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湛江:水海产品出口创新高(论文文献综述)
蔡俊伟,张京宪,吉小峰,张靖,林舜水,苏炜,周慕茜,汤兵,单景,彭莉[1](2020)在《结构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的关联度不断增强》文中研究指明结构竞争力:衡量城市的外贸发展水平,除了出口规模,出口结构是否合理也至关重要。结构分项竞争力从高度化(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高低)和多元化(出口产品和市场的分布均衡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2019年,国家多次聚焦稳外贸稳外资工作,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贸易融资、信用保险等政策,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继续改善,区域发展更趋协调。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
黄晨曦[2](2019)在《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文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水产品养殖大国,而湛江市作为全国水产品出口大市,多年来水产品出口量以及出口额均处于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湛江市的财政和民生收入的高低。近年来,湛江市水产品出口行业受到国际市场以及贸易壁垒的冲击,其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外,自美国特朗普总统上台以来,推行“美国优先”的执政理念,以贸易逆差为借口,对中国产品强征进口关税,引发的中美贸易摩擦也将对湛江市水产品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湛江市政府、企业等都为此费尽心思,力求能更好地提升湛江市水产品竞争力。对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湛江市深化发展水产品出口产业,推动水产品出口产业发展提速提质,从而实现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经济实力提升。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在梳理相关理论和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论述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采用统计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竞争力情况,结合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提升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研究提出提升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有:第一,推进科技创新,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第二,加强水产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努力发挥协会职能;第三,坚持市场导向,提升产品竞争力;第四,加大力度解决贸易壁垒限制;第五,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
秦超[3](2015)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研究》文中提出边疆的安全与稳定,历来是一个国家国泰民安的体现和重要保证。我国是世界上边境线最长的国家之一,也就是陆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所以也是跨境民族多、跨境民族人口多的国家。这些跨境民族地区所引发的问题就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的问题,这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边境民族地区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大幅提高。但同时,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对滞后,给经济发展埋下了潜在的隐患,加之边境民族地区固有的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一些现实的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类影响公共安全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不再仅由经济发展问题本身引起,转而变为由公众对社会不公正的不满所引发。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使得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教育、卫生、就业与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而这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不仅影响着人们均等地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同时更是给社会安全埋下种种隐患,并可能导致出现各种危及社会安全的问题。由于多元化的社会日益开放,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十分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在边境治理的过程中,以前只靠单一的民族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是因为现代国家间经济和政治交流的多层次和多渠道,还因为国际关系的多边和复杂。对目前我国边境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紧迫性要有及时的认识,并且进一步开展对丰富边境问题相关领域研究、边境民族地区社会事务治理研究和邻国关系研究,加强边境地区建设,优化边境沿线公共服务,改进对跨境人员、经济往来的管理方式,这些都对于维护边境安全、民族团结和睦邻友好外交格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边境民族地区的公共事务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无论是参与的主体还是治理的方式都具有多样性特征,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等交织混杂、相互关联,并且会随条件的变化使问题解决起来更加困难。本课题组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我国广西边境地区目前在公共事务治理方面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分析跨境民族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和建议。研究边境公共事务治理边民的参与情况,分析其运作机制,提炼参与模式,推广成功经验,为国家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指导,为其它边境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经验借鉴。本论文将地缘政治理论、公共事务治理理论、边疆治理理论与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认真收集了近年来广西8个边境县公共事务治理工作的各种文件材料与数据资料。通过系统深入地调查研究广西边境地区边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对广西跨境民族的人口规模、民族构成、宗教信仰、居住分布情况、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基本情况进行系统梳理,特别是对基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座谈和问卷调查,从而把握了地方基层组织在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和特殊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广西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工作突出的成绩和亮点进行了总结,获得了新的宝贵经验,提出完善边境公共事务治理体系,提升边境公共事务治理能力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除导论外共5章,第一章直接切入广西的问题,首先介绍了广西的区域情况并介绍了几个大的跨境而居的民族,接着在梳理了广西地方史和中越关系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民族关系发展及其对广西边境安全乃至中国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影响,尤其是广西在新中国成立前、对越自卫反击战前、改革开放前期面临的特殊情况,中越关系改善后的情况,中国——东盟自贸区已经和既将带来的影响。