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信息化战略十要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丽,李昱彤,宋志刚[1](2020)在《同城配送车货匹配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认为依据共享经济的内涵,以同城配送车货匹配平台为研究对象,提出由价值主张、价值分配、价值传递以及价值实现构成的平台商业模式价值逻辑四维网络体系。由于平台的特殊性,对原有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做出改进和补充,提出十要素构成体系。结合同城货运行业发展实际,构建了"四维度、十要素"平台商业模式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从要素创新视角提出招投标+个性化服务、单边用户分级、融资租赁卡车、整车+零担型四种商业创新模式,并从用户、产品、资源、运营、机制五个层面探讨了其创新途径。
齐奇[2](2019)在《辽河石化公司班组经济核算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伴随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已经渗透在诸多行业并不断得到发展。班组经济核算是各个公司推进全面经济核算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推进成本管理活动的关键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班组经济核算管理信息系统,可显着提升班组信息化水平,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并得到合理分配,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和控制成本的目的。辽河石化公司在班组经济核算工作中,目前采用人工抄写、计算、报送,存在工作繁琐,易出错漏的问题;月末统计,结果滞后,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数据难以同步共享,不利于上层实时指导、监控和生产优化;粗放的实物型核算,无法落实责任,难以实现核算与绩效挂钩;少数人参与核算,形成大部分员工漠不关心的涣散局面。设计开发一个针对班组经济核算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辽河石化公司班组经济核算中的现存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从实际工作需求入手,基于功能与性能两大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Java语言,选用B/S模式,系统前端采用Bootstrap框架,后端采用SSM(Spring+SpringMVC+MyBatis)框架,选用了Resin服务器和MySQL数据库。设计了三个模块分别对应核算、绩效和协同管理三大基本功能,大幅提升了整体核算进程的综合效率。经实际运行,所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了辽河石化公司整体核算工作精度、减少了人力以及资源消耗、有效提升了整体核算活动的实效性、提高相关信息的共享性。依托于核算和考核的有效联系,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工作的主动性和公司的综合效益。
李根[3](2018)在《戴尔X86服务器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策略》文中提出信息产业中IT基础架构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X86服务器因为其具有价格便宜、兼容性好、稳定、安全等特点为成为IT基础架构中最常用的企业级服务器产品。2017年全球X86服务器市场规模在500亿美金,而中国占据20%大约在100亿美金的规模,因此X86服务器也成为国内外IT公司在企业级产品中的必争之地。戴尔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服务器厂商之一,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优质的IT解决方案。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戴尔公司已经做到采购、生产和服务的本地化。目前,戴尔在中国有三个工厂、2个服务中心,2个设计中心,零售店和专卖店覆盖全中国97%的市场。巨大的商业机会一定会有相应的竞争压力,戴尔公司在经历2016年私有化,2017年收购EMC之后也面临中国大陆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全面的分析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总结中国大陆市场的共性和特性,有针对性的提出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策略,是有利于戴尔公司在中国保持基业长青的根本。本文从戴尔X86服务器在中国大陆的销售状况入手,结合我在实际销售工作中的经验和内部数据资料的收集,运用MBA期间学习的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戴尔X86服务器在中国大陆市场中产业状况,竞争环境和市场变化等诸多影响戴尔服务器产品销售策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了戴尔X86服务器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销策略必须以客户为导向,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和产品特点,推动“在中国,为中国”的积极营销策略。通过上述内容,本文为戴尔X86服务器中国大陆市场产品销售提出改善建议,希望能给公司在制定未来5年的产品设计和销售策略时提供参考和帮助。
朱颖婷[4](2017)在《基于Interbrand评估模型的快时尚服装品牌价值评估》文中研究说明品牌建设作为实现我国“纺织强国”目标中的四大核心策略之一,不管是对新时代背景下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长远发展而言,还是服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来说都起到了愈加关键的作用。我国诸多服装企业目前都面临着转型升级之困,着力对服装企业进行科学的品牌价值评估,能够让其调整和优化自身的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中国完成“纺织强国”梦想构筑稳固的根基。快时尚服装品牌在经济低迷环境中的逆势快速发展受到了业内的广泛瞩目,在营销、管理等方面关于快时尚的研究已经较多,但从其品牌价值角度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还屈指可数,因此本文试图从品牌价值评估这一新的角度来对近几年来风头正劲的快时尚服装品牌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其高额品牌价值的奥秘,以此把握快时尚服装品牌价值脉络,给国内服装行业的品牌建设提供参考建议。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对快时尚服装品牌价值的构成特点加以综合分析,将快时尚品牌价值内涵概括为三个基本点即长尾理论精准定位目标客户、以个性形象定义新的价值主张和基于SPA经营模式的快速反应能力,并以上述理论分析为基础创造性的从企业财务效益、消费者、市场环境和品牌快速反应多个角度重新构建了以Interbrand评估模型作为基础的快时尚服装品牌价值估值模型,重构模型中新加入的消费者和品牌快速反应评价维度,分别体现了大数据时代买方市场消费者因素对于品牌价值的重要影响以及快时尚服装之“快”为品牌价值做出的贡献。在具体计算方法中采用了财务数据分析和消费者问卷调查方法来确定品牌收益,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共同确定品牌强度,并由此得出被评估快时尚服装品牌的品牌价值。