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合并纵隔淋巴瘤1例CT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杨锡贵[1](2009)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文中提出概述恶性淋巴瘤是一组非常复杂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按发病数计,居恶性肿瘤第11~13位。国内、外对其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本病是病毒病因重点研究对象。Burkitt淋巴瘤的流行特点及其和EB病毒的关系已早有定论。近年来逆转录RNA病毒与某些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更受重视。淋巴瘤的病理分类研究发展很快,自1832年Hodgkin发现Hodgkin淋巴瘤(HL)后,Bill-roth于1871年首先提出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2](2021)在《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研究说明淋巴瘤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中国新发霍奇金淋巴瘤6 829例, 死亡2 807例;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92 834例, 死亡54 351例。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 异质性强, 治疗原则各有不同。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淋巴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 淋巴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结果, 患者生存得到了改善。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淋巴瘤治疗领域的进展, 进一步提高中国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水平,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王筱淇[3](2021)在《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伴随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也开始受到关注,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逐渐经成为癌症领域的主要疗法之一。癌症生物治疗有很多种,其中常用如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疫苗、免疫调节剂等,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疗法近年来开始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且避免了传统细胞治疗的缺陷,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结合肿瘤表位的CAR受体基因通过转染等的方式导入正常T细胞后,体外扩增后把足够数量的CAR-T细胞回输,通过嵌合抗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近年来,以免疫细胞为基础的精准靶向治疗取得重大突破,CAR-T相关的临床试验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其中以靶向CD19 CAR-T细胞为代表的第二代CAR-T技术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应用最多,治疗难治/复发血液系统B细胞肿瘤有效率可达60-90%。CAR-T细胞根据T细胞来源分为自体、异体、干细胞诱导型,现在较常用的是自体T细胞。而对于移植后复发的患者,因为移植后强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采集患者自身T细胞进行CAR-T制备,其活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白血病杀伤效能降低;同时,对于复发的患者,在采集单个核细胞的时候容易混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可能影响制备效果。而采用HLA相合或者半相合的供者的T细胞则有许多优势,供者来源的T细胞是一种“健康”的T细胞,采集方便,质量可以保障,也是制备CAR-T细胞的重要来源。其优点在于:容易获得,避免肿瘤细胞污染,杀伤肿瘤能力强,尚需要观察的是其安全性,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c leukemia,ALL)作为一种发病高的恶性血液病,占白血病中的15%,而在急性白血病当中以儿童最为常见,占据总体的80%,成人占30-40%。ALL诱导化疗之后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达70-90%,3-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30-60%。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ALL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即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有30-60%的患者预后不良,而这也是导致ALL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当前对于难治/复发(Refractory/relapsed,R/R)ALL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方法包括化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和二次移植。但DLI对于ALL的效果并不显着,反而有很大可能诱发GVHD;二次移植的安全性需要考虑,挽救性二次移植的预后也相对不良且花费不菲。研究报道,复发后DLI和二次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仅20.74%和23%,因而很有必要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案。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ALL有望成为此领域的重点疗法。本研究针对移植后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开展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以期提高缓解率,延长长期生存率。此项研究得到了陆军军医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批临床研究号:Chi CTR-OOC-16008447和Chi CTR-OIC-17012374。伦理委员会批件文号:Chi ECRCT-20160022和XYFY2017-KL033-01。