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及其作用——1.实验安排及实验数据(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利[1](2021)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实验拓展的研究 ——以张家口地区高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推动化学学科发展的有力工具。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化学实验教学不断深化改革,因此,实验教学的功能日益重要。对张家口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实际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分析出影响实验教学的因素,提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实验拓展的研究课题,以实际案例阐明化学实验创新、化学实验与实践活动的整合设计思路,为教师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参考。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国内外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研究与实验教学改革分析进行综述,梳理化学实验教学相关理论。(2)对地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师生对实验功能的认知以及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态度。(3)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实验创新与化学实践的设计方案:实验创新针对教材中一些现象不明显、成功率较低、污染大、耗时长、原理抽象的演示实验进行有效改进,利用气筒制造压强差的原理改进喷泉实验装置、防倒吸装置、启普发生器装置;铁的吸氧腐蚀装置改进;利用磁力搅拌器改进溴乙烷的消去反应装置。用实际案例阐述了实验创新的设计思路,将实验原理简单化、实验过程可视化,增强实验效果,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实验原理;化学实践的设计以SO2实践活动为例,对化学实验与实践活动进行整合,解决化学疑难问题,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从实际问题出发,尝试找出化学实践方案,将化学教学与社会相结合,充分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为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4)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能够激起化学教育工作者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积极探索拓展实验,优化实验设计,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哈丽达·赛力克大[2](2021)在《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成功召开,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的发展时期作出重大决断,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加快了构建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强国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发展形式下,国家教育部于2018年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计划全面关注新时期对各类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提出了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这将带领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承此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下半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更是对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工作明确指示要加速推进,次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份发展纲领是国家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深刻贯彻中共十九大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的会议精神,努力加快教育现代化实施进度。全国各地的教育系统、学校和教师锐意开拓进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各地的教育教学设施质量也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中,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因为民族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在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那么民族地区中学如何在此背景与差距下使用现有的、可利用、与实际条件可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急迫解决的问题。本人借助工作机会,在此背景下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开展了本次研究。本研究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历史概况,综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概述了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由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化学实验教学等核心概念及本研究所使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义网络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构成。第三部分:介绍本研究针对民族地区的首府城市乌鲁木齐的第三十六中学学生及乌鲁木齐市各类学校化学教师展开问卷调查,统计和整理该地区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通过调研去摸清化学教师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各个学校当前具备的硬件配置和教师所具备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计划辅助教学的水平,从而为探究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奠定基础。第四部分:通过前期调查,提出了三种与民族地区相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实验设计与制作的原则,并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五部分:把设计好的教学实施方案进行对应的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反馈安排统一的考核测试,并对参加测试的班级在开展实践前后的成绩对比分析。第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概述研究总结,提出研究反思和展望。通过本研究调查发现了民族地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走流程、简讲述、压课时、实效差、背实验、吸收弱、操作乱、记忆烂、缺条件、要求低、理念旧、能力差等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化学成绩与科学素养均有了良好改善,得到了运用现有的、可利用、与实际条件可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可以更好地辅助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结论。希望本研究能够使民族地区的老师们尽快适应信息时代的来临,熟练掌握和应用与实际条件相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化学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李娜娜[3](2021)在《技术伦理学视域下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化学实验作为技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育人价值。传统的化学实验设计中,缺乏从技术伦理角度研究实验,间接导致了伦理教育和化学教育的脱节,影响了科学知识与道德价值融合,进而造成化学实验设计规范的缺失。从技术伦理视角分析化学实验设计,使其朝着规范化和创新性的方向发展。本研究基于中国传统伦理技术思想、责任伦理思想和“负责任创新”等基本理论,分析化学实验设计与技术伦理学的关系,初步构建了技术伦理学下化学实验设计的理论框架。经过15位专家对评价框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正完善评价框架。