同时笔者选定全球快时尚服装行业巨头、欧洲最大的服装零售商H&M当作本文研究对象,H&M是服装行业内最具代表性品牌之一,本文将它作为实际研究对象的考量在于,从品牌价值评估角度来说可以帮助服装行业,清晰把握其品牌价值的关键影响和决定因素,给今后服装行业品牌价值的评估提出一个新的思路;从我国服装企业品牌管理角度而言,可以帮助他们更清楚地看到自身品牌价值与国际品牌间的差距,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国内服装业提出一种新的参考模式,能更加有效的进行品牌建设。通过本文优化后的评价方法得到的H&M品牌价值估算结果,由于更加侧重于对消费者因素的评价和指标量化方法的不同造成了与Interbrand公司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范围在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合理区间内,结果反映了本文对模型改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且更加体现了品牌能够长久展现其效用的关键因素即消费者因素在品牌价值中的作用,也能够与大数据时代背景和服装行业特征相符。最后,本文根据整个对H&M品牌价值内涵分析和价值估算的过程,就国内服装品牌的如何进行经营建设和提高品牌价值从品牌精准定位、快速反应系统建立和塑造个性形象三个方面做出了相应建议。
陈曙[5](2016)在《T制药有限公司两化融合转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中,两化融合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也是当前企业互联网转型的重要手段。与发达国家积极围绕制造业进行战略布局(如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一样,信息化和工业融合(后简称两化融合)是中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重塑竞争优势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相继出台的“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其一脉相承,体现了互联网化的发展理念和方向。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在总结提炼企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基本规律和要求而形成的一套“管理体系标准”,有效地引导传统制造企业以信息化和管理为内生发展要素,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从而实现战略调整、业务转型、组织变革和新型能力培育,最终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管理体系标准”的形式)于2014年正式发布并全面推广,是中国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优秀实践。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大趋势下,创新发展势在必行,信息化转型也成为企业生产优化调整、科学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共同发展战略,无论企业规模大小、管理水平高低还是基础设施是否达标,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投入使用,引发了企业管理模式的革命性转变,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全面降临到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引领了新时期的产业发展方向。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的信息化转型都实现了良好的效果,部分应用实践非但没能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反而影响了自身正常的经营管理,导致了企业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在浪费企业大量资源的同时未能实现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人为割裂,从而导致了各类管理事务的分离和冲突,引发了严重的管理问题并最终导致企业陷入经营管理困境,严重危害了企业的科学与健康发展。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MES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无法有效发挥,而是沦落为一种数据录入与分析工具,仅仅用于简单信息的研究分析,从而导致了业务部门无法获得准确详细的数据信息用以调整自身业务结构,从而导致了生产的不科学;同时ERP系统也成为财务管理的工具,无法为生产提供有效指导从而导致了财务与生产的相分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每个企业都必须对自身资源进行重新规划,根据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及自身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解决各类问题并全面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本课题研究具体以T制药公司为样本对象,对其信息化转型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重点对其竞争环境、综合实力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制定和提出适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并对其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与现状进行科学评估,明确相关工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通过科学严谨的可行性分析对其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行论证,明确其可行性并对系统运行之后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预测,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与有效性。本课题研究具体以两化融合为理论基础,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个性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然后对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明确公司开展信息化转型的进步性,并通过科学方法对其总体效益变化情况进行评估。