第二章论述了广西边境地区公共事务治理主体及其能力,基于我国行政体制和广西公共事务治理任务,梳理了边境区域治理主体结构,尤其是在边境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自治组织方面,同时注意边民在边境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分析边境基层公共组织存在的问题和能力的局限。第三章论述了广西边境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的主要任务与发展成就,首先梳理了一下当前广西边境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的内容,包括边境一般公共事务和跨境合作事务,其中一般公共事务从广西边境地区的教育、卫生、社保、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治理主体的主要任务与发展成就,跨境合作事务是从跨境贸易、边境资源合作开发、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打击跨境犯罪、推动沿边经济社会一体化等方面来论述治理主体的主要任务与发展成就。第四章论述了广西边境地区公共事务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挑战主要是来自民族主义意识兴起,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中越关系恶化,文化与宗教渗透,国际反华势力对民族主义的利用,广西相对内地贫困突出等方面,全面的分析了广西边境地区在公共事务治理中所面临的挑战。第五章论述了解决广西边境地区公共事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建议,在大量地文献研究、个案剖析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结合公共事务治理的实际,探索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的新路径。
张玲玲[4](2014)在《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研究》文中提出虾产业是世界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虾占全球水产品贸易额的15%,是世界水产品贸易中最为活跃的产品之一。然而我国虾产业外贸情况在2009年衰退后自2010年逐步恢复,至2012年又出现下滑的迹象,一是面对泰国、印度、巴西、厄瓜多尔等虾出口国的激励竞争,二是我国的自然优势和成本优势正在逐渐的丧失,三是进口市场的不景气,特别是欧债危机的影响,四是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等一系列的因素,在环境的日趋污染和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的背景下,虾产业外贸的转型升级日益显得重要和迫切。本文选取的是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研究,从我国虾产业外贸的特点和现状出发,分析影响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的因素,并采取实证分析和以国联水产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而提出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对策。具体内容是:第一,梳理国内外的产业研究进展及目前我国虾产业外贸的发展形势来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二,通过相关理论的梳理来分析和指导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方向;第三,介绍我国虾产业的发展历程、外贸的整体状况来分析目前我国虾产业面临的问题,并得出虾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然的选择;第四,从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逻辑来概括和归纳影响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的因素,据此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各影响要素对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实地调查,以国联水产为个案分析我国虾外贸出口企业在面临产业调整期时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分别从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的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在面临内外困境及产业的调整期的背景下寻找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之路,通过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并采用定量的方法解释要素对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得出:虾类相关专利公开数的贡献率最高,养殖面积的贡献率次之,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最低等结论,并通过个案的分析和验证,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对于有效地促进和提升我国虾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和跃过产业的发展瓶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栾晓洁[5](2013)在《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个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品牌的竞争。为进一步适应消费者消费层次提高的趋势,增强海产品的竞争力,提高渔业的生产效益,对海产品品牌建设进行积极探索显得尤为重要。论文在品牌、品牌建设等概念界定时主要采用了规范分析的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实际调研的方法,借鉴国内外关于品牌建设的理论成果来论证和说明推进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对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分析了海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案例分析了猜子岛海产品品牌建设的经验,提出了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本文共分为七章,分别为:第一章,结论。介绍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研究思路与方法,为论文进一步论述奠定基础。第二章,海产品品牌建设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品牌的定义、海产品以及海产品品品牌建设的内涵,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产品差异化竞争理论、顾客让渡价值理论、价值链理论和品牌资产理论分析了海产品品牌建设的理论框架。第三章,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分析。分析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取得的成效,即海产品品牌建设主体不断壮大;海产品品牌创建初具规模;海产品品牌宣传深入拓展;海产品品牌效应初步呈现;海产品品牌市场营销体系初步形成。第四章,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首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即海产品品牌意识淡薄;海产品品牌建设配套体制不完善;品牌海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建设主体发育不足,海产品产业链利益分配失衡。然后,深入分析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制约因素,即激烈市场竞争不利于海产品品牌建设;海产品物流体系不完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渔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第五章,国内实施海产品品牌战略的成功经验和启示。以大连猜子岛为例,介绍了猜子岛海产品品牌建设的概况,经验,以及猜子岛海产品品牌建设的启示。第六章,推进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推进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即加强品牌创建意识,提升品牌价值;强化海产品企业的扶持培育,优化海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环境;完善品牌管理,提升竞争优势;发挥政府扶持功能,扩大海产品品牌效应。第七章,结论与展望。对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论文的研究结论和展望。