最终得出技术伦理思想下化学实验设计遵循绿色化和经济化原则,实验设计的二级要素为合理设计、成本控制、抽样实验、模型研究、条件控制、系统优化、循环利用、绿色思想、安全有效、环境友好10个要素指标,依据高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编制成1-4水平的量表,即40项水平指标。依据评价框架选取4个涉及技术思想的化学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形成实验案例。通过灰色统计量化法和教师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实验创新案例进行测试和分析,建立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严谨有效的评价方法。技术伦理视域下的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是在一定的规范条件下,将与环境、能源、材料等相关的技术要素作为实验设计的思想载体,将实验中蕴含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实验设计过程,以显性和隐形线索并存的方式集中体现技术思想。首先,深入挖掘化学实验设计与化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化学实验设计,追求结果,忽视过程的优化,导致不注重实验与人、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不会引起学生对资源、环境和能源的有效认识。其次,通过设计以技术伦理视域下的化学实验,突破了原先实验设计过程只注重技术正面的倾向,很少阐述实验价值的同时,关注化学实验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最后,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是技术活动。技术在本质上是伴随风险的确定性活动。这就需要构建与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必要的、合理的技术伦理规范。通过实验设计主体的伦理行为转化到实验设计中。技术和科学密不可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架构起沟通知识与技术的桥梁,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接受技术教育,了解技术伦理,形成技术思想,是化学实验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化学实验的有序创新,离不开技术伦理规范,这是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走向规范和成熟的必经之路。
周林美[4](2021)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的比较研究 ——基于化学方法论和化学教学论视角》文中提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化学实验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的研究也就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教材作为课程标准的实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化学教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课程标准,体会化学核心素养在教材上的体现。分析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可以全面地认识化学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要求。化学实验是近代化学得以建立的基础,是化学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研究以化学方法论和化学教学论为指导,以2017版课标对应的人教版、鲁科版教材为研究范围,以化学实验的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定量、定性地分析教材中实验的类型、蕴含的化学方法论、化学教学论思想。通过分析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所蕴含的方法论和教学论思想,帮助一线教师认识教材实验,理解教材编写的逻辑和理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为一线教师用好新教材提供参考,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两个版本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内容各有特色。人教版教材更关注基本化学方法的传递和教学;鲁科版更关注培养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也更显性化地呈现化学方法论的思维路线。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两个版本教材也各有优势,殊途同归。
杨航[5](2020)在《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为改变我校理科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科的积极性,让他们消除学习理科的畏惧感,能从内心开始喜欢学习化学并愿意学习化学。根据西藏林芝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基础差,特别是理科的基础更差,我们通过让学生“眼见为实、亲身体验”,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书本上深沉难懂的理科术语,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尽可能多的在化学课堂中采用“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原本停留在课本上的枯燥的知识让学生能“眼见为实、亲身体验”,并能自主的对理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研究目的: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新课改得到有效的实施,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充分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化学实验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然而目前来看,在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教学质量,更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所以,针对此本文主要是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便于促进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进步与发展。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对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情况进行了研究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探讨了目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状况以及新课改下的相关理论要求,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分析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模式的意义,提出了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以便于促进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研究结果:经过研究,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来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1)完善学校实验室教学条件,提升对实验室的有效利用;(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教学能力,做好对新课改的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化学的动力;(3)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4)完善教师的评价方式,利用有效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研究结论:在林芝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化学实验进行合理的设置,以便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判断能力的提升,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蔡佳琪[6](2020)在《基于现象与过程可视化的高中化学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化学实验在化学科目中有重要作用,利用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科学素养。长期以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注点主要是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内容,缺乏创新性。