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0号建筑沥青的研制及工业试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李智[1](2016)在《脱油沥青综合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脱油沥青是渣油加工中溶剂脱沥青工艺的副产物,它的软化点较高不能直接生产道路沥青或建筑沥青,目前最普遍的用途是调合燃料油燃烧使用,这种做法并没有将脱油沥青物尽其用,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不利于环保,所以不是一个合理利用途径。本论文对脱油沥青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探讨,开展了对脱油沥青调合制备道路沥青,建筑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三种利用方案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对脱油沥青进行调合时,根据调合沥青的使用途径选择合适的调合对象更容易达到生产目的。2.脱油沥青的调合沥青不能作为道路沥青直接使用,其调合沥青性质存在着延度差,黏度低的问题,通过添加增粘剂的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调合沥青黏度低的问题,并且也能改善调合沥青的感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但由于延度问题制备道路沥青的效果仍然不理想。3.脱油沥青的调合沥青使用化学缩合的手段可以成功制备出符合国家标准的10#合格建筑沥青和30#合格建筑沥青。4.本论文中脱油沥青的调合沥青制备SBS改性沥青的方案仍有待研究,主要原因是SBS对脱油沥青的调合沥青改善性质的效果不佳,SBS在调合沥青中不能均匀分散和稳定存在,因而出现严重的离析现象。
张立科[2](2008)在《氧化、蒸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沥青的品种数量要求日益增多,对其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沥青的性能尤其是抗老化性能以全面提高沥青的质量一直是沥青研究和生产关注的焦点。沥青的改性研究一直是提高沥青性能的重要途径,该研究领域一直十分活跃,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聚合物改性沥青,用以改善沥青低温脆裂性、高温流淌性以及提高沥青使用的耐久性;其次是硫化改性工艺,用以提高其软化点、降低针入度和温度敏感性并有抗燃烧作用;最后是目前获广泛应用的沥青氧化法改性沥青。沥青氧化是将软化点低、针入度及温度敏感性大的减压渣油或溶剂脱油沥青或它们的调合物,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入空气,使其组成发生变化,软化点升高,针入度及温度敏感度减小,以达到沥青规格指标和使用性能要求。通过改变原料组成和氧化的条件(温度、时间、通风量)即调整氧化深度,可以生产道路沥青、建筑沥青及其它专用沥青等。其中沥青氧化分为非催化氧化和催化氧化。对沥青进行催化氧化,与非催化氧化相比,可大大提高反应速度,降低氧化条件(比如可以缩短氧化反应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尤其对沥青产品低温性能的改善更为显着。对非催化氧化和催化氧化后的样品进行了减压蒸馏,通过分析发现,减压蒸馏后的样品的延度保持较好。然后对非催化氧化和催化氧化及它们蒸馏后的四种样品和原料进行了常规分析、薄膜烘箱试验、粘温性质分析、四组分分析和PG分析。性能比较表明,非催化氧化蒸馏后在针入度较大的情况下反而具有较大的针入度比,说明它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
徐桦[3](2006)在《糠醛抽出油的综合利用》文中指出润滑油糠醛抽出油,是润滑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是以糠醛作溶剂精制润滑油基础油时,从中脱除的润滑油的非理想组分,属于典型的高芳烃油,还含有部分饱和烷烃和少量胶质、沥青质。由于不适宜作为催化裂化装置的原料,各炼厂开发前一般作为燃料重油出售,附加值低。 润滑油生产有正序、反序之分,其抽出油性质不尽相同,开发方向也不完全一致。作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胜利油田中间基原油,润滑油生产采用反序工艺获得的减二线、减三线、减四线糠醛抽出油,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研究,成功开发出在以下多方面的用途,使其变废为宝。 