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腹部癌的局部切除治疗——附1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孙毅[1](2021)在《动脉优先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动脉优先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并且由单术者完成的61例动脉优先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与同期本中心完成的149例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动脉优先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治疗壶腹部疾病的围手术期疗效;使用累积和统计法和Borken-line模型绘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并进行分期,分析不同的学习阶段下动脉优先入路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并对接受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种术式的生存期差异。结果本此研究共纳入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49例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61例动脉优先入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61例接受动脉优先入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10(540-668)min,平均术中出血500(300-600)ml,35例患者(57.4%)出现术后并发症。33例(54.1%)患者出现术后胰瘘,其中生化瘘发生15例(24.6%),B级瘘发生17例(27.9%),C级瘘发生1例(1.6%),28例患者(45.9%)出现术后胃排空功能障碍,3例患者(4.9%)出现术后出血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根据累积和统计法将61例动脉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第1例至第10例,第二阶段包括第11例至第20例,第三阶段包括第20例至第61例,对这三个亚组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提示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有明显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日等观测指标无明显差异。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相比较,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更长(410(345-480)min vs.610(540-668)min,P<0.001),而腹腔镜组在渡过学习曲线节点后,出血量较开放组明显减少(500(400-600)ml vs.400(300-600)ml,P=0.011)。在长期预后方面,开放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腹腔镜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两组患者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结论动脉优先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技术层面和肿瘤安全性上是安全可行的,渡过学习曲线后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由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学习切除术学习周期长,术中情况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常规开展此类手术仍应该在具有大型的胰腺中心进行。
蔡翊,成伟,陈梅福,李国光,朱朝庚,谢阳云,姚佳水[2](2020)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附35例报告》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采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壶腹部肿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总结所在科室LPD治疗壶腹部肿瘤的经验及体会,以供临床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5例行LPD术的壶腹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中,十二指肠乳头腺癌32例,壶腹癌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十二指肠乳头处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结果:30例顺利行LPD术,5例因腹腔组织粘连严重、结构不清晰中转开腹;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法行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33例,行胰-空肠端-端套入吻合2例。31例术后均恢复良好,3例因术后胰瘘行再次手术,1例因术后消化道溃疡出血行再次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35例随访1~48个月,平均随访32个月,死亡22例,死亡时间为术后5~27个月。平均生存期42.2个月,中位生存期43.0个月。结论:壶腹部肿瘤患者行LPD治疗围术期无病死情况发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龚成功[3](2020)在《如何向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稳步过渡:单中心经验》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腔镜设备的更新换代及腹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逐渐被各大外科诊疗中心尝试和推广,甚至该技术成为评价一个诊疗中心外科实力的隐性条件。而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assisted pancreaticoduodenctomy,LAPD)作为一种半微创的手术方式,不仅能够在学习LPD的过程中帮助术者掌握腹腔镜技术、增长经验,又能够使初学者在该阶段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一定程度避免出现意外。目前关于成功开展LPD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LAPD的过渡作用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黄明文治疗组开展LPD为例,主要为了1.探讨LAPD在学习LPD过程中的过渡作用;2.分析LPD的安全可行性,并对稳步开展LPD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在黄明文治疗组分别行开腹、腔腹镜辅助及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分为开腹组(OPD组)、腹腔镜辅助组(LAPD组)、腹腔镜组(LPD组),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评估LAPD在开展LPD中的过渡作用,并对稳步推进LPD的技术经验作系统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OPD组65例,LAPD组20例,LPD组42例;OPD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13.57±31.30)min,LAPD组为(262.50±19.70)min,LPD组为(262.14±25.86)min;OPD组vs LAPD组(P=0.000)、OPD组vs LPD组(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标本完全切除时间上:OPD组为(106.85±16.17)min,LAPD组为(150.00±17.47)min,LPD组为(132.74±16.50)min,LAPD组vs LPD组(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比较:OPD组为(192.15±101.76)ml,LAPD组为(161.50±58.60)ml,LPD组为(155.90±53.17)ml,OPD组vs LAPD组(P=0.000)、OPD组vs LPD组(P=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OPD组为(6.82±5.41)枚,LAPD组为(7.50±3.76)枚,LPD组为(7.90±5.08)枚,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恢复方面,LAPD组与LPD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要短于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APD组出现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10%,LPD组出现3例,发生率为7.1%,均低于OPD组的9例(13.8%)。