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软起动器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向军[1](2021)在《QJGR-400/1.14高压软起动器的实践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万家庄煤矿井下刮板输送机采用1.14 kV高压供电,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高压真空电磁起动器起动,设备启动方式造成启动电流大、降压大、机械冲击大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选择1.14 kV高压软起动器对该煤矿刮板输送机起动系统进行改造。
刘乙霖,孟彦君[2](2020)在《QJGR-350/3.3高压软起动器在刮板输送机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3.3 kV供电高压刮板输送机当前多使用矿用高压真空电磁起动器起动,该设备存在起动电流大、起动机械冲击大、对电网电压冲击大的问题,应用3.3 kV软起动器进行起动,解决了起动转矩小,冲击大的技术难题;本文阐述了3.3 kV软起动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技术特点;分析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软起动器起动平稳,冲击小,使用方便,适应性强,可满足3.3 kV供电的大功率刮板输送机起动条件,实现设备平稳起动。
李春明,骆观轩,李朋[3](2020)在《H2367船侧推起动控制方案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H2367船配置的侧推技术需求特点,通过对四种常见的侧推起动控制方案的研究分析,选用适合本船需要的推进器起动控制方式。并通过实船应用研究,为其它船舶产品侧向推进器起动控制方案的选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李传龙[4](2020)在《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异步电机软起动器设计》文中认为异步电机具备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工作可靠等诸多优点,因此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但异步电机的起动性能并不是十分理想,直接起动时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对电机本身及所带负载造成严重损害。为了抑制异步电机起动时的冲击电流,改善异步电机起动性能,本文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对异步电机软起动器进行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异步电机软起动器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通过构建异步电机等效电路数学模型,对异步电机软起动器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由于本文设计的软起动器以晶闸管为限流器件,因此重点分析了晶闸管调压原理。在控制算法方面,本文先是对PID控制算法与模糊控制算法进行研究,分析了两种控制算法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最终采用将两者结合的模糊PID控制算法,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分别对基于PID控制算法的软起动系统和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软起动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糊PID控制算法在异步电机软起动控制中的正确性与优越性。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模块化设计原则,分别对软起动器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了设计。硬件系统设计包括STM32最小系统、主电路、同步检测电路、触发电路、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讯电路以及电源电路等设计。软件系统设计包括主程序及相关子程序设计。最后本文对设计出的软起动器进行了实物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软起动器能够有效地抑制异步电机起动时的冲击电流,实现异步电机的软起动。
尚靖博[5](2020)在《基于STM32的矿用隔爆软起动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使用胶带运输机、风机、水泵等设备较多,目前大多使用交流异步电动机进行拖动。如果直接起动拖动电动机,起动瞬间产生的冲击电流非常剧烈,对电动机本身以及机械设备都会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害。因此,在电源和电动机之间安装软起动器可以有效降低起动电流、减轻对设备的损害、减弱对电网的冲击。为了改善电动机起动特性,限制起动电流过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设计了一款以STM32F103VBT6微控制器为主控芯片的矿用软起动器,以有效降低起动电流为目的,实现软起动控制。针对以上问题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分析几种软起动方案,决定系统采用三相晶闸管调压软起动方案,并对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建立模型,分析影响其起动性能的参数。