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吉尔伯特模型的网络丢包模拟

基于吉尔伯特模型的网络丢包模拟

一、基于Gilbert模型的网络丢包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唐凡桓[1](2021)在《面向视频传输的网络层与应用层QoS映射模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视频编解码技术在互联网领域的快速革新,以视频传输为主的多媒体通信已经逐渐发展为IP网络中的主要业务。虽然现在主流的H.264视频编解码技术较以往具有更优秀的压缩性能,但由于IP网络本身提供的是“尽力而为”的服务,视频在网络信道进行传输时,难免会遭受到网络丢包、延迟和抖动等影响,而大规模网络视频传输业务往往对传输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建立参数映射模型来提前评估网络视频传输的质量,并根据评估结果重新规划网络传输线路或者传输的视频类型,这对网络运营商和视频服务提供商合理配置网络资源以及提升用户的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QoE)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面向视频传输的网络层与应用层QoS(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关联映射模型,该模型在实际应用时无需通过获取真实的视频流进行分析,只需要在视频传输业务开展之前根据承载该业务的网络和待传输视频的部分参数即可预测视频画面失真情况,实际测试表明,该模型能在计算复杂度较低的情况下较好地预测云网环境中传输不同视频类型的视频质量。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引起网络视频失真的两大因素即网络信道传输失真和视频编解码失真分别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次介绍了网络视频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结合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对本论文适合采用的映射评估模型进行了分析。(2)针对网络传输中影响视频失真的主要因素,即网络丢包从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其存在的特性,并对描述不同网络丢包特性的模型从实用性和模型的适用场景等角度进行了分析。(3)结合选取的网络丢包模型对GoP(画面组,Groupof Pictures)内丢帧以及视频画面失真指标建立两层映射模型,最后在实际的云网环境中测试并验证本论文提出的参数映射模型的有效性。

申雨轩[2](2020)在《基于通信协议的多速率网络化系统滤波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系统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网络化系统中,通信协议经常被用来对网络节点间的数据传输进行调度以减少通信网络中的数据冲突。此外,实际工业领域中的网络化系统通常采用多速率采样策略来实现系统性能和资源消耗之间的平衡。目前,针对网络化系统滤波问题的研究主要考虑的是单速率系统,而且通信协议的影响也没有得到充分关注。因此,发展一些解决通信协议影响下多速率网络化系统滤波问题的新方法是一个很有意义也很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旨在研究通信协议影响下几类多速率网络化系统的滤波问题,如通信协议影响下多速率时变系统、多速率时滞系统、多速率线性重复过程的滤波问题。针对这些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模型以及新的研究方法,例如建立了新的模型来描述经过Round-Robin协议调度之后的测量、改进了weighted Try-Once-Discard协议的选取规则来适应异步传感器、提出了将多速率系统转换为单速率系统的新方法。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本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本文所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动机和目的,总结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贡献。在第二部分中,我们着重探讨了多速率网络化系统的滤波问题,为研究通信协议影响下多速率网络化系统的滤波问题打下基础。首先,我们研究了带有积分测量的多速率人工神经网络的H∞状态估计问题。考虑了多速率采样情形,假设人工神经网络的状态更新周期可以不同与传感器的采样周期,建立了测量模型来描述积分测量现象,提出了新的方法将多速率人工神经网络转换为单速率人工神经网络,利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得到了关于H∞状态估计器存在性的分析结果,进而设计了满足要求的H∞状态估计器。然后,我们研究了Gilbert-Elliott模型刻画的传感器网络中多速率时滞系统的非脆弱H∞滤波问题。同样假设系统状态更新周期和传感器采样周期可以不同来体现多速率采样,在滤波器增益中引入了不确定项来描述增益波动现象,利用Gilbert-Elliott模型更为精确地刻画了随机测量丢失现象并建立了新的测量模型,构建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得到了相应的H∞滤波器的存在性条件,并设计了非脆弱分布式H∞滤波器。在第三部分中,基于第二部分的研究成果,我们探讨了Round-Robin协议影响下多速率网络化系统的滤波问题。首先研究了高速通信网络中Round-Robin协议影响下时滞人工神经网络的l2-l∞状态估计问题。考虑高速通信网络这一特殊的多速率情形,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经过带有Round-Robin协议的高速通信网络传输之后的测量,构建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分析了l2-l∞估计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并设计了l2-l∞估计器。然后研究了Round-Robin协议影响下多速率时滞系统的递推状态估计问题,这里系统的状态更新周期同样可以不同于传感器的采样周期。在系统含有随机非线性和分布式时滞的情形下,通过使用迭代状态方程的方法将多速率系统滤波问题转换为了单速率系统滤波问题,提出了新的模型来刻画经过Round-Robin协议调度之后的测量,求解矩阵差分方程得到了估计误差方差的最小上界并设计了状态估计器。在第四部分中,我们考虑了weighted Try-Once-Discard协议影响下多速率网络化系统的滤波问题。首先研究了weighted Try-Once-Discard协议影响下带有测量野值的多速率时变系统的递推滤波问题。这里我们考虑了多速率采样情形和测量野值现象,还考虑了weighted Try-Once-Discard协议对传感器的调度作用。采用提升技术将多速率系统转换为了单速率系统,建立数学模型描述了weighted Try-Once-Discard协议调度之后的测量,设计了新的滤波器结构有效抑制了测量野值对滤波性能的影响。基于矩阵差分方程的解,得到了具有递推形式的滤波器增益表达式,进而分析了滤波误差在均方意义下的指数有界性。然后研究了weighted Try-Once-Discard协议影响下多速率线性重复过程的递推融合估计问题。这里我们考虑了更为一般的多速率采样情形,假设线性重复过程的状态更新周期可以不同于传感器的采样周期,而且各个传感器的采样周期可以互不相同。考虑weighted Try-Once-Discard协议的影响,设计了新的weighted Try-Once-Discard协议中的选取规则来体现其对异步传感器的调度作用。通过求解矩阵差分方程设计了局部递推状态估计器,进而利用序贯covariance intersection融合方法对局部估计进行了融合。在第五部分中,我们研究了p-persistent CSMA协议影响下带有随机发生传感器饱和的多速率时不变系统的H∞滤波问题。这里我们同样考虑了更为一般的多速率采样情形,传感器具有互不相同的采样周期并且不同与系统的状态更新周期,采用一组相互独立且服从伯努利分布的随机变量刻画了传感器饱和的随机发生,设计了新的方法来处理多速率采样和p-persistent CSMA协议耦合带来的时变概率,使用提升技术将多速率系统滤波问题转换为了单速率系统滤波问题。构造Lyapunov函数得到了滤波误差系统指数均方稳定并且满足H∞性能指标的充分条件,利用矩阵不等式技术设计了H∞滤波器。最后我们将所设计的滤波算法应用到了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模型中,验证了所设计滤波算法的有效性,体现了研究成果的实际意义。