许国冰[6](2012)在《2011年湛江市海洋经济统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结合2011年湛江市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湛江市2011年海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和各产业发展情况,并提出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以期为湛江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市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王瑜[7](2008)在《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之影响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进入,在我国已经有近30年历史,并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深深卷入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大影响。外资促进了我国的资本形成,外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近三分之一,其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一半还多,并为我国制造业提供了近三分之一的就业机会。经过多年高速增长,我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但过去那种依靠大量投入和高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经济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转变增长模式。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必然意味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本文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结构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在工业结构方面,我们首先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的行业结构、各行业的市场结构以及就业结构的影响。文中对全国工业和外资工业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和行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各行业市场的主体构成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比了全国工业企业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就业结构。然后从工业企业的效益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文中对全国工业企业和外资工业企业各行业的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以及利润率进行了比较;并用两种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企业各行业的技术外溢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一种方法是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对全部工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组检验。第二种方法是选取影响技术水平的多个变量,包括企业平均规模、行业资本密集度、外资参与程度、以及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等变量,利用多元回归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各行业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的外溢效果。其中重点分析了外资参与程度以及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因素对内资企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在贸易结构方面,我们首先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文中从理论上分析了出口商品集中度和稀缺性对国家整体出口优势的影响;并在大量数据基础上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主要进出口商品的集中度、贸易平衡与贸易条件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然后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地区结构的影响。文中对比了中国的外资来源地区和国别分布与中国的对外贸易伙伴地区和国别分布;并根据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理论,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分两种,一种是根据横截面数据对中国的所有外资来源国和对外贸易伙伴国的对华投资与对华贸易的关系进行了总体检验,另一种是根据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的几个主要外资来源国及贸易伙伴国的对华投资与对华贸易的关系分别进行了检验。
郭芳[8](2008)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既是水产品生产大国,又是水产品出口贸易大国。水产品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并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和营养平衡性好的特性,日渐为消费者所青睐,人们对水产品的消费量不断增长。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自上世纪90年代后增长很快,2006年水产品出口再创历史新高,出口量301.5万吨,出口额93.6亿美元,出口额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水产品出口贸易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水产品出口已连续六年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我国水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四个市场,由于出口的水产品数量大,价格低,这些国家基本上都对进口水产品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性标准,我国不可避免得要受到这些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如水产品出口的国际地位、在农产品出口中的地位、出口贸易总量概况、出口市场、贸易方式等,以及水产品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包括药物残留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出口产品结构和加工方式问题、出口市场集中及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等。其次,本文用清单法对近年来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按照水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欧盟、日本、美国和韩国,分析了主要水产品受阻事件的针对产品、起因和造成的影响;对2006年水产品出口遭遇国外通报或扣留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统计分析,统计内容包括水产品通报、扣留批次和通报、扣留原因;然后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影响的双重作用。再次,选择出口市场以欧盟、日本、美国和韩国为代表,应用引力模型对我国水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案例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福建省鳗鱼出口造成的影响,总结福建省长乐市鳗鱼养殖企业应对壁垒的成功经验和对我们的启示。接着,由于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发达国家以保护其国民健康为目的,对水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制定较高的限量指标。所以本文又比较了我国与国际及主要水产品进口国的水产品标准,分析我国与国外的差异,并找出目前我国水产品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突破水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