1、调合道路沥青、重交通道路沥青、防腐沥青 炼厂的丙烷脱油沥青针入度小、软化点高,在载荷作用下容易产生构造性破坏,不能直接用于铺路。本研究将其作为主原料,掺入少量糠醛抽出油,利用其中的重质高芳烃油和胶质组份,来促进丙脱沥青中的饱和份与沥青质互溶,改善沥青质的分散程度,增大丙脱沥青的针入度、降低软化点,调制出了多种牌号的道路石油沥青。 也进行了重交通道路沥青和管道防腐沥青的调合试验,研制出1号管道防腐沥青。 2、生产橡胶填充油、橡胶加工油 利用富含芳烃的糠醛抽出油,研制出丁苯橡胶填充油,改善了橡胶的加工和使用性能,达到优级品指标。也进行了作为农用橡胶加工油的试验,证明与橡胶相容性好,满足用户要求。同时降低橡胶制造成本。 3、调合柴油锅炉代用燃料 选择低粘度抽出油作原料,调入闪点高的轻馏分,研制出了柴油锅炉代用燃料,燃油雾化好,可以降低柴油锅炉的燃料成本。 4、生产油墨溶剂油 油墨溶剂油既要求芳烃含量高,对树脂溶解性好;又要求含有一定量释放性好的饱和烃。选用性质适宜的抽出油做原料,调入低粘度组分,研制出黑色油墨溶剂油。对抽出油原料进行简单的二次加工,加入适当抗乳化剂,研制出浅色油墨溶剂油。 尽管糠醛抽出油是一种副产品,但其作为炼油厂的特色产品,如果根据自身特性充分开发,可以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又能给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原材料,使炼厂和用户实现互惠双赢的目的。 本应用研究课题对有润滑油生产的炼油厂具有推广价值和实际意义。
张瑞虎,曲涛,戴承远[4](2002)在《充分利用SZ36-1原油资源生产优质沥青》文中指出SZ36 -1原油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生产 ,该原油密度大、粘度高、含蜡量低、胶质高、渣油收率高 ,为我国少有的低硫环烷基重质原油 ,是生产优质沥青的好原油 ,目前主要生产 70号及 90号重交沥青 ,中海沥青企业集团与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合作 ,根据 SZ36 -1原油的特点 ,先后开发了一系列新沥青产品 ,以适应市场需求。
梁颖杰[5](2002)在《30#建筑沥青的研制及应用通过山东省技术鉴定》文中指出
张敬义,达建文,苟社全,孙振光,张中生,王春忠[6](2001)在《30号建筑沥青的研制及工业试生产》文中研究说明以胜利减压渣油为原料 ,通过氧化工艺研究了氧化温度、氧化时间和氧化风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在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工业装置上试生产出了符合标准 GB/T4 94—1 998的 30号建筑沥青。该产品可以作为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基础沥青 ,也可用作卷材粘结剂。
李志强[7](1999)在《重油转化──21世纪石油炼制技术的焦点》文中认为由于常规石油资源的可利用量日益减少,在全世界资源中数量相当可观的重质原油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能源。同样,我国大多数原油较重,减压渣油含量一般高达40%~50%,甚至更高。因此,如何采用脱碳和加氢等转化工艺加工重质原油或渣油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石油加工的重要课题和提高炼油厂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苏泽林,白文茹[8](1994)在《改进国产建筑沥青质量途径》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建筑沥青的质量还不能满足建筑业日益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其质量,大量的研究工作和工业生产都说明,目前国内外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改进:在工艺上采用催化氧化法,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原料组成采用2种或多种适当的原料进行调合;在原沥青的基础上掺配不同的添加剂。本文对国内这3方面的一些工作做了介绍。
刘淑昌,张敬义,王受文,袭着昆[9](1991)在《丁苯橡胶改性沥青油毡的工业试生产》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丁苯橡胶改性沥青油毡的工业试生产情况。对油毡的生产工艺、性能、经济价值等作了较详细的叙述。