黄荫钊[3](2019)在《基于FPGA的低延迟Grain-128a算法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制造成本的降低,无人机不仅应用于军事领域,在农林植保、电力巡检、警用执法、影视航拍等民用领域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无人机主要通过WiFi、蓝牙、数字电台等方式进行图像传输。由于受到国家无线电法规的限制,无人机图像传输系统的通信距离一般不超过3公里,越来越难以满足无人机应用的需求。基于4G网络构建无人机图像传输系统可以极大地扩大通信距离,提高通信速率和通信可靠性,实现对无人机的远程控制。研发基于4G移动网络的无人机图像传输技术有望在未来的无人机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研发基于4G移动网络的无人机图像传输系统时,需要关注传输数据的安全问题。本文关注基于4G移动网络的无人机视频传输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设计了基于Grain-128a算法的流加密系统,基于FPGA实现流加密系统的加密模块和解密模块,为基于4G移动网络的无人机图像传输系统提供数据加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基于4G移动网络的无人机图像传输系统数据加密需求,基于Grain-128a算法设计低延迟的流加密方案,在FPGA上实现流加密系统,在数据丢包情况下实现低延迟数据加密功能。(2)设计基于密钥流生成器的密钥更新方案,采用密钥流作为新密钥,定期更新密钥流生成器的密钥,节省了硬件开销,提高了流加密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了一个密钥更新协议,保证加密模块和解密模块同步地更新密钥。(3)设计了两个密钥流同步方案,保证数据丢包后可以正常进行数据加密。基于UDP的密钥流同步方案不会造成额外数据损失,在数据丢包后保证收到的数据都能和密钥流保持同步,但需要与密文数据网络传输过程配合实现;完全独立的的密钥流同步方案不关心密文数据的网络传输过程,独立性好,但是在数据丢包后接收的第一个数据包中,同步标识符之前的数据无法实现和密钥流同步,有额外数据损失。基于Gilbert模型对网络丢包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密钥流同步方案的参数和性能。(4)使用Vivado自带的仿真器对流加密系统进行功能仿真,在FPGA开发板上验证流加密系统的数据加密功能和密钥流同步功能,在无人机图像传输系统中进行视频加密测试。经过仿真和测试,本文设计的基于Grain-128a算法的流加密系统可以在数据丢包情况下实现密钥流的快速同步,实时性好,满足基于4G移动网络的无人机图像传输系统的数据加密功能需求。

