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绒毛膜促性腺素+地塞米松治疗奶牛卵泡囊肿效果好(论文文献综述)
程波[1](2017)在《消囊散治疗奶牛卵泡囊肿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奶牛养殖业是内蒙古畜牧产业中的优势产业,而奶牛卵巢囊肿是导致奶牛繁殖障碍的常发的疾病之一,奶牛卵巢囊肿导致奶牛繁殖障碍,严重地制约着奶牛场的奶牛繁殖率。本文利用中药治疗奶牛卵巢囊肿,分析归纳确立奶牛卵巢囊肿诊断,通过子宫灌注中药消囊散,治疗奶牛卵泡囊肿,监测奶牛卵巢和子宫的形态学变化,初步探讨消囊散治疗奶牛卵泡囊肿的中药作用机理。本论文(1)卵巢囊肿奶牛的筛选:(2)对治疗后卵泡囊肿奶牛运用B超进行动态监测;(3)对中药治疗患病奶牛组与正常发情奶牛组血清中的四种生殖激素P4、E2、LH、FSH进行检测。结果:(1)临床综合诊断,卵巢囊肿典型症状为慕雄狂和泛情;B超的综合诊断,单侧或双侧卵巢上存在25mm及25mm以上的病理性卵泡。(2)试验组10头囊肿奶牛子宫灌注消囊散后,囊肿卵泡从用药开始直径就持续降低,用药结束后第6d卵泡直径比用药前差异显着(P<0.05)。卵巢和子宫颈用药前后差异不显着(P>0.05),但实际直径略低于灌药前。子宫角在停药后第16d差异显着(P<0.05)。(3)试验组P4含量停药后第6d比灌药前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E2含量在停药后第4d、6d、8d、10d比灌药前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FSH含量在灌药前后差异不显着。试验组LH含量在用药后第18d差异显着(P<0.05)。结论:运用直肠检查、B超和测定E2/P4的比值相结合能确定奶牛卵泡囊肿与黄体囊肿。子宫灌注中药消囊散后囊肿卵泡直径降低,恢复到正常程度,有发情表现并且受孕。说明通过子宫灌注中药这种方式来治疗奶牛卵泡囊肿有效。中药消囊散通过提高LH、E2的程度,促进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反馈调节作用,从而促进卵泡排卵。
王昊天[2](2017)在《猪ESR、FSHβ和Leptin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卵泡囊肿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卵泡囊肿是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会导致母猪不孕。它会引起母畜持续、频繁、短暂和无规律的发情,该病对猪饲养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现阶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愈加深入,寻找猪卵泡囊肿标记基因的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ESR、FSHβ和Leptin基因均可以通过调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每个环节从而对母猪卵巢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ESR(雌激素受体)是类固醇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它能够调控雌性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影响雌性动物性腺组织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进一步影响动物个体的第二性征,繁殖周期,生殖力,妊娠维持等。有研究结果表明猪ESR基因PvuⅡ多态性酶切位点对猪的产仔数和繁殖性状有显着影响。然而目前尚无关于分析该位点与卵泡囊肿关系的报道。FSH(卵泡刺激素)是一种糖蛋白类促性腺激素,对促进颗粒细胞成熟有重要的作用。猪的FSH基因结构包含一长度为292bp的逆转座子,由于逆转座子的插入而导致了该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经过对该位点的分析发现,FSHβ基因是影响猪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但是目前尚无研究把FSHβ基因作为侯选基因来分析其与卵泡囊肿的关系。Leptin(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类蛋白质类激素,其基因表达产物主要参与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功能等方面的调节。有研究表明,猪leptin基因第3外显子T3469C位点变异对猪的繁殖性能具有一定影响。然而,尚无研究将Leptin基因作为侯选基因来分析其与卵泡囊肿的关系。本实验以雌激素受体(ESR)、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和瘦素(Leptin)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健康卵巢和患病卵巢后,通过提取卵巢基因组DNA,然后采用直接电泳法和PCR-RFLP法对雌激素受体(ESR)、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和瘦素(Leptin)进行基因多态位点检测,并进一步分析该位点与卵泡囊肿的关系,寻找与卵泡囊肿有关的分子标记。