林海苗[9](2008)在《人民币升值的反J曲线效应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逐步提高,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的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目的在于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的反J曲线效应,期望在对反J曲线效应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通过人民币升值和反J曲线效应的原因分析,借鉴台湾新台币和日本日元大幅升值的经验教训,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希望对于今后研究我国汇率水平的决定与宏观管理和微观企业面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应对措施具有参考意义。本文始终贯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文中利用马歇尔-勒纳条件对J曲线效应的解释,指出与J曲线效应同理,反J曲线效应存在时滞,并通过汇兑心理说和合同货币理论对反J曲线的形成进行解释。实证分析方面利用我国近三年的对外贸易数据与汇率波动,通过一个简单的回归模型,得出我国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存在反J曲线效应的实证结果。国内情况与国际情况相比较,提出借鉴日本积极应对日元升值的有效措施。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宏观管理和微观企业两个方面提出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与反J曲线效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
毛立坤[10](2006)在《晚清时期香港对中国的转口贸易(1869—1911)》文中研究说明晚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对外贸易枢纽由广州逐渐北移至上海。在中国沿海唯一能与上海争雄的口岸只有香港,这得益于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广阔的贸易辐射面,香港转口贸易的兴起对中国沿海特别是华南和西南地区影响极大。本文从香港转口贸易进入兴盛期的60年代末切入,研究晚清时期香港借助于传统和近代化的交通、金融和商业网络,对大批量进出口货物发挥的集散转口功能。转口贸易的兴盛又反过来促进了香港城市经济本身的繁荣,使其成为拉动中国沿海特别是华南和西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但是,目前学术界有关香港对外贸易的研究,却存在很多空白。本文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历史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探讨。首先探讨香港对华转口贸易的空间差异性和总体特点。以贸易额为尺度区分若干时期香港在国内主要贸易对象港的排名先后,简要列举香港与各地贸易结构的特色及差异,包括对云南的矿产品贸易,对广西的山地货贸易,对广东的“快速”消费品和“笨重”消费品贸易,对福建的大宗日用品和侨需品贸易,对台湾的樟脑贸易,对上海多样化的大宗贸易,对天津的军火和机械设备贸易,对烟台的高丽参转口贸易,对盛京的豆货、糖和金属贸易等。然后总结香港在面向各地区的贸易往来中所发挥的一些共同功能,也就是香港对华转口贸易比较突出的几个特点。然后分4个区域(两广、闽浙台、西南、北方环渤海),详尽深入地研究其与香港贸易的展开形式。最后总结转口贸易对香港城市经济繁荣带来的影响。围绕贸易对航运业、金融、汇兑、典当业的推动,金山庄和南北行的兴起,城市经济的发展,洋行在香港的经营活动,华商(包括买办)的兴起等等展开论述。在尽可能准确地恢复东部沿海各个地区和西南内陆与香港之间贸易关系原貌的基础上,对汪敬虞和林满红关于贸易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利弊的几点争论,吴承明对市场因素的强调,美国的郝延平、台湾的王良行、大陆的聂宝璋有关商权问题的一些讨论,还有吴松弟教授从经济地理学角度提出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线索,对这些宏大的理论做一些检验、修正和补充的工作。
二、湛江:水海产品出口创新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湛江:水海产品出口创新高(论文提纲范文)
(1)结构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的关联度不断增强(论文提纲范文)
既“高”且“全” |
(2)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简要评价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竞争力理论 |
2.2.2 竞争优势理论 |
2.3 水产品出口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
2.3.1 指标体系构建 |
2.3.2 国际市场占有率 |
2.3.3 贸易竞争力指数 |
2.3.4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三章 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现状 |
3.1 湛江市水产品生产概况 |
3.2 湛江市水产品出口概况 |
3.2.1 湛江市水产品出口占比分析 |
3.2.2 湛江市水产品出口量及出口额分析 |
3.2.3 湛江市水产品出口流向分析 |
3.2.4 湛江市水产品出口品种分析 |
3.3 湛江市水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竞争力评价分析 |
4.1 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竞争力指标分析 |
4.1.1 湛江市水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
4.1.2 湛江市水产品出口贸易竞争指数分析 |
4.1.3 湛江市水产品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
4.2 湛江市水产品出口定量评价 |
第五章 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5.1 政府行为 |
5.2 行业协会职能---湛江水产行业协会为例 |
5.3 市场需求情况 |
5.4 非关税贸易壁垒 |
5.5 资源禀赋发挥情况 |
第六章 提升湛江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6.1 推进科技创新,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
6.2 加强水产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努力发挥协会职能 |
6.3 坚持市场导向,提升产品竞争力 |
6.4 加大力度解决贸易壁垒限制 |
6.5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与不足 |
7.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相关理论和概念界定 |
一、研究思路 |
二、相关理论 |
三、概念界定 |
第一章 广西跨境民族的形成及其边境地区的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广西边境地区的基本情况 |
一、广西地区基本情况概述 |
二、广西地区的历史变迁 |
三、中越关系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广西跨境民族构成及其民族关系 |
一、广西跨境民族形成的历史渊源 |