赵志伟[4](2018)在《无线网络流媒体传输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和无线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业务的流量呈现出爆炸级的增长趋势。现在的互联网服务是基于IP协议的尽最大努力的交付,它无法保证多媒体业务所需要的最小带宽保证和其他服务质量参数比如说时延、抖动以及丢包率等。相比于有线信道,无线信道的传输又存在更多的挑战,比如说信道衰变、噪声以及干扰等因素,导致视频在无线信道中的传输存在更高的时延、更低的带宽以及更高的误码率等挑战。多媒体应用是时延敏感的,面对无线信道发生丢包,传统方式采用重传,仅重传在时延敏感的多媒体应用中显然已经不再合适。因此如何在有损且有限的无线带宽中进行可靠服务质量的传输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除了网络本身给传输造成的挑战之外,传统的视频编解码现存问题同样给存储和传输带来了很大问题。现在的采样编码方式遵循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先进行全采样,然后在压缩的时候丢掉大多数采样,这种方式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这种基于预测的视频编码方式编码出来的数据有运动信息和纹理信息,这些信息之间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如果重要信息丢失的话会对视频质量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本文对传统编码方式发展肯定的同时,又从根源上去探究传统编码方式现存挑战的原因。压缩感知理论作为近些年信号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压缩感知理论本身研究的是如何通过设计测量矩阵和稀疏基的方式来最小化测量的次数而减少传输的数据量,考虑到网络的有损性、动态性以及多媒体内容的时延敏感性,我们将这种技术手段反过来用,通过增加测量的次数来补偿网络的有损丢包以及在一定时间内未到达导致对解码无用的数据包。以此来提高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的健壮性。之所以能这么用,是因为经过压缩感知均匀量化编码后的数据形成的是一些无结构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收到的视频质量仅仅与收到的数据量的多少有关。本文基于压缩感知的技术手段主要从两个角度来提高无线信息中心网络视频传输质量,一方面从视频编解码角度入手,一方面从网络传输角度来保证视频的可靠性传输。该方法的创新性具体体现在:1.用压缩感知的方式进行采样编码,解决了全采样后丢弃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并从根源上解决了当前编码视频对无线传输的不适性,增强了对无线信道的健壮性。2.利用压缩感知采样民主性的特点,我们反用压缩感知,通过增加测量的次数来补偿无线网络的有损丢包以及一定时间内未到达导致对解码无用的数据包,以此来提高无线多媒体传输的健壮性。3.提出了失真模型,并基于排队论理论推导出了数据包在一定时延内到达概率以及基于Gilbert丢包模型计算出了平均丢包率。我们考虑到网络的动态性,设计了以失真模型、网络实时状况、用户收到的视频质量为输入的联合自适应码率、过采样冗余度的视频失真优化算法。经过仿真证明,算法在有损动态无线环境下表现出优越的性能。

陆大伟[5](2018)在《不等差错保护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通信系统和超大规模基础电路技术的进展,信息成为日常工作及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保证信息在存储及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也显得十分必要。信息在媒介中发生错误的过程可以模型化为通信系统中的信道误码,常通过差错控制来进行误码恢复。由于前向纠错(FEC)不需反馈,且仅需在输入信道时一次编码,于是成为最常使用的纠错方法。但FEC本身不能适应信道误码情况,因此缺乏自动调节保护的能力,所以我们针对性的提出了不等差错(UEP)方法来解决该问题。在存储过程中选择应用最广泛的电子存储设备NAND闪存作为研究背景。闪存存储密度的增加导致误码增加,传统的ECC码字的纠错能力已经不足,而且ECC本身可能校验失败,也无法恢复闪存坏道误码引起的丢失性错误,因此考虑采用Raptor码字来保护。现有的利用Raptor码对闪存的保护中并没有考虑到各存储块误码情况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Raptor的编码码率自适应机制,给出了根据存储块的实际误码情况得到自适应编码码率的近似公式,通过得到的码率对各存储块进行编码保护,实现了UEP的效果。通过仿真可以看到无论存储块误码情况如何变化,该机制可以自适应地调节纠错能力,使得解码后的误码率稳定在一个较低的范围,达到了较好的保护效果。传输过程中我们选择网络传输中的急剧增长的视频数据为保护对象。视频数据中的不同帧存在依赖关系,且对视频质量的影响不同,而信道对于数据不可感知,因此需要编码时提供UEP方法来对视频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工作内容在于:1)由于常用的扩展窗机制需要修改原码字,因此破坏了原码字性能且兼容性差,于是我们探索另一种基于感知层的Layer-aware机制。针对译码,我们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拆分矩阵的译码算法,实现了基于RaptorQ码字的LA机制。通过仿真发现,LA机制各重要性数据的误码性能提升在1到-3倍之间,相比于扩展窗机制各重要性数据的受保护程度更加均衡,且整体的误码率更低,保护效果更好;2)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播和4/5G异构网络的FEC编码码率自适应机制,针对用户的体验建立最优化模型,并且提出了一个快速搜索算法试图在移动网带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自适应地找到最佳编码码率,最后对算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在不同情况下算法都能够准确搜索到最佳编码码率对应的解。本文在存储和传输两个存在误码的常见情境中提出了相应的编码码率自适应算法来实现不等差错保护,解决了FEC本身不能适应信道特征调节保护能力的问题,使得数据受到更好的保护。