主要内容如下:(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3个基因共检测到4个多态位点,分别是位于ESR基因内含子A>G突变;位于FSHβ基因内含子5’调控区T>C突变;位于FSHβ基因内含子C>T突变;位于leptin基因外显子T>C突变。(2)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分析结果显示:ESR PvuⅡ多态酶切位点在两群体中均呈现中度多态(0.25<PIC<0.5),该多态位点基因型分布在囊肿群体中背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在健康猪群体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FSHβ5’调控区多态位点在卵泡囊肿猪群体中呈现低度多态(PIC<0.25),健康猪群体中均呈现中度多态(0.25<PIC<0.5)。该多态位点基因型分布两群体中均背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FSHβ-HaeⅢ多态酶切位点在两群体中均呈现低度多态(PIC<0.25),多态水平较低。该多态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Leptin基因Hinf I酶切位点在两群体中均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多态水平较低。该多态位点基因型分布在卵泡囊肿群体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在健康猪群体背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3)利用分析软件对ESR、FSHβ和Leptin的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SR的AA和AB基因型在健康群体和卵泡囊肿群体分布差异显着(p<0.05),与卵泡囊肿的形成有关;FSHβ基因和leptin基因的基因型分布在本检测群体中均未见显着差异(p>0.05),与卵泡囊肿的形成无关。ESR基因可作为卵泡囊肿筛选的标志基因,为研发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新技术奠定基础。
孙丽衡[3](2016)在《奶牛卵巢囊肿的治疗》文中指出卵巢囊肿为变化性的结构。奶牛产后早期发生的囊肿,有时无需治疗就可自行消退,恢复正常的发情周期,但也可发生新的囊肿。对卵巢囊肿的患牛如不及时处理和治疗,就会降低整个牛群的繁殖率,延长奶牛的产犊间隔,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治疗奶牛卵巢囊肿时,可采用激素疗法,也可以采用手术的方法。
刘强[4](2016)在《奶牛不孕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奶牛不孕症是奶牛常见疾病之一,患病后无法妊娠,从而造成不能正常繁殖,推迟产期,延长产犊间隔,甚至个别奶牛由于长时间不孕而丧失生产能力,只能够被淘汰,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并分析不同地区治疗奶牛不孕症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和经验,现进行简单概述,以供参考。
肖银霞,许晓玲,白佳桦,冯涛,黄正,刘彦,侯振中[5](2015)在《奶牛卵巢囊肿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卵巢囊肿是引起奶牛生育能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患有该病的奶牛发情周期、内分泌系统等多方面发生改变,并引起奶牛产犊间隔延长、配种次数增加,从而使奶牛的繁殖性能和生产能力下降,降低奶牛场的经济效益,给奶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文章就卵巢囊肿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提高奶牛生产效率提供依据。
高树,马广英,徐天海,刘贤侠,贾殿军,张维礼,马强,龚飞飞,杨志平,冶钢[6](2015)在《奶牛卵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诊治》文中指出本文对奶牛四种常见卵巢疾病包括卵巢囊肿、持久黄体、排卵延迟、卵巢静止从发病机理、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增加同行对相关方面知识的了解,为防治卵巢疾病奠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高树[7](2013)在《奶牛产后不同阶段卵巢疾病的B超影像学诊断及优化治疗方案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立足于生产实践,针对于奶牛场不孕症发病率高的难题,在新疆北疆地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奶牛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直肠检查、B超结合激素测定对卵巢疾病性不孕奶牛做出综合诊断,采用优化激素方案和中药理囊散、促孕散分别对其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应用B超对治疗前后卵巢和子宫的形态变化进行连续跟踪检查,总结出卵巢疾病治疗前后较为完整的B超声像图谱,为今后科研和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结合中药治疗前后患病奶牛血清中P4、E2、LH、FSH四种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为今后进一步探讨中药理囊散、促孕散治疗卵巢疾病性不孕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试验方法及结果:1.