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赛松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白细胞减少症30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蔡其霞[1](2021)在《加味天王补心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加味天王补心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治疗心肝阴虚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07月至2019年12月来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就诊的74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辨证诊断为心肝阴虚证)的患者。经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会同意,将74例患者按Excel的(RAND BETWEEN函数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n=37)患者予以甲巯咪唑口服治疗,治疗组(n=37)予以甲巯咪唑+加味天王补心丹口服;两组患者均行血液和B超检查,并进行随访和参数记录。主要研究对照的指标为治疗前后血清总甲状腺素(TT4)的数值、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升降;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记录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数值变化;同时记录并分析患者体重以及心率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t=-0.774,P=0.442)、病程(t=1.737,P=0.087)、性别(χ2=1.138,P=0.286)以及中医证候积分(P>0.05)无显着性差异。(2)治疗组在改善TSH、TT4、TT3、FT4、FT3、TRAb、心率等方面有显着差异(P<0.01);在增加体重方面有差异(P=0.011<0.05)。对照组在改善TSH、TT4、TT3、FT4、FT3、TRAb、心率、体重等方面有差异(P<0.05)。对照组单独应用甲巯咪唑二个疗程后在TT4、TT3、FT4、FT3、TRAb等方面未能降低到正常范围。而且加味天王补心丹合甲巯咪唑在升高TSH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加味天王补心丹联合甲巯咪唑医治本病的效果比单纯口服甲巯咪唑更为明显,对改进甲亢的临床症状更有用。(3)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心悸不宁、烦躁易怒、面红耳赤、瘿肿、少寐多梦、目眩、脉象等中医证候积分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更优于对照组,除了舌象两组无差异(z=1.85,P=0.064)。(4)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临床疗效上有一定的数量上的差别。治疗组中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13人、23人、1人,占比分别为35.14%、62.16%和2.70%,即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30%。同时对照组中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2人、22人、13人,分别占比5.41%、59.46%和35.14%,即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86%。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总有效率检验统计,可得z=3.16,P=0.002,即两组总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加味天王补心丹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心悸不宁、烦躁易怒等),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总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甲巯咪唑,无明显副作用。
覃诗华[2](2019)在《Graves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及相关指标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初步探讨初发Graves病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淋巴细胞绝对值(LYM)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找出使TRAb及其他相关指标改善的治疗方案,提高中西医治疗Graves病的疗效,降低副作用,减少复发率。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初次到门诊及病房就诊,未用过任何药物,符合诊断标准的116例患者,根据其症状辨证分型为痰气热结证、肝火旺盛证、心肝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四种证型,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记录患者性别、姓名、年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TRAb、TPOAb、TGAb、ENU、LYM、ALT、AST指标。分析Graves病不同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Graves病组TRA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Graves病组TRAb水平比对照组高(P<0.01)。TRAb水平在Graves病不同证型比较,肝火旺盛组>痰气热结组>心肝阴虚组>气阴两虚组(P<0.01)。(2)Graves病组TPOAb、TGA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TPOAb、TGAb水平在不同证型比较,痰气热结组、肝火旺盛组、心肝阴虚组、气阴两虚组无明显差异(P>0.05)。(3)Graves病组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ALT、AST水平在Graves病组不同证型组比较,肝火旺盛组>痰气热结组>心肝阴虚组>气阴两虚组(P<0.01)。(4)Graves病组NEU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NEU水平在Graves病组不同证型组比较,肝火旺盛组<痰气热结组<心肝阴虚组<气阴两虚组(P<0.01)。LYM水平在Graves病组不同证型组比较,肝火旺盛组>痰气热结组>心肝阴虚组>气阴两虚组(P<0.01)。结论:(1)TRAb在Graves病不同证型中水平有差异,在肝火旺盛组水平最高,在气阴两虚证组水平最低。(2)TPOAb、TGAb阳性率偏高的患者Graves病发生率较高。然而不同证型分布水平上无明显差异。(3)部分Graves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ALT、AST水平升高。Graves病中医证型以肝火旺盛证组ALT、AST水平最高,在气阴两虚组ALT、AST最低。(4)Graves病患者NEU水平低于对照组,LYM水平高于对照组,NEU水平在肝火旺盛组水平最低,在气阴两虚证组最高;LYM水平在肝火旺盛组最高,在气阴两虚组最低。
王府存[3](2019)在《养阴清热汤治疗心肝火旺型Graves病的临床观察及对TRAb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运用养阴清热汤治疗心肝火旺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评价养阴清热汤治疗心肝火旺型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对促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新诊断的80例心肝火旺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阴清热汤,共治疗12周并连续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12周以及随访9个月内患者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西药剂量、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TRAb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对TRAb的影响。结果:1.