为了更好地控制起动过程所出现的冲击电流,详细介绍了模糊PID控制策略,由于软起动传统限流起动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将模糊控制技术引入其中,通过实时整定PID控制器参数,实现对电动机起动电流和时间的优化处理,并在MATLAB/Simulink中对此控制策略进行了建模仿真,以使软起动器输出更加优质满意的波形。控制电路与驱动电路之间通过光纤传输信号,有效减少了晶闸管的电磁干扰,提高了信号传输速度。晶闸管驱动电路则利用CPLD辅助控制电路和脉冲变压器组成,在实现对晶闸管的可靠控制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根据本课题的实际需求,对软起动器的软件与硬件进行设计并进行了系统调试,硬件方面主要包括电气主电路、电源电路、检测电路、晶闸管触发电路、通信电路、接触器控制电路等电路的设计;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控制系统主程序、初始化程序、模糊PID子程序、晶闸管触发程序等程序的设计。本文设计的软起动器操作方便,起动冲击较小,实用性较强。
张洪峰,陈儒敏,杨灿[6](2020)在《船舶侧推电动机软起动器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船舶侧推电动机一般采用功率较大的交流电动机,这种电动机结构相对简单,比较容易制造,能够可靠地运行,效率较高。但是船舶都是自身携带发电设备,电力供应比较紧张,为了使船舶侧推电动机在起动时不对船舶的正常电力供应造成冲击,就要从各个方面来提升其控制性能。传统老旧的交流电动机控制方式有很多不足,起动电流过大,不适应大功率船舶侧推电动机的应用环境。本文以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船舶分公司勘探311轮的700 k W船舶侧推电动机起动为例,设计基于TMS320LF2407A的船艏侧推电动机软起动器,以改善船舶侧推电动机的起动和停车性能,并使操作更人性化。本文设计的船舶侧推电动机软起动器通过改变主电路晶闸管的导通角来改变电动机定子绕组中的电流大小,从而使船舶侧推电动机平稳起动。其硬件部分由强脉冲触发、电压同步信号检测、晶闸管驱动,以及保护和中断回路等部分构成。软件设计采用看门狗中断、增量式比例积分算法来保障系统的运行。
付红焱[7](2020)在《供水加压站电气运行无人值守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供水加压站的稳定运行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供水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目前,供水加压站自动化运行程度已经有所提高,但大部分供水加压站点都分散郊区偏僻处,为减轻供水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提高运行管理效率,无人值守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逐渐被供水管理部门采用。本文从无人值守管理的理念出发,结合供水系统管理经验,对供水加压站的管理需求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提出了一种远程监测和远程控制的方法,设计一套供水加压站无人值守运行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高精度的采集终端采集现场设备和线路的运行数据,实现远程的运行监测,通过远程操控技术实现对供水加压站的远程干预控制,提高了供水加压站的管理效率。本文研究工作主要遵循如下步骤展开:首先,介绍供水加压站和广州开发区供水状况,并对供水管理中心现存的管理现状进行总结,研究供水加压技术的发展和供水管理模式的转变。然后,总结了无负压变频恒压供水的原理和系统组成,并详细分析了永和站泵组之间的协同工作模式和控制规律。其次,从供水加压站的电气运行无人值守系统结构和设计需求展开分析。依据系统设计要求对功能结构、供水管理中心主站结构与供水加压站子站结构展开研究。并分别从电气运行状态监测与采集、通信结构与设计、预警报警和远程投切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与设计。最后,总结无人值守管理系统可视化应用与管理效益,然后对供水加压站电机软起动异常问题和电机频繁起停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种电机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方案,紧接着对一次用电负荷异常造成的电压中断事件展开分析,并结合九龙供水加压站和永和供水加压站的远程合闸记录,总结远程合闸应用为供水加压站管理带来的效益。
林先彬[8](2019)在《7600 kW KKK SO2风机高压固态软起动器应用与维护》文中研究说明主要对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7 600 kW KKK SO2风机、以色列Solcon公司HRVS-DN系列高压固态软起动器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对风机日常运行中高压固态软起动器出现的常见故障及维护情况进行了总结说明,为类似高压固态软起动器的维护提供了经验。
