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几种平菇追肥实用配方(论文文献综述)
洪培[1](2013)在《稻壳和蚕沙在食用菌深层培养和固体栽培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蚕沙和稻壳在食用菌(平菇、杏鲍菇和茶树菇)深层培养及固体栽培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以稻壳粉为碳源,蚕沙为氮源对食用菌深层培养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及对食用菌进行栽培的子实体生长的影响,找出了深层培养及固体栽培食用菌廉价而优质的新型碳源及氮源,并获得了最优浓度配比。为了提高深层培养食用菌菌丝体的产量,在以蚕沙、稻壳粉为主要基质的培养基中,研究了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啤酒酵母发酵液对食用菌深层培养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及金属离子对食用菌分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葡萄糖、碳酸钾分别为有机和无机碳源对照,研究了以稻壳粉为碳源深层培养下平菇、杏鲍菇和茶树菇菌丝体的生长,结果表明:(1)以3%的稻壳粉为碳源,平菇、杏鲍菇、茶树菇的菌丝体干重分别达到1.7737g/100mL、1.8343g/100mL、2.0767g/100mL,分别高出以3%碳酸钾为碳源时的79%、44%和11%;平菇、杏鲍菇分别高出以3%葡萄糖为碳源的41%和25%,茶树菇的菌丝体干重也达到葡萄糖的92%;以稻壳粉做碳源的培养基中,平菇和杏鲍菇的菌球个体小、密度高,对茶树菇来说,以稻壳粉和葡萄糖做碳源的培养基中菌丝长势良好。而以碳酸钾做碳源的平菇、杏鲍菇、茶树菇培养基中菌丝长势最差。(2)以2%、3%、4%和5%稻壳粉为碳源,研究了平菇、杏鲍菇和茶树菇菌丝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平菇生长的最适浓度为4%,杏鲍菇为2%,茶树菇为3%,且三种食用菌之间的菌丝体干重关系为茶树菇>杏鲍菇>平菇。2.以蛋白胨和硝酸钾为有机和无机氮源对照,研究了蚕沙为氮源深层培养下平菇、杏鲍菇和茶树菇菌丝体的生长,结果表明:(1)三种食用菌在对氮源的利用上是比较相似的,1%蚕沙做氮源,平菇、杏鲍菇和茶树菇的菌丝体干重分别为2.2543g/100mL、1.1173g/100mL和0.7559g/100mL,分别达到以蛋白胨为氮源时的78%、98%和97%,且分别高出以硝酸钾为氮源时的25%、57%和94%。以蚕沙和蛋白胨做氮源的培养基中菌球个体小、密度高。(2)在以1%、1.5%、2%和2.5%的蚕沙为氮源深层培养平菇、杏鲍菇和茶树菇,表明平菇的最适生长浓度为1%,杏鲍菇的最适生长浓度为0.5%,茶树菇的最适生长浓度为1%。3.研究以不同比例的蚕沙和稻壳(98:0、78:20、58:40、38:60、18:80和0:98)为主料栽培平菇和杏鲍菇,比较它们出菇的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蚕沙与稻壳的配比为58:40时,平菇出菇的生物学效率最大,为64.21%,达到以棉籽壳为对照时的90.2%;蚕沙与稻壳的配比为18:80时,菌丝满袋天数最短。当蚕沙与稻壳的比例为38:60时,杏鲍菇出菇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04.02%,达到以棉籽壳为对照的90.2%;而此比例时,杏鲍菇满袋天数也最短。4.研究了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及啤酒酵母发酵液对平菇、杏鲍菇和茶树菇液体培养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和20%的杏鲍菇菌糠提取液能显着提高平菇和杏鲍菇菌丝体产量,其菌丝体干重分别为2.2805g/100mL和1.8899g/100mL,较对照提高了67%和3%;10%和50%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分别显着提高平菇和杏鲍菇的菌球数,分别为92个/mL和65个/mL,较对照提高了114%和71%;但所试浓度(10%-80%)的菌糠提取液对茶树菇菌丝体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40%的啤酒酵母发酵液能显着提高平菇和杏鲍菇菌丝体产量,其产量分别为4.5122g/100mL和3.6640g/100mL,较对照提高了275%和156%;而50%的啤酒酵母发酵液使茶树菇的菌丝体产量达4.1263g/100mL,较对照提高了201%;60%啤酒酵母发酵液显着提高平菇菌球密度,高达98个/mL,较对照提高了46%;而浓度为50%时,则显着提高了杏鲍菇和茶树菇的菌球密度,分别达到73个/mL和96个/mL,分别较对照高出了40%和174%。5.研究了金属离子(Fe2+、Cu2+、 Mn2+和Zn2+,浓度均为0.5mM)对平菇、杏鲍菇和茶树菇液体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系中滤纸酶、Cx酶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食用菌滤纸酶酶活均在第6天达到最高水平,与对照相比, Mn2+、Zn2+均显着促进产酶活性,且Zn2+实验组中,平菇、杏鲍菇和茶树菇产酶活性均最高,分别高达1574,3061和1928U/L,高出对照组的16.2%、37.5%和29.7%,而Fe2+和Cu2+则显着抑制产酶活性;Mn2+和Zn2+显着提高平菇Cx酶的活性,分别在第4和5天达到峰值,为2412和2969U/L,高出对照组378和1183U/L。Zn2+对杏鲍菇Cx酶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于接种后第5天达到峰值,为3308U/L,高出对照组1095U/L,而Cu2+显着抑制其活性;对茶树菇产Cx酶而言,Zn2+实验组Cx酶活最高,接种后第3天达到2969U/L,高出对照组497U/L。