赵居杰,刘淑昌,王受文[10](1991)在《QL型丁苯胶乳沥青防水涂料的研制及应用》文中认为QL型丁苯胶乳沥青防水涂料是一种水乳型冷用胶料,主要由乳化沥青和丁苯橡胶乳液两组份组成。本文详细叙述了该涂料的研制情况,并对其半工业试生产、施工应用等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二、30号建筑沥青的研制及工业试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0号建筑沥青的研制及工业试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脱油沥青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我国道路沥青的基本现状 |
2.1.1 道路建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
2.1.2 我国对道路沥青的需求状况 |
2.1.3 我国道路沥青的生产技术 |
2.2 我国建筑沥青的基本现状 |
2.2.1 我国对建筑沥青的需求状况 |
2.2.2 我国建筑沥青的生产技术 |
2.2.3 缩合技术生产建筑沥青 |
2.3 脱油沥青的来源及性质 |
2.4 脱油沥青的利用 |
2.4.1 脱油沥青制备道路沥青 |
2.4.2 脱油沥青调合制备建筑沥青 |
2.5 脱油沥青的综合利用 |
第3章 实验部分 |
3.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
3.1.1 实验试剂及原料性质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 实验方案 |
3.3 实验相关计算和表征方法 |
第4章 脱油沥青调合制备道路沥青研究 |
4.1 脱油沥青调合减四线脱蜡抽出油制备道路沥青 |
4.1.1 1#脱油沥青调合脱蜡抽出油制备道路沥青 |
4.1.2 2#脱油沥青调合脱蜡抽出油制备道路沥青 |
4.2 脱油沥青调合减压渣油制备道路沥青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脱油沥青化学缩合制备建筑沥青 |
5.1 脱油沥青调合减四线脱蜡抽出油制备建筑沥青 |
5.1.1 1#脱油沥青调合脱蜡抽出油缩合制备建筑沥青 |
5.1.2 2#脱油沥青调合脱蜡抽出油缩合制备建筑沥青 |
5.2 脱油沥青调合减压渣油缩合制备建筑沥青 |
5.2.1 2#脱油沥青调合 1#减压渣油缩合制备建筑沥青 |
5.2.2 2#脱油沥青调合 2#减压渣油缩合制备建筑沥青 |
5.3 缩合剂对脱油沥青的不同调合对象的影响 |
5.4 缩合建筑沥青的稳定性研究 |
5.5 化学缩合沥青的组分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脱油沥青调合沥青SBS改性研究 |
6.1 脱油沥青调合减四线脱蜡抽出油制备SBS改性沥青 |
6.2 脱油沥青调合减压渣油制备SBS改性沥青 |
6.3 脱油沥青调合制备改性沥青的微观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录 |
(2)氧化、蒸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沥青氧化概况 |
1.2.1 沥青在氧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反应机理 |
1.2.2 沥青的老化 |
1.2.3 沥青氧化工艺 |
1.3 沥青的分离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务 |
第二章 试验部分 |
2.1 试验方案 |
2.2 原料 |
2.3 催化剂 |
2.4 仪器设备 |
2.5 氧化和蒸馏试验 |
2.5.1 氧化试验 |
2.5.2 蒸馏试验 |
2.6 薄膜烘箱试验 |
2.7 旋转薄膜烘箱试验 |
第三章 氧化、蒸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
3.1 沥青氧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3.1.1 原料性质的影响 |
3.1.2 氧化温度的影响 |
3.1.3 氧化时间的影响 |
3.1.4 氧化空气量的影响 |
3.2 氧化、蒸馏条件的确定 |
3.2.1 氧化条件的确定 |
3.2.2 蒸馏条件的确定 |
3.3 沥青蒸馏过程中的物料平衡 |
3.4 软化点、延度和针入度的测定 |
3.4.1 软化点测定 |
3.4.2 延度测定 |
3.4.3 针入度测定 |
3.5 四组分测定 |
3.6 布氏旋转粘度测定 |
3.7 试验结果与讨论 |
3.7.1 高温性能 |
3.7.2 低温性能 |
3.7.3 抗老化性能 |