翟志芳[6](2016)在《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方法应用研究 ——基于Interbrand评价模型》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品牌作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更加凸显。然而,仅仅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还远远不够,挖掘品牌价值的实质和影响因素,探索品牌价值的构成和量化方法,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成为当前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在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价值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Interbrand评价模型进行研究并加以改,探索更加科学、客观、合理的品牌价值评价方法,以期能为我国品牌价值评价实践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外有关品牌、品牌价值和品牌价值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行梳理,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品牌价值与品牌价值评价的相关理论,对品牌价值评价的传统方法和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选择以国际上典型的Interbrand评价模型为基础,对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模型在确定品牌作用指数时采用因子分析法,摒弃了原模型中直接采用专家打分的模式,降低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在确定品牌强度得分时采用量化的指标体系对品牌强度七因子进行细化拆分,使得最终确定的品牌强度得分是建立在具体的量化指标之上,避免专家主观判断的影响。最后,本文在提出的改进后的模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实证案例检验,验证改进后的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期推动我国品牌价值评价理论的发展,为我国品牌价值评价实践提供参考。
朱维光[7](2015)在《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时代所需,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要。信息化在推动企业业务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说,企业没有开展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汽车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如何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众多车企面临的主要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企业管理信息化已被视为提升汽车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唯一途径。本文在国内外汽车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以此指出了汽车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实施路径。通过对华晨汽车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践案例分析,探讨总结了汽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应用方案,希望以此为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林升[8](2013)在《基于两化融合的SL公司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是当今企业发展所必须依赖的管理手段之一。轮胎企业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由于国内外同类企业的迅速崛起也使得轮胎市场复杂多变,如何进行产品的差异化生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战略,是每个轮胎企业一直关注的问题。单独依靠工业化之路可以使企业做大做强,但是这恰恰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企业做大以后如何管理?尤其是世界日益扁平化的今天,地域的差别日渐缩小,企业只有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才能有效的管理全球化的公司,才能够有效利用好各个不同地域的优势资源。本文以SL公司实际工作环境为范本,一边进行理论研究、一边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并结合企业几年来的经验积累,吸取其中未达效果的经验教训,逐步加以改进、优化,最终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体系。首先是基础设备工业化的改造。数据是信息化系统的血液,数据的准确性对系统的成功应用影响至关重要,输入垃圾数据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因此,企业的基础网络、设备自动化程度以及物流的整体规划都是影响系统效果的关键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实施信息化首先要做工业化改造。其次是信息化系统整体规划。制造型企业往往生产过程比较复杂,特别是轮胎企业属于离散制造流程企业,信息化系统以及整个企业的管理规划对企业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只有做好信息化系统建设阶段划分和建设目标确立,才能够杜绝企业内部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才可以避免各系统间数据无法充分共享以及系统间接口复杂等问题。最后,要做好信息化系统设计、实施以及效益分析。只有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同的业务场景,实施时有效规避影响系统运行的风险,才能保证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满足对企业业务的支持。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更是企业的管理完善、优化、提升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周期长短不一,但经过合理的规划及有效的设计实施,最终制造企业可以打造一套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信息化管理支持系统。
邱佳韵[9](2012)在《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景德镇陶瓷历经两千年的发展历程,承载着无数荣耀并凝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国人所熟知、所自豪。但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已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景德镇陶瓷逐渐消沉,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下降。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理论方法对其展开研究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策略。首先,本文通过对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资产的综合评价以确认其激活的必要性,同时也分析了其激活的可行性。其次,为了更好地从长远的角度规划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的策略,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并使用AHP方法对SWOT各项因素进行量化,区分其重要程度,由此选择出适合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发展的战略。再次,为了更好地落实战略,本文采用了博弈论分析并构建出管理主体系统,规划其管理流程,为后续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提供了有序的管理保障。在战略和管理主体确立后,采用品牌定位点选择过程模型对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重新定位,为最终的激活策略指明方向。最后,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的策略。本文的研究成果可提交至市瓷局等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相关管理部门,具有一定参考性建议作用。