陈四明[2](2010)在《槽式有机基质栽培对西瓜和甜椒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施肥效应的影响》文中认为试验一:槽式有机基质栽培方式对西瓜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嫁接西瓜“京欣1号”为试材,采用稻壳、河沙、腐熟鸡粪按体积比为3:1:1作基质配方,土壤栽培处理作对照,利用简易的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土槽,研究了不同的槽式有机基质栽培方式对西瓜形态指标、生理特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栽培槽开放程度的增加,西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显着增大;2、随着栽培槽开放程度的增加,西瓜叶片的叶绿体色素含量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等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均明显增加,根系活力与硝酸还原酶活性也增加;3、随着栽培槽开放程度的增加,西瓜的产量不但显着增加,而且果实V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番茄红素含量显着增加,品质提高;4、与S4相比,S1、S2处理西瓜的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指标均显着提高,而处理S3各项指标却低于S4,综合各项指标,S1处理为最适宜的设施西瓜槽式有机基质栽培模式;试验二:基质的重复利用对甜椒的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全开放式的有机基质槽式栽培模式,研究了新基质、旧基质和旧基质与鸡粪的混合基质(旧基质与鸡粪的体积比分别为10∶1和10∶2)对甜椒生长、生理特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旧基质中速效养分含量较低,而新基质和旧基质与鸡粪混合基质的速效养分含量较高,理化性状优良;2、使用10:2混合基质栽培的甜椒植株长势较好,后期株高、茎粗均高于其他处理,而使用旧基质栽培的甜椒植株持续生长能力较差,后期各项生长指标均低于其他处理;3、使用10:2混合基质栽培甜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体色素含量和根长、根体积及根系活力均都显着高于其他处理;4、使用10:2混合基质栽培的甜椒产量和果实品质均都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试验三:施肥对有机基质栽培西瓜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全开放式的有机基质槽式栽培模式,研究了不同化肥施用量对有机基质栽培西瓜形态指标、生理特性、产量、品质以及N、P、K吸收量、吸收比例和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量追施化肥可有效促进西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的增长,施肥处理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显着高于不施肥处理;2、适量追施化肥可有效提高西瓜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果实膨大盛期,以上指标均以T3最高,光合速率以T4最高,施肥处理均较不施肥处理高;3、适量施用化肥可有效改善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西瓜果实产量和品质。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产量明显增高,适量施肥T3处理的产量最高;施适量化肥处理的西瓜果实的Vc、糖酸比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着高于不施化肥的处理,施肥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过量施用化肥会引起果实硝酸盐含量显着升高,糖酸比下降;4、适量施用化肥可促进西瓜对养分的吸收,N、K的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大而增大,而P的吸收量随施肥量的增大而减小;5、适量施肥可提高肥料中的养分利用率。基质中N、K的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而P的利用率则随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化肥用量过多,基质中养分利用率下降;6、施用化肥能够影响基质迟效养分向速效养分的转化和释放,适量施用化肥可促进基质中迟效养分向速效养分的转化和释放,化肥施用过多,基质中迟效养分向速效养分的转化和释放量反而减少;7、确定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西瓜较佳施肥量计算方法是:化肥用量=(1.5倍西瓜目标产量-有机基质中速效养分量)/化肥中养分吸收率(N为60%,P为30%、K为70%),这一结果为西瓜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提供了科学施肥的技术指标。
张朝辉[3](2010)在《PGPR菌肥在烤烟漂浮育苗及烤烟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应用分离自烟株根际的高效抗生菌B03、固氮菌N05、解磷菌P04、解钾菌K03,进行菌种鉴定,明晰其分类地位,制成PGPR肥料,用于烤烟漂浮育苗和大田生产,减少化肥、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取得四方面成果:1)PGPR菌肥菌种的鉴定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生理指标、生化反应结果:抗生菌B03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可能是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固氮菌N05属于产碱菌属(Alcaligenes),可能是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解磷菌P04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可能是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解钾菌K03亦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可能是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均非病原菌,可用于菌肥生产。2)PGPR混合菌肥制备通过拮抗实验证明,本菌肥四个菌种,除抗生菌B03对解磷菌P04有较弱的拮抗作用外,其它菌株间没有拮抗反应,可制成混合菌肥。在菌肥制备后,检测活菌数,四种菌均不低于1亿个,符合菌肥质量的国家标准。3)PGPR混合菌肥应用于烤烟的菌糠基质漂浮育苗实验用菌糠替代草炭进行试验性育苗,结果证明:双孢菇菌糠能够替代草炭进行烤烟漂浮育苗,但是在育苗前的处理和育苗条件上还需要优化;平菇菌糠能否进行漂浮育苗需要进一步验证。PGPR菌肥的加入,能够提高出苗率,提幅达3%,能够提升烟苗的农艺性状,培育壮苗。其中菌肥对烟苗根生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加菌肥的双孢菇菌糠处理比对照增幅达101.7%。4)PGPR菌肥用于烤烟大田生产在烤烟移栽时施用PGPR混合菌肥,同时减少N、P和K肥使用量,研究施用菌肥和减施N、P和K肥对植烟土壤和烤烟生产的影响。