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国内9个移植中心共43例(我中心入组18例)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且出现复发的患者,给于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研究主要终点是有效性,次要终点是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的协变量安全性,监测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累积复发发生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和总生存期等。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范围为6-47个月)。结果:纳入本研究统计的43例CD19表达阳性的HSCT后复发B-ALL患者采用了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其中29例男性,患者中位年龄24岁(4-60岁),按照供者类型不同分为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全相合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的17例,HLA半相合供者来源的26例。复发情况为:微小残留病检测(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MRD)0.01–5%13例,原始细胞5-50%20例,原始细胞>50%10例患者。从复发到CD19 CAR-T输注中位时间为42天(35-59天)。复发后患者的治疗包括停止免疫抑制(12例),DLI(7例),化疗(19例),DLI联合化疗(5例)。CAR-T细胞输注前预处理方案包括以下三种:方案一:氟达拉滨,30mg/m2/d,持续2-4天,环磷酰胺,200mg/m2/d,持续2天;方案二:氟达拉滨,30mg/m2/d,3天,环磷酰胺,350mg/m2/d,,2天,阿糖胞苷,100mg/m2/d,4天;方案三:环磷酰胺500mg/m2/d,共3天。43例患者中,34例患者接受方案一,5例肿瘤负荷重的年轻患者接受方案二,方案三用于4例老年患者。根据CAR-T细胞共刺激分子的不同,接受CD19–28z CAR-T细胞18例,CD19-BBz CAR-T细胞25例。输注CD19 CAR-T细胞的中位数为1.76×106/kg。3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79.07%)。1年EFS及生存率是43.33%,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且没有接受第二次移植的患者中1年的EFS和生存率为59.01%,1年CIR为41.0%。不良反应发生率:38例患者发生CRS(88.37%),其中7例患者CRS≥3级;9例患者发生ICANS(20.93%),均≤2级;2例患者出现了≤2级急性GVHD(4.65%)。2例患者出现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严重CRS和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此外,临床治疗时还易出现发热、粒细胞减少、贫血相关的副反应,而神经系统毒性包括头痛、有患者出现畏光症状,但是没有发生严重的脑水肿。有患者则出现恶心、纳差,肝酶升高(包括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电解质紊乱、凝血常规异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之类的毒副作用。CD19 CAR-T细胞输注后第9天数量达到高峰。输注后检测到的CAR-T细胞的中位间隔时间为89天,输注CAR-T细胞后,CAR-T细胞的峰值是4.85×105/L。结论: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是治疗移植后复发CD19+B-ALL的有效手段之一。
许文凤[4](2021)在《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及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微环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致癌性疱疹病毒,全世界约90%的人感染。大多数人EBV感染呈终身无症状潜伏感染,但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相关疾病。目前已知与EBV感染相关的疾病有几十种,但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组织学形态广泛,不同疾病之间临床病理特点重叠。患者病情轻重不一,部分疾病预后较差。EBV的致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是体内抗病毒免疫与病毒致病性间的平衡紊乱是其致病机制之一。本课题回顾性总结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儿童医院的EBV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概况、统计分析了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并重点分析了EBV阳性的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ydroa vacciniforme-like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HVLLPD)皮肤组织中EBV感染的程度与组织免疫微环境。方法本课题分为两个部分:1.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附属儿童医院EBER阳性病例,筛选根据WHO分类标准进行确诊并且临床病理信息完整的病例;统计学分析疾病临床病理特点的差异以及预后相关因素。2.HVLLPD皮肤组织中EBV感染程度及组织免疫微环境特征利用EBER原位杂交分析组织中EBV感染的程度,同时用免疫组化分析EBV潜伏膜蛋白LMP1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单染及双染分析病变组织中T细胞(CD3+、CD5+、CD7+)、T细胞亚型(CD4+、CD8+)、初始CD4+T细胞分化亚型(Th1、Th2和Treg细胞)以及CD8+T细胞分化亚型(初始CD8+T细胞和终末分化的效应CD8+T细胞)、CD20+B细胞、CD56+NK细胞、CD68+巨噬细胞(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细胞毒性颗粒蛋白Granzyme B和TIA-1,以及免疫调节蛋白PD-1/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EBV感染病例313例,其中男性196例、女性117例,成人183例、儿童130例。成年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为54岁(19-85岁),最常见类型为NK/T细胞淋巴瘤(39.3%,72/183)、鼻咽癌(27.9%,51/183);儿童确诊时中位年龄为7岁(1-17岁),其中以T/NK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占30.0%(39/130)和HVLLPD占23.8%(31/130)最常见。