结论:LPD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稳步过渡到LPD需要病例筛选、技术积累、团队配合等多因素共同完成。在学习LPD的过程中,LAPD能够帮助初学者掌握腹腔镜技术,缩短手术时间,又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冉东辉[4](2020)在《胰头区不同部位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壶腹癌,远端胆管癌,胰头癌,钩突癌,胰颈癌五组恶性肿瘤的发生部位、临床因素与病人复发率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2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数据;采取寿命表法计算五组恶性肿瘤1年,2年,3年存活率及中位生存时间,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随访肿瘤病人之间的生存状况及单因素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五组肿瘤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1.壶腹癌与胆管下段癌以皮肤巩膜黄染最为常见分别为(75.0%、88.9%);钩突部和胰颈部以腹痛(75%、85.7%)和体重减轻(70%、71.4%)较为常见。2.男性49(53.3%)例,女性43(46.7%)例,平均年龄65.00(53.25,72.00)岁,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年龄与病人预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536,P=0.061)。3.五组肿瘤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壶腹癌12.5%、胆管下段癌22.2%、胰头癌45.8%、钩突癌60%、胰颈癌71.4%,经统计学检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五组恶性肿瘤的复发率及存活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肿瘤的3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月)]分别为56.3%(36.0)、44.4%(25.0)、20.5%(20.0)、15.0%(17.0)、14.3%(14.0)。5.调整各种混杂因素后的COX回归分析发现淋巴侵犯、血管侵犯、R0切除率、肿瘤直径、AJCC分期Ⅲ和肿瘤生长部位(钩突部、胰颈部)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及长期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1.与胰头癌、钩突癌、胰颈癌相比,壶腹癌和胆管下段癌床表现以黄疸较为常见,总胆红素显着高于钩突癌、胰颈癌。2.病人的性别及年龄与壶腹癌、胆管下段、胰头部,钩突部,胰颈部五组肿瘤的长期生存无显着影响。3.钩突癌和胰颈癌患者的血管侵犯率、淋巴转移率高,肿瘤分期晚,术后1年复发率高,预后较差。4.血管侵犯、淋巴侵犯、R0切除率、肿瘤直径、肿瘤分期Ⅲ、肿瘤部位(钩突部、胰颈部)均是五组肿瘤患者术后复发及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刁同进,赵晓东[5](2015)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价值(附144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壶腹周围癌中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03月至2011年03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44例AVC患者的临床资料,可分为姑息性手术组96例、手术切除组48例。结果手术切除组术后第1年、3年及5年生存率较姑息性手术组明显提高(P<0.01),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70岁以上年龄的围手术期病死率与70岁以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的不同部位肿瘤中,胰头癌患者根治切除率较胆总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显着性降低(P<0.01),并且胰头癌患者第1年、3年、5年手术生存率也明显低于胆总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P<0.05,P<0.01)。术前减黄治疗组与术前未减黄治疗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第1年、3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重要手段,尤其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愈壶腹周围癌的唯一有效的治愈方法 ,受侵犯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的联合切除,或联合半肝切除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提高了治愈壶腹周围癌的机会。
卡哈尔·吐尔逊[6](2011)在《PPPD与PD治疗壶腹部癌及胰头癌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壶腹部癌及胰头癌的价值和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二期);PubMed(1978-2010);Embase(1966.1~2010.8);CMB(1978.1~2010.8);VIP(1989.1~2010.8);CNKI(1989.1~2010.8);OVID(2000~2010.8)。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及会议论文集中未发表的文献。查阅文章后所附的参考文献。结果: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468例患者,实验组组(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232例,对照组(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236例。结果显示,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治疗壶腹部癌及胰头癌的疗效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6,95% CI(0.66,1.14),P=0.29];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因纳入各研究之间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开分析)[RR=1.30,95% CI(0.69,2.45),P=0.41];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比较,术后1、2、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0,95% CI(0.73,1.97);RR=1.02,95% CI(0.78, 1.32);RR=1.04,95% CI(0.89,1.21)];手术需要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9.82,95% CI(-48.05--11.59),WMD=-527.21,95% CI(-1044.05—-10.36)]。结论:现有有限证据表明如果把握好手术适应症,运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较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及胰头癌并不影响术后生存率、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缩短手术时间。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RCT数量及样本量较少,不能排除各种偏倚存在的可能性,影响了本系统评价的论证强度及全面性。因此有必要在临床上开展壶腹部癌及胰头癌的足够大样本量的多中心RCT或此种研究的SR来阐明PPPD的价值。