试验表明:施用PGPR菌肥可显着提高现蕾期烤烟根际解磷菌的数量,降低放线菌的数量,对细菌、真菌、固氮菌、解钾菌影响不大,而减施N、P和K肥对各种菌数影响均不大。PGPR菌肥能提高烤烟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烤烟生理活性强的现蕾期,常规施肥+菌肥处理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22.2%,显着高于常规施肥对照(p<0.05);减施肥料能提高烤烟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PGPR的施入能提高矿质元素有效性,常规施肥+菌肥处理除B元素略低外N、P、K、Ca、Mg、Cu、Zn、Mn、Fe的有效性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提高幅度在8.19%~49.33%;N、P和K肥各减20%+菌肥处理与其对照相比,N、K、Cu、Zn、B、Fe 6种元素的有效性是提高的,提高幅度在4.46%~28.87%,略低于常规施肥+菌肥处理。PGPR菌肥能降低烤烟发病率,常规施肥+菌肥烤烟亩产量比常规施肥对照提高7.59%,产值显着提高14.8%;减施N、P和K肥会降低烟草的产量、质量和产值,而PGPR菌肥的加入能弥补减肥带来的不足,使N、P和K肥各减20%+菌肥的最终产值显着高于常规施肥,比减施N、P和K肥对照提高16.44%,略低于常规施肥+菌肥。综上所述,在烤烟漂浮育苗和栽培中应用菌肥,可有效地提高发芽率和成苗素质,降低化学肥料的施用量,改善烤烟根际微生物区系,提高土壤矿质元素的有效性,提高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等烟率,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的可持续生产发展措施。应大力推广使用PGPR菌肥,利用神农架自然原生态环境,以彰显烟叶地方特色,达到生态烟叶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杨华[4](2007)在《陇东地区日光温室番茄无土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是我国近年来研发的一项无土栽培新技术。超过全国无土栽培总面积的60%,该技术在甘肃省的天水地区及其酒泉地区已试验成功并应用于生产。而在陇东地区刚刚起步,本文论述了国内外无土栽培技术及其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特点,针对陇东地区的特点,对日光温室内无土栽培番茄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获得以下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依据。1.通过对不同基质的配方试验研究,利用有机废弃物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葵花秸秆、锯末等以及炉渣、菇渣的不同比例组合,配制6种无土栽培基质,并进行了与大田土壤的对比试验,分析6种基质配方组合对番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研究结果来看,以玉米秸秆、葵花秸秆、菇渣、锯末为有机物料混配基质比以小麦秸秆等其它物料混配的基质,对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等有更好效果,而其基质容量小,总孔隙度大,增加透水透气性,基质中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结果表明:炉渣∶玉米秸秆∶锯末∶菇渣=5∶2∶1∶2和炉渣∶葵花秸秆∶锯末∶菇渣=5∶2∶1∶2的配比比较理想。因陇东地区主产小麦、玉米,其秸秆来源充足,经济效益好,可以促进当地无土栽培的发展。2.采用两因素正交设计,进行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基质选择A1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效果比A2、A3更好。在同样以A1和A2、A3为基质的组合中,各配方施肥A1B2增产效果最为明显,追施B2即:高温消毒鸡粪2.0kg/m3,油渣1.0 kg/m3,硫酸铵0.2 kg/m3,磷酸二铵0.10 kg/m3,硫酸钾0.3 kg/m3,组合增产效果更显着,最大增产幅度高达56.01%,其果实在含糖量、VC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有明显的增加。A1在组合中分别比对照提高25.58%,13.63%,27.08%。经济效益显着。3.通过不同的灌水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秋茬温室番茄中后期适宜灌水量为700-900ml·株-1·d-1,基质适宜含水量为69.3%-80%。春茬温室番茄适宜灌水量为前期500-600ml·株-1·d-1,中期800-900ml·株-1·d-1,后期1400ml·株-1·d-1,基质含水量应大于70%。不同灌水量对春茬番茄影响比秋茬大。秋茬可适当控水,春茬番茄随着植株的生长和温度升高及时调整灌水量。
孟俊龙[5](2004)在《茶薪菇在山西栽培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试验从引进的茶薪菇母种中筛选出优良菌种,并对优良菌种进行母种培养基筛选;以山西丰富的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玉米秸作为主料进行栽培,筛选出适合于山西及至北方地区栽培的培养料配方;并对茶薪菇子实体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成分分析,应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对茶薪菇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进行了全面的营养评价。结果表明: 1.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引进的茶薪菇3 号较其它品种表现优良。2.茶薪菇3 号母种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KH2PO4 2 g,MgSO4 0.5 g,蛋白胨2 g,酵母膏1 g, 维生素B110 mg。3.茶薪菇出菇最适合的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52%,木屑26%,麸皮18%,石膏1.5%,磷肥2%,糖0.5%,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77.9%。4.以棉籽壳为主料栽培的茶薪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较高,人体必需矿质元素十分丰富,含有17 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2.1%,明显高于FAO/WHO 模式的标准蛋白,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分别为38.6、52.2、77.6、72.88、14.6、54.14。