朱长凯[10](2012)在《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研究 ——以粤陕部分知名服装企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快速演进,由于品牌对经济建设贡献的高增长性及其对国家形象的高认同性,品牌创新自然成为推动整个国家、地区经济增长和企业高端发展的主要手段,且越来越成为企业资源结构优化的核心动因。品牌创新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企业最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集约经营的必由之路,而品牌创新能力则是品牌创新的集中体现,是对品牌创新状况的本质说明和阐释,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最核心能力。众所周知,服装产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体现时代精神的重要民生产业。中国在世界服装生产、消费和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公认的服装制造大国;但我国基本上没有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品牌发展严重滞后。而今,由于受到发达国家增强贸易保护,国际绿色标准进一步提高,周边发展中国家更低的劳动成本等因素影响,我国服装产业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因此,加强品牌创新,建立强势品牌,提升品牌资产,已成为我国服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对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正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问题的需要,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构成及其评价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从服装品牌研发设计、生产和市场营销等过程出发,总结出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要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关键要素进行识别,确定了服装品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系数,并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服装品牌创新能力评价模型。(2)实证研究表明:广东省知名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普遍高于陕西省知名服装企业;人才能力对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资金能力、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等,这反映了各企业在这些能力指标上存在较大差距;而支持能力的贡献度最小,各服装企业差距并不明显;各服装企业其内部能力结构状况不尽相同,优劣势不同;拥有较高品牌级别的服装企业,具有更高的品牌创新能力。(3)根据实证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提升体系,并提出相关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的创新点:首次结合服装行业特色,分析了服装品牌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要素,从服装企业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产品、形象、管理和支持能力等八个维度构建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同时,首次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粤陕地区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内部结构差异及品牌级别差异等,希望能对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评价、相关企业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有所裨益。
二、企业信息化战略十要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信息化战略十要素(论文提纲范文)
(1)同城配送车货匹配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一)同城配送车货匹配平台 |
(二)商业模式 |
(三)商业模式创新 |
三、同城配送车货匹配平台的商业模式创新 |
(一)招投标+个性化服务模式 |
(二)单边用户分级模式 |
(三)融资租赁卡车模式 |
(四)整车+零担型模式 |
四、同城配送车货匹配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 |
(一)重构目标用户群体,明确市场定位 |
(二)提供差异化产品,推进服务多样化 |
(三)整合优势资源,横向延伸发展核心竞争力 |
(四)优化运营管理模式,进行精细化运作 |
(五)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打造同城货运共赢平台 |
五、结论 |
(2)辽河石化公司班组经济核算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及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班组经济核算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2.1 班组经济核算的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 |
2.1.1 班组经济核算的现状分析 |
2.1.2 班组核算业务流程 |
2.1.3 班组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2.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2.4 系统建设准备工作 |
2.4.1 信息化基础情况 |
2.4.2 系统建设准备情况 |
2.5 系统运行环境 |
2.5.1 系统的硬件配置 |
2.5.2 系统的软件支持环境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班组经济核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的设计目标 |
3.2 系统流程设计 |
3.3 系统权限设计 |
3.4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3.5 系统模块设计 |
3.5.1 班组核算管理模块设计 |
3.5.2 班组绩效管理模块设计 |
3.5.3 班组协同管理模块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功能的实现与运行效果 |
4.1 系统功能的实现 |
4.1.1 系统技术架构的选择 |