谢仕宏[9](2019)在《用于制浆设备的异步电机空间电压矢量变频软起动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用于造纸工业制浆设备的异步电机功率巨大,直接起动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导致设备损坏、电网电压骤降,异常停机后带载起动所需电磁转矩大。而现有异步电机软起动方法存在起动转矩不足、转矩脉动大或不易直接旁路切换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7110),研究了基于六边形空间电压矢量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方法和小电容变频器理论及两相直接旁路切换控制方法。论文主要贡献可分述如下:(1)传统离散变频软起动转矩脉动的原因及改进方法研究针对制浆设备异常停机所需起动转矩较大的特点,提出一种高起动转矩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控制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控制,可以消除传统离散变频控制的异步电机负电磁转矩脉动。首先根据三相晶闸管电路两相导通才能形成回路的特点,引入空间电压矢量理论,分析基于等效正弦波原理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电压波形,根据异步电机定子磁链与定子电压的物理关系,说明与定子磁链旋转方向不一致的电压矢量就是产生负电磁转矩脉动的原因,其次剔除产生负电磁转矩的空间电压矢量,提出按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控制的离散变频方法;最后分析在定子电流断续期间转子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定子磁链的影响,验证了定子磁链衰减量对软起动过程影响较小。实验结果显示,基于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的离散变频控制方法能够消除异步电机负电磁转矩脉动。(2)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方法研究在剔除反向电压矢量基础上,根据定子电压幅值变化对空间电压矢量方向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按定子磁链轨迹控制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三相晶闸管电路两相导通时电压矢量对异步电机定子磁链的影响,找出了各离散频率点产生近似圆形磁链轨迹的电压矢量作用方法。其次建立了三相晶闸管电路两相导通时异步电机动态数学模型,推导了异步电机定子磁链方程,并计算开路零电压矢量作用时的定子磁链衰减量,证明开路零电压矢量不影响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最后提出了异步电机离散变频7-4-3-1分频软起动磁链控制策略的实现方法。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软起动方法相比最大起动电流可降低20%,转矩脉动显着降低。(3)开关控制小电容变频器理论及异步电机能量回馈机理研究针对离散变频不能实现制浆设备转速平滑连续调节、现有变频器又不易直接旁路切换的缺点,提出一种开关控制小电容变频器电路结构及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传统变频器直流母线电解电容的基本功能,指出电解电容增大变频器电磁惯性、导致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隔离是变频器不易旁路切换的主要原因。其次,研究了变频器在不同开关状态下异步电机能量回馈特性,并建立了稳态时异步电机回馈能量模型,从理论上验证了小电容变频器的可行性。接着提出了开关控制小电容变频器的电路结构和基于直流母线六脉波电压的电容参数计算方法,该方法以电容充放电的电压波形逼近变频器网侧整流输出的六脉波电压波形为依据。最后研究了小电容变频器输出电压特性,通过控制逆变输出电压零相位与输入直流母线电压峰值的时间关系,使小电容变频器电压传输比最大。实验结果表明,稳态时开关控制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回馈能量较小,小电容变频器所需电容为传统变频器的1/4,但最大电压传输比和输出电压谐波含量与传统变频器相近。(4)基于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的连续变频软起动及旁路切换方法研究针对制浆设备驱动电机功率巨大、开关频率高导致小电容变频器开关损耗大的特点,提出了按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控制的异步电机软起动控制及旁路切换方法。首先研究了基于120°方波逆变控制和180°方波逆变控制的六边形电压矢量作用原理。然后根据小电容变频器稳态瞬时等效电路存在3.3ms两相直通的特点,提出一种两相直接旁路切换控制方法。最后分析了120°方波逆变控制和180°方波逆变控制两相直接旁路切换的具体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旁路切换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基于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控制的小电容变频器可形成稳定的3.3ms两相等效直通电路且重复出现;基于180°方波逆变控制的旁路切换性能优于120°方波逆变控制的旁路切换性能。(5)基于变频软起动技术的制浆设备轻载节能方法研究针对制浆设备能耗大的特点,选取制浆过程主要设备输浆泵和磨浆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输浆泵轻载时降速节能原理,建立了输浆泵轻载降速控制异步电机损耗模型,并对比了调压调速控制和变频调速控制的节能效果;然后分析了磨浆机打浆控制原理及能耗模型,提出磨浆机轻载恒转矩变频调速节能控制方法。仿真数据显示,当输浆泵转速下降11.5%,采用调压调速可节能20%,采用变频调速可节能30%,并且变频调速范围更宽;磨浆机轻载恒转矩变频调速控制可有效降低电机输出功率和电机损耗。综上所述,文章发现了晶闸管离散变频产生负电磁转矩的物理原因,提出可消除负电磁转矩分量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六边形电压矢量控制方法;提出按磁链轨迹控制无反向电压矢量的异步电机7-4-3-1分频软起动控制方法;提出开关控制小电容变频器电路结构及六边形电压矢量控制两相直接旁路切换方法;建立了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能量回馈模型,提出了小电容参数计算依据;建立了考虑异步电机损耗的输浆泵和磨浆机轻载变频调速节能模型。