申英文[6](2003)在《平菇追肥实用配方六则》文中提出 平菇要夺得高产稳产,从菌丝到菇体都需要有充足养分,应交替使用多种追肥,菇体才能得到充分营养。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实用配方。一、鸡粪水。用鸡粪5公斤,加水20公斤煮沸过滤后,再加水稀释到100公斤,每平方米喷施0.5~1公斤,可促进菇体生长粗壮。二、草木灰液。用草木灰5公斤,加水20公斤浸泡,取其滤液再加水稀释到5~10倍,每平方米喷0.5~1公斤,可有效地促进菌丝生长。三、淘米水。用淘米水5公斤,澄后取其上部清液,再加入100克葡萄糖,配成混合液,在采菇后3~5天,每平方米喷施1.5公斤,能促进幼菇生长。
王德民[7](2003)在《介绍几种平菇追肥实用配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徐永艳[8](2001)在《油松无土栽培轻质基质配方的筛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多次单因子试验,利用炉渣、锯末、半腐熟麦草、种过平菇的棉籽壳等废弃物及珍珠岩、腐殖质土、油渣等进行油松苗轻质基质最佳配方的筛选研究,目的是找出不同基质组合的最佳配方,为生产单位提供依据,以便解决上山造林的运输问题,并且利于立体栽培的实施。研究结果表明: 1、利用上述物质来栽培油松苗是可行的,不但质轻,而且优良配方的栽培效果远远好于土培。2、利用炉渣、锯末来栽培油松,应采用粒径5mm以下的炉渣,其中炉渣(≤5mm)、锯末比例为3:2时栽培效果最好,此时基质容重为0.50g/cm3,仅为土壤的43.9%。PH值为7.08。用腐熟油渣作基肥时,体积比占到混合基质2%时效果最好。超过5%容易烧苗。3、利用炉渣、锯末、半腐熟麦草栽培油松时,最佳配方为炉渣(≤5mm)、锯末、腐熟麦草比例为4:3:1,其容重为0.47g/cm3,仅为圃地土的41%。PH值为6.97。在锯末缺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2:1:1的配方或炉渣(≤2mm)、锯末、半腐熟麦草比例为4:1:3的配方。4、利用种过平菇的棉籽壳、炉渣、锯末栽培油松时,因棉籽壳气水比过大,应采用粒径2mm以下的炉渣。最佳配方为炉渣(≤2mm)、锯末、棉籽壳比例为3:2:3时,此时容重为0.40g/cm3,仅为土壤的35%。PH值为6.56。5、利用炉渣、腐殖质土培育油松苗效果很好,最佳配方为炉渣(≤5mm)、腐殖质土比例为2:1时。此时基质容重为0.64g/cm3,仅为土壤容重的56%,PH值为6.88。6、利用珍珠岩、腐殖质土培育油松苗,效果最好,最佳配方为珍珠岩、腐殖质土比例为3:2时,其容重0.34g/cm3,仅为土壤容重的30%,PH值为5.98。7、通过对不同组合的优良配方的比较发现,珍珠岩与腐殖质土比例为3:2时,栽培效果最好,但成本也相对较高。炉渣(≤5mm)、腐殖质土比例为2:1时栽培效果次之,但与其它各组合的优良配方差异不大,不同的基质经过搭配,都可达到良好效果,培育出壮苗。各优良配方中油松苗的生长状况均远远好于土壤,突出了无土栽培高产、质优的优越性。8、腐殖质土是培育油松苗的很好基质。9、有机生态型混合基质培,成本低、效益高、操作简单,且能克服单一基质的某些缺点。如有机物可中和煤渣的碱性,使得炉渣可用于培育喜中性偏酸环境的油松苗。采用多种基质混合,使之互补,扬长避短,可配制出理想的育苗基质。
孙颖[9](2016)在《大棚丝瓜基质育苗、肥料管理及立体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丝瓜(Luffa cylindricalL.)为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既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蔬菜作物,又是一种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天然保健食品,备受消费者喜爱。然而,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对丝瓜食疗作用深入的了解及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丝瓜的种植产业也随之发展较快,逐步由露地栽培为主发展为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并重,在蔬菜周年生产和均衡供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设施环境与露地环境截然不同,需要相应的管理技术与之配套,才能达到丝瓜的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的目的。此外,随着设施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以及周年生产的开展,不同年份、不同季节间因病虫害或者管理不当造成减产乃至毁产的报道接连不断,因此,对丝瓜育苗技术、配方施肥和立体栽培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丝瓜为试验材料,研究育苗基质混配、氮磷钾配方施肥对丝瓜植株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探讨大棚丝瓜立体栽培模式,为丝瓜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不添加椰糠的草炭+珍珠岩+蛭石为对照(CK),将椰糠、珍珠岩和蛭石按一定体积比例进行混配,设置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混配基质的理化性状以及复配基质处理对丝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混配处理基质容重和总孔隙度都在蔬菜无土栽培的理想基质范围内,以通气孔隙、持水孔隙、pH和EC为指标判断,椰糠:蛭石=7:3(体积比)理化性状较好,并且在椰糠:蛭石=7:3的配比下,丝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子叶面积以及两叶一心时期的根冠比、壮苗指数、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均较高,说明椰糠和蛭石基质复配可促进丝瓜幼苗生长,提高植株生物量。由此得出,椰糠和蛭石按7:3(体积比)混配的基质可代替草炭作为丝瓜育苗基质使用。2.