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尿多样化生态卫生厕所的建设及环卫效果

粪尿多样化生态卫生厕所的建设及环卫效果

一、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建造和环境卫生效果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斌,李济之,王洋[1](2021)在《我国农村卫生旱厕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改厕工程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实施以及"厕所革命"发挥的巨大成效,农村环境问题也得到了巨大改善。现阶段,各地区农村厕所的数量、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卫生厕所普及程度存在"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现象;虽然水厕是改厕工程的重心,但综合考虑我国各地区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因素,卫生旱厕也应该成为我国部分地区改厕的重点;传统卫生旱厕的类型主要包括打包型生态厕所和免水生物处理制肥型生态厕所,具有无需用水、应用范围广、装置简单、易于维护、原位处理、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等特点;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新型卫生旱厕被研发出来并成功应用到实际当中。

熊甜甜[2](2021)在《AAO粪污处理户厕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AAO户厕的建设、使用情况及处理效果;2、构建评价模型,对AAO户厕进行评价;3、分析AAO户厕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测,了解山东省A村及北京市B村随机抽取的85户AAO户厕的建设、使用及处理效果;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菲尔法构建AAO户厕的效果评价模型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赋值,对AAO户厕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索影响AAO户厕改厕效果的因素。结果:1、评价模型包括户厕地上建设、使用情况、卫生效果及住户评价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准则层中,B3卫生效果的权重最大,为0.3674,B1地上建筑权重最小。方案层中,C11管理维护评价的权重最大,为0.1391,其次是C10使用评价、C8气味、C6生活污水处理和C7卫生状况,C2厕屋的大小权重最小。2、建设方面:入室率仅为14.1%,A村98.3%住户将户厕建设在院内,B村户厕位于室内、院内分别占48.0%和44.0%;户厕完整率为91.8%,8.2%户厕建设不完整,其中,A村8.3%(无门)、B村8.0%(无窗);82.3%的洗浴用水和80.0%的刷碗、洗菜用水排放到粪池。3、使用方面:94.1%户厕可以正常使用,其余不能正常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冬天水管上冻,无法正常冲水;使用中遇到过的问题(多选),58.8%住户认为没有问题,27.1%住户认为户厕最大的问题是有臭味,11.8%住户遇到不能冲水的问题,5.9%住户认为户厕存在冬天粪水冻结的情况,3.5%选择其他的住户中,A村3.3%住户认为维护费用高,B村4.0%住户认为户厕损坏时难以买到可更换的配件。4、卫生方面:74.1%住户认为无臭味,24.7%住户认为有轻微臭味,1.2%认为有明显臭味,臭味的主要原因为来自化粪池的反味;在夏季,厕屋无成蝇的占65.9%,厕屋成蝇较少(5只以内)的占24.7%、较多(大于5只)的占9.4%。认知方面:对使用AAO户厕的了解(多选)进行调查,87.1%住户认为干净卫生,50.6%住户认为安全方便,1.2%住户认为可以防病,1.2%住户不了解。5、住户对户厕建筑的满意率为90.6%,其中A为98.3%,B村为72.0%,两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28,P<0.05);住户对AAO户厕管理维护和使用方面的满意率均为96.5%,高于对建筑的满意率。6、色度、TN、COD、TP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8%、64.5%、58.0%、48.0%和46.2%。出水水质中TP的达标率最低,为7.3%。COD、NH3-N和TN的达标率较低,在10%~20%之间;粪大肠菌值总的达标率为48.8%,粪大肠菌值与NH3-N的达标情况存在正相关。7、两村每户的综合评分比较,A村的评分分值范围较B村集中,且平均分的评分等级较B村高一级,两村的户厕总分都介于一般到优之间。B1地上建筑方面,两村的得分都接近5分;B2使用情况方面,C5维护费用得分均较低;B3卫生效果方面,A村在C6生活污水处理上的得分最低,接近较差,但两村得分均不高;B4住户评价方面,A村的三个指标评价均为优,B村较A村差,最差的C9建造评价。8、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纳入的自变量中,地区和用户对使用AAO户厕的了解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建设方面:两村户厕建设入室率低;完整性相对较高,但是少数户厕缺少门或窗;部分户厕不处理全部的家庭生活污水。使用方面:户厕的正常使用率较高,但存在臭味、冬天水管冻结无法正常冲水等问题。卫生方面:户厕卫生状况一般,部分户厕存在臭味、成蝇的问题。2、认知方面:住户对于使用AAO户厕的了解有一定的认知,但在防病意识上比较欠缺。两村住户对AAO户厕建筑、管理维护和使用方面的满意率较高。3、整体上户厕在厕屋的建设上较好,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差,出水中氮、磷、粪大肠菌值的达标率较低,TP、NH3-N更低。户厕对COD的处理有一定效果。4、利用层次分析法法构建的AAO户厕效果评价模型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两村AAO户厕整体使用效果较好,A村较B村好。5、不同地区和用户对使用AAO户厕的了解是影响AAO户厕效果评价的主要因素。