邱海龙[6](2017)在《面向视频会议系统的抗丢包策略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传输能力取得了飞速的提升,加上音视频编码技术的成熟,多媒体通信成为现代通信研究的热门方向。其中视频会议以方便、实时、稳定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用于远程教育、异地医疗、商业洽谈、通信领域、政府办公等相关领域中。但是IP网络具有“尽力而为”的特点,无法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丢包现象非常普遍。而视频通信具有数据体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对网络延迟和抖动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由于视频数据在传输时通常采用GOP编码格式,数据帧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对网络丢包的敏感性较高,单个数据帧的解码失败可能引起后续一连串数据帧的解码失败。因此如何保障视频通信在丢包环境下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成为视频会议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从视频通信中网络丢包的原因和影响出发,分析了视频通信QoS保障的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实习公司在研的视频会议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向纠错的丢包恢复方案。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对比分析前向纠错编码中的RS码和Tornado码的原理和性能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包组联合的Tornado编码算法,通过分组间的卷积关联,克服了传统Tornado码分组间独立解码的缺陷,进一步提升了其丢包恢复能力及突发丢包应对能力。2)为了避免因前向纠错处理对带宽的占用而产生更多的丢包,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带宽和帧率自适应调整的网络传输控制机制,动态地调节视频会话的传输带宽和视频帧率,有效的降低了传输的压力。3)通过研究延迟抖动的产生及前向纠错操作对其视频质量的影响,本文采用了基于Jitter Buffer技术的抖动控制机制,保证数据流的平稳输出,避免因抖动造成视频图像的闪动等不利影响。本文在现有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抗丢包策略,通过实际环境下的测试表明,本文提出的抗丢包方案可以有效的恢复丢失的数据,降低因媒体数据丢失造成的花屏、卡顿等不利影响,保证在较低丢包下(10%以下)用户的体验基本感知不到丢包的存在,在较大丢包(10%到15%丢包)下保证视频图像的基本正常,有效的改善了视频通信的服务质量。

张浩,刘渊,王晓锋,蒋敏[7](2017)在《基于云平台的高逼真链路仿真研究》文中提出针对Open Stack云平台不能准确仿真虚拟链路性能参数的问题,提出高逼真链路仿真方法。通过多粒度虚拟化技术仿真虚拟网络节点,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构建虚拟网络节点间的虚拟链路。根据虚拟网络节点间通信所处的计算节点位置不同,分别实现宿主机内和跨宿主机间的链路仿真,从而支持虚拟链路中带宽、延时、丢包率性能参数的灵活配置与自动化部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对虚拟链路性能参数进行仿真,并且提高链路仿真的逼真度。