与成人患者中更常见的EBV阳性肿瘤性疾病(如NK/T细胞淋巴瘤和鼻咽癌)相比,儿童常见的EBV阳性疾病(如CAEBV和HVLLPD)发热(P<0.001)、淋巴结增大(P<0.001)或伴肝脾增大(P<0.001)、肝功能障碍(P<0.001)及三系减少(P<0.001)和LDH水平升高(P<0.001)更常见。EBV相关疾病的组织病理类型以T/NK细胞型(50%,156/313)最常见,其次为B细胞型(28%,87/313),而上皮细胞型(22%,70/313)较少见。经电话随访共156例患者存活,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1.3-129月);104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0.5-122.5月);53例患者失访。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发热(HR 2.26,P<0.001)、脾增大(HR 3.33,P<0.001)、肝功能受损(HR 2.23,P<0.001)、LDH水平升高(HR 2.30,P<0.001)、贫血(HR 2.34,P<0.001)、血小板减少(HR 3.33,P<0.001)和白细胞减少(HR3.39,P<0.001)对患者预后不利;而确诊后患者积极采取相应的放化疗或手术治疗(HR 0.40,P<0.001)较仅接受对症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2.32例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共获得34份皮肤组织标本。59%(20/34)病灶组织中EBER+细胞大于100个/高倍镜,但潜伏膜蛋白1(LMP1)常为阴性(74%,25/34)。病变组织中增殖的淋巴细胞主要以T细胞为主,表达pan-T细胞标志物CD3、CD5和CD7;而在大多数活检组织中仅见少量散在的CD20+B细胞(12个/HPF)、CD56+NK细胞(20个/HPF)和CD68+巨噬细胞(62个/HPF)。CD4+T细胞亚型中,65%(22/34)的样本中观察到Th1(CD4+T-bet+)多于Th2(CD4+CMAF+)细胞;并且,大多数组织中仅观察到少量FOXP3+调节性T细胞。在91%(31/34)的组织中以T-bet标记的毒性效应CD8+T细胞为主,而初始CD8+T细胞(T-bet-CD8+)少见。巨噬细胞中,M1型巨噬细胞(CD68+p State1+)分别在79%(27/34)和76%(26/34)组织中多于CD206+M2型和CD163+M2型巨噬细胞。大多数病灶中细胞毒性颗粒蛋白TIA-1呈弥漫阳性,而Granzyme B仅少量阳性分布。另外,仅分别在1例和6例活检组织中观察到少量免疫调节蛋白PD-1和PD-L1阳性细胞。由于疾病进展,2例患者分别在3年和1年后进行了第二次活检。与第一次活检相比,第二次活检组织中EBER+细胞平均增加了5.5倍;CD8+T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加。然而,终末分化的效应CD8+T细胞比例平均减少了21%;虽然第一次活检可见散在的CD56+和粒酶B+细胞,但是在第二次活检中CD56+细胞分别呈阴性和极少量阳性细胞(13个/HP),并且Granzyme B出现丢失。结论本研究313例E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以中老年人和儿童为主。成人以NK/T细胞淋巴瘤及鼻咽癌多见,儿童以CAEBV和HVLLPD多见。成人EBV感染常导致肿瘤性增生。儿童病例中,CAEBV和HVLLPD多持续进展,严重病例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伴噬血综合征而死亡。EBV相关疾病的多数患者预后较差,随访病例中约40%的患者死亡。在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皮肤病灶中,浸润的T/NK细胞数量多少不一,主要以T细胞特别是毒性效应CD8+T细胞和Th1细胞浸润为主。随着病程的进展,Granzyme B出现丢失。
刘晓娟[5](2021)在《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正虚毒瘀型”老年NHL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研究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正虚毒瘀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改善老年NHL的生活质量水平,为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提供实践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血液内科门诊治疗的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0例。30例患者均予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依托泊苷胶囊、来那度胺、地塞米松口服治疗,持续服药6个月。在患者治疗前,治疗1、2、4、6个月后分别记录浅表淋巴结大小、血β2-MG、血LDH、免疫球蛋白IgM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胸腹部CT,进行疗效评估。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体力ECOG分级表、中医证候评分表、老年综合能力(CGA)量表的评分,以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体能状态及综合能力的变化。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脏方面等安全性指标。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23.0进行描述与分析,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的NHL患者以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后6个月,中医临床有效率为76.7%。对CT资料完整的24例患者进行病情评估,3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疾病进展2例,西医临床有效率为75%(18/24例)。2.本研究患者经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后6个月,血清β2-MG、LDH、IgM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血清β2-MG、LDH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2-MG:治疗前(3.93±1.84)μg/ml vs 治疗后(3.08±1.75)μg/ml(P<0.05);LDH:治疗前(236.57±53.37)U/Lvs 治疗后(226.73±74.72)U/L(P<0.05)。各疗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3.本研究患者经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后6个月,浅表淋巴结较前缩小,治疗前(2.91±3.22)cm2 vs治疗后(2.20±2.67)cm2,前后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疗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4.