4.1.2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4.1.3 系统界面的实现 |
4.2 系统运行效果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戴尔X86服务器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二章 战略营销理论综述 |
第一节 市场营销战略定义 |
第二节 市场营销外部环境理论 |
第三节 市场营销内部环境理论 |
第四节 业务组合理论 |
第五节 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相关理论 |
第六节 市场营销理论 |
第三章 X86服务器产业结构分析 |
第一节 X86服务器产业现状 |
第二节 X86服务器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戴尔中国X86服务器营销战略分析 |
第一节 戴尔公司简介 |
第二节 戴尔中国X86服务器营销战略分析 |
第三节 戴尔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分析 |
第四节 戴尔中国X86服务器SWOT分析 |
第五章 中国大陆地区X86服务器市场分析 |
第一节 市场整体分析 |
第二节 市场细分 |
第三节 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戴尔中国X86服务器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
第一节 产品策略 |
第二节 价格策略 |
第三节 渠道策略 |
第四节 促销策略 |
第七章 结论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Interbrand评估模型的快时尚服装品牌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性 |
第二章 有关快时尚服装品牌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 |
2.1 品牌及品牌价值的理论基础 |
2.1.1 品牌的定义 |
2.1.2 品牌价值的内涵 |
2.2 服装品牌及其价值 |
2.2.1 服装品牌 |
2.2.2 服装品牌价值的内涵 |
2.3 快时尚的定义及其服装品牌的价值内涵 |
2.3.1 快时尚的定义 |
2.3.2 快时尚服装品牌的价值内涵 |
第三章 品牌价值评估方法概述与评析 |
3.1 价值评估的传统评估方法 |
3.1.1 成本评估法 |
3.1.2 现行市价法 |
3.1.3 收益现值法 |
3.2 现代典型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
3.2.1 市场表现评估方法 |
3.2.2 顾客主体的评估方法 |
3.3 品牌价值评估方法综合评析 |
第四章 快时尚服装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
4.1 Interbrand评估模型的评价 |
4.1.1 优势 |
4.1.2 不足 |
4.2 快时尚服装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思路与具体方法 |
4.2.1 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
4.2.2 模型的改进及指标量化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5.1 案例H&M介绍 |
5.2 H&M品牌价值的评估 |
5.2.1 H&M品牌收益确定 |
5.2.2 H&M品牌强度确定 |
5.2.3 H&M品牌价值确定 |
5.2.4 评估结果分析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相关建议 |
附录 |
附录一 消费者调查问卷部分 |
附录二: 专家品牌强度打分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T制药有限公司两化融合转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选题目的与选题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两化融合 |
二、企业互联网化 |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
第二节 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系统理论 |
一、系统论 |
二、CIMS理论 |
三、诺兰阶段模型 |
第三节 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相关研究 |
第四节 企业战略相关概念 |
一、战略管理发展历程 |
二、企业的战略层次 |
三、企业战略管理的流程 |
第五节 企业战略研究工具分析 |
一、SWOT分析法 |
二、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方法 |
三、PEST分析 |
第三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公司转型升级机制分析 |
第一节 企业互联网化的概念和发展阶段 |
一、企业互联网化的概念 |
二、企业互联网化的发展阶段 |
第二节 企业互联网化发展现状 |
一、我国企业互联网化指数 |
二、企业互联网化发展水平与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正相关 |
第三节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概念和机制 |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概念 |
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机制 |
第四章 T制药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一节 T制药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
一、公司的定位与产品 |
第二节 T制药有限公司信息现状分析 |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
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三节 T公司两化融合现状各系统分析 |
一、两化融合基本情况 |
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情况 |
三、企业的两化融合组织体系介绍 |
四、公司电子商务系统 |
五、支持医药电子商务的T制药公司内部业务管理系统 |
六、T制药公司医药电子商务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七、T制药公司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对外业务经营模块设计 |
第五章 T制药有限公司两化融合转型的建设 |
第一节 明确公司信息化的目标 |
第二节 调整公司的组织结构 |
第三节 规范业务流程 |
一、采购、入库 |
二、 销售、出库 |
三、退货业务 |
四、结算业务 |
五、盘点流程 |
六、GSP质量管理流程 |
第四节 系统分析设计 |
一、系统设计思想 |
二、系统功能模块 |
第五节 方案实施 |
一、实施原则 |
二、网络连接方案 |
三、软、硬件配置 |
四、管理信息系统部分功能示例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方法应用研究 ——基于Interbrand评价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2 品牌价值的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品牌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品牌的内涵 |
2.1.2 品牌价值的概念界定 |
2.1.3 品牌保护 |
2.2 品牌价值相关理论 |
