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超诊断双胎妊娠一胎畸形1例(论文文献综述)
彭良玉,范翠芳,杨菁[1](2021)在《九例射频消融选择性减胎术的疗效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减胎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对复杂性多胎妊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RFA治疗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疗效,包括流产、早产、足月产、活产、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质量等。结果:9例患者中有2例是双绒毛膜三羊膜囊妊娠,有5例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之一胎儿畸形行减胎术,1例为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Ⅲ期减胎,1例为双胎之一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elective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sFGR)Ⅱ型行选择性减胎术。9例患者均一次性RFA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均无手术并发症,仅1例于减胎术后2周流产,其余均获得活产。结论:RFA对复杂性多胎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损伤小的宫内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应该根据绒毛膜性及患者的意愿选择合适的减胎方式。
黄健[2](2021)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不孕症治疗技术提高,促排卵治疗和辅助生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双胎妊娠发生率已明显增加。在产科并发症中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是极其少见的。以期有良好的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探讨其临床特点和妊娠管理策略。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总共收治的53例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病例,搜集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管理策略及母儿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一般情况:双胎妊娠s IUFD在双胎妊娠中的发病率为6.2%。导致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发生的原因包括胎儿因素有脐带异常(15.1%)、先天畸形(7.5%)、双胎输血综合征(3.8%)和胎盘因素(3.8%);母体因素中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妊娠期糖尿病4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合并子宫肌瘤3例,合并贫血2例,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双胎妊娠s IUFD双绒毛膜组的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受孕方式与单绒毛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绒毛膜组的发生孕周以及分娩方式与单绒毛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及预后情况:53例病例中有5例放弃治疗选择引产,13例确诊双胎妊娠s IUFD后立即经剖宫产分娩,其余35例均选择期待治疗延长孕周。双绒毛膜组的期待治疗时间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单绒毛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绒毛膜组的1分钟Apgar评分以及5分钟Apgar评分与单绒毛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双胎妊娠s IUFD的妊娠结局:53例病例中放弃保胎选择引产5例(9.4%);因早产出生后即放弃治疗3例(5.7%);新生儿出生后1天死亡1例(1.9%);新生儿出生后2天放弃治疗1例(1.9%);新生儿出生后10天放弃治疗1例(1.9%)。双胎妊娠s IUFD双绒毛膜组的低出生体重儿(46.7%,75.0%)、早产儿(56.7%,8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绒毛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转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双胎妊娠s IUFD发生在不同孕期的妊娠结局比较:双胎妊娠s IUFD发生在妊娠中期及妊娠晚期组之间的新生儿结局、早产发生率、新生儿转科率、出生体重及分娩孕周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论文回顾性分析五年来在吉大二院住院治疗的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病例53例,分析其临床诊治、孕期管理策略及母儿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得出结论认为,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病例,其死胎原因可能为胎儿因素造成,也可能为母体并发症所致。双绒双胎出现一胎胎死宫内病例,其预后较好于单绒双胎一胎胎死宫内情况。
