管控为核心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规避和化解安全生产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成效,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但是,受各种因素制约国内部分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仍不健全,运行效果不佳,因此,对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唐山开滦赵各庄矿现行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完善组织领导、加强技术管理、理顺管理流程、完善保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问题解决方案,优化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首先,根据赵各庄矿作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需要和公司实际,阐明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发展现状、相关理论,奠定了优化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其次,依据赵各庄矿有关部门相关管理数据和调查研究结果,对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系统剖析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优化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现实基础。再次,从公司安全生产现实需要出发,在确定优化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对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关键要素进行了优化分析,从组织领导、技术指导、专业化辨识流程管理、评估方法等方面重新进行了优化,理顺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路径,明确了管理权限和责任分工,实现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上的全过程管控。最后,为保证优化效果,从组织建设、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和考核激励等四个方面给出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为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顺畅运转提供了制度体系支撑。
梁清梅[8](2020)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桥梁施工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桥梁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当前我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随着桥梁施工要求的提高,施工难度也随着增大,对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受众多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安全评价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安全评价,有利于施工单位准确地把握施工风险,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也有利于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调整、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通过文献查询法对当前桥梁施工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当前桥梁施工安全评价方法中存在着主观性强、评价指标不合理和使用范围比较局限的缺点,使得安全评价的结果不够科学合理。为了桥梁施工安全评价更为科学合理,需要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引进新的评价方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桥梁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不健全、评价方法过于主观两方面展开研究。首先运用文献查询法和德尔菲法对桥梁施工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完善。然后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当前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和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确定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桥梁施工安全进行的综合评价、G1法和结构熵权法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接着运用权重赋值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对指标的权重赋值并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际案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的在实际项目中可行。
任立松[9](2020)在《秦皇岛港ZH港务公司安全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也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8.16”黎巴嫩贝鲁特港爆炸事故,给港口企业敲响了警钟。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运输港,保障企业安全平稳经营是秦皇岛港ZH港务公司当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如何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改进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ZH公司为对象,通过吸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各自的特点,利用先进的安全科技技术,设计一套符合ZH公司现实要求的安全管理方案。本文首先提出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安全管理的理论进行了整理,介绍了研究的方法和内容,通过文献查阅法分析了国内外的发展和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归纳,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利用调查法对ZH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合PDCA理论和企业现状指出了融合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次,以两大安全体系的二级要素分布为基础进行比较归纳,对ZH公司安全管理改进方案的目标、优化机制、管理要素、框架重组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对整合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说明,为ZH公司改进方案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便利。最后,作者从提高ZH公司领导重视程度、安全生产投入、安全宣传、安全新技术的应用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提出方案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改进实用方案。
