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纤维蛋白原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一、纤维蛋白原在胸外科的应用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丁垚[1](2021)在《改良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改良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Caprini risk assessment model,Caprini RAM)在预测肺癌术后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以阐明肺癌术后VTE发生的机制,为防治肺癌术后VTE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就诊且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改良Caprini RAM对肺癌术后患者进行VTE评估,分析围术期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肺癌患者术后发生VTE事件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1.共有462例患者入组,其中改良Caprini评分低危组16例,中危组428例,高危组18例;VTE组44例,其中改良Caprini评分中危组39例,高危组5例;40例诊断为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其中中危组37例,高危组3例;4例诊断为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其中中危组2例,高危组2例。无VTE组共438例,其中低危组16例,中危组389例,高危组13例。2.改良Caprini评分≥5分时预测肺癌术后VTE的AUC为0.740[95%CI(0.657,0.763)],最佳截断值为5.5分,约登指数0.402,其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49.3%。3.通过统计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显示,VTE组和无VTE组的肺癌患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Hemoglobin,Hb)、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术后卧床时间、术后D二聚体(D-Dimer,D-D)、术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术前Hb水平升高是肺癌患者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Hb水平预测术后VTE事件的AUC为0.645[95%CI(0.516,0.774)],最佳截断值为145.5g/L,其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32.5%。结论:1.改良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可以有效预测肺癌患者术后VTE的发生。2.高龄、术前Hb升高、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术后输血、术后卧床时间延长、术后D二聚体、FDP升高是肺癌患者术后发生VTE事件的高危因素,而术前Hb水平升高时肺癌患者术后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对以上这些因素进行预防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VTE的发生率。

孙亚琳[2](2020)在《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将其分成传统组(接受传统护理)及优质组(接受优质护理),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深静脉血栓、凝血指标[2]及负性心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优质组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优质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明显减少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建议使用。

田惠[3](2020)在《不同尿激酶封管时间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液封管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明确尿激酶溶液封管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有效性及适宜的封管时间,并通过对凝血指标及出血事件的影响探讨尿激酶溶液封管的安全性,以期获得临床实用的通过尿激酶溶液封管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具体操作方法。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ICU内收治的留置右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液封管30分钟组、尿激酶溶液封管60分钟组和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一般情况,导管留置日数,并行病情评估。尿激酶溶液封管组每周一次行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封管,将25000u/ml浓度尿激酶溶液分别于管路主端注入0.6ml,副端注入0.4ml,分别暂时封闭管路30分钟和60分钟。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封管30分钟。在封管结束后24小时分别采血行血凝常规化验及血常规、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化验,统计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值(APTT-R)、纤维蛋白原(FIB),及相关感染指标:WBC、CRP、PCT。每日观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标及出血事件情况,统计每组感染率和出血率。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结果经过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21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9例,女性104例,年龄29-91岁,平均年龄(61.29±12.5)岁。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尿激酶溶液封管30分钟组72例,尿激酶溶液封管60分钟组71例及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70例。三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在性别、年龄、原发病、导管留置日数、病情评估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为7例,感染率10.92例/1000导管日,尿激酶溶液封管30分钟组感染例数为2例,感染率3.15例/1000导管日,尿激酶溶液封管60分钟组感染例数为2例,感染率3.09例/1000/导管日。在感染率方面,三组间总体率比较提示感染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572,P=0.023);尿激酶溶液封管30分钟组与60分钟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尿激酶溶液封管组在实验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值、纤维蛋白原等凝血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尿激酶溶液封管30分钟组与60分钟组及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患者均有轻度出血事件发生,三组出血率分别为12.86%,11.11%,15.4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609,P=0.737)。三组在干预前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用尿激酶溶液封管可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性血流感染。对于ICU患者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尿激酶溶液封管30分钟即可能有效,无需长时间封管。且尿激酶溶液封管对患者凝血指标及出血事件无影响,安全有效。