李馨[3](2021)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sIUFD)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生原因、对母体及存活胎儿的影响、临床处理、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1)收集2016年09月至2021年0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90例双胎妊娠合并sIUFD(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本院产科收治的90例双胎妊娠不合并sIUFD(且相同MC与DC比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间母体一般情况、母体及存活胎儿的妊娠结局。(2)研究组按发生sIUFD双胎的绒毛膜性分单绒毛膜(monochorionic,MC)双胎3.1例及双绒毛膜(dichorionic,DC)双胎59例;按发生sIUFD孕周分早孕期30例,中孕期35例及晚孕期25例;按发生sIUFD原因分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5例及其他原因85例;医源性减胎18例及其他原因72例;按sIUFD死胎位置分靠近宫颈口 14例及远离宫颈口 26例,分析各组间存活胎儿的妊娠结局。(3)分析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sIUFD终止妊娠的时间及方式。[结果](1)一般情况:sIUFD组平均产次小于对照组(P<0.05);sIUFD组辅助生殖受孕率、不规律产检率、不良孕产史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平均年龄、平均孕次、孕前体质指数、肥胖率、高龄率、分娩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IUFD发生原因:死因不明占60.0%(54例)、医源性减胎占20.0%(18例)、胎盘因素占11.2%(10例)、胎儿先天异常占3.3%(3例)、母体因素占3.3%(3例)、脐带因素占2.2%(2例)。(3)sIUFD母体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sIUFD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流产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sIUFD存活胎儿妊娠结局:①sIUFD组妊娠丢失率、早产率高于对照组,活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发生sIUFD存活胎儿妊娠结局比较:MC双胎组存活胎儿胎死宫内发生率、早产发生率均高于DC双胎组(P<0.05);两组间存活胎儿活产、新生儿窒息、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孕周发生sIUFD存活胎儿结局比较:中孕期发生sIUFD存活胎儿活产率低于晚孕期发生sIUFD存活胎儿活产率(P<0.05)。早孕期发生sIUFD与中孕期发生sIUFD组、早孕期发生sIUFD与晚孕期发生sIUFD组间存活胎儿活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晚孕期发生sIUFD的早产、新生儿转NICU发生率高于早孕期发生sIUFD的早产、转NICU率(P<0.05);晚孕期发生sIUFD与中孕期发生sIUFD、中孕期发生sIUFD与早孕期发生sIUFD组间早产、转NICU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④因TTTS发生sIUFD存活胎儿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高于因其他原因发生sIUFD(P<0.05)。⑤减胎组与非减胎组间存活胎儿胎死宫内、活产、早产、新生儿出生窒息、转NICU、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死胎靠近宫颈内口较死胎远离宫颈内口早产率高(P<0.05)。两组间新生儿窒息、转NICU、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23.5%(4例)表现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58.8%(10例)表现为出血性脑损伤,17.6%(3例)表现为颅内囊性结构(不能明确是否为出血灶)。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组因TTTS发生sIUFD占17.6%、sIUFD发生孕周≥28周占52.9%、分娩孕周<37周占100.0%均高于非脑损伤组(0.0%、2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组因TTTS减胎发生sIUFD、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sIUFD、MC双胎率、阴道分娩率与非脑损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终止妊娠的时间与方式:MC双胎发生sIUFD的平均孕周大于DC双胎发生sIUFD的平均孕周(P<0.05)。MC双胎发生sIUFD分娩孕周均小于DC双胎发生sIUFD分娩孕周(P<0.05)。晚孕期发生sIUFD分娩孕周小于早孕期发生sIUFD的分娩孕周,晚孕期发生sIUFD分娩孕周小于中孕期发生sIUFD的分娩孕周(P<0.05);早孕期发生sIUFD与中孕期发生sIUFD分娩孕周无明显差异(P>0.05)。MC双胎发生sIUFD的孕周与分娩孕周呈负相关(r=-0.661,p=0.010),DC双胎发生sIUFD的孕周与分娩孕周呈负相关(r=-0.383,p=0.007)。sIUFD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相比,新生儿窒息、转NICU、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不良孕产史、不规律产检、MC双胎、辅助生殖受孕双胎是发生sIUFD的相关因素。(2)本研究sIUFD发生原因不明占最多,产科医师应明确发生原因、明确存活胎儿染色体及结构是否异常,对后续治疗及下次妊娠意义重大。(3)sIUFD母体不良妊娠结局主要表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应关注整个孕期血压情况。(4)sIUFD存活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增加,主要表现为存活胎儿妊娠丢失、早产的发生率增加,活产率下降。MC双胎发生sIUFD、中晚孕期发生sIUFD、因TTTS发生sIUFD、死胎靠近宫颈内口存活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增加,以上人群应加强产检,进行早产预测与评估。(5)本研究结果表明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主要与早产有关,产前应完善存活胎儿头颅核磁检查,产后应关注其远期预后。