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常见卵巢疾病性不孕症的调查与分析查阅2008~2012年的农七师和农八师地区部分代表性牛场的繁殖资料(产犊、配种记录、年龄、胎次、体况、空怀天数等),结合临床诊断对上述地区奶牛不孕症的发病情况进行随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孕奶牛中卵巢疾病发病率为74%,子宫疾病23%,卵巢性疾病不孕的发病率与胎次、体况、季节等因素密切相关。2.奶牛常见卵巢疾病的综合诊断应用直肠检查、B超结合激素测定的方法在排除子宫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共诊断出卵巢疾病奶牛233头,其中卵巢囊肿66头、排卵延迟38头、卵巢静止91头、持久黄体38头。3.应用优化激素方案治疗奶牛常见卵巢疾病的研究应用常规激素治疗方案结合VADE注射以及配后不同阶段保胎措施组成的优化激素治疗方案对卵巢囊肿、排卵延迟、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各20头患病奶牛进行治疗,应用B超对治疗前后奶牛进行跟踪检查,结果显示四种疾病的治愈率分别为60%、55%、55%、70%,高于常规激素治愈率,治疗前后卵巢疾病奶牛的B超声像图变化比较明显。4.口服中药治疗奶牛常见卵巢疾病前后B超动态监测研究对卵巢囊肿、排卵延迟各15头奶牛口服中药理囊散,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奶牛各15头口服中药促孕散,以上患病奶牛口服1-2个疗程后,B超连续动态跟踪检查,结果显示卵巢囊肿、排卵延迟、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奶牛的治愈率分别为66.7%、60%、60%、60%,和优化激素方案比差异不显着。口服中药后囊肿卵巢的长宽和口服理囊散前下降不显着(P>0.05),子宫角纵径在第16天下降显着(P<0.05),子宫颈纵径下降不显着(P>0.05),但均达到了正常的大小;排卵延迟奶牛卵巢的长宽和口服前相比下降不显着(P>0.05),但均达到了正常卵巢的大小;子宫角纵径在口服理囊散后第7、10、13天下降差异显着(P<0.05),子宫颈纵径口服中药下降差异不显着(P>0.05);卵巢静止奶牛卵巢长在停药后第1、4、10、19天显着升高(P<0.05);子宫颈纵径在第13、16天升高极显着(P<0.01),第19天升高显着(P<0.05),子宫角纵径升高不显着(P>0.05)。持久黄体停药后第1天卵巢出现小卵泡和中等卵泡,第10、19天大卵泡数量最多,左侧卵巢长宽和右侧卵巢长宽在停药后降低,差异不显着(P>0.05);子宫颈纵径和子宫角纵径在停药后升高,差异不显着(P>0.05)。5.口服中药理囊散、促孕散治疗奶卵巢疾病牛前后对P4、E2、LH、FSH变化的研究应用ELISA方法对正常组、口服中药组奶牛血清中的P4、E2、LH、FSH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卵巢囊肿奶牛血清中E2、P4水平高于正常组水平,LH、FSH水低于对照组水平,口服中药理囊散后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奶牛血清中E2、LH、FSH水平升高,P4下降;其中卵巢囊肿奶牛E2水平在第7天升高显着(P<0.05),LH、FSH水平分别在第19天、10天显着高于口服前水平(P<0.05),P4下降不显着(P>0.05);排卵延迟奶牛P4水平在第13、16、19天低于口服前(P<0.01),E2水平在停药后第13、16、19天高于口服前(P<0.05),LH水平在第7、13天高于口服前(P<0.05),在第16、19天高于口服前水平(P<0.01),FSH水平在第10天高于口服前(P<0.05);口服促孕散后卵巢静止奶牛血清中P4、E2、LH、FSH水平升高,差异不显着(P>0.05);持久黄体奶牛血清中E2、FSH水平升高,LH、P4水平下降,其中P4水平在第16、19降低(P<0.01),LH水平降低不显着(P>0.05),E2水平在第10、13、16、19天升高(P<0.05),FSH水平水平升高但差异不显着。
李仲海[8](2013)在《榆中县奶牛主要疾病及用药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甘肃省榆中县奶牛养殖场户的分布、地域特点和饲养规模等情况,在榆中县三角城、金崖、城关、来紫堡、夏官营、小康营、连搭、定远、和平、清水驿、甘草、高崖、新营、银山等14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规模的25个奶牛场、重点养殖户,通过问卷现场调查记录,结合现场病例记录查阅和与技术员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进行了相关调查。