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8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有效率为89.74%,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O.O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4周、8周、12周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单项症状及体征积分:两组治疗12周后单项症状除突眼外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烦躁易怒、口渴、少寐及倦怠乏力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余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5.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FT3、FT4、TSH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8周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FT3、FT4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TSH无改变(P>0.05),治疗12周后两组间FT3、FT4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SH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6.TPOAb、TGAb:两组TPOAb、TGAb治疗后与治疗前及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及9个月与治疗前比较(P<0.05),随访3个月及9个月两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抗甲亢药物剂量比较:治疗组甲巯咪唑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TRAb水平比较:两组治疗4周、8周后,TRAb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TRAb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周后,TRAb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及9个月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不良反应率:治疗组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者8例,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养阴清热汤配合甲巯咪唑治疗心肝火旺型Graves病患者,可以较快地缓解患者临床证候,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抗甲亢西药用量,不良反应少,并可较快地减少免疫缓解时间,降低TRAb水平,减少患者用药总疗程。
孟祥[4](2017)在《甲亢宁胶囊对Graves病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Graves病(GD)也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表现并不限于甲状腺,而是一种多系统的综合征,包括高代谢症候群,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目前,西医治疗Graves病的方法主要有3种:①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停药复发率高,改善症状与体征困难,有加重肝损伤、造血系统功能障碍、小血管炎和周期性麻痹等副作用;②1311治疗后甲减比例较高;③手术治疗并非人人皆宜。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改善症状与体征、抗复发、缩短疗程等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本研究依托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证结合诊疗方案推广验证"(编号:Z121107001012010)。本研究对广安门医院应用于临床38年的院内制剂甲亢宁胶囊治疗Graves病的减毒增效、缩短疗程作用,进行了系统临床观察。本论文分为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古代文献、检索中外数据库,回顾总结近年中西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现状。Graves病是甲亢的常见类型,以甲状腺毒症、甲状腺肿、突眼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甲亢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主要为气虚、阴虚,标实主要为气滞、火旺、痰凝、血瘀。阴虚阳亢是甲亢早期的主要证型,痰瘀、热毒是主要兼证。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分期论治、专方专药及对症治疗为主,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活血解毒是最常用治法。中药可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即改善症状和体征、减少西药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缩短疗程等。西医治疗方式有3种,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311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是这些治疗手段均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局限性。第二部分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甲亢宁胶囊治疗Graves病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对照的方法,共纳入332例Graves病(GD)患者,治疗组270例,对照组62例,观察24周,每4周随访一次,观察结束后,跟踪随访2年。治疗组:甲亢宁胶囊+标准剂量1/2的抗甲状腺药物;对照组:安慰剂+标准剂量抗甲状腺药物。主要观察比较:(1)增效作用:两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时间和改善率、两组甲状腺功能主要指标改善比例和恢复正常率、两组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发情况和复发率。(2)减毒作用:两组抗甲状腺药物剂量、两组肝损害指标变化情况和恢复正常率、两组造血功能变化情况和改善正常率、两组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等。研究病例以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各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1增效作用(1)中医症状:治疗组改善症状快,4周内即改善,对照组8周~12周才达到治疗组4周的改善水平。治疗组多个时间节点优于对照组(P<0.05)。(2)甲状腺肿大:两组以轻度甲状腺肿大恢复快,治疗组8周内即改善,对照组24周尚未达到治疗组4周的改善水平,治疗组在16周~24周优于对照组(P<0.05)。中度甲状腺肿占比例最高,治疗组8周即改善,对照组24周才达到16周改善水平,治疗组在16周~24周优于对照组(P<0.05)。重度甲状腺肿变化不大,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3)突眼度:治疗组4周内即改善,对照组12周以后才达到治疗组4周的改善水平。治疗组各时间节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4)甲亢指数:甲亢指数4周即有改善,对照组8周~12周才达到治疗组4周的改善水平。