以丝瓜’江蔬一号’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丝瓜叶片叶绿素含量、丝瓜果实干物质含量、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4处理组丝瓜单瓜的干重和鲜重最高,T2处理组干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T4处理组;总叶绿素含量T4处理组最高,其次为T3、T7和T6处理组;叶绿素a/b含量最高的处理组为T7,其次为T3、T6及T4;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处理组为T4,其次为T6和T3;丝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处理组为T2,其次为T4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处理组为T7,其次为T4处理组。CK组丝瓜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均为最低;T4处理组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最高,分别比CK提高18.53%和28.76%。综合各项指标,T4处理组(硝酸钾:过磷酸钙:硫酸钾比例2:1:1.5)可显着提高丝瓜的产量和品质等,为丝瓜施肥最佳的配比。3.根据丝瓜和空心菜各自的植物学特点和生长特性,采用丝瓜行间种植空心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简要介绍丝瓜、空心菜立体栽培的依据的基础上,从品种的选择、幼苗的培养、茬口的安排、温湿度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传统种植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丝瓜、空心菜立体栽培的技术要点。
师萱,杨勇,谭红军[10](2013)在《银耳废料综合利用及其应用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银耳废料的产生及利用现状、综合利用途径等,并详细阐述了银耳废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以期为银耳废料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介绍几种平菇追肥实用配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几种平菇追肥实用配方(论文提纲范文)
(1)稻壳和蚕沙在食用菌深层培养和固体栽培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情况 |
1.1.1 稻壳的应用概况 |
1.1.2 蚕沙的应用概况 |
1.1.3 菌糠的应用概况 |
1.1.4 酵母发酵液成分及应用研究 |
1.2 食用菌培养料研究概况 |
1.3 食用菌纤维素酶的研究概况 |
1.3.1 纤维素酶的组成 |
1.3.2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 |
1.3.3 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
1.4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及目的 |
第二章 稻壳粉和蚕沙对食用菌深层培养菌丝体产量和菌球数量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以稻壳粉为碳源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2.3.2 不同浓度稻壳粉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2.3.3 以蚕沙为氮源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2.3.4 不同浓度蚕沙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2.4 讨论 |
第三章 稻壳和蚕沙作食用菌栽培料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配方培养基对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3.3.2 不同配方培养基对平菇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转化效率的影响 |
3.3.3 不同配方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3.3.4 不同配方培养基对杏鲍菇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转化效率的影响 |
3.4 讨论 |
第四章 菌糠提取液和酵母发酵液对食用菌深层培养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对平菇、杏鲍菇、茶树菇菌丝体产量的影响 |
4.3.2 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对平菇、杏鲍菇、茶树菇菌球密度的影响 |
4.3.3 不同浓度的啤酒酵母发酵液对平菇、杏鲍菇、茶树菇菌丝体产量的影响 |
4.3.4 不同浓度的啤酒酵母发酵液对平菇、杏鲍菇、茶树菇菌球密度的影响 |
4.4 讨论 |
第五章 金属离子对食用菌液体发酵纤维素酶系活性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不同金属离子对平菇液态发酵分泌纤维素酶系的影响 |
5.3.2 不同金属离子对杏鲍菇液态发酵分泌纤维素酶系的影响 |
5.3.3 不同金属离子对茶树菇液态发酵分泌纤维素酶系的影响 |
5.4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读研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2)槽式有机基质栽培对西瓜和甜椒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施肥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无土栽培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 土栽培的发展过程 |
1.2 基质栽培的发展过程 |
1.3 有机基质栽培研究进展 |
1.3.1 有机基质栽培的特点 |
1.3.2 有机基质栽培配方 |
1.3.3 有机基质栽培方式 |
1.3.4 有机基质栽培中的不同营养类型 |
1.3.5 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蔬菜中化肥的施用量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2.1 槽式有机基质栽培方式对西瓜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2.2 基质的重复利用对甜椒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2.2.3 施肥对有机基质栽培西瓜生长、生理特性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1 基质物理性状 |