(6)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发生sIUFD、TTTS发生sIUFD存活胎儿妊娠丢失率高,若胎儿已具备存活能力,应考虑终止妊娠。早中孕期发生sIUFD严密监测下可选择继续妊娠;晚孕期发生sIUFD应结合发生原因,适时终止妊娠。严密监测下MC双胎发生sIUFD可期待至34周,DC双胎发生sIUFD可期待至36周以上。(7)sIUFD不是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指征,阴道分娩并不增加新生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李宇琪,刘海意,龚洵,石鑫玮,柳宛璐,冯玲,乔福元,吴媛媛[4](2020)在《双绒毛膜双羊膜囊一胎畸形孕中晚期经腹选择性减胎12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一胎畸形在孕中晚期实施经腹选择性药物减胎术的临床特点、减胎时机、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产科收治的12例双胎妊娠一胎畸形经腹选择性减胎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接受选择性减胎术的孕妇绒毛膜性均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减胎时平均孕周为(24.68±3.22)周。受孕方式为自然受孕6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辅助生殖技术5例,使用促排卵药物1例。减胎指征:系统胎儿超声筛查提示一胎儿严重畸形者9例,产前诊断提示一胎儿染色体异常者5例。减胎方式均采取B超引导下经腹胎儿心脏或脐静脉内注射10%氯化钾溶液,减胎成功率为100%,未见感染、流产、死胎等并发症。妊娠结局:4例发生早产,8例足月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均在7分以上。结论对双绒毛膜双羊膜囊的双胎妊娠一胎畸形的孕妇于孕中晚期实施经腹选择性药物减胎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有较高要求,尽早实施减胎术有利于成功减除畸形胎儿、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对家庭及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支秀芳[5](2020)在《非对称性联体双胎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2008年3月17日至2017年3月24日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的5例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病例,复习国内外中英文相关文献,分析总结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过程、预后等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008年3月17日至2017年3月24日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的5例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病例的病历资料,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中文报道病例、通过检索Pub Med数据库收集英文报道病例,回顾从199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国内外中、英文报道的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病例,汇总并总结该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的5例病例中,4例患者为男性,1例为女性。2例寄生于腹部,2例寄生于脊柱,1例为胎中胎。5例患者中其中1例为弃婴,其余4例中,仅1例(胎中胎)于母亲孕25周时于产前超声检查中诊断,余均于生后发现。5例患者均接受了分离手术,手术时患儿年龄为9天-6月,5例患儿均通过一期手术成功分离寄生胎。5例患者切除寄生胎全部送检病理,病理结果均证实为非对称性联体双胎。术后恢复中,除1例伤口发生感染积极对症处理后恢复外,其余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均恢复顺利,情况良好。非对称性联体双胎分为外生性寄生胎和内生性寄生胎,中文外生性寄生胎的报道病例共18例,加上本文报道的外生性寄生胎4例,共22例,英文外生性寄生胎共83例,中英文报道的外生性寄生胎合计105例。中文内生性寄生胎的报道病例共73例,加上本文报道的内生性寄生胎1例,共74例,英文内生性寄生胎报道病例共126例,中英文报道的内生性寄生胎合计200例。文献复习中,非对称性联体双胎国外报道病例最多的国家是印度。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中男性较女性占优势,外生性寄生胎寄生部位最常见的是腹部和脊柱,寄生胎最常见的血液供应来源于镰状韧带血管,最常见的主胎合并畸形为腹壁相关畸形,尤其是脐膨出。外生性寄生胎中寄生胎最常见结构为肢体,其次为会阴部和外生殖器。绝大部分接受分离手术治疗,17例术后恢复不畅,12例随访中遗留不同程度的畸形或异常。内生性寄生胎最常见寄生部位为腹膜后,寄生胎最常见的血液供应来源于主动脉和肠系膜血管,主胎合并畸形较少见。寄生胎数量多为1个,最常见结构为肢体。内生性寄生胎大多数接受手术治疗,1例术中死亡,13例术后恢复不畅,4例随访中遗留不同程度畸形。结论1.非对称性联体双胎非常罕见,分为外生性寄生胎和内生性寄生胎,男性占优势,内生性寄生胎较外生性寄生胎多见。2.孕期超声检查无创、安全、可重复操作,是目前诊断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的主要方法,早期发现双胎畸形对优生优育及孕母健康非常重要,临床要提高对孕早期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不同类型超声表现的认识。3.术前完善CT、MRI等检查辅助了解联体双胎之间连接部位的局部解剖并提示两者之间的血管沟通情况,对手术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4.较对称性联体双胎而言,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主胎合并畸形较少,双胎间器官融合较少见且更轻微。最常见合并畸形为包括脐膨出在内的腹壁发育畸形,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畸形。5.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一经发现必须手术分离寄生胎,最佳分离时间为生后1周到1岁。若出现危及主胎生命的情况,如主胎呼吸窘迫、肠坏死、寄生胎活动性出血等,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寄生胎最常见的结构为肢体,其血供来源方面,外生性寄生胎最常见的为镰状韧带血管,内生性寄生胎为主动脉。6.非对称性联体双胎预后与双胎之间连接范围、器官融合程度、主胎并发畸形有关,一般成功施行分离手术后,预后良好。但亦有术后恶性复发病例报道,仍需定期随访。7.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的治疗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知识,需要组建多学科团队共同诊疗。