刘莉君[10](2019)在《离散变频软起动器的优化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异步电机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地用于工业、交通、国防等各个领域,而如何使其获得良好的起动性能逐渐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直接起动方式虽然接线简单,便于维护,但起动电流很大,容易造成过大的电流冲击并对接入同一电网的其他电力设备造成影响,同时起动转矩减小,不适用于重载起动场合;传统降压起动方式略优于电机直接起动方式,但不能在降低起动电流的同时提高起动转矩;传统软起动器通过改变触发角减小了起动电流,但同时也减小了起动转矩,限制了其适应范围;离散变频软起动在传统软起动器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控制方式的改变,实现变频起动,减小起动电流的同时,增大起动转矩,满足重载起动的要求。本文首先在异步电机等效电路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影响异步电机起动特性的两大指标,即起动电流倍数与起动转矩倍数,得出只有降低起动电流的同时增加起动转矩才能保证电机可以满载甚至重载起动的结论;分析异步电机转速与功率因数特性,为后续离散变频软起动的优化控制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在上述基础上对离散变频软起动分频算法进行理论研究,最终确定离散分频软起动过程中的具体频段,各频段下的最优相位组合以及各频段间主要的切换方式。其次确定了离散变频软起动的控制方法,对固定角度触发和等效正弦触发两种触发方式进行详细分析,仔细对比其优缺点,选取最适合本文的触发控制方法;采用优化控制方案,即对斜坡电压阶段实施功率因数角闭环控制和频段切换过程中考虑转速达到额定转速且运行时间为各子频段正整数倍的切换策略,以此减小电机由于触发角未补偿和频段切换不平稳所带来电磁震荡现象。最后,本文通过对离散变频软起动进行建模仿真,同时对比分析了异步电机直接起动和传统斜坡电压软起动方式下的电流、转速、转矩仿真波形,验证了离散变频软起动的优点;并对其软硬件实验平台进行了搭建,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仿真一致,从而再次验证了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技术在电机重载甚至满载时起动时的优越性。
二、浅析软起动器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软起动器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QJGR-400/1.14高压软起动器的实践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概况 |
2 QJGR-400/1.14矿用隔爆型高压交流软启动器 |
2.1 结构组成 |
(1)主回路。 |
(2)旁路。 |
(3)信号回路。 |
(4)控制回路。 |
2.2 工作原理 |
(1)空载特性。 |
(2)负载特性。 |
(3)突跳起动特性。 |
(4)软停车特性。 |
3 应用效果分析 |
4 结语 |
(2)QJGR-350/3.3高压软起动器在刮板输送机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QJGR-350/3.3高压软起动器组成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 |
3 QJGR-350/3.3高压软起动器工作原理 |
4 产品实际应用效果 |
5 结语 |
(3)H2367船侧推起动控制方案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四种起动控制方式技术方案对比 |
2.1 技术性能对比 |
2.1.1 自耦变压器起动控制方式 |
2.1.2 软起动器起动控制方式 |
2.1.3 变频器起动控制方式 |
2.2 设备配置及可行性分析 |
2.2.1设备配置 |
2.2.2 设备重量对比 |
2.2.3 装船可行性分析 |
2.3 谐波影响对比 |
2.4 可靠性分析 |
2.5 侧推舱空调通风需求对比 |
2.6 维修性分析 |
2.7 成本比较 |
2.8 起动响应速度 |
2.9 使用业绩 |
3 各种控制方案比较及选用 |
4 实船应用 |
(1)本船配置的侧推电机型号为:SIEMENS的1LA8407-4AB04-Z。主要参数如下: |
(2)根据电机参数配置的软起动器型号为:以色列RVS-DN。主要参数如下: |
(3)实船调试参数 |
① 整体参数 |
② 起动参数 |
③ 马达过载继电器参数 |
(4)侧推电机试验 |
(5)谐波值测量 |
5 结束语 |
(4)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异步电机软起动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异步电机软起动方法概述 |
1.3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软起动器基本原理分析 |
2.1 异步电机起动特性分析 |
2.2 晶闸管调压原理 |
2.3 晶闸管软起动的起动方式 |
2.4 本章小结 |
3 软起动器控制算法研究 |
3.1 传统的PID控制算法 |
3.2 模糊控制算法 |