殷智明[10](2020)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持续迅猛发展,成为了占据社会经济发展主导地位的重要行业之一。但是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与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依然存在着不匹配、不平衡、不同步的矛盾。近年来的房屋工程安全生产事故数量逐年攀升,统计研究近年来事故类型及其产生原因,分析得出当前施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风险防范和管控机制不完善、风险管控责任和制度未落实、未采用新技术有效监测管控安全风险。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实例调研、系统分析等方法,总结得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完善风险防范和管控机制、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制度、全面应用新技术监测管控安全风险。风险防范和管控机制完善包括风险分级管理、危大工程管理、隐患排查治理、人员组织与培训、特殊情况的风险管控五个方面,风险管控责任制度的落实包括提升风险管控意识、落实各级管控责任、管控制度执行考核、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四个方面,采用新技术能够有效监测管控安全风险,是新时期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采用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提升途径,深入了解和系统分析所实践的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进行改进,产生了良好的实践效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途径能有效提升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该途径对同行业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对推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有序受控,建筑业持续稳健发展,社会和谐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1.2.2 精益管理研究现状 |
1.2.3 精益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1.2.4 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
1.2.5 综述小结 |
1.3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
2.1 安全管理理论 |
2.1.1 事故致因理论 |
2.1.2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 |
2.1.3 安全目标管理理论 |
2.2 精益安全管理理论 |
2.2.1 精益安全管理概念 |
2.2.2 精益安全管理方法工具 |
2.3 本章小结 |
3 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
3.1 推进精益化安全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
3.2 精益安全作业方法体系 |
3.2.1 精益安全作业方法体系构成 |
3.2.2 主要技术方法 |
3.3 精益安全管控方法体系 |
3.3.1 精益安全管理构架 |
3.3.2 精益安全管控技术体系 |
3.4 精益安全文化 |
3.4.1 精益安全文化及特点 |
3.4.2 领导层的承诺 |
3.5 本章小结 |
4 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 |
4.1 系统动力学概述 |
4.1.1 系统动力学的含义 |
4.1.2 煤矿安全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思考 |
4.2 系统动力学分析 |
4.2.1 系统动力学与精益化安全管理的推进 |
4.2.2 系统动力学的主要运用流程 |
4.3 系统模型结构设计 |
4.3.1 精益化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影响因素分析及定义 |
4.3.2 因果关系反馈回路的提出分析 |
4.3.3 系统反馈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 |
5.1 仿真案例背景 |
5.2 仿真数值确定 |
5.2.1 系统边界确定 |
5.2.2 数值确定 |
5.3 效果仿真分析 |
5.3.1 仿真运行 |
5.3.2 仿真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
(2)中职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宁夏A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由 |
一、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 |
二、校园安全是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前提 |
三、中职学校的特殊性,相较于普通中小学更易引发火灾的发生 |
四、校园火灾事故的频频发生,严重危害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研究法 |
三、观察研究法 |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公共安全理论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第五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消防 |
二、消防管理 |
三、消防安全管理 |
第六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消防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二、国外消防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第二章 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 |
第一节 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 |
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
二、消防安全管理职能部门 |
第二节 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
一、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
二、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 |
三、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 |
四、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
第三节 消防安全组织队伍的建立 |
一、专职消防队伍 |
二、兼职消防队伍 |
三、义务消防队伍 |
第四节 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 |
一、消防设施设备 |
二、消防控制室 |
三、微型消防站 |
第五节 消防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训 |
一、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
二、消防安全培训教育 |
第六节 消防应急疏散预案与演练 |
第七节 消防安全管理方法的运用 |
一、“PDCA”循环工作法 |
二、分级负责法 |
三、重点管理法 |
四、调查研究法 |
第三章 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 |
第二节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基础设施管理不到位 |
一、宿舍部分消防设施不规范 |
二、食堂部分消防设施薄弱 |
三、教学楼部分消防安全标识卷曲 |
四、消防控制室个别人员未持证上岗 |
第三节 消防安全基础教育未贯彻落实 |
第四节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形式单一 |