吴觅之[4](2020)在《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循证医学作为依据,以护理程序为理论框架,基于标准化护理术语构建科学、完善、专业的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符合我国临床实际,规范护理语言,为后续植入临床护理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基础,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证据和信息化支撑。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大部分:1.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的初步探究(1)文献回顾法:采用文献回顾法,系统地回顾了北美护理诊断、护理结局分类、护理措施分类及VTE个体化风险筛查量表等文献,了解标准化护理术语及VTE风险筛查量表的应用现状。同时,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指南库及中英文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住院患者VTE防治及管理相关的文献,检索起始时间均界定为建库至2019年4月30日,采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文献质量评定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搜集、整理并排列出纳入研究中的合理证据,初拟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2.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论证与修订(1)小组讨论法:成立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护理硕士研究生以及骨科、普外、呼吸内科等VTE高发科室的护士长,共8名成员。研究小组成员依据循证结果,将理论分析与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取护理相关概念,根据共同语义特征,将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与标准化护理术语(北美护理诊断、护理结局分类、护理措施分类)进行比对,拟定第一轮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专家咨询表。(2)预填写:邀请本院16名加速康复外科专科护士进行预填写,测试问卷的可填性。(3)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浙江省5家综合医院的27位专家,其均具有5年以上从事VTE高危科室的医疗及护理经验,经过2-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最终确立了标准化的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研究结果:1.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的初步探究(1)通过文献回顾法,最终纳入44篇文献,其中指南与共识2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10篇,原始研究8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包括,I级B等8篇,Ⅲ级A等1篇,Ⅲ级B等9篇,IV级A等13篇,IV级B等13篇。依据循证结果,初拟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包含111条护理策略。2.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论证与修订(1)通过小组讨论法,小组成员将111条住院患者VTE护理策略与标准化护理术语(北美护理诊断、护理结局分类、护理措施分类)进行比对,初步确立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共有5个维度(一级条目),46个要素(二级条目),294项要素特征及实现策略(三级条目),形成了第一轮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专家函询表。(2)经过两轮德尔菲咨询法后,最终确立的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共有5个维度(一级条目),46个要素(二级条目),285项要素特征及实现策略(三级条目)。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表的回收率均为100%(>70%),其中,有效函询表回收率分别为96.30%和100%,表明专家积极程度较高,对本研究较为重视;两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程度(Cr)分别为0.848和0.873(≥0.7),表明专家对该领域较为了解,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利用性较高。两轮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在0.034-0.319和0.094-0.304范围之间,均在0-1范围内,其显着性检验P<0.05,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且非偶然性。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的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涉及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5个维度,包括46个要素,285项要素特征及实现策略。该条目结构规范、内容专业、科学、可扩展、可修正,为后续植入临床护理决策支持系统知识库提供基础,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证据和信息化支撑;其采用了国际护理协会认可的标准化护理术语,统一护理学科语言,推动国际护理信息的交流;以护理程序为总体框架,规范护理流程,实现同质化护理模式,符合临床护理实际,指导临床护士为存在VTE风险和确诊为DVT、PE的住院患者提供护理照护。

班楠[5](2020)在《肺癌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胸外科常见疾病肺癌术后患者经深静脉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通过肉眼观察拔除后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内及导管周围有无血栓形成,统计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同时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在未来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干预减少导管内及导管周围血栓的发生率,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严重并发症。资料与方法1.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胸外科住院、通过手术治疗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肺癌患者,共计186例,通过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后对中心静脉置管管腔进行观察,记录其血栓的有无及性状。2.将留置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按照导管内血栓的有无分为两组,有血栓组及无血栓组,并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的统计及分析,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肺癌肿块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术前凝血指标、D-二聚体、血糖、血脂,术中出血量,术后白细胞、血小板水平,置管时间,置管位置,合并其他疾病情况,合并其他手术史情况以及吸烟史。3.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的临床资料采用K-S检验对样本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M(Q25,Q75)]表示,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有效性检验;计数资料使用频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有效性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取α=0.05为检验水准,得出结论。结果肺癌术后患者留置中心静脉置管186例,通过对拔除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观察,发现包括管内血栓及管周血栓形成104例,血栓的发生率为55.9%。因导管堵塞提前拔管5例,发生术后肺栓塞1例,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拔管综合征0例,无致死病例。