裴超[3](2021)在《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的适用性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厕所革命”是改善民生福祉、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我国城镇以外区域尚不具备完善的排水设施,推广应用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是实现厕所粪污治理的必然要求。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的技术类型多,受环境制约影响大,在不同区域的适用性差异明显。现阶段,各地开展“厕所革命”时,缺乏对各类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适应性的科学判断,导致卫生系统在应用中普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场。科学辨别各类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的适用条件,是确保各类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用之有效的基础,本论文构建了一种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的适用性评价方法,以期为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的选用提供技术指导。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本论文对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的定义进行了定义,分析了现阶段各类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的技术类型及其特征,阐述了其选用原则。建立了基于组合权重+TOPSOS的适用性评价方法,构建了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以青海省旅游厕所为例,采用“组合权重+TOPSOS”的适用性评价方法,对各类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分析,其综合性能排序为:粪尿分集源分离厕所、生物发酵式厕所、无水打包式厕所、以尿冲粪循环冲洗厕所、泡沫封堵式厕所、真空气冲式厕所、深度处理-中水循环冲洗厕所。

吴艺婷[4](2021)在《关中民居建筑生态节水营建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淡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西北地区水资源仅占全国10%。关中地区三季干旱、夏季暴雨,降雨时空、地域分配不均,总体水资源较为匮乏。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关中民居的空间形态呈现集中化趋势、用水模式呈现复杂化趋势、污水排放呈现管道快排趋势,导致雨水集用低效、排水层次缺乏、涉水部位耐久性差、水文循环破坏、缺乏成体系的涉水基础设施等问题日益凸显,发展与环境矛盾日益增强,节水行动迫在眉睫。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关中民居的生态节水营建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关中民居为研究对象,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出发,综合建筑学、给排水等学科专业知识,通过文献查找、实地观察、数据测量等形式进行涉水现状分析,从传统生态节水智慧的现代应用和现代通用节水技术本土化两个层面提出解决思路,最后针对典型户既有民居进行生态节水设计实践,整合并应用前文提出的生态节水技术,营造民居的局部生态水循环,为今后关中民居节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章:提出问题。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目的、研究方法及框架。第二章:分析问题。首先对关中民居的整体涉水现状进行调研,根据不同时期的雨水利用特点将其分为用水自平衡消解模式和管道优先的排水模式两种。其次从用水现状、排水现状、储水现状、生态涉水现状和节水现状五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总结出用水循环效率低、排水层次缺失、储水性能下降、涉水部位耐久性差、生态节水效率低等问题,初步提出关中民居的节水设计目标与研究思路。第三、四章:解决问题思路一,传统生态节水智慧提炼及现代应用。通过关中传统民居生态节水营建技术的分析,总结出五项建筑节水设计理念——循环多用的用水理念、逐级汇水的排水理念、优先集水的储水理念、水分微循环的生态理念、用水自平衡的节水理念。由于用水需求的复杂化转变、空间布局的集中化转变,我们在借鉴传统生态节水智慧时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应该借鉴其应对干旱气候的方式,分析其与现代建构之间的矛盾点及其与现代应用之间的联系,探索传统生态节水智慧与现代民居结合的途径与方法,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第五章:解决问题思路二,现代通用节水技术的本土化适应设计。分析关中民居生态节水营建的内在需求,融入低影响开发等雨洪管理思想,将现代通用节水技术本土化,从用水、排水、储水、生态涉水和节水五个方面探究生态节水构造与民居的结合方式,优化建筑涉水部位,提升涉水循环的系统性与连贯性。第六章:设计实践。建立民居内部的生态节水整体循环系统,应用第四、五章的生态节水技术,将其与民居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出一个完整的节水设计方案,并对提升要点进行图解分析。第七章:结论。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建筑节水是绿色建筑发展中重要一环,生态技术投资较小,潜力巨大,前景可观,有利于节约水源、提升农民生活品质、营造理想的生态民居空间,对于关中传统民居生态节水经验的科学机理传承及现代应用、实现民居生态节水性能优化、改善农村环境具有一定意义。

张光明,王先寅[5](2021)在《中文期刊血吸虫病防治领域卫生厕所概念翻译规范化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寄生虫病。卫生厕所的建设和管理是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血吸虫病防治领域涉及卫生厕所类型众多,多数中文科技期刊对相关概念的翻译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该文就血吸虫病防治领域有关卫生厕所概念的翻译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促使学界对该类概念的翻译进行规范和统一。

