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省卫生防疫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与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赵凯[1](2021)在《基于SWOT理论下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武术作为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它不只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一种来源于文化,滋润于文化的民族气息。武术学校为顺应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与需要而出现,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武术精神为己任的教育组织机构。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自1992年创建至今,走过28年的风雨兼程。现在的滇南武术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思想正确、办学手续完整、办学宗旨明确、办学规模稳定、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集小学教育、初级中学教育和高级中学教育为一体化的武术教育学校,且始终在寻求新的突破,力争新的至高点,争创全国知名的优质武术学校。学校的发展与延续离不开管理。学校管理是由每一个领域的管理内容前后关联、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体系。基于学校管理体系的庞大、管理领域的广泛、管理内容的错综复杂、管理方式手段的多样性,各领域管理效果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本文立足于我国武术学校整体的发展现状,找出武术学校管理发展中的重点领域与难点内容——学生管理工作。为此,本文从滇南武术学校的基本情况入手,围绕学生管理这一重点领域内容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实地走访对滇南武术学校分块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专家访谈,同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滇南武术学校的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所得调查结果经汇总,进一步运用SWOT理论对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工作进行自身状况的优点与不足、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四方面的整体分析,最后进行内外环境交叉推演到SWOT矩阵中,全面分析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在不同环境形势下可采取的发展对策,从而得出本文的结论与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滇南武术学校以“以文睿智、以武余德、以艺怡情、先成人再成才”为办学宗旨,是一所办学理念清晰、办学规模稳定、办学手续完备的民办中等文武学校。2.滇南武术学校经过28年的风雨洗礼,在学生管理方面形成了趋于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学生管理的制度、学生管理的部门、学生管理的内容、学生管理的人员、学生管理的方法手段)。3.本文对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内容概括为食宿方面、学习方面、安全管理、德育方面与社会实践活动方面五个部分。4.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内部自身优势归纳为:(1)滇南武术学校以武术教育为特色、文化教育全覆盖的办学特色。(2)滇南武术学校采用学生寄宿制、全封闭的学生管理模式的优越性。(3)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各内容(食宿、学习、安全、德育与社会实践)管理的优势。5.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内部自身劣势归纳为:(1)滇南武术学校基础设施存在的不足之处。(2)滇南武术学校采用学生寄宿制、全封闭的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3)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各内容(食宿、学习、安全、德育与社会实践)管理的不足之处。6.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外部机遇归纳为:(1)政策法规因素——学生管理的政策引导作用与法律法规规范作用。(2)社会发展因素——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培养社会发展的武术人才。(3)经济扶持因素——国家财政学生教育经费稳定逐年提升。(4)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1)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学生管理系统。(2)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网络软件上武校学生管理的交流与互动。7.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外部挑战归纳为:(1)政策法规因素——学生管理的政策落实程度不足与法律法规规范不到位不全面。(2)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其他学校对滇南武术学校的冲击影响。(3)经济扶持不利因素——学生管理经费投入的覆盖率低、不平衡性与差异性大。(4)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利作用——网络多元化发展对武术学校学生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李亚男[2](2021)在《云南省X医院薪酬制度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云南省X医院为研究对象,对X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背景、目标、举措、成效、存在问题及原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促进X医院建立科学合理薪酬制度的同时,总结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地方模式,为云南省内其他地区公立医院完善制度、创新改革提供参考,对推动云南省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在梳理分析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的政策性文件、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围绕薪酬改革满意度、薪酬构成、完善薪酬制度三个维度,采取分层抽样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最后,利用统计分析法对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提出优化云南省X医院薪酬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X医院经过改革试点,虽然薪酬水平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但仍然存在薪酬分配缺乏平衡性、薪酬结构不合理、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忽视非经济性薪酬等问题,在制约医疗队伍建设的同时,阻碍了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研究提出,X医院存在问题是云南省薪酬制度改革试点阶段的共性问题,要打破改革瓶颈,重点是解决薪酬分配问题,着重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是薪酬制度要明确制度顶层设计目标,遵从合法性、公平性、公益性、激励性和动态调整原则;二是强化薪酬分配公平属性,在科学核定绩效总量的前提下,实行医院、岗位、科室三级核心指标分配;三是加大薪酬正向激励作用,合理拉大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并注重医务人员职业规划等非经济性福利优待;四是规范医院其他管理制度,通过优化岗位管理和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医院内部运营成本,确保自主分配金额有增不减;五是积极争取财政补助,政府补助资金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改革成效的优劣。