对血栓组以及非血栓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性别,体重,肿块部位、病理类型、最大直径、合并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LDL、APTT、PT、INR,术中出血量,术后HCT、白细胞量,CA199、NSE、CA125、CEA、CA211、CA153,管道类型,置管位置,管道置入长度及其他疾病合并史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天数,术前血糖、HDL、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术后血小板,手术方式,吸烟史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置管天数,术前血糖、HDL、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总胆固醇,术后血小板计数,手术方式,吸烟史(P<0.05)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总胆固醇、HDL、D-二聚体、血糖、血小板水平、手术方式所得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能说明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置管天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吸烟史在α=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042、P=0.002、P=0.008,置管时间的回归系数为0.111,置管时间与CVC血栓发生率成正相关,置管时间越长中心静脉置管血栓发生可能性越大,OR=1.117,95%CI[1.004,1.243],置管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危险度增加1.117倍。纤维蛋白原水平回归系数为0.459,纤维蛋白原水平与CVC血栓发生率成正相关,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中心静脉置管血栓发生危险度越高,OR=1.583,95%CI[1.176,2.129],纤维蛋白原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危险度增加1.583倍。吸烟史以存在吸烟史为对照回归系数为-1.408,OR=0.245,95%CI[0.110,0.541],不吸烟患者发生CVC相关性血栓的风险是吸烟患者的0.245倍。结论1.肺癌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55.9%,但其导致的严重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率并未相应增加。2.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吸烟史是影响肺癌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朱琦瑶[6](2020)在《呼吸功能锻炼与IPC联用对肺癌手术患者VTE预防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呼吸功能锻炼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联用对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防效果;(2)加强肺癌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管理,以期降低肺癌手术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11月在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胸外科病区接受肺癌手术并定期复查的患者,共169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最终对照组纳入患者88名,干预组纳入患者81名。对照组患者接受肺癌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呼吸功能锻炼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用的干预措施。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凝血功能及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股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双下肢平均周径、静脉血栓栓塞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和出院随访指标。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值取双侧概率,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住院指标比较:住院第1天,两组患者住院相关指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干预组患者Caprini风险评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计数、小腿周径、大腿周径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静脉血流最大速度、静脉血流管腔最大内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干预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6.26±1.22)天,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9.48±4.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指标比较:出院后1周,两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虚脱等、下肢压痛症状、自理能力等级、每天中等强度活动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月,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例数、呼吸困难、胸闷、虚脱等、急性疼痛、浅静脉曲张、下肢肿胀、自理能力等级、每天中等强度活动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呼吸功能锻炼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用可降低肺癌手术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2)呼吸功能锻炼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用可能缩短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3)呼吸功能锻炼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用有助于减少肺癌手术患者出院后胸部不适症状的发生,降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和发生风险。

尹旭[7](2020)在《胸外科手术围术期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脑卒中(Perioperative stroke,PS)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案,以降低PS的发病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4年10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在本院治疗并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电子病例系统及麻醉系统筛选出围术期出现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神经功能受损表现,行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并经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后确诊为PS的患者列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病例组与对照组之比1:4的比例,匹配同一时期相同手术类型但无PS发生的患者列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手术方式、麻醉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是否使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有无低血压、术中晶体入量、胶体入量、出血量及尿量、术后出入量、术前实验室检查等情况,将上述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胸外科手术患者P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发病率:本组病例5869例发生PS患者共9例,发病率为0.153%,其中男性2例(22.2%),女性7例(77.8%),年龄段皆在61-83岁之间。2.脑卒中发生类型:缺血性脑卒中7例(77.8%),出血性脑卒中1例(11.1%),梗死伴出血1例(11.1%)。3.病例组PS发生时间:结果显示4例(44.4%)发生在术后第1天,其余5例(55.6%)分别发生在术后当日及术后第2、3、5、11天。4.危险因素: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高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PCEA镇痛、术中低血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增高与PS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是PS的独立危险因素。5.