余靖,张超杰,周琪,周雪飞,张亚雷[6](2021)在《典型高寒缺水农村地区厕所现状及改厕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高寒缺水农村地区,由于其高海拔、长期低温和水资源匮乏等环境因素使得许多厕所无法正常运行。通过高海拔、寒冷区及缺水情况划分典型高寒缺水地区,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统计了2008—2018年典型高寒缺水农村地区厕所类型的占比和变化,分析了这些厕所对高寒缺水地区的适应性。结果显示:其他类型厕所的占比最高,为43.80%;下水道水冲式厕所在无害化卫生厕所中占比最高,为26.62%。按照往年的趋势,下水道水冲式厕所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然而该类厕所不适用于高寒缺水的农村地区,而且其他卫生厕所也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厕所改造少有适宜的技术支撑。基于厕所现状和技术问题,介绍了目前厕所防冻技术、无水冲厕所和粪便无害化技术的原理、构成等,对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高寒缺水农村地区的厕所革命提出建议,即除了新技术的革新,还需要改进已有厕所以满足高寒缺水农村地区的多层次需求。

侯英龙[7](2020)在《农村厕所污染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文中提出目前,传统旱厕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沿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农户自行开展的不规范改厕活动,未对厕所粪污进行有效处置利用,由此导致厕所卫生及其粪污污染成为农村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并严重影响到我国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为研究区,在对国际国内农村户厕情况进行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调研了解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厕所改造现状,对研究区农村户厕改造工程中不同化粪设施的粪污无害化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归纳提出研究区农村厕所粪污污染治理适宜模式。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1)设计调查问卷,主要的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包含人口、职业、文化程度、人均收入)、农村厕所建筑卫生情况、农村厕所类型和卫生厕所建筑卫生合格率的影响因素等。对回收的合格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卫生厕所普及率与户主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卫生厕所建设比例和农户受教育水平的相关系数达0.8993;农村户主的职业对卫生厕所普及率有显着影响,非务农户主的卫生厕所普及率明显高于务农户主的;农村户主是否正确使用卫生厕所是影响厕所卫生达标的关键因素。(2)从研究区实际实施的农村户厕改造工程中选择现场砖砌和预制桶两类化粪池,共采集了12座化粪池的入口和出口水样,进行有机物、总氮、氨氮及总磷含量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得出,两类化粪池对粪便污水均具有较好的有机物处理效果,CODCr和BOD5去除率分别达45.6%~78.9%和41.1%~70.2%;两类化粪池对总氮的去除效果都不理想,去除率不到10%,且总氮以氨氮为主要存在形式,化粪池对氨氮几乎无去除效果;两类化粪池的总磷平均去除率为25.18%(19.8%~34.2%),化粪池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比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好;清淘周期是影响化粪池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及时清淘可有效提高化粪池对有机物、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对氨氮的去除率也均转为正值;化粪池仅接收厕所污水情况下,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高于同时接收厕所排水和生活污水的情况。(3)农村改厕不能完全按照全镇、整村采用统一模式的改造方法,而是要遵循“因村制宜”、“因户制宜”的原则,根据村子所处地理区位、村和家庭的主要生产方式、农户意愿和院落空间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标处置模式和技术,使农村改厕取得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熊甜甜,罗庆,樊福成,付彦芬[8](2020)在《我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效果评价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是"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内容。该文从卫生厕所的发展趋势、我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效果评价常用的方法和指标及其建设维护现况方面,综述了目前我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就现有卫生厕所效果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建议,为我国建立科学、有效的卫生厕所效果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梁旻昊[9](2020)在《乡村厕所技术集成模式与评价模型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从2014年开始启动农村“厕所革命”相关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我国各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条件等方面差异较大,现有的厕所技术难以满足改厕需求,并且缺乏规范的厕所技术类型选择方法。