3.3 模糊PID控制算法 |
3.4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软起动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 |
4.1 直接起动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 |
4.2 PID控制软起动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 |
4.3 模糊PID控制软起动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5 软起动器的硬件设计 |
5.1 硬件总体结构 |
5.2 主电路设计 |
5.3 STM32最小系统设计 |
5.4 电压同步检测电路设计 |
5.5 触发电路设计 |
5.6 电压检测电路设计 |
5.7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
5.8 通信电路设计 |
5.9 电源电路设计 |
5.10 硬件抗干扰措施 |
5.11 本章小结 |
6 软起动器的软件设计与实物测试 |
6.1 主程序设计 |
6.2 初始化程序设计 |
6.3 故障检测程序设计 |
6.4 同步信号中断程序设计 |
6.5 模糊PID控制程序设计 |
6.6 软件抗干扰措施 |
6.7 软起动器实物测试 |
6.8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STM32的矿用隔爆软起动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软起动器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软起动器方案设计与工作原理 |
2.1 系统设计要求 |
2.2 软起动器设计方案 |
2.3 晶闸管软起动器工作原理 |
2.4 软起动器的起动方式 |
2.5 模糊PID控制算法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软起动器硬件电路设计 |
3.1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整体设计 |
3.2 软起动器主电路设计 |
3.3 软起动器微控制器电路设计 |
3.4 电源电路设计 |
3.5 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
3.6 晶闸管触发电路设计 |
3.7 通信电路设计 |
3.8 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 |
3.9 其它电路设计 |
3.10 软起动器的隔爆设计 |
3.11 本章小结 |
4 软起动器软件设计 |
4.1 软件设计平台 |
4.2 主程序设计 |
4.3 初始化程序设计 |
4.4 模糊PID程序设计 |
4.5 晶闸管触发程序设计 |
4.6 软停车程序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MATLAB仿真与样机调试 |
5.1 MATLAB仿真 |
5.2 样机调试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软起动器硬件电路原理图 |
附录2 印刷电路板实物图 |
附录3 软起动器隔爆外壳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船舶侧推电动机软起动器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船舶侧推电动机起动现状和存在问题 |
2 船舶侧推电动机软起动器的研究意义 |
3 船舶侧推电动机软起动器的运行模式 |
3.1 跨越式运行模式 |
3.2 交流接触器旁路运行模式 |
3.3 轻载节能运行模式 |
3.4 调压调速运行模式 |
4 船舶侧推电动机软起动器系统简介 |
5 船舶侧推电动机软起动器前景分析 |
(7)供水加压站电气运行无人值守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供水工程与供水加压站概述 |
1.1.2 广州开发区供水加压站概况 |
1.1.3 供水加压站电气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供水加压技术发展 |
1.2.2 供水加压站配用电管理方式 |
1.3 供水加压站电气运行无人值守系统研究意义 |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广州开发区供水加压站的运行 |
2.1 广州开发区供水管理中心运行管理 |
2.2 供水加压站供水方式 |
2.3 供水加压站配用电 |
2.4 供水加压站主要设备工作方式 |
2.4.1 电机变频运行与软起动 |
2.4.2 泵组协同工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供水加压站电气运行无人值守系统设计 |
3.1 电气运行无人值守系统概述 |
3.2 电气运行无人值守系统设计要求 |
3.2.1 供水管理中心主站设计要求 |
3.2.2 供水加压站子站设计要求 |
3.3 电气运行无人值守系统结构 |
3.3.1 无人值守系统功能结构 |
3.3.2 供水管理中心主站系统结构 |
3.3.3 供水加压站子站系统结构 |
3.4 运行设备电气运行状态采集与捕获 |
3.4.1 状态监测设备与相关电气参量采集 |
3.4.2 异常波形与电气暂态过程的捕获 |
3.4.3 环境温湿度与电气设备温升监测 |
3.5 通信结构与设计 |
3.5.1 供水管理中心主站与供水加压站子站通信协议及其结构 |
3.5.2 供水加压站内底层设备通信协议及其结构 |
3.6 预警报警 |
3.6.1 预警报警类型 |
3.6.2 供水加压站预警报警阀值设定 |
3.7 远程投切 |
3.7.1 远程投切的意义与方法 |