住院时间:卒中组及非卒中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0.0天及10.5天,脑卒中的发生显着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脑卒中组的转归:治愈2例(22.2%),好转或留有轻微后遗症例4例(44.4%),留有严重后遗症2例(22.2%),死亡1例(11.1%)。结论1.胸外科手术P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2.胸外科手术PS的相关危险因素:高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使用PCEA镇痛、术中发生低血压、FIB增高。3.PS的发生显着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结果制订麻醉管理方案,以预防和减少PS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吴志祥[8](2020)在《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凝血状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和凝血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资料40例,均采用常规物理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统计40例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40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 0%,均为小腿深静脉血栓,其中左下肢6例、右下肢2例。男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 0%,女性发生率为8. 3%。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 7%,非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6. 7%;下肢深静脉血栓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长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组(P <0. 05),2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 05)。结论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男性和恶性肿瘤患者风险更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凝血功能具有一定关系。

张曼丽[9](2019)在《临床护理路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凝血功能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7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应用常规围术期干预,观察组49例增加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气、肺功能指标水平、凝血纤溶系统指标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2 d、5 d 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SaO2、MVV、FEV1、PaO2、FVC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调节胸外科手术患者纤溶活性,维持凝血功能正常,改善患者气体交换功能及肺功能。

郭信伟[10](2019)在《纳入术前营养炎症免疫指标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列线图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文中指出第一部分纳入术前营养指标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背景: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预后不仅与肿瘤本身有关,而且与宿主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进行营养状态风险筛查及评估极其重要。目的:利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及血液营养指标对术前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并建立列线图,探索对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至2014年间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38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术前采集外周血进行营养标志物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检测,参照NRS-2002工具标准,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并根据最佳临界值将营养指标分为三组,与生存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然后,通过结合有意义的营养指标及临床病理参数建立列线图(Nomogram)个体化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最后,通过校准曲线图、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决策曲线图进一步验证结合营养指标的预后列线图预测食管鳞癌术后生存的准确性。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17个月,1、3、5年PFS率分别为61.1%、26.0%和22.2%;入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36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96.6%、50.2%和33.0%。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分化程度、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NRS-2002评分均与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PFS和OS密切相关(均P<0.05),肿瘤位置还与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OS有关(P=0.024)。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和NRS-2002评分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NRS-2002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根据有多变量统计学意义指标而建立的预后列线图预测PFS的C-index为0.661(95%CI:0.630-0.692),预测 OS 的 C-index 为 0.730(95%CI:0.698-0.762),明显高于第 7 版 AJCC TNM 分期,C-index 分别为 0.609(95%CI:0.576-0.642),0.628(95%CI:0.594-0.662);另外,校准曲线表明预后列线图和实际观察值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决策曲线也表明,与基于TNM分期的模型相比,列线图模型预测生存预后具有更佳的净效益。结论:结合术前NRS-2002评分的列线图能更好地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可以补充当前TNM分期的不足。第二部分纳入术前血液炎性标志物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背景:目前研究表明肿瘤相关炎性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能够促进肿瘤细胞恶性增殖、侵袭和转移,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评估术前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炎性状态对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目的利用血液炎性标志物对术前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进行炎性状态评分,并构建列线图探索对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4年间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88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前全身炎症评分(SI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评分(CNP评分)和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FC评分)进行分组,与生存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证实血液炎性指标预测食管鳞癌术后生存的准确性。