旨在了解榆中县奶牛的主要疾病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包括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治疗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一线生产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希望,为奶牛专用药剂的开发和榆中县奶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措施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调查表明,不同生长期奶牛的发病率分别为:犊牛为15.8%,育成牛为7.67%,成牛为26.75%。各科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内科疾病58.72%,产科疾病25.63%,外科疾病9%,传染病3.45%,寄生虫病3.2%;不同种类疾病发病率由高至低顺序依次分别为:乳房炎>腹泻>感冒>前胃弛缓>子宫内膜炎>消化不良>脐带炎>胎衣不下>瘤胃臌气>瘤胃积食>酮病>蹄病>疥癣>瘤胃酸中毒;其治愈率由低至高的排列顺序依次分别为:酒精阳性乳<子宫脱<难产<瘤胃酸中毒<产后瘫痪<乳房炎<腹泻<子宫内膜炎<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奶牛主要疾病治疗共涉及到药物90种。其中:抗菌药物和中药类药物最多,这两类药共计有60种,占总数的66.67%。抗菌药物包括各类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其中单方抗菌药物25种,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为主;复方抗菌药物15种,以磺胺类和喹诺酮类为主;中药类药物20种,中药散剂12种,中药提取水针剂8种。用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治疗的药物共有50种,其中抗菌素类药物38种,中药12种。调查中所有的奶牛场和奶牛养殖户都存在不合理用药和不规范丢弃牛奶的现象。不规范的弃奶现象严重,包括应该丢弃的不丢弃、不按规定时间丢弃、使用泌乳期禁用兽药不丢弃等。
郑新宝,陈静波[9](2010)在《高产奶牛繁殖管理》文中研究表明奶牛繁殖产犊是产奶的先决条件,奶牛一年一胎,提高奶牛繁殖率始终是高产奶牛生产面临的课题,也是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的基础。随着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化奶牛场牛群单产水平呈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母牛的繁殖力呈下降的趋势,产奶量
张巧玲[10](2010)在《氯前列烯醇在家畜繁殖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氯前列烯醇(Cloprostenol,CLO)是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的类似物,具有强烈溶解黄体、促进平滑肌收缩、舒张宫颈肌肉、促进催产素(OXT)分泌等作用。其溶黄体的生物活性相当于天然前列腺素的200倍,相当于l5甲基前列腺素的10倍以上。由于其效果确实,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被广泛应用于家畜同期发情、诱导分娩、卵巢及子宫疾病的治疗等方面。
二、人绒毛膜促性腺素+地塞米松治疗奶牛卵泡囊肿效果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绒毛膜促性腺素+地塞米松治疗奶牛卵泡囊肿效果好(论文提纲范文)
(1)消囊散治疗奶牛卵泡囊肿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奶牛卵巢囊肿的概述 |
1.2.1 卵巢囊肿的分类 |
1.2.2 卵巢囊肿的特征 |
1.2.3 卵巢囊肿的病因 |
1.3 卵巢囊肿的诊断方式 |
1.3.1 奶牛病史的调查 |
1.3.2 B超诊断 |
1.3.3 病理诊断 |
1.4 卵巢囊肿的治疗 |
1.4.1 激素治疗 |
1.4.2 手术治疗 |
1.5 消囊散的主要疗效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奶牛卵巢囊肿的诊断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试验仪器 |
2.1.3 试验方式 |
2.2 实验结果 |
2.2.1 卵巢囊肿奶牛诊断结果 |
2.2.2 卵巢囊肿典型B超影像 |
2.2.3 血清中雌激素和孕酮的检结果 |
2.3 讨论 |
2.3.1 卵巢囊肿临床常规诊断 |
2.3.2 卵巢囊肿B超检查形态 |
2.3.3 激素的变化 |
2.4 小结 |
3 消囊散治疗卵泡囊肿B超监测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 |
3.1.2 试验仪器 |
3.1.3 试验药品 |
3.1.4 药品制作 |
3.1.5 试验方式 |
3.1.6 试验检测方式 |
3.1.7 疗效判定 |
3.1.8 统计分析 |
3.2 试验结果 |
3.2.1 卵泡囊肿奶牛治疗的有效情况 |
3.2.2 消囊散治疗后卵巢和子宫形态变化 |
3.2.3 消囊散治疗后卵巢和子宫的B超图像 |
3.2.4 激素治疗后卵巢和子宫形态变化 |
3.2.5 激素治疗后卵巢和子宫的B超图像 |
3.3 讨论 |
3.3.1 临床疗效分析 |
3.3.2 子宫灌注中药消囊散对子宫及卵巢形态学的影响 |
3.3.3 激素对子宫及卵巢形态学的影响 |
3.4 小结 |