多涛,李艺,王彬,王娟,马娟,刘永杰[6](2019)在《261例产前超声诊断双胎妊娠类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双胎妊娠类型的最佳时间及异常双胎妊娠的发生率。方法总结分析261例早孕期不同类型双胎妊娠的声像图特点及不同类型异常双胎妊娠的发生率,随访产后及引产后结果。结果 261例双胎妊娠中247例可确定双胎类型,孕周为7~11周;14例无法确定双胎类型,孕周为26~36周。单绒毛膜囊单羊膜囊双胎胎儿出现异常比例为75.00%,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胎儿出现异常比例为25.92%,双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胎儿出现异常比例为6.17%。结论双胎妊娠超声诊断类型最佳时间为早孕期,预测不同类型异常双胎妊娠,可为临床的诊治和干预措施提供帮助。
韦江璇[7](2019)在《多胎妊娠的产前诊断及减胎术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多胎妊娠与单胎妊娠产前诊断的相关因素和风险以及妊娠结局的差异,及多胎妊娠减胎术的风险及妊娠结局,为多胎妊娠行产前诊断及减胎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产前诊断的多胎妊娠194例病例和随机选取同时期行产前诊断的单胎妊娠200例病例,以及行多胎妊娠减胎术的4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追踪随访及对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比较单胎妊娠与多胎妊娠两组间临床资料、产前诊断指征、风险及并发症以及妊娠结局;分析多胎妊娠行减胎术的40例病例的一般资料、减胎指征、风险及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多胎组总共194例,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的25例,地贫基因型异常12例,地中海贫血异常检出率6.19%(12/194),染色体异常检出率12.9%(25/194)。单胎组200例中检出染色体异常19例,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异常5例,异常检出率11.5%(26/200)。②单胎组与多胎组的年龄差异、取材方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前诊断孕周、孕产次、受孕方式以及产前诊断指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胎的产前诊断指征中最常见的为高龄(49.0%,95/194),其次为超声结构异常(36.1%,70/194)、父母地贫基因携带(19.1%,37/194)、血清学筛查异常(17.0%,33/194)。单胎组中血清学筛查异常(32.5%,65/200)为主要产前诊断指征,两组产前诊断指征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临床结局中两组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产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减胎术中的多胎大部分为医源性多胎(87.5%,35/40),其中以双胎为主(60.0%,24/40)。胎儿因素共实施18例减胎术,母体因素22例。⑥40例选择性减胎术后共有2例流产,术后流产率5.0%(2/40),≤34周早产率15.0%(6/40)。结论:多胎妊娠与单胎妊娠的产前诊断指征构成不同,多胎妊娠以高龄为主要产前诊断指征,单胎妊娠以血清学筛查异常为主要产前诊断指征。多胎妊娠中双胎居多,其中以双绒双羊为主,其次为单绒双羊,两者的妊娠方式上单绒双羊大部分为自然受孕,双绒双羊大部分为辅助生殖助孕。多胎妊娠的产前诊断能有效检出异常胎儿,多胎减胎术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及熟练操作前提下是安全、可行的。
徐孝孝[8](2018)在《参芪寿胎丸方在早期妊娠经阴道减胎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行经阴道减胎术肾虚证多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疗效及随访母婴结局(如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及子代出生、生长发育情况)。探讨早期妊娠经阴道减胎术的安全性及参芪寿胎丸方在早期多胎妊娠减胎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从入院患者记录中选择自2008年1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并诊断为早期多胎妊娠肾虚证的患者。收集所选择病例的所有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化验单、医嘱单等。从中选择所需信息及数据,如患者年龄、妊娠方式、胎儿个数、减胎个数、减胎时间,经阴道减胎术前后阴道流血、腹痛、腰酸等症状及持续时间,手术前后B超表现。并根据生殖病案室、多胎妊娠减胎术随访记录本和电话随访,收集患者妊娠期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子代出生体重及新生儿发病情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结果:1.110例经阴道减胎术患者手术后比手术前腹痛、腰酸天数减少;经阴道减胎术患者手术后与手术前阴道流血天数相比无显着差异。减至2胎组术前腹痛与术后腹痛时间比较有显着差异(t=2.148,P=0.034),术前阴道流血与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比较有显着差异(t=2.429,P=0.017)。