3.7.4 感温性能 |
第四章 沥青全分析 |
4.1 现行道路石油沥青的分级标准 |
4.2 真空毛细管粘度测定 |
4.3 PG分析 |
4.4 沥青分级结果 |
4.4.1 针入度分级 |
4.4.2 粘度分级 |
4.4.3 PG分级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糠醛抽出油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
1.2.1 生产石油沥青 |
1.2.2 作橡胶软化剂 |
1.2.3 作蒸馏强化剂 |
1.2.4 生产针状焦 |
1.2.5 作重柴油调合组分 |
1.2.6 在油墨化工方面的应用 |
1.2.7 其它方面的用途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糠醛抽出油的生产流程及性质 |
2.1 反序糠醛抽出油生产示意 |
2.2 糠醛抽出油的性质 |
2.3 国内其它石化企业糠醛抽出油的性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在调合沥青方面的应用 |
3.1 抽出油调合道路沥青 |
3.1.1 二线抽出油调合道路沥青 |
3.1.2 三线抽出油调合道路沥青 |
3.1.3 四线抽出油调合道路沥青 |
3.2 调合重交通道路沥青 |
3.2.1 重交通道路沥青标准 |
3.2.2 重交通道路沥青调合结果 |
3.3 研制1号管道防腐沥青 |
3.4 抽出油在生产沥青方面的消耗量及经济效益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在橡胶工业方面的应用 |
4.1 橡胶软化剂主要性质及分类 |
4.1.1 比重、粘度和苯胺点 |
4.1.2 粘度比重常数 |
4.1.3 比折光度 |
4.2 石油系软化剂的开发和应用 |
4.2.1 橡胶填充油的的开发和应用 |
4.2.2 橡胶加工油的开发和应用 |
4.3 抽出油在生产橡胶软化剂方面的消耗量及经济效益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在调合柴油锅炉代用燃料方面的应用 |
5.1 锅炉燃料油研制背景 |
5.2 柴油锅炉代用燃料的研制 |
5.2.1 研制原料及结果 |
5.2.2 分析及讨论 |
5.2.3 结论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在油墨化工方面的研制和应用 |
6.1 油墨溶剂油研制背景 |
6.2 黑色油墨溶剂油的研制 |
6.2.1 高粘度黑色油墨溶剂油的研制 |
6.2.2 低粘度黑色油墨溶剂油的研制 |
6.3 浅色油墨溶剂油的研制 |
6.3.1 浅色油墨溶剂油的研制指标 |
6.3.2 原料性质 |
6.3.3 实验室研制结果和讨论 |
6.3.4 浅色油墨溶剂油的工业生产 |
6.3.5 结论 |
6.4 抽出油在生产油墨溶剂油方面的消耗量及经济效益 |
6.5 本章小结 |
总结和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30号建筑沥青的研制及工业试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脱油沥青综合利用研究[D]. 李智. 武汉工程大学, 2016(06)
- [2]氧化、蒸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D]. 张立科.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6)
- [3]糠醛抽出油的综合利用[D]. 徐桦. 山东大学, 2006(05)
- [4]充分利用SZ36-1原油资源生产优质沥青[J]. 张瑞虎,曲涛,戴承远. 石油沥青, 2002(03)
- [5]30#建筑沥青的研制及应用通过山东省技术鉴定[J]. 梁颖杰. 齐鲁石油化工, 2002(03)
- [6]30号建筑沥青的研制及工业试生产[J]. 张敬义,达建文,苟社全,孙振光,张中生,王春忠. 石油沥青, 2001(04)
- [7]重油转化──21世纪石油炼制技术的焦点[J]. 李志强. 炼油设计, 1999(12)
- [8]改进国产建筑沥青质量途径[J]. 苏泽林,白文茹.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94(04)
- [9]丁苯橡胶改性沥青油毡的工业试生产[J]. 刘淑昌,张敬义,王受文,袭着昆.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 1991(04)
- [10]QL型丁苯胶乳沥青防水涂料的研制及应用[J]. 赵居杰,刘淑昌,王受文.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 1991(01)