2.3.2 西瓜和甜椒生长指标测定 |
2.3.3 西瓜和甜椒生理指标测定 |
2.3.4 西瓜和甜椒产量及品质测定 |
2.3.5 养分利用率计算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槽式有机基质栽培方式对西瓜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1.1 槽式有机基质栽培方式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
3.1.2 槽式有机基质栽培方式对西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1.3 槽式有机基质栽培方式对西瓜光合参数的影响 |
3.1.4 槽式有机基质栽培方式对西瓜根系活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3.1.5 槽式有机基质栽培方式对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2 基质重复利用对甜椒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3.2.1 新旧及旧基质与鸡粪混合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 |
3.2.2 基质重复利用对甜椒生长的影响 |
3.2.3 基质重复利用对甜椒生理特性的影响 |
3.2.4 基质重复利用对甜椒根系生长的影响 |
3.2.5 基质重复利用对甜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3 施肥对有机基质栽培西瓜生长、生理特性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3.3.1 施肥水平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
3.3.2 施肥水平对西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3.3 施肥水平对西瓜光合参数的影响 |
3.3.4 施肥水平对西瓜根系活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3.3.5 施肥水平对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3.6 形成单位产量西瓜果实的养分吸收量 |
3.3.7 施肥水平对西瓜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3.3.7.1 化肥中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3.3.7.2 基质中N、P、K 总养分利用率及速效N、P、K 利用率的影响 |
3.3.8 基质迟效养分向速效养分的转化释放量 |
4 讨论 |
4.1 栽培方式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
4.2 栽培方式对西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4.3 栽培方式对西瓜根系活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4.4 栽培方式对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5 基质的主要理化性质与甜椒生长的关系 |
4.6 基质重复利用对甜椒生理特性的影响 |
4.7 基质重复利用对甜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8 施肥水平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
4.9 施肥水平对西瓜生理特性的影响 |
4.10 施肥水平对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11 施肥对西瓜吸收养分的影响 |
4.12 施肥水平对西瓜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4.13 施肥水平对基质养分释放量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情况 |
(3)PGPR菌肥在烤烟漂浮育苗及烤烟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细菌菌种鉴定发展 |
1.1.1 细菌分类系统和伯杰氏手册 |
1.1.2 细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
1.2 PGPR 菌肥的研究进展 |
1.2.1 PGPR 作为菌肥的发展 |
1.2.2 菌肥的分类 |
1.2.3 菌肥的作用机制 |
1.2.4 菌肥在烟草上的应用 |
1.3 PGPR 菌肥在菌糠替代草炭基质烟草漂浮育苗中的应用 |
1.3.1 烟草漂浮育苗进展 |
1.3.2 菌糠替代草炭基质应用于烟草漂浮育苗 |
1.3.3 PGPR 肥料在烟草漂浮育苗中的应用 |
1.4 土壤微生物生态与生态烟叶生产 |
1.4.1 土壤生态与烟叶生产 |
1.4.2 土壤微生物生态 |
1.4.3 植物微生物生态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 |
3.1.1 实验区概述 |
3.1.2 实验菌种 |
3.1.3 实验烟种 |
3.1.4 育苗基质 |
3.1.5 混合菌肥 |
3.1.6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及仪器 |
3.2 方法 |
3.2.1 实验设计 |
3.2.2 溶液配制 |
3.2.3 培养基配方 |
3.2.4 抗生菌、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菌种鉴定 |
3.2.5 PGPR 混合菌肥制备 |
3.2.6 菌肥用于菌糠替代草炭基质漂浮育苗 |
3.2.7 菌肥在烤烟大田栽培中的应用 |
3.4 数据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PGPR 菌肥菌种的鉴定 |
4.1.1 菌种的形态特征 |
4.1.2 VITEK 系统微生物鉴定 |
4.1.3 菌种的 16S rDNA 鉴定 |
4.2 PGPR 菌肥制备 |
4.2.1 抗生菌、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之间的拮抗实验 |
4.2.2 PGPR 菌肥生产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4.2.3 PGPR 混合菌肥制备 |
4.3 PGPR 混合菌肥和食用菌菌糠基质在漂浮育苗中的应用 |