刘会[8](2017)在《单向链路下高可靠数据传输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彻底杜绝涉密网络中信息的泄露,无反馈的单向链路通信成为当前网络安全领域比较可行的物理隔离技术方案。然而,由于单向链路只有单向传输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下无法通过应答方式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为了满足高安全度网络的通讯需求,单向传输的可靠性问题成为单向隔离技术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网络通用部件设计基于分光还原技术的单向通信链路,并结合ErasureCode、PFRING、单向通信等关键技术,在分析udp协议的基础上设计系统协议,并基于不同的发传输速率设计不同的单向控制策略。经过不断的测试,最终实现单向导入、高速传输、安全隔离、可靠传输的预期目标。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单向链路下数据传输速率和丢包率之间的相关性。随着传输速率的变化,丢包率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基于这种相关性,本课题研究将提出两种不同的单向控制策略。2、单向传输在链路带宽范围内,由于器件或线路等因素仍存在一定比例的丢包,这种丢包是随机的且彼此之间并无相关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速率的自适应编码方案,即在低丢包率下采用基于ErasureCode算法的单向控制机制,并基于最大速率估计来调整编码策略,在传输报文间建立冗余校验,将丢失的数据包冗余恢复出来。3、随着传输速率的增加,丢包率快速增加,开始出现拥塞丢包,只采用纠删编码提高容错性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抵抗纠删编码对连续丢包现象恢复性能差的弊端,本文采用在纠删编码的基础上进行传输组之间的交织编码,即将出现的连续丢包离散的分布到不同的编码包组上,进一步提高纠删码的容错性能。4、在实际链路丢包环境和Gilbert网络丢包模型下,对上述两种单向控制策略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单向控制策略能够在不同速率的单向链路环境下进一步有效地降低丢包率,较好地提高单向传输的容错性,实现单向链路下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本文基于单向链路通信中丢包率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速率的单向冗余控制策略,该策略对如何保证单向链路通信的高可靠性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和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胡治国,田春岐,杜亮,关晓蔷,曹峰[9](2017)在《IP网络性能测量研究现状和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网络性能测量是网络测量领域的核心分支,是指遵照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利用软、硬件工具来测试、验证及表征网络性能指标的一系列活动总和,是量化网络性能指标、理解和认识网络行为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在网络建模、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和优化等诸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是计算机网络领域持续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重点讨论了带宽、丢包和时延测量等方面的代表性算法,从算法的基本思想、关键技术、实现机理入手,剖析了突发性背景流的时间不确性和多跳网络路径下的空间不确定性对带宽测量的影响、丢包测量中应用流丢包与探测流丢包的区别与联系、时延测量中时钟偏差与时钟频差的相互作用关系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性能测量面临的挑战、发展趋势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冯松佳[10](2015)在《基于应用层FEC的无线局域网流媒体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处理性能的不断提高,无线流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面对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无线流媒体应用需求的急剧增加,研究如何有效地保障流媒体在复杂无线传输环境下的服务质量,在提高流媒体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又不过多地占用宝贵的无线网络带宽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基于应用层FEC的无线局域网流媒体系统相关技术为研究内容。传统的应用层FEC生成的冗余数据包数目往往是事先确定的,这就暴露了应用层FEC算法的一个重要缺点:当网络丢包率较低时,多余的冗余数据包会占用一定的带宽资源,特别对于复杂时变的无线局域网,其带宽资源十分有限,很容易就会产生流媒体延时抖动现象;当网络丢包率较高或网络传输环境日趋恶劣时,固定的冗余数据包又不足以恢复出正确的源数据包,容易造成流媒体停顿的现象。对此,本文研究了两种自适应FEC算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估计的自适应FEC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根据卡尔曼滤波估计模型估算的网络丢包率对FEC编码冗余度作出较精准的调节。在简单的无线局域网传输仿真测试环境中,该算法在保证流媒体质量和节约无线网络带宽资源两方面取得了相对良好的平衡。本文基于my Evalvid框架实现了一个无线局域网流媒体仿真系统,并在复杂的无线局域网传输仿真测试环境中对三种自适应FEC算法进行了性能比较,基于卡尔曼滤波估计的自适应FEC算法在可解码帧率和PSNR性能上略好于其他两种自适应FEC算法。为了在真实的无线局域网环境下对算法性能作测试和验证,本文基于S3C6410处理器开发了一个无线局域网流媒体服务器,并修改了FFmpeg开源项目中的流媒体客户端ffplay,添加了自适应FEC解码模块。测试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自适应FEC算法在视频显示实时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测试效果,有效地把丢包率、延迟和抖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了无线局域网流媒体传输良好的Qo S保障。

二、基于Gilbert模型的网络丢包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Gilbert模型的网络丢包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视频传输的网络层与应用层QoS映射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主要工作
    1.3 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网络视频质量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分析
    2.1 网络视频失真因素分析
        2.1.1 网络信道传输失真
        2.1.2 视频编解码失真
    2.2 网络视频质量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2.2.1 视频主观质量评估
        2.2.2 视频客观质量评估
    2.3 网络视频质量评估方法适用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丢包原因分析及网络丢包特性建模
    3.1 网络丢包原因分析
    3.2 网络丢包特性模型介绍
        3.2.1 伯努利概率模型
        3.2.2 Gilbert模型
        3.2.3 k阶马尔可夫模型
        3.2.4 Gilbert改进模型
    3.3 网络丢包特性建模选型评估
        3.3.1 网络丢包特性建模选型评估方法
        3.3.2 网络丢包特性建模选型评估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丢包与GoP内丢帧映射模型
    4.1 网络丢包与GoP内丢帧映射模型
        4.1.1 帧单包封装时的网络丢包与GoP内丢帧映射模型
        4.1.2 帧多包封装时的网络丢包与GoP内丢帧映射模型
    4.2 帧数据层指标计算
        4.2.1 视频帧单包封装时的帧数据层指标计算
        4.2.2 视频帧多包封装时的帧数据层指标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oP内丢帧与视频画面失真映射模型
    5.1 视频画面失真分类
        5.1.1 黑屏
        5.1.2 花屏
    5.2 GoP内丢帧与视频画面失真映射模型
        5.2.1 帧单包封装时的GoP内丢帧与画面失真映射模型
        5.2.2 帧多包封装时的GoP内丢帧与画面失真映射模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面向视频传输的网络层与应用层QoS映射模型测试与分析
    6.1 测试说明
        6.1.1 测试目标
        6.1.2 测试环境
        6.1.3 测试设计
    6.2 测试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工作展望
    7.1 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发成果