严宏[3](2021)在《我国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就必须首先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基本的均等化公共服务。而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通过改变社会经济的福利状态,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条件和收入的高低。然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需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不同地区间,尤其是城乡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矛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仍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并且这种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状况,随着“三农”问题的凸显,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农村公共品供给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对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重要要求和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服务便是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分配是国民收入的均等化分配的重要方面,能够增进社会经济福利,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保障农村居民生存权,享受基本的均等化公共服务,尊重农村公共品需求的表达权是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更是“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西南地区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方面与东部、中部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仍在扩大。鉴于西南地区所处的地理、政治、文化、生态地位的特殊性,这种差距的扩大会随着一些不确定、不和谐因素的出现会越发的凸显,会给社会稳定带来更多的问题。首先,西南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重要聚集区主要涵盖四川省、西藏、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五个省市区民族自治区。该地区主要为农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基地和生态保障区,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边疆稳定、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次,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欠发达地区,相对于东部仍然比较落后;西南地区包括了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四省藏区多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此外,我国构建了“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其中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就在西南地区。近些年来,由于受特定区位、自然条件、历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公共品供给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品供给失衡问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本研究针对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数量和质量不足,供给区域失衡,有限的资金渠道限制供给,单一的供给模式无法有效实现村民的需求表达等现状,立足西南地区,开展了如下研究:一是导论与基础分析。本部分围绕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依据公共品理论、公共品供给主体理论、农村公共品供给理论、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理论对本研究的农村公共品概念、研究范畴,农村公共品供给多元化进行了界定,并将农村公共品划分为生活服务型公共品、生产保障型公共品、发展促进型公共品三类。二是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理论逻辑提出与现实基础的研判。本部分基于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服务型、农业生产保障型及发展促进型三类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考察、投资效率和结构效率评价基础上,提出发展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逻辑起点、开展理论论证,剖析现实基础,提出构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机制。三是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的现状和投资效率分析。本部分在以往公共品供给研究文献分析基础上,立足西南地区,通过对农村公共品进行准确分类基础上,开展生活服务型公共品、生产保障型公共品、发展促进型公共品的投资效率和结构效率评价基础上,深入探究不同类型农村公共品效率提升研究。四是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案例分析。本部分主要通过西南地区“珙县农村修路”、“万春镇L村路灯维修”、“成都农贷通”三个案例,开展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五是国外农村公共品供给经验借鉴。本部分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经验进行总结,比较了不同国家间的共性与差异。提出对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经验借鉴。六是农村公共品供给多元化的配套制度设计。本部分从明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新制度设计引导非营利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激励机制、强化农民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加强农村公共产品质量监管,开展农村公共品供给多元化配套制度设计分析。基于上述分析,形成如下研究结论:一是当前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总量不足且低质量、农村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且模式单一、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低、农村公共品供给区域间失衡、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错位等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梳理其成因,包括:农村公共品需求日益增长且出现多元化态势、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不健全、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监管不足、农村公共品供给单向决策限制、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权责划分不明确。二是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投资技术效率水平呈现出梯度变化特征,即从高到低依次是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各地区对农村公共品自身资源利用有效程度的差异和资金投入的差距相对较大。具体来看,重庆市和四川省的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较高;西南地区的农村公共品投资的投入和产出效果存在差异。三是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投资结构效率呈现梯度变化特征,即从高到低依次是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区域间在农村公共品资源配置和投资结构上的差距显着,但总体上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投资结构效率逐渐改善。四是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较为显着的成效,较大的改善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状况,满足了农民多元化公共品需求的表达,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公共品受益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农民的满意度评价较高,但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五是依据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农村公共品供给经验的概括总结,本文从明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新制度设计引导非营利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激励机制、强化农民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加强农村公共产品质量监管开展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配套制度设计分析。