第五节 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形式单一,预案不完善 |
第四章 完善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完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并贯彻执行 |
第二节 加强消防巡查检查,排除火灾安全隐患 |
一、建立健全防火巡查制度并贯彻执行 |
二、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并贯彻执行 |
三、建立健全消防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 |
第三节 丰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形式,提升师生员工消防安全素养 |
一、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
二、落实消防安全基础教育 |
三、丰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形式 |
四、丰富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形式 |
五、丰富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形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宁夏A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HD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 |
1.2.2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预期创新点 |
第2章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及难点 |
2.1.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 |
2.1.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 |
2.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 |
2.3 PDCA循环理论 |
2.3.1 PDCA循环理论的涵义 |
2.3.2 PDCA循环理论的特点 |
2.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
第3章 HD项目概况与难点 |
3.1 企业与项目概况 |
3.1.1 企业概况 |
3.1.2 HD项目概况 |
3.2 HD施工项目计划部署 |
3.2.1 总部署 |
3.2.2 施工流水段划分 |
3.2.3 拟投入的劳动力计划 |
3.3 HD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 |
3.3.1 环境影响大 |
3.3.2 总承包量大 |
3.3.3 材料设备多 |
3.3.4 坍塌事故易发 |
3.3.5 高空作业多 |
第4章 HD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4.1 HD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
4.1.1 HD项目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 |
4.1.2 HD项目安全管理的过程 |
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HD项目安全管理的综合评价 |
4.2.1 模糊层次分析模型构建 |
4.2.2 构造判断矩阵 |
4.2.3 计算特征根和权重 |
4.2.4 一致性检验 |
4.2.5 模糊综合评价 |
4.3 HD项目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阐述 |
4.3.1 安全组织机构不完善 |
4.3.2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难落实 |
4.3.3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
4.3.4 危险源识别、控制不到位 |
4.3.5 缺少有效的安全应急机制 |
4.4 HD项目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
4.4.1 企业组织结构革新难 |
4.4.2 企业忽略人性化管理 |
4.4.3 企业安全意识淡薄 |
4.4.4 忽视物的不安全状态 |
第5章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HD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
5.1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HD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
5.1.1 HD项目基于PDCA理论的第一次循环 |
5.1.2 HD项目基于PDCA理论的第二次循环 |
5.2 HD项目安全管理的计划阶段(P) |
5.2.1 安全组织机构 |
5.2.2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
5.3 HD项目安全管理的执行阶段(D) |
5.3.1 安全教育培训 |
5.3.2 基于LEC评价法的危险源评估与控制 |
5.3.3 完善HD项目应急机制 |
5.4 HD项目安全管理的检查阶段(C)与处理阶段(A) |
5.4.1 安全生产验收 |
5.4.2 安全检查与考核 |
5.4.3 总结与提升 |
5.5 HD项目工程运用PDCA理论进行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保定市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养老机构 |
2.1.2 安全管理 |
2.1.3 养老机构安全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应急管理理论 |
第三章 保定市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现状 |
3.1 保定市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调查样本情况 |
3.1.1 保定市养老机构基本情况 |
3.1.2 机构内老年人基本特征 |
3.2 保定市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现状 |
3.2.1 等级评定情况较好 |
3.2.2 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
3.2.3 人身安全保障良好 |
3.2.4 教育培训落实到位 |
3.3 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满意度情况 |
3.3.1 老年人对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情况 |
3.3.2 老年人对食品卫生满意度情况 |
3.3.3 老年人对环境卫生满意度情况 |
3.3.4 老年人对设施设备安全性满意度情况 |
第四章 保定市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规章制度建设有待规范 |
4.2 设施设备建设有待完善 |
4.3 消防安全落实有待强化 |
4.4 人身安全保护有待加强 |
4.5 教育培训建设有待提升 |
第五章 完善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的对策 |
5.1 建立政府部门齐抓共管的外部管理链条 |
5.1.1 明确准入机制,强化源头管理 |
5.1.2 明确职能分工,强化管理内容 |
5.1.3 指导制度建设,强化制度落实 |
5.2 建立养老机构自查自省的内部调节链条 |
5.2.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
5.2.2 加强设施设备管理举措 |
5.2.3 提升消防及人身安全管理水平 |
5.2.4 落实安全教育培训机制 |
5.3 建立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的内外监督链条 |
5.3.1 建立分包制度,强化内部监督 |
5.3.2 引入第三方评估,强化社会监督 |
5.3.3 邀请媒体介入,强化舆论监督 |
5.3.4 完善事故赔偿,强化保险监督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保定市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保定市养老机构管理人员访谈问题提纲 |