所以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以中国农村厕所改造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农村地区的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模型。研究结论如下:(1)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分析全国厕所改造现状,并用统计方法将原始数据进行总结处理,对比不同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的差异,分析得出我国农村厕所改造任务依然艰巨、厕所技术选用单一、影响厕所改造因素多样的结论。(2)分析现有较为成熟的农村厕所改造技术,并按照水冲式厕所和无水冲式厕所进行分类整理,总结每一种厕所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合西北地区的区域特点,按照厕所建造全链条(收集—储存—处理)和厕所技术改良两种方式对厕所技术进行集成,得到4种适用于西北地区的厕所技术集成模式,分别为组合式真空排导厕所技术、改良型粪尿分集式厕所技术、改良型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技术和改良型三格化粪池厕所技术。(3)建立了乡村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模型。以影响中国农村厕所改造因素为基础,结合文献并咨询相关领域专家,选取了16个具体评价指标,建立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乡村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模型。(4)以西北地区某县农村为例,运用建立的乡村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模型,对4种适用于西北地区的厕所技术模式进行选择评价,得出4种技术模式的评价结果,根据最终得分高低,选择改良型三格化粪池厕所技术。并在当地进行示范工程建设,在建设完成5个月后对示范工程进行验收。由此证明乡村厕所技术集成方法和乡村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杨骁雷[10](2020)在《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中国粪尿源分离污水磷回收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磷作为一种生命必需但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无人类活动介入时存在稳定的循环链,但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废物产出地与回用地距离的限制及循环经济市场的缺失使磷循环断裂。从废弃物中回收磷是污染控制和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人类废弃物,生活污水因其尿液和粪便体积占比小,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占比高的特点,将粪尿与灰水进行源头分离并分别处理回收的方式高效且有针对性,但应用粪尿源分离污水处理系统在环境和经济上是否可行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本课题选择农村单户治理模式、联户治理模式及城市这三种应用情景进行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每种情景包含传统污水处理系统和粪尿源分离污水处理系统,系统边界包括建设阶段、运行阶段及代表回收产品避免生产肥料的扩展系统。本课题对比了各个情景包括富营养化潜力、全球变暖在内的11个环境影响指标,并在数据质量指标基础上,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最后对各个情景进行了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方面,农村单户治理模式建设阶段的影响大于运行阶段的影响,约为总影响的90%-100%;农村联户治理模式与城市的运行阶段环境影响占主导地位,约为总影响的70%-80%,但农村联户治理建设阶段的一体化PE化粪池的生产依然对环境影响有10%-20%的贡献率。经济方面,农村单户治理模式建设阶段的成本大于运行阶段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80%;城市运行阶段的成本占主导地位,约占总成本的60%-80%;农村联户治理模式介于两者之间。对方案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后,环境影响结果并无明显变化:农村单户治理模式粪尿源分离方案的化石能源消耗潜力、富营养化潜力均比传统方案低90%左右,但传统方案的全球变暖潜力比粪尿源分离系统高约70%;农村联户治理模式的化石能源消耗潜力和全球变暖潜力分别比传统方案低约90%和60%,但富营养化潜力无明显差异;城市两种方案的主要环境影响结果均相近。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和成本分析来看,农村粪尿源分离方案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优势,但城市传统方案和粪尿源分离方案的环境影响相近,仅在经济层面支持粪尿源分离系统的应用。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可以认为农村应用粪尿源分离系统在环境和经济方面可行,但城市是否适合应用粪尿源头分离的系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建造和环境卫生效果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建造和环境卫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农村卫生旱厕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农村厕所构成及区域特征
    1.1 农村厕所构成
    1.2 农村厕所分布特征
2 卫生旱厕主要
    2.1 传统卫生旱厕
    2.2 新型生态卫生旱厕
        2.2.1 环保智能型免水冲生态厕所。