在传统实验中,学生通常难以观察到实验的细节信息,可视化技术(主要是利用智能手机结合微距镜头)通过改变观察方法,呈现清晰的化学反应现象与过程,使学生从微小的实验细节中获得真实而又丰富的感性经验,在复杂的化学问题情境中构建认知模型,从而化解学习难点,降低认知负荷。本研究以双重编码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将实验现象与过程可视化应用于化学教学过程中,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找出实验现象与过程可视化的应用前景,为一线中学教师的实验课堂教学提供借鉴。首先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规定的18个必做实验进行分析,将教材中可视性差、反应速率较快的部分实验作为研究对象,以“产生沉淀的化学实验”、“浓H2SO4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钠与水的反应”四类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为例,用智能手机结合微距镜头拍摄反应现象和过程,再利用电脑视频编辑软件辅助处理,改变播放倍数来观察动态的实验过程,制作成视频资料和图片。把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单质及金属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的细节信息完整的捕捉拍摄了下来;将Fe(OH)2沉淀反应由白色逐渐到灰色的渐进变化过程完整的记录了下来;还揭示了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由于滴加顺序和用量的不同,所反映出的不同反应现象及其反应规律;最后将“钠与水反应”的过程和现象可视化实验让学生自主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拍摄,分析了该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提升教学效果所起的帮助作用。研究发现,利用智能手机结合微距镜头来拍摄实验现象与过程,只需使用简单的化学器材和少量化学药品,就可达到既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又能帮助教师实现对课堂的掌控,提高教学效率。另外,现象与过程可视化具有安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可作为探究性学习的课题以及教学内容的补充,其图片和视频资料也可作为教学素材,帮助部分学校开展最基本的课堂实验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实验中蕴含的的科学之美。本研究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实验现象与过程可视化方法的应用实施对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段永红[7](2020)在《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课程改革的不断改善,使得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化学教师而言,更应该提高对实验教学的关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核心内容,充当着化学的灵魂。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当下研究的热点话题,这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反思性教学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教师重视实验教学,因此想要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不断地进行反思,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调查与访谈的方法,结合自身实践对比实验结果,用数据说明反思性教学的实用性,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及自我反思能力,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通过查阅文献对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阐明研究内容及目的,并根据课程改革的需求,说明问题提出的必要性与研究意义,介绍主要研究方法及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概述,主要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特征及作用,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是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应用现状及分析,通过自编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托克托县地区的高中化学教师进行了调查与访谈,了解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第四部分是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实施,根据反思性教学的应用现状,在托克托县民族中学高一年级化学实验课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有针对性的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以及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升,而对照班提升效果不明显,并且实验2班要比实验1班各方面更为突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反思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五部分是反思性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提升策略,针对调查现状与亲身实践,提出对应提升策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能力,为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办法。最后得出一些高中化学教师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不足,在实验教学方面对反思认知有偏差,依据实际教学验证了反思性教学是有效的,并在结语中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反思性教学在今后教育当中的应用提出展望。
卢悦纳[8](2020)在《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途径。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实验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提出了生活用品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旨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得以有序、有效开展。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在启蒙阶段对化学的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研究以萨其曼的探究训练模式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生活用品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简易、可行性和环保性四项原则,在了解初中化学进度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开展生活用品运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堂课。根据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实验的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实情,利用生活用品开发和设计初中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真正体验生活中的化学。本研究有6章,其中3、4、5章为本论文的重点,其内容是调查本县生活用品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展开情况、教师与学生对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实验的态度和实验综合应用技能等情况,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在本校有序、有效地开展厨房系列实验和有关水的系列实验等7个化学课外实验实践活动和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案例,充分说明了生活用品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可能的,可行的、可控的。本研究表明生活用品进行初中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有很大地提升,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聚焦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研究将继续进行,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活用品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案例和有效课堂实录,为元江县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更多的化学实验素材资料,更好服务于一线的化学实验教学。