4 消囊散对卵泡囊肿奶牛生殖激素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 |
4.1.2 试验仪器 |
4.1.3 试验方式 |
4.1.4 统计分析 |
4.2 试验结果 |
4.2.1 消囊散治疗囊肿奶牛血清中P_4、E_2、FSH、LH检测结果 |
4.2.2 空白对照组奶牛血清中P_4、E_2、FSH、LH检测结果 |
4.3 讨论 |
4.3.1 正常发情奶牛前后血清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
4.3.2 子宫灌注消囊散治疗囊肿奶牛前后血清中激素含量变化 |
4.4 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猪ESR、FSHβ和Leptin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卵泡囊肿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卵泡囊肿的研究进展 |
1 卵泡囊肿的发病机理 |
2 卵泡囊肿的致病因素 |
2.1 内分泌失调 |
2.2 卵巢局部因子 |
2.3 疾病因素 |
2.4 遗传因素 |
2.5 其他因素 |
3 卵泡囊肿的诊断 |
3.1 外观诊断 |
3.2 技术诊断 |
4 卵泡囊肿的治疗 |
4.1 激素治疗 |
4.2 穿刺治疗 |
4.3 微创治疗 |
4.4 中医疗法 |
5 疗效判断 |
第二章 与猪卵泡囊肿相关的基因的研究进展 |
1 雌激素受体基因(Estrogen Receptor,ESR) |
1.2 ESR的基因结构 |
1.3 ESR的蛋白质结构 |
1.4 ESR基因的作用机理 |
1.5 ESR与卵泡囊肿的关系 |
1.6 ESR基因多态性与动物繁殖性能的关系 |
2 FSH基因结构 |
2.1 FSH对动物繁殖的作用 |
2.2 FSH基因与卵泡囊肿的关系 |
2.3 FSHβ 基因多态性与动物繁殖性能的关系 |
3 Leptin基因结构 |
3.1 Leptin的生物学作用 |
3.2 Leptin与动物繁殖 |
3.3 Leptin基因多态性与动物生产性能的关系 |
3.4 Leptin基因多态性与卵巢囊肿的关系 |
第三章 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
1 分子标记技术 |
1.1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标记 |
1.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s ,RFLP) |
1.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Amplifica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AFLP) |
1.4 微卫星标记 |
1.5 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Polymorphism,SSCP)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ESR基因PvuⅡ酶切位点PCR-RFLP多态性及与卵泡囊肿相关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ESR基因PCR结果 |
2.2 ESR-PCR扩增产物RFLP结果 |
2.3 统计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ESR基因多态性与卵泡囊肿的关系 |
3.2 健康猪群和卵泡囊肿猪群ESR基因的平衡状况 |
第二章 FSHβ 基因 5’调控区的插入序列多态性与卵泡囊肿相关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FSHβ 基因PCR结果 |
2.2 统计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FSHβ 基因多态性与卵泡囊肿的关系 |
3.2 健康猪群和卵泡囊肿猪群FSHβ 基因分布及平衡状况 |
第三章 FSHβ 基因HaeⅢ酶切位点PCR-RFLP多态性及与卵泡囊肿相关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2 FSHβ-HaeⅢ酶切结果 |
2.3 统计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FSHβ 基因多态性与卵泡囊肿的关系 |
3.2 FSHβ 基因的多态性分布 |
第四章 Leptin基因HinfI酶切位点PCR-RFLP多态性及与卵泡囊肿相关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Leptin PCR结果 |
2.2 Leptin基因酶切结果 |
2.3 统计分析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奶牛卵巢囊肿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卵泡囊肿的激素治疗 |
1.1 促黄体素(LH)制剂 |
1.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类似物 |
1.3 孕酮 |
1.4 前列腺素(PGF2α)及其类似物 |
1.5 氟美松(地塞米松) |
2 卵泡囊肿的手术治疗 |
2.1 挤破囊肿 |
2.2 囊肿穿刺术 |
(4)奶牛不孕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病因分析 |