治疗组在8周~12周均优于对照组(P<0.05),16周~24周两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5)甲状腺功能:两组各指标4周内均改善,对照组TSH水平8周~12周才达到治疗组4周的改善水平,8周以后各时间节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TT3、TT4指标的均数变化在各时间节点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FT3指标4周时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在4周~8周达到治疗组4周水平,4周~16周两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0周、24周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FT4指标均数在8周后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a-TG均数4周内即下降,对照组20周~24周才达到治疗组4周的改善水平,治疗组各时间节点(除24周)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TP04周内即指标下降,对照组24周才达到治疗组4周的改善水平,治疗组各时间节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6)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甲状腺功能主要指标:治疗8周时,FT3、FT4均正常例数者,两组均超过50.00%,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FT3、FT4、TSH均正常例数者,治疗组4周即增多,且治疗组在4周优于对照组(P<0.05),16周~24周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7)复发情况和复发率:6个月两组复发率无差异(P>0.05),随访12个月、24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减毒作用(1)抗甲状腺药物用量:治疗组甲巯咪唑的剂量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12周~16周才降至治疗组4周的剂量水平。治疗组各时间节点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丙基硫氧嘧啶的剂量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12周才降至治疗组4周的剂量水平。治疗组各时间节点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肝损害:治疗组ALT异常率低,4周内即降低,对照组24周尚未达到治疗组4周的改善水平。治疗组各时间节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3)白细胞减少症:治疗组白细胞减少例数少,4周内即改善,对照组8周~12周才达到治疗组4周的改善水平。治疗组4周~8周白细胞减少例数优于对照组(P<0.05),8周~24周低于对照组(P>0.05)。(4)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亢宁胶囊对Graves病的治疗优势主要表现在改善症状、改善甲功;可减少西药剂量、减少肝损害、改善造血功能;有抗复发作用。具有显着的减毒增效作用。
常荷英[5](2017)在《疏肝清心法治疗心肝火旺型Graves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运用疏肝清心法治疗心肝火旺型Graves病,观察其临床疗效,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Graves病的优势、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心肝火旺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片5-1Omg每天3次口服)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疏肝清心法辨证施治。定期记录两组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TR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血常规、肝功能等。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各个症状及体征、甲状腺功能及TRAb,作出疗效评价。所得数据运用EXCEL及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定分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治疗组分别为4例、16例、6例、0例,总的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分别为1例、7例、16例、2例,总的有效率为92.31%,经Ridit分析,p<0.0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判定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治疗组分别为5例、17例、4例、0例,总的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分别为1例、6例、18例、1例,总的有效率为96.15%,经Ridit分析,p<0.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跟治疗前比较,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观;治疗后两组间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相比,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比对照组减少更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优势。④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情况分布:治疗组在烦躁、多汗、恶热、神疲、乏力、少寐多梦、健忘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T3、FT4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降低,TSH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FT3、FT4、TSH差值比较,无明显差异。⑥两组病例治疗前后TRAb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RAb较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RAb差值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TRAb比对照组降低更多,差异具有显着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⑦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都发生了少数不良反应,但在之后的治疗中均恢复正常。结论:通过本研结果提示疏肝清心法联合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心肝火旺型Graves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TRAb等方面可能优于单独ATD治疗,发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向英[6](2017)在《初发Graves病与外周血三系细胞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Graves病(GD)是甲亢最主要的病因,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多器官损害,其中合并血液系统损害并不少见。GD患者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后出现白细胞异常较为常见,但部分GD患者在初次诊断、尚未进行任何抗甲状腺治疗时已出现白细胞异常,甚至出现外周血三系细胞异常。还有部分患者以外周三系血细胞异常为首发症状就诊,进而诊断为GD,这些患者在甲状腺毒症得到控制后,外周三系细胞异常也随之好转;同时外周血三系细胞异常明显影响GD的治疗方案,因此了解影响外周血三系细胞的相关因素,明确其发病机制尤为重要。本实验小组试图分析初发GD患者外周三系血细胞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探讨初发GD合并外周血三系细胞异常的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431例,均为初次临床确诊为GD,未接受任何抗甲状腺治疗患者作为初发GD组;取同期体检的300例正常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做回顾性分析。比较初发G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甲状腺激素及抗体、外周血三系细胞的相关指标的差异;对与初发GD组的外周血三系细胞指标异常有关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明确外周血三系细胞异常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对外周血三系各血细胞异常组与正常组的发病率、甲状腺激素及抗体进行分析,以明确外周血三系细胞出现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1.初发G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淋巴细胞百分比(L%)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初发GD组患者WBC与FT3、FT4有相关性,均呈负相关(P<0.05);GR与FT3、FT4、Tg Ab有相关性,均呈负相关(P<0.05),与TSH有相关性,呈正相关(P<0.05);HGB与FT3、FT4有相关性,均呈负相关(P<0.05);PLT与FT3有相关性,呈负相关(P<0.05)。