        2.2.2 组合式生态卫生旱厕。
        2.2.3 踏压密封式按压加灰型生态卫生旱厕。
        2.2.4 机械驱动传输带式输送转移粪污型卫生旱厕。
3 卫生旱厕的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
    3.1 卫生旱厕的优势
        (1)无需用水,节约水资源。
        (2)应用范围广。
        (3)装置简单,易于维护。
        (4)原位处理。
        (5)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3.2 卫生旱厕的未来发展趋势
4 结语

(2)AAO粪污处理户厕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生态厕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生态厕所国外研究现状
        1.1.2 生态厕所国内研究现状
    1.2 AAO户厕
    1.3 有关厕所评价的方法
    1.4 改厕效果的影响因素
2 研究目的
3 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2.1 评价模型构建与AAO户厕效果评价
        3.2.2 AAO户厕建设与使用情况
        3.2.3 AAO户厕粪污处理效果
        3.2.4 AAO户厕效果的影响因素
    3.3 研究方法
        3.3.1 利用层次分析分析法构建AAO户厕效果模型
        3.3.2 现场调查
        3.3.3 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3.4 质量控制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6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
    4.1 构建AAO户厕的效果评价模型
        4.1.1 构建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
        4.1.2 构建各层次的判断矩阵
        4.1.3 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4.1.4 层次总排序并确定评价模型
    4.2 总体情况
        4.2.1 村基本情况
        4.2.2 入户情况
    4.3 户厕建设、使用及卫生等情况
        4.3.1 户厕的建设情况
        4.3.2 户厕的使用情况
        4.3.3 户厕的卫生及认知情况
        4.3.4 住户的满意率
    4.4 AAO户厕的粪污处理效果
        4.4.1 各指标的去除效果
        4.4.2 出水水样各指标的达标情况
        4.4.3 微生物指标的达标情况
        4.4.4 粪大肠菌值与各指标间达标情况的关联性分析
    4.5 评价结果
        4.5.1 各户厕的效果评价分数
        4.5.2 两村各指标间的分数比较
        4.5.3 评价效果的影响因素
5 讨论
    5.1 评价模型分析
    5.2 AAO粪污处理户厕建设、使用及卫生等情况
    5.3 住户使用AAO户厕的满意度
    5.4 户厕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5.5 效果评价分析
        5.5.1 户厕的评价效果分析
        5.5.2 户厕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6 结论
7 研究创新点
8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效果评价的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伦理学审查
附录
    附录1 村调查表
    附录2 入户调查表
    附录3 AAO类污处理户厕的卫生效果检测结果表
    附录4 AAO粪污处理户厕的效果评分表
    附录5 模型评分表

(3)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的适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无下水道卫生系统研究综述
    2.1 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的定义
    2.2 无下水道卫生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标准规范研究现状
        2.2.2 技术研究现状
    2.3 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及其特征分析
        2.3.1 深度处理-中水循环冲洗技术
        2.3.2 以尿冲粪循环冲洗技术
        2.3.3 泡沫封堵式厕所
        2.3.4 真空气冲式厕所
        2.3.5 粪尿分集源分离厕所
        2.3.6 生物发酵厕所
        2.3.7 无水打包厕所
    2.4 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的选用原则
第三章 评价方法研究
    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3.1.1 选择原则
        3.1.2 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3.1.3 适用性对比分析
        3.1.4 评价方法的确定
    3.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3.2.1 主观权重
        3.2.2 客观权重
        3.2.3 综合权重
    3.3 TOPSIS决策分析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1 选择原则
    4.2 评价指标的确定
    4.3 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章 评价实例——以青海省旅游景区公共厕所为例
    5.1 区域条件
        5.1.1 经济承载能力
        5.1.2 气候环境条件
        5.1.3 厕所使用特点
        5.1.4 厕所环境要求
    5.2 评价指标数值的确定