2防治 |
(5)奶牛卵巢囊肿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
1.1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 |
1.1.1 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 |
1.1.2 卵巢/卵泡功能障碍 |
1.2 能量负平衡 |
1.3 产后疾病的诱发 |
1.4 应激因素 |
2 治疗 |
2.1 激素及手术疗法 |
2.2 中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 |
3 小结 |
(6)奶牛卵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奶牛卵巢囊肿 |
1.1 卵巢囊肿的发病机理 |
1.2 卵巢囊肿的诊断 |
1.2.1. 调查奶牛病史资料 |
1.2.2. 卵巢囊肿奶牛的临床症状 |
1.2.3. 卵巢囊肿的直肠检查 |
1.2.4. 卵巢囊肿的B超诊断 |
1.2.5. 卵巢囊肿的激素诊断 |
1.2.6. 卵巢囊肿的病理学诊断 |
1.3 卵巢囊肿的治疗 |
2 奶牛持久黄体 |
2.1 持久黄体的发病机理 |
2.2 持久黄体的诊断 |
2.2.1. 临床症状 |
2.2.2. 直肠检查 |
2.2.3. B超检查 |
2.2.4. 激素测定 |
2.3 持久黄体的治疗 |
3 奶牛排卵延迟 |
3.1 奶牛排卵延迟的发病机理 |
3.2 奶牛排卵延迟的诊断 |
3.2.1. 临床症状 |
3.2.2. 直肠检查 |
3.2.3. 激素测定 |
3.3 奶牛排卵延迟的治疗 |
4 奶牛卵巢静止 |
4.1 卵巢静止的发病机理 |
4.2 奶牛卵巢静止的诊断 |
4.2.1. 临床症状 |
4.2.2. 直肠检查 |
4.2.3. B超检查 |
4.2.4. 激素测定 |
4.3 奶牛卵巢静止的治疗 |
(7)奶牛产后不同阶段卵巢疾病的B超影像学诊断及优化治疗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奶牛卵巢性疾病不孕的研究进展 |
第二节 B 超在监测奶牛卵巢上的应用 |
第二章 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常见卵巢疾病性不孕症的调查与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调查牛场 |
1.2 调查方法 |
1.3 临床诊断方法 |
1.4 数据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调查结果 |
2.2 不同胎次奶牛卵巢疾病的发生情况 |
2.3 不同体况奶牛卵巢疾病的发生情况 |
2.4 不同规模奶牛场奶牛卵巢疾病的发生情况 |
2.5 不同检查季节奶牛卵巢疾病的发生情况 |
2.6 不同空怀时间奶牛卵巢疾病的发生情况 |
2.7 伴发其他类型疾病的情况 |
3 讨论 |
3.1 胎次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
3.2 不同体况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
3.3 不同规模牛场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
3.4 不同季节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
3.5 不同空怀时间对卵巢疾病发病的影响 |
3.6 伴发疾病对卵巢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
第三章 奶牛常见卵巢疾病的综合诊断 |
第一节 奶牛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的综合诊断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1.3 奶牛卵巢疾病 B 超诊断的操作方法 |
1.4 血样采集与保存 |
1.5 奶牛卵巢囊肿血清中雌激素和孕酮测定的方法 |
1.6 奶牛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的诊断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奶牛的诊断结果 |
2.2 奶牛卵巢疾病的典型 B 超图像 |
2.3 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奶牛血清中雌激素、孕酮测定的结果 |
3. 讨论 |
3.1 卵巢囊肿奶牛的诊断 |
3.2 排卵延迟奶牛的诊断 |
第二节 奶牛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的综合诊断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1.3 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诊断的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的诊断结果 |
2.2 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的典型 B 超声像图 |
2.3 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奶牛血清中雌激素、孕酮浓度测定结果 |
3. 讨论 |
3.1 奶牛卵巢静止的诊断 |