3.初发GD组合并白细胞减少20例,发病率为4.6%。初发GD组合并粒细胞减少51例,发生率为11.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合并粒细胞减少发生率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初发GD组合并贫血73例,发生率为16.9%。初发GD组合并贫血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57例;1例为中度贫血,其余72例均为轻度贫血。5.初发GD组合并血小板减少13例,发生率为2.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合并血小板减少发生率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初发GD合并白细胞减少组年龄、FT4、Tg Ab明显高于初发GD未合并白细胞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g Ab是初发GD合并白细胞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7.初发GD合并粒细胞减少组FT3、FT4明显高于初发GD未合并粒细胞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初发GD合并粒细胞组TSH明显低于初发GD未合并粒细胞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4是初发GD合并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8.初发GD合并贫血组FT3明显高于初发GD未合并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3是初发GD合并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初发GD患者,在未进行任何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已经出现外周学三系细胞的异常。1、初发GD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WB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明显升高相关,发病早期如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应进一步完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2、初发GD患者WBC与FT4、FT3呈负相关;GR与FT3、FT4、Tg Ab呈负相关,与TSH呈正相关。初发GD合并白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为年龄、Tg Ab;初发GD患者已有11.8%合并粒细胞减少,FT4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对于FT4明显升高的患者更应注意其粒细胞减少的发生。3、初发GD患者HGB、MCH、MCHC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初发GD患者HGB与FT3、FT4呈负相关。初发GD合并贫血的发生率为16.9%,其危险因素为FT3,多发于女性,多为轻度贫血,贫血类型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及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4、初发GD患者MPV、PCT、PDW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初发GD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2.9%,如早期发现患者MPV、PCT、PDW明显下降,应谨慎用药,积极观察血小板变化。
王秋虹[7](2016)在《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经验及甲亢宁胶囊调控FRTL-5细胞ERK通路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是当前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口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缺乏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常规抗甲状腺药物无法解决甲状腺细胞过度增殖和甲亢复发问题。林兰教授从医50余载,对甲亢的治疗等方面认识深刻,研发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剂,中药甲亢宁胶囊(以下简称“甲亢宁)即是其防治甲亢的临床经验的精髓之一。本论文首先对导师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然后以体外培养的FRTL-5甲状腺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从干扰和过表达两个方面,探讨甲亢宁通过调控ERK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细胞增殖、促其凋亡从而调节甲状腺细胞生长的可能分子机制。1临床研究目的:基于导师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的临床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其治疗甲亢的方药运用规律。结合与导师交流,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总结其治疗甲亢肝损害、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甲亢合并突眼、甲亢伴月经病等的临床经验。为总结和提炼甲亢中医药防治规律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林兰教授在广安门医院内分泌门诊确诊的160例甲亢患者的437诊次的病例录入EXCEL2007表格。利用SPSS19.0软件、weka3.7数据挖掘软件、Liquorice数据挖掘软件,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方法分析林兰教授处方用药规律。通过与导师交流,整理导师治疗甲亢、甲亢合并肝损害、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甲亢合并突眼、甲亢伴月经病等的临床经验。结果:(1)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甲亢病例160例,得到治疗本病所涉及的中药167味,使用总频次为9032次,其中频数在10次以上的药物共有64味,总频数为8634次。其中生龙骨、煅磁石、珍珠母、麦冬、酸枣仁、五味子、夏枯草、法半夏、山慈菇等是林老治疗甲亢的核心药物。(2)将林教授437诊次治疗甲亢的处方中所有中药按照药物出现的总频次进行排序,频次超过10次的作为高频中药。参考第七版《中药学》教材及《中华本草》,将69味高频中药按照功效进行分类,并将各类中药中的所有药物使用频次加和并排序。统计结果显示,林兰教授治疗甲亢使用最多的是补虚药、安神药,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等。在补虚类药物使用上,以用补血药和补阴药为主,补气药和补阳药为次。林教授治疗甲亢常用具有滋阴潜阳、安神功效的中药。(3)采用SPSS19.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林兰教授的治疗甲亢的处方分为九类:益母草、丹皮、山萸肉、紫河车、当归;盐杜仲、泽泻、炒白术、覆盆子、益智仁、香附、黄连、木香、红花、川芎、檀香、生黄芪、制远志、决明子:菌陈、黄柏、生牡蛎、珍珠母;白芍、生龙骨、五味子、夏枯草、麦门冬、太子参、柏子仁、酸枣仁;山慈菇、牛蒡子;枸杞子、煅磁石、钩藤;郁金,元胡;半夏,枳实。(4)采用Liquorice数据挖掘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林兰教授的治疗甲亢的核心处方以滋阴潜阳、化痰散结、益气养阴功效为特点,生龙骨、煅磁石、夏枯草、枸杞子、钩藤、太子参、麦冬、白芍、五味子、生地、熟地、柏子仁、酸枣仁是最常见的方剂组合。(5)采用weka3.7数据挖掘软件,运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常用药对,并结合与导师交流,总结出林教授临床常使用的药对为:熄风潜阳组合—生龙骨、煅磁石;化痰散结组合—山慈菇、牛蒡子、浙贝母、连翘;疏肝理气组合—柴胡、白芍;理气化痰组合—半夏、枳实、郁金、元胡;益气养阴组合—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健脾燥湿组合—苍术、厚朴;安神组合—生龙骨、生牡蛎、煅磁石、珍珠母;酸枣仁、柏子仁;健脾化湿组合—茯苓、泽泻;滋补肝肾组合—覆盆子、益智仁、杜仲;养肝明目组合—枸杞子、决明子;祛风明目组合—青葙子、密蒙花。