最后,通过结合有统计学意义的血液炎性指标及临床病理参数建立列线图(Nomogram)模型,并通过校准曲线图、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决策曲线图进一步验证该模型在预测食管鳞癌术后生存中的价值。结果生存曲线提示术前CNP评分、SIS评分与FC评分对患者1、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与总生存时间有显着影响(P均<0.001);单因素Cox分析的结果也显示;CNP评分、SIS评分及FC评分均与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密切相关(P均<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NP评分和FC评分是影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CNP评分、SIS评分和FC评分均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ROC曲线提示CNP评分对于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优于SIS评分及FC评分。最后,根据有多变量统计学意义的炎性指标及临床病理参数而构建的预后列线图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PFS和OS的C-index分别为0.719(95%CI:0.684-0.754),0.742(95%CI:0.707-0.777),明显高于第7 版 AJCC TNM分期的 C-index,分别为 0.647(95%CI:0.608-0.686),0.669(95%CI:0.629-0.709);另外,校准曲线图表明列线图预测5年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和实际观察值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也表明,列线图模型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的生存预后比TNM分期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潜能。结论结合术前CNP评分、SIS评分和FC评分的列线图能较好地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可以补充当前TNM分期的不足。第三部分纳入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背景:目前普遍认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削弱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存在相关性,因此,评价胸段食管鳞癌术前的免疫状态尤为重要。目的:探索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56+细胞表达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对胸段食管鳞形细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间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术前有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验的106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应用X-tile软件确定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56+细胞表达百分比和CD4+/CD8+比值的最佳临界值,并进行分组分析,与生存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绘制ROC曲线验证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预测食管鳞癌预后的准确性,并结合有统计学意义的免疫变量和临床病理参数建立列线图模型,最后通过校正曲线图、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决策曲线图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4个月,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8.9%、40.6%和32.1%,中位生存时间(OS)为4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55.7%和44.3%。其中,在CD4+淋巴细胞百分比<26.9组与≥26.9组、CD8+淋巴细胞百分比<36.9组与≥36.9组、CD56+淋巴细胞百分比<14.1组与≥14.1组和CD4+/CD8+<1.0与≥1.0组患者中,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另外,在CD4+淋巴细胞百分比<27.1组与≥27.1组、CD8+淋巴细胞百分比<39.8组与≥39.8组、CD56+淋巴细胞百分比<15.0组与≥15.0组和CD4+/CD8+<1.0与≥1.0组患者中,1、3、5年总生存率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在多因素COX分析中仅显示CD4+/CD8+比值是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且在ROC曲线中进一步验证CD4+/CD8+比值在预测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方面优于CD4+、CD8+和CD56+淋巴细胞百分比。最后,纳入有统计学意义的淋巴细胞亚群及临床病理参数而建立的预后列线图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 PFS 的 C-index 为 0.707(95%CI:0.646-0.768),预测 OS 的 C-index 为 0.741(95%CI:0.679-0.803),明显高于第7版AJCCTNM分期;另外,校准曲线表明预后列线图和实际观察值之间存在一致性,决策曲线也表明,与基于TNM分期的模型相比,列线图模型预测生存预后具有更佳的净效益。结论:整合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生存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可以作为免疫筛查的初选指标。第四部分纳入临床病理因素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背景:目前临床上用来判断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主要依靠术后TNM分期,但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发现同一 TNM分期的患者,其预后也不尽相同,这与恶性肿瘤的异质性密切相关。因此,发现除TNM分期外其它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至关重要。目的:探索除TNM分期外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术前肿瘤体积、长度、最大直径和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对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并以列线图(Nomogram)的方式评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变量预测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4年间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96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前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直径的最佳临界值和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进行分组,与生存顶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证实各临床病理参数预测食管鳞癌术后生存的准确性。最后,纳入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参数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通过校准曲线图、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决策曲线图进一步验证该模型在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生存预后的价值。结果: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术前肿瘤体积、长度、最大直径和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均与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均P<0.05),但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同时显示,术前肿瘤体积及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在无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术前肿瘤体积<3 2cm3组患者的生存预后分别优于肿瘤体积为 32-72cm3组(χ2=39.945,P<0.001)和>72cm3 组患者(χ2=52.490,P<0.001),而32-72cm3组患者和>72cm3组患者之间无显着差异(χ2=0.334,P=0.563);但在行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术前肿瘤体积为32-72cm2组患者和>72cm3组患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χ2=9.936,P=0.002).