张升[9](2020)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XX市为例》文中提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特性,决定了化学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实验教学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从我院每年化学相关专业入学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低下的现实,促使我们对当前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探索,其目的是针对存在的可能问题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基于这一出发点,本文工作以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基础,在对我院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四个年级在校学生就中学期间有关化学实验课程学习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XX市各中学教育资源统计数据的调查分析,并随机抽取XX市不同层次中学的学生和化学任课教师,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获得了有关学校的实验室硬件建设、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学生实验的开出率、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态度、化学实验评价方式等涉及学校、任课教师和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程参与方面的参数。对调查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获得了不同层次学校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校、任课教师和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了自己一些肤浅的改进策略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各层次学校的化学实验室硬件条件基本都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然而,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和学生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以国家颁布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为依据,发现XX市不同层次学校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稍有差异,但代表性的表现在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学生实验开出率普遍偏低,对学校的化学专职实验员配备不足、个别学校实验室仪器和试剂存在问题、缺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有效评价办法。针对XX市不同层次学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仅供参考的建议:(1)学校应加强化学实验室建设,足额配备合格的专职化学实验员,及时补充实验仪器和试剂,确保课标要求的学生实验能够顺利开出;(2)尝试使学生化学实验进课表,考核教师实验开设率,并建立对包括教师和学生有效评价的化学实验评价办法;(3)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利用互联网学习,实践中积极推广微型化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绿色化的实验以及结合虚拟仿真技术等的实验内容,不断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化学实践能力。在文章的最后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反思和展望。
吕文清[10](2020)在《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在我国时常会发生与化学有关的风险事件,使公众对化学的价值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公众的化学风险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在面对科学风险时,如何提高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的能力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因此,笔者重点探讨了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评估工具。笔者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出详细的整理与综述,主要包括对风险认知的定义和评价方式、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策略;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和人教版《化学1》中主要涉及的风险内容进行分析,为评估工具的编制和实践作准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编制评估工具,包括调查问卷、风险认知量表和测试卷并进行质量检验,获得具有说服力的评估工具;实践前,调查高一学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现状,确定研究对象;结合前测调查结果,以渗透式教学和主题式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合理改进和设计教学策略;基于不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并进行实践;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后,根据教学进程完善评估工具,测量实验班学生在实践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实践前后的变化情况;根据实践结果,总结归纳适用于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策略和评估工具。研究表明:经过实践后,学生树立了风险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形成了较好的实验室习惯;能从不同角度客观分析化学产生的影响,具备一定的风险评估能力;提高了对生活和学习中化学风险的关注,对化学科学的价值有了正确地认识;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风险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决策,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得到了提高;实践中的教学策略和评估工具适用于高中化学风险教育的教学和评价。最后,笔者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对今后的实践研究提供借鉴;同时针对实践中的遗憾和不足,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期望。
二、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及其作用——1.实验安排及实验数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及其作用——1.实验安排及实验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实验拓展的研究 ——以张家口地区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实验教学研究进展 |
1.3.2 国内实验教学研究进展 |
1.3.3 实验创新与拓展研究进展 |
1.3.4 基于核心素养下对化学实验的要求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支持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化学实验 |
2.1.2 化学实验拓展 |
2.2 理论支持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内容 |
3.2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3.2.1 教师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3.2.2 学生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3.3 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 |
3.3.1 教师调查数据分析 |
3.3.2 学生调查数据分析 |