(6)通过与导师交流,总结了导师治疗甲亢分气滞痰凝、阴虚阳亢、阴虚火旺、气阴两虚四型论治,重视化痰活血,强调配合西药治疗。导师治疗甲亢合并突眼,强调辨主症论治。治疗甲亢合并肝损害,提倡分期论治。治疗甲亢伴白细胞减少症,以益气滋阴养血为治疗大法。治疗甲亢伴月经病,应用甲状腺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运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结论:本课题首次利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技术,对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的临床用药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口传心授,总结出了林兰教授对甲亢、甲亢突眼、甲亢合并肝损害、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甲亢伴月经病的处方用药规律和治疗体会。2实验研究目的:从ERK信号传导通路探讨中药甲亢宁胶囊治疗甲亢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的FRTL-5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筛选出甲亢宁抑制FRTL-5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作为干预FRTL-5细胞的药物浓度。实验共设立对照组(Con)、甲亢宁组、甲亢宁+ERK1/2-siRNA组、siRNA阴性序列组(NO)、siRNA干扰组、过表达慢病毒组、甲亢宁+过表达慢病毒组、空病毒组(NC)等组别,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甲亢宁对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放免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中的cAMP释放量、AV/PI双染法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以及RT-qPCR法观察ERK通路上增殖、凋亡相关基因(c-Raf、 p-ERK1/2、ERK1/2、Caspase-9、CyclinD1、Bcl-2、Bax)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ERK1/2为切入点,利用RNAi技术阻断ERK信号传导通路,并应用慢病毒载体对ERK信号传导通路进行过度活化,从ERK1/2基因沉默和过表达两方面研究甲亢宁调控FRTL-5细胞ERK通路的机制。结果:(1)本实验采用原代培养出的FRTL-5细胞,冻存了足够的细胞,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2)本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法观察出不同甲亢宁浓度、不同干预时间的FRTL-5细胞增殖情况,经过重复实验,最终确定以5.438mg/ml的含甲亢宁的F12完全培养基干预的第24h作为FRTL-5细胞的干预浓度最为适宜。(3)采用CCK-8法证实了甲亢宁对FRTL-5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4)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了甲亢宁对转染ERK1/2-siRNA和感染ERKl/2过表达慢病毒的FRTL-5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亢宁组细胞发生凋亡(P<0.01),经ERK1/2-siRNA干扰后FRTL-5细胞发生凋亡,甲亢宁协同组细胞凋亡更加显着(P<0.05),ERK1/2-siRNA组、ERK1/ 2-siRNA阴性序列组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与甲亢宁组相比,甲亢宁+ERK1/2-siRNA组、甲亢宁+ERK1/2慢病毒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的细胞凋亡率与甲亢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ERK1/2-siRNA阴性序列组相比,甲亢宁+ERK1/2-siRNA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空病毒组相比,甲亢宁组、甲亢宁+ERK 1/2-siRNA组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5)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中的cAMP释放量,与对照组相比,ERK1/2-siRNA组、ERK1/2-siRNA阴性序列组的cAMP释放量无显着差异,其余各组的cAMP释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甲亢宁组的cAMP释放量降低最为显着。与甲亢宁组相比,对照组、ERK1/2-siRNA组、ERK1/2-s iRNA阴性序列组的cAMP释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6)RT-qPCR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亢宁组、ERK1/2-siRNA组、甲亢宁+ERK1/2-siRNA组的c-Raf、ERK1、ERK2、CyclinD1、Bc1-2 mRNA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1);甲亢宁组的BaxmRNA、Caspase-9mRNA表达量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ERK1/2-siRNA组、甲亢宁+ERK1/2-siRNA组的BaxmRNA、Ca spase-9mRNA表达量显着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慢病毒组、甲亢宁+慢病毒组的c-Raf、ERK1、ERK2、Bax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CyclinD1mRNA、Bcl-2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7)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甲亢宁组、ERK1/2-siRNA组、甲亢宁协同组的c-Raf、p-ERK1/2、ERK1/2、CyclinD1、Bcl-2的蛋白表达均显着下调(P<0.01);甲亢宁组的Caspase-9蛋白表达量增高(P<0.01),ERKl/2-siRNA组、甲亢宁协同组Bax、Caspase-9的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慢病毒组、甲亢宁+慢病毒组的c-Raf、p-ERK1/2、ERK1/2、Bax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CyclinD1mRNA、Bcl-2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ERK1/2-siRNA可以协同甲亢宁所致的抑制FRTL-5细胞增殖、促其细胞凋亡的作用;ERK1/2的过表达使FRTL-5细胞获得更高的增殖与抗凋亡能力,对甲亢宁的抗药性显着增加;甲亢宁对ERK1/2的磷酸化起阻断作用,甲亢宁通过调控ERK1/2的表达从而调节FRTL-5细胞中c-AMP、c-Raf、Bax、Bcl-2. Caspase-9 及 CyclinD1的表达,而抑制FRTL-5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从而改善甲状腺细胞动力学平衡,调控甲状腺细胞生长。
刘子毓[8](2015)在《益气生血方治疗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益气生血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白细胞减少(气血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在甲巯咪唑作为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生血方;对照组30例使用基础治疗加用地榆升白片。治疗前后对两组甲状腺功能、WBC和NEU检查及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比较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水平(FT3、FT4、TSH),其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FT3、FT4、TSH水平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FT3、FT、TSH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比较两组WBC和NEU的水平,两组治疗前(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水平升高;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WBC和NEU水平的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益气生血方可升高WBC和NEU水平。(3)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P>0.05),两组治疗前积分比较,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改善中医症状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课题研究结果说明益气生血方能帮助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甲状腺功能水平,同时可以升高WBC和NEU水平。