        5.2.1 经济评价指标分析
        5.2.2 技术评价指标分析
        5.2.3 评价指标结果
    5.3 熵权法确定组合权重
        5.3.1 主观权重的计算
        5.3.2 客观权重的计算
        5.3.3 组合权重的计算
    5.4 TOPSIS综合评价计算
    5.5 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4)关中民居建筑生态节水营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问题——水资源紧缺与洪涝灾害频发并存
        1.1.2 现实问题——水循环破坏与涉水设施缺乏贯通
        1.1.3 发展问题——快速的建设与环境恶化矛盾增强
    1.2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2.3 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本研究视角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归纳法
        1.5.2 实地调查法
        1.5.3 归纳对比法
        1.5.4 综合研究法
    1.6 研究框架
2 关中既有民居涉水现状与问题研究
    2.1 关中既有民居营建背景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降雨特征概况
    2.2 关中既有民居涉水现状调研
        2.2.1 典型民居整体涉水现状
        2.2.2 用水现状调研
        2.2.3 排水现状调研
        2.2.4 储水现状调研
        2.2.5 生态涉水调研
        2.2.6 节水现状调研
    2.3 关中既有民居涉水问题总结
        2.3.1 用水循环缺乏、集用低效
        2.3.2 排水层级缺失、构造不通
        2.3.3 储水性能下降、缺乏净化
        2.3.4 生态涉水缺失、耐久性差
        2.3.5 生态节水低效、连贯性差
    2.4 关中民居节水设计目标
        2.4.1 改善用水方式
        2.4.2 争取逐级排水
        2.4.3 改善生态涉水
        2.4.4 实现生态节水
    2.5 本章小结
3 关中传统民居生态节水智慧梳理
    3.1 循环多用的用水理念
        3.1.1 用水水源
        3.1.2 用水需求
        3.1.3 给水方式
    3.2 逐级汇水的排水理念
        3.2.1 屋面雨水排放
        3.2.2 院落雨水排放
        3.2.3 街巷雨水排放
        3.2.4 生活污废水排放
    3.3 优先集水的储水理念
        3.3.1 水窖
        3.3.2 水瓮
        3.3.3 涝池
    3.4 水分微循环的生态理念
        3.4.1 墙体基础防潮
        3.4.2 地面透水铺装
        3.4.3 景观植被种植
    3.5 用水自平衡的节水理念
        3.5.1 非传统水源利用
        3.5.2 涉水设施连贯性
        3.5.3 生态性节水措施
    3.6 本章小结
4 传统生态节水智慧的现代应用研究
    4.1 传统生态节水智慧与现代建构之间的矛盾
        4.1.1 节水技术的进步
        4.1.2 用水需求的转变
        4.1.3 生态节水的要求
    4.2 传统生态节水智慧与现代应用之间的联系
    4.3 传统生态节水智慧在现代民居中的应用研究
        4.3.1 传统排水智慧的现代应用研究
        4.3.2 传统储水智慧的现代应用研究
        4.3.3 传统生态涉水智慧的现代应用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现代通用节水技术本土适应设计研究
    5.1 关中民居生态节水营建的内在需求
        5.1.1 空间布局向集中式转变
        5.1.2 生态环境向绿色性转变
        5.1.3 用水模式向复杂性转变
    5.2 用水优化设计研究
        5.2.1 再生水的循环
        5.2.2 给水方式优化
        5.2.3 用水需求拓展
    5.3 排水优化设计研究
        5.3.1 屋面排水优化
        5.3.2 院落排水优化
        5.3.3 街巷排水优化
        5.3.4 庭院生活污废水处理
        5.3.5 生态旱厕及污水处理
    5.4 储水优化设计研究
        5.4.1 储水设施容积计算
        5.4.2 储水设施过滤装置
        5.4.3 储水设施位置优化
    5.5 生态涉水优化设计研究
        5.5.1 屋顶绿化蓄排水
        5.5.2 墙面绿化蓄排水
        5.5.3 地面透水性铺装
        5.5.4 绿地渗透性面层
    5.6 节水优化设计研究
        5.6.1 非传统水源利用
        5.6.2 涉水设施连贯性
        5.6.3 推广节水器具
    5.7 本章小结
6 关中民居生态节水设计实践
    6.1 典型户基本情况与改造思路
    6.2 生态节水微循环系统设计
    6.3 生态节水技术的集成应用
        6.3.1 排水净水系统优化设计
        6.3.2 绿色储水系统优化设计
        6.3.3 生态涉水系统优化设计
        6.3.4 循环用水系统优化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研究生期间所做工作
致谢

(5)中文期刊血吸虫病防治领域卫生厕所概念翻译规范化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厕所”相关概念的翻译
2 厕所概念规范化表述的探讨
3 中文期刊有关不同厕所类型的翻译建议
    3.1 三格化粪池式厕所
    3.2 双瓮漏斗式厕所
    3.3 三联式沼气池厕所
    3.4 粪尿分集式厕所
    3.5 双坑交替式厕所
4 结语

(6)典型高寒缺水农村地区厕所现状及改厕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典型高寒缺水地区农村厕所现状与问题
    2.1 典型高寒缺水地区划分
    2.2 改厕类型应用分析
        2.2.1 简易水冲式厕所
        2.2.2 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