赵向前[7](2010)在《影响Vater壶腹癌切除术后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1、研究影响壶腹癌切除术后远期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2、探讨壶腹癌局部切除的指征;3、判定免疫组织分型的可行性及适用性,研究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Artemin的表达对壶腹癌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1、对解放军总医院1993年1月1日—2008年12月30日间接受手术治疗的壶腹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将手术方式、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生存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影响壶腹癌患者术后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2、将行局部切除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对两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生存期进行对比,探讨局部切除的指征。3、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50例壶腹癌患者标本进行CK7、CK20、OPN、MMP-2、Artemin蛋白的检测;根据CK7、CK20的表达进行组织分型,研究组织分型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将分型结果联合OPN、MMP-2、Artemin的表达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一)、1、局部切除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胰十二指肠切除组;局部切除手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相比,两种术式的总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2、胰十二指肠切除组中高、中分化患者及T2期患者与局部切除组中高、中分化患者及T2期患者各自对比,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3、T1期患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者生存期明显长于行局部切除手术者。4、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情况、浸润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与患者的生存期关系密切,而肿瘤大小则与生存期无关。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影响生存的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二)、1、根据CK7/CK20染色结果可以将壶腹癌分为肠型、胰胆管型和混合型;其中以混合型为主,肠型次之。2、壶腹癌的组织分型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3、肠型中OPN表达阴性者生存期优于胰胆管型中OPN表达阳性者。4、MMP-2表达阴性者中,肠型壶腹癌的生存期优于胰胆管型,而MMP-2表达阳性者中,三种组织类型间的生存期无明显差异。5、Artemin的表达与壶腹癌的生存无关。结论:1、局部切除术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两者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2、T1期患者应尽可能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根据壶腹癌局部扩展的程度进行的T分级并不能真正代表肿瘤的进展情况。3.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可以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依据。4、运用CK7,CK20对壶腹癌分型对判定壶腹癌患者预后有一定帮助,但应结合OPN进行分析。5、OPN在壶腹癌的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但还需进一步研究。6、可能有别的因素与MMP-2共同参与影响了壶腹癌的发生、发展。
何金财[8](2009)在《壶腹部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附25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腹B超、16层螺旋CT、MRCP、ERCP等影像学方法在壶腹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白2006年9月至2008年11月间行ERCP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25例,比较分析B超、16层螺旋CT、MRCP、ERCP在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的检出及诊断情况。结果25例壶腹部恶性肿瘤中,B超检查24例,检查比例占96%,检出10例,检出率41.7%;CT检查15例,检查比例占60%,检出9例,检出率60.0%;MRCP检查13例,检查比例占52%,检出9例,检出率69.2%;所选病例均来自ERCP检查患者,25例中检出24例,检出率96%。其中在24例B超检查者中,ERCP检出率96.8%,优于B超(P<0.01)。均行B超、CT、ERCP检查者15例中,B超检出3例(20%),CT检出9例(60%),ERCP检出14例(93.3%),ERCP在检出率上优于CT(P=0.04),而CT优于B超(P=0.03)。均行B超、MRCP、ERCP检查者13例中,B超检出3例(23.1%),MRCP检出9例(69.2%),ERCP检出13例(100%),ERCP在检出率上优于MRCP(P=0.048),MRCP优于B超(P=0.024)。结论1.结合临床症状、血生化检查怀疑壶腹部肿瘤的患者,经腹B超对胆道病变能做到很好的定位、定性作用,且对壶腹部恶性肿瘤的检查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首选检查。2.16层螺旋CT检查对壶腹部肿瘤及局部浸润、淋巴结情况、远处转移情况等,都能做到很好的评估,利于外科术前决策,可作为壶腹部癌术前TNM分期评估的主要检查手段。3.MRCP在评价胆胰管疾病上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在壶腹部恶性肿瘤诊断上尚不能完全取代诊断性ERCP技术。4.ERCP具高度的敏感性,且可行组织检查及介入治疗,可作为临床上螺旋CT、MRCP检查后诊断仍不明确或需介入处理的壶腹部癌病例。
林鼎立[9](2009)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及壶腹部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胰头癌及壶腹部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资料完整的胰头癌及壶腹部癌患者70例。选择10个可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产生影响的非重复特征性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黄疸持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4个为危险因素(P均<0.05);通过Cox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与并发症发生率有关的独立因素为血清胆红素水平(P<0.05)、黄疸持续时间(P<0.05)、手术时间(P<0.05)和术中出血量(P<0.05)。结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黄疸持续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王宗立[10](2004)在《局部切除乏特壶腹癌21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评价局部切除治疗乏特壶腹部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5月~1999年5月间对21例乏特壶腹部癌患者实施局部切除的结果。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 %(3/21)。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 % (18/21)和33.3%(6/21)。结论 局部切除可使部分患者获得根治性切除的结果。其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低 ,局部切除对高龄、一般情况差、有严重合并症等高危因素存在的早期壶腹癌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二、壶腹部癌的局部切除治疗——附1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壶腹部癌的局部切除治疗——附1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动脉优先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术前检查与准备 |