3.4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卷调查研究结论及优化策略 |
3.4.1 实验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 |
3.4.2 优化实验教学现状的策略 |
4 高中化学实验拓展研究 |
4.1 实验拓展目的 |
4.2 实验拓展的方向 |
4.3 实验拓展内容一:演示实验的创新 |
4.3.1 案例一:喷泉实验的改进 |
(1)实验改进原因 |
(2)实验仪器与试剂 |
(3)实验步骤 |
(4)改进装置的优点 |
4.3.2 案例二:防倒吸装置改进 |
(1)实验改进原因 |
(2)实验改进原理 |
(3)改进装置的优点 |
4.3.3 案例三:启普发生器装置改进 |
4.3.4 案例四: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
(1)实验改进原因 |
(2)实验仪器与试剂 |
(3)实验步骤 |
(4)改进装置的优点 |
4.3.5 案例五:溴乙烷消去反应的实验改进设计 |
(1)实验改进原因 |
(2)实验仪器及试剂 |
(3)实验步骤 |
(4)装置改进优点 |
(5)创新实践 |
4.4 拓展实验的内容二:化学实验与实践活动的整合方案 |
4.4.1 实践活动整合的目的 |
4.4.2 实践活动整合的方案 |
4.4.3 SO_2实践活动的整合案例 |
4.4.4 SO_2实践活动的实施及评价 |
4.4.5 SO_2实践活动的意义 |
4.5 实验拓展的实践评价与反思 |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2)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民族地区 |
2.1.2 现代教育技术 |
2.1.3 化学实验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语义网络理论 |
2.2.3 认知学习理论 |
3 民族地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4 调查的具体实施 |
3.5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
3.5.1 学生调查分析与结论 |
3.5.2 教师调查分析与结论 |
4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制作 |
4.1 设计与制作的原则 |
4.1.1 实验教学设计与实际条件的整合 |
4.1.2 实验教学制作的原则与实际条件的整合 |
4.2 制作案例 |
4.2.1 虚拟仿真实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制作案例 |
4.2.2 手机视频拍摄——“原电池”制作案例 |
4.2.3 微课——“铁盐与亚铁盐的转化”制作案例 |
5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
5.1 实践对象的选取 |
5.2 教学实践的过程 |
5.3 实践效果的比对 |
5.3.1 成绩对比 |
5.3.2 学生实验技能的改变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师问卷 |
附录2 学生问卷 |
致谢 |
(3)技术伦理学视域下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化学创新实验设计是新课程理念的迫切需要 |
2.化学创新实验设计是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 |
3.技术伦理视域下研究化学实验是新课题 |
(二)文献综述 |
1.核心概念的界定 |
2.文献综述 |
(1)技术伦理学的相关研究 |
(2)化学创新实验的研究 |
(3)技术伦理思想下高中化学实验相关研究 |
3.研究述评 |
(三)研究的问题 |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理论基础 |
(一)中国传统技术伦理思想 |
(二)负责任创新理论 |
(三)责任伦理思想 |
三、技术伦理学视域下高中化学创新实验评价框架建构 |
(一)技术伦理视域下高中化学创新实验评价框架建构依据 |
1.化学实验创新设计何以存在技术伦理 |
2.技术伦理视域下化学实验设计存在的现实困境 |
3.技术伦理视域下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应然逻辑 |
4.技术伦理视域下化学创新实验设计的突破路径 |
(二)技术伦理视域下高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评价理论框架 |
1.化学实验设计中技术伦理内容分析 |
2.技术伦理思想下高中化学创新实验评价指标框架 |
(三)德尔菲法修正指标体系 |
四、技术伦理学视域的高中化学实验案例设计 |
(一)基于技术伦理学思想下高中化学实验案例设计思路 |
1.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流程 |
2.融入技术伦理思想的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过程 |
(二)基于技术伦理学理论框架下高中化学实验案例设计 |
1.案例1:关于化学原理应用类实验——以合成氨实验为例 |
2.案例2:关于硫酸的制备实验创新设计 |
3.案例3:对系列原电池的创新设计 |
4.案例4: “铁系脱氧剂”系列实验设计 |
五、技术伦理学视域的高中化学实验案例的评价 |
(一)技术伦理思想下的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评价方法 |
1.化学实验案例设计效度的灰色统计法 |
2.化学实验案例设计效度的灰色统计法的应用举例 |
(二)技术伦理思想下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案例的评价过程 |
1.灰色统计法评价实验案例 |
2.访谈法评价实验案例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专家咨询评议表 |
附录B 化学创新实验水平划分指标数据统计 |
附录C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评价量表 |
附录D 教师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4)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的比较研究 ——基于化学方法论和化学教学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对象 |
1.5 研究框架 |
1.6 研究方法 |
2 关键概念和理论依据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3 文献综述 |
3.1 高中化学教材研究 |
3.2 高中教材中实验部分的研究 |
3.3 研究的核心问题 |
4 教材研究维度的确立 |
4.1 教材研究维度的确立依据 |
4.2 教材研究维度的确立 |
5 人教版和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内容的比较分析 |
5.1 分析过程与互评信度检验 |
5.2 两版教材实验数量的整体比较分析 |
5.3 基于化学方法论视角的分析 |
5.4 基于化学教学论视角的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材典型素材示例 |
附录2 常见仪器的使用原始数据 |
致谢 |
(5)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初中理科课程标准 |
1.1.2 高中理科课程标准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阐述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化学实验 |
2.1.2 化学实验探究 |
2.1.3 化学实验改进 |
2.1.4 化学实验创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探究性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行动主义理论 |
3 高中化学(人教版)实验探究分析 |
3.1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相关原则 |
3.2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相关功能分析 |
3.3 高中化学实验的分布 |
3.4 高中化学实验的类型 |
3.5 基本操作实验 |
3.6 探究性实验 |
3.7 趣味性实验 |
3.8 高中化学实验的特点 |
3.9 高中化学实验的不足 |
4 问卷调查分析 |
4.1 调查对象 |
4.2 问卷调查内容 |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 实验调查 |
5 林芝一中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5.1 学校实验教学条件不完善 |
5.2 教师教学模式落后 |
5.3 实验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
5.4 教师评价方式不合理 |
5.4.1 没有明确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评价标准 |
5.4.2 以考试作为学生实验技能考察的主要途径 |
5.5 对于实验的重视度不够 |
5.5.1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
5.5.2 学生学习压力大 |
5.5.3 忽视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学习重要性 |
6 提升林芝一中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
6.1 完善学校实验教学条件 |
6.2 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
6.3 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探究内容 |