蒲懿[4](2020)在《云南省传染病防控管理与监控机制健全程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围绕云南省传染病领域防控管理与监控机制的健全程度及相关要素,通过政策文本量化明确健全程度现况及历年变化趋势;探究管理与监控机制健全程度的提升对云南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影响;通过与传染病防控管控机制适宜标准对比,明确差距所在,总结云南省传染病防控管理与监控工作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健全完善传染病管理与监控机制的对策与建议,进一步推动提升当地传染病防控管理水平。方法:在卫生系统宏观模型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德尔菲法明确了传染病防治体系的组织架构、适宜标准、评价指标。全面收集在云南省人民政府、省卫健委等官方网站发布的公开信息,共纳入法律法规、计划规划、通知公告等政策文件215份。通过内容分析法,围绕管理与监控机制的健全程度及其构成指标的字段定位及赋值要求对文件关键信息进行摘录;采用Excel2010汇总、分析云南省传染病防控管理与监控机制的健全程度现状、变化;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管理与监控机制健全程度与云南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两者间的关联程度;采用规范差距分析法研究云南省管控机制现实情况与“适宜标准”间存在的差距,探寻管理与监控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结果:1.云南省传染病防控管理与监控机制齐全程度由2000年的15.58%增长至2017年的28.58%。管理内容形式完备程度为64.11%,25类内容形式中,实际覆盖近期目标、任务和措施、政策制定等16.4项,相对缺乏中长期目标、部门协调方式、评价指标及标准等8.6项内容。职责分工明确程度为32.83%,平均提及了12.4类部门的职责,职责清晰可考核的部门平均仅4.0类,主要是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专业防控机构、其他组织,关键支撑部门和多数其他支撑部门职责均不可考核。2.云南省传染病防控管理与监控机制权威程度由2000年的26.11%增长至2017年的36.09%。其中,政府层面分管负责人的权威程度为13.80%,实际可协调5.4类部门,包括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红十字会;不可协调关键支撑部门和多数其他支撑部门。管理与监控机制文件集的权威程度为72.19%,发布层级主要是省人民政府,相对缺乏立法机构、多部门联合的权威发布保障。3.云南省传染病防控管理与监控机制可行程度由15.49%增长至16.90%。传染病防控部门(机构)职责清晰可考核且有考核主体的程度由11.86%下降至9.28%,其中主要部门职责清晰可考核且有考核主体的程度由13.79%增长至16.68%,在提及职责的12.4类部门中,平均仅有有1.6类部门设置了外部考核主体,其中包括1.5类主要业务部门,为专业防控机构,其余部门均未设置考核主体,职责难以有效落实。4.综合来看,云南省传染病防控管理与监控机制的健全程度由2000年的18.97%增长至2017年的27.26%,其中3类三级指标:管理与监控机制的齐全程度、权威程度、可行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云南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由2002年的278.85/10万降低至2017年195.04/10万。管理与监控机制的健全程度与云南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健全程度的提升影响云南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下降,方程解释程度为76.1%(P<0.05)。结论:目前云南省传染病防控管理与监控机制尚不健全,管理内容形式覆盖不足,部门职责分工尚不明确,缺乏外部考核主体进行监督,协调机制缺乏法律权威保障,各维度要素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与监控机制的不断提升,将有效降低云南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要推动云南省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管理与监控机制,提升其全面性、权威性、可落实性。进一步覆盖管理内容形式,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完善任务完成标准,形成“跨区域、跨部门、跨边界”共同联合的协调机制,完善政策发布层级,强化管理与监控机制法律权威约束力。加快建设防控体系监控考核机制,赋予组织体系某一方如卫生行政部门或第三方对其余各参与方的监督考核职能。此外,政府还要合理扩大对传染病的关注范围,以此触动防治管理与监控机制完善落实的“开关”,切实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邵继红[5](2020)在《基于COSO-ERM的云南省A公立医院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占主体地位,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在保障人民卫生健康、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公立医院日益成为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聚集点。我国新的一轮公立医院改革正在实施,公立医院在新的发展时期除了需要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流程管理,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和满足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要求外,在建设我国现代化医院的进程中,风险管理显得日益重要。医院是现代社会组织中最复杂的组织之一,医院所面临的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2020年初,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再一次让医院成为社会的焦点,在对肺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进一步地让国家和社会意识到,不断建设和完善医院的管理运行,决策监督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全球角度看,医院风险管理早已发展一门专业,在我国,尽管风险管理研究成果丰富,但是对占我国医院主体的公立医院的风险管理研究比较匮乏。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研究2017年COSO委员会发布的COSO-ERM框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的梳理,应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云南省公立医院及A医院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研究分析。进而研究A医院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概况A医院存在五个主要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结论:内部环境不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缺乏、信息与沟通不畅、监控流于形式和内控制度不完善。最后提出对A医院的风险管理优化对策。本文针对A医院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公立医院的特征和A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COSO-ERM的A医院风险管理的优化体系,具体包括治理和文化;绩效;信息、沟通和报告;审阅和修订四个方面。本文期望通过研究A医院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提升A医院风险管理能力,并填补目前对公立医院风险管理研究缺少从COSO-ERM视角的研究空白,丰富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沈鑫[6](2020)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云南省精准扶贫的积极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旨在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户脱离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在此期间,数字普惠金融取得快速发展,能够增加覆盖广度,延伸使用深度,优化数字化服务程度,对于贫困户和小微企业便利化提供优惠的资金扶持。同时,以云南省为主的部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和固有的落后经济条件,虽取得一定的脱贫成效,但其发展滞后的现状至今仍然形势严峻,留下扶贫“硬骨头”。所以,本文基于云南省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方面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说明,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否对云南省解决贫困“最后一公里”产生积极效应、在哪些方面积极效应明显且其效应有多大。本文将从六个部分进行说明: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论文的分析背景和意义,综合前人的分析思路和观点,指出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说明论文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为阐释,对本文的关键词进行详细解释,提出的理论作出理论支撑,指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为现状分析,指出云南省的扶贫现状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旨在对云南省的贫困问题和金融发展有更清楚地了解。第四部分为理论分析,直接效应方面,结合数字普惠金融三大因子即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服务程度的发展进行分析,旨在说明通过金融业的改善能否带来扶贫积极效应;间接效应方面,引入两不愁等三个方面,旨在说明能否通过助力两不愁的解决、促进三保障的改善,推动五个一批的落实带来扶贫积极效应。