2.2.1 品牌价值形成理论 |
2.2.2 品牌价值评价原则 |
2.2.3 品牌价值评价的特点 |
3 品牌价值评价的方法与评价 |
3.1 基于财务要素的品牌价值评价方法 |
3.1.1 成本法 |
3.1.2 市场法 |
3.1.3 收益法 |
3.1.4 基于财务要素评价方法评价 |
3.2 基于市场要素的品牌价值评价方法 |
3.2.1 Interbrand评价法 |
3.2.2 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价法 |
3.2.3 北京名牌资产评价公司评价法 |
3.2.4 基于市场要素评价方法评价 |
3.3 基于消费者要素的品牌价值评价方法 |
3.3.1 品牌价值十要素法 |
3.3.2 忠诚因子法 |
3.3.3 基于消费者要素评价方法评价 |
3.4 品牌价值评价方法总体评价 |
4 品牌价值评价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
4.1 模型改进的必要性 |
4.2 基于Interbrand评价模型的改进 |
4.2.1 品牌未来收益的确定 |
4.2.2 品牌强度的确定 |
5 改进模型的案例应用——以伊利品牌为例 |
5.1 伊利集团简介 |
5.2 伊利品牌价值评价数据收集 |
5.3 伊利品牌价值评价 |
5.3.1 财务分析确定沉淀收益 |
5.3.2 市场分析确定品牌作用指数 |
5.3.3 品牌强度分析确定品牌强度 |
5.4 评价结果分析与评价 |
5.5 基于改进的Interbrand模型的伊利品牌价值提升途径 |
5.5.1 继续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的综合市场占有率 |
5.5.2 努力拓展国外市场,加快企业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
5.5.3 不断进行产品研发,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界定 |
2.1.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
2.1.2 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 |
2.2 企业管理信息化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 |
2.3 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评估指标 |
2.3.1 管理信息化应用价值度量模型 |
2.3.2 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评估 |
2.3.3 管理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 |
2.3.4 管理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评估 |
第3章 国内外汽车制造企业对标分析 |
3.1 汽车制造企业定义 |
3.2 国外汽车制造企业 |
3.3 国内汽车制造企业 |
3.4 国内外汽车企业对标分析 |
3.4.1 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4.2 国内外汽车制造企业对标启示 |
第4章 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
4.1 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点任务 |
4.2 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路径 |
4.3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应用方案 |
4.3.1 企业管理信息化规划 |
4.3.2 基于企业架构的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
第5章 华晨汽车集团管理信息化案例分析 |
5.1 华晨汽车集团概况 |
5.2 华晨汽车集团管理信息化现状 |
5.2.1 华晨汽车集团管理信息化需求与目标 |
5.2.2 华晨汽车集团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
5.3 华晨汽车集团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5.3.1 管理信息化在部分关键业务领域存在空白 |
5.3.2 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有效集成应用 |
5.4 华晨汽车集团管理信息化改进建议 |
5.4.1 建立集团层面的管理信息系统 |
5.4.2 基于供应链的电子商务应用 |
5.4.3 数据架构设计 |
5.4.4 应用架构设计 |
5.5 华晨汽车集团管理信息化的借鉴意义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两化融合的SL公司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1.3.1 比较研究法 |
1.3.2 经验总结法 |
1.3.3 交叉学科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系统理论 |
2.2 CIMS 理论 |
2.3 诺兰阶段模型 |
3 SL 公司两化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SL 公司工业化现状分析 |
3.1.1 生产设备的特点 |
3.1.2 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2 SL 公司信息化现状分析 |
3.2.1 信息化建设现状 |
3.2.2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 SL 公司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
3.3.1 同行业两化融合现状 |
3.3.2 SL 公司两化融合现状 |
3.3.3 SL 公司在两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 SL 公司信息化整体建设方案 |
4.1 SL 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 |
4.1.1 信息化架构规划 |
4.1.2 信息化规划层级功能描述 |
4.1.3 两化融合建设阶段划分 |
4.2 SL 公司信息化系统需求分析 |
4.2.1 工业化需求分析 |
4.2.2 信息化需求分析 |
4.2.3 两化融合信息化需求分析 |
4.3 SL 公司两化融合整体建设方案规划 |
4.3.1 业务流程重组 |
4.3.2 工业自动化规划 |
4.3.3 MES 系统规划 |
4.3.4 XERP 系统规划 |
5 SL 公司信息化设计与实施策略 |
5.1 SL 公司系统设计策略 |
5.1.1 用户需求的正确引导 |
5.1.2 从改善用户体验角度设计 |
5.1.3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
5.2 SL 公司系统实施策略 |
5.2.1 实施过程中的需求变更控制 |
5.2.2 正确理解一把手工程的含义 |
5.2.3 实施过程的有效组织 |
5.3 SL 公司信息化系统实施培训策略 |
5.4 SL 公司信息化系统项目效益分析方法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区域品牌的研究现状 |
1.2.2 品牌激活的研究现状 |
1.2.3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
1.3.1 本文的技术路线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内容框架 |
第二章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2.1 景德镇陶瓷发展历程概述 |
2.2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的必要性分析 |
2.2.1 区域品牌激活的必要性评价模型构建 |