6.3.1 增加探究性实验比例 |
6.3.2 引入趣味性家庭实验 |
6.4 有效实施情境教学模式 |
6.4.1 合理创设生活情境 |
6.4.2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
6.5 有效实施课堂导入及引入策略 |
6.5.1 科学实施课堂导入 |
6.5.2 采取样例引入型策略 |
6.6 完善教师评价方式 |
6.7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教学案例(化学实验新编) |
6.7.1 钠与氧气常温下的反应 |
6.7.2 钠与水的反应 |
6.7.3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
6.7.4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化学实验新编 |
附录2 |
致谢 |
(6)基于现象与过程可视化的高中化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知识可视化 |
2.1.2 化学实验现象与过程可视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双重编码理论 |
2.2.2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
2.2.3 认知负荷理论 |
3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调查 |
3.1.1 确定调查对象 |
3.1.2 编写调查问卷 |
3.1.3 回收与分析调查问卷 |
3.2 访谈调查 |
3.2.1 访谈调查的对象 |
3.2.2 访谈目的 |
3.2.3 访谈内容及统计结果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4 现象与过程可视化实验的设计 |
4.1 现象与过程可视化实验的设计特点 |
4.2 现象与过程可视化实验的设计案例 |
4.2.1 产生沉淀的化学实验现象和过程可视化设计 |
4.2.2 浓H2SO4 的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和过程可视化设计 |
4.2.3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和过程可视化设计 |
4.2.4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和过程可视化设计 |
5 现象与过程可视化实验的运用策略和实践研究 |
5.1 现象与过程可视化实验的运用策略 |
5.1.1 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景素材 |
5.1.2 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 |
5.1.3 作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的课题 |
5.1.4 作为开发化学实验资源的素材 |
5.2 现象与过程可视化实验的实践研究 |
5.2.1 实践过程 |
5.2.2 学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反思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1.4.4 对照实验法 |
1.5 本课题的创新点 |
2 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概述 |
2.1 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1 元认知理论 |
2.1.2 批判理论 |
2.1.3 后现代主义 |
2.2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
2.3 反思性教学的特征 |
2.4 反思性教学的作用 |
3 高中化学实验课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现状和分析 |
3.1 调查对象 |
3.2 调查程序 |
3.2.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2.2 访谈提纲的编制 |
3.2.3 正式施测 |
3.2.4 数据处理 |
3.3 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
4 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的实验研究 |
4.1 研究设计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研究材料 |
4.1.3 研究变量 |
4.2 高中化学实验反思性教学研究过程 |
4.2.1 对照班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
4.2.2 实验 1 班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
4.2.3 实验 2 班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三个班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及创新精神的比较 |
4.3.2 三个班化学学业成绩的比较 |
5 反思性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提升策略 |
5.1 为反思性教学提供良好的氛围 |
5.2 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5.3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6 结论和展望 |
6.1 本研究结论 |
6.2 本研究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化学实验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学生问卷 |
附录4 :高一化学实验专题测验卷 |
致谢 |
(8)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一、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评”中体现 |
二、本地区的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实际 |
三、实验教学形式的改变 |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一、培养学生基于化学实验的创新性和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 |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知识与生活用品相结合的实验能力,有效达成实验教学 |
三、凸显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助力实现初中学生善于动脑、乐于动手的能力,好学化学行动力 |
四、开发和生活用品的循环利用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具有很大的科普教育意义 |
五、为一线初中化学教师提供化学实验教学参考和实验素材 |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三、案例研究法 |
四、实证研究法 |
第五节 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验开发的原则 |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化学实验替代品 |
二、理论依据 |
第二节 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实验开发的原则 |
一、科学性 |
二、安全性 |
三、简易、可行性 |
四、环保性 |
第三章 本地区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方法和问卷编制 |
一、教师问卷调查的目的 |
二、教师问卷调查的方法 |
三、教师问卷的编制依据 |
第二节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
一、教师问卷结果的统计表 |
二、教师问卷结果的分析 |
第四章 生活用品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
第一节 生活用品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实验设计方案 |
第二节 生活用品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具体的化学实验方案 |
第三节 生活用品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有效应用研究的效果评价 |
第五章 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实践对象与实践课题 |
第二节 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案例 |
一、案例1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
二、案例2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水的净化第一课时 |
第三节 案例评价 |
第六章 研究总结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利用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外实践活动的实施给初中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变化 |