4.3.1 不同基质脱盐前微生物数量 |
4.3.2 不同基质脱盐前烤烟出苗率比较 |
4.3.3 菌糠脱盐处理后用作育苗基质 |
4.4 PGPR 菌肥在大田生产中的应用 |
4.4.1 移栽时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含量 |
4.4.2 PGPR 菌肥对烤烟不同生长期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4.4.3 PGPR 菌肥对烤烟不同生长期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 |
4.4.4 PGPR 菌肥对烤烟根际矿质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
4.4.5 PGPR 菌肥对烤烟不同生长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
4.4.6 PGPR 菌肥对田间主要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 |
4.4.7 PGPR 菌肥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
4.4.8 PGPR 菌肥的施入对烤后烟化学成分影响 |
4.4.9 PGPR 菌肥对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PGPR 菌肥菌种的鉴定 |
5.2 PGPR 混合菌肥制备 |
5.3 PGPR 混合菌肥应用于烤烟的菌糠基质漂浮育苗 |
5.4 PGPR 菌肥用于烤烟大田生产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4)陇东地区日光温室番茄无土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
1.1.1 国外无土栽培研究现状 |
1.1.2 国内无土栽培研究现状 |
1.2 无土栽培的优势特点 |
1.2.1 改善根系的空气、水分和矿质营养的供应 |
1.2.2 生理基础分析 |
1.3 无土栽培的形式及其应用 |
1.3.1 无土栽培设置形式分类 |
1.3.2 我国无土栽培的形式特点 |
1.4 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情况 |
1.4.1 基质材料开发利用的研究概况 |
1.4.2 混合无土基质在果蔬花卉栽培中的研究概况 |
1.4.3 果蔬栽培基质在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陇东地区日光温室番茄无土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
2.1 不同无土基质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结果与分析 |
2.1.4 结论与讨论 |
2.2 不同配方施肥对番茄基质栽培的产量、品质的影响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3 结论与讨论 |
2.3 不同灌水量对无土基质栽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2.3.1 材料与方法 |
2.3.2 结果与分析 |
2.3.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茶薪菇在山西栽培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1 引言 |
1.1 茶薪菇的分类地位及分布 |
1.2 茶薪菇的人工驯化栽培概况 |
1.3 茶薪菇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
1.4 茶薪菇的开发性栽培及发展前景 |
1.5 问题的提出及试验目的 |
1.6 试验研究的根据和技术路线 |
2 优良菌株及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
2.1 优良菌株的筛选 |
2.1.1 供试菌株 |
2.1.2 方法 |
2.1.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2 母种培养基筛选 |
2.2.1 材料和方法 |
2.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2.3 结果与讨论 |
3 不同培养料对茶薪菇产量的影响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培养料菌丝生长的情况 |
3.2.2 不同培养料与产量的关系 |
3.2.3 不同培养料各潮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统计 |
3.3 结论与讨论 |
4 茶薪菇子实体营养评价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2.1 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 |
4.2.2 功能性成分的测定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1 茶薪菇子实体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4.3.2 茶薪菇子实体功能性成分分析 |
4.3.3 茶薪菇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的营养评价 |
4.4 讨论与结论 |
5.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附图 |
(8)油松无土栽培轻质基质配方的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无土栽培的优点及种类 |
§1.1.1无土栽培的优点 |
§1.1.2无土栽培的类型 |
§1.1.2.1水培 |
§1.1.2.2基质培 |
§1.1.2.3气雾培 |
§1.2无土栽培的发展概况 |
§1.2.1国外无土栽培的发展概况 |
§1.2.2国内无土栽培的发展概况 |
§1.3无土栽培的动态研究和发展方向 |
§1.3.1国外无土栽培的动态研究和发展方向 |
§1.3.2国内无土栽培的动态研究和发展方向 |
§1.4油松轻质培养基质的筛选 |
§1.4.1基质的选用原则 |
§1.4.2可选用的基质 |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1试验地概况 |
§2.2试验材料及方法 |
§2.2.1试验材料 |
§2.2.2试验方法 |
§2.3试验设计 |
§2.3.1试验设计一 |
§2.3.2试验设计二 |
§2.3.3试验设计三 |
§2.4各试验的田间管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一部分 基质理化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