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按照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性分析和稳健性分析的步骤进行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析,直接效应方面结合三大影响因子,间接效应方面引入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两不愁等三方面的交互项,而且从贫困率和恩格尔系数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实证量化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贫困和生活水平的直接和间接改善程度;第六部分为对策建议,针对实证结果提出建议,以更好的发展普惠金融,助推精准扶贫。通过文章论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精准扶贫有积极效应,而且在直接效应上通过延伸广度、加强数字化程度、拓宽深度依次发展,降低资金来源门槛,加快资金流通使用,惠及更多有金融需求的人;在间接效应上通过增加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落实发展教育扶贫,提高贫困户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从而有效解决云南省扶贫的遗留问题,确保按时实现全面脱贫。
左伟为[7](2019)在《云南教育网络舆情应对中信息管理路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迅猛发展,社会网络舆情事件突发频发,教育作为最大民生,成为整个网络舆情的活跃点和敏感带,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带来新挑战和新要求。其中舆情信息管理是影响舆情应对速度和效果的关键因素,由于传统的行政化信息管理路径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网络舆情快速扩散的应对需要,因此,有必要对教育网络舆情信息管理路径进行分析并优化。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教育网络舆情所涉及的概念和已获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云南省教育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和信息管理存在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关键路径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教育网络信息管理路径进行图解分析和案例分析,提出图解优化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法,对云南省教育系统网络舆情信息管理优化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他省的信息管理路径优化经验进行借鉴。通过较为详实、系统的分析研究,提炼出优化云南教育网络舆情信息管理路径的建议,要重塑机制,包括树立“舆情信息”优先特殊处理的理念、明确“舆情信息”应对程序、将“舆情信息”列入非正式公文处理、“舆情信息”处置流程再造;要提高时效性,包括设置普遍和重点“直报制度”、采用更为高效的信息管理流转载体、前移网络舆情信息应对程序、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管理路径系统;要提升人员水平,包括成立网络安全和舆情工作领导体系、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工作队伍建设、重视教育网络舆情工作人员的培训等。
王璐[8](2019)在《金平县“5.10走私冻肉盗挖事件”中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研究》文中指出全球风险社会的现实背景加剧了现代性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各种日益复杂、多发频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是任何一个单一层级的政府和部门所难以应对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公共危机管理甚至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在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保障地方公共安全,既是一个应然问题,更是一个实然问题。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位于中国与老挝和越南的边境交界地带,边境走私等一系列犯罪活动猖獗,公共安全问题实为突出。但是,在打击走私和边境整治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存在管理空心化和碎片化问题,而且没有建立起一个系统、高效和协作的大部门公共危机管理体系,难以保障边境人民的安全。因此,本文从整体政府这一研究视角出发,借助整体性治理的分析框架,旨在对当地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的碎片化问题进行多维度解析,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和风险社会理论,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系统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金平县“5.10走私冻肉盗挖事件”这一案例进行个案分析,试图在“服务金三角”模型构架下构建起一个政府、市场与社会间良性互动、运行有效和动态协调的地方政府大部门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提升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水平的同时,推进安全边境、美丽边境、和谐边境的建设。
张小婉[9](2019)在《广东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全球频频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危害的广泛性、原因的多样性,使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疾控机构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机构,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现场反应人”,应急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成败。正确评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应急能力,是一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研究广东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如何提升应急能力的问题。论文主体部分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是核心概念和研究支撑理论,主要介绍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概念以及风险控制理论、危机管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第三章是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现状透视,主要阐释F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情况,疾控中心应急能力的建设历程以及对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存在的应急预测预警水平低、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横向部门联动性不强、工作流程设计待优化等短板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分析影响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的内外因素,内部主要是人力资源、应急管理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外部主要是监测预警、应急保障能力、应急培训演练、健教宣传与媒体沟通等方面。第五章是对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疾控机构,例如对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疾控机构以及国内上海、深圳、东莞市疾控中心的应急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给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带来的启示。第六章是描述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提升的路径,主要从五方面开展。完善疫情监测体系,提升应急预测预警能力;加强应急资源和知识储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完善的信息流转渠道,提升应急信息化整体水平;加强横向部门间联系,提升决策和指挥协调能力;优化应急工作流程设计,提升应急运行管理水平。最后概括和提炼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及研究的不足。