二、利用生活用品替代品于初中化学实验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的变化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XX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 |
1.1.2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第2章 理论基础、研究方法 |
2.1 理论基础 |
2.1.1 多元智力理论 |
2.1.2 建构主义理论 |
2.1.3 实用主义教学理论 |
2.2 研究方案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内容 |
2.2.3 研究方法 |
第3章 XX市不同层次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
3.1 我校化学教育和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在中学期间化学实验实施情况调查 |
3.1.1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 关于XX市中学理科实验教学基本设施的统计数据及实地调查 |
3.3 关于XX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调查问卷 |
3.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3.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3.3.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 关于XX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访谈调查 |
3.4.1 访谈目的及内容 |
3.4.2 访谈对象 |
3.4.3 访谈结论 |
第4章 XX市不同层次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与建议 |
4.1 XX市省级重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与建议 |
4.1.1 XX市省级重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
4.1.2 针对XX市省级重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策略与建议 |
4.2 XX市市级重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与建议 |
4.2.1 XX市市级重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
4.2.2 针对XX市市级重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策略与建议 |
4.3 XX市普通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与建议 |
4.3.1 XX市普通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
4.3.2 针对XX市普通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策略与建议 |
研究成果、反思与展望 |
研究成果 |
研究反思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提高公众科学风险素养的需要 |
1.1.2 国家对风险教育的要求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2 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研究现状及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风险 |
2.1.2 风险认知 |
2.1.3 决策能力 |
2.2 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研究的不足之处 |
2.3 理论基础 |
2.3.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2.3.2 心理测量范式理论 |
2.3.3 建构主义理论 |
2.4 新课程标准中包含的化学风险内容概述 |
3 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准备 |
3.1 实验方案 |
3.2 评估工具的构建 |
3.2.1 问卷的设计与信效度分析 |
3.2.2 试题的设计与质量分析 |
3.2.3 认知量表的设计与信效度分析 |
3.3 实验前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
3.3.1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现状调查问卷前测 |
3.3.2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水平测试卷前测 |
3.3.3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量表前测 |
4 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实践 |
4.1 实践研究概述 |
4.1.1 研究对象简介 |
4.1.2 实践内容简介 |
4.1.3 教学情景的创设 |
4.1.4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改进 |
4.2 渗透式教学案例分析 |
4.2.1 案例一:化学实验安全 |
4.2.2 案例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
4.2.3 案例三:氯气的性质 |
4.3 主题式教学案例分析 |
4.3.1 案例一:金属钠性质的课外活动化作业 |
4.3.2 案例二:二氧化硫的性质 |
5 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实践效果 |
5.1 实验后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
5.1.1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现状调查问卷后测 |
5.1.2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水平测试卷后测 |
5.1.3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量表后测 |
5.2 实验结果 |
5.2.1 学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
5.2.2 化学学科的形象得到了改善 |
5.2.3 丰富了化学风险教育的研究 |
5.2.4 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
6 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
6.1 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
6.2 教学实践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
6.3 对高中化学风险教育的教学建议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水平测试卷(前) |
附录3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量表 |
附录4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水平测试卷(后) |
附录5 :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及其作用——1.实验安排及实验数据(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实验拓展的研究 ——以张家口地区高中为例[D]. 刘亚利.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2)
- [2]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D]. 哈丽达·赛力克大.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3]技术伦理学视域下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与评价研究[D]. 李娜娜.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4]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的比较研究 ——基于化学方法论和化学教学论视角[D]. 周林美.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5]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D]. 杨航. 西南大学, 2020(05)
- [6]基于现象与过程可视化的高中化学实验研究[D]. 蔡佳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实践研究[D]. 段永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D]. 卢悦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XX市为例[D]. 张升.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2)
- [10]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为例[D]. 吕文清.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