§3.1单个基质的主要理化性状 |
§3.2试验一中各混合基质的理化性状测定结果与分析 |
§3. 3试验二中各处理基质理化性状的结果与分析 |
§3.4试验三中各混合基质的理化性状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二部分 苗木生长的结果与分析 |
§3.1试验设计一的结果与分析 |
§3.1.1炉渣(粒径≤2mm)与锯末组合的不同配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2油渣的百分含量选择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3炉渣粒径的选择试验结果分析 |
§3.1.4试验设计一的优良配方筛选结果 |
§3.2试验设计二的结果与分析 |
§3.2.1炉渣、锯末及半腐熟麦草的选优配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2炉渣与半腐熟麦草的选优配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2.1配方对苗高的影响 |
§3.2.2.2配方对干重的影响 |
§3.2.2.3配方对根茎比的影响 |
§3.2.3炉渣、锯末与棉籽壳的试探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3.1不同配方对油松苗高的影响 |
§3.2.3.2不同配方对干重的影响 |
§3.2.3.3不同配方对根茎比的影响 |
§3.3试验设计三的结果与分析 |
§3.3.1炉渣(粒径≤5mm)与锯末组合的不同配比结果与分析 |
§3.3.2珍珠岩与腐殖质土不同配比的结果与分析 |
§3.3.3炉渣与腐殖质土的配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4炉渣(≤2mm)、锯末、种过平菇的棉籽壳的不同配比结果分析 |
§3.3.5不同基质组合中最佳配方的比较与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结论 |
§4.2讨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大棚丝瓜基质育苗、肥料管理及立体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蔬菜基质穴盘育苗研究现状 |
1.1 蔬菜育苗基质的类型 |
1.2 蔬菜育苗质量评价 |
1.3 蔬菜育苗基质研究存在问题及发展现状 |
2 蔬菜配方施肥研究进展 |
2.1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
2.2 氮磷钾配合施肥 |
3 设施蔬菜立体栽培模式的研究 |
3.1 同种蔬菜高矮立体种植模式 |
3.2 不同种蔬菜高矮立体种植模式 |
3.3 蔬菜-食用菌立体栽培模式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椰糠混配基质对丝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仪器和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基质配比的理化性状 |
2.2 不同基质配比对丝瓜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
2.3 不同基质配比对丝瓜幼苗鲜、干重等的影响 |
2.4 不同基质配比对丝瓜幼苗根系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肥料配比对大棚丝瓜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仪器和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肥料配比对丝瓜果实生物量的影响 |
2.2 不同肥料配比对丝瓜苗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2.3 不同肥料配比对丝瓜品质的影响 |
2.4 不同肥料配比对丝瓜产量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大棚丝瓜套种空心菜立体栽培技术初探 |
1 茬口布局 |
2 品种选择 |
3 丝瓜立体栽培技术 |
3.1 播种育苗 |
3.2 定植 |
3.3 温度和肥水管理 |
3.4 植株调整 |
3.5 病虫害防治 |
3.6 适时分批采收 |
4 空心菜栽培技术要点 |
5 品质和经济效益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银耳废料综合利用及其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银耳废料的产生及利用现状 |
2 银耳废料综合利用途径 |
2.1 二次菌菇栽培 |
2.2 加工菌糠饲料 |
2.3 用作天然燃料 |
2.4 开发生物有机肥 |
2.5 生产沼气 |
2.6 开发生物活性物质 |
3 银耳废料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 |
3.1多糖 |
3.2酶制剂 |
3.3 黑色素 |
4 结语 |
四、介绍几种平菇追肥实用配方(论文参考文献)
- [1]稻壳和蚕沙在食用菌深层培养和固体栽培中的应用[D]. 洪培. 安徽师范大学, 2013(03)
- [2]槽式有机基质栽培对西瓜和甜椒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施肥效应的影响[D]. 陈四明.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6)
- [3]PGPR菌肥在烤烟漂浮育苗及烤烟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张朝辉.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5)
- [4]陇东地区日光温室番茄无土栽培技术研究[D]. 杨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5]茶薪菇在山西栽培的初步研究[D]. 孟俊龙. 山西农业大学, 2004(06)
- [6]平菇追肥实用配方六则[J]. 申英文. 农村.农业.农民, 2003(04)
- [7]介绍几种平菇追肥实用配方[J]. 王德民. 北京农业, 2003(01)
- [8]油松无土栽培轻质基质配方的筛选研究[D]. 徐永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01)
- [9]大棚丝瓜基质育苗、肥料管理及立体栽培技术研究[D]. 孙颖.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10]银耳废料综合利用及其应用前景[J]. 师萱,杨勇,谭红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