110例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单胎分娩组分娩孕周与流行病学数据比较有显着差异,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3,P=0.027)。110例经阴道减胎术患者中单胎分娩组与双胎分娩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率、极低出生体重儿率无显着差异(P>0.05),110例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妊娠期并发症发病率22.727%,新生儿发病率1.744%。2.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0,P=0.002)。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三组宫颈机能不全发病率、OHSS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三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感染、妊娠期贫血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三组年龄、妊娠方式、分娩孕周、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围手术期肾虚证患者应用参芪寿胎丸方,延长了双胎分娩患者的分娩孕周,增加了经阴道减胎术后的双胎体质量。减少了术后阴道流血、腹痛、腰酸持续时间,明显改善了术后近期并发症。降低了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减至单胎的妊娠结局优于其他组的妊娠结局,所以早期妊娠经阴道减胎术以选择减至单胎为宜。并未增加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能够提高活产率及改善新生儿发育状况,且安全性高。
段宁娟[9](2017)在《15例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临床表现及结局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和促排卵药物治疗的日益成熟,使得双胎甚至多胎的发生率以及其并发症明显增加,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这种在以往特别少见且非常棘手的并发症随着双胎妊娠数量的增加也逐渐增多。其孕期的管理是非常有争议的,因为临床医生既要防止早产给幸存胎儿带来的生存率降低还要避免死胎对孕妇及活胎的影响。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共识来指导该病的管理,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15例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探讨对于此病如何给予更好的医疗管理。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自引用电子病历至今总共搜集的15例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临床电子病历资料,对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例病例中有2例放弃治疗选择引产,其余13例均给予期待治疗。13例期待治疗的病例中,有2例选择自然分娩,其余11例均选择剖宫产;有1例出生后立即死亡,有3例出生后放弃治疗,其余9例均健康出院。13例羊水发生II°-III°污染8例,3例发生宫腔感染,2例产后出血。结论:对于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孕妇以及幸存胎儿可以采用期待治疗来观察以及检测胎儿在宫内的一般情况,尽可能使胎儿在母体内的时间延长来提高胎儿出生后的生存率。
徐榕莉,颜建英,黄晓燕,林娜[10](2016)在《复杂性双胎母儿结局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复杂性双胎的分类、发生率和干预措施及母儿结局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12月产科住院分娩的258例双胎孕妇(孕周≥28周)中出现双胎之一死胎、双胎之一胎儿畸形、双胎生长不一致、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等复杂情况的母儿结局,设复杂性双胎为病例组(38例),非复杂性双胎为对照组(220例)。结果病例组中双胎之一死胎13例,TTTs 6例,双胎之一胎儿畸形11例,双胎生长不一致11例。病例组死胎及死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并发子痫前期重度者,双胎生长不一致发生率升高。双胎之一死胎的发生率较单胎妊娠死胎率明显升高,双胎之一死胎原因最常见是脐带及血管因素或胎盘因素。结论复杂性双胎围生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升高,早期发现和诊断复杂性双胎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可能改善预后。
二、B超诊断双胎妊娠一胎畸形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诊断双胎妊娠一胎畸形1例(论文提纲范文)
(2)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双胎妊娠 |
2.1.1 双胎妊娠的类型 |
2.1.2 双胎妊娠的诊断 |
2.1.3 双胎妊娠的并发症 |
2.2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 |
2.2.1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流行病学 |
2.2.2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病因 |
2.2.3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影响存活胎儿结局的因素 |
2.2.4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影响存活胎儿结局的发病机制 |
2.2.5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管理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诊断 |
3.3 研究方法 |