程帆[10](2018)在《云南边境义务教育阶段来华缅籍学生教育政策困境与思考 ——以德宏州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从云南边境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缅籍学生跨境来华读书的现实出发,探讨缅籍学生来华就读在教育政策方面存在的困境。云南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现阶段边境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缅籍学生来华就读促进了我国边境地区教育开放的步伐,但缅籍学生来华就读仍然缺乏各种教育政策、管理制度的规范与保障。教育政策主体不明、缺乏明确政策指导、教育资源紧缺、学校在对缅籍学生的招收、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遭遇多重困难。急需政府相关部门明确制定来华就读缅籍学生的教育政策、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教育投入、打通缅籍学生的升学渠道、完善缅籍学生的学籍管理和学历衔接办法、完善边境学校教育政策的保障机制等来破解缅籍学生来华就读的教育政策困境。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交代了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第二章从地缘政治、人口分布、民族结构、社会经济状况和教育政策方面研究德宏州义务教育阶段缅籍学生来华就读的政策环境,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解释德宏州招收缅籍学生的状况以及所调查的样本学校在招收和管理缅籍学生过程中的具体实践。第四章从德宏州义务教育阶段缅籍学生来华就读的政策主体、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的困境和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第五章尝试对云南边境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缅籍学生来华就读的教育和管理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云南省卫生防疫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与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省卫生防疫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与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WOT理论下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武术学校是践行武术产业规划、落实体育强国的重要载体 |
1.1.2 武术学校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多元化价值 |
1.1.3 规范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促进武术学校整体发展 |
1.1.4 SWOT分析法的独特研究视角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难点 |
1.3.2 研究创新点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2 武术学校的发展对策研究 |
1.4.3 我国武术学校管理的研究 |
1.4.4 武术学校的发展现状研究 |
1.4.5 我国武术学校的学生管理研究 |
1.4.6 SWOT分析应用于武术领域的研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实地考察法 |
2.2.4 问卷调查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SWOT分析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基本概况 |
3.1.1 滇南武术学校概况 |
3.1.2 滇南武术学校发展简况 |
3.1.3 滇南武术学校发展现状 |
3.2 滇南武术学校学生食宿管理 |
3.2.1 宿舍管理 |
3.2.2 饮食健康管理 |
3.3 滇南武术学校的学生学习管理 |
3.3.1 滇南武术学校的师资队伍 |
3.3.2 滇南武术学校的课程设置 |
3.3.3 滇南武术学校学生学习现状 |
3.4 滇南武术学校学生安全管理 |
3.4.1 滇南武术学校学生安全整体现状 |
3.4.2 滇南武术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组织实施 |
3.4.3 学生的实际安全意识 |
3.5 滇南武术学校的学生德育管理 |
3.5.1 学校学生德育基本情况 |
3.5.2 学校学生课余活动开展情况 |
3.5.3 滇南武术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现状 |
3.6 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社会实践管理 |
3.6.1 学生武术比赛的管理 |
3.6.2 学生毕业就业的管理 |
3.7 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SWOT分析 |
3.7.1 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优势分析 |
3.7.2 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劣势分析 |
3.7.3 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机遇分析 |
3.7.4 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挑战分析 |
3.8 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管理策略的SWOT矩阵分析 |
3.8.1 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策略的SO分析 |
3.8.2 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策略的WO分析 |
3.8.3 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策略的ST分析 |
3.8.4 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策略的WT分析 |
3.9 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发展对策 |
3.9.1 遵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正确引导、加强规范学生管理的意识形态 |
3.9.2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学生管理工作责权分明 |
3.9.3 合理利用学生管理经费,逐步解决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
3.9.4 有效整合周边资源,合理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学生管理效果 |
3.9.5 紧跟社会多元化发展要求,多层次培养武术学校学生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云南省X医院薪酬制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X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情况 |
第一节 X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背景 |
一、X医院基本概况 |
二、X医院历年来薪酬制度演变情况 |
第二节 X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原因 |
第三节 X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目标 |
第四节 X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措施 |
一、加强舆论引导 |
二、合理确定薪酬水平 |
三、落实分配自主权 |
四、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
第五节 X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成效 |
一、薪酬水平有所提高 |
二、薪酬结构基本保持不变 |
三、不同岗位等级薪酬差距稳定 |
四、促进医院及地区发展 |
第六节 X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价 |
一、X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目标完成度 |
二、X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满意度 |
第三章 X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X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薪酬分配缺乏平衡性 |
二、薪酬结构仍不合理 |
三、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
四、忽视非经济性薪酬激励作用 |
第二节 X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医院可分配经费有限 |
二、财政经费补助不足 |
三、绩效指标体系不完善 |
四、员工需求多元化 |
第四章 X医院薪酬制度优化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合理设计薪酬制度框架 |
一、明确薪酬制度设计的目标 |
二、确定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 |
三、相关部门制定省、市级配套文件 |
第二节 强化薪酬分配公平属性 |
一、完善薪酬分配制度 |
二、建立规范的绩效考评程序 |
三、强化绩效考核结果运用 |
第三节 加大薪酬正向激励作用 |
一、继续加强经济性激励 |
二、更加重视非经济性薪酬激励 |
第四节 规范医院其他管理制度 |
一、优化岗位管理 |
二、严控财务管理 |
第五节 积极争取政府补助 |
结论 |
第一节 结语 |