另外,在无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术后病理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预后分别优于寡区域淋巴结患者(χ2=10.954,P=0.001)及多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χ2=16.941,P<0.001),而寡区域与多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无显着差异(χ2=2.044,P=0.153),但在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无区域及寡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无显着差异(χ2=0.231,P=0.630),而寡区域与多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χ2=29.387,P<0.001)。然后,ROC曲线提示术前肿瘤体积对于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优于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最后,根据多变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参数而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PFS和OS的C-index分别为0.747(95%CI:0.717-0.777),0.732(95%CI:0.697-0.767),明显高于第 7版 AJCC TNM 分期的 C-index,分别为 0.612(95%CI:0.574-0.650),0.633(95%CI:0.595-0.671);另外,校准曲线图表明列线图模型预测5年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和实际观察值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也表明,列线图模型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的生存预后比TNM分期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潜能。结论:纳入胸段食管鳞癌术前肿瘤体积及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的列线图在预测生存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二、纤维蛋白原在胸外科的应用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纤维蛋白原在胸外科的应用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改良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2)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评价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2.2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2.3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2.4两组患者负性心理评分比较
3 讨论

(3)不同尿激酶封管时间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相关概念和可操作性定义
        3.1 CVC概念
        3.2 CRBSI
        3.3 研究中的中心静脉
        3.4 中心静脉导管维护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的确定
    3 实验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干预方案
        3.3 观察指标
    4 研究工具
        4.1 一般情况登记表
        4.2 实验数据资料记录表
        4.3 Acute Physiology,Age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
        4.4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
    5 资料收集
    6 质量及感染干扰因素控制
    7 统计学分析
    8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情资料对比
    2 三组患者封管前后凝血及出血事件对比结果
    3 三组患者封管前后感染指标对比
    4 各组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比较
讨论
    1 尿激酶溶液封管对CRBSI感染率的影响
    2 尿激酶溶液封管对凝血指标及出血事件的影响
    3 尿激酶溶液封管对感染指标的影响
    4 患者因素对CRBSI感染率的影响
    5 导管相关因素对CRBSI感染率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4)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概述
    1.2 研究背景
        1.2.1 CDSS及其知识库的概念及构建
        1.2.2 CNDSS及其知识库的概念及发展
        1.2.3 CDSS应用于VTE的国外相关研究
        1.2.4 CDSS应用于VTE的国内相关研究
        1.2.5 VTE CNDSS知识库核心条目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3 理论框架
        1.3.1 规范化护理程序
        1.3.2 标准化护理术语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护理评估
        1.5.2 护理诊断
        1.5.3 护理计划
        1.5.4 护理措施
        1.5.5 护理评价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回顾法
        1.6.2 小组讨论法
        1.6.3 预填写
        1.6.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1.7 技术路线
2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
    2.1 制定检索策略,查找文献
        2.1.1 检索式
        2.1.2 数据库
        2.1.3 检索词
    2.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2.1 文献纳入标准
        2.2.2 文献排除标准
    2.3 检索路径
    2.4 质量评级和文献汇总
    2.5 数据资料提取
3 小组讨论法
    3.1 成立了课题小组
    3.2 系统条目的讨论
    3.3 初步拟定住院患者VTE诊疗及护理流程
    3.4 确立第一轮专家函询表
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4.1 确认德尔菲专家小组
    4.2 第一轮专家函询
    4.3 第二轮专家函询
    4.4 数据统计分析
        4.4.1 专家的基本资料
        4.4.2 专家积极系数
        4.4.3 专家的权威程度
        4.4.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4.5 函询结果及处理
        4.5.1 函询专家结构分析
        4.5.2 第一轮函询的结果
        4.5.3 第一轮专家修改意见
        4.5.4 第二轮函询的结果
        4.5.5 第二轮专家的修改意见
    4.6 函询结果可靠性分析
        4.6.1 专家积极程度
        4.6.2 专家的权威程度
        4.6.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4.7 最终形成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
5 讨论
    5.1 构建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必要性
    5.2 本研究的全面性分析
    5.3 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5.4 各项护理决策条目的确立
        5.4.1 住院患者VTE护理评估决策支持条目的讨论与确立
        5.4.2 住院患者VTE护理诊断决策支持条目的讨论与确立
        5.4.3 住院患者VTE护理计划和护理评价决策支持条目的讨论与确立