(2)基于通信协议的多速率网络化系统滤波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符号集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动机及研究目的
        1.1.1 多速率采样策略
        1.1.2 网络通信协议
        1.1.3 所研究的系统
    1.2 内容提纲
        1.2.1 内容概述
        1.2.2 每章内容
    1.3 本文贡献
第二章 带有积分测量的多速率人工神经网络的H_∞状态估计
    2.1 引言
    2.2 问题描述
    2.3 H_∞状态估计器设计
    2.4 仿真例子
    2.5 小结
第三章 Gilbert-Elliott模型刻画的传感器网络情形下多速率时滞系统的非脆弱H_∞滤波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3 非脆弱H_∞滤波器设计
    3.4 一些特殊情况
    3.5 仿真例子
    3.6 小结
第四章 高速通信网络中Round-Robin协议影响下时滞人工神经网络的l2-l∞状态估计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
    4.3 l2-l∞状态估计器设计
    4.4 仿真例子
    4.5 小结
第五章 Round-Robin协议影响下多速率时滞系统的递推状态估计
    5.1 引言
    5.2 问题描述
    5.3 递推估计器设计
    5.4 仿真例子
    5.5 小结
第六章 Weighted Try-Once-Discard协议影响下多速率时变系统的野值抵抗递推滤波
    6.1 引言
    6.2 问题描述
    6.3 野值抵抗递推滤波器设计
    6.4 滤波误差有界性分析
    6.5 仿真例子
    6.6 小结
第七章 Weighted Try-Once-Discard协议影响下多速率线性重复过程的递推融合估计
    7.1 引言
    7.2 问题描述
    7.3 融合估计器设计
    7.4 仿真例子
    7.5 小结
第八章 p-persistent CSMA协议影响下多速率时不变系统的H_∞滤波
    8.1 引言
    8.2 问题描述
    8.3 H_∞滤波器设计
    8.4 仿真例子
    8.5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读博期间完成的文章,主持的项目,获得的荣誉与奖励
致谢

(3)基于FPGA的低延迟Grain-128a算法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视频加密技术
    1.3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流密码与Grain-128a算法
    2.1 流密码
        2.1.1 流密码的基本概念
        2.1.2 流密码的分类
        2.1.3 密钥流生成器的结构
    2.2 Grain-128a算法
        2.2.2 grain-128a基本原理
        2.2.3 Grain-128a的初始化过程
        2.2.4 grain-128a的性能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rain-128a算法的流加密方案
    3.1 基于Grain-128a算法的流加密方案
        3.1.1 流加密系统模型
        3.1.2 基于FPGA实现的流加密系统
    3.2 基于Grain-128a算法的密钥流生成器
    3.3 密钥更新方案设计
        3.3.1 密钥更新方法
        3.3.2 基于密钥流生成器的密钥更新方案
    3.4 密钥流同步方案设计
        3.4.1 基于同步标识符的密钥流同步方法
        3.4.2 完全独立的密钥流同步方案
        3.4.3 基于UDP的密钥流同步方案
        3.4.4 密钥流同步方案参数确定
        3.4.5 密钥流同步方案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PGA实现的流加密系统
    4.1 基于FPGA的流加密系统总体架构
    4.2 密钥流产生模块实现
        4.2.1 基于Grain-128a算法的密钥流生成器
        4.2.2 密钥更新功能的实现
    4.3 加密模块的FPGA实现
        4.3.1 加密模块总体设计
        4.3.2 加密运算器的实现
        4.3.3 同步标识符插入模块的实现
    4.4 解密模块的FPGA实现
        4.4.1 解密模块总体设计
        4.4.2 同步标识符提取模块设计与实现
        4.4.3 密钥流同步恢复模块设计与实现
        4.4.4 解密运算模块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功能仿真与系统测试
    5.1 流加密系统功能仿真
        5.1.1 密钥流生成器的仿真
        5.1.2 密钥产生模块的仿真
        5.1.3 流加密系统数据加解密仿真
    5.2 流加密系统板级测试
        5.2.1 流加密系统的FPGA实现
        5.2.2 测试平台搭建
        5.2.3 图像加解密测试
    5.3 无人机图像加密传输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无线网络流媒体传输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传统视频编解码与压缩感知技术介绍
    2.1 传统视频编解码相关介绍
        2.1.1 传统视频编解码发展历史
        2.1.2 传统视频编解码主要压缩技术
        2.1.3 传统视频编解码所面临的挑战
    2.2 压缩感知技术相关研究
        2.2.1 压缩感知技术介绍
        2.2.2 压缩感知在视频编解码的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编码和压缩感知在传输中的应用
    3.1 网络编码在传输中的应用
        3.1.1 网络编码解决传输问题原理分析
        3.1.2 网络编码在传输应用现状介绍
    3.2 压缩感知在传输中的应用
        3.2.1 压缩感知解决传输问题原理分析
        3.2.2 压缩感知在传输应用现状介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压缩感知的多媒体传输模型
    4.1 基于压缩感知的视频编解码模型
        4.1.1 基于压缩感知的视频编码器
        4.1.2 基于压缩感知的视频解码器
    4.2 视频率失真模型
    4.3 丢包率计算模型
    4.4 联合自适应码率、冗余度的视频失真优化算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性能评估与验证
    5.1 仿真分析
        5.1.1 仿真工具
        5.1.2 网络拓扑和基本设置
        5.1.3 性能评价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不等差错保护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与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文章结构
第二章 删除信道模型及喷泉码基本原理
    2.1 信道模型
        2.1.1 二进制删除信道
        2.1.2 Gilbert信道模型
    2.2 喷泉码原理
        2.2.1 线性分组码
        2.2.2 LT码
        2.2.3 Raptor码和RaptorQ码
第三章 闪存中的编码保护和性能分析
    3.1 研究背景
        3.1.1 NAND误码分析
        3.1.2 码字选择
    3.2 闪存中的差错保护实验设计
        3.2.1 实验设计和初步分析
        3.2.2 编码码率自适应
    3.3 实验结果分析与对比
    3.4 小结
第四章 传输过程中的编码保护和性能分析
    4.1 研究背景
    4.2 UEP机制的扩展窗概率选择
    4.3 LA-FEC的 RaptorQ码字的改进和实现
        4.3.1 编码算法的实现
        4.3.2 解码算法的实现
        4.3.3 实验结果分析与对比
    4.4 基于广播和4/5G异构网络的FEC编码码率自适应机制
        4.4.1 最优化模型的建立
        4.4.2 模型分析
        4.4.3 实验结果分析与对比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攻读学位期间提交的提案