2.2.2 区域品牌激活的必要性评价 |
2.3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三章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的态势分析 |
3.1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的 SWOT 分析 |
3.1.1 优势分析 |
3.1.2 劣势分析 |
3.1.3 机遇分析 |
3.1.4 威胁分析 |
3.1.5 SWOT 矩阵 |
3.2 SWOT 矩阵各影响因素的 AHP 量化排序 |
3.3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战略选择 |
第四章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的管理主体确立 |
4.1 面向最优管理主体的博弈分析 |
4.1.1 陶瓷厂商自发管理区域品牌的模式 |
4.1.2 行业协会管理区域品牌的模式 |
4.1.3 地方政府管理区域品牌的模式 |
4.1.4 最优管理主体系统的构建 |
4.2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的管理流程 |
第五章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的重新定位 |
5.1 重新定位的缘由与目的 |
5.2 理论背景与模型引入 |
5.3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重新定位点确定 |
5.3.1 利益定位点确定 |
5.3.2 价值定位点确定 |
5.3.3 属性定位点确定 |
第六章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策略 |
6.1 区域品牌激活的产品质量控制策略 |
6.2 区域品牌激活的创新体系建设策略 |
6.3 区域品牌激活的多途径传播策略 |
6.3.1 面向区域内部的传播 |
6.3.2 面向销售过程的传播 |
6.3.3 面向消费者自我体验的传播 |
6.3.4 面向第三方群体的传播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资产评价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研究 ——以粤陕部分知名服装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品牌理论综述 |
2.1.1 品牌概念及内涵 |
2.1.2 品牌的特征 |
2.1.3 服装品牌内涵 |
2.1.4 品牌理论发展 |
2.2 品牌创新理论综述 |
2.2.1 创新的内涵 |
2.2.2 品牌创新概述 |
2.3 品牌创新能力理论综述 |
2.3.1 品牌创新能力内涵 |
2.3.2 品牌创新能力相关研究 |
2.4 品牌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
2.4.1 创新能力评价概述 |
2.4.2 评价方法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3 服装企业品牌发展现状分析 |
3.1 国际服装品牌发展现状 |
3.2 国内服装品牌发展现状 |
3.2.1 国内服装行业发展特点 |
3.2.2 服装品牌发展存在问题 |
3.2.3 服装品牌发展趋势 |
3.3 粤陕服装品牌发展现状 |
3.3.1 广东省服装品牌发展现状 |
3.3.2 陕西省服装品牌发展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4 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
4.1 评价原则 |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1 指标选取方法 |
4.2.2 关键要素识别 |
4.2.3 支持要素的确定 |
4.2.4 指标体系的确定 |
4.3 评价方法的选择 |
4.4 评价模型的构建 |
4.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2 定量指标数据处理与计算 |
4.4.3 定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 |
4.4.4 指标得分汇总和综合判定 |
4.5 本章小结 |
5 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
5.1 评价数据获取 |
5.1.1 研究样本选取 |
5.1.2 调查对象及数据收集 |
5.2 评价数据的处理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3.1 整体水平分析 |
5.3.2 内部结构分析 |
5.3.3 分类对比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6 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
6.1 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提升体系 |
6.2 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
6.2.1 人才能力提升策略 |
6.2.2 资金能力提升策略 |
6.2.3 市场能力提升策略 |
6.2.4 技术能力提升策略 |
6.2.5 产品能力提升策略 |
6.2.6 形象能力提升策略 |
6.2.7 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
6.2.8 支持能力提升策略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点 |
7.3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企业信息化战略十要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同城配送车货匹配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 王小丽,李昱彤,宋志刚.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0(03)
- [2]辽河石化公司班组经济核算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齐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3]戴尔X86服务器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策略[D]. 李根. 厦门大学, 2018(12)
- [4]基于Interbrand评估模型的快时尚服装品牌价值评估[D]. 朱颖婷. 云南大学, 2017(05)
- [5]T制药有限公司两化融合转型的研究[D]. 陈曙.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5)
- [6]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方法应用研究 ——基于Interbrand评价模型[D]. 翟志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 [7]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研究[D]. 朱维光. 沈阳大学, 2015(05)
- [8]基于两化融合的SL公司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策略研究[D]. 林升.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9]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研究[D]. 邱佳韵. 华东交通大学, 2012(02)
- [10]服装企业品牌创新能力研究 ——以粤陕部分知名服装企业为例[D]. 朱长凯. 西安工程大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