二、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情况 |
三、广西历史上频繁的民族叛乱 |
第三节 广西边境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一、广西边境地区政治的发展 |
二、广西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
三、广西边境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 |
四、广西边境地区的边防建设 |
第二章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的主体及其能力 |
第一节 广西边境地区各级政府 |
一、广西边境地区地方政府概况 |
二、广西边境地区政府的职能定位 |
三、广西边境地区政府能力的局限 |
第二节 广西边境地区各类非政府组织 |
一、广西边境地区非政府组织活动概况 |
二、广西边境地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作用 |
三、广西边境地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广西边境民众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参与 |
一、广西边境民众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概况 |
二、广西边境民众参与公共事务治理所起的作用 |
三、广西边境民众参与公共事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
四、阻碍边境地区民众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因素分析 |
第三章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的主要任务与发展成就 |
第一节 广西边境地区一般公共事务治理 |
一、广西边境地区的教育发展研究 |
二、广西边境地区的文体事业发展研究 |
三、广西边境地区的社会保障发展研究 |
第二节 广西跨境合作事务治理 |
一、广西跨境贸易的发展现状与成就 |
二、广西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现状与成就 |
三、广西打击跨境犯罪的概况与成就 |
第四章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
第一节 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带来的挑战 |
一、中越边境地区文化与宗教的相互渗透 |
二、民族主义意识的兴起 |
三、文化与宗教以及民族主义带来的挑战 |
第二节 中越关系波动带来的挑战 |
一、中越关系发展的历程和概况 |
二、中越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
三、中越南海争端的发展演变 |
第三节 广西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带来的挑战 |
一、广西边境地区脱贫的发展历程和概况 |
二、边境地区反贫困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
三、广西边境地区反贫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四节 广西边境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带来的挑战 |
一、广西边境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
二、广西边境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带来的挑战 |
第五章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的建议 |
第一节 提升边境地区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的能力 |
一、提升边境地区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
二、提升边境地区各类非政府组织的治理能力 |
三、提高边境地区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能力 |
第二节 优化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
二、广西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特殊性 |
三、提高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
第三节 增强边境地区民众对国家的认可 |
一、边境地区民众国家认同的特点 |
二、提升边境地区边民国家认同的途径 |
第四节 维护好与边境民族地区周边国家的关系 |
一、边境地区周边形势安全分析 |
二、边境地区对外发展的战略 |
参考文献 |
后记(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水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动态 |
1.2.2 虾产业出口贸易研究动态 |
1.2.3 小结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4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创新 |
1.4.2 研究视角创新 |
2 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虾的相关概念 |
2.1.2 转型升级的相关概念 |
2.1.3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
2.1.4 小结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A-U 模型及产业发展理论 |
2.2.2 竞争优势理论 |
2.2.3 新保护贸易理论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5 小结 |
3 我国虾产业外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虾产业发展历程 |
3.1.1 我国虾产业发展历程 |
3.1.2 出口贸易的变迁 |
3.2 虾产业外贸整体状况 |
3.2.1 虾产业主要国际市场出口国情况 |
3.2.2 虾产业贸易往来国家和地区结构 |
3.2.3 虾出口商品结构 |
3.2.4 虾产业贸易对我国相关产业的贡献分析 |
3.2.5 虾生产成本类型和结构 |
3.2.6 虾产业主要出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 |
3.3 虾产业外贸面临的问题分析 |
3.3.1 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 |
3.3.2 企业自身整体素质较弱 |
3.3.3 成本逐渐上升,产品附加值低 |
3.3.4 转型升级投资不足,科技创新乏力 |
3.4 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的必然性 |
3.4.1 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
3.4.2 需求的多样化对虾产品的不断创新提出要求 |
3.4.3 环境破坏对虾养殖的影响 |
3.4.4 虾产业发展的趋势 |
3.5 小结 |
4 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分析 |
4.1 历史视角——基于 A-U 模型分析 |
4.1.1 劳动力密集型 |
4.1.2 经验密集型 |
4.1.3 资本密集型 |
4.1.4 技术和品牌密集型 |
4.1.5 小结 |
4.2 逻辑视角——金碚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 |
4.2.1 间接影响因素 |
4.2.2 直接影响因素 |
4.2.3 小结 |
5 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1 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建立和结果分析 |
5.1.1 指标选取依据 |
5.1.2 模型说明 |
5.1.3 数据来源 |
5.1.4 实证分析 |
5.1.5 实证结果 |
5.1.6 小结 |
5.2 国联水产个案分析验证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 |
5.2.1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 |
5.2.2 案例分析 |
5.2.3 小结 |
6 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对策 |
6.1 国家层面 |
6.1.1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虾外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条件 |