3.4 统计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情况 |
4.2 治疗及预后情况 |
4.3 双胎妊娠sIUFD的妊娠结局 |
4.4 双胎妊娠sIUFD发生在不同孕期的妊娠结局比较 |
第5章 讨论 |
5.1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病因及发病率 |
5.2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存活胎儿的危险因素 |
5.3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管理策略 |
5.3.1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围产期管理 |
5.3.2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双绒毛膜双羊膜囊一胎畸形孕中晚期经腹选择性减胎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术前准备 |
1.3 操作步骤 |
1.4 术后处理 |
2 结果 |
2.1 病例特点 |
2.2 减胎成功率及并发症 |
2.3 妊娠结局 |
3 讨论 |
(5)非对称性联体双胎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 |
1.1.2 方法 |
1.2 结果 |
1.2.1 报道的5例非对称性联体双胎 |
1.2.2 外生性寄生胎 |
1.2.3 内生性寄生胎 |
1.3 讨论 |
1.3.1 概述 |
1.3.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3.3 临床特征 |
1.3.4 术前诊断 |
1.3.5 鉴别诊断 |
1.3.6 治疗 |
1.3.7 预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261例产前超声诊断双胎妊娠类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双胎妊娠类型判定 |
1.3.1 早孕期 |
1.3.2 早孕晚期及中晚期 |
1.4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不确定双胎类型异常结果 |
2.2 不同类型双胎及异常结果 |
3 讨论 |
(7)多胎妊娠的产前诊断及减胎术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主要缩略语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8)参芪寿胎丸方在早期妊娠经阴道减胎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病例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治疗方案 |
(二)病例收集方法 |
(三)分组 |
(四)观察指标 |
(五)统计学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一)110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一般情况分布 |
(二)110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比较 |
(三)110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
(四)110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妊娠结局 |
(五)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六)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患者经阴道减胎术前后症状持续时间 |
(七)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患者妊娠期并发症比较 |
(八)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
(九)96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分娩方式分布 |
(十)96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分娩孕周分布 |
(十一)96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分娩孕周与流行病学数据比较 |
(十二)96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 |
(十三)96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新生儿发病及生长发育情况 |
(十四)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患者分娩方式比较 |
(十五)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患者分娩孕周比较 |
(十六)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 |
(十七)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新生儿发病及生长发育情况 |
讨论 |
一.中医对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的认识 |
(一)中医学有关多胎妊娠的认识 |
(二)经阴道减胎术围手术期的病因病机探讨 |
(三)中医药对经阴道减胎术围手术期干预的意义探讨 |
二.寿胎丸方分析 |
(一)组方 |
(二)寿胎丸单药实验研究 |
(三)寿胎丸现代实验研究 |
(四)寿胎丸临床疗效评价 |
(五)寿胎丸安全性研究 |
三.多胎妊娠及减胎术发展概况 |
(一)多胎妊娠发生率 |
(二)多胎妊娠的风险及处理方法 |
(三)多胎妊娠减胎术手术方式的演变 |
(四)伦理演变 |
(五)多胎妊娠减胎术的妊娠结局 |
四.研究结果分析 |
(一)经阴道减胎术后患者分娩孕周分析 |
(二)经阴道减胎术前后各症状比较 |
(三)经阴道减胎术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四)经阴道减胎术后妊娠结局比较 |
(五)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 |
(六)新生儿发病及生长发育情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9)15例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临床表现及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双胎妊娠的分类及特点 |