(6)面向视频会议系统的抗丢包策略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视频会议技术背景
        1.1.3 网络丢包原因及其影响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流媒体技术
    2.2 实时传输协议
        2.2.1 RTP协议
        2.2.2 RTCP协议
    2.3 前向纠错(FEC)技术
        2.3.1 前向纠错基本原理
        2.3.2 RS码
        2.3.3 Tornado码
        2.3.4 RS码与Tornado码性能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包组联合的Tornado算法
    3.1 传统线性分组Tornado码的局限性
    3.2 包组联合Tornado码的基本原理
    3.3 包组联合Tornado码的编解码
        3.3.1 编码流程
        3.3.2 译码流程
    3.4 包组联合Tornado码的性能分析
        3.4.1 基于Gilbert模型的丢包模拟
        3.4.2 仿真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输控制与抖动控制
    4.1 前向纠错对视频传输的影响
    4.2 基于带宽和帧率自适应调整的传输控制
        4.2.1 网络状态监测与视频质量评估
        4.2.2 基于带宽和帧率自适应调整的传输控制
    4.3 基于Jitter Buffer技术的抖动控制
        4.3.1 Jitter Buffer原理
        4.3.2 自适应Jitter Buffer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视频会议抗丢包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5.1 视频会议系统整体架构
    5.2 自适应抗丢包方案
        5.2.1 总体设计
        5.2.2 网络分析模块
        5.2.3 传输控制模块
        5.2.4 分包解包模块
        5.2.5 前向纠错模块
        5.2.6 数据缓冲模块
    5.3 测试与结果分析
        5.3.1 测试环境及标准
        5.3.2 测试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云平台的高逼真链路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1 研究现状
2 基于云平台的网络仿真架构
    2.1 虚拟网络节点仿真
    2.2 基于OVS的虚拟链路构建
    2.3 链路性能参数
    2.4 链路仿真的灵活配置与自动化部署
3 高逼真链路仿真实现
    3.1 基于宿主机内的链路仿真
    3.2 基于跨宿主机间的链路仿真
4 实验验证与评估
    4.1 带宽测试
    4.2 延时测试
    4.3 丢包率测试
5 结束语