1.4 手术方式 |
1.5 术后常见的外科并发症的诊断标准 |
1.6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学习曲线的划分 |
1.7 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10 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与术后病理情况 |
2.2 AF-LPD 组和OPD 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
2.3 AF-LPD组和OPD组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
2.4 AF-LPD的学习曲线分析 |
2.5 AF-LPD 组和OPD 组总生存期随访情况 |
3 讨论 |
3.1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现状 |
3.2 动脉优先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行性分析 |
3.3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选择和准备 |
3.4 学习曲线对动脉优先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 |
4 结论 |
5 课题进一步研究方向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应用和展望 |
综述参考文献 |
(2)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附3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2 结 果 |
2.1 术中情况 |
2.2 术后情况分析 |
2.3 术随访情况 |
3 讨 论 |
(3)如何向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稳步过渡:单中心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手术方法 |
2.3.1 LPD 组 |
2.3.2 LAPD 组 |
2.3.3 OPD 组 |
2.4 观察指标与随访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手术情况 |
3.2 术后恢复情况 |
3.3 并发症 |
3.4 随访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LPD的发展历程与优势 |
4.2 探讨LAPD的过渡作用 |
4.3 分析LPD的安全可行性 |
4.4 稳步过渡LPD的经验总结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胰头区不同部位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及分期 |
2.1 肿瘤诊断标准 |
2.2 AJCC第八版肿瘤分期 |
3 纳入排除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4 方法 |
5 统计学处理 |
6 技术路线图 |
7 质量控制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价值(附14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资料和方法 |
1.1一般临床资料 |
1.2临床治疗 |
1.3方法 |
1.3.1手术切除组的治疗方法 |
1.3.2姑息性手术组的治疗方法 |
1.3.3术后治疗方法 |
1.4数据来源 |
1.5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手术方式、根治切除及生存情况(见表1) |
2.2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情况(见表2) |
3讨论 |
(6)PPPD与PD治疗壶腹部癌及胰头癌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类型 |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 干预措施 |
4. 测量指标 |
5. 检索策略 |
6.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 |
7. 资料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7)影响Vater壶腹癌切除术后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1.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收集、总结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2.第二部分 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3.第三部分 免疫组化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的进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其它科研工作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8)壶腹部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附2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9)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10)局部切除乏特壶腹癌2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手术要点 |
2 结果 |
2.1 病理结果 |
2.2 术后并发症 |
2.3 存活情况 |
3 讨论 |
3.1 局部切除治疗乏特壶腹癌的依据 |
3.2 壶腹癌局部切除的适应证、禁忌证 |
3.3 局部切除术术式评价 |
四、壶腹部癌的局部切除治疗——附1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动脉优先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D]. 孙毅.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附35例报告[J]. 蔡翊,成伟,陈梅福,李国光,朱朝庚,谢阳云,姚佳水.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09)
- [3]如何向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稳步过渡:单中心经验[D]. 龚成功. 南昌大学, 2020(08)
- [4]胰头区不同部位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分析[D]. 冉东辉.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价值(附144例报告)[J]. 刁同进,赵晓东.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5(02)
- [6]PPPD与PD治疗壶腹部癌及胰头癌的系统评价[D]. 卡哈尔·吐尔逊. 新疆医科大学, 2011(01)
- [7]影响Vater壶腹癌切除术后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D]. 赵向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0(09)
- [8]壶腹部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附25例报告[D]. 何金财. 福建医科大学, 2009(10)
- [9]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D]. 林鼎立. 福建医科大学, 2009(10)
- [10]局部切除乏特壶腹癌21例临床分析[J]. 王宗立. 浙江临床医学, 2004(11)
标签:腹腔镜论文; 十二指肠论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论文; 十二指肠腺癌论文; 胰头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