1.1.1 双卵双胎 |
1.1.2 单卵双胎 |
1.2 诊断 |
1.2.1 根据临床表现、病史 |
1.2.2 B型超声检查 |
1.2.3 绒毛膜性 |
1.2.4 产科检查 |
1.3 并发症 |
1.3.1 孕妇的并发症 |
1.3.2 胎儿并发症 |
1.3.3 MC双胎独有合并症 |
1.4 处理 |
1.4.1 妊娠期处理及监护 |
1.4.2 终止妊娠的指征 |
1.4.3 分娩期处理 |
1.4.4 MC双胎及其特有并发症的处理 |
1.5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发病率及原因 |
1.5.1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流行病学与特点 |
1.5.2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原因 |
1.6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影响幸存胎儿及孕妇的机制及检测方法 |
1.6.1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影响幸存胎儿及孕妇的机制 |
1.6.2 确诊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幸存胎儿的急性脑病变的影像学方法 |
1.7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治疗及预后 |
1.7.1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管理及终止妊娠时间与方式 |
1.7.2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幸存胎儿预后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资料的来源 |
2.2 确诊方式 |
2.3 检测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孕妇情况 |
3.2 胎儿情况 |
3.3 治疗过程 |
3.4 辅助检查结果 |
3.5 母儿的预后 |
3.6 自然受孕与IVF-ET的母儿预后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发生率及发病原因 |
4.2.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检测值的异常 |
4.2.1 凝血功能检测结论 |
4.2.2 B型超声在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重要性 |
4.3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管理及终止妊娠时间与方式 |
4.3.1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管理以及治疗 |
4.3.2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分娩方式 |
4.4 自然受孕与IVF-ET的母儿预后比较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复杂性双胎母儿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资料来源 |
1.2方法 |
1.3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两组孕妇一般情况比较 |
2.2两组母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3双胎之一胎儿畸形病例分析 |
2.4双胎生长不一致病例分析 |
2.5双胎之一死胎病例分析 |
2.6 TTTs 6例分析 |
3 讨论 |
3. 1 超声检查对早期发现双胎生长不一致的意义 |
3.2双胎生长不一致与绒毛膜性、孕妇并发症、新生儿预后关系 |
3.3脐带及血管因素或胎盘因素是导致双胎之一死胎最常见原因 |
3.4双胎之一死亡与双胎性别的关系 |
3.5双胎生长不一致临床干预 |
3.6双胎之一死亡后可酌情延长孕周至足月 |
四、B超诊断双胎妊娠一胎畸形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九例射频消融选择性减胎术的疗效及观察[J]. 彭良玉,范翠芳,杨菁.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1(04)
- [2]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临床分析[D]. 黄健. 吉林大学, 2021(01)
- [3]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临床分析[D]. 李馨.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双绒毛膜双羊膜囊一胎畸形孕中晚期经腹选择性减胎12例临床分析[J]. 李宇琪,刘海意,龚洵,石鑫玮,柳宛璐,冯玲,乔福元,吴媛媛.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0(12)
- [5]非对称性联体双胎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D]. 支秀芳.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261例产前超声诊断双胎妊娠类型分析[J]. 多涛,李艺,王彬,王娟,马娟,刘永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12)
- [7]多胎妊娠的产前诊断及减胎术的临床分析[D]. 韦江璇.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3)
- [8]参芪寿胎丸方在早期妊娠经阴道减胎术围手术期的应用[D]. 徐孝孝.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15例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临床表现及结局分析[D]. 段宁娟. 兰州大学, 2017(02)
- [10]复杂性双胎母儿结局分析[J]. 徐榕莉,颜建英,黄晓燕,林娜. 中国妇幼保健, 2016(07)
标签:寄生胎论文;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论文; 异常分娩论文; 怀孕论文; 孕妇分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