        2.2.3 下水道水冲式厕所
    2.3 典型高寒缺水农村地区厕所现状
    2.4 典型高寒缺水农村地区厕改问题
3 高寒缺水农村地区厕所相关改造技术分析
    3.1 防冻技术
        3.1.1 电伴热
        3.1.2 防冻冲水装置
        3.1.3 分体式蹲便器
    3.2 微水冲厕技术
        3.2.1 泡沫封堵厕所
        3.2.2 表面涂层
        3.2.3 改进粪尿分集式生态厕所
    3.3 粪便无害化技术
        3.3.1 低温生物发酵
        3.3.2 太阳能加热堆肥
4 结论与展望

(7)农村厕所污染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农村人粪尿管理方式
    1.2 中国农村厕所的使用管理问题
    1.3 厕所粪污的主要污染问题
    1.4 国际上农村人粪尿处置利用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厕所现状调查
    2.1 研究区概况
    2.2 问卷调查方法
    2.3 受访农户基本情况
    2.4 户厕类型
    2.5 户厕建筑状况
    2.6 户厕卫生状况
    2.7 粪便的利用与处理情况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户厕改造方案及化粪设施治污性能研究
    3.1 长子营镇农村户厕改造方案
    3.2 化粪设施无害化效果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兴区农村厕所粪污治理技术模式探讨
    4.1 长子营镇户厕改造问题分析与讨论
    4.2 适用技术原则
    4.3 农村户厕粪污治理模式
    4.4 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户厕粪污治理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文研究特色
    5.3 展望
附录一 :户厕及卫生状况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我国农村卫生厕所常见类型及施工要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8)我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效果评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卫生厕所的发展趋势
    1.1 国内卫生厕所的发展趋势
    1.2 国际卫生厕所的发展趋势
2 我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效果评价现状
    2.1 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效果评价常用的方法与指标
        2.1.1 按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1987)或《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 7959—2012)进行的卫生学评价(方法1)
        2.1.2 按照现场勘测+问卷调查+《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 7959—2012)和(或)《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1 9 3 7 9—2003)进行的卫生学评价(方法2)
        2.1.3 选择一个或两个卫生厕所相关的标准和污水处理标准结合进行的卫生学评价(方法3)
        2.1.4 其他方法(方法4)
    2.2 农村户用卫生厕所的管理维护情况
    2.3 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效果评价结果
3 小结与展望

(9)乡村厕所技术集成模式与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农村厕所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农村厕所改造问题分析
    1.3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图
2 中国农村厕所改造现状与分析
    2.1 中国农村厕所改造现状
        2.1.1 卫生厕所普及率
        2.1.2 无害化卫生厕所技术年际变化情况
    2.2 中国各地区农村厕所改造现状
        2.2.1 地区基本情况
        2.2.2 各地区改厕情况分析
    2.3 中国农村厕所存在问题分析
        2.3.1 厕所改造任务艰巨
        2.3.2 厕所技术与自然条件不匹配
        2.3.3 厕所技术使用单一
    2.4 西北地区农村厕所改造现状
        2.4.1 区域基本情况
        2.4.2 厕所改造情况
    2.5 厕所改造影响因素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乡村厕所技术集成模式与评价方法研究
    3.1 农村厕所改造技术
        3.1.1 水冲式厕所技术
        3.1.2 无水冲式厕所技术
    3.2 西北地区农村厕所技术模式集成
        3.2.1 全链条式的厕所技术模式集成
        3.2.2 技术改良的厕所模式集成
    3.3 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方法
        3.3.1 常用的技术评价方法
        3.3.2 乡村厕所技术评价方法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乡村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因子分析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3 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标准
        4.3.1 模糊综合评价法
        4.3.2 德尔菲调查法
    4.4 乡村厕所选择评价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乡村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模型的应用