本研究患者经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后6个月,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治疗6个月后,30例NHL患者CGA中的体能状态、营养状态、情绪认知状态均较治疗前改善,前后对比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5.安全性评价:30例患者对此方案耐受良好,未出现因不良反应退组的病例。本研究患者经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后6个月,前后比较血象处于略有上升与保持平稳的状态。WBC 计数:治疗前(3.89±1.60)×109/L vs 治疗后(4.87±2.01)×109/L;Hb 计数:治疗前(100.67±28.58)g/Lvs 治疗后(110±28.57)g/L;PLT 计数:治疗前(108.80±29.51)×109/L vs治疗后(129.73±46.36)×109/L。部分患者病程中出现WBC、Hb、PLT轻中度下降,少数患者出现轻度腹泻,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依托泊苷、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节拍式化疗方案临床疗效尚佳,可改善老年NHL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温文晓[6](2021)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预后影响因素,进一步指导儿童NHL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月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血液病房住院治疗的41例NHL患儿的临床资料。1.纳入标准:(1)年龄≤14岁。(2)符合2011年NHL诊断流程,通过送检病灶活检病理或者经过骨髓细胞学确诊。(3)多次住院患儿仅统计首诊住院时的临床资料。(4)按照2008年WHO分类分型标准进行病理分型,分期按照St.Jude NHL分期系统进行分期。2.设计病例摘录表,系统录入纳入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无巨大瘤灶、有无骨髓浸润、有无器官浸润共7个研究指标。3.设计随访表,统计纳入组的患儿的存活情况并计算存活时间。统计分析数据: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巨大瘤灶、骨髓浸润、器官浸润,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巨大瘤灶、器官浸润、骨髓浸润5个因素对生存的影响。4.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采用SPSS 20.0;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儿一年和三年总体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各个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筛选,进一步建立COX多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各项指标在预后中的分布及组间的关联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性别及年龄:男性29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约为2.42:1。年龄为11月至14岁不等,平均发病年龄为8.73±3.32岁。2.临床特点:本组患儿就诊主要原因为:发现肿块13例、淋巴结肿大10例、消化系统症状9例、血液系统症状5例、呼吸系统症状2例、头颅五官异常1例及骨骼肌肉症状1例。其中以发现肿块、淋巴结肿大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组患儿中发现巨大瘤灶10例、骨髓浸润8例、肝、脾、胰腺、肾、卵巢、睾丸等器官浸润20例,其中以器官浸润最为常见。3.病理类型和分期:本组患儿病理类型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6例;成熟B细胞淋巴瘤16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分期为:Ⅱ期6例,Ⅲ期19例,Ⅳ期16例。4.生存情况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表明,41例患儿1年总体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均为80.5%±6.2%,32例患儿3年总体生存率为68.8%±8.2%;3年的无事件生存率为56.2%±8.8%。应用Log-Rank检验对患儿各影响因素的生存曲线进行比较,提示有无巨大瘤灶的患儿的生存曲线存在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5.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组内关联性分析、Log-Rank检验对患儿生存曲线进行比较、COX回归模型单因素筛选结果显示有巨大瘤灶为影响NHL患儿预后的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巨大瘤灶、骨髓浸润为预后影响因素,因此巨大瘤灶对儿童NHL预后有影响。结论:1.儿童NHL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肿块是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且儿童确诊时多为晚期。2.儿童NHL具有不同的病理类型,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最常见。3.儿童NHL以男性多见,但儿童NHL的预后与性别无关。4.NHL患儿1年总体生存率为80.5%±6.2%,与国内数据相符,3年总体生存率为68.8%±8.2%,较国内数据稍低。目前认为儿童NHL是一种可治愈的肿瘤。5.本组资料儿童NHL的预后与巨大瘤灶有关,而与性别、年龄、骨髓浸润、器官浸润等无明显相关性。
朱慧敏[7](2021)在《26例妊娠合并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并探讨妊娠合并血液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疗经验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妊娠合并血液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26例妊娠期合并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并展开讨论。结果(1)发病率:26例妊娠合并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在我院同期收治的36123例妊娠患者中发病率约0.07%,中位年龄26(18~39)岁,除1例患者于妊娠前确诊白血病外,血液恶性肿瘤在妊娠早、中、晚期发生率分别为12%(3/25)、48%(12/25)、40%(10/25);(2)疾病类型:26例患者中,妊娠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2例(46.2%,12/26),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或AML-M3)5例,AML(非M3)7例。