        5.4.4 住院患者VTE护理措施决策支持条目的讨论与确立
6 结论
7 局限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肺癌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围手术期肺栓塞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呼吸功能锻炼与IPC联用对肺癌手术患者VTE预防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技术路线
    1.5 理论框架
    1.6 操作性定义
第2章 呼吸功能锻炼与IPC联用对肺癌手术患者VTE的预防效果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3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胸外科手术围术期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收集项目及方法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围术期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凝血状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2.2 凝血功能等指标比较
3 讨论

(9)临床护理路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比较
    2.2 纤溶系统及凝血功能比较
3 讨论

(10)纳入术前营养炎症免疫指标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列线图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纳入术前营养指标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一般临床资料
        2.3 NRS-2002评估量表
        2.4 随访情况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全组患者的一般生存情况
        3.2 术前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阈值确定
        3.3 术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NRS-2002评分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3.4 术前营养指标对患者PFS的影响
        3.5 术前营养指标对患者OS的影响
        3.6 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
        3.7 预后列线图的建立及预测价值评估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纳入术前血液炎性标志物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及炎性指标的分布情况
        2.3 血液炎性指标最佳临界值的确定及CNP、SIS和FC评分计算方法
        2.4 随访情况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全组患者的一般生存情况:见第一部分
        3.2 术前CNP评分、SIS评分和FC评分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3.3 术前CNP评分、SIS评分与FC评分对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
        3.4 术前CNP评分、SIS评分与FC评分对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影响
        3.5 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
        3.6 ROC曲线分析
        3.7 预后列线图的构建及模型评估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纳入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随访情况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全组患者的一般生存情况
        3.2 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56+细胞表达百分比和CD4+/CD8+比值的最佳临界值确定
        3.3 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3.4 术前淋巴细胞亚群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
        3.5 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影响
        3.6 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
        3.7 ROC曲线分析
        3.8 预后列线图的构建及模型评估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纳入临床病理因素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一般临床病理资料
        2.3 手术方法
        2.4 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的定义
        2.5 术后辅助治疗方法
        2.6 术前肿瘤体积、长度、最大直径的测定方法及最佳临界值的确定
        2.7 随访情况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全组患者的一般生存情况
        3.2 术前食管癌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直径联合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对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
        3.3 术前食管癌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直径联合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对总生存时间的影响
        3.4 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及辅助治疗亚组分析
        3.5 ROC曲线分析
        3.6 预后列线图的建立及预测价值评估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临床因素综合分析及展望
    1. 全文总结
    2. 展望
综述 恶性肿瘤营养状态评估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申报目录
缩写词表
附录内容
致谢

四、纤维蛋白原在胸外科的应用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 丁垚.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影响[J]. 孙亚琳. 辽宁医学杂志, 2020(06)
  • [3]不同尿激酶封管时间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D]. 田惠. 青岛大学, 2020(01)
  • [4]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构建研究[D]. 吴觅之.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5]肺癌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D]. 班楠. 郑州大学, 2020(02)
  • [6]呼吸功能锻炼与IPC联用对肺癌手术患者VTE预防效果的研究[D]. 朱琦瑶. 南华大学, 2020(01)
  • [7]胸外科手术围术期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D]. 尹旭.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8]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凝血状态分析[J]. 吴志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05)
  • [9]临床护理路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J]. 张曼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12)
  • [10]纳入术前营养炎症免疫指标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列线图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D]. 郭信伟. 苏州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纤维蛋白原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