第二节 创新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我国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
1.3.1 公共品内涵研究 |
1.3.2 公共品供给主体研究 |
1.3.3 农村公共品需求研究 |
1.3.4 农村公共品供给研究 |
1.3.5 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研究 |
1.3.6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农村公共品 |
2.1.2 农村公共品供给 |
2.1.3 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 |
2.2 理论基础 |
2.2.1 基于W-L模型的农村公共品最优供给 |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2.2.3 基于效率研究的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3章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逻辑与现实基础 |
3.1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逻辑起点 |
3.1.1 政府供给与政府失灵 |
3.1.2 市场供给与市场失灵 |
3.1.3 第三方供给与志愿失灵 |
3.1.4 农户参与 |
3.2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基础 |
3.2.1 农村公共品供给总量不足且结构失衡 |
3.2.2 农村公共品需求日益增长且出现多元化态势 |
3.2.3 农村公共品供给地区差异明显 |
3.2.4 第三部门壮大 |
3.2.5 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的历史演进与现状考察 |
4.1 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发展历程 |
4.1.1 改革开放前中央“大统一”单一制农村公共品供给 |
4.1.2 改革开放至分税制改革中央地方分层的农村公共品供给 |
4.1.3 分税制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供给 |
4.1.4 全面税改后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探索 |
4.2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种类多元化供给现状考察 |
4.2.1 生活服务型农村公共品 |
4.2.2 生产保障型农村公共品 |
4.2.3 发展促进型农村公共品 |
4.3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1 农村公共品供给总量不足且低质量 |
4.3.2 农村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且模式单一 |
4.3.3 农村公共品供给碎片化 |
4.3.4 农村公共品供给区域间失衡 |
4.3.5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错位 |
4.4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种类多元化供给问题的成因分析 |
4.4.1 农村公共品需求日益增长且出现多元化态势 |
4.4.2 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不健全 |
4.4.3 农村公共品供给单向决策限制 |
4.4.4 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缺乏监管不到位 |
4.4.5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权责划分不明确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效率测算、演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
5.1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效率测算 |
5.1.1 研究方法 |
5.1.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
5.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测算 |
5.1.4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区域异质性分析 |
5.2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效率的时间演化趋势 |
5.2.1 研究方法 |
5.2.2 研究期间划分 |
5.2.3 核密度估计结果分析 |
5.3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结构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
5.3.1 结构效率空间理论模型 |
5.3.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
5.3.3 农村公共品供给-结构效率测算分析 |
5.3.4 农村公共品供给-结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案例分析 |
6.1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模式应用及分析 |
6.1.1 政府—市场—农民供给模式:以“珙县农村修路”为例 |
6.1.2 村集体—政府—市场供给模式:以“万春镇L村路灯维护”为例 |
6.1.3 政府—自治组织—私人部门供给模式:以“和顺镇H村图书馆建设”为例 |
6.1.4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模式评价 |
6.2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绩效评价:以“农贷通”为例 |
6.2.1 “农贷通”平台介绍 |
6.2.2 数据来源与样本介绍 |
6.2.3 “满意度评价内容与基本情况 |
6.2.4 “农贷通”平台满意度综合评价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农村公共品供给多元化的国际经验借鉴 |
7.1 主要发达国家农村公共品供给多元化模式 |
7.1.1 美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多元化模式 |
7.1.2 德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多元化模式 |
7.1.3 日本农村公共品供给多元化模式 |
7.1.4 韩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多元化模式 |
7.2 主要发达国家农村公共品供给多元化的共性与差异 |
7.2.1 主要发达国家农村公共品供给多元化的共性 |
7.2.2 主要发达国家农村公共品供给多元化的差异 |
7.3 主要发达国家农村公共品供给多元化的借鉴与启示 |
7.3.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制度体系 |
7.3.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组织体系 |
7.3.3 多主体筹措资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配套制度设计 |
8.2.1 构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体系 |
8.2.2 明确农村公共品供给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8.2.3 引导非营利组织与村级组织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
8.2.4 强化农民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主体地位 |
8.2.5 优化激励机制设计,健全农村公共品质量监管体系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博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4)云南省传染病防控管理与监控机制健全程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 研究框架与定位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1 理论指导依据 |
2 具体研究方法 |
3 资料来源与收集 |
4 资料量化方法及过程 |
5 资料质量检验 |
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1 云南传染病防控管理与监控机制的齐全程度现状 |
2 云南传染病防控管理与监控机制的权威程度现状 |
3 云南传染病防控管理与监控机制的可行程度现状 |
4 综合分析云南传染病防控管理与监控机制的健全程度现状 |
第四章 讨论 |
1 内容形式设置逐步完善,防控管理工作仍不全面 |
2 管控机制覆盖程度提升,部门职责分工尚不明确 |
3 防控联动机制落实不足,管控机制权威保障较弱 |
4 组织体系缺乏监督主体,部门职责难以有效落实 |
5 重视常见新发传染病防控,病种关注范围仍然不足 |
6 管理与监控机制健全程度提升,促进云南传染病健康结果改善 |
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 |
1 明确防控内容形式,补齐管理工作短板 |
2 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设置任务考核标准 |
3 建立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完善监督控制方式 |
4 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增强管控机制约束力 |
5 健全管理考核评价机制,设立外部监督控制主体 |