妊娠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11.5%,3/26),妊娠合并霍奇金淋巴瘤(HL)2例(7.7%,2/26),妊娠合并非霍奇金性淋巴瘤(NHL)8例(30.8%,8/26),妊娠合并慢性髓系白血病(CML)1例(3.8%,1/26);(3)治疗情况:16例白血病患者中12例患者接受化疗,初次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共7例(58.3%)。5例APL中妊娠期初诊4例均达CR,另1例妊娠前确诊APL经治疗已达CR,妊娠早期终止妊娠并继续化疗。7例AML(非M3)患者中有5例接受治疗,3例达到CR(60%),3例ALL患者中1例经治疗后疾病未达到CR,1例CML患者化疗未缓解;(4)孕期处理及妊娠结局:26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42.3%,11/26)选择引产或人工流产(妊娠早期3例,妊娠中期7例,妊娠晚期1例),其他15例继续妊娠的患者(早期1例,中期4例、晚期10例)妊娠中期孕妇死亡2例(2/15,13.3%),胎儿死亡2例(自然流产1例、宫内死亡1例),11例患者(42.3%,11/26)最终产下胎儿(妊娠中期1例,晚期10例),其中健康新生儿6例(54.5%,6/11),出现新生儿不良并发症5例(45.5%,5/11,出生低体重儿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新生儿窒息1例)。15例继续妊娠患者中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共8例(53.3%)。成功分娩的11例胎儿中,除2例失访,9例新生儿长期随访均存活并且未发现生理、心理发育异常;(5)随访及生存:26例患者平均生存期(72.5±9.7)月,1年累积生存率74.3%,3年累积生存率67.5%,死亡7例(26.9%,7/26)均为白血病。26例患者中16例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8(1~103)月,1年累积生存率57.9%,3年累积生存率46.3%;10例妊娠合并淋巴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3.5(1~87)月,除2例失访,其他8例均存活,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生存期短于妊娠合并淋巴瘤(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液恶性肿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特殊情况,发病率较低,以妊娠中、晚期合并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最为多见。APL及淋巴瘤生存及预后情况较好,ALL预后相对较差。妊娠合并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但妊娠晚期患者分娩后的胎儿长期生存及预后情况尚可。对于妊娠早合并血液恶性肿瘤的患者建议终止妊娠尽快治疗,妊娠中、晚期合并白血病患者若选择继续妊娠,应结合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妊娠晚期合并早期淋巴瘤的患者可酌情等待分娩后进一步治疗。
加倩[8](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冉艳萍[9](2020)在《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综合征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提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9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9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儿进行跟踪随访结果:1.19例PNS患儿中女性15例(78.95%),男性4例(21.05%)。1-3岁占11例(57.89%),3岁至6岁占5例(26.32%),6岁以上患儿3例(15.79%)。其中:原发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12例(63.1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21.05%)、畸胎瘤2例(10.53%)、T细胞性淋巴母细胞瘤1例(5.26%)。2.儿童PNS的临床表现多样,14例(73.68%)患儿以神经系统症状异常为首发表现。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10/19)、主观下肢无力(6/19)、惊厥(4/19)、眼震(2/19)、头痛(1/19)、性格改变(1/19)、意识障碍(2/19)、睡眠障碍(1/19)、构音障碍(1/19)、周围性面瘫(1/19)。4例(21.05%)患儿曾被误诊。儿童PNS中经典综合征(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副肿瘤性小脑共济失调)2例(10.53%)。3.实体肿瘤相关的PNS患儿中,胸腹部CT检查均提示肿瘤占位性病变;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PNS患儿经骨髓检查明确;13例患儿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11例患儿完善脑脊液检查,8例未见异常、3例异常,表现为:CSF蛋白轻度升高,白细胞轻度升高伴抗谷氨酸受体(NMDA型)抗体阳性。统计学分析发现:原发肿瘤分别为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畸胎瘤和T细胞性淋巴母细胞瘤相关的4组PNS患儿在胸腹部CT检查(p<0.001)、腹部彩超(p=0.042)和骨髓穿刺(p=0.001)的肿瘤检出率上的差异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4.成功随访的17例PNS患儿,在原发肿瘤治疗后,13例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缓解;2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例为神经母细胞瘤相关的OMS患儿、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的PNS患儿;2例神经母细胞瘤源性肿瘤相关的PNS患儿因并发严重感染死亡。经过统计学分析,10例成功随访的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的PNS患儿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具有相关性(p=0.016)。结论:本组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多见于1-3岁幼儿,女性患儿较多。引起本组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原发肿瘤主要为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畸胎瘤及T细胞性淋巴母细胞瘤。神经系统异常多为首发表现,且临床表现多样。对于不明原因出现共济失调、下肢无力的患儿需警惕PNS可能。积极治疗PNS患儿的原发肿瘤,大多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可自行缓解,少数患儿可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本组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相关性PNS患儿预后与原发肿瘤的分期相关。