致谢 |
(5)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心理环境对安全认知影响研究 ——基于安全氛围的中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心理环境的研究综述 |
1.2.2 安全认知的研究综述 |
1.2.3 安全氛围的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创新点 |
1.5.1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1.5.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基础理论分析 |
2.1 事故致因理论 |
2.2 认知理论 |
2.2.1 认知原理 |
2.2.2 认知过程 |
2.3 场动力理论 |
2.4 社会交换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心理环境对建筑工人安全认知的影响分析及概念模型构建 |
3.1 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心理环境概念及其维度结构和特征 |
3.1.1 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心理环境 |
3.1.2 安全认知 |
3.1.3 安全氛围 |
3.1.4 小结 |
3.2 研究假设 |
3.2.1 心理环境与安全认知 |
3.2.2 心理环境与安全氛围 |
3.2.3 安全氛围与安全认知 |
3.2.4 安全氛围的中介作用 |
3.3 概念模型构建 |
3.4 问卷设计 |
3.4.1 问卷设计的相关原则 |
3.4.2 问卷的形式内容 |
3.4.3 问卷设计 |
3.5 问卷的预调研 |
3.5.1 问卷的描述性分析 |
3.5.2 问卷的题项净化 |
3.5.3 问卷的数据分析 |
3.5.4 正式问卷的确定 |
3.6 本章小结 |
4 心理环境对建筑工人安全认知的影响实证分析 |
4.1 正式问卷大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1 变量数据人口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
4.1.2 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数据质量分析 |
4.2.1 问卷的信度分析 |
4.2.2 问卷的效度分析 |
4.3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安全氛围、安全认知的影响 |
4.3.1 年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4.3.2 文化水平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4.3.3 工作年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4.3.4 婚姻状况的独立样本T检验 |
4.4 相关分析 |
4.4.1 心理环境与安全认知的相关分析 |
4.4.2 心理环境与安全氛围的相关分析 |
4.4.3 安全氛围与安全认知的相关分析 |
4.5 变量回归分析检验 |
4.5.1 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心理环境对安全认知的回归分析 |
4.5.2 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心理环境对安全氛围的回归分析 |
4.5.3 安全氛围对安全认知的回归分析 |
4.6 中介效应检验分析 |
4.6.1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 |
4.6.2 安全氛围的中介效应检验 |
4.7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7.1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4.7.2 研究结果讨论 |
4.8 本章小结 |
5 提升建筑工人安全认知的对策与建议 |
5.1 改善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环境 |
5.1.1 提高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心理环境水平 |
5.1.2 制定并落实安全制度规范 |
5.2 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
5.2.1 兑现管理层承诺 |
5.2.2 加强对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 |
5.2.3 加强安全交流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基于安全氛围中介效应的心理环境对安全认知影响机理研究 |
致谢 |
(6)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2.1 国外研究概述 |
1.2.2 国内研究概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
1.4.1 论文创新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安全文化理论基础 |
2.1 安全文化基本概述 |
2.1.1 安全文化的定义 |
2.1.2 安全文化的功能 |
2.2 安全文化的作用机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与事故原因分析 |
3.1 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
3.1.1 河北省钢铁工业经济现状 |
3.1.2 河北省钢铁产量现状 |
3.1.3 河北省钢铁企业现状 |
3.2 河北省钢铁企业生产事故状况 |
3.2.1 河北省钢铁企业生产事故总体状况 |
3.2.2 河北省钢铁企业生产事故特征 |
3.3 河北省钢铁企业生产事故原因分析 |
3.3.1 个人层面事故行为原因分析 |
3.3.2 组织层面事故行为原因分析 |
3.3.3 案例分析 |
3.3.4 事故行为原因分析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设计 |
4.1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路 |
4.2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及原则 |
4.2.1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
4.2.2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原则 |
4.3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
4.3.1 安全观念文化 |
4.3.2 安全制度文化 |
4.3.3 安全行为文化 |
4.3.4 安全物态文化 |
4.4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展现方法 |
4.4.1 听觉形式 |
4.4.2 视觉形式 |
4.4.3 安全活动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 |
5.1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必要性 |
5.2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构建 |
5.2.1 几何正多边形评价法 |
5.2.2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确定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习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附录 |
(7)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安全管理 |
2.1.1 安全管理定义 |
2.1.2 安全管理对象 |
2.1.3 安全管理方法 |
2.2 安全管理基础理论 |
2.2.1 杜邦安全管理理论 |
2.2.2 本质安全理论 |
2.2.3 系统安全理论 |
2.2.4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
2.3 安全风险管理 |
2.3.1 风险管理与安全风险管理 |
2.3.2 安全风险管理内涵 |
2.3.3 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