3.7.2 远程分合闸的电气接线与测试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州开发区供水管理电气运行无人值守系统应用 |
4.1 广州开发区供水管理中心电气运行可视化管理应用 |
4.1.1 电气运行可视化应用 |
4.1.2 无人值守系统管理效益 |
4.2 应用案例之一——九龙供水加压站电机软起动异常 |
4.2.1 供水加压站电机软起动异常现象 |
4.2.2 电机软起动异常分析 |
4.2.3 电机软起动器参数调整 |
4.3 应用案例之二——永和供水加压站电机频繁起停 |
4.3.1 电机频繁起停案例描述与原因分析 |
4.3.2 电机频繁起停的特征分析与自动识别 |
4.3.3 不同运行状态电机起停次数识别和电机控制策略优化设计 |
4.4 应用案例之三——永和供水加压站过负荷跳闸事件 |
4.4.1 过负荷跳闸事件概述 |
4.4.2 过负荷跳闸事件原因分析 |
4.5 应用案例之四——九龙站与永和站远程合闸应用 |
4.5.1 九龙供水加压站远程合闸技术应用 |
4.5.2 永和供水加压站远程合闸技术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全文总结 |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7600 kW KKK SO2风机高压固态软起动器应用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 风机、电机、软起动器参数 |
2 Solcon软起动器工作原理简介 |
2.1 系统组成 |
2.2 起动方式 |
2.2.1 软起动/软停车方式 |
2.2.2 检修方式 |
2.3 控制保护功能 |
3 软起动器常见故障及维护 |
3.1 过流/缺相/电流不平衡故障 |
3.2 过压故障 |
3.3 软起无输出故障 |
3.4 失压故障 |
3.5 起动次数过多故障 |
3.6 门限位故障 |
4 结语 |
(9)用于制浆设备的异步电机空间电压矢量变频软起动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异步电机软起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异步电机软起动技术现状 |
1.2.2 异步电机软起动技术发展趋势 |
1.2.3 永磁同步电机对制浆设备驱动电机的挑战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3 章节安排 |
2 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转矩脉动原因及改进方法研究 |
2.1 晶闸管控制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原理 |
2.2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控制方法设计 |
2.2.1 基于晶闸管电路的空间电压矢量定义 |
2.2.2 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转矩脉动原因分析 |
2.2.3 基于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控制方法设计 |
2.3 异步电机离散变频控制两相导通的数学模型分析 |
2.4 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
2.4.1 异步电机传统离散变频7分频控制仿真分析 |
2.4.2 异步电机基于六边形电压矢量的离散7分频控制仿真分析 |
2.4.3 实验分析 |
2.5 小结 |
3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方法研究 |
3.1 异步电机离散变频磁链控制原理分析 |
3.1.1 异步电机离散变频磁链控制电压矢量作用原理 |
3.1.2 三相晶闸管电路两相导通时异步电机数学模型分析 |
3.2 异步电机离散变频软起动过程磁链计算 |
3.3 异步电机空间电压矢量离散7-4-3-1分频磁链控制方法实现 |
3.4 异步电机离散变频磁链轨迹控制仿真分析 |
3.5 实验验证 |
3.6 小结 |
4 开关控制小电容变频器电路结构及控制方法研究 |
4.1 大容量电解电容对传统变频器旁路切换的影响分析 |
4.1.1 传统变频器直流母线电解电容的功能分析 |
4.1.2 传统变频器不能直流旁路切换原因分析 |
4.2 小电容变频器电路结构及控制方法设计 |
4.2.1 开关控制小电容变频器电路结构 |
4.2.2 基于六脉波电压控制的电容参数计算 |
4.2.3 小电容变频器控制方法设计 |
4.3 小电容变频器输出电压分析 |
4.3.1 电压传输比分析 |
4.3.2 输出电压谐波分析 |
4.3.3 小电容变频器理想数学模型分析 |
4.3.4 小电容变频器输出电压特性仿真分析 |
4.3.5 实验验证 |
4.4 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能量回馈特性分析 |
4.4.1 异步电机正向电动运行时回馈能量分析 |
4.4.2 基于稳态回馈能量吸收的小电容参数计算 |
4.4.3 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能量回馈特性仿真分析 |
4.4.4 实验验证 |
4.5 小结 |
5 基于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的变频软起动及旁路切换方法研究 |
5.1 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软起动控制方法 |
5.1.1 六边形电压矢量控制异步电机软起动原理 |
5.1.2 120°方波逆变控制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分析 |
5.1.3 180°方波逆变控制六边形电压矢量轨迹分析 |
5.2 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两相直接旁路切换原理 |