6.1.2 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提高科技含量及其贡献率 |
6.1.3 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走科教兴渔之路 |
6.1.4 优化虾产业及商品结构,发展特色产品 |
6.1.5 促进虾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6.2 行业层面 |
6.2.1 市场开拓和减少无序竞争 |
6.2.2 宣传推广 |
6.2.3 研发平台共享 |
6.3 企业层面 |
6.3.1 产品创新及出口商品结构升级 |
6.3.2 追求质量提升并实施品牌培育的战略 |
6.3.3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提升应对贸易摩擦的水平 |
6.3.4 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
6.3.5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因素 |
6.4 小结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5)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实践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
2 海产品品牌建设的相关理论 |
2.1 海产品品牌的相关理论 |
2.1.1 品牌概念 |
2.1.2 海产品品牌的内涵 |
2.2 海产品品牌建设的理论框架 |
2.2.1 海产品品牌的分类 |
2.2.2 海产品品牌建设的内涵 |
2.2.3 海产品品牌建设的内容 |
2.3 海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理论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产品差异化竞争理论 |
2.3.3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 |
2.3.4 价值链理论 |
2.3.5 品牌资产理论 |
3 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
3.1 青岛开发区海产品生产概况 |
3.1.1 海产品产量逐年增长,人均消费持续升高 |
3.1.2 规模特色海产品亮点纷呈 |
3.1.3 海产品加工和出口取得突破 |
3.1.4 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
3.1.5 资源养护力度不断加大 |
3.2 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现状 |
3.2.1 海产品品牌建设主体不断壮大 |
3.2.2 海产品品牌创建初具规模 |
3.2.3 海产品品牌宣传深入拓展 |
3.2.4 海产品品牌效应初步呈现 |
3.2.5 海产品品牌市场营销体系初步形成 |
3.3 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的条件分析 |
3.3.1 发展海产品品牌的地域优势 |
3.3.2 市区两级政府的重视 |
3.3.3 海产品消费前景良好 |
4 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
4.1 青岛开发区海广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
4.1.1 海产品品牌意识淡薄 |
4.1.2 海产品品牌建设配套体制不完善 |
4.1.3 品牌海产品科技含量低 |
4.1.4 海产品品牌建设结构不完善 |
4.2 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的制约因素 |
4.2.1 海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
4.2.2 海产品物流体系不完善 |
4.2.3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
4.2.4 渔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
5 国内实施海产品品牌战略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
5.1 大连猜子岛海产品品牌建设概况 |
5.2 大连猜子岛海产品品牌建设经验 |
5.2.1 重视品牌海产品质量 |
5.2.2 塑造经典的海产品品牌 |
5.3 大连猜子岛海产品品牌建设的启示 |
5.3.1 加大海产品品牌建设信息化程度 |
5.3.2 注重提升品牌海产品的质量 |
5.3.3 加大海产品品牌建设力度 |
5.3.4 推进品牌海产品生产技术创新 |
6 推进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 |
6.1 加强海产品品牌创建意识 |
6.1.1 加强海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品牌创建意识 |
6.1.2 建立完善的质量认证体系 |
6.2 强化海产品企业的扶持培育,优化海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 |
6.2.1 强化海产品企业的扶持培育 |
6.2.2 优化海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环境 |
6.3 完善品牌管理,提升竞争优势 |
6.3.1 整合海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
6.3.2 提高海产品产业组织化程度 |
6.4 发挥政府扶持功能,扩大海产品品牌效应 |
6.4.1 加强各级部门的协作能力 |
6.4.2 政府加强优化措施引导多元投资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2011年湛江市海洋经济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洋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
2 海洋产业发展情况 |
1) 海洋化工业 |
2) 海洋油气业 |
3) 海洋渔业 |
4) 滨海旅游业 |
5) 海洋运输业 |
6) 海水利用业 |
7) 海洋工程建筑业 |
8) 海洋船舶工业 |
9) 海洋盐业 |
10) 海洋生物医药业 |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
3.1 完善海洋综合管理机制 |
3.2 加快海洋法制建设 |
3.3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
3.4 拓展海洋产业融资渠道 |
3.5 加强海岛开发保护管理 |
3.6 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支撑体系 |
(7)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之影响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论文框架 |
三、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
第二节 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
第三节 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 |
第二章 世界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概述 |
第一节 世界外国直接投资概述 |
一 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发展 |
二 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总体构成 |
三 外国直接投资的主体: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
四 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方式:并购投资与绿地投资 |
第二节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概况 |
一 中国的外资政策与激励措施 |
二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流量与存量、以及对中国历年总投资的贡献度 |
三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三次产业部门间的分布情况 |
四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各行业间的分布情况 |
第三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结构的影响(上):外资工业企业对中国工业的行业结构、行业市场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影响 |
第一节 外资工业企业对我国工业构成的影响分析之一:从行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比例构成角度分析 |