3.2 持久黄体奶牛的诊断 |
第四章 应用优化激素方案治疗奶牛常见卵巢疾病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药品与器材 |
1.3 优化激素治疗方案 |
1.4 治疗效果判定 |
1.5 优化方案治疗卵巢疾病前后 B 超扫查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优化激素方案治疗常见卵巢疾病效果统计 |
2.2 应用优化方案治疗奶牛卵巢疾病前后 B 超声像图 |
3. 讨论 |
3.1 优化方案中注射 VAD E的作用 |
3.2 优化方案中不同阶段保胎措施的分析 |
3.3 优化方案治疗卵巢囊肿 |
3.4 优化方案治疗排卵延迟 |
3.5 优化方案治疗卵巢静止 |
3.6 优化方案治疗持久黄体 |
第五章 口服中药理囊散、促孕散治疗奶牛常见卵巢疾病前后 B 超动态监测研究 |
第一节 口服理囊散治疗奶牛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前后 B 超动态监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药品 |
1.4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口服理囊散治疗奶牛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的效果 |
2.2 口服理囊散前后卵巢囊肿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指标变化 |
2.3 口服理囊散前后排卵延迟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指标变化 |
2.4 口服理囊散前后卵巢囊肿奶牛 B 超声像图 |
2.5 排卵延迟奶牛口服理囊散前后 B 超声像图 |
3. 讨论 |
3.1 理囊散治疗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的中兽医辨证理论 |
3.2 口服理囊散前后对卵巢囊肿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的影响 |
3.3 口服理囊散对排卵延迟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的影响 |
第二节 口服促孕散治疗奶牛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前后 B 超动态监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药品 |
1.4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口服促孕散治疗奶牛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的效果 |
2.2 口服促孕散前后卵巢静止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指标变化 |
2.3 口服促孕散前后持久黄体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变化 |
2.4 口服促孕散前后卵巢静止奶牛 B 超声像图 |
2.5 口服促孕散前后持久黄体奶牛 B 超声像图 |
3. 讨论 |
3.1 中药促孕散对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奶牛治疗效果的分析 |
3.2 促孕散治疗奶牛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的中兽医辩证理论 |
3.3 口服促孕散前后对卵巢静止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的影响 |
3.4 口服促孕散对持久黄体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的影响 |
第六章 口服中药理囊散、促孕散治疗奶卵巢疾病牛前后对 P4、 E2、 L H 、F S H 变化的研究 |
第一节 口服中药理囊散治疗卵巢囊肿和排卵延迟奶牛前后对 P4、E2、 LH、 FSH变化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殖激素标准曲线方程和相关系数 |
2.2 口服理囊散前后卵巢囊肿奶牛血清中 P4、 E2、L H、 FSH含量变化 |
2.3 口服理囊散前后排卵延迟奶牛血清中 P4、 E2、L H、 FSH含量变化 |
3. 讨论 |
3.1 正常发情周期奶牛血清中 P4、 E2、 LH、FSH含量的变化 |
3.2 口服理囊散前后对卵巢囊肿奶牛血清中 P4、E 2、 LH、 FSH含量变化的影响 |
3.3 口服理囊散前后对排卵延迟奶牛血清中 P4、E 2、 LH、 FSH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二节 口服中药促孕散治疗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奶牛前后对 P4、 E2、 LH 、FSH 变化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殖激素标准曲线方程和相关系数 |
2.2 口服促孕散前后卵巢静止奶牛血清中 P4、 E2、 LH、 F S H 含量变化 |
2.3 口服促孕散前后持久黄体奶牛血清中 P4、 E2、L H、 FSH含量变化 |
3. 讨论 |
3.1 正常发情周期奶牛血清中 P4、 E2、 LH、FSH含量的变化 |