5.2.1 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旁路切换原理 |
5.2.2 两相直接旁路切换过程异步电机电磁特性分析 |
5.3 小电容变频器-异步电机系统旁路切换控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
5.3.1 120°方波逆变控制旁路切换方法 |
5.3.2 120°方波逆变控制小电容变频器旁路切换仿真分析 |
5.3.3 180°方波逆变控制旁路切换方法 |
5.3.4 180°方波逆变控制旁路切换仿真分析 |
5.4 小电容变频器旁路切换开关实现的可行性分析 |
5.5 小结 |
6 制浆过程异步电机轻载节能研究 |
6.1 输浆泵轻载降压节能与变频节能对比研究 |
6.1.1 输浆泵轻载降压节能特性研究 |
6.1.2 输浆泵电机轻载降压损耗特性研究 |
6.1.3 输浆泵电机轻载变频调速损耗特性研究 |
6.2 盘磨机打浆过程节能研究 |
6.2.1 盘磨机类型 |
6.2.2 盘磨机磨浆工作原理 |
6.2.3 盘磨机打浆理论及打浆过程控制方法研究 |
6.2.4 打浆过程能量消耗模型 |
6.2.5 盘磨机轻载恒转矩变频节能控制 |
6.3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工作结论 |
7.2 研究工作创新点 |
7.3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10)离散变频软起动器的优化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电子式软起动器研究现状 |
1.2.2 离散变频软起动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2 离散变频软起动理论分析 |
2.1 异步电机起动特性 |
2.2 异步电动机转速与功率因数特性 |
2.2.1 转速特性 |
2.2.2 功率因数特性 |
2.3 离散变频单相调压原理 |
2.4 离散变频三相分频算法研究 |
2.4.1 分频段相序分析 |
2.4.2 各频段相位分析 |
2.4.3 最佳相位组合方式 |
2.5 最佳分频方式 |
2.5.1 初始频段选择 |
2.5.2 中间频段选择 |
2.5.3 频段切换原则 |
2.6 本章小结 |
3 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策略研究 |
3.1 恒压频比的控制方法 |
3.2 触发角控制策略 |
3.2.1 固定角度的触发角控制 |
3.2.2 等效正弦的触发角控制 |
3.3 优化控制策略 |
3.3.1 离散变频起动过程中振荡现象分析 |
3.3.2 功率因数角闭环控制 |
3.4 晶闸管的触发脉冲控制方法 |
3.4.1 晶闸管触发角的移相范围 |
3.4.2 电压同步宽脉冲触发方式 |
3.4.3 改进型五脉冲序列触发方式 |
3.5 本章小结 |
4 离散变频软起动软硬件系统设计 |
4.1 硬件实验平台设计 |
4.1.1 晶闸管选型 |
4.1.2 电源电路 |
4.1.3 晶闸管检测电路 |
4.1.4 功率因数角检测电路 |
4.1.5 相序判断电路 |
4.1.6 晶闸管驱动电路 |
4.1.7 电流采样电路 |
4.1.8 电压采样电路 |
4.2 系统软件设计 |
4.2.1 系统主程序设计 |
4.2.2 频段切换程序 |
4.2.3 脉冲触发程序 |
4.2.4 AD采样程序设计 |
4.2.5 功率因数角检测程序 |
4.3 本章小结 |
5仿真与实验 |
5.1 系统建模与分析 |
5.2 仿真结果分析 |
5.2.1 直接起动 |
5.2.2 斜坡电压起动 |
5.2.3 离散变频软起动仿真波形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1 实验平台介绍 |
5.3.2 同步信号检测波形 |
5.3.3 脉冲触发实验波形 |
5.3.4 电压实验波形 |
5.3.5 电流实验波形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浅析软起动器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QJGR-400/1.14高压软起动器的实践应用研究[J]. 李向军. 山东煤炭科技, 2021(09)
- [2]QJGR-350/3.3高压软起动器在刮板输送机上的应用[J]. 刘乙霖,孟彦君. 同煤科技, 2020(06)
- [3]H2367船侧推起动控制方案研究及应用[J]. 李春明,骆观轩,李朋. 广东造船, 2020(05)
- [4]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异步电机软起动器设计[D]. 李传龙.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基于STM32的矿用隔爆软起动器设计[D]. 尚靖博.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6]船舶侧推电动机软起动器系统研究与设计[A]. 张洪峰,陈儒敏,杨灿. 奋斗的足迹——献给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建院十五周年论文集, 2020
- [7]供水加压站电气运行无人值守系统设计与应用[D]. 付红焱.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7600 kW KKK SO2风机高压固态软起动器应用与维护[J]. 林先彬. 硫酸工业, 2019(09)
- [9]用于制浆设备的异步电机空间电压矢量变频软起动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 谢仕宏.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1)
- [10]离散变频软起动器的优化控制研究[D]. 刘莉君.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