2.4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
2.4.1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指导思想 |
2.4.2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特征 |
2.4.3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流程 |
2.4.4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推进组成要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赵各庄矿概况 |
3.1.1 赵各庄矿基本情况简述 |
3.1.2 赵各庄矿组织机构设置 |
3.1.3 赵各庄矿员工基本状况 |
3.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2.1 赵各庄矿现有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
3.2.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情况调查分析 |
3.3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3.3.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
3.3.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成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
4.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原则 |
4.1.1 层级化管理原则 |
4.1.2 专业化技术指导原则 |
4.1.3 分类化辨识原则 |
4.1.4 周期性评估原则 |
4.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分析优化 |
4.2.1 员工行为安全风险分析 |
4.2.2 采掘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
4.2.3 通防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
4.2.4 机电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
4.2.5 地面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
4.3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流程优化 |
4.3.1 组织管理系统优化 |
4.3.2 技术指导系统优化 |
4.3.3 模块式管理流程 |
4.4 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优化 |
4.4.1 安全风险因素评估范围 |
4.4.2 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流程 |
4.4.3 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优化实施 |
4.4.4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优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实施保障 |
5.1 组织领导保障 |
5.1.1 组建专门领导机构 |
5.1.2 完善层级管理职能 |
5.1.3 细化专业职责分工 |
5.2 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
5.2.1 细化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
5.2.2 健全班长履职管理制度 |
5.2.3 强化专项引导促进制度 |
5.2.4 丰富辨识技能提升制度 |
5.3 技术服务保障 |
5.3.1 实施重大危险源专项监管 |
5.3.2 实施较大风险源规范管理 |
5.4 考核激励保障 |
5.4.1 改进安全风险考核兑现机制 |
5.4.2 完善班组安全风险激励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员工调查问卷 |
附录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员工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8)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桥梁施工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性 |
1.3.4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方法 |
2.1 桥梁施工的特点 |
2.2 安全评价 |
2.2.1 安全的含义 |
2.2.2 安全评价定义 |
2.2.3 安全评价的方法 |
2.2.4 安全评价方法的比较与筛选 |
2.3 权重确定的方法 |
2.3.1 权重确定方法的比较与筛选 |
2.3.2 G_1法计算原理 |
2.3.3 结构熵权法计算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现状 |
3.1.1 桥梁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
3.1.2 当前桥梁施工安全形势 |
3.2 桥梁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 |
3.2.1 当前桥梁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 |
3.2.2 桥梁施工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桥梁施工安全评价 |
4.1 桥梁施工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 |
4.1.1 指标选取原则 |
4.1.2 指标选取 |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1 客观权重的确定 |
4.2.2 主观权重的确定 |
4.2.3 综合权重的确定 |
4.3 隶属度的计算 |
4.4 评价结果的确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桥梁施工安全评价案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1.1 工程建设概况 |
5.1.2 主要施工条件 |
5.1.3 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
5.2 桥梁施工安全评价 |
5.2.1 构造评判矩阵和隶属度 |
5.2.2 项目安全评价结果的确定 |
5.2.3 评价结果的分析 |
5.2.4 改进措施及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桥梁施工安全影响因素调查(第一轮) |
附录2 桥梁施工安全影响因素调查(第二轮) |
附录3 桥梁施工安全影响因素重要程度问卷调查(一) |
附录4 桥梁施工安全影响因素重要程度问卷调查(二) |
附录5 平陆运河特大桥施工安全评价问卷调查 |
致谢 |
(9)秦皇岛港ZH港务公司安全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及管理体系 |
2.1 安全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1 本质安全的定义 |
2.1.2 事故隐患的定义 |
2.1.3 因果连锁理论 |
2.1.4 PDCA循环理论 |
2.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
2.2.1 职安体系标准 |
2.2.2 职安体系的特点 |
2.3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
2.3.1 安标化规范 |
2.3.2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特点 |
2.4 安标化体系与职安体系的比较 |
2.4.1 两体系的相同点 |
2.4.2 两体系的不同点 |
2.4.3 体系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ZH公司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3.1 ZH公司简介 |