一 全国工业企业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变化情况 |
二 全国工业企业的行业构成变化情况 |
三 外资工业企业的行业构成变化情况 |
四 外资工业企业的优势行业:从外企各行业的增加值占全国的份额角度分析 |
五 外资工业企业的潜力行业:从外企各行业增加值份额的增长幅度分析 |
第二节 外资工业企业对我国工业构成的影响分析之二:对行业集中度和行业结构变化度的定量分析 |
一 全国工业企业和外资工业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变化情况 |
二 全国工业企业和外资工业企业的行业结构变化情况分析 |
三 外资工业企业相对于全国工业企业的行业构成偏离度分析 |
第三节 外企对我国工业部门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
一 全国工业部门的市场总规模及各行业市场规模的变化 |
二 外资工业企业的市场总规模及各行业市场规模的变化 |
三 外资工业企业各行业在全国的市场份额的变化 |
四 全国工业部门各行业的市场主体构成及外资工业企业的地位 |
第四节 外企对我国工业部门就业结构的影响 |
一 工业部门就业总量变化 |
二 工业部门就业的行业结构 |
三 外资企业对全国工业企业的就业结构的影响 |
第四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结构的影响(下):外资工业企业对中国工业企业效率的影响及技术外溢效果分析 |
第一节 外资工业企业对工业部门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及利润率的的比较分析 |
一 全国工业企业与外资工业企业的资本生产率比较分析 |
二 全国工业企业与外资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分析 |
三 全国工业企业与外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比较分析 |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各行业的技术外溢效果分析: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角度分析 |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各行业的技术外溢效果分析:从影响技术的多因素角度分析 |
第五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上):对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 |
第一节 外资对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影响 |
一 中国贸易地位的变化和外贸依存度的变化 |
二 外资企业对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影响 |
三 不同来源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外贸的不同影响 |
四 不同阶段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对我国进口和出口的促进作用 |
五 加工贸易类型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 |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行业结构的变化 |
一 中国进出口行业结构的变化 |
二 中国两部门中各行业类别的贸易平衡指数 |
第三节 出口商品集中度和稀缺性对国家整体出口优势影响的理论分析 |
一 国家整体出口优势指数概念的提出及模型的定义 |
二 整体出口优势模型的两个推论的含义及简单证明 |
三 国家整体出口优势指数的意义和局限性 |
第四节 外资对我国进出口商品种类与集中度的影响 |
一 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种类和出口集中度的变化与外资的影响 |
二 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种类和进口集中度的变化与外资的影响 |
第五节 外资对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进一步分析 |
一 外资对我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平衡的影响 |
二 外资对我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条件的影响 |
第六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下):对贸易地区结构的影响 |
第一节 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别和地区 |
一 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区 |
二 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别(地区) |
第二节 中国的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 |
一 中国与世界各大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情况 |
二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情况 |
第三节 FDI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分析:以中国121个投资来源国(地区)和对外贸易伙伴国(地区)为样本的分析 |
第四节 FDI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分析:以中国的6个投资来源大国(地区)和贸易伙伴大国(地区)为样本的分析 |
第七章 结论 |
附录 |
附表2-1 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及外国直接投资1985-2006 |
附表2-2 第二和第三产业部门的外商直接投资流量1997-2006 |
附表2-3 历年年底登记注册分行业外企投资总额1996-2006 |
附表3-1 分行业外资工业企业与全国工业企业的产值和增加值2006 |
附表3-2 分行业外资工业企业与全国工业企业的产值和增加值1999 |
附表3-3 各类企业的分行业企业数目与主营业务收入2006 |
附表3-4 各类企业的分行业企业数目与产品销售收入1999 |
附表5-1 国内生产总值与对外贸易额1978-2006 |
附表5-2 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与全国进出口总额1980-2006 |
附表5-3 按贸易方式分货物进出口总额1981-2006 |
附表5-4 中国历年出口产品分类金额1980-2006 |
附表5-5 中国历年进口产品分类金额1980-2006 |
附表5-6 中国主要出口商品金额及占比2006 |
附表5-7 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平均份额1997-8,2005-6 |
附表5-8 中国主要出口商品数量与金额1998,2006 |
附表5-9 中国主要进口商品金额及占比2006 |
附表5-10 中国主要进口商品平均份额1997-8,2005-6 |
附表5-11 中国主要进口商品数量与金额1998,2006 |
附表6-1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的双边贸易2004-2006 |
附表6-2 121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华直接投资和对华贸易情况2004-2006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1.5 研究现状 |
1.5.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现状 |
1.5.2 水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研究现状 |
1.5.3 国外和国内研究情况的评价 |
第二章 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
2.1 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
2.1.1 水产品出口的国际地位 |
2.1.2 在农产品出口中的地位 |
2.1.3 出口贸易总量概况 |
2.1.4 贸易方式 |
2.1.5 出口品种 |
2.1.6 出口市场 |
2.1.7 出口省份 |
2.2 我国水产品出口受阻的原因分析 |
2.2.1 药物残留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 |
2.2.2 出口产品结构和加工方式 |
2.2.3 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
2.2.4 人民币升值 |
2.2.5 技术性贸易壁垒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现状分析 |