崔京男,姜红丽[9](2014)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现状》文中提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近年来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GC)在GD中的应用研究被广泛关注。本文依据文献,对GC治疗GD的适应证、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GD时GC的治疗提供参考。
杨华,唐红,毕晓娟,曾娟花,吴腾飞,丛一蕾[10](2014)在《瘿瘤合剂联合甲巯咪唑改善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自身抗体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瘿瘤合剂联合甲巯咪唑干预对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的自身抗体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方法】将92例G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各失访6例,最终完成试验者各40例。治疗组给予瘿瘤合剂加甲巯咪唑治疗,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比较:经过12周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均明显下降,促甲状腺激素(TSH)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TGAb、TRAb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症状和体征比较:与治疗前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中医证候总积分显着下降(P<0.001),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临床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瘿瘤合剂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D,可有效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疗效优于单用甲巯咪唑。
二、阿赛松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白细胞减少症30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赛松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白细胞减少症3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加味天王补心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治疗方法 |
3 检查及研究指标 |
4 安全指标 |
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
2 两组治疗前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
3 两组治疗前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4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
5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总积分水平比较 |
7 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 |
8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
讨论 |
1 中医对甲亢的认识 |
2 方药分析 |
3 疗效分析 |
4 不足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甲亢的认识 |
2 西医对甲亢的认识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2)Graves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及相关指标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Graves病的认识 |
1.1 Graves病形成的病因 |
1.1.1 遗传因素 |
1.1.2 精神因素 |
1.1.3 免疫因素 |
1.2 Graves病对各器官组织的损害机制 |
1.2.1 Graves病对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
1.2.2 Graves病对精神神经系统的表现 |
1.2.3 初发Graves病对消化系统的表现 |
1.2.4 Graves病引起甲亢性肌病的表现 |
1.2.5 Graves病对内分泌系统的表现 |
2 Graves病的治疗 |
2.1 支持治疗 |
2.2 药物治疗 |
2.3 放射碘(I~(131))治疗 |
2.4 外科方式治疗 |
2.5 甲状腺介入栓塞治疗 |
2.6 Graves病的TRAb转阴的治疗方法 |
3 研究TRAb在初发Graves病中的意义 |
4 中医对Graves病的研究 |
4.1 中医对Graves病的认识 |
4.2 Graves病辨证论治 |
4.3 中医方药结合西药治疗 |
4.4 中医理论与免疫 |
4.5 中医药治疗Graves病的研究机理 |
4.6 中医药在免疫学方向的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研究方法 |
1.7 统计方法 |
2 统计结果 |
2.1 两组性别比较 |
2.2 两组年龄比较 |
2.3 一般情况 |
2.4 各证型性别分布 |
2.5 不同证型年龄段分布 |
2.6 不同证型年龄分布 |
2.7 Graves病组与对照组甲状腺功能比较 |
2.8 Graves病组与对照组TRAb、TPOAb、TGAb比较 |
2.9 Graves病组与对照组ALT、AST比较 |
2.10 Graves病组与对照组NEU、LYM比较 |
2.11 不同证型TRAb、TPOAb、TGAb比较 |
2.12 不同证型ALT、AST比较 |
2.13 不同证型NEU、LYM比较 |
3 讨论 |
3.1 对一般情况的分析 |
3.2 初发Graves病与TRAb的分析 |
3.3 初发Graves病与TPOAb、TGAb抗体的分析 |
3.4 初发Graves病与ALT、AST的分析 |
3.5 初发Graves病与NEU、LYM的分析 |
3.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养阴清热汤治疗心肝火旺型Graves病的临床观察及对TRAb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西医对Graves病的认识 |
2 中医对Graves病的认识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预期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临床疗效判定指标 |
2.6 不良反应观察 |
2.7 远期疗效观察 |
2.8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数据比较 |
3.2 疗效数据比较 |
3.3 甲状腺功能及TPOAb、TGAb比较 |
3.4 TRAb水平比较 |
3.5 抗甲亢药物剂量变化 |
3.6 不良反应观察 |
3.7 远期疗效数据比较 |
4 讨论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甲亢宁胶囊对Graves病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研究进展 |
1 辨证论治 |
2 分期论治 |
3 专方专药 |
4 病证结合,减毒增效 |
5 外治法 |
6 预后及调护 |
7 问题和展望 |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其并发症的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诊断依据 |
2 甲亢治疗现状 |
3 回顾和展望 |
前言 |
第二章 甲亢宁胶囊治疗Graves病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程 |