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合并纵隔淋巴瘤1例CT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合并纵隔淋巴瘤1例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3)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1.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
1.3 CD19 靶点 |
1.4 自体CAR-T细胞治疗B-ALL |
1.5 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B-ALL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患者入组情况 |
3.2 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 |
3.3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及复发后治疗 |
3.4 CAR-T细胞输注情况 |
3.5 CAR-T细胞治疗安全性分析 |
3.6 CAR-T细胞治疗有效性分析 |
3.7 亚组分析 |
3.8 CAR-T细胞动力学 |
3.9 炎症因子变化 |
第四章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CAR-T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探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及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微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 |
1.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EBV阳性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微环境研究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 EBV 致病机制及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正虚毒瘀型”老年NHL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部分 |
1. 祖国医学对NHL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分型 |
1.4 中医药治疗 |
2. NHL的西医研究进展 |
2.1 初治NHL的治疗选择 |
2.2 复发难治性NHL的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2. 研究内容 |
2.1 研究药物 |
2.2 观察内容 |
2.3 疗效评价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中医疗效判定 |
3.3 西医疗效判定 |
3.4 老年综合评估量表(CGA) |
3.5 安全性指标 |
病例1 |
病例2 |
第三章 讨论 |
1. 本研究采用扶正消瘤散结汤的理论依据 |
2. 本研究采用节拍式化疗的理论依据 |
3. 结果讨论 |
3.1 中医疗效分析 |
3.2 西医疗效分析 |
3.3 老年综合评估量表(CGA) |
3.4 安全性评价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26例妊娠合并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化疗方案中英对照 |
英文简略词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妊娠合并血液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8)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9)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略缩词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检索 |
1.3 入选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资料收集 |
1.6 统计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临床特点 |
2.3 辅助检查 |
2.4 治疗、随访及预后 |
2.5 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相关的PNS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
3 结论 |
4 讨论 |
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合并纵隔淋巴瘤1例CT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恶性淋巴瘤的诊断[A]. 杨锡贵. 山东省第四届“CSCO——山东”首届肿瘤化疗学习班论文汇编, 2009
- [2]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 中华肿瘤杂志, 2021(07)
- [3]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 王筱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4]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及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微环境研究[D]. 许文凤.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正虚毒瘀型”老年NHL的临床研究[D]. 刘晓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 温文晓.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7]26例妊娠合并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D]. 朱慧敏.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8]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D]. 冉艳萍.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标签:淋巴瘤论文; 肿瘤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论文; car-t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