    5.1 指标体系构建
    5.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3 厕所技术集成模式的模糊综合评判
    5.4 厕所技术模式的决策结果
    5.5 示范工程建设
        5.5.1 改良型三格化粪池厕所技术设备
        5.5.2 改良三格化粪池厕所的安装
        5.5.3 设备运行情况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乡村厕所技术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评分表
附录 B 乡村厕所改革技术模式评分表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中国粪尿源分离污水磷回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成果
        1.2.1 磷回收技术的研究
        1.2.2 粪尿源分离污水处理的研究
        1.2.3 LCA在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
        1.2.4 LCA在磷回收领域的应用研究
        1.2.5 LCA在粪尿源分离领域的研究
        1.2.6 国内外研究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方法及方案选择
    2.1 研究方法
        2.1.1 生命周期评价
        2.1.2 不确定性分析
        2.1.3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2.2 方案选择
        2.2.1 农村情景下的方案选择
        2.2.2 城市情景下的方案选择
第3章 粪尿源分离污水磷回收生命周期评价
    3.1 引言
    3.2 生命周期清单数据分析
        3.2.1 生活污水
        3.2.2 收集系统
        3.2.3 输送系统
        3.2.4 尿液处理系统
        3.2.5 粪便处理系统
        3.2.6 生活污水/灰水处理系统
        3.2.7 扩展系统
        3.2.8 使用年限
    3.3 生命周期清单汇总结果
    3.4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3.4.1 计算结果
        3.4.2 贡献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粪尿源分离污水磷回收LCA不确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4.2.1 数据质量指标矩阵的建立
        4.2.2 数据质量向量分析
        4.2.3 随机分布的建立
    4.3 不确定性分析计算结果
    4.4 结果分析
        4.4.1 化石能源消耗潜力
        4.4.2 富营养化潜力
        4.4.3 全球变暖潜力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粪尿源分离污水磷回收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5.1 引言
    5.2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5.2.1 生命周期成本计算和增值概念
        5.2.2 数据来源
        5.2.3 计算结果及分析
    5.3 环境-经济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农村单户治理模式传统方案原始数据
    附表2 农村单户治理模式源分离方案原始数据
    附表3 农村联户治理模式传统方案原始数据
    附表4 农村联户治理模式源分离方案原始数据
    附表5 城市传统方案原始数据
    附表6 城市源分离方案原始数据
    附表7 农村单户治理模式传统方案清单结果、数据质量及成本
    附表8 农村单户治理模式源分离方案清单结果、数据质量及成本
    附表9 农村联户治理模式传统方案清单结果、数据质量及成本
    附表10 农村联户治理模式源分离方案清单结果、数据质量及成本
    附表11 城市传统方案清单结果、数据质量及成本
    附表12 城市源分离方案清单结果、数据质量及成本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建造和环境卫生效果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农村卫生旱厕现状及发展趋势[J]. 赵文斌,李济之,王洋. 安徽农业科学, 2021(23)
  • [2]AAO粪污处理户厕的效果评价[D]. 熊甜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3]无下水道公共厕所卫生系统的适用性评价研究[D]. 裴超. 吉林大学, 2021(01)
  • [4]关中民居建筑生态节水营建技术研究[D]. 吴艺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5]中文期刊血吸虫病防治领域卫生厕所概念翻译规范化的探讨[J]. 张光明,王先寅.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21(05)
  • [6]典型高寒缺水农村地区厕所现状及改厕技术[J]. 余靖,张超杰,周琪,周雪飞,张亚雷. 环境卫生工程, 2021(01)
  • [7]农村厕所污染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D]. 侯英龙.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6)
  • [8]我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 熊甜甜,罗庆,樊福成,付彦芬.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20(08)
  • [9]乡村厕所技术集成模式与评价模型研究[D]. 梁旻昊.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中国粪尿源分离污水磷回收评价[D]. 杨骁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粪尿多样化生态卫生厕所的建设及环卫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