3.2 口服促孕散前后对卵巢静止奶牛血清中 P4、E2、 LH、 FSH含量变化的影响 |
3.3 口服促孕散前后对持久黄体奶牛血清中 P4、E2、 LH、 FSH含量变化的影响 |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防治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技术操作规程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8)榆中县奶牛主要疾病及用药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选题依据 |
1.2 奶牛主要疾病及用药 |
1.2.1 犊牛疾病 |
1.2.2 成年牛疾病 |
1.3 乳品安全管理现状 |
1.4 奶牛疾病防治研究进展 |
1.5 奶牛饲养技术进展 |
第二章 调查研究 |
2.1 引言 |
2.2 调查 |
2.2.1 调查对象 |
2.2.2 调查时间 |
2.2.3 调查形式与内容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饲养管理状况 |
2.3.2 疾病发生特点 |
2.3.3 疾病发生规律 |
2.3.4 奶牛不易治愈疾病的种类 |
2.3.5 奶牛疾病的治疗用药 |
2.3.6 牛奶的丢弃 |
2.3.7 疗效 |
2.3.8 基层兽医工作者集中反应的困难 |
2.3.9 榆中县奶牛疾病防治措施情况 |
2.4 讨论 |
2.4.1 调查中常见的奶牛主要疾病 |
2.4.2 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严重危害 |
2.4.3 奶牛常见疾病多发的原因 |
2.4.4 奶牛疾病的用药选择 |
2.4.5 一些疾病难以治愈的原因 |
2.4.6 关于丢弃牛奶 |
2.4.7 关于禁用兽药的应用 |
2.4.8 关于奶牛疾病防治的对策 |
第三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高产奶牛繁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奶牛繁殖管理的措施 |
1.1 培养有责任心, 技术素质高的技术管理团队 |
1.2 应用牛场电脑智能管理软件 |
1.3 制定育种规划 |
1.4 做好奶牛产后保健护理工作 |
1.5 科学饲养管理 |
1.6 减少奶牛的应激性 |
2 奶牛常见的繁殖疾病的病因分析 |
2.1 子宫内膜炎 |
2.2 卵巢静止 |
2.3 持久黄体 |
2.4 卵巢机能减退 |
2.5 发情周期异常 |
3 奶牛繁殖疾病预防治疗措施 |
3.1 子宫内膜炎 |
3.1.1 使用抗菌素治疗 |
3.1.2 使用促进子宫收缩药物 |
3.2 卵巢静止 |
3.3 持久黄体 |
3.4 卵巢机能减退 |
3.5 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 |
4 小结 |
(10)氯前列烯醇在家畜繁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作用机理 |
2 氯前列烯醇在家畜繁殖中的应用 |
2.1 实现母畜同期发情 |
2.2 用于控制分娩 |
2.3 治疗繁殖疾病 |
2.3.1 治疗持久黄体 |
2.3.2 治疗卵巢囊肿 |
2.3.3 治疗子宫疾病 |
2.3.4 治疗母牛胎衣不下 |
2.3.5排出干尸化胎儿 |
四、人绒毛膜促性腺素+地塞米松治疗奶牛卵泡囊肿效果好(论文参考文献)
- [1]消囊散治疗奶牛卵泡囊肿的疗效观察[D]. 程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 [2]猪ESR、FSHβ和Leptin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卵泡囊肿的相关性研究[D]. 王昊天. 吉林大学, 2017(01)
- [3]奶牛卵巢囊肿的治疗[J]. 孙丽衡.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6(04)
- [4]奶牛不孕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J]. 刘强. 现代畜牧科技, 2016(01)
- [5]奶牛卵巢囊肿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肖银霞,许晓玲,白佳桦,冯涛,黄正,刘彦,侯振中.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09)
- [6]奶牛卵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诊治[J]. 高树,马广英,徐天海,刘贤侠,贾殿军,张维礼,马强,龚飞飞,杨志平,冶钢. 中国奶牛, 2015(Z1)
- [7]奶牛产后不同阶段卵巢疾病的B超影像学诊断及优化治疗方案的研究[D]. 高树. 石河子大学, 2013(04)
- [8]榆中县奶牛主要疾病及用药现状调查研究[D]. 李仲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9]高产奶牛繁殖管理[J]. 郑新宝,陈静波. 新疆畜牧业, 2010(10)
- [10]氯前列烯醇在家畜繁殖中的应用[J]. 张巧玲.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0(14)
标签:奶牛论文; 卵巢囊肿论文; 优势卵泡论文; 促卵泡激素论文;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