(8)单向链路下高可靠数据传输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研究
    2.1 单向链路传输环境的构建
        2.1.1 光通讯设备的连接方式
        2.1.2 单光纤连接存在的问题
        2.1.3 基于分光器的单光纤物理传输通道
    2.2 ErasureCode
        2.2.1 ErasureCode介绍
        2.2.2 ErasureCode技术原理
    2.3 高速数据包捕获机制
        2.3.1 传统的数据包捕获技术的弊端
        2.3.2 数据包捕获优化技术:PF_RING技术
    2.4 Gilbert网络丢包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向链路通信的高可靠传输机制设计
    3.1 基于前向纠错编码的可靠传输机制
        3.1.1 自定义数据包结构
        3.1.2 面向高可靠单向链路通信的RS编码、解码
        3.1.3 数据包的交织编码
    3.2 单向数据的高可靠传输策略
        3.2.1 单向链路传输中丢包率与发送速率的相关性
        3.2.2 基于最大速率估计的自适应编码算法设计
        3.2.3 多级前向纠错编码算法设计
    3.3 单光纤的高可靠通信的整体架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向高可靠通信的单向控制策略实现
    4.1 基于纠删码的前向纠错技术实现
    4.2 基于PF_RING的高速数据包处理实现
    4.3 单向控制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硬件测试平台
    5.2 基于速率估计的自适应纠删编码方案测试
    5.3 多级前向纠错编码方案测试
        5.3.1 RS纠删码的丢包恢复性能
        5.3.2 RS编码基础上不同的交织编码方案的丢包恢复性能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应用层FEC的无线局域网流媒体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流媒体传输QoS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无线局域网流媒体传输
    2.1 引言
    2.2 WLAN技术概述
        2.2.1 WLAN技术的发展
        2.2.2 IEEE 802.11 CSMA/CA协议
    2.3 无线信道模型
        2.3.1 无线信道差错模型
        2.3.2 无线信道传播模型
    2.4 H.264 视频编码标准
        2.4.1 H.264/AVC的编解码算法
        2.4.2 H.264/AVC的错误恢复
        2.4.3 H.264/SVC介绍
    2.5 流媒体传输
        2.5.1 RTP协议介绍
        2.5.2 RTCP协议介绍
        2.5.3 无线流媒体传输的Qo S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用层前向纠错编码技术
    3.1 引言
    3.2 应用层前向纠错编码技术相关研究
    3.3 应用层Reed-Solomon编解码原理
    3.4 自适应FEC算法机制
        3.4.1 基于网络分级的自适应FEC算法
        3.4.2 基于PID控制预测的自适应FEC算法
        3.4.3 基于卡尔曼滤波估计的自适应FEC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NS2 的无线局域网流媒体系统仿真
    4.1 引言
    4.2 NS2 网络仿真原理
    4.3 802.11Ext协议仿真模型
        4.3.1 802.11Ext协议差错模型的添加
        4.3.2 802.11Ext协议传播模型设计
        4.3.3 Nakagami分布的传播仿真模型实现
    4.4 自适应FEC算法机制实现
        4.4.1 自适应FEC生产者模型的实现
        4.4.2 自适应FEC消费者模型的实现
    4.5 自适应FEC算法机制性能分析
        4.5.1 简单无线局域网传输仿真测试环境构建
        4.5.2 不同无线信道丢包率下的性能分析
    4.6 基于myEvalvid框架的无线局域网流媒体系统实现
        4.6.1 Evalvid视频评估工具的系统结构
        4.6.2 无线局域网流媒体仿真系统的实现
    4.7 无线局域网流媒体仿真系统算法性能比较
        4.7.1 复杂无线局域网传输仿真测试环境构建
        4.7.2 无线局域网流媒体仿真系统数据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3C6410 的无线局域网流媒体系统实现
    5.1 引言
    5.2 基于S3C6410 的无线局域网流媒体服务器实现
        5.2.1 硬件平台选择
        5.2.2 无线流媒体H.264 编码处理进程开发
        5.2.3 基于LIVE555 框架的流媒体服务器开发
    5.3 基于FFmpeg的自适应FEC流媒体客户端实现
        5.3.1 ffplay流媒体播放流程
        5.3.2 添加自适应FEC解码模块
    5.4 无线局域网流媒体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
        5.4.1 测试环境
        5.4.2 无线局域网流媒体系统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基于Gilbert模型的网络丢包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视频传输的网络层与应用层QoS映射模型研究[D]. 唐凡桓.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通信协议的多速率网络化系统滤波问题研究[D]. 申雨轩. 东华大学, 2020(01)
  • [3]基于FPGA的低延迟Grain-128a算法设计与实现[D]. 黄荫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4]无线网络流媒体传输优化研究[D]. 赵志伟. 北京邮电大学, 2018(11)
  • [5]不等差错保护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研究及应用[D]. 陆大伟.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6]面向视频会议系统的抗丢包策略的研究与实现[D]. 邱海龙. 东南大学, 2017(12)
  • [7]基于云平台的高逼真链路仿真研究[J]. 张浩,刘渊,王晓锋,蒋敏. 计算机工程, 2017(08)
  • [8]单向链路下高可靠数据传输方法研究[D]. 刘会. 北京邮电大学, 2017(03)
  • [9]IP网络性能测量研究现状和进展[J]. 胡治国,田春岐,杜亮,关晓蔷,曹峰. 软件学报, 2017(01)
  • [10]基于应用层FEC的无线局域网流媒体系统研究[D]. 冯松佳.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2)

标签:;  ;  ;  ;  ;  

基于吉尔伯特模型的网络丢包模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