6 扩大传染病种关注范围,提升防治服务实施效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基于COSO-ERM的云南省A公立医院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非营利组织的风险管理应用研究 |
二、公立医院的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三、COSO-ERM在公立医院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 |
四、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风险管理 |
二、公立医院风险管理 |
三、COSO-ERM公立医院风险管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二、COSO-ERM理论 |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三章 A医院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云南省公立医院概述 |
一、基本情况概述 |
二、云南省公立医院存在的风险 |
第二节 A医院基本情况 |
一、概述简介 |
二、业务流程 |
第三节 A医院存在的主要风险 |
一、问卷设计 |
二、单位层面风险 |
三、业务流程层面风险 |
第四节 A医院风险管理现状 |
一、内部环境不完善 |
二、风险管理体系缺乏 |
三、信息与沟通不畅 |
四、监控流于形式 |
五、内控制度不够完善 |
第四章 基于COSO-ERM的 A医院风险管理体系优化 |
第一节 基于COSO-ERM的风险管理在A医院的适用性 |
一、公立医院的风险特征 |
二、COSO-ERM的适用性 |
第二节 治理和文化 |
一、组织层级 |
二、文化建设 |
第三节 绩效 |
一、风险识别 |
二、风险评估 |
三、风险应对 |
第四节 信息、沟通和报告 |
第五节 审阅和修订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一节 结论与不足 |
第二节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6)数字普惠金融对云南省精准扶贫的积极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精准扶贫的研究方面 |
1.2.2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方面 |
1.2.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扶贫效应的研究方面 |
1.2.4 文献评述 |
1.3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1.4 论文框架结构 |
2 概念诠释与理论支撑 |
2.1 概念诠释 |
2.1.1 精准扶贫 |
2.1.2 数字普惠金融 |
2.1.3 扶贫效应 |
2.2 理论支撑 |
2.2.1 社会保障理论 |
2.2.2 小额信贷理论 |
2.2.3 普惠金融理论 |
3 云南省现状分析 |
3.1 贫困现状 |
3.2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
4 数字普惠金融扶贫效应机制分析 |
4.1 直接效应方面 |
4.1.1 拓宽覆盖广度 |
4.1.2 延伸使用深度 |
4.1.3 优化金融服务 |
4.2 间接效应方面 |
4.2.1 助力两不愁的解决 |
4.2.2 促进三保障的完善 |
4.2.3 推动五个一批的落实 |
5 数字普惠金融扶贫效应实证分析 |
5.1 直接效应分析 |
5.1.1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
5.1.2 模型构建 |
5.1.3 实证分析 |
5.2 间接效应分析 |
5.2.1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
5.2.2 模型构建 |
5.2.3 实证分析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6 对策建议 |
6.1 围绕“三个结合”强化直接效应 |
6.1.1 微中宏三观结合 |
6.1.2 普财社三资结合 |
6.1.3 微合政三式结合 |
6.2 综合“三个优化”助推间接效应 |
6.2.1 优化产业扶贫 |
6.2.2 优化内生动力 |
6.2.3 优化长效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云南教育网络舆情应对中信息管理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对网络舆情的研究情况 |
2.对教育网络舆情的研究情况 |
3.对网络舆情信息管理的研究情况 |
4.对信息管理路径优化的研究情况 |
5.国外的研究情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研究方法 |
2.创新之处 |
(四)概念界定 |
1.舆情与网络舆情 |
2.教育网络舆情与云南教育网络舆情 |
3.舆情应对 |
4.信息管理 |
5.信息管理路径 |
(五)理论基础 |
1.“黄金4小时”原则 |
2.“沉默的螺旋”理论 |
一、云南教育网络舆情应对中信息管理现状 |
(一)云南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基本特征 |
(二)云南省教育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工作情况 |
(三)云南省教育网络舆情信息管理路径优化的必要性 |
二、云南教育网络舆情应对中信息管理路径分析 |
(一)云南教育网络舆情应对信息管理路径图解分析 |
1.云南省对政务舆情信息管理路径有关规定 |
2.云南教育网络舆情应对中信息管理路径图解分析 |
(二)云南教育网络舆情信息管理路径案例分析 |
1.案例的基本情况 |
2.案例信息在网络传播情况 |
3.案例信息在政府系统内传播情况 |
4.案例信息管理路径分析 |
(三)云南教育网络舆情信息管理路径图解优化分析 |
三、对云南教育网络舆情信息管理路径的调查研究 |
(一)云南教育网络舆情应对中信息管理问卷调查研究 |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2.调查问卷汇总情况和分析 |
3.调查问卷情况对云南教育网络舆情信息管理路径的优化启示 |
(二)云南教育网络舆情应对中信息管理路径可借鉴的经验 |
1.广东省教育舆情信息管理路径主要经验 |
2.上海市舆情信息管理路径主要经验 |
3.陕西省舆情信息管理路径主要经验 |
四、优化云南教育网络舆情应对中信息管理路径的建议 |
(一)重塑机制 |
1.树立“舆情信息”优先特殊处理的理念 |
2.明确“舆情信息”应对程序 |
3.将“舆情信息”列入非正式公文处理 |
4.“舆情信息”处置流程再造 |
(二)提高时效性 |
1.设置普遍和重点“直报制度” |
2.采用更为高效的信息管理流转载体 |
3.前移网络舆情信息应对程序 |
4.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管理路径系统 |
(三)提升人员水平 |
1.成立网络安全和舆情工作领导体系 |
2.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
3.重视教育网络舆情工作人员的培训 |
结论与展望 |
附录 :教育网络舆情应对中信息管理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金平县“5.10走私冻肉盗挖事件”中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背景 |
1. 研究背景 |
2. 问题的提出 |
3. 研究意义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1. 整体性治理的研究 |
2.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 |
3. 简要述评 |
(三) 核心概念 |
1. 公共危机管理 |
2. 碎片化 |
3. 整体性治理 |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内容 |
一、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一) 理论基础 |
1. 风险社会理论 |
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3. 服务金三角模型 |
(二) 分析框架——整体性治理的分析框架 |
1. 整体性治理的价值和理念 |
2. 整体性治理的组织结构 |
3. 整体性治理的运行机制 |
4. 整体性治理的技术系统 |
二、“5. 10盗挖事件”及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演进 |
(一) “5. 10盗挖事件”概述 |
(二) 金平县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演进 |
三、“5. 10云南盗挖事件”中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碎片化问题 |
(一)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碎片化的解释维度 |
(二) 多元协作治理价值和理念的碎片化 |
(三) 地方政府权力和资源分配的碎片化 |
(四) 地方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碎片化 |
四、“5. 10盗挖事件”中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碎片化问题的成因 |
(一) 地方政府层面 |
1. 传统官僚制体系对地方政府协作理念的影响 |
2.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协作保障机制的不足 |
(二) 市场层面 |
1. 市场主体的“天然逐利性”带来的利益博弈和政策博弈 |
2. 设租寻租导致市场主体对政府的信任不充分 |
3. 市场主体的灵活性致使其协作和参与理念的缺失 |
(三) 社会层面 |
1. 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薄弱 |
2. 邻避情结等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不充分 |
3. 民众与政府间的沟通机制和参与机制不畅 |
五、“5. 10盗挖事件”中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路径 |
(一) 地方政府大部门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 |