3.1 对中欧水产品贸易的影响 |
3.1.1 水产品出口欧盟受阻情况 |
3.1.2 2006 年水产品出口欧盟的通报批次 |
3.1.3 2006 年水产品出口欧盟通报原因分析 |
3.2 对中日水产品贸易的影响 |
3.2.1 水产品出口日本受阻情况 |
3.2.2 2006 年水产品出口日本的扣留批次 |
3.2.3 2006 年水产品出口日本的扣留原因分析 |
3.3 对中美水产品贸易的影响 |
3.3.1 水产品出口美国受阻情况 |
3.3.2 2006 年水产品出口美国的扣留批次 |
3.3.3 2006 年水产品出口美国的扣留原因分析 |
3.4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水产品出口影响的双重作用 |
3.4.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
3.4.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积极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应用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
4.1.1 引力模型简介 |
4.1.2 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 |
4.1.3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4.1.4 计量方法及结果分析 |
4.1.5 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分析 |
4.1.6 模型的不足之处 |
4.2 案例分析 |
4.2.1 福建省鳗鱼养殖、加工企业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情况 |
4.2.2 “长乐鳗鱼”应对壁垒的措施 |
4.2.3 福建省“长乐鳗鱼”成功应对壁垒的启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内外水产品标准的比较分析 |
5.1 水产品国际标准体系与我国的差异 |
5.2 主要进口国水产品标准体系与我国的差异 |
5.2.1 主要技术指标与污染物指标对比分析(见表5-3) |
5.2.2 检测技术水平对比分析 |
5.2.3 “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 |
5.3 我国水产品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从出口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角度 |
6.2.2 从政府角度 |
6.2.3 从渔业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角度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人民币升值的反J曲线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 |
1.2.2 国内文献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第2章 反 J曲线效应与汇率影响机制 |
2.1 反 J曲线效应的理论基础 |
2.1.1 基于“马—勒条件”的 J曲线理论解释 |
2.1.2 汇兑心理说对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反 J曲线效应”的解释 |
2.2 升值对厂商的价格—产量调整影响及规律 |
2.2.1 升值对价格产量调整的合同货币影响机制 |
2.2.2 合同标价货币选择的一般规律 |
2.2.3 合同标价货币选择的依据 |
2.3 海外关于本币升值严重影响贸易出口的案例 |
第3章 我国汇率制度变迁与反 J曲线效应的形成 |
3.1 我国汇率制度的变迁与汇率放松管制后的贸易出口 |
3.1.1 我国汇率制度的变迁 |
3.1.2 放松管制后的汇率浮动与贸易出口 |
3.2 人民币升值形成反 J曲线效应的实证分析 |
3.3 人民币升值与反 J曲线形成的原因 |
3.3.1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
3.3.2 出口贸易产生反 J线曲效应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日本应对日元升值和反 J曲线效应策略及其经验借鉴 |
4.1 日元升值及其带来的反 J曲线效应影响 |
4.2 日本应对日元升值反 J曲线效应的经验借鉴 |
4.2.1 调整产业结构 |
4.2.2 海外投资 |
4.2.3 海外并购 |
4.2.4 降低成本 |
第5章 我国应对人民币升值反 J曲线效应策略 |
5.1 我国应对人民币升值反 J曲线效应的条件分析 |
5.2 我国应对人民币升值反 J曲线效应的宏观对策 |
5.2.1 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
5.2.2 积极扩大内需 |
5.2.3 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 |
5.3 我国应对人民币升值反 J曲线效应的微观措施 |
5.3.1 以降低营运风险为重点提高核心竞争力 |
5.3.2 采用提前滞后收付法转嫁成本 |
5.3.3 合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降低或规避汇率风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晚清时期香港对中国的转口贸易(1869—1911)(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
绪论 第一节 |
香港转口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
论文选题的重要性和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
研究资料的说明 第四节 |
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突破点 第五节 |
论文结构 第二章 |
香港对华转口贸易的空间差异和总体特点 第一节 |
晚清时期沪港两埠洋货转口贸易在中外贸易中的地位 第二节 |
香港与东部四大区域及西南地区转口贸易结构分析 第三节 |
香港作为转口贸易港的特色与职能 第三章 |
晚清时期香港与两广的贸易关系 第一节 |
广东三大区域与香港的贸易关系 第二节 |
广西三大区域与香港的贸易关系 第三节 |
结语 第四章 |
晚清时期香港与闽浙台地区的贸易关系 第一节 |
福建与香港的贸易关系 第二节 |
浙江与香港的贸易关系 第三节 |
台湾与香港的贸易关系 第四节 |
结语 第五章 |
晚清时期香港与北方环渤海地区的贸易关系 第一节 |
东北与香港的贸易关系 第二节 |
山东与香港的贸易关系 第三节 |
天津与香港的贸易关系 第四节 |
结论 第六章 |
晚清时期香港与云南的贸易关系(1889—1911) 第一节 |
蒙自开埠的背景及其开展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 第二节 |
香港与蒙自的贸易关系 第三节 |
影响香港与蒙自贸易的其它潜在因素 第七章 |
转口贸易与香港的繁荣 第一节 |
华商对香港商业繁荣巨大贡献 第二节 |
贸易对香港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 第三节 |
以香港为个案对一些理论的检验、补充和修正 第四节 |
小结 参考文献 |
四、湛江:水海产品出口创新高(论文参考文献)
- [1]结构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的关联度不断增强[J]. 蔡俊伟,张京宪,吉小峰,张靖,林舜水,苏炜,周慕茜,汤兵,单景,彭莉. 中国海关, 2020(07)
- [2]湛江市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D]. 黄晨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9(07)
- [3]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研究[D]. 秦超. 中央民族大学, 2015(01)
- [4]我国虾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研究[D]. 张玲玲. 广东海洋大学, 2014(02)
- [5]青岛开发区海产品品牌建设研究[D]. 栾晓洁.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4)
- [6]2011年湛江市海洋经济统计分析[J]. 许国冰. 海洋经济, 2012(04)
- [7]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之影响实证研究[D]. 王瑜. 复旦大学, 2008(08)
- [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D]. 郭芳. 江南大学, 2008(04)
- [9]人民币升值的反J曲线效应研究[D]. 林海苗. 湖南大学, 2008(12)
- [10]晚清时期香港对中国的转口贸易(1869—1911)[D]. 毛立坤. 复旦大学,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