2.4 随机方案 |
2.5 盲法实施 |
2.6 疗效评价方法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甲亢宁治疗Graves病的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 |
3.2.1 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
3.2.2 甲状腺肿变化比较 |
3.2.3 突眼度变化比较 |
3.2.4 两组"甲亢症"评分比较 |
3.2.5 甲状腺功能变化比较 |
3.2.6 两组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
3.2.7 甲亢的复发情况 |
3.3 甲亢宁治疗Graves病的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
3.3.1 抗甲状腺药物减停量变化比较情况 |
3.3.2 保肝降酶药加减用药比较 |
3.3.3 升白细胞药物减停量变化比较情况 |
3.3.4 甲亢宁胶囊治疗Graves病的安全性指标的临床观察 |
3.3.5 不良事件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疏肝清心法治疗心肝火旺型Graves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Graves病中医研究进展 |
1、中医对Graves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中医治疗Graves病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Graves病西医方面研究进展 |
1、Graves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
2、Graves病的西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研究对象 |
1. 诊断标准 |
2. 试验病例标准 |
研究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分组 |
3. 治疗方法 |
4. 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
5. 观察指标及方法 |
6. 疗效评价 |
7.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年龄分布 |
1.2 性别分布 |
1.3 病程分布 |
1.4 症状体征分布 |
2. 临床疗效比较 |
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4.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5. 中医症状情况比较 |
6. 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
7. 对TRAb的影响 |
8. 安全性监测 |
讨论 |
1. 疏肝清心法治疗心肝火旺型Graves病的立法依据及方药分析 |
2. 疏肝清心法治疗心肝火旺型Graves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病例调查表 |
2、知情同意书 |
3、随机分组表(偶数为治疗组A,奇数为对照组B)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初发Graves病与外周血三系细胞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入选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诊断标准 |
2.1 GD诊断标准 |
2.2 初发GD合并白细胞减少的诊断标准 |
2.3 初发GD合并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诊断标准 |
2.4 初发GD合并贫血的诊断标准 |
2.5 初发GD合并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标准 |
3 研究指标 |
3.1 人口学统计指标 |
3.2 血常规指标 |
3.3 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指标 |
4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初发GD组与正常对照组指标分析 |
1.1 初发GD组与正常对照组性别、年龄、甲状腺激素比较 |
1.2 初发GD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三系细胞相关指标分析 |
2 初发GD患者指标分析 |
2.1 初发GD组按性别分组比较指标差异 |
2.2 初发GD组WBC与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
2.3 初发GD组GR与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
2.4 初发GD组HGB与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
2.5 初发GD组PLT与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
2.6 初发GD组与正常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症发病率比较 |
2.7 初发GD组与正常对照组粒细胞减少症发病率比较 |
2.8 初发GD组与正常对照组贫血发病率比较 |
2.9 初发GD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比较 |
2.10 以是否发生白细胞减少为因变量 |
2.11 以是否发生粒细胞减少为因变量 |
2.12 以是否发生贫血为因变量 |
2.13 以是否发生血小板减少为因变量 |
讨论 |
1 外周血三系细胞检测指标 |
1.1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指标 |
1.2 红细胞相关检测指标 |
1.3 血小板相关检测指标 |
2 甲状腺抗体 |
2.1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 |
2.2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
2.3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 |
3 初发GD与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 |
4 初发GD与贫血 |
5 初发GD与血小板减少 |
6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Graves病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经验及甲亢宁胶囊调控FRTL-5细胞ERK通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综述一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病名研究 |
2 病因病机研究 |
3 治疗研究 |
4 讨论 |
综述二 中药调节甲亢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1 GD发病机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 |
2 中药对甲亢细胞凋亡的作用 |
3 中药对甲亢细胞增殖的作用 |
4 中药抑制甲状腺细胞增殖、促其凋亡的作用 |
5 讨论 |
第二章 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的临床经验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林兰教授对甲亢病因病机的认识 |
4.2 林兰教授对甲亢的辨证论治分析 |
4.3 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突眼经验 |
4.4 林兰教授治疗甲亢肝损害经验 |
4.5 林兰教授治疗甲亢伴白细胞减少经验 |
4.6 林兰教授治疗甲亢伴月经病经验 |
4.7 林兰教授治疗甲亢常用的药对举隅 |
4.8 含碘中药的应用 |
5 中药甲亢宁胶囊的组方依据 |
6 典型病案举隅 |
7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三章 甲亢宁调控FRTL-5细胞ERK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
实验一 FRTL-5细胞的培养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实验二 甲亢宁的药物敏感试验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大鼠ERK1/2基因SIRNA片段的设计、合成与筛选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实验四 RNAI和过表达效应对各组细胞增殖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五 AV/PI法检测RNAI和过表达效应对各组细胞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六 RNAI和过表达效应对各组细胞上清C-AMP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 |