3.1.1 ZH公司基本情况 |
3.1.2 ZH公司码头泊位及生产能力情况 |
3.1.3 ZH公司工作制度及作业人员组成 |
3.2 ZH公司历年事故分析 |
3.2.1 事故情况统计分析 |
3.2.2 事故趋势分析 |
3.3 ZH公司安全管理框架分析 |
3.3.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分析 |
3.3.2 安全管理资质情况分析 |
3.4 安全基础管理分析 |
3.4.1 安全目标分析 |
3.4.2 安全绩效考核效果分析 |
3.4.3 安全管理人员组成结构分析 |
3.4.4 安全培训教育效果分析 |
3.5 现场安全管理分析 |
3.5.1 现场安全检查模式 |
3.5.2 现场安全检查效果分析 |
3.6 事故应急管理 |
3.6.1 事故应急管理分析 |
3.6.2 应急器材及应急救援队伍分析 |
3.7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
3.7.1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介绍 |
3.7.2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模式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ZH公司安全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
4.1 安全管理改进方案设计原则 |
4.1.1 动态管理原则 |
4.1.2 分层管理原则 |
4.1.3 合法原则 |
4.2 安全管理改进目标 |
4.2.1 目标的设置 |
4.2.2 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
4.3 基于安标化与职安体系的安全管理机制改进设计 |
4.3.1 确定安全管理改进方案 |
4.3.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改进 |
4.3.3 安全制度体系改进 |
4.3.4 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改进 |
4.3.5 安全绩效考核改进 |
4.3.6 优化安管人员配备 |
4.3.7 教育、培训模式改进 |
4.3.8 安全文化建设改进 |
4.3.9 应急体系改进 |
4.4 安全管理改进方案整合 |
4.4.1 改进方案整合基础 |
4.4.2 改进方案整合架构 |
4.4.3 改进方案整合基本方法 |
4.4.4 改进方案的要素分布 |
4.4.5 改进方案整合的具体步骤 |
4.4.6 改进方案实施流程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ZH公司安全管理改进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5.1 核心保障措施 |
5.1.1 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
5.1.2 全员参与 |
5.2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保障 |
5.2.1 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
5.2.2 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落到实处 |
5.3 深化安全宣传与职工安全认识 |
5.3.1 稳步推行“典型”宣传 |
5.3.2 充分利用新媒介渠道强化安全宣传 |
5.4 重视安全新技术的应用 |
5.4.1 本质安全化方向发展 |
5.4.2 建立典型隐患数据库 |
5.4.3 利用BIM技术改进现场安全管控 |
5.5 加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
5.5.1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
5.5.2 建立安全数据集成信息库 |
5.5.3 信息系统优化安全管理流程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建筑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建筑行业特点和事故统计分析 |
1.3 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存在问题 |
1.3.1 风险防范和管控机制不健全 |
1.3.2 风险管控责任和制度未落实 |
1.3.3 未采用新技术监测管控风险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第2章 安全风险管控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
2.2 研究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提升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途径 |
3.1 完善风险防范和管控机制 |
3.1.1 风险分级管理 |
3.1.2 危大工程管理 |
3.1.3 隐患排查治理 |
3.1.4 人员组织培训 |
3.1.5 特殊情况风险管控 |
3.2 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制度 |
3.2.1 提升风险管控意识 |
3.2.2 落实各级管控责任 |
3.2.3 管控制度执行考核 |
3.2.4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 |
3.3 采用新技术监测管控安全风险 |
3.3.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
3.3.2 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监测 |
3.3.3 结构施工安全风险监测 |
3.3.4 动态协同安全风险管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实践案例 |
4.1 某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基本情况 |
4.2 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现状 |
4.3 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存在问题 |
4.4 企业本级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提升 |
4.5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提升 |
4.6 实践效果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研究[D]. 杨越.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中职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宁夏A学校为例[D]. 盛晓倩.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3]HD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 孙静静. 山东大学, 2021(12)
- [4]保定市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 古佐皓. 河北大学, 2021(02)
- [5]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心理环境对安全认知影响研究 ——基于安全氛围的中介效应[D]. 汪文静. 西华大学, 2021(02)
- [6]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 赵学锋.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7]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丁思远. 燕山大学, 2020(06)
- [8]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桥梁施工安全评价研究[D]. 梁清梅. 广西大学, 2020(07)
- [9]秦皇岛港ZH港务公司安全管理改进研究[D]. 任立松. 燕山大学, 2020(06)
- [10]建筑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研究与实践[D]. 殷智明.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