(二) 金平县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策略 |
1. 文化协同——树立共有的价值观和理念 |
2. 畅通和完善地方政府协作的保障机制 |
3. 建立健全整体性治理的技术支持系统 |
4. 构建整体性政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广东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研究理论支撑 |
2.1 核心概念 |
2.1.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1.2 应急能力 |
2.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2.2 主要理论支撑 |
2.2.1 风险控制理论 |
2.2.2 危机管理理论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第三章 F市疾控中心应急能力现状透视 |
3.1 F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现状调查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方法 |
3.1.3 调查结果 |
3.2 疾控中心应急能力的建设历程 |
3.2.1 第一代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 |
3.2.2 第二代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 |
3.3 F市疾控中心应急能力存在的短板 |
3.3.1 应急预测预警水平低 |
3.3.2 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
3.3.3 横向部门联动性不强 |
3.3.4 工作流程设计待优化 |
第四章 制约F市疾控中心应急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
4.1 内在因素 |
4.1.1 专业应急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
4.1.2 自身应急体系建设的完善性 |
4.1.3 日常应急保障训练的有效性 |
4.1.4 应急实验检测能力的可靠性 |
4.2 外在因素 |
4.2.1 横向应急部门之间的协同性 |
4.2.2 涉卫应急法律制度的完整性 |
4.2.3 健教宣传与媒体沟通顺畅性 |
第五章 国内外疾控机构应急能力建设的经验借鉴 |
5.1 持续完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 |
5.1.1 完善预警机制 |
5.1.2 创新应急保障体制 |
5.1.3 强化应急联动 |
5.1.4 持续修订法律 |
5.2 推动信息化管理与建设 |
5.2.1 不断增强监测系统敏感性 |
5.2.2 借助信息化手段开拓创新 |
5.2.3 通过信息化平台促进联动管理 |
5.2.4 利用大数据做好事前预警 |
5.3 积极主动做好媒体应对和宣传教育 |
5.3.1 主动应对媒体并有效引导舆论 |
5.3.2 提升市民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
5.3.3 迅速有力应对负面网络舆情 |
第六章 F市疾控中心应急能力提升的路径 |
6.1 完善疫情监测体系,提升应急预测预警能力 |
6.1.1 完善网络直报系统建设路径,拓展监测种类和覆盖面 |
6.1.2 积极开展预警专业研究,提升专业人员疫情敏感性 |
6.2 加强应急资源和知识储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
6.2.1 夯实应急物资储备,更新和完善应急工作设备 |
6.2.2 强化应急知识培训,完善应急参与者知识结构 |
6.3 建立完善的信息流转渠道,提升应急信息化整体水平 |
6.3.1 运用新型大数据处理技术,增强信息实时处理能力 |
6.3.2 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储备,做好信息化建设人才支撑 |
6.4 加强横向部门间联系,提升决策和指挥协调能力 |
6.4.1 加强同级横向机构合作,提高横向合作业务水平 |
6.4.2 强化问责机制,以问责倒逼决策高效和指挥协调 |
6.5 优化应急工作流程设计,提升应急运行管理水平 |
6.5.1 规范应急工作流程,强化应急全过程处置评估 |
6.5.2 建立平战转换模式,明晰机构与人员职责分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
(10)云南边境义务教育阶段来华缅籍学生教育政策困境与思考 ——以德宏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基于对云南边境地区缅籍学生来华就读现象的关注 |
二、缅籍学生来华就读教育政策相关研究不足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云南边境地区 |
二、缅籍学生来华就读 |
三、来华就读缅籍学生的教育政策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关于外籍学生教育政策研究 |
二、关于边境地区义务教育政策的研究 |
三、边境地区外籍学生来华就读政策的研究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调研地点的选择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第二章 德宏州义务教育阶段缅籍学生教育政策环境 |
第一节 德宏州边境地区自然人文环境 |
一、地缘政治环境 |
二、人口分布及民族结构 |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二节 德宏州义务教育阶段缅籍学生来华就读的教育政策环境 |
一、“一带一路”战略为云南边境地区的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契机 |
二、国家和地方的留学政策为缅籍学生来华就读提供了依据 |
三、国家和地方出台各项边境优惠教育政策为边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
第三章 德宏州义务教育阶段缅籍学生来华就读的政策实践 |
第一节 样本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招收缅籍学生状况 |
第二节 德宏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收管理缅籍学生的具体实践 |
一、样本学校缅籍学生的招收条件存在差异 |
二、样本学校缅籍学生享受一致的学生待遇 |
三、样本学校为缅籍学生开展不同的课程活动 |
四、样本学校缅籍学生数量不断变动 |
五、样本学校缅籍学生卫生防疫办法不完善 |
六、样本学校缅籍学生家校沟通工作困难 |
七、样本学校缅籍学生升学办法存在差异 |
第四章 德宏州义务教育阶段缅籍学生来华就读的教育政策困境 |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来华就读缅籍学生教育政策制定主体不明确 |
一、义务教育阶段来华就读缅籍学生教育政策主体责任不明 |
二、义务教育阶段来华就读缅籍学生缺乏财力支持 |
三、边境学校尚未建立系统的教育政策保障机制 |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缅籍学生来华就读政策执行过程中问题突出 |
一、强势利益主体明确要求缅籍学生来华就读 |
二、弱势利益主体无力承担缅籍学生来华就读的压力 |
第五章 德宏州义务教育阶段缅籍学生来华就读的教育政策思考 |
第一节 明确缅籍学生来华就读的教育政策制定主体责任 |
一、各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缅籍学生招收政策 |
二、加大对缅籍学生来华就读的财力支持 |
三、建立健全边境学校教育政策的保障机制 |
第二节 建立不同利益主体间的联动配合机制 |
一、寻求教育政策执行中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契合点 |
二、完善缅籍学生来华就读的教育政策执行路径 |
第三节 明确不同政策主体对边境地区教育安全的责任 |
一、中国政府积极主动敞开国门办教育 |
二、边境地区公立学校加强对缅籍学生来华就读的教育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研究 |
致谢 |
四、云南省卫生防疫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与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WOT理论下云南省滇南武术学校学生管理的分析研究[D]. 赵凯.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云南省X医院薪酬制度优化研究[D]. 李亚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我国西南地区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研究[D]. 严宏. 西南大学, 2021(05)
- [4]云南省传染病防控管理与监控机制健全程度研究[D]. 蒲懿.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5]基于COSO-ERM的云南省A公立医院风险管理研究[D]. 邵继红.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6]数字普惠金融对云南省精准扶贫的积极效应研究[D]. 沈鑫.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7]云南教育网络舆情应对中信息管理路径优化研究[D]. 左伟为. 云南大学, 2019(02)
- [8]金平县“5.10走私冻肉盗挖事件”中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研究[D]. 王璐. 云南大学, 2019(03)
- [9]广东F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提升研究[D]. 张小婉.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10]云南边境义务教育阶段来华缅籍学生教育政策困境与思考 ——以德宏州为例[D]. 程帆.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