实验七 RT-QPCR法检测RNAI和过表达效应对各组细胞ERK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SIRNA干扰实验结果 |
4 过表达实验结果 |
5 讨论 |
实验八 WESTERNBLOT法检测干扰和过表达效应对各组细胞ERK通路相关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SIRNA干扰实验结果 |
4 过表达实验结果 |
5 讨论 |
实验研究总结 |
课题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附录 |
(8)益气生血方治疗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名词对照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
1. 诊断标准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1.2 中医证侯诊断标准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病例剔除和脱落 |
5. 中止试验标准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1. 病例来源与分组 |
2. 治疗方法 |
2.1 基础治疗 |
2.2 益气生血方治疗 |
2.3 地榆升白片治疗 |
3. 操作方法 |
3.1 治疗组 |
3.2 对照组 |
4. 治疗疗程 |
5. 观测指标 |
5.1 安全性观测指标 |
5.2 疗效性观测指标 |
6. 临床疗效评定 |
7. 统计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两组性别比较 |
2. 两组年龄比较 |
3. 两组病程分布的比较 |
4. 两组甲状腺功能水平比较 |
5. 两组白细胞、粒细胞水平比较 |
6.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7.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8. 安全性检测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认识 |
1.1 对中医病名的认识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药防治的概况 |
1.3.1 益气养血,滋阴降火 |
1.3.2 健脑宁心,柔肝滋肾 |
1.3.3 益气养阴,柔肝理气 |
1.3.4 专方专药 |
1.3.5 针药并用 |
2. 现代医学对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发病机制 |
2.2.1 遗传基因相关性 |
2.2.2 甲亢与骨髓造血系统的相关性 |
2.2.3 自身免疫反应 |
2.3 临床表现 |
2.4 治疗方法 |
2.4.1 一般治疗 |
2.4.2 抗甲状腺药物(ATD)与β受体阻滞剂 |
2.4.3 升白药物 |
2.4.4 ~(131)I治疗 |
3.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
3.1 对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
3.2 益气生血方的方解 |
3.3 现代药理研究 |
4. 疗效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9)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适应证 |
1.1 伴白细胞减少症 |
1.2 伴贫血 |
1.3 伴房颤 |
1.4 伴肝损害 |
1.5 伴周期性麻痹 |
1.6 伴肾病综合征 |
1.7 甲状腺术前准备 |
1.8 甲状腺术后恢复 |
2 作用机制 |
2.1 调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 |
2.2 促进甲状腺细胞凋亡 |
2.3 恢复异常免疫状态 |
(10)瘿瘤合剂联合甲巯咪唑改善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自身抗体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2.1 Graves病的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辨证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基础治疗 |
1.3.2 治疗组 |
1.3.3 对照组 |
1.3.4 疗程 |
1.3.5 合并用药情况 |
1.4 观察内容 |
1.4.1 一般项目 |
1.4.2 实验室指标 |
1.4.3 中医证候 |
1.5 疗效判定 |
1.6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失访情况 |
2.2 基线资料比较 |
2.2.1 患者的基本资料 |
2.2.2 基线甲状腺自身抗体、中医证候积分 |
2.3 2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比较 |
2.4 2组治疗前后甲状腺自身抗体比较 |
2.5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2.6 2组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3.1 有关GD的发病机制 |
3.2 中医学对GD的认识 |
3.2.1 病因病机 |
3.2.2 辨证分型 |
3.2.3 临床研究 |
3.3 瘿瘤合剂的方义分析 |
3.4 有关方中含碘中药的问题 |
3.5 瘿瘤合剂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D的临床疗效 |
3.5.1 改善甲状腺功能 |
3.5.2 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 |
3.5.3 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
四、阿赛松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白细胞减少症30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味天王补心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D]. 蔡其霞. 青岛大学, 2021(02)
- [2]Graves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及相关指标关系的研究[D]. 覃诗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养阴清热汤治疗心肝火旺型Graves病的临床观察及对TRAb的影响[D]. 王府存.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甲亢宁胶囊对Graves病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D]. 孟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疏肝清心法治疗心肝火旺型Graves病临床疗效观察[D]. 常荷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6]初发Graves病与外周血三系细胞的相关性研究[D]. 张向英.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7]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经验及甲亢宁胶囊调控FRTL-5细胞ERK通路的机制研究[D]. 王秋虹.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1)
- [8]益气生血方治疗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D]. 刘子毓.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 [9]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现状[J]. 崔京男,姜红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14(27)
- [10]瘿瘤合剂联合甲巯咪唑改善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自身抗体的临床疗效观察[J]. 杨华,唐红,毕晓娟,曾娟花,吴腾飞,丛一蕾.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5)
标签:甲亢论文;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论文; 对照组论文; 甲状腺论文; 白细胞减少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